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认识数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知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3. 实际操作,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顺序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 提问:如何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 讲解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由两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 示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 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院座位、棋盘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在网格纸上标出各个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并纠正错误。

4. 巩固提高-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数对的概念和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 强调数对的顺序性,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6.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顺序性,避免出现顺序颠倒的错误。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对的顺序性”。

数对的顺序性是学生在学习数对概念时容易混淆的一个点,因此需要重点强调和详细解释。

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通常表示为 (a, b),其中 a 是第一个数,b 是第二个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对的概念;
2.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数对的概念;
2.学会将图形通过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将两个坐标轴上的数对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

2.概念讲解
教师出示已经画好的图形,介绍数对在确定位置上的作用。

3.数对练习
让学生尝试画出图形来,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数对,学生根据数对画图。

老师可逐步加大难度,例如给出不同的起点,让学生自己确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4.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图形,让学生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5.拓展练习
老师出示另外一些图形,让学生画出来并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来确定图形的位置。

教师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画图的时候出现了偏差,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增加练习。

同时,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能力。

认识数对优秀教案

认识数对优秀教案

认识数对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数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数对进行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数对相关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数对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定义和概念。

2. 数对的表示方法。

3. 数对的运算法则。

4. 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数对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

2. 数对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3. 数对的运算法则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数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 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互助。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讲解:对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运算法则的学习:讲解数对的运算法则,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4.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对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数对的定义、表示方法、运算法则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2. 实际问题的案例:准备一些与数对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

九、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对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创造和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上是一个关于认识数对的优秀教案的基本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例1的场景图。

谈话:这是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座位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指图中的小军,提问:这个同学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

如,小军坐在第4排(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引导:如果仅凭同学的发言,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觉得用上面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局限?2.揭示课题。

提问: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有时不够清楚,也比较麻烦。

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设计说明: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描述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1.介绍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把像这样的竖排(指场景图中的竖排)叫作列,把像这样的横排(指场景图中横排)叫作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提问:(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竖排)这叫什么?是第几列?(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横排)这叫什么?是第几行?再问:(指第1列第1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3列第2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6列第5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呢?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指图中某个学生,另一人说他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开课“认识数对”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开课“认识数对”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开课“认识数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数对”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图上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表示位置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用语言描述或用简单的坐标表示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对的概念,并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和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对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数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4.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6.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含义: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认 识 数 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认 识 数 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认识数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知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教室座位图,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两个数字才能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由此引出数对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座位图,发现每个座位都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如(1,1)、(2,1)等。

这样的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数对。

(2)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例如,(3,2)表示第3列第2行的位置。

3. 实践应用(1)请学生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其他物体的位置,如黑板、窗户等。

(2)出示一些数对,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物体位置。

4.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数对,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物体位置。

5. 总结拓展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坐标、棋盘上的格子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要注重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对的表示方法”。

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概念的关键。

通过数对的表示方法,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用两个数字来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数对》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数对》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数对》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数对》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通过数对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变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数对的变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操作-讲解演示-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数对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对。

3.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工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呢?2.呈现(10分钟)介绍数对的概念,并展示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数对卡片,互相练习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关于数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演示。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进行平面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变换,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含义2.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数对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座位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数对a.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座位,引导学生发现座位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第几排第几个)。

b. 引导学生将座位位置用两个数字表示出来,如(3,5)表示第3排第5个座位。

c. 讲解数对的含义: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序数对,如(3,5)。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a. 请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院座位、地图上的坐标等。

b. 讲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c. 练习: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各个同学的位置。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数对的实际问题,如:找到某个同学的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各组分享自己的问题和解题过程,全班交流讨论。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的含义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同时,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何用数对表示一个平面上的任意点?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2. 完成教材P84页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学会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8.1 认识数对(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8.1  认识数对(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8.1 认识数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灵活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某位同学的位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数对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则。

(2)游戏活动,巩固数对的概念。

教师设计一个“找位置”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并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如地图、座位图等,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的物体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在表示物体位置方面的应用。

同时,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尝试用数对表示,并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8.1 认识数对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3,4)表示物体在第3列,第4行。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1. 确定物体的列数,写在数对的前面。

2. 确定物体的行数,写在数对的后面。

注意事项:数对中的两个数字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表示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数对的含义;2.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3.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用数对表示实际物品的数量;2.能够用数对表示实际时间的时、分。

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分享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对的含义;2.数对的表示方法;3.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数对的含义;2.数对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用数对表示实际物品的数量;2.如何用数对表示实际时间的时、分。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认识数对;2.示范法:向学生演示数字之间用“,”隔开,向学生介绍数对的形式;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并总结归纳;4.情境引导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应用数对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问:“这张图里有哪些物品?”学生踊跃回答,老师问:“那么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品的数量?”2. 学习老师向学生演示数字之间用“,”隔开,如“2,3”表示有两个2和有三个3。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并总结归纳。

4. 提高拓展利用数对概念,提高学生的拓展思维,在不同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第二课时1. 情境引导提供一份电影票和一份午餐菜单,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计算出需要支付的费用。

2. 活动设计学生按图索骥,根据电影票和菜单上的数字,计算出需要支付的费用,并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

3. 总结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实现方法,向学生演示用数对表示物品数量和时间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许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数对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学生评价教师的设计让我们轻松愉悦地学习了数对的知识,同时通过大量实例训练,我们掌握了用数对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教案)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含义2. 数对的表示方法3. 数对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坐标、电影票上的座位号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数对的含义(1)教师出示一个方格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用两个数字(一个表示列,一个表示行)可以更准确地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对的含义:数对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有序数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3. 学习数对的表示方法(1)教师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2)学生举例说明数对的表示方法。

(3)教师出示一些数对,让学生判断其表示的位置是否正确。

4. 数对的运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坐标、座位号等,让学生用数对表示。

(2)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对表示其他物体的位置。

(3)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的含义、表示方法和应用。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对数对的认识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用数对表示位置3. 数对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顺序和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置信息,如座位、停车场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位置。

2. 探究新知- 讲解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 引导学生观察数对的顺序,理解数对的排列规律。

3.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如:小明坐在教室的第3排第4列,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践题目。

4.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请用数对表示自己在家中的座位位置。

2. 请用数对表示自己学校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对的顺序,理解数对的排列规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对的顺序和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数对的顺序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通常表示为 (a, b),其中 a 是第一个数,称为“第一元素”,b 是第二个数,称为“第二元素”。

在数学中,数对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顺序通常表示不同的意义。

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教学中,数对的顺序尤其重要。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数对 (x, y) 通常表示一个点的位置,其中 x 表示横坐标,y 表示纵坐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用数对确定位置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能正确用数对表示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数对的表示方法3.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数对表示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定位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数对的概念- 通过实例讲解数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对是由两个数组成的有序对。

3. 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即用括号将两个数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

4. 练习数对的表示-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悉数对的表示方法。

5. 讲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讲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坐标、座位号等。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7.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了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数对表示位置。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对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庭住址的位置。

2.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

七、教学延伸1.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数对进行图形的绘制。

2. 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对在地图上的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对的概念虽然抽象,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数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对的意义,并学会如何运用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数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几个例子:1. 地图上的坐标地图是数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数对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描述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坐标纸、小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在白板上画一个火车,让学生观察火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火车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子,如(2,3)表示物体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数对的认识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数对的认识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数对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知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3. 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位置的常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位置,进而引出数对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数对的概念通过举例,如电影票上的座位号,让学生理解数对是由两个数组成的有序对,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通过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实际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坐标、棋盘上的棋子等。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对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

2. 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对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概念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对的含义。

2. 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的含义。

2. 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提问:你能用一种方法表示你的位置吗?2. 学生可能会回答:第几排第几个,或者用其他方式表示。

3.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叫做数对。

二、探究数对的含义1. 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这个座位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数对就是由两个数组成的有序对,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 教师出示多个座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这些座位的位置,巩固对数对的理解。

三、运用数对表示位置1. 教师出示一个教室座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 教师出示一个城市地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某个建筑物的位置。

3. 教师出示一个棋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某个棋子的位置。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对解决。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的含义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教师强调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棋盘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座位图、城市地图、棋盘等,让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 用数对表示你的家庭住址。

2. 用数对表示你的学校的位置。

3. 用数对表示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板书设计: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数对的含义:由两个数组成的有序对,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确定位置-认识数对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概念;2.能够通过点坐标表示数对,通过数对表示点的位置;3.能够通过数对的方式描述物品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数对”的概念;2.能够通过点坐标表示数对,通过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数对的方式描述物品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多媒体投影仪、小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卡片;2.学生:笔、书、练习本等文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呈现一个距离黑板一定距离的物品,问学生这个物品在哪里;2.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位置概念”和“坐标系”可以用来描述物品的位置;3.引出本课内容:如何通过数对的方式描述物品的位置。

新课内容讲解和练习1.通过示例讲解“数对”的概念,例如点(2,3)就是一个数对,其中2表示点在横坐标轴上的位置,3表示点在纵坐标轴上的位置;2.进行一些数对的练习,例如:“(1,2)”、“(3,4)”等等;3.教师呈现实物(例如卡片),并通过数对的方式描述它在平面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数对描述一些小物品的位置关系,例如:“铅笔放在橡皮之上,橡皮在铅笔的右边”;4.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纸卡片,并用数对的方式描述它们在平面内的关系;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卡片摆放情况,并与同桌分享。

巩固练习1.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对概念的掌握情况;2.例如:“将以下字母点用数对的方式表示:A(1,4),B(3,2),C(-2,7),D(0,0)。

”。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对”的概念和物品在平面内位置关系的描述方法;2.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并用数对的方式描述几个点的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和纸卡片的方式,从直观上让学生理解“数对”和“物品在平面内位置关系”的概念,避免了过多的抽象概念和符号,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教案)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 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数对的含义-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数对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解决数对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数对的概念和性质。

2.解决数对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数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幻灯片。

3.实物、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回忆数对的概念和性质。

2.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回答问题:“什么是数对?”二、讲解数对的概念和性质1.教师让学生了解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有序数对,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对中的一个元素。

2.教师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性质:数对中的元素是有区别的,即数对(a,b)和数对(b,a)是不同的,数对中的元素可以重复,即数对(a,a)是合法的。

三、练习举例确定有序数对1.教师出示数字0-9,让学生自由组合,例如4、9。

请问4、9可以组成有序数对吗?2.教师引导学生将4、9组合成有序数对,即(4,9)。

四、练习解决数对问题1.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回答问题:“白羊座和射手座是夫妻?”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白羊座和射手座这两个星座分别用数字表示,分别记为1和9,可以用数字1和数字9组成的有序数对(1,9)表示白羊座和射手座是夫妻。

3.再出示一个问题:“5个人要进行4个人的牌局,能有几种安排方法?”4.教师让学生思考,将5个人用数字1-5进行标记,分别是(1,2,3,4,5),然后从中选出4个人组成有序数对。

(注:由于是进行牌局,按顺序排列的牌局顺序也可以组成一个有序数对)。

5.教师总结:数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首先将问题转换为数对的形式,将问题的元素用数来表示,然后再用数对的概念进行解决。

五、巩固和复习1.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回答问题:“用数对的形式表示成年人的体重区间。

”2.引导学生思考,成年人的体重区间可以用数对的形式表示:(下界,上界),例如,50公斤到60公斤的体重区间可以用(50,60)表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 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数对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座位、停车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2. 探究新知(1)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座位的位置,然后引出数对的定义:数对是由两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用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座位。

(2)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一些物体的位置,如自己的座位、教室里的某个物品等。

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

3. 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P48页的“练一练”题目,巩固数对的表示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然后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4. 总结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49页的“作业”题目。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并能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对的顺序性,避免出现表示错误。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注: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仅供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系和数对的含义。

2.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横坐标,第二个数表示纵坐标。

3.能够利用数对确定平面图形中物体的位置。

4.能够画出物体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和数对的含义。

2.学生能够利用数对确定平面图形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老师把地图、指南针和电话画出来,问学生会不会用电话打电话。

当学生回答出会后,老师便通过指南针让学生明白“东南西北”的方位,引入坐标系。

2.讲解坐标系1.老师对在平面上运动的点进行讲解,教师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

2.老师对坐标系进行讲解,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坐标轴的确定,教师通过地图和平面图形使学生理解坐标系。

3.引入数对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明在座位上的位置,到老师讲台的距离有多少步?”通过学生思考,老师引入数对,讲解在平面坐标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第一个数表示横坐标,第二个数表示纵坐标。

4.讲解在平面坐标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平面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方法,通过给出物体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数对的形式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5.讲解画出物体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老师通过实际例子讲解画出物体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让学生进行画图,并对画对、画错做一定的讲解。

6.课堂练习让学生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操作不熟练的情况进行指导。

7.课后测试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

四、课后作业1.画出平面坐标系中有序数对的位置。

2.确定给出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物体位置图。

3.练习书写数对。

五、板书设计【标签】坐标系、数对、坐标。

【内容】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对:有序数对,第一个数为横坐标,第二个数为纵坐标坐标:在平面坐标系中,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操作】在平面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方法画出物体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

【实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序数对的位置确定给出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物体位置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1的场景图。

谈话:这是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座位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指图中的小军,提问:这个同学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

如,小军坐在第4排(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引导:如果仅凭同学的发言,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觉得用上面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局限?
2.揭示课题。

提问: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有时不够清楚,也比较麻烦。

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设计说明: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描述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
1.介绍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把像这样的竖排(指场景图中的竖排)叫作列,把像这样的横排(指场景图中横排)叫作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提问:(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竖排)这叫什么?是第几列?(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横排)这叫什么?是第几行?
再问:(指第1列第1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3列第2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
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6列第5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呢?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指图中某个学生,另一人说他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设计说明:尊重学生已有的对现实生活中竖排和横行的认识经验,教学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有利于学生自觉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系统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


2.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引导: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都用一个圆圈表示,每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呈现表示座位的平面图)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在图中标出“第1列”和“第1行”)能像这样接着标出其他的列和行吗?
提问:“第1列第1行”的位置在哪里?小军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
再问:第4列第2行在哪里?第3列第4行在哪里?
讲述:规定了列和行后,只要知道第几列第几行,就能正确地确定相应的位置。

为了更便于表达,(指图)像这里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来表示,读作:数对四三,也可以直接读四三。

提问:你能理解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讲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

【设计说明: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先让学生找出第1列第1行的位置,由此在图上标注列与行,既明确了确定位置的规则,也为其后用列与行描述位置作好准备。

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平面图中座位的位置,既巩固了用列与行描述位置的方法,又可以诱发学生用更简洁明了的方法描述位置的心理需求,进而自主生成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揭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思,水到渠成,自然贴切。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小敏坐在第2列第4行,你能在图中找到她的位置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追问:小新坐在第5列第5行,你能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吗?这里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6,5)这个数对在例1图中表示哪一个位置?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要求:同桌两人一人写一个数对,另一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说说数对的含义。

追问:刚才有同学写出来(7,2)这个数对,在这幅图上能找到这个位置吗?为什么?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我们教室的座位哪里是第1列,哪里是第1行?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要求: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

4.做练习十五第2题。

引导: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出示第2题图)你能用数对表示这4块装饰瓷砖位置吗?
提问:(指同在第3列的两块瓷砖)这两块瓷砖都在第几列?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同在第4行的两块瓷砖)这两块瓷砖呢?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谈话:(出示第3题图)这是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布置的盆花,你能用数对表示每盆红花的位置吗?
启发:你发现红花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第几列第几行写出数对,以及根据数对去找相应的位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用“数”刻画“形”的思想方法,提高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