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3章 岩浆作用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日本九州岛的火山锥(刘焕杰摄,1992)
普通 地质学
火口和火口湖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火口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火口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日本九州岛阿苏活火山(刘焕杰摄,1992)
普通 地质学
火山锥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火山喷发/火山喷气锥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 —火山喷发 /火山喷气 锥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火山喷出物:火山灰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火山喷出物:火山弹
分和金属元素的熔融硅酸盐物质
岩浆温度:650~1400℃/800~1200℃
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火成岩
2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 全部过程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形成火山岩(喷出岩)
岩浆作用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而未达地表的作用,形成侵入岩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 火山喷出物: 火山集块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 火山喷出物: 火山渣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 地质学
喷出作用—— 火山喷出物: 熔岩绳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二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火成岩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 侵入岩 二. 侵入岩产状 三. 侵入岩类型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岩
•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
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 侵入岩:又叫侵入体,由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 •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岩石
按侵入体形成深度可分为
•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形成深度>10 km • 中深成侵入岩:中深成岩,形成深度3-10 k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
火山锥顶部有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常为圆形坑洼状,称为火山口。 长白山天池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喷发方式
中心式火山喷发
岩浆沿筒状通道上涌,从火山 口喷出,有火山锥
裂隙式火山喷发
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无火山锥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几个需要区分的重要概念 • 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
苏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必 利 科马提岩 尔 地 区 科 马 提 岩 的 鬣 刺 结 构
苏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必 利 鬣刺结构 大的橄榄石晶体中发育大量裂缝,所有裂缝被细小的橄榄石和辉石骸晶集合 尔 体充填。 地 区 科 马 提 岩 的 鬣 鬣刺草 刺 结 构
偏光显微镜下的鬣刺结构
切割成一个个六方柱。柱状节理总是与流面垂直。
云南腾冲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山
固体喷发物和熔岩就地堆积形成的山体。典型的火山外形似锥状, 称为火山锥。
日本富士山 海拔3776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日本富士山 海拔3776m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火星Olympus山
• 太阳系最高的山, 高度21229m,火 山宽约600km

4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4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1 概 念一、岩浆——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溶融 物质。

化学成分: Si O2为主 Al 2O3、Go 、FeO ……依Si O2多少分:超基性<45%、基性45-52%、中性53-65% 酸性>65%富含挥发份:H2O 、CO2、NH3、H2S物理性质:T高(650°-1400℃)P大(几千大气压)粘稠流体 基性—— T 高、P小、稀酸性—— T 小、P 大、 稠二.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

喷出作用侵入作用三、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岩浆活动与火山构造(一) 喷出活动(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岩浆形成,向上运移并喷出地表, 在地表冷凝的全部过程。

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喷发前征擦兆明显,有一定的地形标志,一般不会给人类生命带来大危害。

现代火山活动,内陆不多,常见一些岛国、沿海地区。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活火山active volcano ——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

美(圣海伦斯)意(维苏威、埃特纳)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止。

(五大莲池)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 人类史前喷发过,史后从未喷发的火山。

(江宁方山)(二) 火山喷发类型裂隙式喷发——岩浆沉地表狭长的裂隙溢出。

地史早期多。

通常地球形成初期,地壳薄,此方式较多。

现代洋脊附近,冰岛是洋脊在陆地上延伸通过的地方,有较多 浅成侵入作用 深成侵入作用 喷出岩 侵入岩的裂隙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火山通道上移从火山口喷出。

1. 猛烈式:突然喷发(酸性粘度大易发生)喷发开始时,火山突然爆炸,大量的气体、围岩、岩浆一齐喷出,危害大。

1902年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喷发,高4000米,山角下圣佩尔城倾刻间被摧毁,死亡达40000人。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的概念
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成分主要有硅酸盐、 少量挥发性物质(含量1%-8%,液态或气态,以水为主)。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 喷发物有以下三类: 1.气体喷发物 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可达60%以上,还有二氧化硫、硫化 物、氟化氢等。
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它 是火成岩形成条件的反映。包括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 孔构造、层状构造等。
第四节 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根据火成岩的SiO2含量,火成岩分为四种: 1.超基性岩:主要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没有石英、长石。色
深,密度大。 2.基性岩:主要矿物为辉石、基性斜长石。 3.中性岩:主要矿物为角闪石、中长石。 4.酸性岩:主要矿物为黑云母、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石英。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 称为侵入作用。
侵入岩按形成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浅成侵入体和深成侵入体。 岩浆在侵入围岩的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发生的作用: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由于同化、混染作用的存在,原始岩浆的种类只有数种, 却可以形成多种不同成分的岩石。 混入岩浆中未熔化的围岩碎块称为捕虏体。 2.结晶分异作用 指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
3.中性与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中性岩浆又称安山岩浆。SiO2含量为52%-65%。喷出岩为 安山岩,侵入岩为闪长岩。
酸性岩浆有叫花岗岩浆。SiO2含量大于65%,喷出岩为流纹 岩。侵入岩为花岗岩。
中性与酸性岩浆的粘度较大,尤以酸性岩浆为甚。由于岩浆 粘性大,喷发常很猛烈。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枕状熔岩
枕状玄武岩 (新疆木垒)
枕状玄武岩(新疆白杨沟)
(5)球状构造: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同心层围绕中心分布. 特征:各圈中的矿物呈放射状分布. 成因:岩浆中的某些组分脉动式过饱和结晶而形成.
(6)晶洞构造:岩浆冷凝收缩形成的浑圆状空洞,内常生长有 晶体或晶簇,不同于气孔,如石英晶簇。 成因:黏度很大的岩浆在冷凝收缩过程中形成的。 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中。
(7)层状构造:熔岩-沉积夹层-熔岩平行排列。 成因:多次喷发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
第四节 火成岩的分类及野外识别
区分不同类型火成岩的主要因素:岩浆类型、冷凝环境。
(1)岩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形成的矿物种类、数量也不同。
肉眼识别时,鉴别出主要矿物和含量,即可确定岩石类型。
鉴定火成岩的矿物是识别火成岩的基本途径。
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 作用。其规模与程度受岩浆成分、温度、规模及围岩性质控 制。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混 染作用与同化作用相伴而生。
(2)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
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 异作用。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侵入作用 ●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向上运动的侵入过程中逐渐
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可分为: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者.
● 围 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侵入岩成因 ●岩浆是高温物质,围岩是低温物质,在侵入过程中岩浆与 围岩之间必然要发生很多变化。 (1)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

第三章 岩石 第一节 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第三章  岩石  第一节  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1.火山构造:包括火山锥,火山口, 火山喉管和火山颈 (停积在火山喉管中 的冷凝的柱状岩体)。
火山机构简图
1.火山锥;
2.火山口; 3.火山喉管; 长白山天池
天池水面海拔2198.7m,蓄水2ⅹ109m3,是我 国最高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2.火山喷发类型:裂隙式和中心式
(1)裂隙式火山
(2) 中心爆发式火山(主要为酸性熔浆喷发) (3) 中心宁静式火山(主要为基性熔浆喷发) (4) 中心过渡式火山(主要为中性熔浆喷发)
中心式喷发又可分为三种情形: a.宁静式:岩浆平静地溢出地表。以夏威夷群岛为典 型。可以到现场欣赏。岩浆黏度小,气体少,流速高。 岩浆为基性。 b.爆裂式:岩浆突然猛烈爆发。岩浆黏度大,气体多, 流速低。岩浆为中酸性。 c.递变式:宁静和爆裂式递变,呈周期性。
裂隙式喷发
1974年
裂隙式喷发
1984年
主要造岩矿物:含量较多,是确定岩石名称不可缺少的矿物。 次要造岩矿物:含量较少,对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作用,但可作为确定岩石 种属名称的矿物。 副百分含量。
(三)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岩浆岩可分为四类 (1) 超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 镁而 少钾 钠,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代表岩石为橄榄石。 (2) 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 为辉石 钙斜长石,亦有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代表性岩 石为辉长石 玄武岩。 (3)中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矿物为 角闪石和长石,兼有少量石英 辉石 黑云母,代表性岩 石为闪长岩 、安山岩 、 正长石与粗面岩。 (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65%以上,多钾 钠而少 铁 镁,主要矿物为长石 、 石英和云母,代表性岩石为 花岗岩与流纹岩。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一、火山活动
根据火山活动情况一般分为: 活火山——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 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 态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火山的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意大利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有名的火山,过去曾被认为是一座不活动 的火山,但于公元79年8月24日突然强烈喷发,造成极大灾 害,掩埋了庞贝古城。还有些从来没有过火山活动的地方, 也会产生新的火山。如1943年2月20日,在墨西哥城西面 300km多的一片玉米地里,忽然出现裂缝冒烟,继而强烈喷 发,到1944年1月已形成一座高450m的火山,这就是有名的 帕里库廷火山。在大洋洋脊也经常形成新火山,露出水面后 形成新的火山岛。
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而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 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喷出地表的岩浆在地表冷凝而成 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由此可知,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 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第二节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是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喷出地表 的作用。地下的这种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温度一般在 800-1200℃,但可以低到650℃,高达1400℃,成分主要是 硅酸盐。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岩石记录了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要探讨地球的 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岩石是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 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岩 石中含有各种矿产资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矿 产,一定的矿产都与一定的岩石相联系。由此可见, 研究岩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个火山锥形成以后,由于不断发生火山活动, 往往在原来的火山口上形成较小的火山锥,或者在 火山锥的山坡上出现许多小火山锥,后者称为寄生 火山锥。如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3700m) 共有300多个寄生火山锥。

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来自地下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晶质或非晶质矿物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又称火山岩,它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的过程。

侵入岩: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深成岩:具有晶质结构,颗粒较粗或为似斑状的侵入岩。

浅成岩:具有晶质结构,颗粒较细或为隐晶质,常为斑状的侵入岩。

岩床:顺围岩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

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的含量,将岩浆分为:
根据岩浆中SiO
2
的含量小于45%
1、超基性岩浆:SiO
2
2、基性岩浆:SiO
的含量45%—52%
2
的含量52%—65%
3、中性岩浆:SiO
2
的含量大于65%
4、酸性岩浆:SiO
2
何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固结成岩的作用。

类别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各有哪些类型?
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冷凝环境进行分类:
1、根据SiO
的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2
2、根据冷凝环境分: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普通地质学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岩石按其地质成因划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火成岩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它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岩浆作用: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岩浆的概念岩浆: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高压粘稠状熔融体.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富含挥发份.岩浆温度一般为800-1200℃.一般存在于地下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岩浆是具有较大黏性的流体.影响黏性的因素有:1.化学成分:一部分为Si和部分Al的氧化物,构成络阴离子,基本形式为SiO44-和AlSi3O8-;另一部分为Fe、Mg、Ca、Na、K等金属离子构成阳离子.阴阳离子呈互为消长关系,若阴离子含量高,则黏性大.2.温度:温度高,黏性小.3.气泡与呈溶解状态的挥发物的多少:气泡多,黏性大.溶解状态的挥发物数量越多,黏性小.岩浆黏性的大小和挥发物的含量,决定了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火山:是岩浆活动穿过地壳运移上升到达地面或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机构及形态的地质体.喷发物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类.1.气体喷发物岩浆上升,挥发性成分在围压降低的条件下,会以气体形式分离出来.气体喷发物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常达60%以上.此外有CO2,硫化物,以及少量CO、H2、HCl等.气体具有高度活动性,是火山喷发的前导,贯穿火山喷发的始终:①如果气体逸出量越来越多,气体中的硫质成分越来越浓,气体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就是大规模火山喷发来临的预兆.②如果气体逸出量逐渐减少,气体中CO2成分逐渐增多而硫质成分逐渐减少,且气体温度逐渐降低,则意味着火山活动在减弱.2.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物:火山的固态喷出物.来源多方面:1火山通道中原先凝固的熔岩;2火山通道周围的围岩;3岩浆喷至空中冷却凝固的产物.火山碎屑物按其性质和大小分类:火山灰——粒径<2mm火山尘——粒径<0.05mm火山砂——粒径0.05-2mm火山灰中含有大量SO2、CO2、氯化物、CH4等气体,具有危害性:①进入人或动物肺部,会导致窒息;②破坏臭氧层;③遮挡太阳光,使地球气温下降、变冷;④高温的SiO2化合物进入飞机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停转.2火山砾——粒径2-50mm3火山渣熔渣——粒径数cm-数十cm,多孔洞,似炉渣.4火山弹——粒径>50mm,常见纺锤状、球状、次圆状.5火山块——粒径>50mm,常为棱角状.火山碎屑岩:由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灰→单独成岩→凝灰岩;火山砾+火山渣→火山灰胶结→火山角砾岩;火山块>50mm→火山灰胶结→火山集块岩;火山渣→快速冷凝的岩浆块→浮岩色浅、质轻、浮于水3.液体喷发物熔岩:液体喷发物.熔岩流:熔岩沿地面斜坡或山谷流动,其前端呈舌状.熔岩被:分布面积宽广的熔岩流.岩石导热性差,熔岩的外壳虽已冷凝或基本冷凝,但内部可保持熔融状态,继续流动.故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波状绳状熔岩:表面较光滑,呈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为黏性较小、流动性较强的熔岩所常有.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成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块体并杂乱堆积者.为黏性较大、流动性较弱的熔岩所常有.火山:较粗的固体喷发物及熔岩一般就地堆积,在地面构筑起一定规模的山体.火山锥:火山外形似锥体.火山口:锥顶常有圆形洼坑,是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火山通道:火山口下有呈管状的通道与地下岩浆的源区-岩浆房相连.火山颈:充填于火山通道上部已冷凝的岩浆.4.火山喷发方式①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喷出.其火山锥形态在平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②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断裂带喷出.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包括火山碎屑岩、熔岩.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岩浆中Si02的含量对岩浆的性质及岩浆喷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Si02含量越高,粘性越大.一般根据Si02含量将岩浆分为4种:①超基性岩浆SiO2<45%富含铁、镁氧化物,缺少钠、钾氧化物;熔岩冷凝速度较快.代表性岩石:科马提岩.②基性岩浆玄武岩浆SiO2:45~52%岩浆温度为1000-1200℃,黏性小.以裂隙式喷发为主;代表性岩石:玄武岩.陆地上喷发:多具波状绳状,少见块状熔岩;海底中喷发:常形成枕状构造.玄武岩常呈黑色,致密,常有气孔,密度较大.由辉石、斜长石组成.与浮岩区别:浮岩颜色较浅、密度较小、浮于水.③中性岩浆安山岩浆SiO2:52~65%岩浆温度为900-1000℃.代表性岩石:安山岩;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④酸性岩浆花岗质岩浆SiO2:>65%岩浆温度650-800℃.代表性岩石:流纹岩.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中性与酸性岩浆黏性较大,尤其以酸性岩浆为甚,故喷发常很猛烈.中性熔岩的颜色一般较玄武岩略浅,而酸性熔岩的颜色属于浅色.黏性由小到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颜色由深到浅: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间歇期长短不一,有的数年,数十年,有的数百年甚至更长.破火山口: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火山口湖:洼地常积水成湖.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仍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人类历史上曾经活动过,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有可能再度活动而变为活火山.五、世界火山的分布1、环太平洋火山带近300余座活火山占全球活火山数的60%以上.这一火山带的位置正好环绕太平洋,因而有火环之称.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中性安山岩浆为特征.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火山70余座,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3、大洋中脊火山带洋脊是绵延全球个大洋洋底的山脉,有活火山60余座,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洋脊部分.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成为火山岛.4、红海沿岸和东非裂谷火山带22座我国活火山有限,主要见于台湾和东北.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一、侵入作用概述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侵入岩: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侵入体: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岩浆固结体.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深度>地下10km:深成侵入体.中深成侵入作用地下3km-地下10km:中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作用深度<3km:浅成侵入体.二、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出状态产状:指其形状、大小、展布方向及其与围岩的关系.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1、整合侵入体:指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呈平行接触关系的侵入体.按其形态又可分:①岩床:岩浆顺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扩展后冷凝,固结成岩.侵入体呈层状或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厚几米-几百米,以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主;②岩盆:平面上呈圆形,顶底面下凹的盆状侵入体,规模一般较大,多由基性岩或碱性岩组成;③岩盖:底部平坦,顶部拱起的透镜状侵入体,规模一般不大,直径3-6km、厚1km±,形成深度一般较浅,以中酸性侵入体为主.2、不整合侵入体:切穿围岩层理或片理的侵入体.常见的有:岩基: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一般出露面积>100km2,可达几千km2,平面上常呈长圆形,其上与岩株相连.岩株: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但出露面积一般<100km2,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似树干,故又叫岩干;岩墙岩脉:与围岩层理或片理斜交的脉状或板状侵入体,厚一般几厘米-数十米、长数米-数千米;三、侵入岩的主要类型1、超基性岩SiO2<45%主要由橄榄石、辉石和少量的基性斜长石组成,不含石英.代表性岩石: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等,黑色,多具粒状结构,岩石致密,密度大.2、基性岩SiO2:45~52%主要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基本不含石英.代表性岩石:辉长岩,因辉石呈黑色,斜长石呈白色,故常呈黑白斑杂颜色,粗晶状或似斑状结构,密度较大.3、中性岩SiO2:52~65%主要由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组成,可含少量辉石或黑云母或石英.代表性岩石:闪长岩,呈黑绿色,粗晶状或似斑状结构,岩石致密,呈块状.4、酸性岩SiO2>65%由更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或白云母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代表性岩石:花岗岩,颜色浅,等状粒、似斑状结构普遍.斑岩:斑晶由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组成者;玢岩:斑晶由斜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组成者.第三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一、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结构: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岩浆结晶的冷凝速度、温度和深度.1.冷凝慢,晶粒粗大,晶形完好;冷凝快,晶粒细小,晶形不规则;冷凝极快,形成非晶质.2.结晶早,晶粒较粗,晶形较好;结晶晚,受空间限制,晶粒细小,晶形不规则.1、按矿物结晶程度分:①显晶质结构:由矿物晶粒组成,可用肉眼识别.粗粒结构>5mm中粒结构5~1mm细粒结构1~0.1mm②隐晶质结构:晶粒细小,肉眼看不清楚.③玻璃质结构:未结晶,显微镜下也不能看清.2.按矿物颗粒大小分: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基本相等.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显着.大的称为斑晶,小的或未结晶的称为基质.斑晶:晶形较完整,是在高温、深部环境慢慢结晶形成;基质:晶形多不规则,形成于冷凝较快的浅部环境.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成份与斑晶相同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的不等粒结构.二、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构造: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1.块状构造:岩石呈均匀的块体.属岩浆岩中最常见的构造;2.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彼此平行呈定向排列.表明岩浆边冷凝边流动.流纹构造: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常见于酸性或中性熔岩,以流纹岩最典型;3.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气孔构造:在熔岩中或浅成脉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的空洞.杏仁构造:气孔被矿物质填充.4.枕状构造:多见于水下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5.球状构造:多发育在辉长岩和闪长岩中.6.晶洞构造: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中.7.层状构造:火山碎屑岩中.第四节岩浆岩的分类一、岩浆岩火成岩化学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化学元素主要为:O、Si、Al、Fe、Ca、Na、K、Mg、Ti等;总量达99%以上.按氧化物计:SiO2、Al2O3、FeO、Fe2O3、CaO、Na2O、K2O、MgO、H2O等.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占99%以上.颜色较浅的称浅色矿物,以SiO2和K、Na、Al硅酸盐类为主,故又称硅铝长英质矿物;如石英、长石等.颜色较深的称暗色矿物,以Fe、Mg硅酸盐类为主,故又称铁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三、岩浆岩的野外识别1.从岩石的产状和宏观特点、岩石结构与构造特征入手:①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体积百分含量.超基性岩色率>75,基性35-75,中性20-35,酸性<20.从超基性侵入岩到酸性侵入岩,铁镁质矿物橄榄石、辉石含量逐渐减少,长英质矿物长石、石英含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深变浅,密度由大变小.②如果岩石与围岩呈侵入关系且边缘有围岩的捕虏体存在,可以判断是侵入岩.③如果岩石为层状,有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则是喷出岩.④如果含有火山碎屑岩的夹层,则属喷出岩.⑤如果岩石为全晶质,颗粒粗大,则为侵入岩而且是深成岩;如果岩石是隐晶质或非晶质,则很可能为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2.从鉴定岩石中的主要矿物入手:暗色矿物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浅色矿物是石英、斜长石、钾长石.①暗色矿物中,橄榄石常呈翠绿色等粒状集合体出现,而辉石或角闪石常呈黑色柱状.橄榄石与石英通常不共生.②辉石与角闪石都是暗色柱状矿物.如果某岩石色率高,以斜长石为主,几乎无石英,则该种柱状矿物多为辉石,否则,为角闪石.③黑云母常为片状,棕黑色.④斜长石与钾长石:白色者常为斜长石,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第五节岩浆岩的成因一、地球的内热地球是庞大的热库.通过火山喷发、温泉涌出、岩石导热等方式向外散热.大地热流热流:地球内热通过岩石向外传导.它是内热散发的主要方式.常温层:地下某深度以上,温度常年不变.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一般认为:地下100km深处的温度为1300℃,幔核界面地下2900km温度为3700℃,地心地核中心温度为4500℃.地热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发生变化.在板块聚集区,热流值高.二、地热的成因1.重力分异说:地球由冷的星际物质相互吸引聚集而成.在地球形成的早期有大量星际物质向地球坠落,撞击释放出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同时,地球内部物质按密度进行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浮,位能转化为热能.2.放射热说:地球内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放射出来的α、β粒子与γ射线被周围的物质吸收转变为热,从而提高物质的温度.三、岩浆的形成岩浆冷凝可形成岩石,岩石融化可形成岩浆.1.温度是关系岩石熔化的基本因素温度从低到高,岩石熔化出的熔融物成分从酸性到基性.2.压力与水分的含量对岩石熔融有控制意义压力阻碍岩石熔化.压力大,会提高岩石熔点,压力小,降低熔点.熔化时有足够水分参加,能降低熔点.分熔部分熔融:同一种岩石在不同温度下可熔出不同成分的熔融体.其中,易熔成分先熔化;温度升高达相当程度后,岩石完全熔化,且熔融物质成分从酸性向基性逐渐发展.呈现出分级熔化的现象.岩浆的三种物质来源:幔源、壳源、壳幔混源.四、岩浆岩多样化的原因原始岩浆仅有少数几种,但岩浆岩的种类众多,是因为新生成的岩浆在其向上升起并逐渐冷凝的过程中要发生多种方式的变化:1.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使围岩改变为岩浆的一部分.岩浆若温度高、规模大,且围岩熔点较低、规模小,同化作用易于发生.捕虏体:混入岩浆中未熔化的岩石碎块.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成份的作用.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相伴而生.2.分离结晶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在结晶过程中按矿物熔点、比重大小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进而依次形成不同种类岩浆岩的作用.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根据硅酸盐熔浆的物理化学实验等,表明富含橄榄石成分的玄武岩浆,在其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首先形成由橄榄石组成的超基性岩,继而形成由辉石与基性斜长石组成的基性岩-辉长岩,再形成由角闪石与中长石组成的中性岩-闪长岩,最后形成由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与酸性斜长石组成的酸性岩-花岗岩.在分离结晶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系列结晶出来的.其中一个为连续反应系列,一个为不连续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连续变化、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即钙长石、培长石、中长石、奥长石及钠长石系列;不连续反应系列:形成一系列即有化学成分差异,又有内部结构显着改变的矿物,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最后,两个系列联合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上述反应过程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伟晶岩:残余岩浆聚集在岩浆体的上部或贯入于围岩中,慢慢冷凝结晶,形成矿物晶体特别粗大而且晶形较完好的岩石.常见的伟晶岩由长石、石英以及白云母组成,成分与花岗岩相当,故又称花岗伟晶岩.如果岩石中粗大的钾长石或钠长石晶体包裹着许多较细小的石英,石英的形态呈棱角形或楔形且定向排列,外形似古代的象形文字,称文象结构,其岩石称文象伟晶岩.3.岩浆混合作用指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实质是源自深部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向上注入到位于地壳内的花岗质岩浆之中,从而形成具有壳幔混源性的花岗岩.这种作用是导致花岗质岩石的成分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

来源:上地幔软流层 种类: 基性岩浆:富含铁、镁而钾、纳、硅含量相对 较少,粘度小,容易流动。 酸性岩浆:钾、纳、硅含量较高,铁镁含量较 少,粘度大,不易流动。 2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3 岩浆和岩浆岩的区别 物态不同:岩浆岩是固态,岩浆是熔体。 成分不同:岩浆富含挥发性成分, 岩浆岩几乎不含挥发性成分
侵入作用 ——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到周围岩石而未 到达地表便冷凝,结晶形成岩石的作用,分深成侵入(深度 >5km的岩浆侵入活动)和浅成侵入(深度<5km的岩浆侵入活 动) 。 一、深成侵入岩体的产状和特征
1.岩基——是巨大的不规则、窟窿状侵入岩体,面积常达几 百 至上万平方公里,愈往深处面积愈大。特征为:
( 结 构 )
(二)、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其在 空间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常见构造 块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常见于岩石 各类侵入岩
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枕状构造
酸性喷出岩(流纹岩)
基性喷出岩(玄武岩) 海底基性喷出岩(玄武 岩)
四 岩浆岩的分类
超基性岩 SiO2 主要矿物 <45% 基性岩 45%-52% 中性岩 53%-65% 中长石 碱性长石 角闪石、 黑云母 35-20 安山岩 粗面岩 酸性岩 >65% 石英 钾长石 钠长石 黑云母 <20

(二)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的产状
岩浆活动:岩浆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和温度降低 的方向移动的过程,又称岩浆作用。 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气体喷出物:水汽、二氧化碳 固体喷出物:火山灰、火山砾、火山弹 液体喷出物:熔岩 侵入岩的产状: 岩基:规模巨大的穹窿状侵入体,含捕虏体 岩株,岩床,岩盘(岩盖),岩墙(岩脉) 火山颈

普通地质学 第三讲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2

普通地质学 第三讲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2
3.)放射热: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热(地球由冷-热) 放射性物质主要在地壳中,可解释增温率变化原因 4.)撞击热:行星与地球撞击产生热(地球由冷-热)
地球究竟由冷-热,还是由热- 冷,尚是探索的课 题
谢谢!再见!
枕状构造
熔岩遇水淬冷, 可形成形似枕 状的熔岩体,
4.4.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4.4.1.根据Si02含量分类: 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 基性岩(mafic rock)、 中性岩(intermediate rock) 酸性岩(felsic rock)。
4.4.2.岩浆的冷凝环境: 将火成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再将侵入岩分为深成侵入岩与浅成侵入岩
辉绿岩
闪长岩(Diorite)
花岗岩 GRANITE
花岗斑岩
§ 5 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5.1岩浆的形成
物质来源:地壳岩石和地幔顶部物质. 物理因素:温度、压力、水分 岩浆的成因:
超镁铁与镁铁: 岩浆分异 中酸性: a.岩浆分异
b. 地壳部分熔融.
5.2 地热
地热:来自地下的热流 表现方式:深部对流;浅部通过岩石传导. 称“大地热
流” 单位:微卡/cm2·秒 分布:
洋底:>1.47 地面平均:1. 47 常温层:地表下10多米; 增温层:平均3°C/百米,又叫地温梯度; 意义:有助于研究石油等的生成;有助于寻找地热(温 泉、热泉、沸泉)
5.3. 地热成因
1.) 余热:炽热的星云物质聚集-收缩(地球由热-冷 放热)
2.)重力分异:地球内部物质按比重分异,位能转成 热能;(地球由冷-热,产生热)
鲍温反应系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根据
结晶分异原理,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实验 得出的结晶规律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03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目前认为地下岩浆是由于局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 变化(如压力减小、热能积累等),从而导致部分 固态原岩转变为熔融状态,形成岩浆。由于岩浆的 温度很高,富含挥发组分,又处于高压作用下,所 以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即具有巨大的动能、热能和 化学能。因此,岩浆可以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 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 冷凝结晶为岩石。我们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 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 另一个影响岩浆粘性的重要因素就是温度。 岩浆的温度越高,粘性就越小;岩浆,气泡多者粘性大,气泡少者粘性小。
• 粘性的大小直接影响至火山爆发的猛烈程 度,火山喷发物的类型与特征及喷发物的 数量。
岩浆的温度往往随岩浆的成分而变化。 酸性岩浆的温度约为 700—900℃ 中性岩浆的温度约为 900—1000℃ 基性岩浆的温度约为 1000—1200℃。 岩浆的温度可以低到650℃,最高可达1400℃。 综上所述,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 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 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石记录了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要探讨地球的 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岩石是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岩石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又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所 以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岩 石中含有各种矿产资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矿 产,一定的矿产都与一定的岩石相联系。由此可见, 研究岩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 岩和变质岩。
第一节 岩浆、岩浆作用 和岩浆岩的概念
目前,一般认为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 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形成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它主要由两部 分组成:一部分是以硅酸盐熔浆为主体,一部分是 挥发组分,主要是水蒸汽和其它气态物质。前者在 一定条件下冷凝结晶后形成各种岩浆岩,后者在岩 浆上升、压力减小时可以从岩浆中逸出形成热水溶 液,热水溶液对于成矿有很重要作用。也有极少数 岩浆是以碳酸盐和氧化物为主的。

普通地质学 第03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 第03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的温度 700-1300℃ 。酸性岩浆温度较低,一般为 700-900℃ ,超基性和基性岩浆温度较高,一般为 1000-1300℃,中性岩浆则介于二者之间。
岩浆的粘度 其粘度主要取决于SiO2的含量和温度。 SiO2 含量越高,粘度也越大,不易流动 ;岩浆的温度越高, 则粘度越小,越易流动。
1.岩浆作用
自形结构 半自形结构 他形结构
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一、岩浆岩的结构
斑状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分:
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基本相等。
不等粒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显著,大 的称为斑晶,小的或未结晶的称为基质。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
火 SO2、CO、 H2、F2、S2、Cl2
山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兰坪态地的区熔
喷 出 物 的
岩(浆),熔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 含量将其分为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 浆(SiO2 52-65%)、酸性熔浆(SiO2 >65%) 。
见的数十米、长数米-数千米; 岩株-- 规模较大的深成侵入岩体,但出露面积一般 <100km2,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似树干,故又叫岩 干。其边缘常有一些不规则的枝杈岩体伸入围岩中,这一 部分就叫岩枝; 岩基(Batholith)-- 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体,一般出露面积 >100km2 ,可达几千km2,平面上常呈长圆形,其上与岩 株相连。
农业生产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
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 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 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 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旅游疗养 火山喷发(特别是宁静式火山),还可以马

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3.按岩石中矿物的绝对大小划分 粗粒结构 中粒结构 细粒结构 微粒结构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大于5毫米。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为5~2毫米。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为2~0.2毫米。 矿物颗粒平均直径小于0.2毫米。肉眼无法 分辨,多见于浅成岩或喷出岩。
3. 气孔构造及杏仁状构造 岩石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圆形或
椭圆形的空洞,称为气孔构造。如果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 物(如方解石、蛋白石等)充填则形成杏仁状构造。这两 种构造都是喷出岩所特有的。
气孔构造
杏仁状构造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岩 颜 SiO2 主 要 含 矿 石 类 型 色 量 物 超基性岩类 <45% 基性岩类 45—52% 中性岩类 52—65% 酸性岩类 >65% 深(黑、绿、深灰) 浅(浅红、浅灰黄)
全晶质 等粒、似 斑状




辉 绿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


橄 榄 岩 辉 长

闪 长 岩
花 岗 岩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四、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 为酸性岩类的深成侵入岩。常见为肉 红色或灰白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 含量在85%以上,此外还有角闪石、辉 石、黑云母等。花岗岩具有全晶质等粒 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花岗岩 有时出现很大的长石斑晶,则称斑状花 岗岩,若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则称 角闪石花岗岩,若无或极少含暗色矿物 时,则称白花岩。花岗岩主要以岩基形 式出现,也有以岩株、岩盖产出。
第3章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主讲教师:谢庆宾
第三章 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普通地质学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鲍温实验得出的结晶顺序规律是对的,而单一原始岩浆的观
点是错的。
39/72
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浆做实验,得出主要矿物结晶分异规律。分为:
(1) 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 本变化;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高温的)基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Ca[Al2Si2O8])→中性 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钠长石Na[AlSi3O8],更长石)→钾 长石→白云母→(低温)石英。
● (美)圣海仑斯:1983年,2450米高。
● 夏威夷基拉韦尔:共8900米高,水下4900米,火山锥在水面
之上4000米, 全球最高。1920年又喷发。
●阿留申岛博各斯洛夫:1796-1907年,高出洋底1600米。
●日本九州中部阿苏:1980年,1592米高。
●东京附近三宅岛:00.8.10-18, 火山黑烟柱高达3000m。
3776米. 山下樱花、山顶积雪,自然景色优美。 4)1902.5.8夜,西印度群岛Pelee(培雷)火山爆发,以200km/h倾泻
而下,倾刻之间,山脚下的St.Pierre(圣佩尔市)毁于一旦, 2.8
万人死亡,仅2人幸存。形成1397米火山岛。
2/72
3 近期喷发的火山 Recent volcanic eruption
28/72
安山岩
29/72
(b)
(c)
美国俄勒冈州克拉特尔陆地火山湖形成过程
30/72
海底火山作用31/72
32/72
正在海岛上喷发的中心式火山
33/72
● 活火山Active volcano指人类历史时期有过活动; 否则称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12.世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界 ●洋脊火山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脊。 ●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岩,多为 安山岩。 安山岩线 Andesite line:环太平洋大陆及岛屿为 安山岩,大洋内部为玄武岩,二者界线称安山岩线。 ●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红海与东非有22座活火山:均在地壳裂谷处。34/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岩浆作用一、名词解释岩浆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火山火山口破火山口火山锥火山灰熔岩岩基岩株岩床岩盘烟墙捕虏体顶垂体液态分异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岩浆矿床伟晶矿床岩浆期后矿床科马提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柱状节理红顶现象围岩二、是非题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作用。

()2.溶解到岩浆中的挥发作用性物质实际上不是岩浆的物质组成部分。

()3.地球上玄武质岩浆占所有岩浆总合的80%。

()4.溶解到岩浆中的气体对岩浆的性质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火山喷出的气体大部分是水蒸气,但是,大多数岩浆原生水的含量不超过3%。

()6.熔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粘性。

而粘性于主要取决于熔岩的成分,基性熔岩含铁镁成分多,比重大故粘性大不易流动。

()7.熔岩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粘性降低、因此,更易流动。

()8.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多少对岩浆的粘性没有影响。

()9.玄武岩质成分的岩浆通常流动缓慢,故多形成块状熔岩。

()10.流纹质熔岩粘性很大所以流动缓慢。

()11.安山质熔岩与流纹质熔岩由于岩浆粘性大,尤以酸性岩浆为甚,它们喷发时常很猛烈。

()12.在大型复式火山锥的斜坡上可形成数个寄生锥。

()13.有的人认为火山喷发的形式演化顺序是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现代火山多为中心式,而冰岛的火山是现代裂隙式火山的典型代表。

()14.火山有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旦火山停止喷发,它就变成了死火山,永远不会再喷发了。

()15.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

()16.火山灰很容易风化形成较为肥沃的土壤。

()17.地下的岩浆活动可能触发毁灭性地震。

()18.火山喷发的尘埃悬浮在大气中可以保持许多年。

()19.现在所有的热泉都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

()20.含水的岩石其熔点低于不含水的岩石。

()21.上地幔的成分很像在蛇绿杂岩体中所见到的橄榄岩。

()22.安山质和流纹质的岩浆只能从陆壳物质的部分重熔中分异出来。

()23.当早期形成的晶体下沉到岩浆房的底部也就出现岩浆重力分异作用。

()24.一旦晶体从岩浆中形成,它就不再与残留的熔浆发生反应。

()三、选择题1.下列哪种矿物不能在花岗岩中出现?()a.黑云母 ;b.石英 ;c.钾长石 ;d.钙长石。

2.下列哪种矿物是玄武岩的典型矿物成分?()a.石英 ;b.白云母 ;c.辉石;d.钠长石。

3.安山岩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产物?()a.沉积物和超镁、铁质岩石在俯冲带的部分重熔 ;b.沉积物和花岗岩的部分重熔 ;c.玄武岩质熔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d.花岗岩的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4.高原玄武岩的形成是下列哪种作用的结果?()a.古海洋洋中脊的裂隙喷发 ;b.是在大陆岩石圈板块内部的与热点有关的一种火山喷发 ;c.与安山岩线类似的成因 ;d.大陆山一般的火山喷发。

5.世界活火山最主要集中在()。

a.扩张板块边界 ;b.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 ;c.活动的俯冲带 ;d.古老造山带。

6.枕状熔岩形成于()。

a.水下的熔岩喷发 ;b.陆地的熔岩喷发 ;c.熔岩台地;d.炽热的火山云。

7.破火山口是下列哪种原因形成的?()a.猛烈喷发时爆炸 ;b.自边缘裂隙喷出的熔岩堆积;c.几次喷发的错位 ;d.紧跟爆发之后的下陷。

8.下列哪种火山景观不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a.熔岩高原 ;b.洋中脊 ;c.盾状火山 ;d.火山穹隆。

9.火山气体喷发物最主要成分是下列哪一种?()a.水蒸气 ;b.氨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0.大量的安山岩主要分布于下列哪个地带?()a.岩石圈板块的离散边界 ;b.大陆裂谷 ;c.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带 ;d.大洋板块内的海底平顶山。

11.下列哪种火成岩侵入体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a.花岗岩基 ;b.流纹岩岩盆 ;c.辉绿岩床 ;d.辉长岩岩株。

12.古熔岩流与岩床这两种火成岩产状有明显的区别是下列哪两点?()a.与下伏地层接触变质的范围大小不同 ;b.厚度不同;c.上覆地层是否变质 ;d.矿物颗粒大小。

13.当含较多橄榄石的玄武岩浆在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所形成的不连续系列矿物晶出的顺序为()a.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 ;b.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橄榄石 ;c.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d.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14.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做()。

a.同化作用 ;b.熔离分异 ;c.结晶分异作用 ;d.混染作用。

四、填空题1.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和()四类。

2.假设有一火成岩SiO2平均含量为50%,它可能是()、()类的岩石。

3.熔岩的粘性主要取决于熔岩的化学成分和()、()等。

4.现今所观察到的世界最大的典型裂隙式喷发是在1983年()的莱克();是由于它位于北美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扩张边界上面的缘故。

5.火山期后现象有()、()等,美国黄石公园著名的间歇喷泉()和我国云南腾冲的()、()的死鱼河都是火山期后现象的例子。

6.现在,一般认为,花岗岩的成因可以是“原始”岩浆()形成;也可以是陆壳岩石的()。

7.洋壳玄武岩是从()里上升的玄武质岩浆造成的;而火山岛链和高原玄武岩的形成却与()有关;长英质和中性熔岩的火山喷发大部分集中在活动的()正上方。

五、问答题1.岩浆和熔岩有何区别?岩浆活动有哪几种方式?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粘性的大小对岩浆作用产生哪些影响?3.什么叫火山作用?火山机构?熔岩成分的差异会给火山机构带来哪些影响?4.火山喷发的产物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并受哪些因素影响?5.论述基、中和酸性岩浆的性质及其喷发特点(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征、喷发规律、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

6.论述世界活火山的分布规律?请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7.从板块构造角度岩浆的可能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量的岩浆是产生在哪一种类型的板块边界上?8.在同一板块的俯冲带上产生岩浆的速度需不需要和扩张边缘上产生的速度相同?请解释。

9.据认为,从海洋扩张板块边界下面的地幔岩石中上升的玄武岩浆中含有一些水。

试推测这些水的来源。

如果是来自海洋的话?水可能以什么形式存在?10.试述鲍文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

两系列中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如何?11.举例说明结晶分异作用对火成岩种类多样化的意义及岩浆进行结晶分异作用所需的条件。

12.火成岩产状有哪些类型?它们与岩石性质有哪些对应关系?13.花岗岩岩基的成因有哪些类型?请加以评论。

14.火成岩的结构、构造与形成环境有何关系?15.组成火成岩的主要矿物有哪些?副矿物有哪些?16.如何识别从液态岩浆中结晶形成的花岗岩体?17.如有两个侵入体是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你将用什么方法判断哪一种来自温度较高的岩浆?哪一种是来自温度较低的岩浆?18.有什么证据表明在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19.软流圈是否是主要的岩浆源?是什么原因使得岩浆上升到地壳?20.岩浆与熔岩之间有什么不同?举出几个类型的熔岩及它们粗晶质的侵入岩例子,加以说明。

21.为什么安山岩、流纹岩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玄武岩更多分布在海洋中?22.为什么地表喷出岩中玄武岩比流纹岩分布广,而深成岩中花岗岩比辉长岩多?23.你从主要的火成岩的命名上能否总结出火成岩命名的一些规律?24.为什么岩浆仅有四类,而火成岩的种类繁多?25.为什么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化学成分也含有大于40%的SiO2却矿物成分里一般不出现石英?26.深成岩形成在地下较深的地方,为什么在地表也能见到?27.基性熔浆比酸性熔浆易于流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8.火山锥有几种类型?它们与火山喷发形式、物质组成及锥体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如何?29.有哪些征兆可以标志一个正在喷发的火山是趋向活化或趋向熄灭?30.根据哪些标志可以确定古火山活动的存在?31.何谓部分熔融(选择熔融)?它对不同种类岩浆的形成有何意义?32.深成岩为何没有气孔构造?而熔岩和浅成脉状侵入体边缘却有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同样形成深成岩的岩浆中也含有挥发组分和水分?33.如何确定沉积接触关系与侵入接触关系?34.安山岩线的意义是什么?35.火山的期后现象有哪些表现?36.间歇喷泉与泉有什么不同?试述它的水源和补给关系。

它是如何表现的?它为什么时喷、时歇?六、图解题1.请不要对照教材,自我测验,写出喷出岩与侵入岩的产状综合示意图上各有火成岩产状的名称。

第3章岩浆作用答案二、是非题1.√;2.×;3.√;4.×;5.√;6.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三、选择题1.d;2.c;3.a;4.b;5.c;6.a;7.d;8.d;9.a;10.c;11.b;12.c;13.c;14.c。

四、选择题1.SiO2、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2.闪长岩、正长岩;3.挥发组分、温度;4.冰岛、岛、欧亚;5.万烟谷、间歇喷泉、老实泉、热泉、西藏;6.分异、重熔;7.软流圈、热点、俯冲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