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时间图像教学设计
物理直线运动教案:研究速度时间图像与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

物理直线运动教案:研究速度时间图像与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时间图像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基本概念;2.掌握使用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研究直线运动的方法;3.发现并分析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图像与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掌握使用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进行研究的方法;2.确定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分析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回顾法;2.实验法;3.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前的准备教师介绍物理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概念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知识点讲解1.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速度-时间图像,也称为v-t图,是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速度是纵坐标,时间是横坐标,坐标轴上有箭头标记。
图像中的直线斜率代表速度的值,直线越陡峭表示速度越大。
2.位移-时间图像的概念位移-时间图像,也称为x-t图,是表示物体移动距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在位移-时间图像中,位移是纵坐标,时间是横坐标,坐标轴上有箭头标记。
图像中的直线斜率代表平均速度的值,直线越陡峭表示速度越大。
3.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关系物理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I. 速度增加时,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逐渐增加,即图线越来越陡峭。
II. 相反地,速度减小时,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逐渐减小,即图线越来越平缓。
III.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时间图像的图形是一条水平直线,位移-时间图像的图形是一条斜率均为常数的斜线。
(三)实验演示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匀变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 教案

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教学目标1.知道x—t图像的建立;2.知道x—t图像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了解x—t图像的点、线、截距、斜率、交点的意义。
重点:了解x—t图像反映的信息难点:理解x—t图像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是运动轨迹。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时间:教学过程:例1.物体从计时开始,从初位置以5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x-t图像的建立:1.横轴——时间t,单位s2.纵轴——位移x,单位m3.意义: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x-t图像反映的信息:1.各个时刻物体的位置;2.任意一段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3.斜率反映速度,图线越陡,速度越大;4.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5.截距:t轴——初位置X轴——初始刻6.两条图线的交点:相遇;7.只反映直线运动;8.图线与函数形式相对应:匀速直线运动x=vt——直线变速直线运动——曲线9.图线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例2. 物体从计时开始,先以5m/s的速度从初位置出发,匀速直线运动4s,接着停留2s,再以5m/s的速度回到初位置。
请画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练习1.描述下列图线中①、②、③物体的运动情况。
2.根据运动情况,画出x-t图像。
甲:计时开始,质点不动,到to时刻开始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计时开始,质点从原点沿正方向匀速运动了t1时间,然后停止运动,到t2时刻沿反方向回到出发点。
3.如图1-3-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ABC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t图象如图1-3-7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A的路程最小C.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率相等C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1时刻甲、乙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答案ABC6.(2011·温州模拟)如图14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A.t=0时,A在B的前面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答案AB解析t=0时,A质点在x1处,而B质点在原点处,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0~t1时间内,A质点运动的速度比B大,但t1以后A质点静止不动,速度为零,故C、D均错误;t2时刻A、B两质点到达同一位置,之后B质点继续向前运动,跑到A质点的前面,故B正确.。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普通)

第三节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普通)北京市杨镇第一中学刁脊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是位移时间图象描述运动规律,是以数学中的图象为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展现物理规律。
由于本节是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图象问题,而图象方法又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章及整个物理学中有重要地位,为后面的速度时间图象,振动图象等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在教学方式上,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研究图象问题,主要采用学生动手体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方法,使图像中的物理意义变的简单、清楚,使学生由简单入手,兴趣出发,从定性到定量,多角度处理物理问题,为以后讲述图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x)x-t1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运用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和方法2、理解图象的意义,能从图中获取所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时间,时刻,位移、位置、速度。
3、图象工具的学习与掌握教学难点:1、理解横轴代表时间2、图象和运动轨迹的区分教材内容的变化1、旧教材直接给出位移时间图象的做法和物理意义,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理解和应用图象。
新教材由学生活动开始,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讨论交流等主体参与形式的方法获得对位移时间图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2、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层次划分不明显,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知识的获得;新教材层次划分明显,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3、旧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在课堂获得学生的反馈;新教材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教学的互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论:不是。
问题2、图像怎样定义?由此教师给出图象定义——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的图线叫做图象。
(二)借鉴推理,定量画图像教师:同学已经定性分析了图线规律,但还没有准确的定量关系, 这种画法不能规范的画出位移时间图象那么我们如何来规范的画出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面我们就定量研究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及画法。
1.7位移-时间图像导学案

1.7 位移-时间图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2.知道x-t图像上点、截距、斜率(大小和方向)的意义;3.知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的基本形状,能够进行公式和图像的简单互判;4.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的形状。
二、【课前预习】(一)知识导读1.x-t图像: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描述随的变化规律.x-t图像(是/不是)物体的实际轨迹。
2.常见的x-t图像(1)静止:一条的直线.(2)匀速直线运动:一条的直线.(3)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结合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应该是一条线3.x-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斜率的大小表示,斜率的正负表示。
(二)导读检测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则质点在第1 s内做________运动,1~3s内________,第1 s内速度为________m/s,1~3 s内速度为______m/s,3~5 s内速度为_____m/s,0~1 内的位移为_____,3~5 内的位移为_____,0~5 内的位移为______.三、【课中解疑】互动解疑一: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描述以下几种运动:例1一遥控玩具小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面问题:1.前10s内、10~15s、前15s内、15~25s、前25s内物体的位移分别是多大?沿哪个方向?2.0~10s、10~15s、15~25s,这三段时间内速度分别是多大?分别沿哪个方向运动?3.t=5s、t=12s、t=20s这三个时刻速度分别是多大?【例2】如图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由图可知()A.t=0时,A在后,B在前B.B质点在t2时追上A(相遇),在此后B在前,A在后C.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速度比A大D.A质点在0~t1时间内做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互动解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回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什么?根据初中数学相关知识,尝试画出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小结:课堂变式训1:(2018全国卷3-18)(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案时间+位移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节时间位移教学设计首先,观看两个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1 .如果我们要研究汽车在长安街上的位置变化时,汽车是否可以被看做质点?2 .我们说汽车在长安街上是运动的,我们可以用通常选谁做了参考系?我们常说“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这两句话中时间意思相同吗?一、时刻和时间间隔I.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心来表示.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分组讨论问题。
第1、2两个问题是为了复习上节课的质点和参考系内容而设置。
导入新课3.结合下图,如果我们要准确的描述一辆行驶在长安街上汽车所处的的位置,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加以描述更为合适?分组讨论问题并同答第3个问题为了引出要描述汽车的运动需要时间和位置等物理量,为新课做铺垫。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学习场景: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分组讨论问为引出时间和时刻的不同讲授新课四个问题的设置,重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1)工作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8v 低压交 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流电。
(2)日常应用:①测时间:电源频率50Hz,每隔0.02s 打一个 点 ②测位移③研究纸带一研究物体的运动 3.打点计时器使用步骤(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然后固定好它。
(2)安装纸带。
(3)先启动电源,再拉纸带,随后立即关电源。
学生记忆并掌握参 考系有关知识。
学生分组合作,进 行实验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与概念 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4)取下纸带,利用刻度尺从参考点测量位移数值,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51 1(5)利用表格记录数据,合理选取标度做出x-t 图像。
(6)整理器材。
【播放实验过程视频】[科学漫步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1学生分组合作,进 行实验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学会数据处理规范实验操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学生练习 巩固知识课堂总结§1.2时间位移一、时刻和时刻间隔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息来表示。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此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一侧,在t = 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一侧
D.在t = 2 s时,物体在距出发点负方向一侧10m处
2.一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2/
2
t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t
)
(s
6
18
( )
A.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B.物体的初速度为6m/s C.物体加速度为-12m/s2
D.物体速度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
18
(-
=
12
t
m
v/
)
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次一辆卡车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x=9m,问这量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4.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为6m/s2,4 s内发生的位移时多少?
5.一辆小轿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l0s,然后以lm /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汽车在这20s内的位移是多大?平均速度是多大?汽车在加速的10s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并能利用所学公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掌握对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法;(2)通过对图像的探究,理解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中一些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物理联系社会。
(2)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物理意义。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v-t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百米赛跑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二、讲授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t,它的v-t图像是平行于t轴的一条直线如图v–t图线与t轴所夹的矩形“面积”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思考讨论: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图像上如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方向呢?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从v-t图像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图v–t图线与t轴所夹的梯形“面积”是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呢?出示图片:粗略地表示位移,分4个小矩形,较精确地表示位移分8个小矩形。
假如把时间轴无限分割,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割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精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
这是物理上常用的微元法。
2 位移-时间图像20200909

(2)斜率:
①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 大小,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 体运动速度的方向,斜率为正值如 图甲a,b所示
②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x-t图 象为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时间t1~ t3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直线AC的斜 率,t2时刻的瞬时速度对应图象上 B点的切线的斜率
补充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学习目标 :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知道位移图像不是运动的轨迹; 3、能画出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4、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
位移—时间图像。
1.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1)用图象阐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简明 直观的特点.
(3)截距:
纵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 始位置,如图甲所示a,b物 体分别是从原点、x2处开 始运动,横截距表示物体 开始运动的时刻。
(4)交点:
交点表示物体在同一时刻处 于同一位置,即相遇,如图 甲中的交点表示a,b,c三个 物体在t1时刻在x1处相遇。
【特别提醒】
(1)x-t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 动。 (2)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绝不是 物体运动的轨迹.
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
(1)若x-t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 处于静止状态.如下图中a图线所示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如图b
位移时间图像学案

位移时间图像学案一、复习速度时间图像1、物理意义:描绘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不是运动轨迹)2、认识图像: (1)轴: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瞬时速度 (2)点:①轴上的点:横轴上的点表示时间、纵轴上的点表示瞬时速度②图线与轴的交点: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 ③图线与图线的交点:速度相等(可以找出共同速度和对应的时间) ④拐点:加速度反向的时刻 (3)线:①一条与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静止②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③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④一条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4)面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时间轴上取正、下方取负) (5)斜率:(坡度)tvx y k ∆∆=∆∆=(从左向右看上坡取正下坡取负)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的的方向3、小结:(1)速度时间图像只能描绘直线运动,绝不可能描绘曲线运动(2)速度的方向看图线在哪一象限(一为正四为负)加速度的方向看斜率的正负(从左向右看上坡为正下坡为负)(3)速度反向的时刻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 二、位移时间图像1、物理意义:描绘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不是运动轨迹)2、认识图像: (1)轴: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 (2)点:①轴上的点:横轴上的点表示时间、纵轴上的点表示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②图线与轴的交点: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位移 ③图线与图线的交点:相遇(可以找出相遇的位置和对应的时间) ④拐点:加速度反向的时刻 (3)线:①一条与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静止(静止在参考点)②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静止(静止在距参考点0x 位置) ③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④一条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4)斜率:(坡度)txx y k ∆∆=∆∆=(从左向右看上坡取正下坡取负)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教案
主题:高中物理-位移时间图像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像。
资源:教材,投影仪,黑板,笔,实验器材
活动设计:
1. 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位移时间图像的概念,解释图像中不同线段对
应不同的运动过程。
3.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不同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让学生
观察并分析图像中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堂上所展示的实验图像,分析其中的物
体运动规律,并讨论如何根据不同图像描绘物体的运动情况。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并解释其对应的运动规律。
6. 练习与检测(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或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进一步加深理解。
评估方式:通过课前热身问答、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位移
时间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时间、位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时间、位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物理观念: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科学思维: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科学探究: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
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点。
07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图像(校对稿)

v /〔m ·s -1〕 v /〔m ·s -1〕 0 t 0 0 t 第七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图像【学习目标】在初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和时间图像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图像。
【重点与难点】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t+ at 2/2 及其应用.o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v 2=2ax及其应用.3. 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t+ at 2/2 及其敏捷应用o【回忆与引入】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思考: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计算?v2、观看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O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中,物体的位移等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tt /s以下图甲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物体的初速度为v ,经过时间 t 时,物体的速度为 v 。
vv v tttvvv0 0 0O甲tt /sO乙tt /sO丙tt /s1、思考:①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成多个小段〔如 t/9 为一小段〕,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上图乙所示,则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与 t/9 的乘积表示什么?此乘积与对应小梯形面积有何关系?乘积表示物体以各段初始时刻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位移;此乘积与对应小梯形面积近似相等。
②假设将物体的运动过程按时间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上图丙所示,此乘积与对应小梯形的面积又有何关 系?此乘积与对应小梯形的面积更加接近相等。
③由以上思考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等于物体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图形的面积。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推导:x =1/2〔v +v 〕tv = v +at t得:x = v t +1/2at 2说明:①上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要考虑各矢量的方向,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位移-时间图像

根据x-t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 1.由x-t图像可以确定物体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移或发生这 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 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 3.若x-t图像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 • 4.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x-t图像为曲线线,在时刻t的瞬 时速度对应图像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 5.图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方向的正、负,斜率为正, 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则物体向负方向运动。
15x/kmC源自ABo1. 5
2. 5
3
t/h
变式练习
•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像如图示, • 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由图像 可以看出 x/m • A.甲乙同时出发 甲 • B.乙比甲先出发 • C.甲开始运动时, s • 乙在前面S处 乙 •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 • 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注意:
• • •
• • • • • • •
1.物体的x-t图像和物体的运动轨迹丌同。 2.若图像丌过原点有两种情况: (1)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 位移。 (2)图像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 3.两图线相交表示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 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 4.x-t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 速运动。 5.图像不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6.(1)图像平行于t轴,即是斜率为零,说明物体的速度为零, 表示物体静止。 (2)图像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不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 动, (3)图像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不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 动。
必修一 .st图像和vt图像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主备人:屈峻毅学科长审查签名:赵兴泉(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2、解析:通过图像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把握s-t图像和v-t图像的联系和解题思路及方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1.掌握位移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与应用。
思考题1.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像和v-t图像中分别怎么表示?2.重点掌握s-t图象和v-t图象两种图象的联系的区别。
思考题2.s-t图象和v-t图象的区别在哪里?3.把握与两种图象相联系的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思考题3.s-t图象和v-t图象是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吗?(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的概念,对v-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s-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很难理解。
2.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v-t图像和s-t图像,所以用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显得比较困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s-t图像和v-t图像的区别,本节课准备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物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介绍s-t图像和v-t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图像→总结出s-t图像和v-t图像的区别→练习、小结2、教学情景问题1.s-t图象及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是什么?设计意图:掌握s-t图象及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例题1..对于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图象图象设计意图:能很好的区分s-t图象和v-t图象例题2.一质点的s-t图象如图a所示,那么此质点的v-t图象可能是如图b所示中的(???)图a图b???答案:A设计意图:s-t图象和v-t图象的相互转换问题例题 3.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三车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答案:B设计意图:运用图象巧解物理问题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分析s-t图象及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特点,学生对两种图像进行区别和应用,然后做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2 时间位移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时间位移教材分析:《时间位移》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主题下的内容,要求理解位移概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其的解读为:理解位移,需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含义,其中渗透着对“物理量的变化”的认识。
理解位移,还要认识到它是由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决定的,都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对直线运动,都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方向。
本节第一部分内容时刻和时间间隔简单,学生自学能够理解,要注意与生活中的用语区分,生活中的时间有的表示时刻,有的表示时间间隔。
对直线运动,要借助数学的一维坐标系表示质点的位置,将物理和数学联系起来,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再用坐标之差表示质点的位移,位移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矢量,要引导学生注意位移的方向用正负号表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但对时刻和时间间隔及路程和位移的概念了解较少。
时间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用语,学生存在很多错误的前概念,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会影响学生新概念的建立。
学生初中学习过坐标系,要注意物理和数学的区别,在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要认识到坐标都具有单位,要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重点讲解过程。
要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让学生掌握用坐标计算位移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2.学生理解质点的含义,能计算位移。
3.学生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分析图像包含的运动信息。
4.学生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通过纸带正确测量时间和位移。
教学重点:位移的含义,打点计时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建立坐标系,使用坐标计算质点位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1.2 时间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二、路程和位移路程指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三、直线运动的位移:∆x=x2-x1(直线运动)∆x的符号表示位移方向.四、位移-时间图像五、位移和时间的测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教学反思: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位移的含义,能用坐标计算质点的位移,通过例题给学生加以示范,形成规范的计算位移方法,即建立坐标系,确立初、末位置,求出末位置坐标与初位置坐标之差。
位移与时间图像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位移与时间图像(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实际运动情况二、学习过程1.学点一:位移—时间图象做出下列数据的图像:t/s 1 2 3 4x/m 2 4 6 8t/s 1 2 3 4x/m 3 3 -3 0位移时间图像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用横轴表示,通过描点和连线后得到的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表示位移随的变化规律。
2.学点二斜率: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斜率。
用k来表示。
数值上通常等于y轴数值变化量比上x轴数值变化量。
3.学点三破解位移图象问题的五个要点:①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只能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表示物体的。
②由图象可判断各时刻物体的位置,或任一段时间间隔内物体的。
③由图象的斜率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若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图像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图像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若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为,表示物体处于状态。
若图象是一条曲线。
图象上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表示物体做运动。
【典型例题】例1、(易)如图所示,Ⅰ、Ⅱ运动有什么不同?例2、(中)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试描述质点在8s 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变式拓展】3.若典例2中图像不过原点,那么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现象?4、(中)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 ; ②表示物体做 ; ③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________。
三、总结反思1.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只能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2.由图像可判断物体某时刻的位置,或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3.图像斜率代表速度 四、随堂检测1、(中)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两物体在10 s 时相距最远,在25 s 时相遇D.甲比乙运动得快①②③x/mt/sX2、(中)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 段运动最快B .AB 段静止C .CD 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运动4h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3.(难)如图1.3-4所示是P 、Q 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 A .P 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 B .P 开始时的速度逐渐减小C .在P 与Q 的交叉点前,P 质点的速度大于Q 质点的速度D .在P 与Q 的交叉点,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课时 位移—时间图像 位移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约为 8 V 的交变电源,在测量物体 速度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物体运动,选项 A、B 均错 误;打点的时间间隔 T=1f,可见,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越小, C 正确;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小,物体运 动越慢,D 错误。
3.一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如图所示,纸带上的A 点先通过计时器,A、D间历时___0._1_0___s,位移为___0_._0_7_6_0____m。
3.时间的测量 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起始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例如数出n 个点,则纸带从起始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t=__(_n_-__1_)_×__0_.0_2___s。 4.位移的测量 用__刻__度__尺____测量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相应时间间隔内 物体的位移大小。
思考辨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比较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结构示 意图
打点 原理
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 电磁作用下振针振动打点。
放电打点。
电源 周期 阻力 来源
说明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约8 V交流电源。
220 V交流电源。
电源频率为50 Hz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应用x-t图像能获得的信息 (1)任意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 (2)质点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判断质点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4)判断质点运动的快慢。 (5)判断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6)图像不过原点,说明开始计时时质点的位置不为零,或经过一段 时间才开始运动。 (7)两图线相交,表示两质点在这一时刻位于同一位置(相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移时间图像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六节
第一课时位移—时间图像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备课组涂志平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第一章第六节,学习掌握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基本特征,本节共安排3个课时,位移—时间图像的学习为第1课时。
从知识内容上来看这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像问题,从章节结构来看本节既是学生对位移概念理解的一个提升又是为后面的速度时间图像做一个铺垫。
同时,图像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初次接触图像问题一定会感觉有相当的难度。
特别是运动图像与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情境的对应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将抽象的图像与物体真实的运动相结合,化抽象为具象,降低知识的难度和思维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学生第一次将数学图像与物理知识相结合,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可以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认识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一个坐标轴表示位移,另
一个坐标轴表示时间,知道图像的由来,能根据数据画图像,并了解图像的准确的
含义,明确在s—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为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为一条曲线。
以诱思探究思想为指导,以问题驱动和探究展开对图像的学习,化繁为简,化
抽象为具象,使学生能明白和理解图像的含义以及利用图像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建立合适的坐标,知道横纵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学会画出s—t图
像。
2.知道如何在坐标轴中表示出矢量的方向性。
3.准确描述s—t图像中坐标、点、线、面等的物理含义。
4.会用位移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及运动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1.以数学图像为基础,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直线运动中静止和匀速物体位移时间图像关系。
2.围绕位移时间图像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引出直线运动中位移如何随时间变化;联系实际运动问题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3.会识别图像,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图像表示质点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的体验,领略物理学的奥妙。
2.通过位移时间图像的得出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3.通过多次合作实验及讨论交流,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数据,准确画出s—t图像。
2.理解直线运动的s—t图像坐标、点、线、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直线运动的s—t图像含义以及运动图像与运动轨迹的区别。
2.s—t图像中矢量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过程
知识,可以建立图像来描述汽车的运动。
由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层层深入
归纳总结
问题设置
引发思考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s—t图
像
问题设置3:s—t图像代表的含义是
什么?是不是代表物体运动的轨迹?
问题设置4: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
什么?
二、知识迁移,应用思考:试着画出
甲、乙的s—t图像。
根据图像回答问题5:
1.比较三个图线有什么不同代表谁
的速度大谁的速度小为什么
2.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丙的运动情
境。
3.图像的斜率代表的含义如何体现
其矢量性
三、延伸与拓展: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6
1.s—t图像中三条直线分别代表物
体做什么运动?
运动情境如何能画出来吗
2.s—t图像的交点代表什么含义图
像与时间轴的交点代表什么含义
3.s-t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
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
四、总结与提高: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的特点
(1)时间与时刻——横坐标
时间t/s0123
位移甲s/m0246
位移乙s/m0369
位移丙s/m6420
s—t图像代表了物体运动
中每时每刻的位移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而不是代表
物体运动的轨迹。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物
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任
意相等时间里位移相等。
学生画图,解释图像的含
义
课堂练习:如图所示为一
做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
像,
请回答:
(1)图中OA、AB、BC、
CD各表示物体怎样运动?
试着画出其运动的情境
图。
(2)哪段时间运动最快速
度分别多大
(3)第3s内的位移多大
第5s内的位移多大
(4)5s内物体的位移和
路程分别为多少?
明确匀
速直线
运动定
义
讨论交
流,合
作学习
引导学
生思
考,由
学生自
己找出
规律,
培养分
析、归
纳的能
力。
层层深
入,加
深对匀
速直线
运动图
像的理
解。
加强检
测,随
时掌握
学情
六、板书设计:
第六节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像
1.位移―时间图像
(1)定义:
(2)s-t图像中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4)s-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2.速度―时间图像:同学讨论学习,学会将知识迁移,下节课老师总结
七、作业与巩固:课本P22第2题,第3题,第4题。
八、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后记
本节教学以生活中汽车运动为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采用自己动手作图、类比对照等方法,使图像中的物理意义变得很简单,很清楚。
本节虽内容不多,但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图像反映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问题可从多角度进行处理,为以后讲述其他图像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我觉得还有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
收集数据,列表记录,画出s-t图像,思考规律,从而说明图像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像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像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
3、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不足点、易错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
通过问题的导向,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培养能力。
4、教师的讲课应该与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呈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的思维活动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发现矛盾,产生困难、自行解决困难”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急于求成,尽量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