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提纲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第一篇:马克思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唯物辩证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具体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哲复习提纲
标注:正常黑色宋体字为开学时期发的那张题纲上郭宝平老师在课上画的题目(周四三四节,11号班),楷体字为除此之外所有复习提纲里的资料(精华区里找到的那份)。
红色问题是我实在找不到答案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帮忙总结一下。
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么多了……bow~~~另外如果有打字的错误请见谅,多多包涵哈~~~Bless大家考试顺利!第一章:绪论哲学及其研究对象、基本问题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何者为第一性。
(2)是否具有同一性。
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造成脑体力劳动的分工,有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专门人员。
②具体科学初步形成。
③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进步。
④阶级社会的出现。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②哲学和实践的关系所决定③哲学的发展史所证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②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世界观总要表现为一定的方法论,方法论总是一定的世界观的表现。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遍、绝对、无限。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有限事物,是从具体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关于有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知识。
③具体科学研究需要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哲学提供思维的初始根据或原理,需要哲学的概念或范畴作为其思维的形式和工具。
哲学的基本派别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1.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首先,现实是哲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其次,时代赋予哲学鲜活的特色。
最后,真正的哲学是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1.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原因: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原因: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决定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又有赖于科学的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内容: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它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
三个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初原”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对世界有整体观念,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把自然科学与哲学结合,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
理论缺陷:机械性。
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
孤立,静止,否认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内容:精神是第一性,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者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考点提纲
马哲复习考点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P3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P9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P94、“马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14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力量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16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搞,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P17。
第一章8、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P279、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810、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意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意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P29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
P30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P321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物质关系。
P341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P3415、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科学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
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
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纲(海南大学10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主义1.1 本体论1.1.1物质观(运动、时空原理?)1.1.2意识观(生产、本质原理,方法论?)1.1.3实践观(特征、形式原理?)1.2 辩证法1.2.1唯辩总特征1.2.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揭示?):质量互变(揭示?):否定之否定(揭示?):1.2.3五对范畴1.2.4思维方法矛盾分析法(内容?):辩证思维法(内容?):【本体论和辩证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原理】1.3 认识论1.3.1认识观认识产生(原理?):认识本质(内容?):认识过程(原理?):1.3.2真理观真理特性(内容?):真理矛盾(原理?):真理标准(内容?)1.3.3价值观价值特性与价值评价价值与真理的关系2、历史唯物主义2.1 唯心主义历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1.1神学史观——宿命论2.1.2英雄史观——唯意识论2.2 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2.1社会发展规律论基本规律(原理?):特殊形式(内容?):2.2.2社会发展动力论基本动力、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2.2.3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1、劳动价值论1.1价值形成【商品内外矛盾】1.1.1商品二因素1.1.2劳动二重性1.2价值量决定【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2.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2劳动生产率1.3价值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3.1货币本质1.3.2货币职能2、剩余价值论2.1剩余价值形成理论2.1.1前提条件2.1.2基本形式2.2剩余价值运行理论资本生产、资本积累、有机构成、资本循环、资本周转2.3剩余价值分配理论2.3.1剩余价值转化利润2.3.2利润转化品均利润【经济危机:根源、实质、可能性、必然性、周期性、应对策略】3、资本主义发展论3.1新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理、作用?)经济全球化(基础、实质、载体、作用?)3.2新计划所有制变化、劳动关系变化、福利分配变化、阶级阶层变化、政治统治变化【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根本性质没有改变】3.3新评价历史地位、发展趋势(必然性与长期性)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形成原理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两大理论基石?)、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无产阶级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一国到多国的飞跃(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传统到特色的飞跃(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产生、性质、指导思想、目标、根本宗旨、组织原则?4、共产主义理论研究的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马克思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批判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其他历史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六、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矛盾与融合
-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启示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挑战
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贡献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的详细内容,请根据提纲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马哲复习提纲 - 用于合并
马哲复习提纲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也可以表述为精神和物质的问题。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基本派别。
3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 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7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9 什么是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0事物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11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12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2】哲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社会、思维知识【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首次提出)【6】回答世界“是什么”,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8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9】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10】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1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哲)【12】唯心主义的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3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1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从属于唯心和唯物主义的。
【15】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注:不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独立的基本派别)【16】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7】德国古典哲学(直接来源、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哲的理论来源。
【18】实践性(最显著、首要的、基本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哲的基本特征。
【19】学习马哲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关系。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基本观点。
怎样区分二者。
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关系。
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5、联系和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度的概念、适度原则。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9、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0、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1、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特点。
2、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3、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的理论主张。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哲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为复习提纲,请对照教材进行复习!第一章现时代精神的凝炼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三、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
四、马克思哲学创立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基础、思想理论来源。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1)物质的概念;(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相对静止的意义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二、实践:结构、功能、特点与基本形式。
三、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以及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三章辩证法魅力的诠释一、联系的特点:普遍、客观、有条件。
学会用内外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
二、系统与联系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特点: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发展的特点与实质: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联系、全面、发展与孤立、片面、静止,最根本的对立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五: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贯通,交替循环,揭示出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并会用这一规律来分析问题,并注意分辨事物的变化到底是质变还是量变,是局部的量变和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解版一.考试相关情况:考试时间:2017.1.038:00-9:00地点:N308,N309题型:1.简答:四选一20分2.辨析题:四选一20分3.材料题:四选一30分4.论述题:四选一30分范围:不要留空白卷A:论述最后简答最后辨析题第三个第一B:材料:最后一个论述:最后一个简答第一个辨析第二个二.具体知识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②定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例如毛概,中特,邓论,三代,科发。
③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④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纲领科学社会主义2.什么是无产阶级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趋势完全一致。
无产阶级不仅是社会中最受压迫的阶级,而且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共产主义社会建成之日,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完成之时.为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全体劳动人民和被剥削者结成联盟,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无产阶级是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又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
因此,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摘除所有缚系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之后,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3.共产主义的特征?总体来讲:(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废除私有制,实现普遍的生产资料共有.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除(工业农业,乡村与城市,脑力与体力)人与自然和谐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自由时间的延长2.旧式分工的消除3.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共产主义社会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但也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优越性的表现①总体来讲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还有一个说法)有阶级性的东西是不科学的②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有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具有崇高而远大的社会理想。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科学论断。
实现这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③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5.为什要坚持,发展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彻底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彻底的科学性又要求其理论必须与历史地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相契合,做到与时俱进②、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了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
与时俱进的前提性要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其创立者和推进者一直都是着眼于实际,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反对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
③、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社会发展使我们面临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作出新的解答,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释然性?(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1、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亦即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a、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b、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作(自然科学,哲学3,经济学,)指导,客观条件。
c、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需要其创立者自身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列宁+中国一群人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有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具有崇高而远大的社会理想。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科学论断。
实现这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③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一章-唯物法1.辩证思维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
历史是事物的发展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也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所以,历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人类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是作为客观现实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人类的认识史。
逻辑是理论的顺序和行程。
逻辑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对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或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是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
它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事物或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而撇开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和偶然性。
第一,理论的逻辑行程和客观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相一致。
科学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而理论系统的逻辑行程应当是客观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二者应当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认识的发展顺序也应当是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思维的逻辑行程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的一致。
逻辑的推演和人类认识的历史(包括哲学史、各门科学史、各门技术史、语言史等)相统一是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逻辑和历史是统一的。
但这种统一不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有差别的统一。
二者是在本质上、趋势上的统一。
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历史的东西的简单的、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能动的、概括的反映。
第三,逻辑的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都是马克思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它们既是一致的,同时也是有差别的,是差别中的一致,或一致中有差别。
2.辩证法是什么?与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区别?和诡辩论的联系和区别?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食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查;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诡辩论则是形而上学的变种,它从赤裸裸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出发,一切以“我的需要”为转移,任意择取事物矛盾的某个侧面,随意地加以引申和夸大,从而歪曲事实真相,否定客观真理首先,在概念灵活性问题上,是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还是主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是辩证法与诡辩论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