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PPT课件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 美感也称为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 识、审美情感、审美愉悦、感性等。
4
5
(一)美感不是认识 ❖ 审美活动不是要把握外物“是什么”,把
握其本质和规律,求得逻辑的真,而是要 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达到人与世界 的交融。
❖ 思考: ❖ 举例说明,那些举措能够把审美活动变成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1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2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3
一、美是体验 ❖ 美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 ❖ 审美意象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移情是“双向”交流的模式,一方面移情是审美主体把情感 转移到对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吸收物的姿态和精神与自身。
推己及物
由物及我
比如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高风亮节的联 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移植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 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 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 然变成一棵古松。
❖ 王夫之引用因明学中“现量”的概念来说明美感的 性质。
❖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8
9
❖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 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 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 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美学原理分析》课件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 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都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历史发展
80%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和现代等不同时期,形 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审美心理原理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和感受,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等方面。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审美心理原理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艺术品或自然 美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和体验。例如,人 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感知画作的色彩、线条 和构图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和情感反 应。
分析画家通过画面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象 征意义,以及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对观众 的启示和影响。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节奏
研究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 的作用和表现力。
音乐作品中的乐器运用
分析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特点,以及它 们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塑造。
ABCD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成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技术在艺术创作、展示和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上,还涉及到设计、建筑、影视等领域,为美学带 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环境美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
导论 (《美学原理》PPT课件)
• 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版。
• 4.[德]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考题
• 1.试对一件艺术品作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的分析。 • 2.描述自己的一例审美体验。结合上述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 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1)社会美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育
(1)崇高
(2)悲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 “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 在1735年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力求阐明,“哲学 和如何构思一首诗的知识是联接在一个最和谐的整体之中,却往 往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他认为,逻辑引导我们达到的完善 是概念、命题及互相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所展示的完善是感 性表象的明晰、生动、丰满与主题的和谐。
• 审美与艺术作为一种浪漫的社会生活方式设计同时构成 空想社会主义美学。在空想社会主义蓝图中,审美与艺术 不再与社会分离对立,反而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甚至就是生产与生活自身的特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把石珠、贝类等穿孔串 联成项链,说明其已有了审美意识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把坚贞的品格移到青松上; 把孤傲的品格移到青竹上; 把高洁的品格移到梅花上。
“岁寒三友”格外 美
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移情现象。
第一课美学原理
幻灯片1美学原理主讲:马双幻灯片2第一课:美感、美、美学幻灯片3对自然的美感幻灯片4建筑之美幻灯片5艺术雕塑的美感(唐莫高窟菩萨塑像和三彩俑)幻灯片6艺术绘画之美感(拉斐尔:圣母子和提香:抹大拉)幻灯片7幻灯片8幻灯片9一、美感的定义●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是在各审美阶段获得的心理效果,也就是审美愉快,或审美经验。
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着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幻灯片10审美心理特征●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主动性幻灯片11二、美感的社会根源●西方历史上对美感的探讨●柏拉图:理念论、灵感说●普洛丁:理式美、心灵●夏夫兹博里:内在感官、内在眼睛●哈奇生:内在感官●休谟:只存在于欣赏者心里●康德: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费尔巴哈:美在对象上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车尔尼雪夫斯基: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幻灯片12美感的社会根源●我们的观点● 1、实践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 2、美感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又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
● 3、从开始制造工具中分化出来,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幻灯片13人的本能工具实践美感幻灯片14人的感官从自然走向社会美从实用中脱离,从实践中独立美是情感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幻灯片15三、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1、美感认识永远不离开美的对象的感知与表象的感性因素。
● 2、美感认识中的理性认识因素在于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之中,是感性形式中的理性内容。
幻灯片16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情感体验● 1、美感与一般生理快感有本质的不同。
● 2、美感包含着快感。
● 3、认识促进情感体验,美感是思想和感情的统一。
幻灯片17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想象作用●联想:接近联想: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相似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正式版】美学原理第一章PPT
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 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 ,当原始人 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 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 术的产生。
2、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美。 (a2.) 美以学语作言为文一字门的独形立式的存学在科于必典须藉具文备献两之个中基,本从条而件能:代代相传
ab.. 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 审第美一意 节识什—么—是美美学学思想——美学学科 知第(三理 节性怎认样识学)美、学情(情感)、意(意志) A“e人st诗he意tic地a一栖词居的”意—思—本海是德“格感尔性学”或“感觉学” 审“美不意 为识物—累—”、美“学逍思遥想游—”—,美人学生学的科自由状态——道家(老子、庄子)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艺术,美学就 是艺术哲学。
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这有 两层意思,一是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的,二 是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
第三种观点是将美学看作对审美心理或审 美经验的研究。
由“自上而下的美学”转向“自下而上的 美学”。
实验心理美学、“移情说”、“内模仿 说”、“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美学(完 形心理美学)、精神分析心理美学。
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 b.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尽善尽美”——儒家美学的最高境界。
由“自上而下的美学”转向“自下而上
知(理性认识)、情(情感)、意(意志) 由“自上而下的美学”转向“自下而上的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对称实际上是属于统一的一种形式
对称实际上是属于统一的一种形 式,在工业产品的造型中也多采用 对称的手法,一般用在那些在动态 中需要保持平衡的产品,如汽车、 火车、飞机等的正面造型、给人动 中求静的感觉,又使人增加心理上 的安全感。
2、平衡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平衡是以支点为重点,保持异形双方力的平衡的 一种形式。这是自然界里静止的物体都必须遵循的 一条力学原则。而产品造型的平衡形式,主要是由 各种造型要素构成的量感,通过支点表示出来的秩 序和均衡。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2、尺度的含义 尺度是结构、功能与人的器官和使用
要求所形成的尺寸大小。简单地说,尺 度指的是产品与人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3、尺度和比例的关系
在产品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解决的是尺度, 在这个限制条件下,才能进一步考虑比例关系。 如果只有各部分之间好的比例,而没有合理的 尺度,那是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所以比例与尺 度应互相依存,结合在一起体现在产品造型设 计中,不能截然分开。
规律,同样是指导一切艺术表现形式的 最基本的规律。统一与变化,就是对立 统一规律在工业设计造型中的应用,是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美学原理的最基本法 则。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2、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之一 工业产品是由点、线、面三维虚和实空间、颜
色和质感元素有机地组合成的一个整体。 统一是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1、对称
对称问题的提出:
人们观看杂技演员走钢丝时,在他稍稍失去 平衡的一刻,人们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生 怕他掉下来,这种感觉是人体自身维持平衡的 一种。同样当人们看到一种平衡的构图时,会 通过自动的类比,体验到这种不平衡,正是由 于这个缘故,人们才需要平衡的构图。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美
在产品设计中,对称的形式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 美。它能获得良好的视觉平衡,形成美的秩序,给 人以静态美、条理美,使人产生庄重、严肃、大方 与完美的感觉。人体外形上是对称形式的典范,天 安门城楼、西安城墙和城门楼、中山装都是对称形 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实例。但对称又易给人以 呆扳、单调的感觉,缺乏趣味。因此,设计者应遵 循统一与变化的法则,创造出更具有特性的平衡状 态产品。
一、概述
评定工业产品艺术造型的美与不美,不 能只看外表形象是否好看,还应该认识 其造型的形、色、质以及修饰手段、布 局方法、表面工艺等是否充分和完美地 体现产品功能特点。只有内在质量和外 表形象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符合 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艺术原则时,这 样的产品造型才是能给人以真正美感的 艺术造型,才是真正的造型。
有特性; 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距区别; 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不显丰富和缺少生命力; 没有统一,产品造型将杂乱无章,缺乏和谐及
秩序。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2、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之二
任何一件工业产品的完美造型,都应做到 既在整体上谐调统一,又有多样的或独特的 变化;
在统一之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这是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 则;
这里所指的量感,是视觉对于各种造型要素(如 形、色肌理等)和物理量(如重量)的综合感觉, 而不仅仅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量)。比如,大 的形比小的形具有更大的量感,纯度高的色比纯度 低的色具有更大的量感,明度低的色比明度高的色 具有更大的量感。
平衡造型形式的对比
二、美学原理——对称与平衡
采用平衡造型形式,可使产品 形态在支点两侧构成各种形式的 对比,如大与小、重与轻、浓与 淡、疏与密等。这是一种能产生 静中有动(或动中有静)的条理 美、动态美的造型形式,它既有 生动、活泼、轻快、灵巧的特点, 又具有稳定、安宁、秩序的感觉。
在形式美的诸多法则中,统一与变化规律 是它们的集中与概括。这些法则,都从不同 的角度反映了统一与变化这一基本规律。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3、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统一使人感到畅快、单纯,称之为统
一美。但是,过分的统一则显得பைடு நூலகம்板、 单调和乏味,只有统一而无变化,这一 种美感就不能持久。
变化是刺激的源泉,能打破单调、乏
工业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形式美法则)
一、概述
二、美学原理
(一)统一与变化
(二)对称与平衡
。
(三)比例与尺度
(四)对比与谐调
(五)节奏与韵律
一、概述
美是一种内在的知觉,是一种情感,它存 在于知觉中,通过快乐的对象化而建立起 来,与对象紧密联系着而产生愉快,它与 对象的特征和结构不可分割,这些结构、 特征所建立的知觉凝集成为对象的一种性 质,人们就称为“美”。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3、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统一与变化都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过分的 统一或过多的变化都会削弱形式美感。变化应该 从统一中产生,必须受规律的支配,要做到统一 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统一与变化在不同的场合,侧重面应有所不 同。在同样的前提下求取变化,这是大统一中的 小变化;在变化的前提下追求统一,这是大变化 中的小统一。
味、刻板的过分统一,产生心理刺激而 唤起兴趣,但是这一刺激必须有一定的 限制,否则会导致混乱、繁杂,引起精 神上的骚动而产生疲劳。
统一与变化都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过分的统一或过多的变化都会削弱形式 美感。变化应该从统一中产生,必须受 规律的支配,要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 化中求统一。
统一与变化的关 系
一、概述
如何才能设计出美的产品,是否有些 法则可以遵循,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探 讨的。有一种主张认为:设计是一种创 造,就不应该守着一些条条框框。不可 否认,设计的确是一种创造行为,但要 创造出谐调优美的产品,其产品形态必 须满足基本的美学原理,即美学法则。
二、美学原理——统一与变化
1、概述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最基本的
用水平深色线加强稳定感
用垂直部位重色彩加强稳定感
平衡的各种形式:
等量不等形的平衡
等形等量的平衡(对 称)
不等形不等量的平衡
二、美学原理——比例与尺度
1、比例的含义
形体的比例是一种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表现形式。 它表现为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整体或局部 自身的长、宽、高的尺寸关系。用适当的数比关系 可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美,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是 造型艺术中的主导元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