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魏玛共和国的关系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美
从俄国购得阿拉斯加。
1870-1940年
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
法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1-1918年
德
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
1871年
德
德国统一。
1871年
德
德国颁布宪法,规定皇帝是德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容克贵族控制国家统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1799年11月
法
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起强有力的执政府,使法国逐渐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18世纪后期
法
法国社会等级矛盾尖锐,政府财政濒临破产,专制制度的危机日益加深。
1803年
美
购买路易斯安那州标志美国扩张的开始。
1803年
美
美国强迫西班牙出卖佛罗里达。
1804-1814年
法
拿破仑统治时期成立法兰西银行,并赋予其发行钞票的垄断权,银行的地位日趋重要。
1931年
英
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
1933-1945
德
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3-1945
德
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专制
1933年
美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经济调整法》等法令。
1933年
德
希特勒人当总理,通过授权法。
1934年
德
1913年
美
工业产品已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比英法德日四国的总量还多,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913年
德
德国成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帝国主义强国。
1914年
德国近代史[1]
事件:英法联军诺曼底登陆(反攻) 时间:1944-6
5、结束:事件:德国投降 时间:1945-5-8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他在遗嘱中指定 的接班人海军上将邓尼茨8天后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纳粹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 己和种族注意,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 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于 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 剖室和焚尸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 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 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 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了《凡 尔赛和约》,即《巴黎和约》,全称《协约和参 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 国主义条约。1920年1月20日生效。 主要内容: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 萨尔谋矿归法国;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 国瓜分;德国向美、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限制德国军备,并规定莱 茵河以东50公里为非军事区。
历史背景
•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规律的作用的影响下, 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 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 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 矛盾.
导火线-萨那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 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 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邻 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 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 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 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 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 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 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 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 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 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 事件。
试论述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
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德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和丰富的教育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其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创新,也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二战前德国教育的演进过程:一、中世纪至启蒙时代的德国教育在中世纪,德国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以教堂学校为主,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和贵族。
教学内容以宗教为核心,以拉丁语为主要语言。
在此期间,德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大学,如海德堡大学(1386年)、莱比锡大学(1409年)、弗赖堡大学(1457年)等,主要提供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
在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的兴起,德国教育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马丁·路德提倡普遍牧师制和全民教育,强调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并创办了一些拉丁语-德语混合的学校。
同时,他也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书籍的流通和知识的传播。
在此期间,德国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大学,如维滕贝格大学(1502年)、马尔堡大学(1527年)、吉森大学(1607年)等,主要提供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
在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教育受到三十年战争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战争造成了德国社会经济的衰退和人口的减少,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启蒙运动则促进了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革。
在此期间,德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康普顿、沃尔夫、莱布尼茨、康德等,并创立了一些新颖的教育机构,如哈勒孤儿院(1698年)、柏林军事孤儿院(1717年)、法兰克福-安-德尔-奥得模范学校(1748年)等。
二、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教育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从封建到工业化,从民族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历史变迁。
在此期间,德国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等级化、国家化和专业化。
在等级化方面,德国教育形成了典型的三轨制,即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职业预校,分别培养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劳动阶级的人才。
德国发展史概况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
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
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
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
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两个国家。
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代历史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
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
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
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
德国近代史
• 德意志各邦原本 火热的统一呼声 渐渐变得低沉, 原本在反法战争 后似乎近在眼前 的统一又变得遥 远。
• 1819年4月,李斯特在法兰克福的交 易会上明确提出来建立关税同盟的建 议。
• 在一份报纸上,李斯特直截了当地写 道:“不在德意志各邦人民之间实行 自由交往,便不可能有统一的德国, 不建立共同的重商主义制度,便不可 能有独立的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 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主要参战国 :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国 ,法
国 , 比利时 , 英帝国 ,日本 ,意大利 (1915 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 国), 罗马尼亚,希腊(其中罗马尼亚、塞尔 维亚、希腊亦系巴尔干地区的国家) , 美国 , 中国等)
同盟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历史背景
•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规律的作用的影响下, 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 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 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 矛盾.
导火线-萨那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 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 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邻 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 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 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 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 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 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 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 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 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 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德战争) 时间:1941-6
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
浅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郭豪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德国法西斯曾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经过分析,它的原因涉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它是当时那种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探析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的原因,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德国上台原因法西斯主义(fascism),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
是由民族主义(nationalism),种族歧视(racism),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国家价值主义(disagremnationlism)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
他们歌颂军事美德而诋毁自由及民主,歧视不同与自己的人。
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他们的支持者都拥有鲜明性格(本尼托·墨索里尼,阿道夫·希特勒,佛朗西格·佛朗哥)并且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一员就必须奉献出你的价值。
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
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
在世界现代史上,法西斯主义曾在德国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剖析: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兴起之历史原因1. 德国人在历史上就野蛮好战、侵略成性。
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王国是霍亨索伦家族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建立发展起来的。
10世纪时,该家族还只是瑞士北部索伦山上一个城堡的统治者,但是,通过不断地侵略扩张,到17世纪时,它已夺取了莱茵河下游的马尔克、克列夫兹、拉文施坦和维塞尔- 1 -河下游的拉文斯堡,又从波兰手中夺得了普鲁士公国,最终建立了普鲁士王国。
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又与英国等国家联手打败了奥地利、法国和沙皇俄国。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
•
•
•
国家法律亦得由德国政府按照德国宪法规 定的程序制定。…… 德国政府所制定的国家法律如不以国会和 参议院的组织本身为对象,得与德国宪法相异。 德国的总统的权力不变。 德国政府所制定的国家法律由内阁总理发 布并在国家法律公报中发表。如无其他规定, 法律于次日起生效。……
•
德国与外国所订涉及国家立法事务的条约, 无须获得参与立法工作的团体的同意。德国政府 发布履行此项条约的必要规定。 •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本法于1937年4月 1日失效;如现任德国政府被另一政府代替时, 本法亦即失效。 ---节选自《授权法》
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 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要求委任希 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 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1946年9月 纳粹党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 组织。
希特勒建立纳粹独裁 体制的措施
(1)策划国会纵火案 1933.2.27
是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陷 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 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德国共产党。
(3)颁布“一体化”法令,控制地方权 力 1933.3-4 (4)颁布法令,禁止组织新政党,禁止 除纳粹党以外其他政党的存在与合法活动。 1933.11起,国会议员由清一色纳粹党 徒组成
(5)取消冲锋队换取国防军支持 “长刀之夜”
1934年6月30日,一些人称之为“血腥 清洗”,另一些人则称之为“长刀之夜”。 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和慕尼黑制 造“长刀之夜”,对纳粹冲锋队头目恩斯 特· 罗姆等人进行了清除行动。当日,希特 勒从波恩飞抵慕尼黑,以冲锋队头目企图 进行政变为由,将罗姆等人逮捕并处决。 此次事件中,大约有数百名冲锋队头目被 处决。希特勒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 而党卫队则逐渐取代了原先冲锋队的位置。
在两个帝国的夹缝中
在两个帝国的夹缝中魏玛是一个共和国。
如果说此前俾斯麦依靠“铁和血”建立起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是一个带有浓厚古典国家色彩的政治实体的话,那么,魏玛共和国就可以说是德意志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力图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现代国家形态。
但是,魏玛的时运不济:它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交替的历史夹缝中。
1918年魏玛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前有第二帝国的一系列官员直接进入魏玛共和国担任要职,后有第三帝国的活跃分子、以及左翼激进主义者在瓦解魏玛的共和基础。
魏玛共和国的领袖们,算是抓住了建国的要领,一开始就下大力气制定宪法,期望就此给魏玛共和国提供一个政治运作指南。
只是这种努力,一方面,是在受制于第二帝国的政治习性的基础上展开的。
另一方面,则是在纳粹的攻击下进行的。
因此,它自开始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品性,对于魏玛的影响是直接的。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由于第二帝国的政治运作,完全是在俾斯麦玩弄政治伎俩的基础上运行的,社会政治制度成为俾斯麦游戏的对象。
人们对于政治形成了一种无力感。
政治就仅仅是在技巧的水平上运行着。
于是,第二帝国成为一个无法抑制的普遍腐败的国家——王室贪婪,高官只管牟利,军人为获利与富有的年轻女子结婚,而且从战争中掠夺财富,大发国难财。
这就是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底子。
当魏玛共和国在稀里糊涂中宣布诞生的时候,它的领袖们也是一帮政治上充满无力感的家伙:对于国家究竟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强有力的、稳定的政治制度基础之上,他们没有能力达成共识。
社会的分崩离析与经济的全面困境,没有得到缓解。
第三帝国,就是在魏玛共和国乏力地统治德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希特勒等纳粹党人对于建立在烂摊子基础上,而又乏力地运作着的魏玛、尤其是魏玛无力克服的腐败,极尽攻击之能事,从中向人们表明纳粹的“力量感”。
于是,魏玛陷入一种前有腐败无力的第二帝国囿限的政治架构、后有第三帝国以攻击这种无力来瓦解共和基础的窘境之中。
德国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德国法制史的形成与特点25010111彭贝贝一、封建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在整个封建时代,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元化是德国法最基本的特点。
习惯法、地方法、教会法、罗马法以及帝国法令长期并存。
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萨克森法典》,大约编纂于1220年,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民事、刑事问题的地方习惯法和诉讼规则,以及调整封建关系的采邑法。
封建时代后期出现了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纳法典》(1532年颁布)。
该法典共179条,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在德国封建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近代德国法律体系的形成统一后的德国以原普鲁士邦国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先后颁布了宪法、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事诉讼法典、法院组织法、民法典和商法典,成为大陆法系的又一个典型。
与此同时,由于德国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德国法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概念更加准确。
魏玛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发展是1919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
由于政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
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希特勒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将国家政治生活全面纳入战时轨道。
(1)在宪政方面,颁布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保护德意志人民紧急条例》、《禁止组织新党法》、《德国改造法》等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维护希特勒个人独裁和纳粹一党专政。
(2)在民事法律方面,颁布了《卡特尔变更法》、《强制卡特尔法》等法令加强对垄断组织的扶持,强化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策生活的控制,并且颁布了《世袭农地法》、《德意志血统及名誉保护法》等单行法律,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政策,巩固法西斯政权的统治基础。
第十三章1848年革命后德意志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西方政治制度史
权限已大为削弱
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总统与联邦政府
1. 总统制 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7年,
可连选连任 罢免总统的动议须提交全民
公决 总统是国家首脑,有权任命
官员、军事命令权、赦免 权等
2. 联邦政府
➢ 由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均由总统任命 ➢ 总理领导联邦政府, 对国会负责;各部部
首相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由皇帝 任命,政府官员对首相负责,首
2. 帝国的司法制度
(1)法律制度明显维护皇帝的统 治和封建特权
(2)普通法院分为四级: 区法院 地方法院 高等地方法院 帝国法院
3. 第二帝国时期的政党
(1)保守党 (2)自由保守党 (3)进步党 (4)天主教中央党 (5)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三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魏玛共和国时期联邦中央与各邦的关 系(1919-1933年)
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立法机构 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总统与联邦政府 四、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司法制度和公民的
权利与义务 五、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政党 六、魏玛宪法的意义
一、魏玛共和国时期联邦中央与各邦的 关系(1919-1933年)
1. 大权集中,小权分散
2. 联邦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各邦 可制定宪法,但不得与联邦宪 法相冲突
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立法机构
1. 联邦国会 代表全德人民的利益,由选民
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 设立选举审查局 下设审查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
2. 联邦参政院
➢ 代表德意志各邦的利益, 议员由各邦 政府任命
➢ 各邦至少应有1票, 共63票 ➢ 各委员会主席由联邦政府各部部长
有实现
第二节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治制度
德意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导致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 善,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缺少深厚的 民主传统基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 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则是受限制、打击的对象,而美 国则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是要维护它,德 日则要破坏它。 3、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具备通过改革缓解危机的基 础,德国经济发展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 小,受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4、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素质不同,所起的个人作用不同。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 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阿道夫· 希特勒名言
1 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 被野蛮所征服。 2 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3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 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4 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 5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 但那 又有什么呢? 6 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7 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8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9 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 的事业。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背景: 1.德国保存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2.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沉重,德国政府软弱无能; 3.德国统治阶级倾向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对内镇压群 众运动,对外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夺取势力范围 和世界霸权; 4.希特勒和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大旗号 作欺骗宣传,换取了广泛的支持,加紧与统治阶级勾 结。
第三节德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三节德国现代教育制度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于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的政治野心也显露出来,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最终成为战败国。
之后建立起魏玛共和国。
由于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不久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统治的国家,使德国学校教育产生倒退。
在二战结束后,德国又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基本上沿袭了以前德国的教育,特别是共和时期德国教育的传统。
进入九十年代,德国又重新统一。
所有这一切变迁对德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玛共和时期的教育改革一战结束后,德国于1919年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并通过了《魏玛宪法》。
在魏玛共和时期,德国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教师培养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1.初等教育《魏玛宪法》要求废除等级的双轨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单一的学校系统。
凡6-10岁的儿童,无论贫富贵贱,都必须进4年制的基础学校学习,进行义务教育。
读完基础学校,可以到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4年,完成义务教育,4年基础学校再加上4年高等国民学校,构成了全部的强迫义务教育阶段。
这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各阶级在享受初等教育权利上的平等,也为在根本上废除教育的双轨制奠定了基础。
2.中等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取消了中学的预备阶段,使中学能够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学校之上;二是新建立了两种学校: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
德意志中学的创立,是与德国教育中长期存在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情绪紧密联系的。
在这里,德意志的文学、劳动、地理等课程特别受到重视,渗透着日尔曼民族沙文主义精神。
上层建筑学校,与高等国民学校七年级相衔接,读完高等国民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成绩优异者可以被选拔到上层建筑学校,继续学习六年,将来有资格报考高等学校。
3.教师培养德国一直重视师范教育,共和时期,小学教师由高等教育的师范学院培养。
师范教育从原来的初等教育轨道提高到中等教育轨道,只有中等学校毕业生通过严格考试选拔才能作为未来小学教师进行培养。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德国的历史也不简单,其领土面积的变化也让人瞠目结舌。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的演变,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史前时期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
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
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
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
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德意志立国时期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
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德国统一魏玛共和国(1919–1933)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世界史论述题
1、俄国1905年革命的意义2、新帝国主义与旧帝国主义的区别3、日俄战争及其意义4、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或简论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特征。
5思考题:20世纪初殖民地的反抗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二、论述题16、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21、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或影响。
32、试分析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影响。
三3、讨论题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和战场都不是世界性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你认为呢,请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二、思考题:14、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及分析。
25、试分析国际联盟。
36、华盛顿体系及具体条约内容、意义。
41、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矛盾,播下了新的战争种子。
谈谈你的理解二、论述题12、俄国革命的背景23、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34、简述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5、俄国革命的影响。
56、如何评价《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思考题:试比较法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二、论述题12、美国二十年代繁荣的原因23、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是怎样建立的34、评价魏玛共和国45、如何看待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普遍繁荣。
56、请分析二十年代欧洲的国际关系及特点。
二、论述题:1、试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试述凯末尔革命及其世俗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土耳其历史发展的影响。
3、简论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4、试论卡德纳斯改革。
二、论述题1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6、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是怎样形成的31、二三十年代苏联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2、大清洗运动给予人们怎样的教训三、讨论题3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二、问答及论述14、大萧条的影响。
25、评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国内政策。
36、谈谈日本法西斯的特点。
41、运用历史学的知识与理论,对以下有关法西斯主义的性质的三种说法发表你的见解:A.“法西斯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公开实行专制独裁和恐怖统治的专政形式和政治思潮”。
德国政体介绍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 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议 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 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 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 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 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一般都实行 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 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 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德国简介
•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 年建立同意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德国挑起第一次 世界大战.1919年成立魏玛共和国.193世界大 战,1945年败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 坦协定>>,被苏(原苏联),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1949年5月23日美,英, 法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国家;同年10月7日苏占区 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0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政治 传统 经济 实力
经济较弱, 一战后就掌握世 经济较弱,难以 界经济霸权---- 经受危机打击 界经济霸权
3、分析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并简述 分析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其建立的过程。与德国相比, 其建立的过程。与德国相比,两国法西斯政权 的建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点? 的建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点?
1、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简要概括法西斯专政权建立后的内外政策。 简要概括法西斯专政权建立后的内外政策。 2、面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德分别采 面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 30年代经济大危机 取了怎样的挽救政策? 取了怎样的挽救政策?试从历史和现实两个 角度分析其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角度分析其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这种不同 的政策又对两国和世界历史造成怎样深远的 影响? 影响?
阅读课本《基本国策纲要》材料,回答: 阅读课本《基本国策纲要》材料,回答:
1、《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 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是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美:罗斯福新政 德:法西斯专政 在“凡--华” 体系中的 地位与态 度
历 史 原 因 现实 原因 影响
既得利益国, 既得利益国,在 亚太地区居主导 地位 维护 有资产阶级 民主制传统
受到巴黎和会的 严厉制裁。 严厉制裁。 有 复仇情绪, 复仇情绪,欲竭 力冲破
“普鲁士精神”: 普鲁士精神” 普鲁士精神 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专制主 义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魏玛共和国-高一历史
魏玛共和国-高一历史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
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
2、特征:
①人民享受到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
②依然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被誉为“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
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民族复仇情绪抬头。
?希特勒法西斯实力进行欺骗性宣传
②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教训:在德国这样的国家,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魏玛共和国的关系
一战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政府,比起之前的德意志帝国来讲,它由专制走向了民主,是德国历史的进步。
然而,如此一个进步的政府却先天不足,从它一建立开始,第一件做的大事,确实是签订了让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凡尔赛和约》。
而它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德国左派和右派的一致反对。
本来,战胜各国在德国建立如此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是为了加速德国的民主进程,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使德国不至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这也是为了保证各国日后的安全。
但它们没有想到的是,魏玛共和国成了战败的替罪羊,成为德国民众发泄不满的出气筒。
魏玛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民心。
它被认为是一个软弱的政府,全然可不能给人民带来荣誉,只能给人民带来苦难和屈辱。
和魏玛共和国相比,人们更加怀念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怀念强权人物威廉二世。
在一战后,德国任人宰割的处境,使人们盼望有一个像威廉二世那样的强有力的人物出来,领导德国走出困境,重振国威。
这成为希特勒上台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