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在线测试原理

合集下载

ICT测试原理及程式简介

ICT测试原理及程式简介
S
Pins Test - Syntax
nodes "A" nodes "B" nodes "C" nodes "D" !nodes "E” nodes ”F" nodes ”G"
! node capacitively isolated
Pins Test Called from
testplan
Pins test的预定义 sub Set_Custom_Option …… global Off, Pretest, Failure
公司: TRI (Test Research Inc.)德律科技
產地: 台灣
TRI 8001測試畫面
工作條件
電源:3Ø AC 220V-245V, 50/60 Hz±5%
氣壓: 4-6KGF/ CM2
公司: TRI (Test Research Inc.)德律科技 產地: 台灣
TRI 518測試操作畫面
Fixtu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R1
Vacuum Gasket
Support Plate
Test Probe Probe Plate
Personality Pin Fixture Frame
Alignment Plate
Probe to Pin Wiring
Stimulus Response
Agilent 3070 TestHead
Anatomy of the Agilent Medalist 3070
Slot 1
Bank 2
Pin 1 78
Bank 1
-
Slot 1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简介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简介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概述ICT(In-Circuit Test)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用于验证电路板的连通性和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ICT测试的原理和程式的编写方法。

ICT测试原理ICT测试通过在电路板上插入一组测试探针,以测量电路板上各个连接点的电性参数。

测试探针连接到一个特殊的测试设备上,该设备通过向测试点施加电压、测量电流或者执行其他测试操作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ICT测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设计测试夹具:根据电路板的布局和连接点的位置,设计并制造适合的测试夹具。

2. 设计测试程序:使用特定的测试软件,编写测试程式。

测试程式包含了一系列的测试命令和断言,用于验证电路板的各个功能是否正常。

3. 连接测试夹具:将电路板放置在测试夹具上,并使用夹具将测试探针连接到电路板的各个测试点上。

4. 执行测试程序:运行测试软件,执行测试夹具中的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电路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ICT测试程式测试程式是ICT测试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一系列指令和断言,用于验证电路板的功能和性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1. 设置测试参数:- 设置电压输入为3.3V- 设置测试时钟频率为1MHz2. 测试点A:- 施加电压到测试点A- 测量电流- 如果电流大于阈值,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3. 测试点B:- 施加电压到测试点B- 测量电压- 如果电压在指定范围内,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4. 测试点C:- 施加信号并记录响应时间- 如果响应时间小于指定时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5. 结束测试在上述示例中,每个测试点都有相应的测试步骤和判断条件。

测试程式会自动执行这些测试步骤,并根据判断条件来确定测试结果。

通过编写不同的测试步骤和判断条件,可以对电路板的各个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

ICT测试程式编写方法编写ICT测试程式的首要任务是理解电路板的设计和功能。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需要测试的功能模块和相应的测试步骤。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F
G
E
1
Vcc
A1
5
0V
10
10
HV
0
10
2
5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Vcc3
A1
3.3
0V
10
10
日規電晶體量測只須量BC、BE兩端之二極體,就可量測到是否空焊反接 (如程式1、2
項),但美規電晶體由於Base腳在中間,因此須用三端點來量測 (程式第3項),才能
偵測到反接的問題。何用三端點量測法來測試電晶體 ?
程式設定如下
STEP
Device
STDVAL
0
0
0
1
8
END
A1
0.1
0V
10
00
HV
0
10
2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9
END
A1
1mA
0.1V
00
二極體並聯須用CM mode 量測。程式須設定如下:
STEP
Device
Lc
STD
ACT
+%
-%
MD
RG
TM

ICT测试原理以及程序调试

ICT测试原理以及程序调试

ICT量測原理
從測量原理方面來講,ICT測試其實是歐姆定律的充分應用.歐姆 定律: R= V/I, 其中R即可認為是電阻,也可認為是其它阻抗,如: Zc容抗.Zl感抗.而V有交流,直流之分.I也一樣,有交流,直流之分.
1.量測R:
單個R(mode 0,1):利用Vx=IsRx(歐姆定律),則Rx=Vx/Is.信號源Is 取恆流(0.1uA---5mA),量回Vx即可算出Rx.
R//L(Mode3,4,5): 信號源取交流電壓源Vs, 籍相位法輔助. |Y’| Cosθ=YRx=1/Rx, 並Y’=I’x/Vs 故: Rx=1/ |Y’| Cosθ
大電流應用: R//C時, 為測R,可以適當修改其Std_V(標準值),以便獲得
系統提供更大測試電流,條件是R接近上表的下限值, 如330ohm//100UF,則 改Std_V標準值為299ohm,可提供5mA大電流,從而使測試更準確.
C//R: Mode 5, 6, 7, 由Zc=1/ 2πfC,故C一定時,f越高,Zc越小, 則R的影 響越小. C//L:Mode 5,6,7,並且f越高效果越好. L: F8測試,選擇Mode0, 1,2中測試值最接近Std-V,然後offset修正至準確. L//R: Mode 5,6,7. PN結: F7自動調整,一般PN正向0.7V(Si),反向(2V以上). D//C: Mode1及加Delay. D//D(正向):除正向導通測試,還須測反向截止(2V以上)以免D反插時誤判. Zener: Nat-V選不低于Zener崩潰電壓,若仍無法測出崩潰電壓, 可選 Mode1(30mA),另外10-48V zener管,可以用HV模式測試. Q:be,bc之PN結電壓兩步測試可判斷Q之類型(PNP or NPN),Hi-P一樣(NPN), Lo-P一樣(PNP),並可Debug ce飽和電壓(0.2V以下),注意Nat-V為be貪偏置 電壓.越大Q越易進入飽和,但須做ce反向判斷(須為截止0.2V以上),否則應 調濁Nat-V.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测试的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ICT测试时,需遵循以下原理:
1. 全面性原则:对被测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覆盖,确保所有功能和需求都被测试到。

2. 一致性原则:测试人员需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保持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 独立性原则:测试应该独立于开发过程,测试结果不能受到开发人员的影响。

4. 自动化原则: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大规模测试的可行性。

5. 风险导向原则:基于风险评估进行测试,首先测试对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并逐步扩大测试范围。

6. 可追溯性原则: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等所有测试活动都需要有完整的文档记录,以便于追溯和复查。

7. 维护性原则:测试用例和测试工具需要易于维护和更新,以适应系统的演进和变化。

以上是ICT测试原理的概述,了解并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进
行有效的ICT测试。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一、概述ICT测试(In-Circuit Testing)是一种常用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它的原理基于电路板上的器件和连接的精密测量。

通过在电路板上插入探针进行测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电路板上的错误和缺陷。

本文将深入探讨ICT测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二、ICT测试原理1. 测试工步ICT测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工步: - 测试点准备:指定要测试的电路节点。

- 探针接触:将测试探针接触到待测电路节点上。

- 测量信号:对电路节点施加合适的测试信号。

- 信号检测:检测测试信号的响应,并与预期值进行比较。

- 记录结果:记录测试结果,标记通过或不通过。

2. 测试流程ICT测试的基本流程如下: 1. 打开测试机座台,将待测电路板放置在测试机的夹具上。

2. 根据设计规范和测试需求,设置测试探针的位置和参数。

3. 启动测试机,探针自动进行位置校准和接触测试点。

4. 注入测试信号,如电流或电压,通过待测电路。

5. 测试机检测并记录测试点的响应值。

6. 分析测试结果,判断电路板是否通过测试。

7. 根据测试结果,记录不合格测试点,方便后续修复或改进。

3. 测试技术ICT测试使用了多种技术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包括: - 探针技术:测试机通过特殊设计的探针接触电路板,确保灵敏度和稳定性。

- 测试信号:测试机注入合适的信号到电路板,如直流电流、正弦波等。

- 测试设备:使用专业的ICT测试仪器,如测试机、探针卡等。

- 自动化工具:通过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

三、ICT测试应用ICT测试在电子产品制造和维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产品制造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ICT测试被用于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和连线进行全面测试,可以排除生产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出货率。

2. 维修和故障排除对于已经生产的电子产品,ICT测试也是重要的维修和故障排除工具。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 先测试bc极和be极之间正向压降,这和二极管 测试方法相同.
六. 跳线测试(J):
• 跳线是跨接印制板做连线用,只有通、断两种 情况.
• 测试其电阻阻值就能够判断好坏. 测试方法和测 试电阻是相同.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10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阻抗值
ict测试工作原理
屏幕显示
1 3 4
第11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1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一.电阻测试(R):
• 电阻是测试其阻值. • 工作原理:就是在电阻测试针上加一个电流,然
后测试这个电阻两端电压,利用欧姆定律:
R=U/I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2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依据欧姆定律算出被测电阻阻值.
备注:除并联有L或C时采取电压源外,其它电阻 测试均采取直流电流源
• 大容量(>3uf)电容测试用DC方法,即用直流 电压加在电容两端,充电流随时间或指数降低规 律,在测试时加一定延时时间
ICT测试工作原理
• 思索:
1. 为何大电容需要用DC信号源?
2. 若测试大电容采取直流电流源能够?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6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8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四. 二极管测试(D):
• 二极管正向测试时,加一正向电流在二极管上, 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硅材料管),假如加一反 向电流在二极管上,二极管压降会很大.
• 加载电流有3mA , 20mA或 10mA.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9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五.三极管测试(Q):

ICT基本测试原理

ICT基本测试原理

ICT基本测试原理(FOR TR-518F)1. 电阻测试原理:1.1 固定电流源(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0)对于不同的电阻值,ICT本身会自动限制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做为测试的讯号源使用,如此才不会因使用都的选择不当,因而产生过高的电压而烧坏被测元件,帮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I,流经被测电阻R,再于被测电阻R两端,测量出Vr,由于Vr及I已知,利用Vr=IR公式,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 5mA300欧姆~2.99K欧姆 500uA3K欧姆~29.99K欧姆 50uA30K欧姆~299.99K欧姆 5uA300K欧姆~2.99M欧姆0.5uA3M欧姆~40M欧姆 0.1uA1.2 低固定电流源(Low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1)该测试方法和上述固定电流源模式一样,只是在被测电阻于电路上若有并联(Parallel)着二极体(Diode)或IC保护二极体(IC Clamping Diode)时,对于该电阻两端测量电压值若超过0.5V至0.7V左右时,因二极体导电的关系,该电阻两端电压将被维持在0.5V~0.7V左右,固无法量测出真正的Vr值,为解决此问题,只要将原先的电流源降低一级即可.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00uA300欧姆~2.99K欧姆 50uA3K欧姆~29.99K欧姆 5uA30K欧姆~299.99K欧姆 0.5uA300K欧姆~2.99M欧姆0.1uA1.3 快速(High-Speed)测试模式(MODE2)假如被测电阻并联一个0.3uF以上的电容时,若使用上述固定电流源测试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电容充饱电荷,再去测量出Vr值,而得知R值,如此测试方法将增加ICT测试时间,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固定DC 电流源改为0.2V DC固定电压源,直接接于被测电阻两端,如此电容将会在短暂时间内使其Ic=0,故电路上所有电流将流经电阻R.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0.2V DC电压源,当Ic=0时,再测试流经电阻两端的Ir,因为V=IrR,而V及Ir已知,即可得知电阻R的值.1.4 交流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3,MODE4,MODE5)由于电路设计关系,被测试电阻将会并联着电感等元件,对于此电阻值测量,若使用固定电流源方式测试,电阻值将会偏低而无法测量出真正的电阻值,故使用AC电压源,利用相位角度的领先,及落后方式而得知被测电阻值.故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频率的AC电压源V,同时在被测电阻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l,因为V及Iz已知,故可得知Zrl,又因为R=Zrl*cosθ,而Zrl及cosθ已知,故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60H 5欧姆~300K欧姆10KHz 60uH~600mH 5欧姆~40K欧姆100KHz 6uH~6mH 5欧姆~4K欧姆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1 固定AC电压源(Constant AC Voltage)测试模式(MODE0,MODE1,MODE2,MODE3)对于不同阻抗的电容或电感,ICT本身会自动选择一个适当频率(frequency)的AC电压源作为测试使用,其频率计有:1KHz,10KHz,100KHz,1MHz,对于极小阻抗值的电容或电感将需要较高频率的AC电压源,再测量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源,由于V=Ic*Zc或V=Il*Zl,而V及Ic或Il已知,故得知Zc=1/2π*f*C或Zl=2πfL,又因f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或电感L值.Debug MODE Signal Source Capacitor Range Inductor Range0 1KHz 400pF~30uF 6mH~60H1 10KHz 40pF~4uF 600mH以下2 100KHz 1pF~40nF 6mH以下3 1MHz 1pF~300pF 1uH~60uHICT后續之發展前景在ICT沒有辦法改善現有缺陷之狀況下,几乎無法成為測試之主流。

ICT测试简介课件

ICT测试简介课件
3 ICT 治具验收要求
3-1 外型尺寸是否和要求一致,即长,宽,高(行程)。 3-2 天板同底版结合是否稳定,压棒分布是否合理,是否有
可能压到PCBA上零件,线材。 3-3 载板是否对零件引脚及PCBA上突起部分铣深度,宽度
是否足够,保证测试时不至于对PCBA零件造成可能的损伤。 载板是否平整,无翘曲,同PCBA吻合。 3-4 测试针的选择和分布是否合理 。 3-5 定位是否合理,是否防呆。
1-1 针板:用于固定测试针。 1-2 载板:用于放置保护被测试PCBA。 1-3 天板:固定于ICT机台气缸上压合
治具和被测试PCBA。
16
ICT 治具
2 评价ICT 治具测试的参数
2-1 植针率 植针率= 植针网络数/PCBA总网络数
2-2 覆盖率 覆盖率= 可测试零件数/总零件个数
17
ICT 治具
18
CHECK ICT程式的要求
1 是否所有BOM表中的零件都编入测试程式
对于不能测试的零件,无测试点的,盲点的分别做好相关说明,防止漏测。
2 所有零件的标称数值与实际是否一致
对于有并联的零件做好相应标识别说明,便于对程式的读解。
3 对与零件测量值范围是否与零件要求一致。
注意精密电阻,及其他有规定误差范围的零件。
5
ICT 测试原理
2 电容的测量
2-1 恒定交流电压源: 交流电压一定 Vs , Vs/Ix=Zc=1/2πfCx 得:Cx=Ix/2πfVs
2-2 直流恒定电流信号源: C=ΔT/ΔV*I
6
ICT 测试原理
3 电感的测量
3-1 交恒定流电流源测量电感
Vs/Ix=Zl=2πfLx 得 Lx=Vs/2πfIx

ICT测试原理以及程序调试

ICT测试原理以及程序调试
R//C: Mode2及Dly 加大(參考: T=5RC)
R//D ( or IC, Q ): Mode1
R//R: Std- V 取並聯阻值
R//L: Mode 3, 4, 5; 根據 Z1=2πfL, 故L一定時,若f越高, 則Z1越大, 則對R影響小.
C:在[編輯]下一般根據電容值大小,選擇相應的Mode.如小電容(pF級),可選 高頻信號(Mode2, 3),大電容(nf級)可選低頻信號(Mode0,1),然後ALT-F7 選擇隔離.3uF以上大電容, 可以Mode 4, 8直流測試.
C//C: Std-V取並聯容值
C//R: Mode 5, 6, 7, 由Zc=1/ 2πfC,故C一定時,f越高,Zc越小, 則R的影 響越小.
C//L:Mode 5,6,7,並且f越高效果越好.
L: F8測試,選擇Mode0, 1,2中測試值最接近Std-V,然後offset修正至準確.
L//R: Mode 5,6,7.
Q:be,bc之PN結電壓兩步測試可判斷Q之類型(PNP or NPN),Hi-P一樣(NPN), Lo-P一樣(PNP),並可Debug ce飽和電壓(0.2V以下),注意Nat-V為be貪偏置 電壓.越大Q越易進入飽和,但須做ce反向判斷(須為截止0.2V以上),否則應 調濁Nat-V.
2.常用模式選擇
當Rx有旁路(R1)時, Ix=Is- I1≠Is, 故: Vx/Is≠Rx 此時取A點電位Va, 送至C點, 令Vc=Va, 則: I1=(Va-Vc)/R1=0, Is= Ix 從而: Vx/Is=Rx
ICT測試程序調試
1.程序調試注意事項:
R: 在 E [編輯]下, ALT-X查串聯元件, ALT-P查並聯元件.據此選好 “信號” (Mode)和串聯最少元件的Hi- P/ Lo-P, 並ALT-F7選擇Guarding Pin.

ICT测试原理与应用

ICT测试原理与应用

IR1 R1 IR
VA VG
VI ADC
R
G
B
R2
以上的计算,可见R的测量可不受R1和R2的影响, 这就是Guarding的效果。一般来讲,ICT可由电脑根据 程式上的资料,自动选择恰当的隔离点。
1-2电阻的量测方法
A
1-2-1 定电流测量法
I
由右图可知:
R ADC V
R= V/I B
1-2-2 定电压测量法
3-1 修理前先检查该报表所列的零件是否有缺件、错 件、弯脚、焊接不良、断线、反向等情形。
3-2 参考针位图,找出测试点并检查是否有防焊、吃 锡不良、断线、短路等问题(吃锡不良的情形,只要 补锡之后,重测即可)
3-3 使用万用表量测该零件时,应参考针位图,使用 ICT的测试点作测试对象,不要直接接触零件的两端, 以此判断是否有断线,上下导孔不通或是零件品质不 良。
在电容的两端加载电压,如果 电容的极性正确则量测电压很小;G-P1 如果电容的极性错误或者高点接触 不良,则量测值会很高,即可判定 极性不良。
DC Supply
HI-P Measurement Voltage
LOW-P
1-9 HP TESTJET 技术
一般情况下,IC管脚开路可以通过量测每个管脚对地或 电源脚的保护二极体进行侦测。但是如果出现IC管脚并联 时(见下图)此方法显然不可测试。
1-3-2 直流定电流量测法 当测试较大值电容(1UF以上)时,用DC定电流来使待测电
容充电,然后由充电的时间可算出电容值。
V
I
△V
△t
T
△V=I △t /C
C= I △t / △V
1-3-3 相位量测法
当电容与电阻并联时可使用此法量测,其量测线路及原理与电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Slot 7 Slot 8 Slot 9 Slot 10 Slot 11
ASRU card
Pin card Pin card Pin card Pin card Control card Pin card Pin card Pin card
Pin card Pin card
Module card configuration
……
Chek_Point_Mode=Pretest
!choose {Off, Pretest, Failure}
!选择pins测试模式,off=不进行pins测试
!pretest=在其它测试前进行pins测试
!failure=其它测试fail后,进行pins测试
end sub
Pins测试的调试
① Pins测试中的节点排列顺序不影响测试结果 ② Pins测试中没有其他测试选项 ➢ 所以pins测试只有node的取舍
Agilent3070 測試畫面
i3070
Fixtu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R1
Vacuum Gasket
Support Plate
Test Probe Probe Plate
Personality Pin Fixture Frame
Alignment Plate
Probe to Pin Wiring
二. ICT的硬件結構
• ICT包括ICT系統主機,電腦系統, 壓床,測試治具。其中ICT系統主機 包括:電源部分,量測控制板,I/O 卡,DC量測板,AC量測板,開關板, HP-JET量測板,高壓量測板(選配件)。
工作條件
治具類型: 真空治具. 真空壓力: 最小56cmHg. 外部真空管2根. 氣壓: 4kg/cm2 ~ 6kg/cm2. 氣壓管1根. 操作溫度: 0。C ~ 30。C. 環境濕度: 25% RH-75%RH. 最小工作空間: 深:1.5 公尺。 寬:2.0 公尺。 高:2.0 公尺。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派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考资料编者:Sunmer一.测试原理二.硬体架构与功能三.系统自我诊断与DEBUG功能四.关于DEBUG五.常见ICT误判情况六.ICT操作的一些修正方式,及日常维护在认识ICT之前首先了解ICT基本概念:1.ICT:在线测试机(In Circuit Tester),电气测试使用的最基本仪器.如同一块功能强大的万用表,但它能对在线电路板上的元件测试进行有效得隔离(Guarding)而万用表不能。

2.ICT Test 主要是靠测试探针接触PCB layout出来的测试点来检测PCBA的线路开路`短路.所有零件的焊情况,可分为开路测试,短路测试`电阻测试`电容测试`二极管测试`三极管测试`场效应管测试`IC管脚测试(testjet` connect check)等其它通用和特殊元器件的漏装、错装、参数值偏差、焊点连焊、线路板开短路等故障,并将故障是哪个元件或开短路位于哪个点准确告诉用户。

(对元件的焊接测试有较高的识别能力)3.ICT测试与AOI测试区别: AOI技术则不需要针床,在计算机程序驱动下,摄像头分区域自动扫描PCB,采集图像,测试的焊点与数据库中的合格的参数进行比较,经过图像处理,检查出PCB上缺陷。

极短的测试程序开发时间和灵活性是AOI最大的优点。

AOI除了能检查出目检无法查出的缺陷外,AOI还能把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工作质量以及出现缺陷的类型等情况收集,反馈回来,供工艺控制人员分析和管理。

但AOI 系统也存在不足,如不能检测电路错误,同时对不可见焊点的检测也无能为力。

并且经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AOI测试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1)AOI对测试条件要求较高,例如当PCB有翘曲,可能会由于聚焦发生变化导致测试故障。

而如果将测试条件放宽,又达不到测试目的。

2)AOI靠识别元件外形或文字等来判断元件是否贴错等,若元件类型经常发生变化(如由不同公司提供的元件),这样需要经常更改元件库参数,否则将会导致误判。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一、引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的ICT测试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ICT测试的原理、测试流程以及相关的测试方法。

二、ICT测试原理ICT测试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测试设备(如ICT测试仪)对电子元件、电路板或整个电子产品进行自动化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ICT 测试的原理基于电子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通过在不同的测试点上施加电压、测量电流和电阻来判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1. 测试点接触ICT测试时,测试针通过接触测试点与被测件进行电气连接。

测试针的接触是ICT测试的关键步骤,它要求测试针具有良好的精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电气测试ICT测试通过在测试点上施加电压,并测量相应的电流和电阻来判断元件的状态。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判定,确定元件是否通过测试。

电气测试可以检测电气连通性、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

3. 自动化测试ICT测试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可以通过与被测产品的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快速、准确、大规模的测试。

自动化测试能够大大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测试时间。

三、ICT测试流程ICT测试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测试准备在开始ICT测试之前,需要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

测试设备需要与被测产品的接口兼容,并能够进行自动化测试。

同时,测试程序需要根据被测产品的特性和需求进行编写和配置。

2. 测试夹具设计为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设计适配被测产品的测试夹具。

测试夹具应能够牢固地固定被测产品,并保证测试点与测试针的良好接触,以免造成测试失败或不准确的结果。

3. 测试点定义在测试程序中,需要明确定义被测产品需要进行电气测试的测试点。

测试点的定义应基于产品的电路设计和功能要求,确保对关键元件和电路进行全面的测试。

4. 测试执行根据测试程序的设定,通过自动化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执行。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ICT测试原理。

ICT(In-Circuit Test)是一种用于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自动测试技术,它可以在不需要拆卸被测试物品的情况下,通过测试点对被测物品进行全面测试。

ICT测试原理是通过测试夹具将被测物品固定在测试座上,然后利用测试探针对被测物品的测试点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全面的电气测试。

ICT测试原理的核心是测试夹具和测试探针。

测试夹具是一种专门设计的夹具,用于固定被测物品并提供测试点的接触。

测试夹具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以确保测试信号的传输质量。

测试探针则是用于与被测物品的测试点进行接触的探针,它们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ICT测试中,测试夹具首先将被测物品固定在测试座上,并确保测试点与测试探针的接触。

然后,测试探针通过测试夹具对被测物品的测试点进行测试,通过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被测物品的响应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测物品的全面测试。

ICT测试原理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实现对被测物品的全面测试,并且不需要拆卸被测物品,从而减少了测试成本和测试时间。

此外,ICT测试原理还可以实现对被测物品的高速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ICT测试原理通常用于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生产测试。

通过ICT测试,可以对电子元件和电路板进行全面的电气测试,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ICT测试还可以实现对大批量生产产品的高效测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ICT测试原理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自动测试技术,它通过测试夹具和测试探针实现对被测物品的全面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是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生产测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手段。

ICT及ICT测试原理

ICT及ICT测试原理

ICT及ICT测试原理ICT及ICT测试原理一、简介:ICT在线测试机(IN CIRCUIT TESTER)是经由量测电路板上所有零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体、电晶体、FET、SCR、LED 和IC 等, 检测出电路板产品的各种缺点诸如: 线路短路、断路、缺件、错件、零件不良或装配不良等, 并明确地指出缺点的所在位置, 帮助使用者确保产品的品质, 并提高不良品检修效率. 它还率先使用可用数亿次开关的磁簧式继电器(REED RELAY), 是当今测试涵盖率最高, 测试最稳定, 使用最方便, 提供数据最齐全的在线测试机.二.隔离(GUARDING)测试原理:在测试ACT测试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GUARDING的技巧,它把待测元件隔离起来,而不受它线路的影响.(如下列图示).电脑程式自动选择恰当的隔离点可选择多个三.电阻的量测方法:(1)定电流测量法:使用定电流测量法,电脑程式会根据待测电阻的阻值自动设定电流源的大小.(2)定电压测量法:当待测电阻并联大电容时,若用定电流测量法,大电容的充电时间过长,然而使用定电压测量法可以缩短测试时间.(3)相位测量法:当电阻与电容并联时,如果用电流量测法无法正确量测时,就需要用相位量测法来量测来做测试.此法利用交流电压为信号源,量测零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藉以计算出各别的电阻抗,电容抗或感抗.(4)小电阻的量测:一般小电阻量测(0.1Ω~2Ω),可以把它当成JUMPER的方式测量但只可量测有无缺件. 若需较精确的量测,就须用四端量测. 原理如下:信号源和量测各有自己的回路,因此可準确量测RX上的压降。

应用:小电阻如0.1Ω~10Ω,小电感,小电容量测时会受到cable 和探针接触不良的影响,而造成测试不稳,而四线量测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由二线式改為四线式量测法的修改说明如下:a. relay board需做以下修改,JA, JB, JC 跳线拿掉,使之开路OPEN。

ict测试原理与实现

ict测试原理与实现

ict测试原理与实现ICT测试原理与实现一、引言ICT(In-Circuit Test)是一种常用的电路板测试方法,用于检测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故障。

本文将介绍ICT测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ICT测试原理ICT测试主要基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进行测试。

其原理是通过在电路板上加入测试点,然后通过测试针对这些测试点进行电气测试,检测电路板上的连接是否正常。

具体原理如下:1. 测试点设计:在电路板的设计阶段,需要预留一些测试点,用于连接测试仪器和电路板。

这些测试点通常是通过添加插座或测试点针脚等方式实现。

2. 测试针接触:测试针是通过测试仪器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进行电气连接的媒介。

测试针需要具备良好的接触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电气测试:一旦测试针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连接,测试仪器将通过向测试点施加电压或电流,并测量响应的电压或电流值来判断电路板上的连接是否正常。

常见的电气测试方法包括开路测试、短路测试、电阻测试等。

4. 测试结果分析:通过测试仪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对电路板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

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说明电路板正常;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说明电路板存在缺陷或故障。

三、ICT测试实现ICT测试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试设备选择:ICT测试需要使用专用的测试仪器,包括测试针、测试夹具、测试仪等。

在选择测试设备时,需要考虑测试的复杂程度、测试的精度要求以及测试的成本等因素。

2. 测试程序编写:测试程序是ICT测试的关键,它需要根据电路板的设计和测试要求,编写相应的测试脚本。

测试脚本包括测试点的选择、测试顺序的确定以及测试参数的设置等。

3. 测试夹具设计:测试夹具是将测试仪器与电路板连接的媒介,它需要确保测试针与电路板上的测试点良好接触,并能够稳定地保持测试连接。

测试夹具的设计需要考虑电路板的尺寸、测试点的位置以及测试针的数量等因素。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Pins测试概述
Pins Test
“Node_Names”
“A ” “B ” “C ” “D ” “E ” “F ” “G ”
DVM
+2.5V 10K
Node E has no current flow. It is capacitively isolated and cannot be tested in Pins Test.
Agilent 3070 Family
307X, up to 5200 nodes 317X, up to 2600 nodes 327X, up to 1300 nodes
Agilent 3070 Hardware
Anatomy of the Agilent Medalist 3070
Test Fixture Electronics Cabinet
VTEP/TestJet
Digital Incircuit Analog Powered
Other Powered
Part 3

Pins Test
• ICT测试的原理要求夹具的探针和电路 板的测试点(testpad)要有良好的电气接 触. • Pins测试就是在测试正式开始前验证探 针和测试点有无接触的工序. • Pins测试只定性验证有无接触,pins pass是最低要求,并不能保证接触良 好.(绕线出现错误;pins接触不好,阻抗 大,但依然有current flow;隔离点无法 测)
三. ICT的基本測試原理
• 1. 隔離Βιβλιοθήκη 測原理ICT其實是一台高級的萬用表,但它具有隔 離(GUARDING)功能,這是它不同于萬用表 的最大特點。GUARDING的作用是使一個被 測元件在測試時不受旁路元件的影響,而萬用 表做不到這一點。在 ICT 內部電路中利用一 顆 OP放大器 當做一個隔離點(最多可有五個 隔離點),如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T在线测试原理摘要:本文介绍在线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1 慨述1.1 定义在线测试,ICT,In-Circuit Test,是通过对在线元器件的电性能及电气连接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标准测试手段。

它主要检查在线的单个元器件以及各电路网络的开、短路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迅速、故障定位准确等特点。

飞针ICT基本只进行静态的测试,优点是不需制作夹具,程序开发时间短。

针床式ICT可进行模拟器件功能和数字器件逻辑功能测试,故障覆盖率高,但对每种单板需制作专用的针床夹具,夹具制作和程序开发周期长。

1.2 ICT的范围及特点检查制成板上在线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和电路网络的连接情况。

能够定量地对电阻、电容、电感、晶振等器件进行测量,对二极管、三极管、光藕、变压器、继电器、运算放大器、电源模块等进行功能测试,对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进行功能测试,如所有74系列、Memory 类、常用驱动类、交换类等IC。

它通过直接对在线器件电气性能的测试来发现制造工艺的缺陷和元器件的不良。

元件类可检查出元件值的超差、失效或损坏,Memory类的程序错误等。

对工艺类可发现如焊锡短路,元件插错、插反、漏装,管脚翘起、虚焊,PCB短路、断线等故障。

测试的故障直接定位在具体的元件、器件管脚、网络点上,故障定位准确。

对故障的维修不需较多专业知识。

采用程序控制的自动化测试,操作简单,测试快捷迅速,单板的测试时间一般在几秒至几十秒。

1。

3意义在线测试通常是生产中第一道测试工序,能及时反应生产制造状况,利于工艺改进和提升。

ICT测试过的故障板,因故障定位准,维修方便,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维修成本。

因其测试项目具体,是现代化大生产品质保证的重要测试手段之一。

ICT测试理论做一些简单介绍1基本测试方法1.1模拟器件测试利用运算放大器进行测试。

由“A”点“虚地”的概念有:∵Ix = Iref∴Rx = Vs/ V0*RrefVs、Rref分别为激励信号源、仪器计算电阻。

测量出V0,则Rx可求出。

若待测Rx为电容、电感,则Vs交流信号源,Rx为阻抗形式,同样可求出C或L。

1.2 隔离(Guarding)上面的测试方法是针对独立的器件,而实际电路上器件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使Ix笽ref,测试时必须加以隔离(Guarding)。

隔离是在线测试的基本技术。

在上电路中,因R1、R2的连接分流,使Ix笽ref ,Rx = Vs/ V0*Rref等式不成立。

测试时,只要使G与F 点同电位,R2中无电流流过,仍然有Ix=Iref,Rx的等式不变。

将G点接地,因F点虚地,两点电位相等,则可实现隔离。

实际实用时,通过一个隔离运算放大器使G与F等电位。

ICT测试仪可提供很多个隔离点,消除外围电路对测试的影响。

1.2 IC的测试对数字IC,采用Vector(向量)测试。

向量测试类似于真值表测量,激励输入向量,测量输出向量,通过实际逻辑功能测试判断器件的好坏。

如:与非门的测试对模拟IC的测试,可根据IC实际功能激励电压、电流,测量对应输出,当作功能块测试。

2 非向量测试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编写器件的向量测试程序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如80386的测试程序需花费一位熟练编程人员近半年的时间。

SMT器件的大量应用,使器件引脚开路的故障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为此各公司非向量测试技术,Teradyne推出MultiScan;GenRad推出的Xpress非向量测试技术。

2.1 DeltaScan模拟结测试技术DeltaScan利用几乎所有数字器件管脚和绝大多数混合信号器件引脚都有的静电放电保护或寄生二极管,对被测器件的独立引脚对进行简单的直流电流测试。

当某块板的电源被切断后,器件上任何两个管脚的等效电路如下图中所示。

1 在管脚A加一对地的负电压,电流Ia流过管脚A之正向偏压二极管。

测量流过管脚A的电流Ia。

2 保持管脚A的电压,在管脚B加一较高负电压,电流Ib流过管脚B之正向偏压二极管。

由于从管脚A 和管脚B至接地之共同基片电阻内的电流分享,电流Ia会减少。

3 再次测量流过管脚A的电流Ia。

如果当电压被加到管脚B时Ia没有变化(delta),则一定存在连接问题。

DeltaScan软件综合从该器件上许多可能的管脚对得到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出精确的故障诊断。

信号管脚、电源和接地管脚、基片都参与DeltaScan测试,这就意味着除管脚脱开之外,DeltaScan也可以检测出器件缺失、插反、焊线脱开等制造故障。

GenRad类式的测试称Junction Xpress。

其同样利用IC内的二极管特性,只是测试是通过测量二极管的频谱特性(二次谐波)来实现的。

DeltaScan技术不需附加夹具硬件,成为首推技术。

2.2 FrameScan电容藕合测试FrameScan利用电容藕合探测管脚的脱开。

每个器件上面有一个电容性探头,在某个管脚激励信号,电容性探头拾取信号。

如图所示:1 夹具上的多路开关板选择某个器件上的电容性探头。

2 测试仪内的模拟测试板(A TB)依次向每个被测管脚发出交流信号。

3 电容性探头采集并缓冲被测管脚上的交流信号。

4 A TB测量电容性探头拾取的交流信号。

如果某个管脚与电路板的连接是正确的,就会测到信号;如果该管脚脱开,则不会有信号。

GenRad类式的技术称Open Xpress。

原理类似。

此技术夹具需要传感器和其他硬件,测试成本稍高。

3 Boundary-Scan边界扫描技术ICT测试仪要求每一个电路节点至少有一个测试点。

但随着器件集成度增高,功能越来越强,封装越来越小,SMT元件的增多,多层板的使用,PCB板元件密度的增大,要在每一个节点放一根探针变得很困难,为增加测试点,使制造费用增高;同时为开发一个功能强大器件的测试库变得困难,开发周期延长。

为此,联合测试组织(JTAG)颁布了IEEE1149.1测试标准。

IEEE1149.1定义了一个扫描器件的几个重要特性。

首先定义了组成测试访问端口(TAP)的四(五〕个管脚:TDI、TDO、TCK、TMS,(TRST)。

测试方式选择(TMS)用来加载控制信息;其次定义了由TAP 控制器支持的几种不同测试模式,主要有外测试(EXTEST)、内测试(INTEST)、运行测试(RUNTEST);最后提出了边界扫描语言(Boundary Scan Description Language),BSDL语言描述扫描器件的重要信息,它定义管脚为输入、输出和双向类型,定义了TAP的模式和指令集。

具有边界扫描的器件的每个引脚都和一个串行移位寄存器(SSR)的单元相接,称为扫描单元,扫描单元连在一起构成一个移位寄存器链,用来控制和检测器件引脚。

其特定的四个管脚用来完成测试任务。

将多个扫描器件的扫描链通过他们的TAP连在一起就形成一个连续的边界寄存器链,在链头加TAP信号就可控制和检测所有与链相连器件的管脚。

这样的虚拟接触代替了针床夹具对器件每个管脚的物理接触,虚拟访问代替实际物理访问,去掉大量的占用PCB板空间的测试焊盘,减少了PCB和夹具的制造费用。

作为一种测试策略,在对PCB板进行可测性设计时,可利用专门软件分析电路网点和具扫描功能的器件,决定怎样有效地放有限数量的测试点,而又不减低测试覆盖率,最经济的减少测试点和测试针。

边界扫描技术解决了无法增加测试点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且快捷地产生测试图形的方法,利用软件工具可以将BSDL文件转换成测试图形,如Teradyne的Victory,GenRad的Basic Scan和Scan Path Finder。

解决编写复杂测试库的困难。

用TAP访问口还可实现对如CPLD、FPGA、Flash Memroy的在线编程(In-System Program或On Board Program)。

4 Nand-TreeNand-Tree是Inter公司发明的一种可测性设计技术。

在我司产品中,现只发现82371芯片内此设计。

描述其设计结构的有一一般程*.TR2的文件,我们可将此文件转换成测试向量。

ICT测试要做到故障定位准、测试稳定,与电路和PCB设计有很大关系。

原则上我们要求每一个电路网络点都有测试点。

电路设计要做到各个器件的状态进行隔离后,可互不影响。

对边界扫描、Nand-Tree的设计要安装可测性要求1. 电阻测试原理:1.1 固定电流源(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0)对于不同的电阻值,ICT本身会自动限制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做为测试的讯号源使用,如此才不会因使用都的选择不当,因而产生过高的电压而烧坏被测元件,帮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I,流经被测电阻R,再于被测电阻R两端,测量出Vr,由于Vr及I已知,利用Vr=IR公式,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mA300欧姆~2.99K欧姆500uA3K欧姆~29.99K欧姆50uA30K欧姆~299.99K欧姆5uA300K欧姆~2.99M欧姆0.5uA3M欧姆~40M欧姆0.1uA1.2 低固定电流源(Low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1)该测试方法和上述固定电流源模式一样,只是在被测电阻于电路上若有并联(Parallel)着二极体(Diode)或IC保护二极体(IC Clamping Diode)时,对于该电阻两端测量电压值若超过0.5V 至0.7V左右时,因二极体导电的关系,该电阻两端电压将被维持在0.5V~0.7V左右,固无法量测出真正的Vr值,为解决此问题,只要将原先的电流源降低一级即可.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00uA300欧姆~2.99K欧姆50uA3K欧姆~29.99K欧姆5uA30K欧姆~299.99K欧姆0.5uA300K欧姆~2.99M欧姆0.1uA1.3 快速(High-Speed)测试模式(MODE2)假如被测电阻并联一个0.3uF以上的电容时,若使用上述固定电流源测试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电容充饱电荷,再去测量出Vr值,而得知R值,如此测试方法将增加ICT测试时间,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固定DC电流源改为0.2V DC固定电压源,直接接于被测电阻两端,如此电容将会在短暂时间内使其Ic=0,故电路上所有电流将流经电阻R.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0.2V DC电压源,当Ic=0时,再测试流经电阻两端的Ir,因为V=IrR,而V及Ir已知,即可得知电阻R的值.1.4 交流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3,MODE4,MODE5)由于电路设计关系,被测试电阻将会并联着电感等元件,对于此电阻值测量,若使用固定电流源方式测试,电阻值将会偏低而无法测量出真正的电阻值,故使用AC电压源,利用相位角度的领先,及落后方式而得知被测电阻值.故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频率的AC电压源V,同时在被测电阻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l,因为V及Iz已知,故可得知Zrl,又因为R=Zrl*cosθ,而Zrl及cosθ已知,故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60H 5欧姆~300K欧姆10KHz 60uH~600mH 5欧姆~40K欧姆100KHz 6uH~6mH 5欧姆~4K欧姆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1 固定AC电压源(Constant AC V oltage)测试模式(MODE0,MODE1,MODE2,MODE3)对于不同阻抗的电容或电感,ICT本身会自动选择一个适当频率(frequency)的AC电压源作为测试使用,其频率计有:1KHz,10KHz,100KHz,1MHz,对于极小阻抗值的电容或电感将需要较高频率的AC电压源,再测量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源,由于V=Ic*Zc或V=Il*Zl,而V及Ic 或Il已知,故得知Zc=1/2π*f*C或Zl=2πfL,又因f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或电感L值. Debug MODE Signal Source Capacitor Range Inductor Range0 1KHz 400pF~30uF 6mH~60H1 10KHz 40pF~4uF 600mH以下2 100KHz 1pF~40nF 6mH以下3 1MHz 1pF~300pF 1uH~60uHICT的功能与作用一、ICT的通用功能:1.能够在短短的数秒钟内,全检出组装电路板上零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晶体、FET、LED,普通二极体、稳压二极体、光藕器、IC等零件,是否在我们设计的规格内运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