体育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第九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第九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b4afd0b58e9951e79a8927a5.png)
焦虑的测量
+ 1.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 2.泰勒的显性焦虑量表 (Scale of Manifest Anxiety)
+ 3.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 (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
+ 该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 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 P=D×H
内驱力与生理唤醒相提并论,习惯则与正确的和错误的反应 所占的优势情况有关,根据这一理论,内驱力的增强将会使优势 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即处于运动技 能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那么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水平 的提高;相反,错误(早期),则对操作不利。
+ 4.马腾斯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 一、在认知维度上测量与评价焦虑
+ 从主观体验方面测量和评价焦虑的优点是可直接探 查人的焦虑感受。缺点是某些被试可能按照社会期 待答题而不按实际情况答题;少年儿童理解某些问 题有困难;普适性测量可能不适用于体育特殊情境 或专项特殊情境等。
唤醒(arousal)
+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 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 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 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唤醒(arousal)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应激(stress)
+ 2.神经过敏性焦虑,指不仅对于特殊的事物或情境产 生焦虑反应,而且对于任何情况都可能产生焦虑反应 情况。(挫折感、失败感、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5170f0143323968001c9217.png)
唤醒
唤醒
arousal 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 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这种状态是进行脑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生理基础。
6
唤醒
/唤醒水平
唤醒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 上变化。
10
焦虑
/焦虑水平的测定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血压) 2 肾上腺素 3 状态-特质焦虑 躯体知觉问卷 竞赛状态焦虑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素
生理学评定法
11
生物化学评定
量表评定法
第二节 /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1.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 2. 四种理论学说
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
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 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6
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 例优势。
(一)驱力理论
/举例 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 投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 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 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 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 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 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 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
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
高 运 动 中 表 现 低 低 中 唤醒水平 高
低唤醒水平—中等唤醒水平,
运动表现逐步提高;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水平的临 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发展,运 动表现将恶化、成绩下降。 中等强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 现最为有利。
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
![应激,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5af3f1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c.png)
13 13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其 相互关系
图11-2
1144
四种理论学说
➢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Individual Zone of Optimal Functioning)
➢ 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 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 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 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 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 得最佳运动表现。
2266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IZOF):
➢ 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 最佳功能区域,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 度地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度。
27 27
➢ 个人最佳功能区被界 定为一个情绪强度的 区域,在这个区域中 个体获得最佳表演的 可能性比获得非最佳 表演的可能性要高。 Hanin将运动员的情 绪归纳为: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23 23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 对于一项运动表现的最佳唤醒水平而言也是因人而 异的。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和技能的掌握 水平不同,有些人需要在较高的唤醒水平下才能获 得满意的运动表现,而另一些人则在较低的唤醒水 平时出现优良表现的可能性最大。与最佳唤醒水平 更为密切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的内、外向 性。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17 17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 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水 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 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来 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如图11-4)
18
18
图11-4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84e6e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9.png)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应激性理论提出,应激是一种物理、心理或者社会环境上危害人体和心智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可以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应激的源头可以来自环境的变化、改变的工作要求或者生活状态、个人心理压力等等。
应激也可以来自于心理因素,如担忧、焦虑、恐惧等等。
唤醒是通过积极激励,激发起人体潜在的体能和心智潜能,获得更高的运动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抗拒外界压力,保持内心平静,从而避免一些体能衰竭和心理困扰。
唤醒有助于调节人体的运动能量,让人们能够达到理想的结果。
焦虑是一种情绪上的不适和害怕,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容易紧张、心慌意乱、容易受到威胁,害怕失去控制和陷入危险的情绪状态。
焦虑会阻碍人们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从而影响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培训效果。
第二节于应激、唤醒和焦虑的研究应激的研究表明,应激不仅可以在生理上造成损害,而且也会在心理上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以影响睡眠、消化和代谢、认知能力、运动表现以及情绪,对人的记忆、创造力等也可能有影响。
唤醒的研究表明,唤醒可以有效激发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运动表现,增强抗压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唤醒可以改善运动表现,使运动者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改变,并且在长期内也能有效提高运动表现。
焦虑的研究表明,焦虑会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心理压力过大、心理负担太重,从而影响运动表现。
研究发现,焦虑会影响运动者的记忆、创造力和注意力,影响运动者的技术表现,减少运动者的正面情绪体验,从而影响整体运动表现。
第三节激、唤醒和焦虑的干预应激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生理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心理方式可以采取心理调适技巧,如认知行为技术、改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技巧等。
生理方面可以采用快速放松技巧,增强机体免疫力,如体操和呼吸练习等;行为方面可以采取积极反馈技巧,如奖励系统,运动前的准备、自控行为训练等。
唤醒的干预可以采取心理实验法、生理法和行为技巧三种方式。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65d4a102d276a200292e73.png)
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的解析作者:段小洪胡建忠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心理学教材中的应激、唤醒、焦虑等概念及属性进行探讨。
三个概念在内容上有重叠或递进关系,教材在表述上各有偏向:应激侧重刺激及反应过程;唤醒则偏向刺激的激活程度;焦虑则重在表述刺激后的情绪状态或过程。
教材对三者的属性未有明晰的区分,都赋予了生理心理属性,认为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价值。
不同于教材观点认为:焦虑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心理概念,只有消极作用;“躯体焦虑”的称谓更不准确,其实质应该是应激的生理反应或唤醒后的生理表现。
关键词:应激唤醒焦虑概念属性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33-03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体育专业理论学科,其理论与原理,对于指导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训练和比赛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编者的多个版本的《运动心理学》教材中,“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容易把其中的三个概念和相关理论弄混淆。
虽然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有实践基础(运动体验)作支撑,能理解单个概念和理论,但要清楚区分这三个关联概念则有很一定难度。
因此,在运动心理学的教学中,把“应激、唤醒、焦虑”等重要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的明晰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相关原理。
1 应激的概念及属性分析1.1 应激(stress)的概念解析较早对应激的确切定义来自生物心理学和行为医学角度。
有医学者(Hans Selye,1979)把应激定义为“个体对作用于其上的任何要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即在各种不同的刺激下,生物表现相似的一般性反应(非特异性)。
生物心理学者关注到“相似反应”的脑活动基础,因此,把应激看作是威胁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大脑的活动[1],应激会引发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体育心理学运动焦虑
![体育心理学运动焦虑](https://img.taocdn.com/s3/m/406e0e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a.png)
4 过度观察
过度关注他人的表现和评价。来自影响运动焦虑的因素1 个人特征
性格、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3 比赛重要性
比赛的赛事级别和奖项。
2 环境因素
比赛场地、观众和媒体等。
4 社会支持
来自教练、队友和家人的支持。
应对运动焦虑的策略
1
积极自言自语
2
鼓励自己、专注和保持积极态度。
体育心理学运动焦虑
在体育心理学中,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或比赛期间出现的紧张、忧 虑和不安的心理状态。
运动焦虑的定义
竞争焦虑
担心与他人的竞争,并对比 赛结果感到紧张。
社交焦虑
害怕在比赛中受到他人的评 判或批评。
技术焦虑
担心自己的技术能力不足以 完成比赛任务。
结果焦虑
对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3
心理训练
4
通过可视化、自我对话和正面回馈进行 训练。
放松技巧
深呼吸、冥想和肌肉放松。
设立小目标
将比赛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
实例和案例分析
实例一
一位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表现出 强烈的竞争焦虑,但通过心理训 练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最终取 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例二
一位足球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感 到极度的焦虑和紧张,但通过放 松技巧和积极自言自语,成功克 服了焦虑并取得了胜利。
情绪焦虑
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运动焦虑的类型和表现
1 生理反应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3 行为表现
表现出犹豫、迟疑、技术失误等。
2 心理反应
担心失败、失去自信、低落情绪等。
运动焦虑的原因
运动心理学课件3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课件3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04fe4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c.png)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二、突el)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二、突变模型(the catastrophe model)
➢ 生理唤醒和认知焦虑共同影响运动表现。因此,教练员应该严格 控制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和生理唤醒。
✓ 在较低的认知焦虑下,可以适当地提高生理唤醒水平。 ✓ 而当认知焦虑水平高居不下时,就有必要紧密监控生理唤醒,避免引
✓ 认知焦虑:焦虑的心理成分,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 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 躯体焦虑和认知焦虑在概念上具有独立性,但在应激情境中两者可能 会有共变关系。
第一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三、焦虑的测量
➢ 运动员的焦虑从主观体验、生 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表 现出来
第一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 我国学者张力为根据运动员成就动机和运动情绪的社会定向特征,研 制了《赛前情绪量表-T》(PES-T)及其简表,将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作 为特质来测量。
第一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三、焦虑的测量
➢ (一) 认知反应的测量
✓ 纸笔测验易于施测,便于记分,方便进行统计分析 ✓ 可能存在社会赞许性问题 ✓ 另外,研究者为了得到某个结论必须进行大样本的施测,而在现实情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一、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individual zone of optimal function, IZOF)
➢ 前苏联学者汉宁提出
✓ 运动员在执行动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 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成绩。
✓ 汉宁认为不同的运动员存在各自不同的最佳焦虑水平,从而引入“个 人”一词,从而形成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三、焦虑的测量
体育心理学12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
![体育心理学12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https://img.taocdn.com/s3/m/67bcdc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e.png)
放松训练
学习放松训练技巧,如渐进 式肌肉松弛法。
应激唤醒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应激唤醒可以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和动力,提高竞技表现。
2
负面影响
过度的应激唤醒可能导致焦虑、疲劳和错误的决策,影响运动员的表现。
3
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应激唤醒的反应和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总结和要点
• 运动中的情绪和情感对运动员表现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 应激唤醒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期间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 个人、环境和比赛因素都会影响应激唤醒的程度和表现。 • 应激唤醒可以提高体能、注意力和情绪激动。 • 运动员可以通过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和放松训练来应对应激唤醒。 • 应激唤醒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有积极和负面的影响。 • 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对应激唤醒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应激唤醒的定义
应激唤醒是指在比赛或训练期间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它是运动员对比赛 或训练环境所做出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可以激发运动员的动力和能量。
影响应激唤醒的因素
1 个人因素
如个人性格、自信心和经 验水平。
2 环境因素
如比赛场地、观众氛围和 竞争压力。
3 比赛因素
如对手实力、比分情况和 比赛规模。
体育心理学12体育运动 中是指在比赛或训练 期间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它可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结果。
运动中的情绪和情感
运动中的情绪和情感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所体验的各种情绪和情感状态,如兴奋、压力、焦虑、愤 怒等。这些情绪和情感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应激唤醒的表现
体能提高
应激唤醒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肌 肉力量和耐力。
注意力增加
运动员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更容易察觉和应对比赛中的变 化。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7959f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1.png)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焦虑
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 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 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Emotion Intensity
60.00
70.00
80.00
90.00
P(PP) P(Mo/B) P(OP) P(Mo/A)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解决问题
❖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 唤醒水平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设 ❖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 测定唤醒或焦虑水平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 理解心境状态的概念 ❖ 掌握心境状态的测量方法 ❖ 了解体育锻炼与心境状态改善的关系 ❖ 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行为的预测效果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
决断的因素
必须做出决断的数量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操作的因素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刺激的持续时间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
![运动心理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c8380f01844769eae009edfc.png)
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跳水、举重)赛前压力的视频基础概念情绪(emotion):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应激(stress):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应急刺激(stressor):也称应激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有机体对应激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
第一节什么是竞赛焦虑一、什么是唤醒与焦虑唤醒(arousal)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唤醒有三中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着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视频焦虑(anxiety)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焦虑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以及躯体焦虑和认知焦虑这两种分类系统在体育运动中有特殊意义。
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somatic anxiety)是焦虑的生理性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cognitive anxiety)是焦虑的认知性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体育心理学_12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
![体育心理学_12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https://img.taocdn.com/s3/m/264be30055270722192ef763.png)
• • • • • • • • • • • • • • •
(四)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基本情绪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2、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 (1)惊奇和兴趣 (2)厌恶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1)害羞 (2)骄傲与自罪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体验 (1)爱 (2)恨
• (三)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 •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状态的感受有三种信息来 源,即认知因素、生理因素、刺激因素。其中认知 因素在情绪情感的产生中起关键作用。 • (四)巴甫洛夫学说 • 巴甫洛夫把情感的生理机制建立在大脑皮层神经过 程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基础上,认为大脑皮层在情感 的产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 兴奋,直接控制情感。 • (五)阿诺德的认知——评估理论 • 该理论认为,认知和生理变化相互结合,才能说明 全部情绪。但凭认知不行,但凭生理变化也不行。 但同时也认为认知在情绪中起主导作用。
• (二)突变模型 • 哈笛和法基提出的突变模型对生理唤醒、 认知焦虑、任务难度、自信心和操作成 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更好的解释。该 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 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似于平滑的倒U型 曲线。当认知焦虑较高时,过高的生理 唤醒将导致突变性反应,使操作成绩急 剧下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决定性 的作用。
• 二、最佳功能区理论与突变模型 • (一)最佳功能区理论 • 前苏联学者汉宁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 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每 个个体有他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即最 佳功能区(ZOF)。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 区段内时,即可获得最佳操作。该理论 否定中等唤醒水平较之低或高的唤醒水 平更有利于操作,而是强调个体差异。
• 根据这一理论,内驱力的增强(唤醒增 高)将使优势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即处于技能掌 握的最后阶段),那么唤醒水平的增高 会引起操作水平的提高;如果优势反应 是错误的(即处于技能掌握的初期), 那么唤醒水平的增高将对操作不利。实 际上,内驱力理论认为唤醒与运动成绩 之间实质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唤醒水 平的提高,操作成绩也会提高 (Mahoney & Meyers,1989)。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63dae84ad51f01dc281f1bc.png)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马腾斯1982年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
: 1、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多 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 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愉快事件也会带来应激?(瑞典网球名将文斯奎 拉胜利后的表情)
唤醒(arousal)p165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 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 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 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 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马启 伟、张力为,1998)
体育竞赛的紧张气氛常常引起高唤醒
2、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
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反应。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 引起的焦虑。它通过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胃部不舒服、 头脑不清晰,或者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
3、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 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 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 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汉宁( Hanin,1989)在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 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的.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229bb292e3f5727a5e96280.png)
比赛中的风云突变欧洲冠军杯(曼联门将法比安·巴特斯)
h
27
由哈笛和法基移植了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解释生 理唤醒、认知焦虑和操作成绩之间复杂关系的三维突变模 型。所谓认知焦虑,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力消极的评价 而引起的焦虑。该模型认为,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 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是一条类似平滑的倒U型曲线。当认 知焦虑较高时,过高的生理唤醒将导致突变性反应,使操 作成绩下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最初是由赫尔(Hull,1943)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的技
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spence &
Spence,1966) 的修正 h
14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P168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赛前赛中的状态焦虑同最佳功h 能区的比较
22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h
23
马腾斯1982年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
: 1、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 多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 极的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h
3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 P174
❖(一)特质焦虑 ❖(二)自尊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11.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593a99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了解应激、唤醒、焦虑和它们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 来说至关重要。
应激理论概述
1 应激的定义和分类
2 应激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学习什么是应激,以及将应激分为何种类型。
发现应激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机理。
唤醒机制及其影响
唤醒的意义和作用
探索唤醒对运动员状态和表 现的重要性。
1 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和目的
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培养目标。
2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继续讨论心理技术训练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并介绍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唤醒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展示唤醒对注意力、反应速 度和持久力的影响。
焦虑与运动表现
焦虑的类型和特征
区分不同类型的焦虑以及焦虑的表现特征。
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研究焦虑对技能执行和决策过程的影响。
焦虑管理的方法
介绍减少焦虑和提高运动表现的有效策略。
焦虑与成功的关系
1
探究焦虑与运动成功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剖析课件 (一)
![体育心理学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剖析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b4f00d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2.png)
体育心理学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情感-应激唤醒剖析课件 (一)体育心理学是以运动和体育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广泛研究了运动员如何管理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以优化其表现和成果。
情绪情感应激唤醒是体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是指人类的内在状态,具有情感价值和行动倾向;情感则是指感知到的情绪。
在体育运动中,各种情绪与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形成牢固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影响动作的发生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在运动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形态。
比如,在比赛前和赛后前这个时候,运动员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兴奋;而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面临的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或者厌倦。
情绪情感的分类有助于体育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三、应激唤醒的定义应激是指外界环境的刺激引发了特定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唤醒则是指这些反应导致人的注意力、思考、行动等不同方面的提高或加强。
在体育运动中,应激唤醒更多是指运动员面对比赛之前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
四、应激唤醒的方式在体育比赛中,应激唤醒不但能让运动员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还能让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的发挥。
应激唤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听音乐、进行舒展活动、调整呼吸,或者进行一些有利于提高运动员专注度和动作响应的训练。
五、应激唤醒的管理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而言,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影响其表现。
在管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状态时,应加强训练,培养他们的场上自信心,并在比赛开始前放松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进入状态。
同时,教练人员也应该关注运动员比赛后的情绪反应,及时对运动员进行调整,降低运动员在比赛后产生过度悲伤、沮丧等情绪的可能性,让他们在悠闲神态中放松身心。
结语总之,情绪和应激唤醒在体育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和教练员均需关注管理这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够为他们的最好表现打下基础。
希望本文能帮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体育心理学中情绪情感-应激唤醒的关系。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c4922514028915f814dc202.png)
12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 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1
应பைடு நூலகம்、 唤醒、
焦虑 的定义
教学内容框架
应激、 唤醒、 焦虑与 运动表现
唤醒、 焦虑
与运动 表现的
关系
影响赛 前状态
焦虑 的主要
因素
应激的 唤醒的 焦虑的 倒U型 定义 定义 定义 假说
个人 最佳 功能区 理论
多维焦 虑理论
驱力 理论
特质 焦虑
自尊
2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5
唤醒(arousal)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 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 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马启伟、张力为,1998)。
6
➢ 唤醒的三种表现:
三种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7
➢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 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 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 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见图 11-1)。
➢ 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 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 讨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 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 律。(如图11-4)
18
图11-4
19
➢ 尽管很多研究在描绘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 间关系的曲线时并不一定与图11-4的理想模 型完全一致,但由于应激导致的唤醒水平过 度升高从而引起运动表现下降的规律被认为 是存在的。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db4a4f705cc1754270932.png)
体育运动心理学——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
2.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和诸因素。
3.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4.唤醒有三种表现,即、和。
5.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以及提供能量。
6.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7.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8.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部分。
9.状态焦虑是一种在上有变化、随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0. 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是与的乘积。
11. Oxendine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的活动。
12. 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
13. 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和三个方面。
14.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15. 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Martens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 探照灯B. 发动机C. 电脑D. 变压器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A. 相对高B. 非常低C. 相对低D. 非常高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B. 很高C. 很低D. 较低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d53b47f7ec4afe04a1df18.png)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特质焦虑 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 特征部分;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 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季浏、符明秋,1994)。较为稳定的 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的影响是通过状 态焦虑来实现的。在相同的应激条件下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较高的 状态焦虑,即这些个体对于刺激的敏感 性更强,具有引起焦虑反应的“潜质” 。
苏联学者 Hanin(1989)提出 的最佳功能区的概念(ZOF),是 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 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 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 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 现。
4、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 于 1982 年提出将竞赛焦 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 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认知状态焦虑是 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 上所认知到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 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 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 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 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 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每一个方面与操作 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 理生化基础,它是由网状丘 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的弥 散性兴奋所诱发。神经递质 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系统的活动,是 应激产生的物质基础。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 复合情绪。例如,在应激产生的 同时附加恐惧、震惊、愤怒、厌 恶等,可发生焦虑性紧张;若附 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 则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过于强 烈和持久的复合性应激情绪会产 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如知觉狭窄 、行动刻板、注意力被限制、抑 制在正常情境下应对策略的选择 、减少思维中可利用的线索等, 从而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 降。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66ce20508763231121248.png)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刺激的持续时间
刺激的强度
操作的因素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射击
举重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体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内容提要
1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2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3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重要问题
❖ 唤醒或焦虑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 唤醒水平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假
设。 ❖ 引起赛前焦虑的主要原因。 ❖ 唤醒或焦虑水平测定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图11-1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焦虑(anxiety) p165
❖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 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 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等, 1995)。
❖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情绪体验,威 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 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图11-2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P167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补充知识:突变模型
是哈迪和法基( Hardy & Fazey,1987) 在突变理论的数学模型的启发下, 提出了解释生理唤醒、认知焦虑和 操作成绩之间复杂关系运动操作的 三维突变模型。
❖
该模型认为,当认知焦虑较 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 的关系是一条类似平滑的倒 U型曲线。当认知焦虑较高 时,过高的生理唤醒将导致 突变性反应,使操作成绩下 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 决定性的作用。
(2002年中国首届超级越野摩托车锦标赛)
唤醒(arousal)
❖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 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 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 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唤醒(arousal)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2、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
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反应。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 引起的焦虑。它通过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胃部不舒服、 头脑不清晰,或者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
3、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
关键概念
应激 焦虑 状态焦虑 驱力理论 状态自信心 躯体状态焦虑
唤醒 特质焦虑 运动表现 优势反应 认知状态焦虑
篮球运动员最后1秒钟的罚篮,好像是站在天 堂和地狱的十字路口(奥尼尔正在准备罚篮)
应激(P164)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 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 应激,又称为紧张。
❖ 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 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 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汉宁( Hanin,1989)在80年代以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 后对状态焦虑的测量为基础提出的.
赛前赛中的状态焦虑同最佳功能区的比较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马腾斯1982年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
: 1、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多 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 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倒u理论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 & Dodson,1908). 需要精细知觉辨认和复杂连接的工 作技能,在 较弱刺激下容易获得。 相反,对简单工作的习惯建立, 需在
强刺激下才形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P170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最初是由赫尔(Hull,1943)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的技 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spence & Spence,1966) 的修正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P168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操
操
作
作
成
成
绩
绩
认知焦虑
自信心
操 作 成 绩
躯体焦虑
多维理论对认知焦虑自信心、躯体焦虑与操作成绩关系的不同预测
❖ 多维焦虑理论提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运动成 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体育教师或教练 员,都应当尽量降低学生或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水平。并告 诉我们。采用认知焦虑水平或躯体焦虑水平分别预测运动 成绩,比仅用生理唤醒水平来预测运动成绩有更好的生态 学效度。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试将以下运动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进行排 序
❖体操 射击 网球 高尔夫 铅球 足球 拳击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高
甲
乙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个体差异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P171)
愉快事件也会带来应激?(瑞典网球名将文斯奎 拉胜利后的表情)
唤醒(arousal)p165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 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 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 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 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马启 伟、张力为,1998)
体育竞赛的紧张气氛常常引起高唤醒
焦虑(anxiety)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 状态焦虑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 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