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玻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玻璃检验报告2024
![玻璃检验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9927c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2.png)
引言概述: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制造窗户、门、墙壁等。
在玻璃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必须进行玻璃检验。
本文是玻璃检验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五个大点,分别是玻璃外观检验、尺寸测量、光学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性能测试。
正文内容:一、玻璃外观检验1. 表面缺陷玻璃的表面缺陷包括划痕、气泡、结晶、挂丝等。
在外观检验中,我们对玻璃的表面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和评估这些缺陷的数量、大小和位置。
2. 边缘检验玻璃的边缘应平整、光滑,并且不应存在裂纹、磨损或其他缺陷。
我们通过目视检查和触摸来评估玻璃边缘的质量。
3. 颜色检验玻璃的颜色应与标准样品相符,并且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保持一致。
我们使用光源和颜色比对板来进行颜色检验,以确保玻璃的颜色质量符合要求。
二、尺寸测量1. 厚度测量通过使用厚度测量仪器,我们可以准确测量玻璃的厚度。
这个参数对于玻璃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强度和透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长度和宽度测量我们通过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对玻璃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
这些参数对于制造过程中的切割和安装非常关键。
3. 平整度测量玻璃的平整度对于确保其在安装时的稳定性和视觉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水平仪等工具来测量玻璃的平整度。
三、光学性能测试1. 透光率测试透光率是指光线通过玻璃的能力。
我们使用光度计来测量透光率,并确保其符合制定的标准。
2. 发光性能测试一些特殊用途的玻璃,如夜视玻璃和防眩光玻璃,需要具备良好的发光性能。
我们使用光度计和光源来测试玻璃的发光性能。
3. 折射率测试折射率是指光线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程度。
我们使用折射计来测量折射率,以确保产品质量。
四、物理性能测试1. 强度测试玻璃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我们使用压力测试仪来测试玻璃的强度,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和评估其变形、破裂和承载能力。
2. 硬度测试玻璃的硬度对于抵抗划伤和磨损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使用硬度计来测量玻璃的硬度,并与标准进行比较。
实验八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氧化硅(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实验八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氧化硅(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c1bae704a1b0717fd5dd42.png)
《高分子化学》课程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成绩日期同组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二氧化硅(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了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基本原理;3.对比PMMA及PMMA/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弯曲性能,了解杂化材料相对于普通高分子材料的优点,熟悉高分子材料的简单表征方法。
二、仪器与药品仪器:四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TEO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WD-20)、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盐酸、去离子水;药品:100ml三口烧瓶、温度计、球形冷凝管、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万能材料试验机。
三、实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玻璃态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能够耐光耐候,耐强酸强碱,但耐刻画性差(玻璃化转变温度仅为105℃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PMMA作为各种耐高温元器件的应用,使用无机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增韧增强,提高聚合物热稳定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1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继单组份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之后的又一代新材料,其中有机相可以是塑料、尼龙、有机玻璃、橡胶等;无机相可以是金属及其氧化物、陶瓷、半导体等。
两相复合后可以得到集有机相和无机相诸多特性于一身的新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均匀的多相材料,其中至少有一相的尺寸的有一个维度在纳米数量级,有的甚至是分子级的,纳米相和其他相之间通过化学(共价键、离子键、螯合键等)与物理(氢键等)作用在纳米水平上复合,及相分离尺寸不得超过纳米数量级。
因而,他与具有较大微相尺寸的传统的复合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显著的差别,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实现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分子级别的复合,这种高精度的复合式的材料在光学透明性、可调折射率及耐热性能等方面表现出单一有机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其良好的机械、光、电、磁等功能特性即形态和性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调节使其成为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门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学生制作玻璃实验报告(3篇)
![学生制作玻璃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0a31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1.png)
实验名称:玻璃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实验目的:1. 学习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 探究不同原料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3. 了解玻璃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1. 玻璃棒2. 烧杯3. 酒精灯4. 玻璃管5. 砂纸6. 玻璃片7. 烧杯夹8. 玻璃模具9. 玻璃粉末10. 砂轮机11. 秒表12. 温度计13. pH试纸14. 纯净水16. 碱性溶液17. 酸性溶液实验步骤:一、玻璃的制备1. 准备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
2. 将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
3. 加入适量纯净水,搅拌均匀。
4. 将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5. 加热过程中,观察玻璃液体的变化,当玻璃液体由粘稠逐渐变得透明时,停止加热。
6. 待玻璃液体冷却后,取出玻璃模具,将玻璃敲打成所需形状。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使用砂轮机对玻璃进行切割,观察切割过程中的现象,记录切割时间。
2. 熔点测试:将玻璃放入烧杯中,加热至玻璃熔化,记录熔化温度。
3. 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玻璃加热至一定温度,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变化时间。
4. 酸碱度测试:将玻璃放入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观察玻璃的变化,记录pH值。
5. 透明度测试:将玻璃放入纯净水、酒精和蒸馏水中,观察透明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玻璃的制备实验中,按照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的质量比1:1:1进行混合,制备出的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硬度。
在加热过程中,玻璃液体逐渐变得透明,表明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玻璃质量较好。
二、玻璃的性质研究1. 硬度测试:玻璃切割过程中,切割时间较短,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硬度。
2. 熔点测试:玻璃熔化温度约为1600℃,说明玻璃具有较高的熔点。
3. 热膨胀系数测试:玻璃加热后放入冷水中,发生膨胀现象,表明玻璃具有较好的热膨胀系数。
4. 酸碱度测试:玻璃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H值约为7,表明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7f4aab852458fb760b5694.png)
实验报告名称课程名称:有机玻璃的制备姓名:何立学号:24班级:精细13312015 年 12 月10日目录一、实验目的. (1)1、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2、熟悉和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1)3、了解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2)6、脱模取出模子,将其放入水中浸泡少顷,撑开玻璃板,即得有机玻璃平板2四、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过程如下. (2)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3)六、数据处理 (3)6.2 再用软件origin6.0/对其作曲线拟合处理,结果如下: (4)七、实验装置 (5)八、思考题 (5)在合成有机玻璃板时,采用预聚制浆的目的何在? (5)如果最后产物出现气泡,试分析致成原因? (5)一、实验目的通过本体聚合方法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制得有机玻璃。
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具有庞大的侧基,其产品往往为无定形固体。
其最突出的性能是具有高度的透明度,透光率可达 90%以上。
比重小,制品比同体积的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得多。
耐冲击强度好,低温性能良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等作照明。
它的电性能优良,电子、电气工业中常用来作为绝缘材料。
有机玻璃又由于它的着色后色彩五光十色,鲜艳夺目,它被广泛应用于装饰材料和日用制品。
1、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熟悉和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3、了解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具有庞大的侧基,其聚合物产品往往为固体。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俗称有机玻璃,其最突出的性能是具有高度的透明,透光率可达 90%以上。
相对密度小,制品比同体积的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很多。
耐冲击强度好,低温性能良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以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等作照明。
实验八、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
![实验八、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924ba32a8114431b90dd855.png)
实验八、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塔板上气、液两相流动状况。
2.测定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雾沫夹带率与空塔气速的关系、泄漏率和空塔气速的关系。
3.研究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影响因素并做出筛板塔的负荷性能图。
二、实验原理板式塔为逐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当液体从上层塔板经溢流管流经塔板与气体形成错流通过塔板,由于塔板上装有一定高度的堰,使塔板上保持一定的液层,然后越过堰从降液管流到下层塔板。
气体从下层塔板经筛孔或浮阀、泡罩齿缝等,上升穿过液层进行气液两相接触,然后与液体分开继续上升到上一层塔板。
塔板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状况。
1.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接触状况及不正常的流动现象。
(1)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的三种状态:1)当气体的速度较低时,气液两相呈鼓泡接触状态。
塔板上存在明显的清液层,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清液层中间,气液两相在气泡表面进行传质。
2)当气体速度较高时,气液两相呈泡沫接触状态,此时塔板上清液层明显变薄,只有在塔板表面处才能看到清液,清液层随气速增加而减少,塔板上存在大量泡沫,液体主要以不断更新的液膜形态存在于十分密集的泡沫之间,气液两相以液膜表面进行传质。
3)当气体速度很高时,气液两相呈喷射接触状态,液体以不断更新的液滴形态分散在气相中间,气液两相以液滴表面进行传质。
(2)塔板上不正常的流动现象1)漏液当上升的气体速度很低时,气体通过塔板升气孔的动压不足阻止塔板上液层的重力,液体将从塔板的开孔处往下漏而出现漏液现象。
2)雾沫夹带当上升的气体穿过塔板液层时,将板上的液滴挟裹到上一层塔板引起浓度返混的现象称为雾沫夹带。
3)液泛当塔板上液体量很大,上升气体速度很高,塔板压降很大时,液体不能顺利地从降液管流下,于是液体在塔板上不断积累,液层不断上升,使塔内整个塔板间都充满积液的现象称为液泛。
2.流体力学性能测定(1)压降在塔板的上面和下面气液分离空间中各设置一个测压口,分别连在U型压差计的两端,可以测定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
玻璃面膜实验报告
![玻璃面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a258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面膜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2. 掌握玻璃面膜在化妆品中的应用;3. 分析玻璃面膜的性能特点及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玻璃面膜是一种新型的化妆品,其主要成分为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通过特殊的工艺,将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地分布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形成一层透明、柔软的薄膜。
这层薄膜具有良好的遮盖力、透气性和亲肤性,能够为皮肤提供保护、保湿和修复等功能。
三、实验材料1.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20-30nm;2. 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PVA);3. 脱水剂:乙醇;4. 水浴锅;5. 磁力搅拌器;6. 真空干燥箱;7. 电子天平;8. 玻璃板;9. 精密移液器。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一定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2. 配制有机高分子材料溶液:将一定量的聚乙烯醇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适量的脱水剂,搅拌均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3. 混合溶液:将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4. 制膜: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玻璃板上,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干燥,形成薄膜;5. 性能测试:对制成的玻璃面膜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遮盖力、透气性、亲肤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遮盖力:通过实验,玻璃面膜的遮盖力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遮盖皮肤瑕疵,达到美颜效果;2. 透气性:通过透气性测试,玻璃面膜的透气性达到90%以上,有利于皮肤呼吸,减少闷热感;3. 亲肤性:通过皮肤接触实验,玻璃面膜的亲肤性良好,对皮肤无刺激,适合长期使用。
六、实验结论1. 玻璃面膜具有优良的遮盖力、透气性和亲肤性,是一种新型的化妆品;2. 玻璃面膜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替代传统的化妆品;3.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优化纳米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比例,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安全;2. 在配制溶液时,注意搅拌均匀,避免出现沉淀;3. 在干燥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和压力,以免影响膜的质量;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防止污染。
材料的强度测试实验报告
![材料的强度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a68b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2. 掌握材料强度测试的基本方法;3. 熟悉实验仪器及操作;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拉伸试验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载荷和相应的变形,计算出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装置、游标卡尺、砂纸、剪刀等;2. 实验材料:低碳钢、铝、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实验材料切割成规定尺寸的样品,表面磨光,去除毛刺;2.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箱中,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预处理;3. 安装样品:将样品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夹具,确保样品固定牢固;4.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试验机拉伸速度、位移量等参数;5. 进行试验:启动试验机,使样品受到拉伸力,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载荷和位移;6.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载荷。
实验结果如下:材料名称抗拉强度(MPa)低碳钢 560铝 280铜 2802.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实验结果如下:材料名称弹性模量(GPa)低碳钢 200铝 70铜 120分析:(1)低碳钢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高于铝和铜,说明低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2)铝和铜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相近,说明这两种材料在力学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实验结果与材料手册上的理论值基本一致,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材料强度测试的基本方法;2. 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场合;3. 铝和铜在力学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强度和刚度均低于低碳钢;4. 本实验为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量
![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a0a521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b.png)
实验八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量(一)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 并掌握调节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测定棱镜角的调整技巧与方法。
3. 掌握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三棱镜、钠灯、分光计实验内容1. 分光计调整:(1)调节望远镜(调目镜、调焦);(2)调望远镜的光轴与旋转主轴垂直;(3)调平行光管, 并使其光轴垂直于旋转主轴。
2. 用自准直法测等边三棱镜的顶角1―3次。
3.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出等边三棱镜的折射率(最小偏向角测1―3次)。
实验思考1.用自准原理调节望远镜时, 如何判断叉丝及其反射象与物镜的焦平面是否严格地共面?如何判断叉丝是位于物镜焦平面的外侧还是内侧?2.弄清分光计要设置两个圆游标读数的原由。
3.本实验所用光源有什么要求?为什么?4.计算折射率误差, 并说明减少误差的可能途径。
(二)液体折射率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掠入射法测液体折射率(即蒸馏水、纯酒精的折射率)。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分光计、平面镜、手持照明灯、三棱镜2块、蒸馏水、酒精铜托盘、棉花和柳木小棒、钠灯(附毛玻璃片)实验内容及要求1. 调好望远系统和平行光管, 并使它们的光轴和旋转主轴垂直(10分钟完成);2. 调节平台螺丝使棱镜直角的2个反射面都与望远镜光轴垂直;3. 两棱镜间的液膜必须均匀, 半荫视场应清晰分辩。
4.测量 。
用掠入法测定液体折射率2121212BBA A θθθθθθϕ-+-=-=(问: 该方法测 的优点是什么? 还有什么其它方法可测出? ) 5、重复测三次 , 将 值代入 , 求出n 。
6、如果棱镜角A 不等于90度, 即 时, 则将 值代入 计算出。
重点辅导内容掠入射法的调节步骤。
思考题1. 本实验所用光源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2. 掠入射法为什么要用辅助棱镜?它起什么作用?3.推导出折射率的误差传递计算公式, 并用于估算结果误差。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83bb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5.png)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任务1.了解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特征,注意丝织构与板织构的区别。
2.掌握X射线衍射仪测定丝织构的原理及其测定方法。
3.学会利用反极图描述丝织构的程度。
二、丝织构的基本特征及反极图表示法在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处理等工艺过程中,经常采用挤压、轧制、加压烧结、拔丝、喷丝、蒸镀、极化等工艺手段,从而引起多晶粉末素坯或多晶材料中晶粒的晶体学取向产生某种择优取向的排列,其中尤以形成丝织构的情况为多。
1.丝织构的特点织构有多种分类法,然而在X射线衍射方法中,与其相关的是织构材料的晶体学特征。
由此出发,通常把织构分成两大类,即丝织构和板织构。
具有丝织构的材料,其晶体学的特征是,在材料内部,各晶粒的某一个或几个晶体学方向倾向于平行试样的某一特定的方向,一般为材料的丝轴、棒轴方向,被挤压方向,晶体生长方向等;其他晶体学方向则以试样的这一特定方向为轴呈对称分布。
图7-1表示了具有丝织构的某种热压烧结柱体中晶体学方向的分布情况,设该材料属四方晶系。
由图看出,材料晶体学[001]方向平行于柱体的轴向,见图7-1(a);而具有特征意义的[100](或[010])方向则绕轴向呈对称分布,见图7-1(b)。
以图7-1表示的情况为理想丝织构状态,这时圆柱体中的晶粒均以[001]方向平行于柱轴方向。
称这种织构为[001]理想织构。
然而,在实际材料中存在的织构,其织构程度往往不是图7-1所示的理想织构状态。
仍以上述具有[001]丝织构的实际材料为图7-1 理想丝织构的示意图图7-2 丝织构材料中的极分布图例,通常存在的织构情况是材料中的各晶粒的[001]方向具有往柱轴方向集中的倾向,即沿柱轴方向的晶粒的[001]方向存在一定的分布函数。
如果[001]方向和柱轴之间的夹角为φ,则[001]极点密度ρ(001)存在如图7-2所示的分布,只是在φ=00处有ρ(001)的极大值。
玻璃防火实验报告模板
![玻璃防火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f893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0.png)
一、实验名称玻璃防火性能测试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玻璃防火性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测试不同类型玻璃的防火性能,评估其在火灾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3. 分析影响玻璃防火性能的因素,为玻璃防火材料的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原理玻璃防火性能主要是指玻璃在高温条件下抵抗火焰侵蚀、防止热量传递和阻止火势蔓延的能力。
本实验通过模拟火灾环境,测试玻璃在高温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估其防火性能。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品(如普通玻璃、防火玻璃、钢化玻璃等)。
2. 实验设备:高温炉、火焰发生器、温度计、计时器、万能力学测试仪、红外测温仪、耐热性测试仪等。
五、实验方法1. 预处理:将玻璃样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玻璃样品切割成一定尺寸的片状。
3. 火焰模拟:使用火焰发生器产生模拟火灾环境的火焰,对玻璃样品进行高温处理。
4. 性能测试:a. 阻燃性能测试:观察玻璃样品在火焰作用下是否燃烧,记录燃烧时间。
b. 隔热性能测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火焰作用下玻璃样品两侧的温度差,评估隔热性能。
c. 耐热性测试:将玻璃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样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
d. 破坏性测试:使用万能力学测试仪对玻璃样品进行破坏性测试,评估其抗冲击性能。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
2. 样品制备:将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品切割成一定尺寸的片状。
3. 预处理:将玻璃样品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4. 火焰模拟:使用火焰发生器产生模拟火灾环境的火焰,对玻璃样品进行高温处理。
5. 性能测试:a. 阻燃性能测试:观察玻璃样品在火焰作用下是否燃烧,记录燃烧时间。
b. 隔热性能测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火焰作用下玻璃样品两侧的温度差,评估隔热性能。
c. 耐热性测试:将玻璃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样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
d. 破坏性测试:使用万能力学测试仪对玻璃样品进行破坏性测试,评估其抗冲击性能。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d331c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3.png)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有机玻璃,并对其物理性质及应用进行测试,以了解有机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原理有机玻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材料,主要成分是甲基甲酸酯等聚合物。
它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透光性好、耐热性高、机械强度大等。
有机玻璃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并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成各种形状。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适量的甲基甲酸酯放入宽口烧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2. 反应:将烧瓶置于温水浴中,调节水温为60摄氏度,保持30分钟,使甲基甲酸酯发生聚合反应。
3. 形状塑造:将反应得到的有机玻璃糊状物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并用特定工具塑形。
4. 固化:将模具连同糊状物放入烘箱中,以80摄氏度的温度固化2小时,使有机玻璃完全凝固。
5. 取样:将固化好的有机玻璃取出,并根据需求切割成小块。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步骤得到的有机玻璃样品具有以下物理性质:1. 透光性好:经实验证明,有机玻璃样品在可见光波段内的透光率高达90%以上。
2. 耐热性高:有机玻璃样品在温度为100摄氏度时仍能保持完好无损。
3. 机械强度大:有机玻璃样品的抗拉强度为100MPa以上,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4.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有机玻璃样品在大部分酸、碱溶液中都能保持稳定性。
5. 安全性高:有机玻璃样品不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知,有机玻璃具有多种优点,如透明度高、耐热性好、机械强度大等。
因此,有机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装饰材料、光学仪器等领域。
然而,有机玻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有机玻璃相对较脆,容易发生破裂;其次,有机玻璃的价格较高,制造工艺相对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有机玻璃样品,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玻璃具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也需要注意有机玻璃的脆性和价格较高的问题。
思考(作业)题.docx
![思考(作业)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371e3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8.png)
思考(作业)题绪论1.原料、材料、原材料的含义有何差别?2.验证型实验、测试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的特点是什么?3.你认为本书所列的实验项目中,哪些实验是验证型,哪些实验是测试型,有没有设计型?4.你认为本书所列的实验项目中,哪些实验是原料(燃料)性质的测试研究,哪些实验是材料形成规律的实验研究,哪些实验是材料性质的测定分析?5.你认为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有没有用,为什么?6.你是否喜欢到实验室做实验?为什么?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1.误差是可以转化的。
如果一把尺子的刻度有误差,再用这把尺子做标准尺子去鉴定一批其他尺了,则什么误差转化为什么误差?2.对一组测量数据进行结果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X=l. 384 土0. 006;对这个结果有两种错误的解释。
①这个结果表示:测量值1. 384与真值之差就等于0. 006;②这个结果表示:真值就落在1. 378〜1. 390这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说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3.对一种碱灰的总碱量(Na?。
%)进行5次测定,结果如下:40.02, 40.13, 40.15, 40.16 ,40.20o用三倍法(3 6 )和格鲁布斯法进行判定,40.02这个数据是不是应舍去的可疑数据?4.某钢铁厂生产正常时,钢水平均含碳量为4. 55,某一工作日抽查了5炉钢水,测定含碳量分别为:4.28, 4.40, 4.42, 4.35, 4.37。
问这个工作I I生产的钢水含碳量是否正常(P=95%)5.用一种新方法测定标准试样的二氧化硅含量(%),得到8个数据:34.30, 34.32 , 34.26,34.35, 34.38 , 34.28, 34.29, 34.23。
标准值为34.33%,问这种新方法是否可靠(当P=95%,有没有系统误差)?6.某厂生产一种材料,在质量管理改革前抽检10个产品,测定其抗拉强度(MPa)为164.2, 185.5, 194.9, 198.6, 204.0, 213.3, 229.7, 236.2, 258.2, 291.5;质量管理改革后抽检12个产品,测定其抗拉强度为210.4, 222.2, 224.7, 228.6, 232.7, 236.7, 238.8, 251.2, 270.7, 275.1, 315.8, 317.2=问企业质量管理改革前后的产品质量是否相同?7.某实验员用新方法和标准方法对某试样的铁含量进行测定得到的结果如下(%): 标准方法:23.44, 23.41, 23.39, 23.35新方法:23.28, 23.36, 23.43, 23.38, 23.30问这两种方法间有无显著差异,即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8.某实验室有两台光谱仪A和B,用它们对某种金属含量不同的9件材料进行测定, 得到9对观测值如下:A 设备: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B 设备:0.10, 0.21, 0.52, 0.32, 0.78, 0.59, 0.68, 0.77, 0.89 (%)。
实验八片剂的制备
![实验八片剂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777b18b310a6f524cdbf8539.png)
黑点。浆的糊化程度以呈乳白色为宜,制粒干燥后,颗粒不易松散。加浆的温度,以温浆为
宜,温度太高不利药物稳定,并易使崩解剂淀粉糊化而降低崩解作用;温度太低不易分散均
匀。
(3)压片过程中应及时检查片重与崩解时间,以便及时调整。
4.质量检查与评定 本实验检查片重差异,溶出度及硬度。
(1)片重差异:按照中国药典 2000 年版附录 I A 片重差异项下进行检查。取 20 片精密
E 1% 1cm
)为
421
计算,
计算出每片的含量,按照测定仪进行测定。将药片垂直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
活动横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横杆的弹簧停止加压。
仪器刻度标尺上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硬度。测 6 片,取平均值。
至片剂全部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 15 分钟。如有 1 片崩解不全,应另取 6 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硬度试验:测试方法同乙酰水杨酸片。
(三)维生素 B1 片的制备
1.处方
100 片量
3
维生素 B1
1.0g
乳糖
6.0g
羧甲基淀粉钠
1.0g
冲模压片。
3.操作注意
(1)维生素 C 在润湿状态较易分解变色,尤其与金属(如铜、铁)接触时,更易于变色。
因此,为避免在润湿状态下分解变色,应尽量缩短制粒时间,并宜 60℃以下干燥。
(2)处方中酒石酸用以防止维生素 C 遇金属离子变色,因它对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也
可改用 2%枸橼酸,有同样效果。由于酒石酸的量小,为混合均匀,宜先溶入适量润湿剂 50
Φ5~5.5mm 冲模。根据药物密度不同,再进行适当调整。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ceb6c02b0b4e767f5bcfce3c.png)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八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3.掌握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基础。
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
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等基本环节大致相同。
三、实验材料1.药品:待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
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玻璃实验报告
![玻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6a6f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png)
玻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玻璃的特性与应用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具有透明、硬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在各种工业和日常生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玻璃的特性及其应用,了解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玻璃管、玻璃杯、玻璃棒等。
实验仪器包括显微镜、电子天平、热敏电阻温度计等。
二、玻璃的物理性质1. 透明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能够传递光线,使人眼能够看到背后的物体。
2. 硬度:玻璃在摩氏硬度试验中得分高,其硬度仅次于钻石,属于硬质物质。
3. 抗拉强度:玻璃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抵抗一定的外力作用,不易变形或破碎。
4. 导热性:玻璃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可以用作保温和隔热材料。
5. 导电性:玻璃是一种绝缘材料,不导电。
三、玻璃的化学成分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含量通常为70%以上。
除了二氧化硅,玻璃还含有一些助熔剂和变性剂,如钠氧化物(Na2O)、钙氧化物(CaO)等。
四、玻璃的应用1. 建筑领域:玻璃常用于建筑中的窗户、玻璃幕墙等,能够增加采光度和景观视野。
2. 医疗领域:玻璃被用于制作试管、药瓶等医疗器械,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3. 光学仪器:许多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眼镜等都使用玻璃镜片,以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见。
4. 化学实验室:玻璃容器常被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用于储存、混合和加热各种试剂。
5. 食品包装:玻璃制品如瓶罐、饭盒等在食品包装中广泛应用,能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6. 电子产业:玻璃的绝缘性质使其成为电子产业中的重要材料,如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结论:本实验研究了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探究了其在建筑、医疗、光学、化学实验室、食品包装和电子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玻璃作为一种重要材料,其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和利用玻璃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
范文玻璃生产质量检验标准
![范文玻璃生产质量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04f3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d.png)
范文玻璃生产质量检验标准范文玻璃公司作为一家知名的玻璃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玻璃产品。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质量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范文玻璃生产质量检验标准的具体内容。
1. 原材料检验在玻璃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
因此,我们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原材料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光学性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所有检验项目的原材料才会被接受并用于生产。
2. 加工工艺控制加工工艺是玻璃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我们严格控制每个加工工艺步骤,包括玻璃熔制、成型、退火等。
针对不同的产品,我们制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并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外观检验外观是评价玻璃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对每一批生产的玻璃产品进行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表面平整度、气泡、瑕疵等检查。
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将被送往下一个环节,否则将被返工或淘汰。
4. 尺寸检验尺寸是玻璃制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对每一批生产的产品进行尺寸检验,确保其与设计规格相符。
尺寸检验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的测量。
任何尺寸超出预定范围的产品都将被视为次品。
5. 物理性能测试玻璃制品的物理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我们对每一批生产的产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耐热性、透光性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所有物理性能测试项目的产品才会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6. 包装检验包装是产品运输和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产品包装之前,我们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同时,我们还进行包装外观和密封性的检查,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以上是范文玻璃生产质量检验标准的主要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范文玻璃公司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检验标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实验八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八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6614812c4b73f242336c5f68.png)
(O3)或使水(H2O)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O3和H2O2均有
杀菌作用。紫外线穿透力不大,所以,只适用于无菌室、接种箱、手术 室内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紫外线灯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m为
宜。
结合理论知识 和生活,在使 用紫外灭菌时 你应该注意什 此外,为了加强紫外线灭菌效果,在打开紫外线灯 么?
仪器和其他用品: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 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 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或铝 箔)、记号笔、麻绳和纱布等。
共 3×
150ml
1× 40ml 四、操作步骤 (以配制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为例) 可先配制200ml 3× ,分装后,稀释到1×, 实验教材P246 再进行分装。
按用途: 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等。 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 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培养基的成分和pH
配制培养基 的原则是什 么?
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水分、碳源、氮
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
在未调pH之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 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滴加入1mol/L NaOH, 3、按比例加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到 7.2~7.4。反之,用1mol/L HCl进行调节。注意pH 4、调pH: 值不要调过头,以避免回调,否则,将会影响培养基内各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有小倒管(德汉 5、分装: 离子的浓度。对于有些要求pH值较精确的微生物,其pH 氏小管)的试管内 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使用方法,可参考有关说明书)。 6、加塞: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 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 7、包扎: 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材料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材料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6ea7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的制备方法;2. 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3. 分析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溶液法制备材料,通过化学反应使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
溶液法是将原料溶解于溶剂中,加入适当的反应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所需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以确保材料的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A、B、C- 反应剂:D- 溶剂:E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烧瓶- 搅拌器- 温度计- pH计- 透析袋四、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的原料A、B、C,溶解于溶剂E中,配制成溶液;2. 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反应剂D,搅拌均匀;3. 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控制温度为50℃;4. 使用pH计实时监测溶液的pH值,调节至所需值;5. 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搅拌溶液;6.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转移至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处理;7. 透析结束后,将材料取出,晾干;8. 对制备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材料外观:制备的材料呈均匀的白色粉末状;2. 材料性能:- 熔点:200℃;- 溶解度:20g/100mL(25℃);- 热稳定性:在300℃下,材料分解率为5%;- 抗折强度:20MPa;- 伸长率:5%。
分析:1. 材料制备过程中,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2. 适当提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控制pH值在适宜范围内,可提高材料性能;3. 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搅拌均匀,避免出现沉淀现象。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所需材料,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材料的基本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了材料的质量。
今后,可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材料性能,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3.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钴玻璃实验报告
![钴玻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2f4b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1.png)
1. 掌握钴玻璃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化学成分和结构;2. 研究钴玻璃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吸收光谱等;3. 探讨钴玻璃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二、实验原理钴玻璃是一种含有钴元素的玻璃,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在制备过程中,将钴盐溶解于水,然后与玻璃熔体混合,通过高温熔融、冷却、退火等工艺制成。
钴玻璃具有独特的蓝色光泽,主要用于装饰、照明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硅酸盐玻璃;(2)钴盐(如硫酸钴、氯化钴等);(3)熔剂(如硼砂、硼酸等);(4)辅助材料(如耐火材料、粘合剂等)。
2. 实验仪器:(1)玻璃熔炉;(2)玻璃棒;(3)坩埚;(4)高温炉;(5)退火炉;(6)光谱仪;(7)折射率仪;(8)分析天平;(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制备钴玻璃熔体:(1)将硅酸盐玻璃粉碎,过筛,备用;(2)称取适量的钴盐,加入适量的水溶解;(3)将溶解好的钴盐溶液与硅酸盐玻璃混合,搅拌均匀;(4)将混合物加入熔炉中,升温至熔融状态。
2. 熔融、冷却、退火:(1)将熔融的钴玻璃熔体倒入预热的坩埚中;(2)将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冷却至室温;(3)将冷却后的钴玻璃取出,进行退火处理。
3. 性能测试:(1)折射率测试:使用折射率仪测定钴玻璃的折射率;(2)吸收光谱测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钴玻璃的吸收光谱;(3)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分析天平测定钴玻璃中钴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钴玻璃熔体制备成功,外观呈蓝色,具有良好的均一性。
2. 钴玻璃的折射率为1.53,略高于普通玻璃。
3. 钴玻璃的吸收光谱显示,在可见光范围内,钴玻璃对蓝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对其他波长光的吸收相对较弱。
4. 钴玻璃中钴元素的含量为2.5%。
六、结论1. 成功制备了钴玻璃,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2. 钴玻璃具有独特的蓝色光泽,在装饰、照明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 钴玻璃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学校:吉林化工学院班级:材化1001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陈+++题目: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的研制文献综述摘要:微晶玻璃是一种由基础玻璃严格控制晶化行为而制成的微晶体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材料。
由于其机械强度高、热膨胀性可调、抗热震性好、耐化学腐蚀、介电损耗低、电绝缘性好等优越的综合性能,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来主要介绍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微晶玻璃;制备;应用前言微晶玻璃是将加有晶核剂的特定组合的玻璃,在有控条件(一定温度)下进行晶化热处理,成为具有微晶体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
微晶玻璃由玻璃相与结晶相组成。
两者的分布状况随其比例而变化:当玻璃相占的比例大时,玻璃相为连续的基体,晶相孤立地均匀地分布在其中;当玻璃相较少时,玻璃相分散在晶体网架之间,呈连续网状;当玻璃相数量很低,则玻璃相以薄膜状态分布在晶体之间。
这种结构也决定了其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优良,介电损耗少,介电常数稳定,热膨胀系数可在很大范围调节,耐化学腐蚀,耐磨,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高的良好性能。
微晶玻璃集中了玻璃、陶瓷及天然石材的三重优点,优于天石材和陶瓷,可用于建筑幕墙及室内高档装饰,还可做机械上的结构材料,电子、电工上的绝缘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底板材料、微波炉耐热列器皿、化工与防腐材料和矿山耐磨材料等等。
是具有发展前途的21世纪的新型材料。
微晶玻璃是由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在一定温度下控制结晶而制得的晶粒细小并均匀分布于玻璃体中的多晶复合材料。
与玻璃、陶瓷相比较,其结构和性质均不相同, 微晶玻璃的性质由其中的结晶相矿物组成与玻璃的化学组成及其数量决定的[ 1 ]。
因此,它集中了玻璃、陶瓷两者的特点,故又称之为玻璃陶瓷或结晶化玻璃。
一、微晶玻璃在国内外应用和市场情况建筑微晶玻璃自1959年试验成功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欧美,最先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而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是矿渣微晶玻璃和岩石微晶玻璃[ 2 ]。
前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报导了炉渣微晶玻璃作为建材已实用化; 捷克斯洛伐克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熔融铸造玄武岩,制成了耐磨性地板材料;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生产出了建筑岩石微晶玻璃装饰板。
在亚洲,日本是开发建筑用微晶玻璃最早的国家,主要采用熔融烧结法进行建筑用微晶玻璃人造大理石的生产,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都代表了微晶玻璃装饰板的世界先进水平。
韩国紧跟日本之后生产出了高档微晶玻璃装饰板。
我国对微晶玻璃装饰材料的研制开发始于20世纪70 年代中期, 发展较快, 现已初具规模。
在研发初期,大多采用浇注法整体晶化的方法来生产微晶玻璃板, 但发现热处理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和开裂, 产品质量很不稳定, 生产成本高[ 3 ]。
20世纪90年代初,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 主要是日本)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采用熔融烧结法研5 1宝钢技术2010年第制开发的微晶玻璃装饰板生产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地解决了基础玻璃的成分设计、玻璃的熔制、玻璃的粒化及玻璃颗粒的析晶能力的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并投入了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建筑微晶玻璃的生产已逐步从日、韩等国转移至我国,工艺技术在不断完善中,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和中东等地区, 在国内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目前,建筑微晶玻璃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北、山东等地,生产工艺以烧结法为主,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4 ]。
二、建筑微晶石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该项目前景可观,优势明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方向,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起点高,技术设备先进,为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该项目的上马及投产一定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建筑微晶石项目相关产品的供应能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升行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可以有效缓解地区就业压力,同时,能够积极促进项目属地经济的增长[5]。
综合而言,本项目对地区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实验部分一、实验方案的确定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所用原材料的种类、特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而变化,主要的有熔融法、烧结法、溶胶—凝胶法、二次成型工艺、强韧化技术等。
建筑微晶玻璃生产工艺有两种,即压延示和烧结法. 目前建筑用微晶玻璃均采用烧结法,而且不加入晶核剂。
它的基本原理是,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从热力学观点看,它处于一种亚稳状态,较之晶体有较高的内能,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结晶态。
从动力学观点来看,玻璃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粘度急剧增加,抑制晶核的形成和晶体长大,阻止了结晶体的成长壮大。
建筑用微晶玻璃利用了不加晶核剂的非均相结晶化机理,充分应用了热力学上的可能和动力学上的抑制,在一定条件下,使这种相反相成的物理过程,形成一个新的平衡,而获得的一种新材料。
玻璃熔融除使用晒粉着色的微晶玻璃,通常用密封性好的坩锅内熔化外,其他色彩的微晶玻璃都使用池窑熔化。
它的生产成本与质量均优于坩锅炉。
但建筑微晶玻璃池窑不能照搬一般玻璃池窑,它要便于排料、换料、停炉。
二是晶化热处理:玻璃经晶化热处理后,才能形成微晶玻璃。
热处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范对主晶相的种类、大小、数量、制品的炸裂、平整度、气泡大小和数量、产量、燃气耗量和成本等,都有重要影响。
晶化炉也不同於一般的热处理炉和陶瓷烧烤炉,其温度场和结构,要适合微晶玻璃晶化热处理的特点和工艺。
如何根据建筑师的美学要求,方便逼真调制各种色彩的微晶玻璃防止自爆和气孔,增加规格和品种,提高大面积板材平整度,降低成本,是进一步推广建筑微晶玻璃应用的热点和难点。
1.1熔融法熔融后急冷,退火后在经一定的热处理制度进行成核和晶化以获得晶粒细小、含量多、结构均匀的微晶玻璃制品。
热处理制度的确定是微晶玻璃生产的关键技术。
作为初步的近似估计,最佳成核温度介于Tg 和比它高50℃的温度之间。
晶化温度上限应低于主晶相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重熔的温度。
通常是25℃~50℃。
微晶玻璃的理想热处理制度见图1。
图1 微晶玻璃的理想热处理制度常用的晶核剂有TiO2,P2O5,ZrO2,CaO,CaF2,Cr2O3、硫化物、氟化物。
晶核剂的选择与基础玻璃化学组成有关,也与期望析出的晶相种类有关。
良好的晶核剂应具备如下性能:(1)在玻璃熔融成形温度下,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热处理时应具有较小的溶解性,并能降低成核的活化能。
(2) 晶核剂质点扩散的活化能要尽量小,使之在玻璃中易与扩散。
(3) 晶核剂组分和初晶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愈小,它们之间的晶格参数之差愈小(σ<±15%),成核愈容易。
复合晶核剂可以起到比单一晶核剂更好核化效果,它主要是起到双碱效应。
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可采用任何一种玻璃的成形方法,如:压制、浇注、吹制、拉制,便于生产形状复杂的制品和机械化生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1) 熔制温度过高,通常都在1400~1600℃,能耗大。
(2) 热处理制度在现实生产中难于控制操纵。
(3) 晶化温度高,时间长,现实生产中难于实现。
1.2 烧结法烧结法是使玻璃粉末产生颗粒粘结,然后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烧结的推动力是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流程如下:配料→熔制→水淬→粉碎→过筛→成形→烧结→加工它的优点是:(1) 基础玻璃的熔融温度与熔融法相比较,熔融时间短,温度低,这易于使需要高温才能熔融的玻璃制备微晶玻璃,如用ZrO2增韧的堇青石型微晶玻璃熔制温度高达1650 ℃。
(2)玻璃粉末淬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比熔融法更易晶化,即使基础玻璃整体析晶能力很差也可以通过表面析晶,制得晶相含量较高的微晶玻璃。
(3)烧结法一般不用晶核剂。
(4) 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很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便于目前建筑陶瓷厂的转型。
(5) 产品质量好,成品率高,厚度及规格可变,能够生产大尺寸制品。
1.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低温合成材料的一种新工艺,其原理是将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作为先驱体,经过水解形成凝胶,再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得到微晶玻璃。
与熔融法和烧结法不同,溶胶—凝胶法在材料制备的初期就进行控制,材料的均匀性可以达到纳米甚至分子级水平。
近几年来,溶胶—凝胶技术在制备玻璃与陶瓷等先进材料领域中,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
该方法吸引人之处是其制备温度远低于传统方法,同时可以避免某些组分挥发、侵蚀容器、减少污染;其组成完全可以按照原始配方和化学计量准确获得,在分子水平上直接获得均匀的材料;可扩展组成范围,制备传统方法不能制备的材料。
其缺点是:虽然低温节能,但必要的起始物成本高,必然抵消了低温带来的节能效益;长时间的热处理比传统的熔制来讲更耗能量,另外要得到没有絮凝的均匀溶胶也是件困难的事;凝胶在烧结过程中有较大的收缩,制品易变形。
利用溶剂—凝胶法近几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微晶玻璃材料,这类材料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非线性光学领域展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
(一)玻璃设计成分的确定把加有晶核剂或不加晶核剂的特定组成的玻璃,在有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使原单一的玻璃相形成了有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
微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区别是:前者部分是晶体,后者全是非晶体。
微晶玻璃表面可呈现天然石条纹和颜色的不透明体,而玻璃则是各种颜色、不同程序的透明体微晶玻璃的综合性能主要决定三大因素:原始组成的成份、微晶体的尺寸和数量、残余玻璃相的性质和数量。
后两种因素是由微晶玻璃晶化热处理技术决定。
微晶玻璃的原始组成不同,其晶相的种类也不同,例如有β硅灰石、β石英、氟金云母、二硅酸锂等,各种晶相赋予微晶玻璃的不同性能,在上述晶相中,β硅灰石晶相具有建筑微晶玻璃所需性能,为此常选用CaO-Al2O3-SiO2系统为建筑微晶玻璃原始组成系统(二)玻璃熔制制度的确定合格的配合料经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缺陷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为玻璃的熔制过程。
主要的是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泡界线制度及玻璃液面制度,通常把它们称为玻璃熔制的五大工艺制度。
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控制这五个制度的稳定才能有效地提高玻璃的质量和产量。
(三)玻璃热处理制度的确定玻璃经晶化热处理后,才能形成微晶玻璃。
热处理制度对主晶相种类、大小、数量,制品的炸裂、弯板、气泡的量与大小,产量、燃料耗量、成本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在生产上热处理有两种制度,阶梯式和等温式温度制度,如图若采用烧结法制造微晶玻璃,可以不加入晶核剂,而是利用颗粒表面的界面能低的特点,在其界面诱发β-硅灰石晶体,并由表及里地形成针状晶体,采用压延法制造微晶玻璃通常 (a )阶梯式温度制度都加入晶核剂。
(b )等温式温度制度二、玻璃式样的制备2.1玻璃的原料选择用于制备玻璃配合料的各种物质,统称玻璃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