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学论⽂范⽂3篇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

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

《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

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

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

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

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

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

语言文化论文: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

语言文化论文: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词类范畴的划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类词可转化为另一类词,或具有另一类词的某些语法功能。

名词的形容词化为其中一种典型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普遍化。

本文选取“副词+名词”“名词+名词”复合词两种典型结构,分析其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成因。

名词形容词化是指在一定的交际话语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的语言现象。

讨论名词的形容词化现象不免要联想到名词、形容词兼类现象。

其中,名词的形容词化属于一种词类活用现象,一般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临时性活用;而兼类词则是指某些词同时具有名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语法功能,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固定化了的词类转变现象。

典型的兼类与活用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但二者又密切相关,从活用到兼类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一旦某一个词的活用被频繁使用,就有可能会被广泛认同并固定下来。

一旦被固定下来,那么这个词就完成了词类转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个兼类词。

由此可见,兼类和活用都属于词类转变,只是二者处于转变的不同阶段。

本文主要研究活用意义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

一、“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形容词化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语法特征时,我们一般都会说名词前边不能加副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结构用法被使用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类词结构中,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最、太、挺、十分、非常、特别等,其后的名词往往具有形容词化的特征。

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类结构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日常交际、网络用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具体例句分析如下:他的篮球打得非常虎:句中的“虎”本是一个普通名词,本义指一种动物——“万兽之王”老虎。

老虎具有凶悍、威猛、强壮的特点,并且在食物链中处于顶层,具有绝对化的优势与权威。

例句中的“虎”即是借用了“老虎”所具有的特性的引申义,表达“他”在打篮球时身体素质的强壮、篮球技术的娴熟以及在球队中的统治力。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是最为活跃和关键的词类之一。

动词不仅能够表达动作、行为、状态等,还在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动词的分类动词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从动作行为的持续时间和是否能持续的角度,可以分为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

持续动词如“学习”“工作”“跑步”等,表示的动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非持续动词如“到达”“出生”“死亡”等,动作往往瞬间完成。

根据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否带有宾语,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如“吃”“看”“写”等,其后需要跟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如“走”“跑”“哭”等,其后一般不能直接跟宾语。

从语义特征来看,动词还可以分为动作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趋向动词等。

动作动词如“打”“踢”“搬”等,直接表示具体的动作;心理动词如“想”“爱”“恨”等,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使令动词如“让”“叫”“使”等,具有使令、致使的意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表示动作的趋向。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是其最主要的语法功能。

大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如“他读书”“我写字”。

动词能够受副词的修饰,如“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

动词能够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尝试等意义,如“看看”“想想”“研究研究”。

动词还具有时态特征。

通过添加“着”“了”“过”等助词,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完成或经历。

三、动词的句法功能动词在句子中除了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充当主语时,往往表示动作行为本身,如“跑步有益健康”。

充当宾语时,多为动词性宾语,如“喜欢游泳”“打算出门”。

充当定语时,通常要加上“的”,如“奔跑的身影”“劳动的成果”。

四、动词与其他词类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十分常见,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的动词对与之搭配的名词在语义、范畴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

现代汉语“VP起来”语法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VP起来”语法语义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VP起来”语法语义分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20040501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vP起来”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包括“VP起来”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法化分析以及比较分析。

把“起来”的词性分析放在“vP起来”的语义分析中,因为“VP起来”表达的语义不同,“起来”的词性也不相同。

并且对“起来”的词性重新进行了界定,分为“趋向动词”和“准表体助词”。

在对“vP起来”进行语义分析时,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找出“VP起来”隐层的语义内容和显层的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V起来”和“A起来”中的v和A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列出了能够进入“V起来”和“A起来”的动词和形容词分类表。

并力图找出“v起来”和“A起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形式上的标志,如某些副词(逐渐、渐渐、才、就)等放在“v起来”和“A起来”之前通常都是表示[始续】的意义。

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文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起来”的语法化历程,把“起来”分为五类。

并且试图探讨导致这种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认为“起来”的语法化动因是语言内部力量,即句法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

同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韵律特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以趋向动词所表示的“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为纲,对“VP起来,上来/上去”和“VP起来/下来厂F去”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起来、上来、上去”和“起来、下来、下去”所表示的各种语法意义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如“起来、下来、下去”能够表示状态意义,而“上来、上去”却没有状态意义,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还是从它们的本义上寻求解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组趋向动词虚化的程度并不相同,“起来”的虚化程度最高,“下来、下去”次之,“上来、上去”最低。

AbstractThispapertakes“VPQilai”structurewhichisusedfrequentlyinModernChineseassuveryingobject,includingsyntacticananlysis,semanticananlysisgrammaticalizationalananlysisandcomparativeanalysisof“VPQilai”.Thequalitativeanantysisisplacedwithinthesemanticananlysisof“VPQilai”.BecausethequalitYof“qilai”ismainlyrestrictedbythedifferentmeaningof“Qilai”.Wealsoredefinethequalityof“Qilai”as“directionalverb”and“semi—aspectauxiliary”.Basedonthepricinpleofformandmeaningintegrated,Wefindoutthecorrespondingrelationbetweendeepsemanticcontentsandsurfacesyntacticstructure。

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_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_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_语法论文语法论文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是最基本的词类范畴,是构成句子最基本的要素。

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样:“构成句子的最根本的词是名词和动词;除特殊情况外,光有名词,没有动词不能成句,光有动词,没有名词,也不能成句。

”[1]应该说名词和动词都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界主要致力于动词的研究,忽视了对名词的探讨。

名词一些重要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还没有很好地揭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对汉语语法特点和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名词的内部成员极不均匀,个体差异较大,有些词与其他相关词类存在功能交叉。

在句法结构中,它们在呈现名词词类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名词还呈现出相当强的个性。

如何确定名词的性质、范围,如何对名词进行次分类,需要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

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名词的性质和分类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名词的性质和范围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ittgenstEin,1953)第一个发现了经典范畴化理论的缺陷。

他举了“游戏”一词为例:下棋、玩纸牌、打球、奥运会等都被叫做“gae”。

它指称的活动有些具有竞争性,有些要论输赢,有些有娱乐的因素,有些靠技巧和运气,但这些特征中没有一条是所有的“gae”都共有的。

“gae”的所有成员在某些特征方面会重叠,在另外一些方面又不重合,它们就像一个家庭成员在一幅照片里看起来都有些相似的地方,维特根斯坦把这种特性称之为家族相似性,这类范畴是无法用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进行范畴化的。

后来,Berlin≈Kay(1969)对语言颜色词的研究,以及心理学家Rsh等对于自然范畴结构的研究和语言学家Labv对英语“杯子”所指范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论断。

这些研究得出了以下一些基本结论:(1)实体是根据它们的属性(attributes)加以范畴化的。

这些属性并非是经典理论中的那种二分的理论结构,经常是连续的标度,边界往往是模糊的,其边缘成员常常混入对方的类别。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研究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研究一、引言现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规范和变异问题一直备受语言学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选题参考。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背景和意义1. 现代汉语规范的历史发展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2.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1)促进交流与理解:规范的语言能够降低交流中的误解和歧义。

(2)维护语言的纯正性:规范的语言能够维护语言的纯正性和完整性。

(3)体现文化身份:规范的语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身份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现状与挑战1. 规范化机构与规范标准(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任务与职责(2)《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与修订(3)现代汉语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推广2. 规范化对汉语变异的影响(1)地域差异和方言影响(2)外语借词和新词发展(3)网络语言的兴起与规范化问题3. 规范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平衡规范与变异的关系(2)加强教育与宣传力度(3)提高规范标准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四、语言变异研究的方法与案例分析1. 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变异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2)语料库和大数据分析(3)实验研究和认知实证2. 案例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差异的研究(1)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的差异比较(2)城市与农村地区方言的差异分析(3)不同年龄群体方言差异的研究五、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的互动关系1. 规范化对语言变异的影响(1)规范化过程中的变异(2)规范化的限制与规范(3)规范化的反作用和创新2. 语言变异对规范化的挑战与启示(1)语言变异的多样性与规范化的复杂性(2)变异现象对规范标准的修订与完善(3)变异对规范教育的引导与怀疑六、结论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变异进行研究,探讨其背景、意义、现状、挑战和互动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引言本文旨在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语法规则和特点在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研究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词序灵活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词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气。

2. 量词的使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与名词的搭配非常重要,不同的数量词可以表示不同的量度和程度。

3.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现代汉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独特,通过使用不同的助词和语法结构来表示不同的时态和语态。

4. 语义重心的特点:现代汉语中,倾向于通过动词和谓语来表达句子的重点和核心意思,一般将动词放在句首或句末。

实际应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和研究中,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在翻译和研究领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理解和表达准确意思的关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细节和特点,为语言研究和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张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学杂志, 2010.- 李四, "现代汉语词法与句法分析", 汉语学报, 2015.。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

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

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

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动词重叠式论文语法意义论文

动词重叠式论文语法意义论文

动词重叠式论文语法意义论文摘要:本文在前人对动词重叠式语义研究的基础上,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入手,分析可重叠动词的语义,进而归纳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本质语义是表示动作的短时延续和重复。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短时延续;重复在有关动词重叠的研究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讨论最多、分歧最大、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复杂问题。

所产生的各种认识包括:动词重叠式表短时少量的意义、表动作的尝试、表能动性(朱景松1998)等,这些解释对一部分的动词重叠式有较好的解释力,但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在重叠能力最强的动词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可以根据这些典型情况来归纳重叠式的语义。

本文即通过对可重叠动词的语义特征的分析来归纳动词重叠式的本质语义,并通过对重叠用例的解释来证明其可靠性。

以求对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认识有所加深。

本文仅讨论狭义的动词重叠式“vv”,也就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不涉及其他形式。

一、从动词的持续性类型来看马庆株(1992)根据动词可否持续的特征,将动词分为两大类:非持续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

下面将从此分类出发讨论可重叠动词的语义特征。

(一)非持续性动词此类动词数量不大,马氏所举的常见例词有:“死、伤、完、丢、来、去、回、坍塌……结(结婚)、原谅、批准、出嫁、投降、提拔、结束。

”共38个。

首先,我们在《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编,1999)中对上述例词逐一进行考察,发现这些例词可用作重叠的极少,仅有两个动词:“原谅”(“请你原谅原谅他吧!”)和“提拔”(“因为老刘工作认真,领导上有意提拔提拔他。

”)。

“原谅”、“提拔”本不含持续性语义,重叠使用之后强调这种动作的重复义。

其次,结合实际语用,我们发现,“来”和“去”也可用于重叠形式。

如:“我去去就来”;“这里他常来,不过来来就走”。

在这两个例句中动词重叠式均可以用“v一下”来替换,说明它们被赋予了短时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多义短语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歧义的消解侯怡心摘要:多义短语的分析和研究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

由于语音变化、语义关系和语法结构不同造成多义短语。

本文主要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被分为五种类型。

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可以利用调整词序、换用或增删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变换句式、依靠语言环境、重音和停顿等方法。

关键词:多义短语语法关系语义关系歧义正文: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能够表示多种语法结构或多种语义关系。

例如,“学习文件”,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即“用来学习的文件”;作为谓词短语,可表示动宾关系,即“学习这个文件”。

汉语中出现多义短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由于汉语基本上是属于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关系主要靠虚词、词序两种语法手段来表示;二、由于组成短语的某些词本身具有多义性和语音节奏的变化所导致;三、由于语法规则是一个有限的系统,而客观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人们用有限的语法关系来表达无限的语义关系,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体表示多种结构关系或多种语义的现象,即多义短语。

下面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类型。

一、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这类多义短语是由于构成这一短语的某个词有几个词性而形成的。

例如,“进口机电产品”,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进口什么,进口机电产品”,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什么机电产品,是进口的机电产品”,是偏正关系。

又如,“学习雷锋的故事”,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去学习什么,学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学习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偏正关系。

又如,“她和你的同学”,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两种含义,一是“她的同学和你的同学”,一是“你的同学和她”。

再如,“冰心的书”,“冰心”作为“书”的修饰成分,可以表示几个意思,比如“冰心写的”、“冰心拥有的”、“冰心带来的”、“冰心丢的”、“冰心买的”、“冰心赠给的”等含义,由此造成“冰心的书”这一短语具有多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词类句子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

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

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

《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

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

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

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

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

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

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作用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作用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可见,要让一个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读懂文言课文,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意义和用法,还有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式的类型。

学生只有搞懂了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才能慢慢地读懂浅易文言文,才能发掘隐藏在文本之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才能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瑰宝。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都有同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文言现象解释清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以我粗浅的认为,运用现代汉语语法这一法宝来解释文言现象,就会觉得轻松自如,清清楚楚。

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语法,有些学生几乎是一无所知),教师可以安排6-8课时进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讲解。

其实这个教学课时的安排并不多余,因为现代汉语语法不仅在文言文中作用尤为重要,而且在辨析修改病句及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绝对不可忽视。

另外,在高二的选修教材中也有相应的内容(《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

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

这个单元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节选自我国经典作品《战国策》、《史记》。

要让学生对经典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文言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汉语语法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言现象的例子。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备货用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

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某些类型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原来的一般性质和语法功能的灵活用法,离开这种语言环境就失去了这种功能。

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这个“活”是形容词兼属动词,如果带宾语有使令的意思。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杨琼芳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杨琼芳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姓名:杨琼芳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七日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杨琼芳摘要: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被关注的现象之一,不论是在口语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之中,动词重叠都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现象。

动词重叠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就几个基础性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重叠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重叠式,可以在原词的基础上产生某种意义。

词语的重叠用法,特别是动词的叠用,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广泛,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语言学界曾经做过许多论述和分析。

据统计,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性文章在百篇以上,涉及重叠的各个方面,我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课题,6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进步,70年代开始了对动词的专门研究,8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90年代末重点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AABB”式进行讨论,近年来结合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一系列的有关论著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学术界一直以来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

本文就几个基础性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一、词语重叠的性质(一)词语重叠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1、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重叠之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

由基式到重叠式的生成过程、重叠式的语言表现和重叠的作用等异常纷繁复杂,但从语言的不同层面看,大约可分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三类。

(1)非词重叠:非词重叠的基式为一个音节(如“看、说”)或一个语素(如“玩、走”),重叠后构成一个词(“看看”、“说说”、“玩玩”)或一个构词成分(“走走”)。

显然非词重叠是构词法层面的重叠。

(2)词语重叠:词语重叠的基式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重叠后构成一个超词成分。

汉语特点论文

汉语特点论文

浅谈现代汉语语言特点李洁琼 200810653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特点一直是语言本体研究的根本问题,但直到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对这个问题各家的观点各异,本文通过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背景,前辈对汉语特点研究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分析汉语语言特点各家观点各异的原因,并且反思当前汉语语言特点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汉语特点,反思,原因对于语言学而言,语法特点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任何一种语言,只有把它的语法特点搞清楚了,才能近一步地了解这种语言,学习和研究起来才具有针对性,同时,对语法体系的建立才会有根基。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背景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

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一事实使那些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语法体系和理论的影响。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经过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以来近一个世纪的探讨,在诸多方面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汉语语法特点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由于各家的看法和观点存在着分歧,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探索。

二,汉语语法特点研究回顾1979年以后,汉语语法学进入走向成熟(也有表述为繁荣发展、创新、大繁荣、大发展、走向独立发展等)的新时期,表现之一就是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讨论成为热门话题。

新时期对语法特点的研究,从队伍上看可谓老中青三代协力,老一辈学者如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胡裕树、张斌,中年学者如龚千炎、李临定、邢福义、范晓,以及不少青年学者都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汉语学习》等杂志开辟专栏专论汉语语法特点;多数现代汉语教材也把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作为教学重点,设专节叙述如邢公畹的《现代汉语教程》则以整章四节十多页篇幅来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见重视之程度;还有一些论语法的专著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答问》等,也以先论汉语语法特点作为构造学术体系的基础;先后出版了张志公《汉语语法的特点与语法学习》、李临定《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等专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对汉语语法特点也有不少叙述。

现代汉语论文3000字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3000字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3000字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摘要:[]吴俊桂伟胡琴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学教学思考[]语建设07,[5]闫娟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学教学分析[]动化与仪器仪表060808,[3]浅论汉语言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李晶晶赤子(上旬)05()部分汉语言学专业都是高校传统专业基础上建成它有很强广泛性怎样成世界要综合性人才对该专业带了很挑战怎样传承得到有效发展就是每汉语言学教学人员必须正视问题【】汉语言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摘要】专学校汉语言学专业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广年轻教师说是种容易被接受新型教学手段由当前计算机技术普及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课堂地位日益受到广教学单位重视不其应用效仍没有发挥全面因广教师仍必须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做出针对性安排作者结合己工作验并加以反思对信息技术汉语言学教学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指导义【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言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特信息技术是总称它不仅包括管理信息所使用技术还包括处理信息所使用技术由计算机科学以及通信技术这两领域是使用信息技术广泛领域因信息技术也被叫做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有部分则是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形成目前我国正积极进行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其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有着许多益处它不仅有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还有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当然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教育发展也是非常有利信息技术能够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学习与良学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实现信息化、济化必不可少技术哲学认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由三类要素组成分别是验形态、知识形态以及物化形态技术这三种形态技术关系是非常紧密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教育才能够实现信息化二、信息技术汉语言学教学运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能力现代汉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进行汉语言学教学基础还是教学重要教学目标高师现代汉语基础容非常丰富不仅语音、等容被包括词汇、语法以及修辞也被包括其语音以及部分教学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准、了并且运用但是由汉造复杂多数汉都有形近并且还有些汉有多音与含义学生学习汉候存着较多困难而信息技术这课程设置则学生学习汉困难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学习汉例如看图识、立体识等都是学生学习汉有效方式外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识教学软件观看汉写程这对汉学习有很助与信息技术还助开发学生头脑让学生对整汉语言及提示渊通信息传播形式更深入到脑海通对古代汉语理从而促进现代汉语应用能力也不失信息技术教学功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作品能力信息技术出现人类社会带了全新方式与检方式了适应代变化通教育使学生拥有新能力是十分必要因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是种全新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效率与信息检效率通《给教师建议》我们可以知道观察是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是有很多学生力都是不怎么集这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学生力高集力不仅有助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还有助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与提高这是因多媒体教能够将课原十分枯燥与鲜明视觉以及听觉结合起这对学生力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并且这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理例如进行《再别康桥》诗教学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英国康桥有关图片并播放图片进行诗歌朗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方式还改变了写作方式信息技术出现前人们是用手写方式进行写作但信息技术出现是它发生了变化写作方式变得丰富起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等都成了写作种方式不仅如信息技术出现以及普及还使得人们理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变得丰富起随着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处理系统也有了很改善这对人们写作能力提高有着积极义外借助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将图像、等应用到写作使写作容和以往相比有了很程丰富三、结语信息技术教学已国学、学、学幼儿教育广泛流行起由其特殊代性和传播快速性以及延展宽性正国和世界教育界发挥着越越作用对汉语言学教育信息技术也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对汉语学言作品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着不可磨灭贡献科技日新月异今日程上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汉语言学学习已成了汉语言学教育者思考重要因素参考献[]蔡波黄元英汪玉琳流媒体技术汉语言学课堂教学应用[]商洛学院学报00605[]吴俊桂伟胡琴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学教学思考[]语建设07[3]姜磊开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语建设0065556[]张玉堂基络环境下汉语言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商业故事05305[5]闫娟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学教学分析[]动化与仪器仪表060808作者张政单位吉林省德惠卫生职工等专业学校【】汉语言学专业教学创新与探摘要结合当前汉语言学专业教学潜问题希望从实践与探进行精炼精讲以助学生提高课外积累与主动学习能力让师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然再结合研究优势与领域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助学生拓展知识宽与广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素养通不断实践与探探寻条适合该专业革新路关键词汉语言学;探;实践;科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潜问题汉语言学专业更多是吸收前学和语言发展潜藏精华它要现实教学不断优化认知而不是数忘祖新形势下我们要拥有与俱进态它要我们充分应用已有知识社会问题学以致用基础上及完成专业发展目标从汉语言学培养目标看它还有更重要目标即人素养怎样形成良人格品质影响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是当代汉语言学专业必须思问题、“满堂灌”教学形式当前很多高校学课使用依然是满堂灌教学形式老师不停讲学生更多是被动听部分学生很可能做些无关紧要事满堂灌作汉语言学老师授课方式有存理由首先是学容复杂以种剪不断、理还乱状态呈现授课还会呈现出无限延伸特性倾述欲望明显超学生关语老师口若悬河程并不是所有知识学生都能吸收该教学方式并没有确立学生主体功能更不益培养学习兴趣更难以掌握知识、创造能力被忽略部分高校老师都是完成容而授课外落实教学任忽略了身创造力很少真正掌握堂课学习容重要是给学生正确方式现实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听讲没有思考容课堂上缺乏组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与空是有限甚至连表达能力都会受损实习期就能看出该缺陷很多学生不愿上台甚至上台上哆哆嗦嗦很难讲出完整话严重影响了老师团队建设而创作能力则是令人担心部分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我创作也没有创作动力这样很难塑造出作这类现象都说明汉语言学还进步优化3、老师不重视交际能力就业是当代学生核心目若学课堂老师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就业就会陷入困境随汉语言学专业侧重理论讲但身缺少社会实践相对讲该专业科属客观就业宽泛但高校依然缺乏实践水平很原因是老师教学存问题教学期部分学生没有预习学生没有询籍情况下就讲述课思想含义、流派特性与历史价值都是不科学学生只得机械总结老师教学容考试际他们只得用几天突击笔记从整学习程看这种学习模式是功利没有真正掌握知识二、新形势下对汉语言学专业分析、“己学”教学态早先秦代提出它指出学习不是功利更多是提高己优化道德素养要主体学习人员学习期具备良精神状态所以强调这是因它汉语言学教学期该观依然有很强现实义它体现审美与学习活动要我们从各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从我学习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发心它是精神上享受不断训练程让他们觉投入学习这样才是合格学生、优化并创新课程框架)确立汉语言学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现实情况拟定切实可行计划;)突出新课程体系与特色专业人才与职业人才相结合情况下教学;3)结合汉语言学就业目标展现实用性基础上对相关专业增加实践比例增加课程植入与引进力三、新形势下做汉语言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工作截至今日汉语言学专业实践探也得到了很发展具体体现以下方面、改变不合宜教学方式形成以生主模式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突破言堂教学形式学生作整课堂主体课下学生要主动浏览该节涉及名著老师规定讲课堂知识然再将剩余与空给予学生该段学生可以随便质疑对某特定观念进行讨论与辩证从交流获得新观念以提高我表达力这样才能学到他人优秀观念、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探究性、开放性教学教学形式上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汉语言专业变前步到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是老师引领下主动参与到学习让学生带着兴趣看原著进而发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改善专业素养提高问题水平3、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分析高校教学老师必须主动承担起科研与教学工作科研让学生参与其虽然他们知识储备有限但老师能主动借鉴观念这种学习模式主动询总结观提炼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程进步优化科研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四、结语社会济迅速发展今天传统教学暴露了很多缺陷这也让改革势必行从整发展与改革路看它必须不断吸收教学理念与俱进程充分运用多元化、现代化工具与思路对汉语言专业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助学生提高主学习水平学习提高我价值从社会层面看也只有这种安排才能让教育人员真正接受任参考献[]浅析汉语言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顾路路新西部(理论版)06(0) []浅谈对提高汉语言学专业应用性问题分析[]何静才智05()[3]浅论汉语言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李晶晶赤子(上旬)05() 作者邴馨蕾单位海南师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汉语言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汉语言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7篇)-汉语言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汉语言文学是最能体现其意义的,该专业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传播。

本文以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为基础,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所设定的专业是属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项。

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接受知识的一方则主要是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了解以及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因此要基于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特征的同时将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对其所表述的意义予以深度思考。

一、关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被教授的模式,其主要提倡平等的观念,打破了以往教师将教学完全把握住,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控制学习行为方法。

即以“去中心”作为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

[1]平等交流“对话”教学模式的建立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解以及尊重的和谐教学氛围被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

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同样对于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视。

该思想提倡将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且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引入,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该专业,主动探究其深意。

与此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仅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探析论文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探析论文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探析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汉语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语言的需求,造词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今,在现代汉语中,新词汇不断涌现,用以描述新形势、新事物、新技术、新趋势等,这些新词汇的生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造词方法进行探析,探讨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的分类现代汉语造词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借词法、合成法、转化法、缩略法、意义借用等。

借词法是指直接使用外来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外来词已成为汉语造词的主要来源之一。

比如,“巨无霸”、“摩托车”等。

合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的方法。

比如,“网店”、“草莓族”等。

转化法是指通过改变词性来形成新词的一种方法。

比如,“精华”、“网络化”等。

缩略法是指将一个单词或短语缩短成为一个新词的一种方法。

比如,“APP”、“CEO”等。

意义借用是指根据已有的词汇意义,借用并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新的词语的方法。

比如,“黑马”、“毒鸟”等。

二、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汉语造词方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借词量增加。

由于国际交流的加强,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涵盖了旅游、商贸、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层次和内涵。

2.缩略词盛行。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追求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缩略词正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3.专业词汇的增多。

在医学、科技、金融等专业领域,由于专业性强,常常需要新的专业术语来描述新技术、新理论、新事物等。

三、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的未来趋势1.形成自己的造词法。

独立创新是汉语造词方法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吸取外来词的同时,汉语应该发扬创新精神,打造自己的造词法。

2.普及通用语。

未来汉语造词需要使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3.发扬传统文化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修饰名词之分析
摘要:副词, 是较为独特的一种词类, 有人称它是介于实词与虚词之间, 这种说法也未尝不是。

的确, 它比较活泼, 它既有虚词那没有实义的特性, 又有实词那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份的功能, 在语言表达
中还是相当微妙有趣的。

我们从教科书或常见的语法书上所获得的印象, 只是副词与名词无缘, 不能结合, 在句中只起着修饰限制作用并可充当状语之类的话语。

而事实上, 副词修饰限制名词, 包括代词、名词性短语( 以下同) 的现象, 在日常的交际语言中却时有可见, 其功能也大大超越书上所说的范围。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一“副词加名词”的概述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定义是:“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
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

”副词的主要功用是对谓词及整个句子进行修饰、限制或表达各种语气情态。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运用,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却存在着名词前加副词的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就已相当普遍。

从鲁迅的.. 十分堂吉诃德.. 到曹禺的.. 顶悲剧.., 再到当前的.. 很淑女..、.. 都厂长了.. 等, 副名组合已由异端渐变为一种较普遍的新兴语言现象。

事实证明, 副名组合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尤其是近二三十年, 副名组合在口头语体
中、书面的文艺语体中被广泛地运用。

大量.. 副名结构..的出现, 反映了语言的社会性, 对.. 副名结构..存在的原因要结合汉语史来认识。

从历史角度看, 它不但不会消亡, 反有壮大发展之趋势。

二“副词加名词”产生的原因
(一)省略动词
有相当数量的“程度副词+ 名词”是由省略造成的。

如:李杰拿起了杜鹃的手,很绅士风度地吻了下去。

以上例子中“很绅士风度”省略了动词“有”。

(二)形容词空缺
形容词空缺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重要原因。

英语中, 一个词可以通过添加词缀等手段来改变词性,以满足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需要。

而汉语却缺乏形态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名词没有相应的形容词形式。

为了表意的完整,便借用相关的名词来代替。

如,那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

(三)部分名词所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本身蕴涵着度量差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这是他们最美味的食品。

(四)名词中表示主观感受的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主观感受的词主要是“XX 气/ 味”之类(但不包括“福气”),另外还有一些,如“性感”、“书呆子”等。

如,你这身儿打扮太土气了。

三、“程度副词+ 名词”的构成
(一)、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
例(1):只两尺布才两元钱仅仅三个学生来了
先看名词部分,名词都带数量词,可见,受副词修饰的是事物及其数量,不单单是事物。

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可以这么说:就老李一家,只张三自己会开车。

再看副词部分,例子中的副词起的作用多是限制事物及其数量的范围。

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单单这一点就够了。

由此可说,名词带上数量词或者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能够受表范围的副词修饰。

而且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

例(2):书架上光书,没有别的园子里净杂草炕上净人这一类例子由处所名词+副词+名词构成,当主语是处所名词或表处所时,宾语的事物名词只能用净或光来修饰,如果换成“炕上总都人”,则不合习惯。

所以处所名词+副词+名词这三个部分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它表明某一地点普遍存在着某种事物。

例(3):都大人了,还这么不正经已经少先队员,还哭鼻子后天又中秋了
这类句子中,副词修饰的的名词都是有序名词,如这里的“大人”和潜在的小孩对应,拥有了顺序意。

再如“少先队员”,它和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构成一个顺序场,而如“星期一、中秋”等,其共同特征都在于是有序名词,所以有序名词入句可以直接受副词修饰。

此外,有序名词加上副词,显示了当事人对对象的主观评价,表达了一定的感情和态度。

例如:“后天又中秋了”表明说话人觉得时间过得快,带有某种惋惜感叹的意味。

由此可见,有序名词作谓语时可以受副词修饰,特别是时间名词单独作谓语,直接对某个时间加以表述时,可
以受某些表示时间迟早快慢的时间副词或频率副词修饰。

以上三个小类可以看出,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主要是充当主语、谓语。

它在使用中对语法习惯和语境等因素的依赖性很强,约定俗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名词和副词的组合是有选择性的,副词多为范围副词或时间频率副词。

(二)、修辞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我们常说“很西藏”、“特雷锋”,而“很桌子”、“挺台灯”就不能接受和使用?我们可以说“你也太阿Q了”,而人们一般不说“你也太张三了”也就是说,名词内部可能有差异,不同名词在语法功能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却不是每个名词都能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组合,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发现,能够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名词,它们在语义上有一些共同之处。

这就告诉我们有必要对名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的语义成分,看看哪类语义成分对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有决定作用。

词义分类: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理性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它是词的逻辑内容,反映人们对所指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抽象。

具体地说表现为词典中的释义。

名词的理性义体现了名词的事物义。

【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女性】①人类两性之一,能在体内产生卵子。

②妇女。

【桌子】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台灯】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

色彩义:又称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是词的感性内容,表达人或语境对所指事物的各特点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例如:
(6)丹妮说:“你这人可真是的,又不是花你的钱,在我家,你吃剩的也不行,我就得让你改改这毛病。

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农民了。

”(张抗抗:《芝麻》)
(7)当她们同男人一起在商业场上竞争时,她们不希望自己看上去太漂亮,显得太女性。

(王火:《江教授、假洋鬼子和裘文婷》)农民所指的那类人含有“朴实、憨厚、土气、保守,节俭”等特点,例(6)中的“很农民”就含有土气,节俭”的意思,例(7)中的“太女性”就含有柔弱,娇小,没有阳刚之气的性质,略带贬义色彩。

这些意思都不是词的理性义所能包含的。

从以上例子和分析中可以发现,“农民、女性”这些词在使用时都含有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描述性语义特征是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其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词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功能、特定表现等,也就是可以从词义本身生成的描写、修饰等的描述性语义特征。

它存在于民族文化、社会时代、人们心理等更广泛的背景中,积淀为某种性质意义。

一般来说,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名词所指的事物都具有一
语法是从种种语言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语言现象中出现不符合语法的现象是正常的。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副词修饰名词”违反语法,
便明令禁止。

它的产生与存在已经说明了它的语用价值,我们所能做的是收集相关语料,分析这种用法的潜规则,解释当前这种“出轨”的语言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恰恰反映了汉语是活的语言,他仍然在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