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

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产量增加10%―18%。

一、旱插稀植1.整地施足底肥大田要精细整地,深翻15―20厘米,灌水泡田2―3天。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2.适时栽插秧苗应适时早插、栽插期日平均温度应稳定在13℃以上,秧龄27―35天、叶龄3.5―5比较适宜。

3.适当稀植北方地区规格为30×13厘米,南方为26×10厘米。

常规稻每穴插2―3苗,杂交稻每穴插1―2苗。

二、科学管理1.适时适量追肥分蘖肥在插秧1周内施,每亩施3―4公斤尿素。

穗肥在孕穗期施,每亩施3公斤尿素、7公斤硫酸钾。

齐穗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公斤加水60公斤根外施肥。

2.合理灌溉插后15天内,田面保持3―4厘米的浅水层。

分蘖末期至拔节期,苗苗数达到30万―35万苗时,排水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灌水深3―5厘米。

灌浆期至黄熟期,于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提高千粒重。

3.中耕除草插秧后1周内杂草一叶一心时,每亩用100克丁草胺加水200克稀释,喷洒在20公斤过筛的干细土中,搅拌均匀,堆闷6个小时后撒施。

施药时田中灌3―6厘米深的水层。

维持4天不排水。

如缺水可以补充。

第5天正常灌溉。

插后15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

中后期人工拔草,做到地净苗清。

4.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每亩用40%乐果100克加水70公斤喷雾。

稻瘟病防治,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粉加水75升喷雾。

水稻旱育稀植的育苗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的育苗技术
1旱 育壮秧技 术 1 . 1 育苗床的准备
在1 0 — 1 5 c m之来自间。 1 . 3 . 5 盖膜 : 在水稻育苗中常用的薄膜主要是五色膜和蓝膜。 1 . 1 . 1 选地做床 : 由于秧苗的生长基础就是秧 田, 所以在秧田的选择 2本田管理技术 上至关重要。 在无法找到优秀的纯水稻区时可选择高床育苗方式。 高床 2 . 1 前期管理 育苗是一种在高出田面 3 0 e a 的平面高床上进行旱育苗的方式。 r 在播种 2 . 1 . 1 灌溉 :在插秧后设置高度为秧苗高度三分之二的水层用来保 之前首先要对床土进行调制, 床土调制共分为三个方面 , 分别是培肥床 护秧苗。可以在返青后且叶色变为深绿时可以把水层减少至只剩 3 e m。 土、 调整床土酸碱度以及对土壤进行消毒。 期间要注意不要对秧苗进行深灌 。利用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建立浅稳水 1 . 1 . 2 培肥床土 : 育苗床用土需要加入含有机物质较多的农家肥。 可 层可以起到在 白天提高地温、 在夜间起到保温的作用。 也可对根的生长 以加入腐熟草、 发好并捣细的猪粪等。 接下来就按照比 例加入硝酸铵或 和吸收产生一定的效果 ,使分蘖早发并在幼穗分化前就达到对茎数的 硫酸铵 5 0 g / m  ̄ , 磷酸二铵 l O 0  ̄ m 以及硫酸钾 5 0 g / m 。将床土上的肥料 要求。在后期可按照稻苗的具体长势决定排水晒田或深灌水的具体措 与床面上 5 e m深的床土使用小镐对其充分进行均匀的混拌。 施。 1 . 1 . 3 床土调酸: 在进行床土调酸工作之前, 要先对其当前的酸碱度 2 . 1 . 2 追肥 : 在返青后要立即进行追肥 。 要针对实际的稻 田土质和稻 进行测定。通常可以用简单易操作 的石蕊试纸比色法就可测定出床土 田产量来确定应施的肥量。 对于沼泽土更要及日 寸 ] ; 锄巴 , 应施 人氮肥总量 的酸碱度。 若需要大面积调酸时, 可选用一种叫做床上调酸增肥剂的药 的 1 5 %一 2 0 %之间。而对于沙质稻 田来说 , 在施肥时要采用分期施肥的 剂。这种药剂不仅具有调酸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调肥的功能。可以通过 方式进行施人。在返青后追尿素 4 5 k g / 公顷 , 之后再施入 5 5 k g 尿素与 次工作就达到对调节酸度与肥度两种作用, 不仅省时省力 , 而且成本 3 0 k g 硫酸钾。而对于其他土类就可以按照氮肥总量的 2 5 %一 3 0 %进行 还不高。通常 隋况下可以用 5 0 % 床土调制剂 , 加入磷酸二铵 1 0 0咖 z , 施人。 在追肥后的三四天 内要增加肥料的效果就要做到维持水层 , 避免 对床面上 5 e m深的床土进行均匀的混拌。 排水 。 、 1 . 1 4床土消毒:使用 7 0 %敌克松稀释 1 0 0 0 倍 的床土消毒方法是 2 . 1 . 3防治病虫草害。( 1 ) 病害: 对于防治稻瘟病可选用 5 0 %稻瘟净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方式之一。 其中对于敌克松的溶解有一定难度 , 乳剂或 4 0 %稻瘟灵进行 防治 , 6 7 一 l O O m l / 亩, 稀释 5 0 0倍液在晴天进行 但使用少许酒精就可以使其充分溶解 ,这时就可以倒入 6 0 0倍水中进 喷雾即可。 ( 2 ) 虫害 : 对于潜叶蝇的防治方法是采用 4 0 %乐果乳油 , 5 0 ml 行均匀的搅拌 , 最后可以喷洒在床面上以达到对床土消毒的目的。 稀释 5 0 0倍液在 晴天进行喷雾 即可。而对于负泥虫 的防治方法是用 l - 2 种子准备 2 . 5 %敌百虫粉剂 1 . 5 k g 进行喷粉 即可。( 3 ) 草害 : 在返青后可用 6 0 %丁 1 . 2 . 1 选择品种 : 在当地的活动积温高于 I O  ̄ C 时一定要选择正确且 草胺 1 2 7 g 配制 的毒土在 3 - 5 c m的水层条件下与化肥一起施入 ,并维 叶数也适合的品种, 这样才会确保安全的抽穗与成熟。 持住 四到五天的水层 。然后在三棱草开 花前 使用 4 8 %苯 达松乳油 1 . 2 . 2晒种和清选。 ( 1 ) 晒种。 要把种子按照 3 - 5 e a厚并在阴凉通风 1 r 5 3 m l , 稀释 5 0 倍液在排水后对其进行喷雾 , 在第二天进行 3 - 5 e a 的 r 处铺好 , 晾晒一两天即可。期间一定要避免在烈 日下暴晒, 否则会导致 正常灌水, 再接着维持五到六天的水层。 稻壳产生裂痕, 产生感染或引起病害。 ( 2 ) 清选。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筛选 2 . 2中期管理 或风选的工作, 其次再根据泥水比进行对种子的重选。 2 . 2 . 1 灌溉 : 在幼穗分化时, 要设置 3 e a的浅水层 , r 同时要切记避免 1 . 2 - 3 种子消毒 : 可以采用 3 5 %恶苗灵侈 森铵) , 按照 0 4 %浓度的比 深灌。 在幼穗分化的一周左右就会开始拔节 , 在此期间会极容易发生倒 例进行配制 , 也可以采用 4 0 %式菌灵 , 按照 0 . 5 %浓度的比例对其进行 伏现象 。在分化 后的半个月左右会进入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最敏感的 浸种。 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达到消灭病菌的目的。 以水温在 1 2 o c 2  ̄ 时 时期 , 孕穗期。 在孕穗期 内也要确保 3 e m的浅水层 。 在1 7 ℃时且遇到低 浸泡 5 昼夜左右为宜。 温冷害时要把浅水层从 3 c m增加到 1 0 — 2 0 c m左右 , 直到抽穗前两到三 1 . 2 . 4 浸种与催芽。 ( 1 ) 浸种。 浸种的作用是决定着稻种在播种后能 天为止可以恢复至 3 e m浅水层。 否尽早出苗 , 且出壮秧。当积温处于 1 0 0 — 1 1 O q C 之间时, 稻种会吸收自 2 . 2 . 2 追肥 :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 中需要肥量最多的时期就是长穗期 。 身重量四分之一的水分。( 2 ) 催芽 。在催芽之前首先在火炕上垫一层草 如在这个期间脱肥会对前期的分蘖产生影响。可是如施用大量的氮肥 袋子并铺上一层塑料膜 , 然后把浸过的种子成 3 0 — 4 0 e m左右高。再用 也会增加无效的分蘖 , 不仅会增加患病的机率还会出现倒伏的现象 , 进 薄膜将其蓄平、密封。最后利用火炕加热的温度将种子的温度保持在 而引起贪青晚熟的情况。所以要 以实际长势决定是否对其追肥。 3 0  ̄ C 左右, 并将温差控制在 2  ̄ C 以内。 2 . 2 . 3 防稻瘟病 : 对于叶瘟病、 节瘟病可参照前期的方法对其进行防 1 . 3 播 种 治。 可是对于穗颈瘟病要用要采用三环唑进行防治, 每亩可以使用 2 0 % 1 . 3 . 1 适期早播 : 当 第一、 第二积温带的气温稳定通过 6 ℃ 时, 第三、 三环唑粉剂 l O O g 稀释 5 0 0 溶液, 在抽穗前两到三天对其进行喷雾 。 第四 积温带的气温稳定通过 5 ℃时, 就可以进行播种。 2 3后期管理。 在进行后期管理时要做到保证根系的活力, 保证叶的 1 . 3 . 2 稀播育壮秧 : 对于 41 叶的中苗在播芽籽时可以采用 2 7 5 g / m z 功能, 加速灌浆的速度 , 在安全成熟的前提下还能确保有效提高结实率 的播种方式 。对于 4 . 5叶以上的大苗在播芽时可采用 2 0 0 g / m 的播种 及粒重。 方式 。 2 . 3 . 1 灌溉 : 从抽穗期到乳熟末期这段时间内一定要确保 3 — 5 c m的 1 - 3 . 3 播种方法: 目前最常用 的播种方式就是 ^工进行撒播。 通常是 浅水层 , 这样会对抽穗 、 开花授粉及加快灌浆速度都会产生一定的效 将种子分为两部分进行两次播种。第一次播 7 0 %, 第二次播 3 0 %。 果。 当进 入蜡熟期时, 要在 田间建立 3 e m的浅水层 , 并在收割前 7 — 1 0 天 1 . 3 4覆土 , 搭架。( 1 ) 覆土。一定要做到均匀的覆土 , 且覆土厚度不 要一直进行交替『 生 的 灌溉 , 会达到保根养叶的 目 的。 要超过 l c m。( 2 ) 搭架 。要沿着苗床每隔 5 0 — 7 0 e a插一条深度为 1 r 5 e m 2 . 3 . 2除草 :为避免出现第二年草荒的现象要在籽粒成熟前做到在 的拱条 , 其中间高度应在 3 0 — 3 5 e m之间 , 在靠近苗床处的两边高度应 田间摘除稗穗。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1选用靠近水源,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做床,每亩大田准备苗床面积中稻30-35平方米,杂交?R15-20平方米。

2苗床宽1.5―1.6米,沟宽30―35厘米,墒边留10-15厘米宽高的小埂,有利保水保肥。

3施足底肥、增施农家肥,每平方米于播种前7-15天施腐熟农家肥5-8千克,水稻专用苗肥或复合肥80-100克,硫酸锌15-20克,绿地虫1-3克防治地下害虫。

4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每亩大田选用良种2.5-3千克,于播种前2-3天充分晒种后用泥水选种。

用清水冲干净后再用:“施保克”或40%多菌灵药剂0.15%溶液浸种72小时,防除恶苗病。

5播种时间的确定于移裁时间和适宜秧龄50-60天来确定。

6扣种稀播,培育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扣种稀播,每平方米播种量80-100克,播种前墒面浇透水,同时每平方米喷施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敌克松800~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

播种后盖上一层过筛的细土,确保种子盖严。

然后盖上薄膜。

7苗期管理:盖膜后5-6天出苗,盖膜时间8-10天,揭膜前通风炼苗1-2天后再揭膜,揭膜后注意防治鼠害。

二叶一心时结合清粪水每平方米施敌克松2-3克
8苗期管水:旱育秧苗床地水份管理是看早晚床土干燥,
秧苗叶片无水珠或午间叶片打卷时浇一次透水。

如果遇降雨,要及时排除积水。

9适时移裁秧龄50-60天,叶龄4-6叶时即可移裁。

10合理密植:一般亩栽2.6―3万丛,采用宽窄行或等行条栽。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02
技术流程与操作要点
旱育秧技术
苗床整理
在播种前对苗床进行深翻、细 整、施肥等操作,以利于秧苗 的生长。
播种方式
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 种,同时注意控制播种密度。
苗床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水 源方便的旱地作为苗床,同时 注意避免病虫害。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 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
VS
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对高 品质、绿色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旱 育稀植浅插高产栽培技术生产的稻米由于 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符合了市场的需求 ,价格也得到了提高。
04
技术推广与建议
技术推广策略与方法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农民培训、 宣传资料、农业技术讲座等, 向农民普及水稻旱育稀植浅插 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
技术发展与应用
发展历程
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完善并得到 广泛应用。
应用范围
该技术在国内外水稻产区均有广泛应 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影响因素
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包括气候 条件、土壤肥力、品种选择、种植管 理等。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该技术将进一 步完善和优化,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 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苗床管理
在秧苗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 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秧 苗生长健壮。
稀植技术
稀植原因
通过稀植可以增加单株分蘖,提高成穗率和 产量。
肥水管理
在种植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以满足稀植水稻 的营养需求。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简论

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简论

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简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种植技术,其中之一就是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

本文将从旱育、稀植、育苗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旱育旱育是一种旱地稻作种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让幼苗在旱地上发育。

在旱育之前,必须先将幼苗育成不足5毫米的放射状点根,在合适的时候将其种植到旱地土壤中。

在旱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播种时间早春是水稻生长的最佳时期,旱育播种的时间通常是在3月下旬至4月初之间。

2. 土壤准备首先要选择透气性好、排水条件合适的土壤,将土壤耕翻,让空气和水分能够更好地透入,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在土地上覆盖厚度为5-8厘米的秸秆或草皮,以减小土壤水分流失。

3. 浇水条件在旱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进行浇水,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保证幼苗得到足够的水分,有利于其在旱地上生长。

二、稀植稀植是指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及时将过多的幼苗间隔稀疏,保证每株幼苗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稀植的时机通常在苗高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进行,每亩留下7-8株幼苗。

在稀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每株幼苗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幼苗之间互相竞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三、育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育苗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育苗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 选用好种种子选用是非常重要的,要选用品种优良、抗逆能力强、高产的优质种子。

同时也要加强种子的储藏和处理,以保证种子质量。

2. 合理施肥在育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的质量和种子的品质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正常生长。

3. 控制湿度幼苗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和光照,但是过度的湿度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摘要水稻旱育秧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省工节水,节省秧田和种子。

特介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内容包括苗床选择、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和大田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就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在精心培育的肥沃、松软的苗床上,实行严格控水旱育培育壮秧,浅插、少本稀植,配套改进大田肥水管理措施的高产高效稻作新技术。

旱育秧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耐旱性好;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好,较常规栽培增产750kg/hm2左右,节省秧田和种子,节水省工,简便易行,现将其关键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1选择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肥沃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专用苗床。

一般不宜用水稻田,无旱地则可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

根据稻作类型所需的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推算出备用的苗床面积。

旱育小苗,苗床(净面积)与大田比为1∶(30~40),旱育中苗为1∶(20~25),旱育大苗为1∶(15~20)。

2苗床培肥秋收后8~9月份及早进行苗床培肥,每平方米施作物的碎秸壳等粗大有机物3~5kg、腐熟农家肥(不含草木灰)3kg、过磷酸钙0.25kg。

采取分次投入,全层施到15~20cm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适宜水分以促进腐熟。

若没经过秋培,则要春培补救,即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春季在播种前20~30d,按上述标准施入。

3整地与施肥经过培肥的苗床,在土壤干燥的条件下,全面翻耕耙碎、作畦、施肥。

一般苗床的畦面宽1.3~1.5m,畦沟宽0.4~0.5m,畦长不超过15m,做到畦、腰、围三沟配套,便于操作。

播前10~20d施肥,按每平方米苗床施尿素120g、过磷酸钙150g,氯化钾40g,耕翻3次,均匀混入10~15cm土层中。

切忌在播前5d内施用,以防止烧根烧芽。

4床土调酸消毒苗床在播种前2d进行调酸。

可使用壮秧剂将调酸和施肥相结合,每袋(2.5kg)加入细土15kg,均匀撒在20m2的床面上,拌匀。

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前言水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地球变暖和气候异常,近年来中国南方的旱情形势日趋严峻,农民的播种密度往往过于稠密,导致水稻缺水生长发育迅速萎缩,产量大幅下降。

而且,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也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肥料、农药、用水量等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及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多种种植技术。

其中,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因其稀植、节水、高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欢迎。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包括定义、实施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广大农民和种植业者有所帮助。

定义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又称“旱育稀植”,是一种把水田从淹水状态变成旱田,采用育秧苗时进行预育苗期缺氧、用水量和一定程度的延迟育苗和稀植措施,以达到耗水量少,产量高的目的。

即使在土壤缺水的条件下,仍能使作物生长正常,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量。

实施方法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种适宜的水稻品种水稻品种是高产和优质的关键。

选择优质、丰产、耐旱、抗逆种质进行育种。

选取的水稻品种需要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延迟育苗在实施水稻-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时,育苗期需要延长,等待到适合的温度,一种适当的气候条件。

这样做可以保证水稻植株的壮大和发育良好。

同时,用少量化肥,提高叶面饱和度让植物更健康。

对于小地块,可以用约1千克地膜防止蒸发,在育苗期内达到略微延迟生长的目的,让水稻根部更加健壮,适应缺少土壤水分的生长环境,减少淹水的发生。

预育苗期缺氧在育苗期,模拟一定的缺氧状态,促使水稻根系增多、延长,增强对缺水耐性,同时减少淹水情况促进植物正常生长,增强植物对旱情、稀植的防御能力及生理适应性。

适当节水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适当节水可以帮助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提高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加入一定量的肥料和有机肥,使水稻产生更长的根系,将有效的保水于土壤。

水稻旱育秧稀植生产技术优点

水稻旱育秧稀植生产技术优点
(2)解决换茬和缺水矛盾解决油菜和水稻换茬的时间矛盾。解决缺水地 区的缺水矛盾。
(3)培育壮秧 旱地育秧因为肥水集中,有目的炼苗,可以培育壮秧。 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旱育秧根系发达,栽后返青快、抗旱、抗寒、分蘖 早,分蘖多,低节位分蘖多,有保证足够的穗数和大穗的形成,进而高产。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注意:浇水后时间过长,将导致秧苗根系下扎,造成秧难拔;浇水后时 间过短,苗床湿度过大,将导致秧苗根系带泥过多,增加拔秧难度。
拔秧前苗床浇透水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3.科学施肥
(1)2叶期揭膜炼苗时,结合浇水,每20平方米苗床追施尿素 0.5~1斤,施肥后用清水淋苗,以防烧苗。
(2)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尿素200~300克/20平方米。
(5)播后盖种后,若水分不足,应及时喷水淋湿盖种土。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3.做拱、盖膜
拱架高20~30厘米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三)苗床管理
1.苗床温度管理
(1)从播种到秧苗1叶1心前,膜内气温为30℃左右,不超过35℃。 (2)1叶1心到三叶期温控制在25~30℃。 (3)3叶期后,如无寒潮可以揭膜。一般是先两边再逐步揭膜。若超过上述 温度时,应于晴天上午9时后,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在下午3~4点后 要及时盖上。2叶后可揭膜炼苗,揭膜炼苗时,应先浇水后揭膜,但遇低温、阴 雨天气应盖膜,移栽前3-5天撤膜。注意:揭膜逐步揭膜。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3.整地
水稻旱育秧苗床地要整平,表土要整细碎,苗床土 壤无大颗粒且无沙石,为下一步作畦准备。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
4.作畦
一般畦宽1.2~1.4米,便于操作,畦长随田长而 定,沟宽0.4~0.5米,可以作为工作带,沟深30厘米以 上,利于排水,在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保证排水防积 水。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干旱条件下水稻种植的栽培技术。

它通过降低密植程度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用水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浅析,探讨其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

一、技术要点1. 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种子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选择优质种子尤为重要。

优质种子具有耐旱抗逆性强、成苗率高、产量稳定等特点。

在栽培水稻时,应选择优质种子,以确保高产高质。

2. 适宜密度施肥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适宜的密度施肥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密植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浪费。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选择适宜的密度施肥,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湿度,提高水稻的干旱抗逆性。

4. 合理管理生长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合理管理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及时的插秧、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管理生长还可以保证水稻生长周期的稳定和顺利,从而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二、应用前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加大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示范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

是一整套以旱地育秧为核心,浅栽插为关键,巧施肥为基础,控水促根为条件的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旱地育秧技术1、苗床地的选择与培肥育秧的苗床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最理想在50厘米以下,至少在30厘米以下)、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好,微生物活性强,PH 值6以下)、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稻田,最好是酸性菜园地。

离住宅区近,便于管理。

苗床地面积(包括排水沟、过道面积)约是播苗面积的2.5倍。

苗床地选好后,要对床土进行培肥,使秧苗有一个健壮生长的良好土壤环境。

主要有下面两种培肥法:(1)稻草培肥法:第一年每平方米用干稻草(切成1—2寸长)或其它有机物(麦秆、油菜秆等)5公斤,厩肥3公斤(第二年后每平方米用稻草2公斤就可以了),分两次施入10厘米厚的土层中,充分混和均匀。

第一次在10月初,施稻草3公斤,厩肥1.5公斤;剩下的在10月末施。

(2)有机肥培肥法:播种头年初秋时,每平方米施1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00克过磷酸钙培肥土壤。

如果由于季节、茬口等原因未进行床土培肥,也可在播种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10公斤培肥床土。

2、苗床制作旱育秧苗床制作顺序是:耕翻→碎土→作厢→施肥→混和。

(1)耕翻、碎土。

播种前对整个苗床地耕翻碎土,耕地深度在14—15厘米。

(2)作厢。

厢宽1米,高15厘米,长以25米以下为好,过道宽80厘米。

同时准备覆盖种子的细土(用谷筛筛选起厢时从过道上取出的培肥好的床土)。

并在苗床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肥、混和。

作好厢后,在播前3—4天每平方米施入硫铵120克(或硝铵50克)、过磷酸钙150克、硫酸钾30克。

分三次施入,施一次翻一次,充分均匀地混和在10厘米厚土层中,然后平整厢面。

禁用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

3、播种(1)品种选择。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的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

在这样的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长、产量偏低,种植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寒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结合该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对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旱育栽培原理寒地水稻旱育栽培是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水稻的种植和管理。

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和管理水分,适当干旱的条件下种植水稻,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和抗逆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育稀栽培是指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上,减少种植水稻的密度,使得每株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光照,从而实现水稻的增产减耗。

结合旱育和育稀的原理,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就是在寒地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和减少水稻的密度,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效。

1. 土壤改良在寒地水稻的种植区域,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水平,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控制灌溉水量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灌溉水量,将水稻的生长周期分成不同的生长期,根据水稻的需水量,合理地施放灌溉水量,让水稻在不同生长期获得适量的水分。

3. 控制种植密度考虑到寒地水稻生长周期长、光照时间短,需要控制种植密度,将水稻的种植密度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适当的减少种植密度,使得每株水稻都有足够的土地和光线进行生长,提高单株产量。

4. 施肥管理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可以结合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的方法,将养分直接供给到水稻的叶片和根系,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在寒地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水稻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寒地水稻的增产增效。

1. 增产增效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使得寒地水稻的种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技术标准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技术标准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技术标准1播前准备1.1苗床的准备选择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能排能灌的田或菜园地,土质要求选砂壤土,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

苗床地应事先翻挖曝晒,亩用腐熟农家肥2~3t,翻埋与土混匀改进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苗床做成平畦,宽1.5m,长10m为一畦。

深翻曝晒后在撒秧前3~5d平整好,并用锄头拍实后盖上厚约8~10cm营养土即可等待播种。

1.2营养土的准备选择离水源较近的田块深翻后充分曝晒,作备用苗床地,土壤选择优质砂壤土,田块准备好后堆捂营养土做苗床用土,亩用营养土2000kg,亩用500g敌克松拌入进展土壤消毒,以防立枯病,2000kg 营养土用普钙20kg、尿素15kg、磷酸二氢钾1kg拌入。

1.3种子准备、种子处理种子准备:亩用种量35~40kg,可移栽0.8hm2大田。

1.3.1精选种子:采用风选、筛选、泥水选种、汰劣去杂,确保用种纯洁饱满,充分发挥良种增产的潜在优势。

1.3.2晒种:浸泡前将所用种子选晴天晒2~3d,薄摊勤翻,充分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1.3.3用药液浸种1)亩用100g左右多菌灵对水50kg浸泡谷种35kg左右,浸种24~48h后催芽播种。

2)用优质石灰500g对水50kg,用滤液浸泡谷种30~40kg,视气温上下浸种2~3昼夜,注意不能搅动水层,保护水面药膜不破裂,浸种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备用。

3)用硫酸铜50g,先用少许温水溶化后对水50kg,浸种35kg左右,浸泡24h捞出洗种催芽播种,可防治多种病害。

4)用叶枯净50g对水50kg浸种40kg左右,浸泡24~48h捞出,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可防治白叶枯病和谷粒黑粉病。

2播种根据苗龄和移栽时期可确定播种期,一般在4月10~15日播种,5月中下旬即可移栽,苗龄35~40d,每25~30m2苗床移栽667m2大田。

播种前要求准备好盖种土,用预留的营养土过筛后备用,1~2m2苗床准备10~15kg。

水稻旱育稀植的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的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的栽培技术一、合理选用搭配良种1、选用丰产、优质、抗病、分蘖力强,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

选用生育期适宜的14-16片叶的品种,保证在八月五日前齐穗,九月二十日左右安全成熟。

近几年内,水稻品种应以宁粳16号为主,适当搭配一些中早熟品种。

2、必须使用无米粒,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3%,含水率不高于14%的良种。

二、适时早育秧,培育壮秧1、秧苗标准秧龄29-32天,叶龄3-3.5,苗高12-14厘米,基部扁宽0.2厘米以上,地上部百苗干重2克以上。

2、选好育秧田选择土壤肥沃、盐碱轻、杂草少、靠近水源,灌排方便,交通便利,避风向阳的田块。

3、秧田面积每亩本田需育10-12平方米,集中连片育秧。

4、秧池规格小弓棚开闭式育秧秧池床宽1.7-1.8米,秧床深20厘米,为管理方便,一般秧床长以10米为宜,两秧池之间走道宽40-50厘米。

使用幅宽1.8和0.9米农膜。

5、作床及床土配制①作床:小弓棚育秧池于三月中、下旬作池作床,床面表土锹挖立垡晒土,四月初旱整粗平,然后放足底水,经细平置床土后铺上打孔地膜(孔径4毫米,孔距14×14毫米)最后将配制好的营养床土均匀铺2-2.5厘米厚,即可育秧。

②秧床床土配制:床土应选用表土熟化疏松肥沃,质地中壤偏粘,无盐碱,草籽和病虫源的菜茬土或经伏晒伏泡的夏茬旱地过筛,和优质腐熟的猪粪或人圈粪以3:1的比例在三月下旬充分均匀的混合堆放,于四月初掺入压碎的化肥(以1.7×10米的秧池为例,每池所需的配有有机肥的过筛床土加入磷酸二铵500-600克,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铵600克)多次翻倒,使其土肥均匀相融。

6、种子处理①晒种:将稻种摊1-1.5寸厚晾晒1-2天。

②选种:用比重1:10的食盐水进行选种,除去秕粒、草籽、杂质。

③消毒浸种:将选好的稻种用80%的“402”农药1500-2000倍浸泡3-5天(视气温而定)。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 引言1.1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介绍寒地水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适应了寒冷气候的生长环境。

在寒冷地区种植水稻需要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其中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

旱育稀植是指在干旱条件下,采用稀植密苗的方式种植水稻,以节约水源,提高产量。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施肥技术、优化水肥管理、合理密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

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在寒冷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达到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关键技术,并总结它们在寒地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寒地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该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对于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在选择品种时,首先要考虑该品种对寒冷条件的适应性。

寒地水稻通常需要耐寒性较强的品种,以保证在低温环境下生长发育正常。

选择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病虫害对稻米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除了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外,还要考虑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在选择适宜的品种时,还要考虑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稳产性。

还要考虑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

在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中,选择生长周期适中、成熟期较短的品种可以有效缩短生长期,提高种植效率。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选择,能够为稻米的高产高质提供保障,提升种植者的收益水平。

在实际种植中,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以实现最佳的种植效果。

2.2 科学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科学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时机: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量,合理安排施肥时机,避免肥料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旱区水稻种植越来越需要通过适合的技术手段来保证产量和质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高效的种植,能够提高水稻在旱区的产量和抗旱能力。

本文将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概念、技术要点、优点和应用前景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概念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适当的稀植、早定种、留苗、深埋秧、抗旱措施等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有效地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和吸水、吸肥能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二、技术要点1、合理选择品种。

旱区水稻种植要选择抗旱、耐旱型的品种,降低水稻遭受旱害的风险。

具体选择时,可以考虑品种的耐缺水能力、根系发育情况和生长周期等因素。

2、适当的稀植。

适当的稀植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降低叶片之间的竞争,使每株水稻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

一般来说,稀植率在10%~30%之间比较适宜。

3、早定种。

尽可能地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推迟水稻成苗时间,可以让水稻根系更深入地生长,更好地吸取水分和养分,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4、合理留苗。

留苗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增强抗旱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留苗的数量和留苗时间。

一般来说,留2~3株苗约15~20天较为合适。

5、深埋秧。

将水稻密植后的苗秧尽量埋进泥土中,加快根系生长,从而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和稳固性。

6、抗旱措施。

在干旱天气中进行适时浇水、灌溉等一系列抗旱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旱害,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三、优点2、增加产量。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使每株水稻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资源,避免叶片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3、减少资源浪费。

合理的稀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对种子的需求量,还能够减少对其它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4、降低成本。

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成本,减少劳动力和物资的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应用前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旱区、半旱区和长期缺水地区等地,其优点和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程1、旱地旱育秧(1)苗床地选择与培肥第一、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方便的菜园地。

第二,3~5叶小苗每亩大田需苗床面积15平方米,中苗4~5叶移栽约需20平方米,每亩苗床栽大田25—35亩。

第三,苗床地头年初秋时进行培肥,每平方米施入1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00克过磷酸钙培肥土壤。

可争取种一季蔬菜,如果由于季节、茬口等原因未进行床土培肥,也可在播种前10天,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厩肥10公斤(严禁施用未腐熟肥,提倡秋季培肥)。

(2)苗床制作程序:耕翻碎土开厢施肥混匀平整。

第一,播种前3—4天,进行耕地碎土,开成厢宽1.2m左右,高10cm左右的厢。

四周开好排水沟。

厢沟土用细筛筛好另放作覆盖用。

第二,每15平方米施过磷酸钙150克和硫酸钾30克,分三次施入混匀,使化肥充分均匀地混合。

禁用火土灰、碳铵、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

在缺乏硫铵和硝铵地区,也可每平方米施用40克尿素,但必须播种前10天施入。

播种期气温在10℃以下时,PH值超过6.5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PH值6以上时,调酸方法如下:①浓硫酸调酸:播种前每平方米施用25—50公斤90%工业硫酸。

②硫磺粉调酸:在播种前20天进行,一般PH值6.5左右的土壤,每平方米施硫磺粉50克,施后均匀拌于10cm的床土中,再浇足水。

③客土调酸:用酸性土壤进行客土调酸。

④醋酸调酸:每平方米施用1%食用醋100g,兑清水泼施。

最好采用配制好的调酸肥。

(3)播种程序:浇水施敌克松播种覆土盖膜。

第一,播期:旱育秧在日均温达7—8℃时就可播种,日均温13—15℃就可插秧。

播种期确定应充分发挥旱育秧耐寒的优点,宜比水秧早播5—10天,一般3月下旬至4月初抓住冷尾暖头播。

第二,播种量:冬闲田育3.5叶小苗每平方米播量150g芽谷(约120g干谷)。

绿肥、油菜田育5—6.5叶中苗,播量80—100g芽谷(约50—70克干谷)。

小麦田、望天田每平方米播量50克芽谷,6.6—8叶大苗移栽。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16年第6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一、旱床育秧技术(一)苗床选择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水源较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冬闲地或菜园地,其中以头年已经培过肥的菜园地为最佳,不宜用稻茬田。

(二)苗床培肥头年秋收后,按苗床与本田比例要求留足苗床地,施足腐熟农家肥,翻耕空闲或种植蔬菜,育秧前5cm土层内无直径超过1cm的土块。

对未施有机肥的苗床,用配好的营养土铺在苗床上,厚度达到3cm,做到床面平整。

5.苗床灌水。

床面整平后,于播种前1天下午浇水,1次浇足底墒水,使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但严禁大水漫灌。

(五)播种1.选种。

选用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晒种2~3d后风选,再进行盐水选,最后清水漂净。

要求种子饱满整齐、发芽势强。

2.药剂处理。

用“402”或0.3%的多菌灵溶液分别浸种12h或48h 后清水漂洗。

8.苗床化学除草。

在播种喷水后,每667m2用60%的丁草胺100mL,对水25~30kg喷雾,进行土壤封闭。

9.覆膜。

久水田、紫云英、油菜茬等春季早播,育秧期较早,为防低温,播种盖土后应及时覆膜。

(六)苗床管理1.揭膜和覆盖物。

播种5~7d齐苗后,要及时揭去盖膜和覆盖物。

一般晴天上午揭,阴天下午揭,雨天雨前揭。

2.水分管理。

揭膜后,马上喷1次水,弥补土壤水分不足。

3叶期以前保持床土湿润,最好在早晨观察叶尖有无水珠,如有水珠就说明需追肥。

培肥的苗床施1次1%的尿素水。

叶期施“断乳肥”,每25g、钙镁磷肥10g,对水配成1%的5叶1心时,再用次;移栽前4~5d再施1栽。

春季早稻30cm×稻26cm×13cm,确保12万以上。

肥、磷肥、钾肥。

一施优质农家肥3m3以40kg,钾肥,每667m2施尿素3%磷酸二增加粒重。

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露泥分蘖。

二是每667m2群体在20万~25万或插秧后20~25d时,及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旱育稀植育苗技术
张胜利
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的劣势,又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优势。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变直接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

旱育稀植除其他各项生产环节外,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播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

(一)育苗技术
1.育苗床的准备
(1)选地做床:秧田是秧苗生长的基础。

1亩育秧田可插4~5.3亩本田。

在找不出旱田或园田育苗地的纯水稻区,应推广高床育苗。

所谓高床育苗,就是利用稻田进水主埂,整平加宽达2米宽,成为高出田面30厘米的平面高床。

然后再整平播种,进行旱育苗。

当前做床方法:先按苗床规格,用绳固定好床框,然将床土翻10~15厘米深,捡除残茬杂物,打碎土块,整平床面,为春季化冻后及早进行麻土处理和播种工作做好准备。

春做床,必须在雪化前清除床地积雪,在土壤化到10厘米左右及时抢翻、做床,以保证适期播种。

(2)培肥床土:育苗床用土都要加草灰或腐熟好的乱草。

发好捣细的猪粪等含有机质较多的农家肥,在此基础上,再按每平方米加硝酸铵或硫酸铵50克,磷酸二铵100克,硫酸钾50克,然后将铺在床土上面的草炭或腐熟乱草,猪粪和化肥与床面上5厘来深的床上反复用小镐混拌。

使之混拌均匀。

(3)床土调酸:水稻幼苗喜欢在酸陛土壤中生长。

酸性土壤能够增力,稻苗的抗逆能力。

所以,床上调酸对水稻旱育苗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调酸前首先要测定床土的现有酸碱度(pH值),一般用石蕊试纸比色法测定即可。

目前大面积调酸用“床上调酸增肥剂”。

这种制剂可把调酸、调肥两次作业合为一次完成,省工、省时,计量准确、成本低、效果好。

—般每平方米施用0.5公斤床上调制剂加磷酸二铵100克,与5厘米床土充分混拌均匀。

(4)床土消毒:床土消毒除能消灭或抑制土壤中立枯病的病原菌外,还有增强秧苗抗能性和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

目前大面积应用的床土消毒剂主要用70%敌克松稀释1000倍,在浇苗床底水前每平方米浇2.5~3.0公斤,由于敌克松较难溶解,所以要先用少许酒精或酒充分溶解成浆糊状,再倒入600倍水中搅拌,然后均匀喷洒在床面上。

2.种子准备
(1)选择品种:根据当地≥10℃活动积温,正确选用适当叶数的品种,以保证安全抽穗和安全成熟。

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选用水稻品种叶数的指标及其抽穗、成熟的日期。

(2)晒种和清选:A.晒种。

在背阴通风处,将种子摊成3~5厘米薄层,晾晒1~2天。

切,忌在烈日下暴晒,以防稻壳破裂而感染病害。

B.清选。

先进行筛选或风选,然后再进行泥水比重选,即用黄泥溶解成淡薄的泥浆,将鸡蛋放入兑好的泥水中,将鸡蛋露出水面五分硬币大的一块,即表明泥水达到要求的浓度指标。

将种子倒入泥水中,并用木棒搅动一分钟,沉降在下部的种子捞出,并用清水洗净。

(3)种子消毒:消毒方法是用35%恶苗灵(多森铡配制成0.4%浓度的药液,或用40%式菌灵配制成0.5%浓度的药液浸种,以消灭各种病菌。

消毒的时间,在10~15℃水温情况下,要浸泡5昼夜,用编织袋子盛种子消毒处理时,每天早晚将种子袋子上下倒动一次,如果散袋消毒处理,要早晚各搅动一次,以提高处理的效果。

(4)浸种与催芽:A.浸种。

为使育苗时播下的稻种能适时早出苗出壮秧,必须进行浸种,稻种吸收自身重25%水分量需要积温 100℃~110℃,如果在10℃水温条件下,需10~11天;15℃时就需要7天。

B.催芽。

要求是:一快.二短、三齐。

催芽方法是,可在火炕上先垫一层草袋子,其上铺塑料薄膜,再将浸透的种子堆放30~40厘米厚度,最后用薄膜蓄平密封保温保湿,通过火炕加温和种子萌发的自然,保持堆温在30℃左右,高低差不超过2℃。

为能掌握温度情况,种子堆要插入温度计,随时监测。

3.播种
(1)适期早播:—般在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气温稳定通过6℃,即4月10~25日播种,第三第四积温带气温稳定通过5℃,即4月15~25日播种。

按旱育稀植培高产技术要求不能育5月秧。

(2)稀播育壮秧:培育4.1叶中苗,以每平方米播芽籽275克较为适合;育4.5叶以上的大苗,每平方米播芽200克,要宁少勿多,宁稀不密。

(3)播种方法:一般都是人工撒播。

把每个苗床的种子量分成两份,播种两次。

第一次播完70%,第二次用剩下的30%找匀。

播种时最好选择晴好天气。

如果有条件最好用苗床播种机就更为理想。

播完种后,要用平板锹或滚子将种子均匀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接土,一面露天。

(4)覆土、搭架:九覆土。

覆土最好用腐殖土,也可用偏酸性的杂草少的旱田土,不能用杂草多的壕塄土或碱性大的土粪,也不能用草炭、细面沙覆盖。

覆土要均匀。

覆土厚度原则上盖严籽,一般不能超过1厘米厚。

B.搭架。

苗床插拱条的方法是,顺苗床每隔50~70厘插一条,插深15厘米,弓条中间高度为30~35厘米。

接近床两边高度为10~15厘米。

要求做到弓条插的高度和跨度—致,以利盖膜。

弓条上拉三道草绳或撕裂膜,一道在弓条中顶,两道在弓条接近床边的弯曲部,并且要把绳拉紧。

(5)盖膜:水稻育苗用薄膜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无色膜,—种是蓝膜。

当前通常使用的小棚封闭式育苗盖棚方法,采用揭两侧的棚膜进行放风、管理。

由于不能控制通风量,通风不足时,秧苗徒长造成“小老苗”。

五常、宁安、海林、尚志等市县广大农技人员,先后示范推广了“开闭式”育苗方法。

开闭式育苗的盖膜方法是:在已经搭好弓条的秧床上,取半幅薄膜盖在背风方面,再取一整幅薄膜盖在迎风方向,使整幅膜压在半幅的边上,重叠20~30厘米,膜上面再用撕裂膜绷紧,使之更牢固,以防风刮开。

当使用新的农膜育苗时,注意记准新的膜面。

第二年仍按原正反面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