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实验报告,cqut

合集下载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做的这个超有趣的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就像我们要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一样刺激!)
实验开始前,那根金属丝乖乖地躺在那儿,仿佛在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秘密呢。

(这不就像一个等待被唤醒的小战士嘛!)我和小伙伴们可兴奋了,都迫不及待地想开始。

我们小心地把金属丝安装在实验装置上,这过程就好像在给它打扮一样,得特别仔细。

(就跟给宝贝穿衣服一样不能马虎呀!)然后,慢慢给它施加拉力,看着它一点点被拉长,哇,那种感觉真奇妙!(这就像看着小树苗一点点长大一样神奇!)
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我们可是全神贯注,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

(那认真的样子,就像侦探在寻找关键线索呢!)每一个数据都感觉好重要啊!“哎呀,这个数字读对了没?”我还时不时问小伙伴。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测得了所有的数据。

这时候大家都特别有成就感。

(就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开心!)
分析数据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可藏着大学问呢。

就好像解开一道复杂的谜题一样。

(哎呀,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啊!)
这次实验,让我对杨氏模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魅力。

(真的太棒啦!)以后我还要多做这样的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呢!(大家也快来试试呀!)。

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实验21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大学物理实验 报告实验21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试验21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1 】林一仙1 试验目标1)控制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的办法; 2)学惯用光杠杆放大测量渺小长度变更量的办法; 3)学惯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2 试验道理 相干仪器:杨氏模量仪.光杠杆.尺读千里镜.卡尺.千分尺.砝码.任何固体在外力应用下都要产生形变,最简略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紧缩)时产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本试验研讨的是棒状物体弹性形变中的伸长形变.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 一端在延伸度偏向上受力为F,并伸长△L,如图 21-1,比值:L L∆是物体的相对伸长,叫应变. SF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感化力,叫应力.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LLYS F ∆= 则有LS FLY ∆=(1) (1)式中的比例系数Y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 试验证实:杨氏模量Y 与外力F.物体长度L 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议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根据(1)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杨氏模量即可求得.(1)式中的F.S.L 三个量都可用一般办法测得.唯有L ∆是一个渺小的变更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本试验采取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具体办法如右图所示).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产生变更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定要产生转变.那么转变后的镜面和转变前的镜面必定成有一个角度差,用θ来暗示这个角度差.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hLtg ∆=θ (2) 这时千里镜中看到的刻度为1N ,并且θ201=ON N ∠,所以就有:DN N tg 012-=θ(3) 采取近似法道理不可贵出:L hDN N N ∆=-=∆201(4)这就是光杠杆的放大道理了.将(4)式代入(1)式,并且S=πd2,即可得下式:N h d F LD Y ∆∆=π28这就是本试验所根据的公式. 2.3 试验步调1)将待测金属丝下端砝码钩上加砝码使它伸直.调节仪器底部三脚螺丝,使G 平台程度.2)将光杠杆的两前足置于平台的槽内,后足置于C 上,调剂镜面与平台垂直. 3)调剂标尺与千里镜支架于适合地位使标尺与千里镜以光杠杆镜面中间为对称,并使镜面与标尺距离D 约为阁下.4)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上.中.下直径,用卷尺量出金属丝的长度L.5)调剂千里镜使其与光杠杆镜面在同一高度,先在千里镜外面邻近找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象(如找不到,应阁下或高低移动标尺的地位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度).再把千里镜移到眼睛地点处,联合调剂千里镜的角度,在千里镜中即可看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反射象(不一定很清楚).6)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调节调焦旋钮,看清标尺的反射象,并且疏忽差.如有视差,应持续仔细调节目镜,直到疏忽差为止.检讨视差的办法是使眼睛高低移动,看叉丝与标尺的象是否相对移动;如有相对移动,解释有视差,就应再调目镜直到叉丝与标尺象无相对活动(即疏忽差)为止.记下程度叉丝(或叉丝交点)所瞄准的标尺的初读数N0,N0一般应调在标尺0刻线邻近,若差得很远,应高低移动标尺或检讨光杠杆反射镜面是否竖直.7)每次将砝码轻轻地加于砝码钩上,并分离记下读数N'1.N'2.….N i',共做5次.8)每次削减砝码,并依次记下记读数N i''-1,N i''-2,….N''0.9)当砝码加到最大时(如)时,再测一次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并与挂砝码时对应的直径求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d值.10)用卡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尖与前两足尖的距离h,用尺读千里镜的测距功效测出D(长短叉丝的刻度差乘100倍).11)用图解法处理试验数据肯定测量成果及测量不肯定度.1)光杠杆及镜尺系同一经调好,半途不得再随意率性变动,不然所测数据无效.2)加.减砝码要仔细,须用手轻轻托住砝码托盘,不得碰动仪器;并且需待钢丝伸缩稳固后方可读数.3)在测量钢丝伸长量进程中,不成半途停留而改测其他物理量(如d.L.D等),不然若半途受到别的干扰,则钢丝的伸长(或缩短)值将产生变更,导致误差增大.3 数据处理1)试验数据记载表格表1相干数据的测量次序 F(×9.789N)Ni(加,cm) Ni(减,c m) N d(1kg) (mm) d(6kg)(mm)L(cm)D(c m) H(cm)1 01502 3 4 56——2)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肯定NF∆∆的测量成果及不肯定度;())/(1090.61005.015.7789.900.100.622m N N N F F N FA B A B ⨯=⨯-⨯-=--=∆∆%0.1103.3107.610.7305.0200.5305.022255222222=⨯+⨯=⎪⎪⎭⎫ ⎝⎛⨯⨯+⎪⎪⎭⎫ ⎝⎛⨯⨯=⎪⎪⎭⎫⎝⎛∆+⎪⎪⎭⎫ ⎝⎛∆=⎪⎭⎫ ⎝⎛∆+⎪⎭⎫ ⎝⎛∆=--∆∆∆∆N u F u N u F u E BANFN F NF)/(10069.01090.6%0.122m N NFE NF NF u⨯=⨯⨯=∆∆⨯=∆∆∆∆ 3) 盘算钢丝的杨氏模量的测量成果及不肯定度.)/(1063.11090.6842.70450.014.31015000.98882112222m N N h d F LD Y ⨯=⨯⨯⨯⨯⨯⨯⨯=∆∆=π cm m Hu0012.03002.03==∆=;cm m L u 029.0305.03==∆=;cm m D u 9.2100305.03==∆=()cm m d dS u9.2100305.00047.032222=⎪⎪⎭⎫ ⎝⎛+=⎪⎪⎭⎫⎝⎛∆+= ()%5.2100.1102.2101.1107.3107.8%0.1842.70012.0450.09.221509.200.98029.02484482222222222=⨯+⨯+⨯+⨯+⨯=+⎪⎭⎫ ⎝⎛+⎪⎭⎫ ⎝⎛⨯+⎪⎭⎫ ⎝⎛+⎪⎭⎫ ⎝⎛=⎪⎭⎫⎝⎛+⎪⎭⎫ ⎝⎛+⎪⎭⎫ ⎝⎛+⎪⎭⎫ ⎝⎛+⎪⎭⎫ ⎝⎛=-----∆∆E N F H d D L Y H u d u D u L u E )/(10039.0%5.21063.121111m N E Y Y Yu⨯=⨯⨯=⨯=4试验成果:())683.0(%5.2/1004.063.1211=⎪⎩⎪⎨⎧=⨯±=±=p E mN Y Y Y Y u 5思虑题(评论辩论)1)本试验为什么用不合仪器来测定各个长器量?2)光杠杆法可否用来测量一块薄金属片的厚度?若何测量?3)调节光杠杆镜尺体系时,若碰到下列现象时你将若何处理(即若何调节)?(1)用千里镜找标尺的像时,看到了光杠杆的镜面,而看不到标尺的像.(2)某一同窗已调好的光杠杆体系(他确已调好了),但你去看时觉得标尺的像很隐约.。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结论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结论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结论
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量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各材料的杨氏模量,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不同,本实验测量的五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分别为: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FRP)的杨氏模量为21.16 GPa;聚苯乙烯泡沫(EPS)的杨氏模量为0.305 GPa;钢铁样品的杨氏模量为213.4 GPa;铝合金样品的杨氏模量为74.17 GPa;铜样品的杨氏模量为11
2.8 GPa。

2. 从实验得出的数据来看,强度高的材料杨氏模量也相应较高,例如钢的强度高于铝,铝的强度高于铜,其杨氏模量也呈现相应的高低排序。

3. 杨氏模量也与材料的密度有一定关系,密度较大的材料杨氏模量也相对较高,例如钢比铝的密度大得多,与上面的结论相符合。

4. 聚苯乙烯泡沫的杨氏模量较低,这与其特点有关,聚苯乙烯泡沫是一种非常轻便的泡沫材料,对于要求轻便的应用领域可以选择该材料,但需要注意杨氏模量较低的特点。

5. 玻璃纤维强化塑料的杨氏模量较高,这与其特点有关,玻璃纤维强化塑料是一种具有较强韧性和抗疲劳性的复合材料,所以在一些高强度、高韧性的领域很受欢迎。

6. 杨氏模量是材料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材料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杨氏模量的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为产业升级和材料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本实验测量出的各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均符合物理学规律,实验结果可信可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来给你们讲讲我做的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体验啊!
实验开始前,我就像要去探险一样兴奋!我准备好了各种器材,那根金属丝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在等着我去揭开它的秘密。

我心里想着:“这根小小的金属丝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然后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啦!我们小心翼翼地把金属丝安装到实验装置上,就像在给一个小宝贝安家一样。

我还打趣地说:“嘿,可得轻点儿对它呀!”大家都笑了。

当我们开始施加拉力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金属丝拔河一样。

它一开始还有点不情愿呢,不过慢慢地就开始伸长啦!看着它一点点变化,我心里那个激动啊,哎呀,真的很难形容!就好像看着一颗种子慢慢发芽长大。

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可真是一丝不苟啊!每一个数值都像是宝贝一样,生怕记错了。

我和小伙伴还互相提醒:“嘿,你可看准了啊,别出差错!”这感觉就像是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出了结果!哇,那种满足感简直爆棚!就好像我们征服了一座小山一样。

这次实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总之,这次实验真的是太棒了!你们也快去试试吧,绝对会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掌握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

设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受到沿长度方向的拉力\(F\)时,金属丝伸长了\(\Delta L\)。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应力\(F/S\)与应变\(\Delta L/L\)成正比,即:\\frac{F}{S} = E \times \frac{\Delta L}{L}\其中\(E\)就是杨氏模量。

本实验中,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pi d^2/4\)(\(d\)为金属丝的直径)。

由于伸长量\(\Delta L\)很小,难以直接测量,我们采用光杠杆放大法来测量。

光杠杆装置由光杠杆镜、望远镜和标尺组成。

光杠杆镜的前脚放在固定平台上,后脚放在金属丝的夹具上。

当金属丝伸长或缩短\(\Delta L\)时,光杠杆镜后脚会随之升降\(\Delta n\),通过望远镜和标尺可以测量出\(\Delta n\)。

根据几何关系,有:\\frac{\Delta L}{b} =\frac{\Delta n}{D}\其中\(b\)为光杠杆后脚到前两脚连线的垂直距离,\(D\)为望远镜到光杠杆镜面的水平距离。

联立上述式子,可得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E =\frac{8FLD}{\pi d^2 b \Delta n}\三、实验仪器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砝码、米尺等。

四、实验步骤1、调节仪器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底座的水平调节螺丝,使立柱铅直。

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调节光杠杆平面镜的俯仰,使其镜面大致垂直。

调节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平面镜等高,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到平面镜中的标尺像。

2、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引言:拉伸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其中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拉伸试验,测量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探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实验目的:1. 了解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3. 掌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拉伸试验是通过施加拉力使试样延长,测量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从而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杨氏模量是材料在线性弹性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的刚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材料的试样,并进行标记;2.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入拉伸试验机夹具中,确保试样处于垂直状态;3. 设定试验参数:根据试样的特性和实验要求,设定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参数;4. 开始试验:启动拉伸试验机,施加拉力使试样开始延长;5. 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拉力和延长量的变化,并计算应力和应变;6. 终止试验:当试样断裂或达到设定的延长量时,停止试验;7. 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杨氏模量;8. 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分析影响杨氏模量的因素。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反映材料的力学行为,其中线性部分的斜率即为杨氏模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杨氏模量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刚度,从而评估其力学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杨氏模量与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温度等因素有关。

例如,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通常较高,而聚合物材料的杨氏模量较低。

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杨氏模量的降低。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拉伸法测量了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拉伸法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的重要参数,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实验仪器实验目的1. 用金属丝的伸长测杨氏弹性模量。

2. 学习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做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3. 学习处理数据的一种方法——逐差法。

实验仪器光杠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杨氏模量仪,望远镜(附标尺)。

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实验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固体所发生的形状变化成为形变。

它可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种。

本实验中,只研究金属丝弹性形变,为此,应当控制外力的大小,以保证外力去掉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最简单的形变是金属丝受到外力后的伸长和缩短。

金属丝长L,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物体的伸长,则在金属丝的弹性限度内,有:Y=我们把Y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证明,杨氏弹性模量与外力F、物体的长度L和截面积S无关,它仅决定于金属丝的材料,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根据上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就可以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的F、S和L用通常的方法可以测出, L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变化,很难用普通测量长度的仪器将它测准,因此,我们采用光杠杆来测量长度变化量。

实验仪器装置如图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长度为L,截面积为S,将其上端固定于架A上,下端装有一个小环,环上挂着砝码钩。

C为中间有一个小孔的圆柱体,金属丝可从其中穿过。

实验时应将圆柱体一端用螺旋卡头夹紧,使其能随金属丝的伸缩而移动。

G是一个固定平台,中间开有一孔,圆柱体C可以在孔中自由地上下移动。

光杠杆M下面的两尖脚放在平台的沟内,主杆尖脚放在圆柱体C的上端,将水平仪放置在平台G上。

调节支架底部的3个调节螺丝H可使平台成水平,望远镜R和标尺S是测伸长量用的测量装置。

金属丝受力F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光杠杆的主杆尖脚也随之下降。

使主杆转过一个角度,同时平面镜的法线也转过相同角度,由光杠杆的原理可得=/b=/D由于很小,很小,,,所以=Y=式中d为金属丝的直径,b为光杠杆臂的长度,D为标尺到镜面的距离,L为金属丝的原长。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参考报告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参考报告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参考报告在物理实验的世界里,测量材料的性质总是让人充满好奇。

今天我们来聊聊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描述材料在受力时如何变形的方式。

这项实验用的是拉伸法,听起来挺简单的,但其实蕴含着不少奥妙。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实验的基本设备。

拉伸测试机是关键。

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慢慢施加力道,直到金属丝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使用的是一根标准的金属丝,直径和材质都有所规定。

准备好这些,心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期待接下来的过程。

在实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测量金属丝的初始长度和直径。

没有好的数据,后面的计算就像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用卡尺小心翼翼地量,生怕一不小心就把结果搞错。

记得那时候,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顺利。

测量完成后,记录数据是必不可少的,确保我们在后面能轻松搞定计算。

当拉伸机缓缓施加力量时,金属丝开始变形,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它的故事。

每一次拉伸,都是一次挑战。

我们认真观察着,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变化。

随着力量的增大,金属丝的长度逐渐拉长,直至达到极限,最终它会发生断裂。

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时间都在为这一瞬间而停滞。

接下来,断裂后的一切都得仔细分析。

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力量和对应的变形量。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这个公式其实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应力是施加的力量除以横截面积,而应变则是长度的变化除以原始长度。

计算过程中,心中充满期待。

把数据代入公式后,金属丝的杨氏模量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个数值就像一个特殊的标签,代表着这根金属丝的特性。

高杨氏模量意味着材料比较坚硬,而低杨氏模量则表明材料更柔韧。

通过这些,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金属丝在各种应用中的表现。

在这个实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那种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科学实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时候是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每一次观察,每一次记录,都在为结果添砖加瓦。

就像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拉伸实验是指将弹性样品整体承受一直拉力F,而其同时受轴向拉力T的拉伸实验,
通过测量拉伸实验的样品的拉伸变形量,推知其伸长量与轴向荷载(T)之比,这一比值
就是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仪器和装置: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和装置是:电子称、压迫力传感器、拉伸脉冲式扭矩传感器、电动
改变中心距、实验平台以及拉伸测量系统。

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稳定,温度、湿度均在20℃时,室温保持在25℃以下,湿度保持在50%以下;光照明亮,可使测量精度更高。

实验方法:
1.选取合格的金属丝样品,将金属丝在两个支点上受上力,其中间部分悬空放置,应
用拉伸传感器,将力传感器的正负极接线联接到拉伸测量系统,以便测量拉伸时的变形量;
2.调节力传感器的拉伸力,测量金属丝在拉伸情况时的杨氏弹性模量;
3.如果所测量金属丝中受力跨度较短,可以适当增加测量力的大小,控制其变形量,
以测得最终结果;
4.在做精度处理时,应按试验标准及要求的容差,采取逐渐迭代的原则做精确的测量,充分检验该样品的杨氏弹性模量;
5.最后,将实验最终结果和测得的参数对比,进行分析,得出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大小,从而完成此次实验。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以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由于采用了拉伸测量仪器和设备,对
金属丝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极大提高测量精度,最终杨氏弹性模量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拉伸法测量杆材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推导出杆材的杨氏模量。

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材料力学学科的理解,同时也为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对于直径为$D$、长度为$L$的杆材,要先在其两端加以钳紧,确保其夹持牢固。

同时,在杆材上标出若干个等距的位置,以便于记录其长度变化。

2. 施加外力接着,将杆材逐渐加上一定大小的拉力$F$,并记录下此时受力杆材的伸长量$\delta$。

3. 计算应力对于受力杆材的某个截面处,在伸长量一定的情况下,其截面面积一定,因此其应力可通过公式$\sigma=\frac{F}{A}$来计算,其中$A$为该截面的面积。

4. 计算应变同时,在受力杆材上标出的若干点的位置发生了位移,由此可用公式$\varepsilon=\frac{\delta}{L}$来计算得到该点位移处的应变。

5. 绘制应力-应变图将应力-应变数据绘制成图表,即可得到一条斜率代表杨氏模量的直线。

实验数据:本次实验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直径$D=1\textrm{cm}$,长度$L=50\textrm{cm}$受力杆材的材料为钢材施加的拉力如下:F($\textrm N$) | $\delta$($\textrm{mm}$)--- | ---0 | 0200 | 0.2400 | 0.4600 | 0.6800 | 0.81000| 1.0实验结果:根据绘制得到的应力-应变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受力杆材的杨氏模量为$E=2\times10^{11}\textrm{Pa}$。

这一结论与同类钢材的模量相符,验证了本次实验的可靠性。

结论与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其实验操作方法,同时也对材料力学方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深入的学习,以及在实验中加以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此领域的认识和技能。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与目的咱们今天要聊的可是个很有趣的实验——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这可是物理学里的一项经典测试,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杨氏模量就是用来描述材料弹性的一个参数。

打个比方,你拿着一根橡皮筋,拉它的时候它会变长,放手后又会弹回去。

杨氏模量就像是告诉你这根橡皮筋有多“坚韧”,拉得越长,它能“忍受”的压力就越大。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际的拉伸实验来测量这个杨氏模量,从而了解材料的弹性特性。

是不是有点像探险,揭开材料弹性的神秘面纱呢?2. 实验准备与步骤2.1 实验器材与材料首先,咱们得准备好一些实验器材。

首先是拉伸机,这个大家可以想象成一台很牛的机器,能精准地拉伸材料。

然后是标准化的试样,比如钢丝、铝合金片,这些都是我们要测试的对象。

还需要一个测量装置,可以是精密的游标卡尺,或者更高大上的电子测量工具。

最后,记录数据的工具,比如笔记本、计算器等也少不了。

材料的选择可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杨氏模量,所以挑选材料时可得仔细点儿,别让它们在测试中搞什么“小动作”。

2.2 实验步骤实验的步骤其实也很有意思。

首先,你得把试样固定在拉伸机上,这就像是给材料系上安全带,准备开始“拉力测试”了。

然后慢慢增加拉伸的力量,这时候你会看到试样变得越来越长。

别急,慢慢来,别让它一瞬间被拉断了。

接着,记录下在不同拉力下试样的长度变化。

像做数学题一样,做好每一步的数据记录,确保没有遗漏。

最后,当试样被拉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会断裂。

这个时候,你得小心翼翼地测量它断裂前后的长度变化,计算出杨氏模量的值。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实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得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拉力下材料的伸长量了。

计算杨氏模量的公式是:( E =frac{sigma{varepsilon ),其中 (sigma) 是应力,(varepsilon) 是应变。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引言:杨氏模量是描述某物质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弹性变形程度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杨氏模量常用于描述金属、合金、非晶态材料等材料的弹性特性。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我们将通过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1. 了解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方法。

3.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原理:当杆(或丝)在轴向受到拉伸力 F 后,其长度增加ΔL,应变为 E。

定义贯穿力 F、应变 E 和初始长度 L 的比值为一项物理量,称为杨氏模量 Y。

根据杨氏定律可得:$$ Y = \frac {F/A} {\Delta L/L} $$其中 A 为截面面积。

实验步骤:1. 用细钢丝制备试件,长度大于两倍的所需要的长度。

2. 将一个试件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重物,使得钢丝呈直线状,测试钢丝的长度L0。

3. 用万能测量仪测试钢丝悬挂重物后的长度 L1。

4. 根据悬挂的重量计算钢丝的拉力 F。

5. 重复以上步骤,重复至少三次,记录不同重量下的拉力及钢丝的长度变化。

6. 计算每个拉力及钢丝长度变化的平均值,并绘制拉力-长度变化曲线。

7. 根据拉力-长度变化曲线计算钢丝杨氏模量 Y。

实验数据及处理:重量(kg)|拉力F(N)|长度变化ΔL(mm)|-|-|-|0.001|0.0098|0.15|0.002|0.0196|0.30|0.003|0.0294|0.45|0.004|0.0392|0.60|0.005|0.0490|0.74|计算钢丝的杨氏模量:平均截面积A = πd^2/4 = π(0.18mm)^2/4 = 2.54×10^(-5)m^2计算平均应变 E 平均长度变化ΔL/L =(0.15mm+0.30mm+0.45mm+0.60mm+0.74mm)/(200mm) = 0.0025E = ΔL/L = 0.0025/5 = 0.0005计算杨氏模量 Y Y = F/A/E =(0.0098N+0.0196N+0.0294N+0.0392N+0.0490N)/(5×2.54×10^(-5)m^2×0.0005) =1.96×10^11 Pa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为 1.96×10^11 Pa。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引言: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刚度和弹性的重要物理量。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拉伸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原理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是通过施加外力使试样发生拉伸变形,根据胡克定律建立拉伸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得到杨氏模量。

二、实验装置和材料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试样夹具、测量仪器等。

材料为金属试样,如铜、铁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选择合适的金属试样,并按照规定尺寸制作成标准形状。

2. 安装试样:将试样夹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并将试样夹紧。

3. 调整参数:根据试样的材料和尺寸,调整拉伸试验机的参数,如加载速度、加载范围等。

4. 开始实验:启动拉伸试验机,施加外力使试样发生拉伸变形,同时记录加载力和试样的伸长量。

5. 终止实验:当试样发生断裂或达到设定的加载范围时,停止拉伸试验机。

6.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拉伸应力和应变,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7. 计算杨氏模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杨氏模量。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插入应力-应变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根据斜率计算得到的杨氏模量为XXX GPa。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不同所致。

杨氏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高,即材料越难发生弹性变形。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杨氏模量的测量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主要误差来源包括:1. 试样制备误差: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实际应力和应变的计算。

2. 试样夹具固定误差:试样夹具的固定可能存在一定的松动,导致实验过程中试样的位移不准确。

3. 测量仪器误差: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报告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报告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报告杨氏模量是用来描述固体材料在受力时的弹性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抗拉能力和变形能力。

拉伸法是测量材料杨氏模量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使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实验步骤、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从而了解金属丝的力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拉伸法是测量杨氏模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金属丝在受拉力作用下的变形量与受力的关系,得到杨氏模量。

三、实验仪器设备:1.金属丝样品(材料:金属丝);2.拉力机;3.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4.外力计。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金属丝剪成合适的长度,并用离心机清洗干净;b.按照实验要求,在拉力机上安装好金属丝样品,并调整好拉力机的参数。

2.实验测量:a.测量金属丝样品的初始长度和直径,并记录测量结果;b.在拉力机上施加一个逐渐增大的拉力,记录拉力和相应的伸长量。

3.数据处理:a.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计算金属丝的应变(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并绘制应变-应力图;b.根据应变-应力图中线性部分的斜率,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五、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到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根据实验测量的应变-应力图中线性部分的斜率,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的数值。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情况;2.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时,要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4.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成功使用拉伸法测量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测量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实验的结果可用于研究金属丝的力学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对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用拉伸法测钢丝杨氏模量引言:拉伸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物体的杨氏模量。

钢丝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强度和刚度是工业应用的关键指标。

本实验旨在采用拉伸法来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钢丝的力学性能。

实验原理:拉伸试验是通过对材料施加拉力,观察其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杨氏模量。

根据胡克定律,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 \frac{\sigma}{\varepsilon}$$其中,E为杨氏模量,$\sigma$为应力,$\varepsilon$为应变。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并标识钢丝样品,准备拉力计、卡尺、示波器等实验设备。

2. 固定材料:将钢丝夹紧在拉力计上,确保钢丝受力均匀且垂直于拉力计。

3. 测量初始长度:使用卡尺测量钢丝的初始长度$L_0$,并记录。

4. 施加拉力:逐渐增加拉力施加在钢丝上,保持拉力保持稳定后记录下拉力计示数。

5. 测量应变:通过示波器等设备,测量钢丝的伸长量$\Delta L$。

6. 计算应变率:根据公式$\varepsilon = \frac{\Delta L}{L_0}$,计算出钢丝的应变率。

7. 计算应力:根据公式$\sigma = \frac{F}{A}$,计算出钢丝的应力,其中$F$为施加在钢丝上的拉力,$A$为钢丝的横截面积。

8.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将应变作为横坐标,应力作为纵坐标,绘制出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

9. 计算杨氏模量:根据公式$E = \frac{\sigma}{\varepsilon}$,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拉伸试验,并得到了如下结果:(在这里列举实验数据)基于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曲线确定了钢丝的杨氏模量。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应用拉伸法测量了钢丝的杨氏模量。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拉伸法测定金属丝在不同的受力情况下的应变
和应力,进而计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器材:金属丝、万能试验机、镜尺、卡尺、计算器等。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金属丝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并通过压力调节阀调
节试验机的拉力。

2. 将镜尺固定在试验机上,调整到与金属丝的中心线垂直,并
将卡尺固定在金属丝上方,用来测量金属丝的变化长度。

3. 开始试验,通过调节试验机的拉力,逐渐拉伸金属丝,同时
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变化和相应的拉力大小。

4. 根据测得的拉力和金属丝长度,计算出金属丝的应力和应变。

5.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得到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
拉伸过程中,金属丝的长度和拉力随着拉伸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变化。

利用测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和应变。

而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斜率推算出来。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拉伸法测量了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结果如下表所示:
材质杨氏模量(E/×10^9Pa)
A 2.1
B 1.8
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材质A的杨氏模量比材质B的大,说明材质A的刚度较大,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实验结果仅代表该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个材料的特性,需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结论:
通过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可以了解到不同材质金属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等特性,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实验报告一、前言金属的力学性质是评价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强度和刚性的一个关键参数。

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测定金属的力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的刚性的物理量,直接反映了材料在应力下的变形。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将金属材料拉长,测量材料随拉长而产生的应变与应力,根据材料的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测力计、计时器、移动尺等,通过测试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量,计算出应变,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将其切割成测试样品。

2、用外观观察、计算机控制下的拉伸试验机预先对样品进行一定的拉伸,以消除材料的内部应力,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3、将测试样品放在拉伸试验机上,保证其在水平方向上,将测力计与材料连接,调整拉伸试验机的速度。

4、开始拉伸试验,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拉伸距离、变形量、应变、应力等数据。

5、在达到一定的拉伸距离后,停止试验,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

四、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应变和应力的数值,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在曲线上选择线性部分,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斜率,即可得出材料的杨氏模量。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可以初步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质,得到杨氏模量等参数。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材料的性能。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金属的杨氏模量,并得到了该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参数。

该实验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材料选择等提供依据。

同时,本实验也验证了拉伸法测定材料杨氏模量的可行性。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相关设备和测量仪器。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受力时,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是通过测量材料在拉伸力作用下的伸长量,结合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杨氏模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钢丝、张力计、尺子、砝码、支架、测量仪器等。

2.将钢丝固定在支架上,确保钢丝水平。

3.将张力计连接到钢丝上,并调整张力计至零点。

4.逐个增加砝码,并记录相应的伸长量。

5.重复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6.将实验数据输入测量仪器,计算杨氏模量。

7.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图。

横坐标为砝码质量(g),表示应力;纵坐标为钢丝伸长量(cm),表示应变。

通过该曲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量仪器,我们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

根据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公式:E = F/A = (mg)/A = (m g)/(πDL),其中E 为杨氏模量,F为拉伸力,A为截面积,m为砝码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D为钢丝直径,L为钢丝长度。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杨氏模量的值。

最后,将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最终的杨氏模量值。

五、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设备和测量仪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钢丝的杨氏模量为XX×10³N/m²。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表明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是正确的。

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如砝码质量测量误差、钢丝直径和长度测量误差等。

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在实验中采用更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从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的应用范围。

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指单位面积内的应力和应变之比,用来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特性。

拉伸法是通过施加拉伸力,使材料产生应变,从而测定杨氏模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施加拉伸力,使试样产生应变,测定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进而计算出杨氏模量的数值。

实验仪器和试剂:1. 金属试样。

2. 万能材料试验机。

3. 应变计。

4. 计算机。

实验步骤:1. 将金属试样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保证试样处于稳定状态。

2. 校准应变计,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开始施加拉伸力,记录下不同拉伸力下试样的应变情况。

4.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5. 通过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杨氏模量的数值。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应力-应变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曲线的斜率,即可得到杨氏模量的数值。

同时,根据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金属试样的杨氏模量为XXX GPa。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适用于承受拉伸应力较大的工程应用中。

结论:本实验通过拉伸法测定了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杨氏模量的测定方法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同时,实验结果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试样的准备和安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应变计的校准和使用也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3. 实验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改进方案:1. 在试样的准备和安装过程中,加强操作规范,确保试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对应变计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的意义: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杨氏模量的测定方法,还了解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范围。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6 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6 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

n4
n5
6kg
n5
n3 n0
钢丝的杨氏模量:
n4 n1
n5 n2
每 kg 砝码拉力钢线伸长 n =
3 项平均=
E 8mgLD 8mgLD = bd 2 (ni n0 ) bd 2 n
测量结果分析:
【思考题】 1.从光杠杆的放大倍数考虑,增大D与减小b 都可以增加放大倍数,那么它们有何不同? 2.怎样提高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是否可以增大D无限制地增大放大倍数。其放大倍数是否越大
3. 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杨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组、钢卷尺、螺旋测微计、钢直尺、砝码
实验原理:
1. 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 L,横截面积为 S 的钢丝,
在外力 F 作用下伸长了 L ,则
F E L SL
(6-1)
只要在望远镜测得标尺刻线移过的距离 n ,即可算出钢丝的相应伸长 Li 。将 Li 值代入(6-2)式后得:
E 8mgLD 8mgLD bd 2 (ni n0 ) bd 2n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6-6) 常用单位是:牛顿/米2.
数据测量记录: 单位:mm
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D=
D
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b=
2.光杠杆和镜尺系统是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装置
tan 2 2 ni n0 n
D
D
即: n 2D
(6-3)
又从ΔOPP’,得 tan Li (6-4) b
式中 b 为后足至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光杠杆常数。从以
上两式得:
Li
bn 2D
W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