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安徽省安庆市 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安庆市2020高三下学期生物高考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低温促进了着丝点分裂
B. 梨和甘蔗富含糖类且组织颜色较浅,是鉴定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无需设置对照组,不属于对照实验
D. 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对细胞膜和染色质都有作用
【答案】D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决定着丝点是否分裂,A不符合题意;甘蔗中所含的糖主要是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所以甘蔗不能作为鉴定还原糖实验的实验材料,B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属于自身对照,C不符合题意: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 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既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又能促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水解: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asuku Honjo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基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就能有效抵御癌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
B. PD-1和PD-L1的形成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C. T细胞不能表达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
D. PD-L1抗体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PD-1抗体对肿瘤细胞无作用
【答案】B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解和文字信息,PD-1和FD-L1分别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两种不同膜蛋白,至少在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一个方面存在差异,因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A不符合题意;膜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符合题意;这两种膜蛋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图解信息显示,PD-1、PD-L1抗体与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就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癌细胞: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结合题意和图示信息分析:PD-1抗体、PD-L1抗体分别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活性不受抑制而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
3.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 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答案】B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解: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 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符合题意;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不符合题意;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2N→4N→2N,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末期由于细胞分裂而恢复正常;(2)DNA变化:2N→4N→2N,间期由于DNA的复制而加倍,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恢复正常;
(3)染色单体变化:0→4N→0,间期由于DNA的复制而出现,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题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据此答题。
4.核基因CCR5控制的CCR5蛋白质是HIV入侵人体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以期人类先天免疫艾滋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
B. 编辑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 编辑后的基因中(A+G) / (C+T)不会改变
D. 基因编辑能改变人类基因库,要严防滥用
【答案】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结构,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基因突变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该基因为核基因,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不符合题意;编辑后的基因仍是双链DN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A的含量等于T的含量,G的含量等于C的含量,(A+G)/(C+T)=1,不会改变,C不符合题意;针对人类生殖细胞及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超出现有伦理框架,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的一项技术。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研究人员对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将CCR5基因中的32个碱基去除,属于基因突变。据此答题。
5.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升高使植物逆境应答增强,生长速率减缓;正常条件下,RALF 多肽信号通过其受体可抑制脱落酸的作用,降低逆境应答,植物正常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脱落酸含量变化利于植物生存
B. 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C. 植物激素调节不受基因组调控
D. 植物生长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解:脱落酸含量增加植物生长速率减缓不利于生长但是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增加,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利于植物的生存,A不符合题意;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发生变化相关信息可以传递给植物体,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植物会增强逆境应答等,B不符合题意;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符合题意;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同时受多种激素调节,比如从题中信息就可以知道至少还要考虑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作用,才有可能让植物在正常条件下恢复正常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