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60~2008年的降雨量资料
1960_2008年濮阳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_刘九玲
0引言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冬寒、夏热大陆性气候较明显。
主要特征是:雨热同季,四季分明,作物生长季节光温充足,雨量充沛,为濮阳市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但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特别是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对全市工农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笔者通过分析第一作者简介:刘九玲,女,1965年出生,河南濮阳县人,学士学位,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通信地址:457000河南省濮阳市黄河路西段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
E-mail :ljl690@ 。
收稿日期:2009-12-04,修回日期:2010-01-14。
1960—2008年濮阳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刘九玲1,高春景2,朱腾然1,郭宁1,童晓勇1,范红霞1(1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河南濮阳457000;2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气象局,河南南乐457400)摘要:为了研究濮阳近半个世纪的温度、降水和日照等主要气候因子,在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和年代际等多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以及相应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濮阳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生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这种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程度如何。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濮阳1960—2008年的气候资料和近年的民政局的灾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农业气候学因子温度、降水和日照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是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冬季气温异常偏高,气候倾向率为0.2033℃/年,年平均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087mm/年,日照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5.101h/年。
最后论证了气候变化对濮阳市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是:提高了农作物有效生长期的有效积温,CO 2浓度的增加可提高麦类作物的产量;弊端也很突出,如病虫害因温度升高,影响范围和速度会明显加快。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09-2557Climatic Change and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Puyang from 1960to 2008Liu Jiuling 1,Gao Chunjing 2,Zhu Tengran 1,Guo Ning 1,Tong Xiaoyong 1,Fan Hongxia 1(1Pu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Puyang Henan 457000;2Nanle Meteorological Bureau ,Nanle Henan 457400)Abstract: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major climatic factors in Puyang nearly half a century on the monthly average,seasonal average,the annual average and decadal time,including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And its impact on major crops breeding,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rowing season and crops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Based on the daily climatic data from 1960to 2008and the disaster data of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Puyang,the varia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major climate factors were obtain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including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gradually increased exceptionally high temperature especially in winter.Climatic trend rate was 0.2033℃/a.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duced very little,climate trend rate was -1.087mm/a,The sunshine shown clear decreasing trend,climate trend rate was 15.101h/a.Finally we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had double-sided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On the one hand,the climate change was favorable for raising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the effective crops growing period.The concentration of CO 2in atmosphere could increase wheat crops production.On the other,disadvantages were also prominent.During to temperature rising,the influence on scope and speed of crops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ould be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Key words:climatic change;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fluence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357-363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Bulletin中国农学通报-1-0-0-0-00000气温距平/℃年份1960年以来濮阳市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温度、降水量和日照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确定其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对策,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合理化建议。
陕北延安地区2013年“7.3”暴雨特征及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浅析
陕北延安地区2013年“7.3”暴雨特征及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浅析黄玉华;冯卫;李政国【摘要】2013年7月3日以来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在陕北黄土高原延安地区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和往年降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此次强降雨的特征.调查认为,本次持续性强降雨是大范围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类型主要有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以及上述灾种复合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阐述了这几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灾模式,从降雨、地形、地层组合、沟谷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灾条件.【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4(029)002【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7.3”暴雨;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成灾模式;延安地区【作者】黄玉华;冯卫;李政国【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2013年7月3日以来,延安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持续性强降雨,是该地区自1945年有气象记载以来降雨过程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降雨,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持续强降雨造成大量的窑洞房屋坍塌,道路损毁,交通中断,电力、通讯设施破坏。
受损淤地坝500余处、水库22座。
延安市宝塔区胜利水库、富县大申号水库出现险情。
农作物受灾面积47 800 hm2,绝收17 533 hm2,紧急转移撤离群众62.38万人。
引发崩塌、滑坡、坡面型泥流等地质灾害多达8 000余处,死亡近30人。
截至7月31日18时,全市共计154.5万人次受灾,死亡43人,直接经济损失102.7亿元。
延安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广泛分布,土质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是陕西省黄土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而汛期更是地质灾害高发期。
1980-2010年降水量统计表
112.3 (5月27日 10时35分) 95.0 (6月25日 15时00分) 118.1 (6月13日 03时51分) 83.4 (5月21日 09时15分)
133.0 136.4
(5月27日 05时26分) (6月25日 08时30分)
138.0 (5月26日 18时17分) 228.7 (6月25日 21时30分) 145.2 (6月12日 11时57分) 137.8 (5月20日 15时20分)
单位: 单位:毫米 24小时降水量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降水量
51.8 (6月28日 00时31分) 40.0 (9月22日 09时21分) 33.3 (8月28日 14时52分) 70.7 (4月9日08时00分) 43.8 (8月31日 03时57分) 46.0 (8月14日 09时21分) 47.5 (6月13日 07时52分) 31.9 (3月17日 07时40分) 32.1 (7月29日 20时37分) 58.7 49.4 (9月22日 15时30分) (6月18日 05时40分)
105.4 (8月19日 18时47分) 227.5 (8月5日 18时20分)
56.6 (7月26日 04时01分) 66.6 (8月1日 22时11分)
203.7 (7月31日 12时32分)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30.6 (6月30日 01时09分) 130.9 (8月20日 23时24分) 82.4 (5月17日 03时12分) 61.0 (5月2日 13时14分) 89.6 (8月6日 02时08分) 106.7 (8(6月30日 22时32分) 171.3 (8月20日 22时24分) 98.6 (7月6日 10时59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出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两幅景观主要区别在哪?原因是什么?两地的降水差异非常大,一起探究降水。
点拨: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追问:雾、霜、露是降水吗?2.材料引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指的是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提问: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3.互动交流:24小时降水量(mm)4.温故而知新:你还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5.提问:这些等级的雨是怎样测量的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
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筒内。
从量筒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
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思考交流:雾、霜、露不是降水。
2.阅读材料,思考降水强度的大小比较:3.画一画,说一说:降雨的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结合雨的分级认识学到的天气符号:5.认识测量工具,了解降水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里,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水量的多少。
现在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6.怎样来表示降雨的多少?展示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地的降水季节上有什么不同?7.怎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出示某地降水资料,提示绘制步骤:8.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6.互动交流: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析归纳: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7.读一读,画一画:8.读图分析:(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1960-2008年吉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1960-2008年吉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年(卷),期】2010(031)003【摘要】利用吉林省及其附近区域38个气象站点的年降水资料,通过离差系数、气候倾向率、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8年吉林省的年降水量为300~950mm,具有自东南部向东北部、中西部地区逐渐减少的空间变化特征;吉林省有90%以上区域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汪清、罗子河、靖宇、桦甸等站点附近,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经REOF分析可以将吉林省降水量的空间结构分为4个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区域,它们分别是东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及中部地区.通化、通榆、罗子河、蛟河4个典型站点的降水量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振荡规律,第1主周期依次是9a、23a、25a、19a;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通化、通榆站分别在1975年、1998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而罗子河、蛟河站没有发生突变.【总页数】9页(P344-352)【作者】曾丽红;宋开山;张柏;王宗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966-2010年辽宁省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赵淼;明惠青;张静;孙丽;关健华;孙婧2.1965-2009年河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J], 王友贺;申双和;谷秀杰3.1971-2016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 [J], 王晓明;吕佳佳;季生太;吴琼;何锋;闫平;韩俊杰;姜丽霞4.云南省秋季降水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降水量影响分析 [J], 渠姗;赵君;徐进超;徐石川;李雪纯;王一燃5.1958—2007年吉林省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李明;吴正方;孟祥君;秦丽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0~2008年江西省极端降水变化趋势
1960~2008年江西省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任玉玉;任国玉【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0(015)004【摘要】利用江西省17个国家级台站1960~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对日降水量超过绝对阈值(25 mm和50 mm)和百分位数阈值(95%和99%)的极端降水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近50年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大雨和强降水频率的增加最为迅速,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增加最大;夏季各种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均有明显升高;冬季大雨和强降水事件频率也有显著增加;春季和秋季极端降水强度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增加迅速;夏季暴雨和极端强降水强度有所降低或略有增加;江西省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1990年代;极端降水的增加以发生频数的增加为主,降水强度的增加并不显著;近50年江西省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加,但高值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在鄱阳湖平原附近减小,而在周边的大部分地区呈增长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与地形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页数】8页(P462-469)【作者】任玉玉;任国玉【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相关文献】1.1961~2008年华南区域极端降水变化趋势 [J], 闫俊霞;张建峰;王涛2.1960-2010年福建省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J], 苏志重;石顺吉;张伟;周学鸣;陈德花3.1961-2008年新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 [J], 张延伟;魏文寿;姜逢清;刘明哲;王雯雯4.江西省196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 洪霞;陈建萍5.1960—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演变特征 [J], 陆志刚;张旭晖;霍金兰;王珂清;谢小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9—2008年剑河县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分析
1979—2008年剑河县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分析摘要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剑河县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的资料,进行气温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和四季的变化分析对比。
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8年近30年来剑河地区的气温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为高低起伏波动,总体变化不大。
主要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降水较正常年份多。
季节变化的情况为春、冬季较少,夏、秋季较多。
在秋季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变化分析;贵州剑河;1979—2008年剑河县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8″~109°4′12″,北纬26°20′42″~26°55′42″。
全县东西长98.0 km,南北宽48.5 km,总面积2 176 km2。
气温与降水是表征一个地区气候最基本的要素,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气象条件,是生产、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影响因子[1-5]。
因此,研究气温与降水的变化特征,对客观分析气候资源状况,对农业生产,工作学习等有着重要的价值[6-10]。
目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剑河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变化呈现何种趋势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采用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对剑河县1979—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剑河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11-15]。
1 研究资料及方法1.1 资料来源利用近30年(1979—2008年)来剑河县的气温、降水量月平均资料进行年际变化和春、夏、秋、冬季4个季节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气温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1.2 研究方法用yi表示样本量为n的某一变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建立yi与ti 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i=a+bti(i=1,2,…,n)(1)式(1)中,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
a和b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对其演变规律进行性估算。
北京市历年降雨量数据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近56年玉门四季降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Ymen Responses of Precipitation in Four Seasons to Climatic Change in
during 1953—2008
CHEN Chao-ji (Yumen Meteorological Bureau.Yumen.Gansu 7352 II)
Abstract Make use of precipitation all the year round in Yumen City during 1953—2008。analyze change trend of annum precipitation,the
—◆一春季降水量Precipitation in spriI】g
——多项式(春季降水量)
Polyrr]lnial(Prccipitation in spring)
∞
重 ≈
卯
L 3eaI"ff’recipi
●卜
●
.要
=
钟
=
.兮 如
量
堋j k 州煳㈣. 垒 加
0
◆,
1953 1960 1967 1974 198l 1988 1995 2002 2009
出现在1960年,为2.4 inm。春季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相差悬 殊,达49.5 toni。春季降水量异常偏多与偏少都对工农业生 产有不利影响。
1967年玉门镇春季降水量为51.9 mm,是1953—2008年
春季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967年甘肃省全年出现大、暴雨 18次,其中大范围的有10次。1967年甘肃省大、暴雨出现 早、次数多、范同大、危害重口1。尤其是春季从5月3日到5 月30日甘肃省多次出现大、暴雨。5月16—17日甘肃省河 东30个县、市出现大、暴雨38站次,如此大范围的暴雨是历 年同期很少见的;5月27日甘肃省永昌县金川地方出现大、
近50年禹城市降水特征分析
近50年禹城市降水特征分析作者:王海新董翔雁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2期摘要利用禹城市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禹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禹城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
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变化次之,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
降水年代分布特征也较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开始降水量略有增多趋势。
降水量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非常关键。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山东禹城;1960—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35-02禹城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
春季,雨水少,多大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盛行偏南风,受暖湿海洋性气团控制,温度高、湿度大、雨量集中,雷雨时常伴有大风;秋季,由于是夏季风过渡到冬季风的时期,北方冷气团逐渐加强,暖湿气团开始南退,气温下降很快,降水明显减少,地面辐射冷却加快,大气层较为稳定,加上地面覆盖物的阻挡,不易产生大风,容易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干冷少雨雪,气候干燥,温度较低。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雨涝、冰雹、大风、霜冻、干热风等[1-2]。
近5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禹城市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平均每3年就有1次干旱,7~8年就会发生1次严重干旱。
该文拟对禹城市近50年降水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本文所用资料为山东省禹城市气象局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别统计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采用降水量距平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特征,四季划分标准如下:3—5月为春季,6—8月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4]。
赤水河水文资料
1 流域基本情况1.1 自然概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赤水河是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古称赤虺河,因水赤红故名赤水河。
河流由西向东流至镇雄县大湾镇与西南之雨河汇合后称洛甸河,纳威信河、铜车河后始称赤水河,到仁怀市茅台镇转向西北流,至合江县城东汇入长江。
赤水河干流全长436.5km,总落差1475m,平均比降3.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4m3/s。
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云南镇雄、威信、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桐梓、习水、赤水及四川的叙永、古蔺、合江等13个县(市),流域面积20440km2,其中云南、、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km2、12222km2和6101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0.4%、59.8%和29.8%。
赤水河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古蔺河、同民河、大同河、习水河等。
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见表1-1。
表1-1 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表赤水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地带,自乌蒙山以东至大娄山西北麓,北靠四川盆地;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大部分为山区,局部为丘陵和冲积盆地。
西与永宁河、南广河以及横江的上游分界,南、东隔大娄山脉与乌江流域接壤,东北部紧邻綦江,北接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塘河。
赤水河河源至茅台镇为上游河段,属云贵高原地貌,岩溶、洼地、落水洞,暗河发育,两岸山头高程一般为1000~1600m,其中花果顶梁子海拨高程2000m,该河段谷深坡陡,滩多水急,河段长224.7km,天然落差1274.0m,平均比降5.67‰。
茅台镇至赤水市为中游河段,河谷深切,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过渡地带,两岸高程为500~1000m,沿河有台地分布,农耕较为发达,本河段长157.8km,险滩较多,天然落差183.0m,河流平均比降1.16‰;赤水市以下至河口为下游河段,河长54.0km,天然落差18.0m,平均比降0.33‰,该区进入四川盆地边缘,高程250~500m,河谷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多为丘陵台地及河谷坝子,沿河集镇、良田较多。
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作者:刘晓敏孙天合张天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1期摘要利用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分析近53年定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总量在减少,1997—2012年连续16年年及夏季降水量偏少。
定州市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降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浅层地下水超采,定州市水资源处于紧缺加剧的局面。
减少农业用水量是今后定州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他行业也应该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定州市中图分类号 TV2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213-02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6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Dingzhou City from 1960 to 2012, the sliding average method and cumulative anomaly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Dingzhou City in the past 53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in Dingzhou City decreased from 1960 to 2012, and the total rainfall in 1997 to 2012 was relatively low for 16 consecutive years and summer. The irrigation of farmland in Dingzhou mainly relies on groundwater, the precipitation is reduc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is reduced,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s overexploited,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in Dingzhou are in a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shortage.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Dingzhou City. Other industries should also save water and improve water efficiency.Key words Precipitation;Change characteristics;Dingzhou City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YJ048)。
1960-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1960-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殷方圆;殷淑燕【摘要】基于1960—2012年我国8个区域310个站点的夏季逐月降水数据,采用趋势特征指数、M-K检验和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从时空分布看,1960—2012年,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两个地区均在1990年代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东北到西南一线,夏季降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倾向率负值带,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显著,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在2000—2010年减少最多,华北地区在1980年代减少最多;区域内部安徽省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明显。
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达到突变水平,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89年,均表现为降水量由少到多的变化。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是东南夏季风减弱造成的;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与西南季风减弱有关,西风气流对流活动加强可能是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降水量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Based on the summer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310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12 in 8 regions of China,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re analyzed by trend features index, 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ing and spatial interpo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spatial and temporal,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outh China,northwest China and Tibetan Plateau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west of northwest China showed a remarkable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the two regions increased most in 1990s.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 Tibetan and southwest Chin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showed a remarkable decreasing trend and it decreased most from 2000 to 2012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 decreased most in 1980s in north China.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most in Anhui province.It increased least in Shandong,Hebei,Shanxi,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of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west of northwest China reached to the level of mutations.The abrupt points were 1986 and 1989.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showed the variation from the less to the more.The weakening of southeast summer monsoon 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reducing in north China,northeast China and in the proces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of southwest China was related to the weakening of southwest summer monsoon.The strengthening of westerlies convective activity may have a leading effect on the proces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in northwest China.The terrain of Tibetan Plateau is complex 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Tibetan Plateau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terrain.【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夏季降水;突变检验;区域差异;夏季风;西风气流【作者】殷方圆;殷淑燕【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4;P467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气候发生较大变化。
近50年咸宁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咸宁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统计咸宁市近50年(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对两者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7年,咸宁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上升尤为明显,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降水量在20世纪60—90年代呈增加趋势,90年代达到峰值,21世纪初的8年明显减少,且这8年,春、夏、秋3季均减少;暴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21世纪初的8年减少更加明显。
关键词气温;降水;暴雨;变化趋势;湖北咸宁;近50年1 资料来源选取咸宁气象观测站(57590)1960—2007年气象资料,包括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
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统计咸宁市各年代段的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暴雨日数,进行气候趋势分析。
但因咸宁气象观测站2008年搬迁至郊区,观测资料不连续,所以没有采用2008年之后的气象观测资料。
2 温度变化2.1 平均气温从咸宁站近50年的温度资料可得出:1990—2007年咸宁春、夏、秋3个季节的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
冬季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80年代明显偏高,最高的是90年代;20世纪60年代年均气温和春、秋季平均气温较70—80年代偏高,夏季较70—90偏高,而冬季气温较低。
这说明咸宁在20世纪60年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季节分明;21世纪初8年的年均气温和春、夏、秋、冬4季的平均气温较70—80年代分别偏高0.9、1.3、0.6、0.6、1.0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年均气温和春、夏、秋3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0.4、1.3、0.7、0.5 ℃。
这说明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次之。
咸宁温度普遍偏高,增暖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80、90年代前期处于气温偏低期。
翻阅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
翻阅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翻开珍藏在河北省档案馆关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那段历史真实记录的大量档案,仿佛大自然无情的面孔、人类为生存顽强抗争的画面又一幅幅再次映现在人们眼前⋯⋯。
重现那段大自然的惨烈和人民群众英雄主义交织的历史,不仅有利于丰富和积累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经验,汲取教训,而且对于促进当前开展的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有针对性服务“三农”,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阅档案透视特大自然灾害查阅河北自然灾害记录可以发现,1959 至1961 年发生的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在河北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其严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自然灾害,河北因此也成为全国受灾最重的十个省份之一。
1959 年 1 至4 月,河北出现严重干旱,且集中在邯郸、衡水等主要产粮区。
6 月,有44 个县市前后和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风力从6 至11 级,降雹严重地区积达尺至3 尺以上, 造成大量人畜伤亡。
7 月,各地降雨频繁并兼有冰雹,特别是7 月19 日至22 日全省各地连续降雨,且雨量分布不均,以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最集中,唐山地区21 日至22 日,24 小时连降暴雨,雨量集中地区达400 毫米以上。
据有关资料显示,1959 年全省受灾面积万亩, 其中旱灾万亩, 水灾万亩, 病虫灾万亩, 雹灾万亩。
本年成灾万亩,其中旱灾万亩,水灾万亩, 病虫灾万亩, 雹灾万亩。
受灾人口达万人, 其中成灾人口万人。
从受灾的面积看,1959 年河北的灾情是建国以前从未有过的,其特点是灾害种类多,除旱灾、洪涝、霜冻、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后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等,且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
1960 年,灾害面积不仅超过以往,发生了1928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情,而且是在1959 年灾害的基础上连续发生,大部分地区自1959 年秋冬就雨雪稀少,到1960年开始的春旱一直持续到初夏,有的地区300 至400 多天未下雨。
1960~2011年江苏省降水变化特征
1960~2011年江苏省降水变化特征作者:肖艳兵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摘要:根据江苏省分布均匀的14个站点的降水资料,运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从不同层面和尺度对江苏省1960~2011年序列数据的降水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江苏省未来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Mann-Kendall检验;Hurst检验;江苏省中图分类号:P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6-3788-05Abstract: Using precipitation data of 14 weather stations evenly distributed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1960~2011, the regular rules and future trend of different time scales and levels were analyzed. Several comprehensive methods including Anomaly analysis, 5a sliding average method,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Hurst index method were applied. The results of Mann-Kendall test and Hurst index showed that the future precipit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would have a decreasing trend, but it would not be obvious.Key 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ety of precipitation; Mann-Kendall test; Hurst index;Jiangsu province降水特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将对自然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研究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当地政府合理利用自然降水及旱涝灾害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克拉玛依市1959—2008年降水变化的特征分析
( : 为 日降水 量 ) 注 。年 降水 量 以 1 . a 83a 29a为主 要 周 期 ,9 7年 为 突 变点 , 端 降 29 、 . 、 . l8 极 水 事件 有增 加 的趋 势
关键词 : 克拉 玛依 市; 变化 特征 ; 降水 量; 降水 日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2 0 9 ( 0 0) — 0 1 0 10 — 7 9 2 1 0 0 3 - 5 4
An lsso h a g a a trsiso e i i to n t e La t ay i n t e Ch n e Ch r c e itc fPr c p t i n i h s a
研 究论文
第 4卷 第 4期
21 0 0年 8 月
沙 漠 与 绿 洲 气 象
De e ta d Oa i ee r l g s r n ssM t o o o y
克拉玛依 市 15  ̄2 0 年降水变化的 08 99 特征分析
周 建荣 , 满 贤 , 汪 杨
( 克拉 玛依 市 气 象局 , 疆 新
50mm≤R≤99 tn.1 . . . o i 00 mm≤R ̄ 2 . mm n < 49 a d R≥2 l aed ce sn x e tR= . 5 mi r e r aig e c p 00 mm( l R: d i ana1 . h i y lso n u l anali lma iae 1 . a 83 a 29 a n 8 s al rifl) T eman c ce fa n a ifl n Kea y r 9 , . , . ,a d 1 7 i y r 2 9
5 a si l ma iCi 0 Ye r n Ke a y t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台灣、分區(北、中、南、東)以及不同高程下之 分布情形
探討臺灣地區雨量的變化及其變化程度
5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虞國興及許書平(1998)
1990年以前,中、南部地區雨量呈現逐年減少
的趨勢,而北部地區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汪中和(2004)
根據百年氣象資料發現,年平均降雨強度有持 續上升趨勢
1991-2000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年降雨量(mm) min = 1035 max = 4545 < 1,25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960至2008台灣降雨量特性變遷之探 討
Rainfall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 from 1960 to 2008
授課老師 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 陳樹群 教授 報告學生 諸予涵 79742102
1
結論
前言
大綱
結果與討論 研究方法
2001-2009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年降雨量(mm) min = 1205 max = 4237 < 1,25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結果與討論
年降雨量(mm) min = 935 max= 4249 < 1,25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站點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研究材料
雨量資料
採用水利署雨量站所提供的年降雨量資料 其年代為1960~2林航測所測繪之全省 20m×20m數值地型模型(DTM)
0
±
5
10
KM
8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研究方法
時間序列
時間序列
長期趨勢
季節變動
循環變動
6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Dai et al.(1997)
結果與討論
結論
和盧孟明及麥如俊(2003)
1.台灣年雨量無明顯線性變化趨勢
2.夏季雨量減少及秋季雨量增加之趨勢明顯
Guzzetti et al.(2004)
降雨引發的崩塌點都位於降雨強度斜率趨陡峭之處
7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1971~1980年雨量站
0
15 30
60 Kilometers
±
0
15 30
60 Kilometers
±
0
15 30
60 Kilometers
11
±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全台灣
1960-1970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年降雨量(mm) min = 918 max= 4903 < 1,25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2
前人研究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暖化與 氣候變遷在水文、生態等各方面皆產生影響。暖化造成降 雨特性的改變,如:降雨強度增強、高強度降雨事件更加 頻繁
研究動機
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崩塌、土石流等土砂災害
1980 年夏季印度北方大水淹沒 2/3 的土地、 1995 年初歐洲 萊茵河出現百年大洪水、1999年委內瑞拉出現大規模土石 流災害的洪水、2000 年二月非洲莫三鼻克發生災民達 100 萬人的大洪水
不規則變動
9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研究方法
克利金法
Matheron (1973)
1.克利金法是GIS空間分析中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
2.其原理是利用已知資料點的空間變異性,將已知點乘 上相對應的權重來求得推估值
10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1960-1970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年降雨量(mm) min = 918 max= 4903 < 1,25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3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研究動機
2001/9 納莉颱風
2004/7 敏督利颱風
2009/8 莫拉克颱風
2009/9 凱莎娜颱風
4
前言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研究目的
利用1960~2008年的降雨量資料,以每10年為單位,並 搭配GIS空間分析中的克利金法來推估各時期降雨量
1971-1980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結論
全台灣
0
15 30
60 Kilometers
±
0
15 30
60 Kilometers
±
1981-1990年台灣 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圖
年降雨量(mm) min = 1194 max = 3988 < 1,250 1,250 - 1,500 1,500 - 1,750 1,750 - 2,000 2,000 - 2,250 2,250 - 2,500 2,500 - 2,750 2,750 - 3,000 3,000 - 3,250 3,250 - 3,500 3,500 - 3,750 3,750 - 4,000 4,000 4,000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