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措施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面向智能农业的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自动化管理研究

面向智能农业的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自动化管理研究

面向智能农业的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自动化管理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智能农业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的自动化管理是智能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探讨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自动化管理的意义、相关技术及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的自动化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提高至关重要。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依靠人工操作,无法充分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也存在着能源浪费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而自动化管理可以通过搭建传感器网络、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和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农田灌溉和肥料施用,提高作物利用水、肥的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在农田灌溉方面,自动化管理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作物需求等因素进行智能调控,实现灌溉的精确化和适时化。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作物蒸腾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调整灌溉量和频率,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此外,自动化管理还可以结合水资源管理系统,根据地下水位、降雨量等信息,进行农田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实现优化利用和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在肥料施用方面,自动化管理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实现肥料施用的精确化和减少外溢的目标。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监测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结合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调节肥料投入量和投入时间,减少过量施肥和肥料外溢的情况,提高作物吸收养分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农田灌溉与肥料施用的自动化管理已经在部分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一些地区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农田的监测系统和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分析大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和精准调控。

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某个葡萄园利用气象数据和土壤传感器,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情况,自动控制喷灌系统,实现灌水的精确化。

另外,中国的某些大型农场也开始应用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灌溉和施肥的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也不断探索和应用智能化技术。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灌溉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节约水资源。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优化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1. 引言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灌溉方法存在着配水不均、过量灌溉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

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灌溉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2.1 传感技术传感器是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核心。

通过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指标,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并将这些数据传送至灌溉控制系统中,以便进行智能化灌溉控制。

2.2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来预测土壤水分情况和作物需水量。

这些模型可以为灌溉控制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使得灌溉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2.3 控制策略诸如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多种控制策略被应用于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中。

这些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作物类型,实现最优的灌溉控制效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优化方法3.1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智能化灌溉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过量灌溉和灌溉漏水,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浪费。

3.2 节水灌溉措施灌溉设施的优化以及灌溉方法的革新也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

例如,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使灌溉水量更精确地送达植物根系区。

3.3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集成传感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控制策略,提供农业生产中的最优化决策。

通过分析大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最佳的灌溉方案。

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一、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自动化灌溉系统被广泛使用。

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对植物进行定量的水分供应,从而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

本文将探讨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二、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基本原理1. 系统结构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包含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电源和数据处理器等几个主要的部分。

其中,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信息,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控制执行器的运作,从而实现水分的供给。

2. 工作流程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传感器监测环境信息,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2)将监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3)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和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灌溉。

(4)如果需要进行灌溉,控制器通过执行器打开灌溉管路,并进行定量的水分供给。

(5)当土壤水分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控制器将关闭灌溉管路。

三、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设计要素1.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的选择需要根据监测的环境信息来进行。

对于土壤水分的监测,可以采用电容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对于光照的监测,可以采用光敏二极管。

2. 控制器设计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进行。

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或FPGA等处理器来实现。

控制器还需要具有存储芯片来存储预设的阈值以及实时监测到的数据。

3. 执行器选择执行器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管路和流量来进行。

对于径流灌溉,可以采用电磁阀来控制流量。

对于滴灌,可以采用微型水泵来进行控制。

4. 电源选择电源选择需要根据系统的功率需求来进行。

对于小规模的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采用锂电池和太阳能板进行电源供应。

对于大规模的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接入市电进行供电。

四、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1. 系统应用植物自动化灌溉系统可以应用于大棚种植、果园、蔬菜种植等领域。

通过实现对植物水分的自动控制,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灌溉与施肥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灌溉与施肥系统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灌溉与施肥系统研究智能农业是指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灌溉与施肥系统则是智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技术原理以及智能农业施肥系统的技术原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低成本的传感器节点和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成为智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田的实时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决策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智能农业灌溉与施肥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通过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时反映农田的生长环境,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农田进行智能化的灌溉与施肥决策。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对农田的灌溉与施肥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提高生产管理的便捷性。

二、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技术原理智能农业灌溉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网络、灌溉控制器和执行装置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台进行处理。

中心控制台根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制定灌溉计划,并向灌溉控制器发送指令。

灌溉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执行装置进行灌溉操作。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和灌溉决策的智能化。

传感器节点通过埋入地下的传感器获取土壤湿度数据,并实时传输到中心控制台。

中心控制台根据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制定灌溉计划,以达到适宜的土壤湿度。

通过智能化的灌溉决策,可以避免农田的地下水位过深或过浅,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灌溉效率的目的。

三、智能农业施肥系统的技术原理智能农业施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网络、施肥控制器和执行装置等部分组成。

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研究

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研究

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研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发展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是现代农业管理中的重要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理、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的原理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以及气象条件等环境参数,实现对农田灌溉的自动化控制。

系统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从而实现灌溉水量的合理分配,保证农作物的水分需求,提高灌溉效率。

二、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的优势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传统的固定时间间隔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浪费水资源和土壤盐碱化,而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灌溉决策,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降低劳动强度。

传统的农田灌溉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 保护环境。

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防止农田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对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三、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更精准的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物联网技术的集成。

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实现各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农田灌溉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 智能控制技术的创新。

未来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将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优化调控,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农业管理中的人工智能智能灌溉系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护环境等优势。

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农业灌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它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产量、改善土壤和环境等的关键技术。

而自动控制技术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技术,它可以优化农业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现状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集自动化、计算机、传感器、通讯、控制理论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农业灌溉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启停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预设的时间和灌溉定量,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启停。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时也有效地节约了用水资源。

2.自动控制土壤水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自动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控制土壤水分的含量,进而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自动控制施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质量、植物生长需求等因素,自动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过度施肥的情况,提高了施肥的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具有以下的优势:1.提高灌溉效率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从而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2.提高生产效率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3.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确施肥和水分供给,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4.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排放污染物,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应用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灌溉中应用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究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减少农田灌溉水资源浪费的一种创新技术。

该系统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关键技术,能够实现精确地测量土壤湿度、气象环境等参数,从而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控制灌溉水的供给,实现节水灌溉。

第一,传感器技术的研究。

传感器是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对土壤湿度、气象环境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研究人员需要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还需要研究传感器的布设方式和数量,以实现对农田的全面监测。

第二,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水的供给量。

研究人员需要研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算法和方法,以提高灌溉的精确性和效率。

控制策略的研究。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分析作物的需水量、土壤湿度、气象环境等数据,确定最佳的灌溉策略。

还需要研究控制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方法,以适应不同农田的特点和需求。

第四,系统集成和实施的研究。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研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集成和实施问题。

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部署和维护问题,以确保系统的长期可用性和可靠性。

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对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及系统的集成和实施,可以实现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从而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

这项研究的成功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灌溉与施肥系统开发

智能灌溉与施肥系统开发

智能灌溉与施肥系统开发第一章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系统开发目标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1.1 系统概述 (3)2.1.2 功能模块划分 (4)2.1.3 功能需求具体描述 (4)2.2 功能需求 (5)2.2.1 系统稳定性 (5)2.2.2 系统实时性 (5)2.2.3 系统可扩展性 (5)2.2.4 系统安全性 (5)2.3 可行性分析 (5)2.3.1 技术可行性 (5)2.3.2 经济可行性 (5)2.3.3 社会可行性 (5)2.3.4 环境可行性 (5)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硬件设计 (6)3.2.1 传感器模块 (6)3.2.2 控制器模块 (6)3.2.3 执行器模块 (6)3.2.4 通信模块 (6)3.3 软件设计 (6)3.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6)3.3.2 决策模块 (6)3.3.3 执行模块 (6)第四章传感器模块设计 (7)4.1 传感器选型 (7)4.2 传感器接口设计 (7)4.3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 (8)第五章控制模块设计 (8)5.1 控制策略设计 (8)5.2 控制算法实现 (9)5.3 控制模块调试 (9)第六章数据传输与处理 (9)6.1 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9)6.1.1 传输协议的选择 (9)6.1.2 传输协议的设计 (10)6.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0)6.2.1 数据存储方案 (10)6.2.2 数据管理策略 (10)6.3 数据分析与处理 (10)6.3.1 数据预处理 (10)6.3.2 数据分析方法 (11)6.3.3 数据处理流程 (11)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1)7.1 硬件集成 (11)7.1.1 硬件设备选型 (11)7.1.2 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 (11)7.2 软件集成 (12)7.2.1 软件架构设计 (12)7.2.2 软件模块开发与集成 (12)7.3 系统测试与优化 (12)7.3.1 功能测试 (12)7.3.2 功能测试 (12)7.3.3 优化与改进 (13)第八章系统应用与推广 (13)8.1 应用场景分析 (13)8.2 推广策略 (13)8.3 经济效益分析 (14)第九章安全性与稳定性分析 (14)9.1 系统安全性分析 (14)9.1.1 物理安全 (14)9.1.2 数据安全 (14)9.1.3 网络安全 (14)9.2 系统稳定性分析 (15)9.2.1 硬件稳定性 (15)9.2.2 软件稳定性 (15)9.2.3 系统冗余设计 (15)9.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5)9.3.1 风险评估 (15)9.3.2 应对措施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系统开发总结 (16)10.2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16)第一章概述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水资源和化肥的合理利用成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第42卷 第3期2008年3月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XI AN JIAOTONG U NIV ERSITYVol.42 3M ar.2008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魏正英,葛令行,赵万华,卢秉恒(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摘要:为了实现滴灌系统中灌溉与施肥的精确控制和同步进行,应用单片机控制与变频调节技术设计、开发了高精度的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优化组合,进行了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制造.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需要,对灌溉液的电导率和酸碱度进行精确控制和实时调节,利用单片机技术开发了自动施肥控制系统,降低了系统成本.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其结构紧凑,使用简单,有利于推广使用.关键词:灌溉施肥;电导率;酸碱度;单片机;变频调节中图分类号:TM921.51;S224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987X(2008)03 0347 03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 ontrol S ystem of Fertigation TechniqueWEI Zhengy ing,GE Ling xing,ZH AO Wanhua,LU Bingheng (State Key Lab oratory for M an ufacturin g Sy stem Engineering,Xi an Jiaoton g Un iversity,Xi an710049,China)Abstract:To accur ately control and sim ultaneously conduct o f irrigation and fer tilization in drip ir rigatio n sy stem,a hig hly intellig ent fertig 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sing le chip micro computer(SCM)co ntro l principles and variable frequency technique.Via the optim al co mbina tion o f hardw ar e and softw are,the equipment is fabricated,w here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pH value can be accurately contr olled and real time regulated to m eet the v ar io us needs of differ ent cr ops.Utilizing SCM technique reduces the costs of the sy stem,w hile the structure becom es much compacted due to the modular desig n to efficiently prom ote.Keywords:fer tig ation;electric conductivity;pH value;single chip micro com puter;v ar iable fre quency r eg ulation灌溉施肥是通过施肥装置将溶解好的肥液注入到灌溉系统中,使肥料随灌溉水一起输送到田间的一种先进施肥方式,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灌溉施肥的主要优点是施肥均匀、准确,可以稳定且高精度地控制灌水量、施肥量、施肥时间等参数,从而提高了水和肥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轻了土壤和环境污染[1].在一些发达国家,如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已开发了智能化程度和控制精度较高的智能灌溉施肥系统,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研究所和高校进行了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但大都局限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开发出可以推广应用的高精度自动施肥控制系统[2 4].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自动施肥控制系统,并对系统管道结构、混合装置、检测反馈装置、控制面板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了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系统结构也更加紧凑灵巧.1 自动施肥系统和装置1.1 自动施肥控制系统自动施肥控制系统(见图1)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具有以下功能:!能够设定电导率(肥液浓度)、pH值、施肥时间和施肥时间间隔等参数;∀能够对收稿日期:2007 07 03. 作者简介:魏正英(1967-),女,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 A100208);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 CET 06 0840);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200740).图1 自动控制施肥系统结构图电导率和pH 值实时检测,并观测水和肥的流量;#可以对施肥施酸定时控制;∃根据作物所需对电导率和pH 值进行实时调控;%能够显示电导率、pH 值、施肥的开始时间、已施肥时间和施肥时间间隔等参数.肥液罐里的高浓度肥液经过初级过滤器由施肥泵注入到灌溉主水管道中,但进入主水管道之前须通过精密过滤器进行二级过滤.采用电导率测量仪检测主水管道中的肥液浓度,将检测得到的浓度值输入到单片机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差值信号通过变频器控制施肥电机的转速来调节施肥量,使管道中的肥液浓度值与设定值保持一致.酸碱度的调节与肥液浓度调节类似.在主水管道上安装了自主设计的混肥器,使肥液与灌溉水充分混合.自动施肥控制系统是独立于灌溉系统之外的一个模块,安装、维修比较方便,图1中虚线框的部分为可拆卸的自动施肥控制系统.1.2 施肥装置自动施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肥液浓度和施肥时间来控制施肥量,其肥液浓度是由电导率来反映的.作物一般要求灌溉液的pH 值为6~6 5且呈弱酸性,但肥料溶于水后,则或呈碱性,或虽呈酸性但其酸度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了适应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需求,需单独专门向土壤中加入pH 调节液,即酸液或碱液[5].施肥施酸装置是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的动力设备.常用的注入方式有自压注入、文丘里注入、机械驱动注入和压差式注入.通过分析各种施肥装置的优缺点,本文选用可精确控制施肥量的机械驱动施肥装置[6],该装置利用电机驱动隔膜泵或柱塞泵把肥液注入到主水管道中,优点是能均匀准确地向灌溉管道注入肥液,从而使得灌溉水中的肥液浓度保持稳定.经综合考虑及性能比较,施肥泵选用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的电动隔膜泵,考虑了压力损失及工作余量后,选取的隔膜泵的流量范围为0 5m 3/h,吸程为5m,扬程为30m.2 过滤装置和混肥装置肥液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肥料溶解性不好产生的一些固体颗粒,本系统采用两级过滤.由于肥液罐中未溶解的颗粒会沉积在罐体底部,因此在肥液入口处选用粗过滤器(100目).在灌溉主水管道中,固体颗粒会影响整个灌溉系统的工作,在肥液进入主水管道前需选用200目的过滤器,再进行一次过滤.肥液在灌溉主水管道中与水混合不均匀会使检测系统的准确性降低,因此需要设计混肥装置,在此利用液体流动中遇到管道截面的突变时容易产生漩涡,且漩涡对液体有一定的混合作用的原理设计了漩涡混肥器,并安装在检测装置前,使肥液通过漩涡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因此测得的电导率、pH 值将会更加准确、稳定(见图2和图3).图2 漩涡发生原理图3 混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3 检测装置及控制箱与操作面板自动施肥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稳定的肥液浓度是通过不断检测和实时调节实现的,检测调节原理如图4所示.根据作物所需要的肥量,在控制面板上设定肥液浓度或酸碱度及施入时间等参数,系统就会稳定地给灌溉主水管道注入肥液,实现灌溉与精确施肥同步进行.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块如图5所示,它348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2卷图4 电导率/pH 值检测反馈系统可以很好地控制肥液酸液的注入量,并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当电导率、pH 值发生偏离且超出许可范围时,单片机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纠偏,判断故障,提供声、光报警并停止系统工作,其操作面板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工作参数可在操作面板上动态地显示出来.为了使用方便,将操作面板设计成折叠式,如图6所示.图5 单片机控制系统总体框图4 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的管路布置图6所示为自动施肥控制系统装置的结构优化图.在一般工作条件下,施肥泵的流量为300L/h,流速V =0 06m /s .取管道直径D =40m m,计算出管道的总长度l =1 5m ,水的动力黏性系数 =0 1&10-5m /s ,Re =2400.根据莫迪图,可知管道沿程损失阻力为0 03,管道沿程压力损失为0 037kPa在自动施肥控制系统中,管路系统有出、入口直径相同的5个90∋弯头,2个三通,一个单向阀,根据管道局部压力和损失诺模图,可知90∋弯头的局部压力损失为3 2kPa,三通的局部压力损失为0 69kPa,单向阀的压力损失为2 838kPa,因此局部压力损失为0 28kPa.在自动施肥控制系统中,其管道系统的总体压力损失为4 28kPa ,由此可知,整个施肥装置管道的压力损失较小,优化后的结构比较合理.图6 优化设计的自动控制施肥系统5 结 论本文介绍了自动施肥控制系统,对系统管道的结构、混肥装置、检测反馈装置和控制面板进行的优化设计如下.(1)通过对流体力学性能的计算,得到了合理优化的管道结构.(2)混肥器使肥液与灌溉水能够更加充分地混合,因此改善了整个检测系统的准确性.(3)开发了单片机控制系统,降低了施肥装置材料的成本.(4)设计制作了更加人性化、可视化的控制面板,将整个施肥装置做成一个模块,不仅便于管理和维修,而且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参考文献:[1] 朱志坚,卢秉恒,赵万华,等.机械注入式施肥装置研制与应用[J].节水灌溉,2003,21(2):21 22.ZH U Zhijian,L U Binheng ,ZH A O W anhua,et al.Develo 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injecting fertig atio n device [J].Wat er Saving Ir rigation,2003,21(2):21 22.[2] SIL BER A,XU G.H ig h fer tig ation frequency:theeffects on uptake of nutrients,water and plant gr ow th [J].Plant and So il,2003,253(3):467 477.[3] 杨仁全,王纲,周增产,等.精密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2):197 199.Y AN G Renquan,W A N G Gang ,ZH O U Zeng chan,et al.R esear ch and applicatio n of pr ecise fertilizer appli cato r [J].T r ansactio ns o f T he Chinese So ciety o f A g r icultural Eng ineering ,2005,21(12):197 199.(下转第363页)349第3期 魏正英,等: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per imental inv 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 ydro gen Ener gy,1998,23(2):107 114.[9] K W AN G J,M ON T O Y A B,RA ZA NI A.M etal hydr ide co mpacts o f impr ov ed thermal conductiv ity[J].Internatio nal Jo ur nal o f H ydrog en Ener gy,2001,26(6):609 613.[10]程宏辉,陈德敏,杨柯.新型贮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及其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1):7881.CH EN G H onghui,CH EN Demin,YA N G Ke.N ewty pe pro per ty measur ing apparat us and application fo rhydro gen stor age mater ial[J].Rare M etal M ater ialsand Engineer ing,2007,36(1):78 81.[11]程宏辉,陈德敏,杨柯.精确测定点阵参数的M A T L A B程序实现与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增刊):98 100.CH EN G H o ng hui,CH EN Demin,Y A NG Ke.T he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 atlab pro gr am of calculate the latt ice par ameters accur ately[J].Journal ofsystem simulation,2005,17(supplement):98 100. [12]L U N DIN C E,LY N CH F E,M agee C B.A cor relatio n bet ween t he interstitial ho le sizes in intermetalliccompounds and the thermo dy namic pro per ties o f t hehydrides for med fro m those co mpo unds[J].Jo urnal ofthe Less Common M etals,1977,56(1):19 37. [13]K IN G H W.Q uantitat ive size facto rs fo r metallic so lidsolut ions[J].Journal of M at erials Science,1966(1):79 90.[14]赵爽,林勤,陈宁,等 L aN i5-x M x合金氢化物贮氢性能的计算与预报[J].金属学报,1999,35(1):65 69.ZH AO Shuang,LI N Qin,CH EN Ning,et al.T he calculatio n and predictio n fo r hydro gen sto rag e pr oper ties o f La Ni5-x M x alloys[J].A cta M eta llur gica Sini ca,1999,35(1):65 69.[15]Y U X B,CH EN J Z,WU Z,et al.Effect o f Cr content on hydro gen sto rag e pro per ties fo r T i V basedBCC phase a lloy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Hy dr og en Energ y,2004,29(13):1377 1381.[16]余学斌,陈金舟,吴铸,等.Cr含量对T iM n1 2-xCr x V0 25F e0 05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4,40(5):527 530.YU Xuebin,CH EN Jinzhou,W U Zhu,et a l.Effect of Cr content o n the sor pt ion perfo rmance o f T iM n1 2-xCr x V0 25Fe0 05alloy s[J].A cta M et allur gica Sinica,2004,40(5):527 530[17]M A NI N,RA M A PRA BH U S Effect of substitutio nalelements on hy dr og en absor ption propert ies in M mbased A B5allo ys[J].Jo urnal of Allo ys and Com pounds,2004,363(1/2):275 291[18]O SU M I Y,K AT O A,SU ZU KI H,et a l.H ydro genabsor pt ion deso rption char acteristics of mischmetalnickel a luminum a llo ys[J].Jour nal of the L essCo mmon M etals,1979,66(1):67 75(编辑 管咏梅 赵大良)(上接第349页)[4] 鲁燕,何晓娥.我国精确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装备技术,2004,30(3):22 24.L U Yan,H E X iao e.T he cur rent development and a prospect abo ut precision agr iculture in China[J].Equipment and T echno lo gy of A gr iculture,2004,30(3):22 24.[5] 李凯,毛罕平,李百军.实时施肥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22(1):12 16.L I K ai,M A O H anping,L I Baijun A n automat ic r eal time contr ol system o f fert ilization and ir rig atio n[J].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2001,22(1):12 16.[6] 李凯,毛罕平,李百军.混药混肥装置控制性能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3,34(1):50 53.LI K ai,M A O H anping,L I Baijun.A nalysis on con tr ol per for mance of var ious pesticide o r fertilizer mixers[J].T ransactions o f T he Chinese So ciety of A gr icultural M achiner y,2003,34(1):50 53.(编辑 管咏梅)363第3期 李慎兰,等:La1-x Y x Ni4 8M n0 2合金的贮氢性能研究。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导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同时,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存在流失量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推广,智能化灌溉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方向。

【现状与问题】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是人工开关灌、溺水灌、滴灌、喷灌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这些方式都以经验和个人感觉为准来控制灌溉的时间和量,因此往往不稳定,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传统灌溉系统的控制方式繁琐,需要人工巡视,管理效率低下。

此外,农作物的灌溉时间、用量和灌溉等级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差别化管理。

这也给农民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特点】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灌溉系统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技术,在土壤、植物、气象等多个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精细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地的不同用途、土壤形态等因素调整灌溉水量和次数,避免了农民个体化管理难度的问题,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减轻了管理成本。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技术路线】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和控制技术。

其中,传感器技术用于实现土壤水分含量、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灌溉计划,控制技术主要用于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实现智能化的灌溉。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应用】目前,智能化灌溉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生产领域。

在中国,如海南、云南、江苏等地,已有不少企业和机构投资建立了智能化灌溉系统,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同时,智能化灌溉系统也被应用于生产大棚、果园、花卉、药材等农业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的前沿技术。

【未来展望】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前景。

农田灌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与优化设计

农田灌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与优化设计

农田灌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与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农田灌溉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智能化研究与优化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针对农田灌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与优化设计进行探讨,首先介绍农田灌溉的现状和重要性,然后分析智能化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化的灌溉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工作之一,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的合理控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判断和控制来进行,存在灌溉时间不准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农田灌溉系统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指标,为农田灌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通过智能化研究,可以建立基于模型和算法的灌溉决策系统,实现精确的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控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灌溉系统的管理效率。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化的农田灌溉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数据,建立实时监测系统。

其次,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灌溉决策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

然后,根据决策模型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最后,对灌溉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实现灌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

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通过智能化的灌溉决策模型,可以使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更加准确和科学,避免了传统方式中的人为误差。

其次,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实现对灌溉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

此外,智能化的灌溉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更加综合的农业生产管理,提高整体效益。

智能化农业中的自动喷灌系统研究与优化

智能化农业中的自动喷灌系统研究与优化

智能化农业中的自动喷灌系统研究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开始采用智能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自动喷灌系统作为智能化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确的灌溉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分环境。

本文将研究智能化农业中的自动喷灌系统,并探讨如何优化其效果。

一、自动喷灌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喷灌系统是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感应器和执行器。

感应器用于收集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感应器收集到的信息,在预设的参数范围内自动控制喷灌设备的开关,实现自动化的喷灌操作。

二、自动喷灌系统的优势1. 节省水资源:自动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及作物需水量进行精确测量和喷灌,避免因人为原因浪费水资源。

2.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需水量变化等因素进行智能化管理,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 减少人工成本:传统农业中,农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喷灌操作。

而自动喷灌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4. 节约能源:自动喷灌系统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喷灌时间,结合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三、自动喷灌系统的研究与优化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不同种类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来测定土壤湿度。

同时,合理布置传感器可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全面性,确保喷灌效果的准确性。

2. 喷灌控制策略的优化:通过对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喷灌控制策略。

例如,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变化,调整喷灌量和频率,使灌溉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

3. 智能化管理与远程监控: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自动喷灌系统与手机APP或计算机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远程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并随时调整喷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喷灌效果。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对植物的精准供水和施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就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是基于农作物对水肥需求的深入了解。

通过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阶段、产量需求以及对水肥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壤含水量和肥力状况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控。

其次,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实现需要依托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

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输入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对水肥的精准供应。

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控制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的运行,达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

此外,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实现还需要考虑节水、节肥和环保的问题。

通过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频率和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肥的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养分流失的风险,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减少水肥污染土壤和水体的风险,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应用。

企业可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农民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是农业生产高效、环保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将不断推动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灌溉施肥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r— L
— —

J 混合罐J } I

\ 进水l \ \


1 . 稳 压 阀 ;2 . 文 丘 里 施 肥 器 ;3 . 电磁 阀 ;4 . E C/ P H传 感器 ;
1 . 主 管;2 . 电控 阀;3 . 调节器 ;4文丘 里管;5 . 肥料罐
配兑 而成 的肥液 与灌 溉水 一起 ,均匀 、准 确地 输送 到作 物根部 土壤 ,并 可按 照作物 生长 需求 ,进 行全 生育期 水分和养分定 量 、定时 ,按 比例供应 。
测 ,并进 行精确 和 比例均 衡 的施肥 ,实现 真正 的精
确施 肥 。
1 . 1 施肥装置
实现水肥 一体 化精 准灌 溉施 肥技 术需要 相 应 的
心部位 是 “ 文丘 里管 ” ,文丘里管 为节 流装 置 ,其 工 作 原理是液体 流经缩小 过流断 面的喉部 时流速加 大 , 动 态压力 增加 ,静 态压 力减 小 ,喉部 产生 负压 ,利 用 喉部 处 的负压 吸取 开敞式 容器 中的肥 液 。文丘 里 注肥器结构 见图 1 。 1 . 2 过滤装置
值与设定值保持一致 ,酸碱度的调节与肥液浓度调
节类似 。 2 . 3 控制 系统运 行 当设定条件 或土壤水 分探测仪探测 到需灌水 时 ,
肥液 在灌 溉 主管 道 中与水 混 合不 均匀 会 降低 检 测 系统 的准确 性 ,需 设置 混 肥装 置 。混肥 装置 利 用 液体 流动 中遇到管 道 截面 的 突变 时产 生漩 涡 ,且漩 涡对 液体 有一 定 的混 合作 用 的原理 设计 ,安装 在检
压 差恒定 装 置 、 自动控 制系 统组成 。依 据输 入条 件

自动水肥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

自动水肥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

自动水肥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前言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市容、调节城市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因此,城市绿化状况应经成为衡量城市文明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但是目前城市的用地较为紧张,不能满足单一的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增,因此发展垂直绿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水是生命之源,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垂直绿化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各种植物垂直于立面、墙体或者支架上,形成立体景观的美化效果。

于是灌溉就成为养护中非解决不可的一个问题。

杭震家[1]等经过三年的探索,选择了世界最先进的微喷技术,滴灌系统就是微喷技术类型之一。

滴灌技术解决了垂直绿化的灌溉问题,达到了省工、省力、省水、降低成本,并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从而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滴灌系统的概况滴灌系统是指灌溉水通过沿配水管道安装的滴头或渗透,以间断或连续的水滴或细流的形式缓慢地水滴到土壤表面的灌水方法。

是以低张力态水分供应方式对每株作物供水,以充分满足作物蒸散的需要。

这种灌溉方式在供水和节省劳力方面以及农业技术和经济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2]。

1.1 滴灌系统的应用现状近10年来,滴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滴灌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大田、温室大棚、果园及绿化带和垂直绿化等。

随着滴灌技术的发展,滴灌的应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势头,由温室大棚室内小单元滴灌向室外露地的大单元滴灌扩展;由平地大面积滴灌向山区陡地发展;由蔬菜滴灌向多种经济作物滴灌延伸:由农场集中大面积向农村小面积分散发展滴灌由原来的高附加值作物向一般经济作物普及。

此外,公路、铁路沿线和荒漠风沙治理绿化也开始陆续采用滴灌,滴灌还进一步应用在城市绿地林木屋顶花园等非农领域,尽管用量较少,但却为滴灌的今后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切入点[3]。

滴灌系统在垂直绿化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2 滴灌系统的优缺点滴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节约灌溉水量。

智能农业中的灌溉自动化技术研究

智能农业中的灌溉自动化技术研究

智能农业中的灌溉自动化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迭代更新,农业领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改善。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智能农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智慧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应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而在智能农业的众多应用领域中,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定义灌溉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将传感器网络和自动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农田灌溉的自动化控制。

它能够监测农田土壤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决策和控制。

用灌溉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作物根系深度的监测、对农田内水流动态的实时掌握和对灌溉量的实时调整等功能。

二、灌溉自动化技术的优势1、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自动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

2、多样化灌溉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情况的灌溉管理,因此可以很好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3、节水高效灌溉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作物灌溉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整,从而可以使得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水量,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三、灌溉自动化技术实现路径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实现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器网络利用传感器网络对农田土壤的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云端。

2、云端处理利用云端处理技术,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报表,对灌溉系统进行智能控制。

3、远程控制利用手机 APP 或 Web 界面,通过远程控制命令对灌溉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四、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灌溉自动化技术在实现自动化智能灌溉方面,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灌溉自动化技术仍存在许多研究和应用方向。

1、水质监测灌溉水源对于植物的健康非常重要,而当灌溉水质不符合要求时,会对植物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对灌溉水进行质量监测,从而判断出其是否合适用于灌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开放式灌溉模式现在的灌溉系统大多是封闭式循环灌溉,但是这种模式下,容易产生盐渍化和堵塞等问题。

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农业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作为辅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工具,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一、农田灌溉优化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农田灌溉的智能化优化。

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先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多个因素,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灌溉周期和水量,确保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农民可以更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避免浪费水资源和土地。

二、水资源节约农田灌溉是耗水量巨大的环节,如何在确保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节约水资源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智能调整灌溉水量,实现精准灌溉。

通过节约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对于解决当今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降低人工成本传统的农田灌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而引入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后,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了人工成本。

系统可以自动监测和调整灌溉设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系统可以实时反馈农田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成活率,减少了损失。

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情况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收成时间,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可以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全面的农业生产管理。

智能农业系统中的智能灌溉研究

智能农业系统中的智能灌溉研究

智能农业系统中的智能灌溉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且,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大多数农田一直处于营养物质缺乏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智能灌溉技术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智能灌溉是指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控制水的灌输量、浇水区域和浇水时间,为农田提供最适宜的灌溉方案。

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农民和植物更好的应对各种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感知到土地各种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并通过数据的分析来确定最优的灌溉方案。

在智能灌溉系统中,传感器技术被广泛使用,用于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并进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智能农业专家,以便他们对各种因素(如气候、土壤质量等)进行分析,来制定农业生产方案。

二、无线通信技术无线技术是智能灌溉系统中另一项关键技术。

它可以无线传输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使得农民们可以远程地收集到各种数据。

在智能农业系统中,数据交换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对于保证灌溉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三、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对农田环境的分析和数据分析,为农艺师或农民提供最优的灌溉方案。

该系统采用了大量的模型和算法来计算最佳水源区域、灌溉时间、灌溉水量等信息。

四、水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水资源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而智能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排放和零废弃的农业生产,这也需要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智能灌溉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调整每个区域的水源渠道,确保每个区域的灌溉都得到最优的利用。

五、总结智能灌溉研究的发展,可以使得农民和农业企业与时俱进,增强他们对新兴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人工灌溉的成本和时间,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生产力。

智能化农业灌溉控制系统研究进展

智能化农业灌溉控制系统研究进展

智能化农业灌溉控制系统研究进展摘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经济成本,发挥了后续的运营作用,与水工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直接关系。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部分问题。

因此,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有必要制定适当及时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信息化和智慧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水工业的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灌溉;控制系统引言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社会和战略效益,除了可以促进农业,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总体而言,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水有关的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在这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善了这些问题。

中国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网络安全保护系统,实现了信息互联、数据共享,许多关键企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了智能应用。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智能化关于水管理点和痛点,如大量点和大面积,需要充分激活水建设环节各主体的参与,使每个主体成为中心、配套协作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终端。

首先,通过分析服务端平台的每个用户行为,结合知识映射技术,建立基于当局、项目法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质量控制单位协作管理模式的有效在线协作平台,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允许从最初的被动信息搜索主动推送到当前信息;由于每个主要用户的使用频率,为了满足系统使用标准的要求,可以快速在线支付工作费用。

第二,建立智能移动终端,终端能够提供“互惠”类型的服务,一方面,它能够提供基于位置的数据服务,为参与水利工程的主体提供实用信息搜索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移动终端收集关于人的行为、施工现场情况的信息,从离开服务到监管。

此外,对于大面积和大量的液压工程和其他痛点,还可以结合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记录和提醒工程现场的危险安全行为,例如结合现场摄像机+后台智能识别分析平台,能够识别没有安全帽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方案技术研究进展摘要: 自动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是指肥料随同灌溉水进入田间的过程,是施肥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滴灌随水施肥的原理、优点、国内外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等。

关键词: 滴灌自动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研究进展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又需防止因化肥施用量过高和施用方式不当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综合调控土壤-作物系统中水分、养分等的运移、贮存、转化以及相应的生态效应,以达到增加产量、节约水肥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化肥在世界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估计,世界农作物增产的30%~60%来自化肥。

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化肥利用率低,肥料生产效益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

在施用化肥总量中,氮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为60%左右。

我国氮肥利用率为30%~50%,其中水稻平均为33%~38%,麦类作物为28%~41%,国外一般氮肥利用率为50%~60%,50%左右的氮素从各个环节损失掉。

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合理有效地施用化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国内外农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有效经验。

仅从施肥来看,传统的施肥方法就有撒施、集中施<包括穴施、沟施、环状及放射施等)、分层施用、叶面施用等,以上施肥方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但结果都不太理想。

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其相结合的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是定量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及维持适宜水分和养分浓度的有效方法。

美国的微灌面积从1981 年的185000hm2 , 增加到1995 年的1000000hm2 , 约占总灌溉面积的 5 %[2 ] 。

而在以色列微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5~80 %[3 ] 。

我国的滴灌技术已由干旱地区向半干旱地区延伸, 从单一的节水向施肥、调温、植保、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综合增产措施发展[4 ] 。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能够改善水分和养分管理, 具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在能力, 减少水分和养分渗漏,降低总需水量, 减轻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滴灌随水施肥的原理、优点、国内外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等。

1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简介1.1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的概念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是指肥料随同灌溉水进入田间的过程,是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是精确施肥与精确灌溉相结合的产物。

滴灌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供给状况, 准确将肥料补加和均匀施在作物根系附近, 并被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采用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灌溉水中营养物质的数量和浓度,使其与植物的需要和气候条件相适应。

可以大幅度提高化肥利用率。

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减少养分向根系分布区以下土层的淋失。

还可以大幅度节省时间、运输、劳动力及燃料等费用,实施精确施肥.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的原则是根据作物的吸收规律提供养分,需要多少提供多少[7 ]。

1.2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的方法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自动灌溉施肥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比例供肥,其特点是以恒定的养分比例向灌溉水中供肥,供肥速率与滴灌速率成比例.施肥量一般用灌溉水的养分浓度表示,如文丘里注入法和供肥泵法. 另一类是定量供肥又称为总量控制,其特点是整个施肥过程中养分浓度是变化的,施肥量一般用千克/ 公顷表示,如带旁通的贮肥罐法如图2所示. 按比例供肥系统价格昂贵,但可以实现精确施肥,主要用于轻质和砂质等保肥能力差的土壤;定量供肥系统投入较小,操作简单,但不能实现精确施肥,适用于保肥能力较强的土壤1.3 滴灌施肥下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滴灌的特点是水从点水源进入土壤,然后向各个方向扩散。

土壤类型、滴头流量和每次灌溉的水量等均会影响水分在土壤中分布。

对一种土壤来说,滴头流量的增加会引起水湿润土壤垂直深度变浅,以滴头为圆心的半径变大。

如果给定灌溉水量和滴头流量,则砂土中水分湿润深度比壤土要深,但半径变小[8,11 ] 。

由于自动灌溉施肥系统频率高,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特别是磷[9 ,10 ] 。

随着从滴头到湿润边缘距离增加,不被吸附的离子如NO3- 浓度也随之增加。

壤土的湿润区域其离子浓度梯度比砂土要大,滴头流量大的比流量小的浓度梯度大。

而吸附态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非吸附态养分要低得多,养分在粘土比砂土易被吸附,因而养分在质地细的土壤的移动性比质地粗的土壤要慢。

据研究, NO3- 和水分在土壤中分布相似,而磷在砂土和粘土的分布分别是距滴头11cm 和6cm[12 ] 。

增加滴头流量,离滴头越远, NO3- 浓度越高,易积聚在湿润土壤边缘,但磷并不增加。

如用盐水灌溉时,在湿润土壤边缘盐分很快积聚到有害作物生长的浓度[8 ,9 ,10 ] 。

在滴灌条件下,尽管土壤交换性钾量很高,但作物最大钾吸收时期,仍要通过灌溉水补充钾[13 ] 。

由于交换性钾从土壤固相进入溶液影响着作物对钾的吸收,当施用钾肥后,土壤中溶液钾的浓度提高,使钾的吸收量增加。

2 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的研究进展2.1 国外滴灌施肥技术研究进展目前,自动灌溉施肥系统己成为一些国家作物施肥的常规措施,以以色列为例,全国果树、花卉、温室栽培作物和多数大田作物均采用了这一施肥技术[14,31],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以色列农业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主要支撑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加强,滴灌施肥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32,33]。

现代滴水灌溉技术方法于1960年左右开始于以色列,之后,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陆续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推广应用[34]。

世界上滴水灌溉面积的增加十分迅速,1981年~1986年的5年间增长了63%,1981年一1991年间增长了329%,2000年预计将达到3亿hm。

在以色列,75%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了这一技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滴灌的发展也很快,如印度、墨西哥等,滴水灌溉面积也达6万hm2以上。

自1971年来,先后召开了5次滴水灌溉的国际学术会议,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了交流。

滴水灌溉时,灌溉水仅湿润土壤的局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作物根系也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这一区域之外的养分难以为作物根系吸收,因此.肥料撒施方法的效果受到限制,这时,肥料条施的效果优于肥料撒施。

在以色列,对于一年生作物,尝试将肥料注入灌溉水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对滴灌的多年生作物,开始时采用将肥料于降雨季节施入,借助降雨将肥料带入根区。

之后的研究发现,对于多年生作物,也可采用自动灌溉施肥系统的方法。

设施栽培蔬菜、花卉生产的发展,对水肥调控技术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灌概施肥技术应用提供了市场。

这一技术显示出的巨大的应用潜力,是对其研究的推动力所在[35]。

肥料注入灌溉系统的装置由最初的简易设备,发展到由计算机控制的可随时检测和调整肥料加入种类、数量的自动化系统。

生产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装备。

常见的将肥料加入滴灌系统的方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肥料罐法,根据进出肥料罐两端水流压力差的不同,通过水流将肥料带入灌溉系统中。

其优点是成本低,固体或液体肥料均适宜。

缺点是不易控制加入肥料的浓度,即肥料的加入属定性的,不适合对养分控制要求严格的温室栽培的需要。

另一类是采用肥料泵的方法,将肥料注入灌溉系统,这一方法可定量地控制加入肥料的数量。

根据肥料泵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将该法进一步分为:借助水流产生的负压将肥料加入灌水系统的流量计法,以色列生产的Netafim,美国生产的Dama 泵即属于此;借助电能或水流等将肥料加入灌溉系统的肥料泵法,代表性的有以色列生产的TMB、Amiad及法国生产的Dosatron泵。

前一类泵价格相对便宜,但有水头的损失,且加月巴料的速率相对较低:后一类泵克服了前一种泵的缺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滴灌施肥加入的肥料,在发展初期多是固体肥料如<NH4)2SO4、KCl 等,存在的问题是操作不便,成本相对较高,容易发生滴头堵塞等。

之后,一些肥料公司针对性地开发了适合滴灌施肥的液体肥料,或溶解度高的固体肥料。

这些肥料多以尿素、硝酸按为氮源,以磷酸或磷酸铵为磷源,以硝酸钾、氯化钾或硫酸钾为钾源,溶液的pH均呈酸性,以防止钙镁等元素与磷反应形成难溶性盐堵塞滴头。

施用肥料的种类也由单质肥料发展到复合肥料和微里元素肥料。

在滴灌施肥发达的~些国家,如以色列、美国等形成了有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生产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包括滴灌施肥器械的选择和安装、肥料品种的选择和配制,不同条件下栽培不同作物适宜的施肥数量等[3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的可有效调节水分和肥料加入时间、数量等的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滴灌施肥领域[39,41]。

美国、以色列等国已通过互联网将生产者和农技服务部门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网络,农技部门可为生产者提供施肥建议,解答生产者遇到的问题[40]。

自1970年左右开始,以色列、美国等国的研究人员先后开展了滴灌施肥方面的实验研究,肯定了这一施肥措施的效果。

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评述,1995年在以色列理工大学召开的自动灌溉施肥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就此进行了交流。

在此,仅就一些结果作简要论述。

2.2 国内滴灌施肥技术进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温室大棚及相应配套的灌溉栽培技术发展迅速。

温室水肥耦合技术是当前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一项关键技术。

为了温室种植区农业用水获取更高产值,山东省在示范区现代化温室中对西红柿的水肥耦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现代温室大棚中,作物的栽培是以无土栽培槽为根系生长的主环境,以种植点作为作物接受营养点,即在栽培槽的种植点上定植作物,系统将根据作物的要求,在定时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的综合影响下,来确定最后灌水量和灌水时间[45]。

系统采用综合指标EC值来控制其水、肥,肥料是一种全素化学肥料,根据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包含16种主要元素,同时含多种微量元素。

以西红柿滴灌施肥为例,2.5株/m2的情况下,25.4L的营养液可以收获1kg的西红柿,而每年每株平均生产20kg,每公顷需营养液量12700m3,每公顷产西红柿50万kg,每立方M营养液约含肥料0.8kg,由此可见,该系统充分实现了作物生长适宜环境的要求,不但达到了高度节水的条件,而且使水肥藕合实现了最佳状态[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