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马铃薯在定西市种植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保障全市粮食有效供给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由过去的“救命粮”变成了现在的“致富薯”,是定西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第一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高度重视,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扶持,制定了“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省上也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促进了本市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19.84万亩,总产量506万t,是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但是由于定西经济条件落后,全市的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并未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提高和普及,以至于马铃薯各种病每年在生长期发生,严重影响了全市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病毒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制约因素,急需大力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为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把好第一增长关。

马铃薯病毒检测包括:基础试管苗、马铃薯原原种、大田种薯的检测。严格的检测大大提高了种薯合格率,而种植合格的种薯,每亩可以提高产量500kg 以上。马铃薯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目前最常用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是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检测,是用于快速、灵敏、准确的血清学技术,是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下面就本市引进的“马铃薯病毒DAS-ELISA检测”全套生产技术进行浅述。

1马铃薯病毒的概况

1.1马铃薯X病毒(PVX)

也称普通花叶病毒,是一种长520~550nm的线状病毒,有时在电镜下能看到病毒颗粒的中心孔。在病毒外壳由亚基形成时,可看到它的横纹,这一点是与马铃薯重花叶病毒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一般减产5%~10%,症状是叶片从轻型花叶到叶片有较轻的皱缩。马铃薯X病毒靠汁液传播,也是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病毒。

1.2马铃薯Y病毒(PVY)

也称重花叶病毒,是马铃薯第二个重要病毒性病害,是一种长680~900nm的线状病毒,在电镜下找不到它的中心孔和外壳蛋白亚基的横纹,它比PVX更细一些、更长一些。通过感染的块茎长期存在并由蚜虫非持续性地传播,产量损失可达80%。症状随着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及环境条件变化很大。1.3马铃薯A病毒(PVA)

又称轻花叶病毒,在许多方面类似于马铃薯Y病毒。在某些品种中出现时,一般比马铃薯Y病毒轻,产量损失可达40%。马铃薯A病毒引起花叶(有时很严重),同时也发生脉缩和卷曲,叶片可能出现闪光。

1.4马铃薯S病毒(PVS)

也称潜隐性花叶病毒,感病块茎变小,一般减产

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景彩艳

(甘肃省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定西743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在日益的完善,DAS-ELISA法已经成为马

铃薯病毒检测的常规方法。容易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型主要有6种,分别是马铃薯的PVX、PVY、PLRV、PVS、PVM、PVA病毒。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同病害的侵染,容易造成减产

和退化。血清学技术是马铃薯病毒检测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血清学技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215

--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附件21 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病源的数量减到最少,生产合格的种薯。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以目测为主,比实验室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比收获后和库房检测范围大,能够实时掌握种薯生产整体情况,对质量控制作用效果显著。影响种薯质量最重要的是病毒和细菌病害,它们在植株上引发一系列症状,应用这些症状进行质量诊断很实用也很方便,在大田种薯繁育中,检测的灵敏性要求不像检测母株时那么高,此时观察症状就成为除去感染植株最迅捷的方法。 1田检种类 狭义的田间检验指的是由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进行的监督检验。广义的田间 检验根据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分为以生产为目的的检测(自检)和以质量评价为目的的检测(监督检验),前者执行单位为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后者为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单位,二者并重。自检与监督检验依据相同的标准“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先自检后监督检验,生产单位通过自检降低田间病害比率,以达到所生产级别种薯的最低要求,然后检测或监督管理单位通过田检评价种薯生产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不同目的的田检其检测技术细节有很大差异,自检具有及时、全面、细致的 特点,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问断执行全田检测,每一个有异常的植株需要对全株进行详细观察。监督检验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的特点,即抽查检测要有代表性,在规定的时间段仅有的几次检测结果能真实反应全田基本质量状况。无论自检还 是监督检测的田检员,都要在检测前详细掌握被检田块的基本信息。 1.1检测内容 马铃薯对许多的病虫害非常敏感,这在所有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都是一样。有些病虫害通过土壤传播的,也有的可以通过种薯传播。许多传播广泛的病害被视 为质量病害,例如晚疫病、疮痂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胫病、镰刀菌病害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害。这些质量病害在种薯中只能允许非常低的感染率。除了质量病害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 土豆是民众喜食的大宗蔬菜之一,土豆产量高、易管理、市场价格稳定、效益好,适合许多地区种植。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视频1、土地选择:土豆喜欢松软土层,而且能疏松土壤,但是不能种在盐碱地上。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于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4吨/亩,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穴施或沟施。实时用根施通与微肥进行灌根,能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提升果实发育正能量,优化果实品质。 3、防止晚霜冻害:出苗期经常出现晚霜,发生冻害死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苗期防护,采用覆盖或用护树将军喷涂与植物表面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与土豆繁衍,恢复土豆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4、中耕培土: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数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在土豆开花前、块茎形成期、膨大期适时喷洒促花王3号+地果壮蒂灵,能够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疏通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

果膨大活力,优质高产。 5、摘除花蕾:当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 6、病虫害防治: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传播。同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防治晚疫病环腐病等病害。 土豆种植技术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于薯块膨大,地块最好在冬前多施粪肥,尽机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长期短,产量潜力大,除多施粪肥外,开沟后应在沟内施用化肥,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钾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后追施碳铵50-100公斤/亩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种:春季土壤化冻后尽早整地,浇水造墒,惊蛰节前后播种。播前1-2天切块,单块重半两左右。点播时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开大沟深约10厘米,沟底播种以保证培土厚度,防止薯块露头变绿。可单行种植分次培土,也可双行种植一次性培土不低于12厘米做成大垄。垄面刮平盖膜前喷施乙草胺或施田补防治杂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确保足墒播种以利出苗。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背。收刨前停水促进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质量。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马铃薯就是人们常说的土豆,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据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却对马铃薯有着致命的伤害。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形态特征: 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处具膨大的节。孢子囊柠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脱落,在水中释放出5~9个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后变成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又生穿透钉侵入到寄主体内。菌丝生长适温20~23℃,孢子

囊形成适温19~22℃,10~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 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农药防治方法: 针对西红柿晚疫病可选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 霜霉威和咪鲜松脂铜来进行防治。 功能特点: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1)

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DAS-ELISA) 一、实验原理 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是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检测马铃薯病毒,利用抗原(病毒颗粒)与其特异性抗体在离体条件下产生专一性反应的原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是最为灵敏的血清学技术之一。 二、进行DAS-ELISA实验所需的材料 1. ELISA试剂盒中包括的材料(附录1) 2. 1000 ml烧杯和瓶子各2个(配制洗液PBST、样品提取缓冲液) 3. 10-15ml小烧杯6个(配制酶标溶液) 4. 100ml 烧杯1个(配制底物溶液) 5. 记号笔(标记样品、酶联板) 6. 移液器(最好同时有1道和8道移液器),吸头 7. 冰箱(4℃和-20℃) 8. 37℃温箱 9. 蒸馏水 10. 吸水纸或高级卫生纸 11. 一个厚壁试管或平底小瓶子(用来研样) 12. 小塑料袋(孵育时用来装酶标板) 三、注意事项 1. 底物有剧毒,如果您的手接触了药片或溶液,用大量的流动水彻底冲洗。 2. 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将酶联板裸露在空气中。

3. 各种试剂都添加了NaN3,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带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4. IgG-AP保存于4℃。 四、试验步骤 1.配制溶液 1.1洗液:取出1包PBS缓冲液,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加入0.5mL Tween20,混合均匀,即为洗液(PBST)。 1.2 样品提取缓冲液:定溶至1000ml,加入0. 5ml Tween20,即为样品提取缓冲液。 1.3阳性对照:将冻干叶片放入取样袋中,加入1ml提取缓冲液,充分研磨,然后4000rpm,离心3min,将上清液分装成105ul/支,保存在-20℃。 1.4阴性对照:将冻干叶片放入取样袋中,加入1ml提取缓冲液,充分研磨,然后4000rpm,离心3min,将上清液分装成105ul/支,保存在-20℃。 2.制样 2.1 将样品(0.1~0.15g)放于塑料袋中,用记号笔标记好。检测叶片时,应选择有症状的,或从植株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取一片叶子合在一起。 2.2向样品袋中加入1.0~1.5mL提取缓冲液(样品重量:样品提取缓冲液=1:10),将样品充分研磨。 2.3 将样品袋中的溶液挤到1.5ml的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3min,取上清液备用。 2.4将已经包被好酶标板取出,用记号笔在酶标板上标记病毒名称。 2.5向每孔中加入100 uL样品上清液。注意:每个样品用一个Tip头(不能重复使用)。 2.6设置阴性对照孔,加入100 uL阴性对照溶液。 2.7 设置阳性对照孔,加入100 uL阳性对照溶液。

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马铃薯在定西市种植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保障全市粮食有效供给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由过去的“救命粮”变成了现在的“致富薯”,是定西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第一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高度重视,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扶持,制定了“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省上也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促进了本市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19.84万亩,总产量506万t,是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但是由于定西经济条件落后,全市的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并未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提高和普及,以至于马铃薯各种病每年在生长期发生,严重影响了全市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病毒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制约因素,急需大力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为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把好第一增长关。 马铃薯病毒检测包括:基础试管苗、马铃薯原原种、大田种薯的检测。严格的检测大大提高了种薯合格率,而种植合格的种薯,每亩可以提高产量500kg 以上。马铃薯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目前最常用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是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检测,是用于快速、灵敏、准确的血清学技术,是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下面就本市引进的“马铃薯病毒DAS-ELISA检测”全套生产技术进行浅述。 1马铃薯病毒的概况 1.1马铃薯X病毒(PVX) 也称普通花叶病毒,是一种长520~550nm的线状病毒,有时在电镜下能看到病毒颗粒的中心孔。在病毒外壳由亚基形成时,可看到它的横纹,这一点是与马铃薯重花叶病毒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一般减产5%~10%,症状是叶片从轻型花叶到叶片有较轻的皱缩。马铃薯X病毒靠汁液传播,也是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病毒。 1.2马铃薯Y病毒(PVY) 也称重花叶病毒,是马铃薯第二个重要病毒性病害,是一种长680~900nm的线状病毒,在电镜下找不到它的中心孔和外壳蛋白亚基的横纹,它比PVX更细一些、更长一些。通过感染的块茎长期存在并由蚜虫非持续性地传播,产量损失可达80%。症状随着病毒株系、马铃薯品种及环境条件变化很大。1.3马铃薯A病毒(PVA) 又称轻花叶病毒,在许多方面类似于马铃薯Y病毒。在某些品种中出现时,一般比马铃薯Y病毒轻,产量损失可达40%。马铃薯A病毒引起花叶(有时很严重),同时也发生脉缩和卷曲,叶片可能出现闪光。 1.4马铃薯S病毒(PVS) 也称潜隐性花叶病毒,感病块茎变小,一般减产 浅析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 景彩艳 (甘肃省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定西743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在日益的完善,DAS-ELISA法已经成为马 铃薯病毒检测的常规方法。容易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型主要有6种,分别是马铃薯的PVX、PVY、PLRV、PVS、PVM、PVA病毒。马铃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因受到各种不同病害的侵染,容易造成减产 和退化。血清学技术是马铃薯病毒检测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血清学技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215 --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马铃薯病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防治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种类与危害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一种,类茵原体2种。专门寄生在马铃薯上的病毒有9种,国内发现的有7种。这7种病毒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4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VMA)、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喜卷叶病毒(PLRV)。此外,侵染烟草、黄瓜、番茄等的一些病毒也侵染马铃薯。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以上几类病毒引发的病症及特点。 1、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x病毒也叫马铃薯潜隐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叫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或轻花叶病。是马铃薯病毒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一般减产l0%一25%,依马铃薯品种和病毒株系而异。与Y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皱缩花叶时,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x病毒很容易通过汁液传播,在田间可借风、机械、人的走动使植株互相接触发生传毒。根与根或芽与芽的接触也能传毒,种植前切块时切刀可以传毒。蚜虫不能传播此病毒,但一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能传播此病毒。在发育早期感染此种病毒,病毒会很容易运转到新生块茎中,而在生育后期感染这种病毒,则很可能运转不到新生块茎中去。这种病毒在茎尖脱毒中较难脱掉。 2、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Y病毒也称作条斑病毒、条点病毒、沿脉变色病毒、顶端坏死病毒、重花叶病毒。其引起的病害叫做沿脉变色、垂叶条斑、重花叶或皱缩花叶。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危害范围广泛,能造成50%一80%的减产,尤其与PVx、PVA复合感染时减产幅度更大。由PVY侵染的植株轻的不表现症状,进而表现轻花叶、重花叶、粗缩和皱缩花叶。一些敏感品种叶片背面叶脉坏死形成条斑。还有些品种叶柄及茎上也出现条斑坏死。这种现象称作落叶条斑或垂叶条斑(叶片不脱落,枯死后吊在植株上)。带毒块茎长出的植株,表现矮化,叶片簇拥,变小变脆并皱缩;此种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及嫁接等途径传毒。 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病害叫马铃薯卷叶病。发病后叶片向上卷曲成筒状,并变硬、革质化,用手摸发出像纸一样的声音。该病毒分布极广,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马铃薯品质。当年感病的植株,症状主要表现在顶部叶片上。通常叶片直立,变为白绿色,小叶沿中脉上卷,随病情发展可扩展到老叶。植株晚期侵染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使病害的诊断变得困难。带毒种薯产生的植株表现矮小、直立,底部叶片严重卷曲并变硬、革质化。幼嫩叶子发黄,略卷。感病后块茎横切面有网状坏死。蚜虫是传播卷叶病毒的唯一媒体。其中桃蚜是最有效的传毒介体。蚜

中国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0901

30个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 韩树鑫2白艳菊*1,2张威1,2 高艳玲1,2范国权1,2张抒 1 申宇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摘要:通过对不同的含有PLRV的样品进行RT-PCR扩增,成功的克隆了PLRV CP基因,经比对样品的CP基因序列,核酸一致率为99.55%,仅发现了来自于广东的样品与其它样品有5 个碱基的差异。试验样品与国内以报道的PLRV CP基因进行进化分析,不同地区的PLRV CP 基因可分为A,B共2组,且有区域性特征,来自广东、云南及贵州的样品在两组中均有分布,但来自于内蒙古的样品仅聚类在A组。而中国样品与其他国家PLRV CP基因相比较,经进化树分组后,主要分为S1和S2 两组,其中S1组中,包含了所有来自于我国的样品和绝大多数其它样品,且无规律可循。而S2组中的样品仅只来自于埃及和波兰。总体上,PLRV CP序列的差异仍然较小。这说明目前PLRV病毒的种群基因较稳定。 关键词: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 PLRV);CP基因;序列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Thirty Sequences Analysis of CP Gene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HAN Shu-Xin1,BAI Yan-Ju*1,2,ZHANG Wei1,2, GAO Yan-Ling1,2,FAN Guo-Quan1,2,ZHANG Shu1, SHEN Yu1 1. Heilongjiang Acad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China; 2.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We used RT-PCR to amplified the different samples that contain PLRV, and we successfully cloned PLRV CP gene,comparing the sample of gene sequence CP, that the nucleic acid concordance rate of all the samples was 99.55%, but the sample from Guangdong were found five bases different to other samples. We had analysed the test samples PLRV CP gene and other PLRV CP gene in China that had been published with phylogenetic tree,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e named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we have fou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st samples, However, from Guangdong, Yunnan and Guizhou samples were distributed in all two groups, but the samples from Inner Mongolia only clustering in the group A. The PLRV CP gene from Chinese samples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PLRV CP gene that had analysed with phylogenetic tree, all the PLRV CP gene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S1 and S2 two groups, all the PLRV CP gene from China and most of other countries PLRV CP gene were included group S1, but there was no regulation,. In the group S2, there were only the PLRV CP gene from Egypt and Poland. In general, the differences of PLRV CP gene from different area were still small. Thus, the gene of the PLRV population is stable.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调查、病情系统调查、设定测报观测圃、大田普查、气象条件记载、数据传输、预报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方法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和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零星的单株病株。 2.2 现蕾期 有50%的植株长出花蕾但未开花。 2.3 “标蒙”气候标准 存在菌源的条件下,在作物生长季节第一次出现连续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相对湿度在75%以上,经15~22天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 3 始见期调查(中心病株调查) 3.1 调查时间从植株现蕾期或根据“标蒙”气候标准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后开始,每3天一次,直到发现中心病株。 3.2调查田块选择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早熟的感病品种田5块。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则预先在发病条件好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用于调查。 3.3调查方法采用按行踏查方法,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取667m2实查;掌握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初始发病指数。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结果记入表1。 表1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调查表 单位年

4 定点系统调查 4.1 调查时间出现中心病株后,每3天一次。 4.2 调查田块选择发病条件好、代表性强、已发病的感病品种田3块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观测圃选择当地最感病的品种和低洼湿地,以带病种薯和健康种薯各半间行种植,观测圃远离马铃薯大田、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设置面积不小于3亩。以掌握田间病情自然消长规律和再侵染情况。 4.3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定5点,其中至少1点选有发病病株,隔行调查,每点2米行长,以株为单位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大田定点调查结果记入表2,测报观测圃调查结果记入表3、表4。 表2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表3 马铃薯晚疫病观测圃带病种薯系统调查表 单位年

马铃薯病毒种类及主要病毒检测方法

马铃薯病毒种类及主姜病毒检测方法?农学论文 马铃薯病毒种类及主要病毒检测方法 罗燕娜,刘江娜,王航 (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0 ) 收稿日期:2 015—01—20 摘要:本文对:Ibli地区马铃薯主要病莓的特性和致病症状逬行了描述”并简要介绍了马铃薯主要病毒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病莓;检测方法 马铃薯在我国广泛种植,已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由于光照强、昼夜遍差大、气候冷凉等优势,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昌吉州、乌鲁木齐、昭苏、新源等地都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现种植面积已达2310hm2[l]. 然而在当前的马铃薯生产中,病壽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目前,已报道的马铃薯病毒种类超过25种、类病壽1种,其中,侵染乌鲁木齐地区马铃書的主要病原病莓有 PVX、PVY、PVA、PLRV,类病莓为PSTVd。主要检测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X 病毒(PVX X马铃薯Y病量PVY 1马铃S S病頡PVS \马铃薯M病毒(PVM \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及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莓(PSTVd )⑴。 1马铃薯主要病莓种类及致病症状 1.1马铃薯X病毒(PVX) X病莓又称普通花叶病莓,病莓粒子为长杆状,大小为515nmxl3nm ,基因组全长6.4kb[3]。该病莓可通过叶片汁液摩擦传播,也可通过蜗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还可通过种暮传播[1]。感病植株症状多种多样,因栽培品种的敏感性 不同和病莓株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多数表现为轻花叶或潜隐症状,症状严重的

则表现为严更的花叶或皱缩,产量损失可达50%。 1.2马铃薯Y病毒(PVY) Y病莓又称为重花叶病莓,病莓粒子形状为弯曲的线形,大小为 750nmxllnm ,多数通过桃妈和大戟长管妈传播。PVY包括3个株系组:马铃薯Y病毒普通株系组(PVYO X马铃薯点条斑株系(PVYC )和马铃薯Y病毒褐脉株系(PVYN L前2个株系组引起的主要初期症状是叶片坏死、斑驳,后期 则表现为矮化、皱缩、斑驳和卷曲;第3个株系组初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花叶, 后期为花叶和斑驳,当溫度低于10°C或高于25°C时,花叶症状消失。产量损失最高可达80%。通常该病莓不会引起块茎发病,但近年来欧洲出现的一个新株系PVYNTN ,则可在块茎上导致坏死环斑[4]。 1.3马铃薯A病莓(PVA ) A病莓又称为轻花叶病莓,病莓粒体为弯曲的线形,大小为730nmxl5nm , 基因组全长9.7kb。该病莓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播或由33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 也可通过种團专播。感病植株的症状表现为脉间花叶、叶片有光泽、叶脉深陷和说缘粗缩,产量损失可达40%。 1.4马铃薯S病莓(PVS ) S病毒又称为潜隐性花叶病毒,病莓粒子形状为线形,大小为650nmxl2nm, 病毒基因组全长7.4kb。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播,也可通过!@虫传播。感病植株初期症状不明显,严重危害时,叶片呈青铜色,叶脉轻微下陷,植株的开张度较大。 一些品种上会出现坏死斑和条纹。在田间常与其他病莓混合侵染,当与PVX或 PVM病莓混合侵染时,可减产20%?30%[5]。 L5马铃薯M病莓(PVM ) M病莓也厲于香石竹潜隐病毒厲(Carlavirus X病§粒子为线形,大小为 650nmxl2nm ,该厲病毒基因组全长&5kb。可通过机械传播,或者通过4?虫以非捋久性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种薯的调运远距离传播。感病植株叶上表面的叶脉深陷,有的出现粗缩.叶片轻微下垂,顶部叶片呈开散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应对马铃薯(土豆)晚疫病的五大杀菌剂

应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五大杀菌剂 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一般年份造成减产达10%~20%,大发生年份减产会超过50%,甚至绝收。而且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范围非常广泛,只要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会发生,尤其是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 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菌为“致病疫霉”,此真菌主要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并通过纽扣状细胞结构伸入寄主细胞获得养分。马铃薯叶片感染致病疫霉后,其边缘、尖端出现暗绿色病斑,叶子背面出现“白霜”(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会扩展到主脉、叶柄和茎部,造成落叶,严重时整株呈湿腐状。 马铃薯的块茎也会感染病原真菌,发病初期在块茎表面出现淡褐色或灰紫色的小斑点,在表皮层以下呈现出锈褐色。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至茎部。 1、氟啶胺 氟啶胺是最常用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杀菌剂之一,剂型主要有三种,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氟啶胺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保护性杀菌剂,作用机制是阻断病原菌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病菌,其从孢子萌发到孢子形成各阶段均都发挥药效,对阻止孢子侵入及萌发尤为有效。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183567 50% 氟啶胺悬浮 剂25-35毫升/亩喷雾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施药 PD20181930 70%氟啶胺水分 散粒剂20-28克/亩喷雾 于病害发病前或发生初期施药 PD20172374 50%氟啶胺可湿 性粉剂30-35克/亩喷雾 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施药 2、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做为杀菌剂界的常青树,也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常用农药品种,

剂型主要包括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082590 锌75%代森锰水 分散粒剂130-190克/亩喷雾,于病症出现前施药 PD20111048 代森锰锌80% 可 湿性粉剂140-180-克/亩,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 3、氰霜唑 氰霜唑是日本石原开发的苯基咪唑类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等卵菌性病害和油菜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其能够有效的阻止游离孢子发芽、游动,阻止表面包子发芽,以及菌丝生长和卵孢子形成的各个阶段。 氰霜唑的主要剂型为悬浮剂,100克/升氰霜唑的悬浮剂,每亩使用量为32-40毫升,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施药间隔期7-10天,每季作物使用2-3次。 4、嘧菌酯 嘧菌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由先正达开发上市,是一种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阻止其能量合成, 是一种较新的作用机理的杀菌剂, 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目前嘧菌酯主要有两种剂型,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 登记号剂型使用方法 PD20180775 250克/升嘧菌酯 悬浮剂17-20毫升/亩 于病害发生前或初见零星病斑时叶面喷雾1-2次 PD20160994 嘧菌酯50% 水分 散粒剂8.7-10克/亩喷雾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叶面均匀喷雾 5、烯酰吗啉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一、症状分析 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可归纳如下: (1)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 (2)卷叶型。叶缘向上卷曲,甚至呈圆筒状,色淡,变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 (3)坏死型(或称条斑型)。叶脉、叶柄、茎枝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连合成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 (4)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 二、发病特点 毒源主要来自种薯和野生寄主上,带毒种薯为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种薯调运可将病毒作远距离传播。病薯和病种子(个别)长出的植株一般都有病。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特别是土温高(>25℃),既有利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传毒活动,又会降低薯块的生活力,从而削弱了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容易感病,引起种薯退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传播途径 以上几种病毒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四、农业防治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 (2)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3)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申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五、使用产品:《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控制、《病毒2号》——预防

【CN109797162A】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31475.7 (22)申请日 2019.02.22 (71)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72)发明人 田延平 王健 李向东 耿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代理人 薛鹏喜 (51)Int.Cl. C12N 15/63(2006.01) C12N 1/21(200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 克隆及其构建方法,是将马铃薯卷叶病毒全基因 组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克隆到含有花椰菜花叶 病毒双35S启动子的pCB301双元载体中构建得 到。本发明首次制备得到了能通过农杆菌浸润方 法接种并稳定高效侵染本氏烟、马铃薯等寄主植 物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对于马铃薯卷 叶病毒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序列表6页 附图1页CN 109797162 A 2019.05.24 C N 10979716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97162 A 1.一种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从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的发病株中提取植物总RNA,对获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 (2)以步骤(1)合成的cDNA为模板,以SEQ ID NO.1-SEQ ID NO.4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作为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全基因组序列; (3)将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克隆到pCB301载体上,获得含有双35S启动子的pCB301载体; (4)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PLRV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CB301载体35S启动子的下游,即得到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利用随机引物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对获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 优选的,所述随机引物的序列为:5'-NNNNNN-3',N=G、A、T or 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转录的程序为:将模板RNA、随机引物、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和RNase free dH2O混合,65℃保温5min,迅速置于冰上冷却2min,瞬间离心;再加入HiScript Ⅱ Buffer、dNTP、Hiscript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和RNA酶抑制剂;25℃,5min;50℃,45min;85℃,5min;终止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1-3161nt片段;利用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PLRV3162-5882nt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PCR扩增的反应程序为: 1)98℃,预变性,30s; 2)98℃,变性,10s;62℃,退火,30s;72℃,延伸,2min;共32个循环; 3)72℃,后延伸,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分两次将PLRV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到pCB301载体35S启动子的下游,即:第一次连接PLRV1-3161nt 片段,得到质粒pCB-PLRV3161;第二次将PLRV3162-5882nt片段连接到质粒pCB-PLRV3161上,获得含有PLRV全基因组的侵染性克隆。 7.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构建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9.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在使植株获得交叉保护中的应用。 10.一种重组农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侵染性克隆导入到农杆菌中获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