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病害学绪论

水产动物病害学绪论
诊断技术
包括寄生虫形态学观察、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形态学观察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寄生虫的形 态和结构;免疫学检测可以检测到寄生虫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则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遗传 特征。
非生物因子引起病害类型及诊断
非生物因子引起病害类型
包括水质恶化、缺氧、中毒、营养缺乏等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这些疾病常表现为生长缓慢、免疫力 下降、组织坏死等症状。
使用前了解药物性质、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水产品安全 ;关注药物残留问题,保障人类健康。
典型药物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
要点一
典型药物使用方法
要点二
效果评估
以抗生素、消毒剂、抗寄生虫药等为例,详细介绍其使用 方法,包括用药浓度、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
根据药物使用后病情改善情况、死亡率降低程度等指标, 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增加换水次数,减少有害物质积 累。
底质改良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淤泥,减少病原 菌滋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 部环境。
生态调控
引入有益微生物,建立生态平衡; 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良种选育和苗种培育技术
良种选育
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养殖。
苗种培育
加强亲鱼管理,提高繁殖力;优化孵化条件,提高孵化率;强化苗种培育,提高成活率。
水产动物病害学绪论
contents
目录
• 水产动物病害学概述 •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与疾病关系 • 常见水产动物病害类型及诊断方法 • 水产动物病害预防措施与实践 • 水产动物病害治疗方法与案例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水产动物病害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占了我国南方水产养
殖品种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影响草鱼产量和效益的根本原 因就是草鱼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 皮病。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毒传染病, 对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将之列 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
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或草鱼出 血病病毒(GCHV)。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 直径为70~80nm,具双层衣壳,无囊膜。病毒 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条片段组成。目前已 确定的病毒株分为三种类型,在核酸电泳图谱 、毒力和抗原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流行的 毒株第一型占22%,第二型75%,第三型3%。
CCV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CCV普遍的传播 方式,但传播机制不详。水平传播可直接传播或通过媒介传播, 其中水是主要的非生物传播媒介,其他生物媒介或污染物也可 传播CCV。CCVD流行后,存活鱼可成为隐性无症状带毒鱼; 带毒鱼可能通过尿排毒,然后CCV通过皮肤、嗅觉器官、肠道 或者鳃感染健康鱼。
④ 发病地区,养殖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长鳍叉 尾鮰和斑点叉尾鮰杂交种、白叉尾鮰、长鳍叉尾鮰等。
CCV对宿主有很强的选择性。目前报道,自然暴发病仅仅 是斑点叉尾的鱼苗和鱼种;人工注射病毒可以使白叉尾、长鳍 叉尾、斑点叉尾与长鳍叉尾杂交种患病,口喂及浸浴则不患病。 不同品系的鮰鱼对CCV有不同的易感性,同时鱼龄与临床感染 密切相关,刚孵化鱼苗死亡率达100%,八月龄鮰鱼则很少感染 CCV。
CCV暴发流行与水温、养殖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CCVD 的流行水温是20~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发病速度 越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当水温在25~30℃时,病程比较 短,一般为3~7 d,死亡率可达90%以上。本病20℃时潜伏期10 天,25~30℃时3天,15℃以下不发病。人工感染后,肾脏在24 小时分离到病毒,肝脏及肠则需在70小时分离到病毒,脑在96 小时才分离到病毒。高密度养殖、运输、水污染等胁迫因素及 细菌感染均可诱发或引起疾病流行和大量死亡。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7月01日14:30-16:30(19周五)水新综2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水产动物生病的特点:①发现难②用药麻烦③治疗难3、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病原、宿主和坏境。

(10分大题,自己看书)第一章病理学基本原理1、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和宿主反应特性这两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充分发展期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2、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P7图1-13、基本病理过程:(1)细胞和组织损伤:①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叫萎缩。

②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细胞或组织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见不到,并具有各种各样特殊物质和化学特性质的物质,或在虽生理情况下,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③坏死:生活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2)循环障碍:①充血: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称为充血。

②贫血:机体含血量减少或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于正常称为贫血。

③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

④梗死形成:由于血管的阻塞,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

⑤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⑥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碍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⑦水肿与积水:细胞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称为水肿,组织间液在胸腔、心包腔、腹腔、脑室等浆膜内蓄积过多,称为积水。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农业产业,然而,养殖动物疾病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从业人员。

良好的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疾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1. 细菌学诊断技术细菌学诊断技术是常用的养殖动物疾病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细菌,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原体,进而制定精准的防治方案。

常用的细菌学诊断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菌株鉴定等。

2. 病毒学诊断技术病毒学诊断技术是诊断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关键方法。

常用的病毒学诊断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等,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并可以精确鉴定病原。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成为了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新趋势。

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组学分析,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并诊断出疾病。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测序等都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重要手段。

4. 免疫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检测养殖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来诊断疾病。

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有血清学检测、抗体检测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二、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技术1. 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管理是预防养殖动物疾病的基础。

合理设置养殖场的水质和温度、维持水体充氧、控制饲料品质等措施可以降低养殖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

2.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防治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养殖动物接种有效的疫苗,可以增强其免疫力,并提高抵抗力。

3. 药物治疗针对已经感染疾病的养殖动物,药物治疗是一个常用的手段。

选择有效的药物并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病死率。

4.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对抗疾病的自然方式,通过引入天敌或其它对病原体有抑制作用的生物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真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真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3、症状和病理变化: 1)鱼体:水霉病一般都由于鱼体受伤,霉菌任伤口而侵 入,随着病情的发展内菌丝极度分枝深入肌肉,吸收鱼体 营养,外菌丝似白色绵毛状,称为“白毛病”。a)其他细 菌的感染;b)渗透压失调,蛋白质等有机物渗出,导致死 亡。
2)鱼卵: 每年的家鱼 人工繁殖季节在鱼卵的 孵化过程中,受害的鱼 卵上,菌丝呈放射状, 故称为“太阳籽”。 活 卵都不长水霉。自然死 亡的鱼卵比机械损伤和 高温处死的卵,水霉生 长要快。
真菌性疾病的诊断 与防治技术
真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项目一
淡水鱼的 真菌性病 的诊断与 防治技术
模块四
项目二
名、优、特 种水产动物 真菌性病的 诊断与防治 技术
项目一、淡水鱼的真菌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1
水霉病
2
鳃霉病
鱼醉菌病
3
4
镰刀菌病
真菌的 致病性
1、水霉病:体表受伤后真菌在受损部位 寄生,称为肤霉病。2、内脏真菌病:感 染的真菌进入机体使内脏器官发生病变, 称为内脏真菌病或全身真菌病。 3、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 上生长,人、动物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 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

有真菌菌丝。 100%。
霉素投喂, 连续5-7天
三、鱼醉菌病
• 1、病原体:贺氏鱼醉菌。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稚鱼除特色发黑外,轻者几乎看不出外部症状,
严重时肝脏、脾脏表面有小白点。成鱼一般表现为体色发
黑,腹部膨大,眼球突出,脊椎弯曲,大多内脏及肌肉独
有白色的结节。皮肤被大量寄生时,皮肤上密布白点;寄
生于卵巢时,鱼体丧失繁殖能力;寄生于神经系统时,导
c)盐度(Salinity):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极为敏感, 比如:受水霉菌感染的鳟鱼,当回到海水中的时候 水霉菌就消失。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发生鱼病后,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月每亩用二氧化氯100g对水全池泼洒。

另外,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防治鱼病.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于庆华吴翔刘双凤(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一、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发展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另一方面,它n. All Rights Reserved.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迄今,水产动物疾病学已是一门具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科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如果从人类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知识来讲,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尤其是对于鱼类病害的知识,在我国不少古籍中都有所描述和记载。

据考证:我国的池塘养鱼开始于殷末期(公元前1142—前1135年)。

从周初到战国,有七百年历史,当时用鱼作祭品和馈赠的礼物,池塘养鱼业逐渐发展起来,生产经验也日益丰富。

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460年,范蠡根据当时劳动人民的养鱼经验,写出了《养鱼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宋代有关鱼病的资料中,如北宋(960—1127)大文学家苏轼(1037—1101)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句。

在明代,淡水养殖已有相当的发展,青鱼、草鱼、鲢、鳙的饲养方法到明末已有较高的水平。

当时,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地总结了明代和明代以前的鱼种养法及鱼病的预防。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学及其发展的简史一、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诊断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二、发展简史我国主要在解放后,相继成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国内外在水产动物疾病上的研究主要时期(大体时间):◇国外:◇国内:第二节 疾病和病原、宿主、环境的关系一.疾病和病原、宿主、环境的关系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是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互相影响的结果。

仅仅病毒存在(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但由于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强壮健康,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环境条件(水体)中 寄生虫19世纪末 60年代 20年代 细菌 病毒 40年代 免疫 病理 50年代 寄生虫 细菌病毒、病理免疫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各种因素有利于鱼类对病原的清除,即使在水体中大量存在病原,鱼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而不发生疾病。

相反,鱼类抵抗力很弱,环境条件也不利于鱼类生长,而有利于病原生长繁殖,使得疾病的发生发展。

疾病的发生:鱼体健壮,但病原侵袭力强(如数量多)环境条件又有利于病原的繁殖,而不利于鱼的生活。

鱼体本身抵抗力差,环境因素影响,无病原体鱼体体质较弱,尽管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不高,但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最终使鱼得病。

疾病的不发生:鱼体健壮,不容易感染病原,即使病原侵袭力强,但是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原体得生活,鱼体不发病。

鱼体抵抗力较差,但病原体数量少或没有,不容易发病。

鱼体体质较差,尽管病原体数量多,但是外界环境不利于病原体而有利于鱼体生长,使得鱼体体质逐渐增强,也不容易发病。

二.疾病发生的主要常见因素:病原:就是致病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原生动物、单殖动物、复殖动物、绦虫、线虫、棘头虫、甲壳类。

病原的种类很多,鱼对病原的敏感性不同。

在同一个池塘中,在发生疾病过程中,有些种类的鱼发病,而其他一些种类的鱼能抵制病原的侵袭而生存。

(1)许多种病原对宿主具有严格的选择性或者专有性。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4期本文在探寻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病害预防的措施,供广大养殖生产者参考。

一、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常见原因1.引起病害发生的内在因素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能否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如何,往往取决于机体内免疫力的强弱。

比如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感染南美白对虾和小龙虾,而对同池混养的青虾却没有任何危害;青、草鱼易患病毒性出血病和肠炎病,而在相同条件下,鲢、鳙鱼却安然无恙;白头白嘴病只出现在草鱼的幼鱼身上,而成鱼则不感染。

面对相同的病原体,有的水产养殖动物患病严重甚至死亡,有的患病较轻可逐渐自行痊愈,有的则丝毫没有影响,所有这些都与机体内免疫力的强弱存在一定的关联。

2.引起病害发生的外界因素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外界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池塘是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池塘条件的优劣,往往与病害的多少、轻重密切相关。

鱼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尸体以及残饵沉积于池底,导致池塘底层长期缺氧,氨氮、甲烷、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浓度过高,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原体大量孳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水产养殖动物便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而生病。

(2)人为因素生产者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很有可能成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是放养密度过大。

在生产中,有的生产者为了片面追求高产量,一味加大水产养殖动物的放养密度。

其实放养密度也不是越大越好,当放养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带来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空间狭小、排泄物增多、污染加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增加病害发生的机率。

二是投饵、施肥措施不当。

投喂霉变饲料,或使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都会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

三是机械损伤。

水产养殖动物苗种在起捕、运输过程中如若操作不当,损伤体表,病原体就会从伤口乘虚而入,使其发病。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抗应激药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抗应激药

2、运输(运输到全国各地)
鱼苗:使用泼洒姜10-20g/方+苗种免疫浸泡 剂10-20ml/方(使鱼保持安静,避免应激、 擦伤碰伤等)
成鱼:使用泼洒姜20g/方不超过50g/方或 者加上苗种免疫浸泡剂10-20ml/方(如果 是长途运输,每换一次水,就得重新用一 次哦)
3、下塘(鱼儿在新环境中成长)
放苗(鱼)当天,先全池泼洒泼洒姜1包/ 亩+聚维酮碘1瓶/亩+水霉净1包2-4亩,预防 水霉、鳃霉(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 物,腮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 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然后放苗,注意暂 养池或者鱼塘中的水温与鱼苗袋或者运输水 车的水温正负不超过2℃
4、急救应激(浮头,缺氧,应激,中毒)
用量
用于水生动物抗应激的预防及处理时, 用量为500-1000毫升每亩米。
维生素C
普通维生素C、包膜维生素C、VC磷酸酯
上图左边是健康的鲟鱼心脏,右边是氧化应激损伤的鲟鱼心脏
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 避免自由基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
维生素C属于强还原剂 在水环境中很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成脱氧抗坏血酸 在中性和碱性的水体中很快被氧化
鱼类应激症状表现:
虾类应激症状表现:
蟹类应激症状表现:
抗应激药
抗应激药物是指: 具有缓解、防治由应激源引起的应激综 合症的药物;
可分为应激预防剂、促适应剂或应 激缓解剂。
糖类(如葡萄糖、活性多糖、几丁聚糖等)
·氨基酸类(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 氨酸、牛磺酸、谷氨酰氨等)
·电解质矿物元素类(碳酸氢钠、氯化钠、 氯化钾、氯化铵、有机镁、硒、锌、铬)
·有机酸类(柠檬酸、苹果酸、腐植酸、 甜菜碱等)
·抗生素类(氟苯尼考、恩诺沙星、 强力霉素等)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水生动物在养殖和自然环境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些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疾病对水生动物的危害,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生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细菌性溶血性贫血、细菌性异尖线虫病等。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并定期检测水质。

此外,应注意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食。

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抗生素抗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对抗细菌侵袭的能力。

二、病毒性疾病水生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溶血性伤寒、白点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导致水生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病毒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做好隔离工作,确保新引进的水生动物没有携带病毒。

此外,应注意水体的消毒和饲料的消毒,避免病毒通过水和饲料传播。

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相对较少,一般采用隔离治疗的方式。

对于携带病毒的水生动物,应将其与其他健康的水生动物隔离开来,防止病毒的传播。

此外,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其对抗病毒的能力。

三、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水生动物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鱼鳃虫病、鱼苗寄生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定期检查水生动物的体表和内部,及时发现和处理寄生虫。

同时,应将养殖环境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体,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治疗寄生虫性疾病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过度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容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减轻受寄生虫侵袭的程度。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综合实验与实习报告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综合实验与实习报告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综合实验与实习报告B海洋071 5 陈建明一、实习目的和意义现在我国的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还是以治疗为主,虽然我们提倡很多年的以防为主,但是效果还是微乎其微,所以掌握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打下基础,并且了解水产养殖中一些常用的药物,掌握正确的选用原则以及通过药敏实验选择药物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因此该实习对于马上要毕业的我们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实习的内容一般来说,7、8、9三个月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活动、摄食、生长的旺季,同时又是病害多发期,如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渔业生产。

现介绍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一)、赤皮病症状:病鱼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

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寄生虫寄生后有损伤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防治:彻底清塘消毒。

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

此病病原菌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侵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结合使用。

外用药防治法:①在疾病高发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

②每亩用15~20公斤生石灰遍洒。

③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4克。

内服药防治法:①磺胺噻唑拌饲投喂,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用药2.5克,六天为一疗程。

②地锦草0.25公斤,石菖蒲0.25公斤,辣蓼草0.2公斤,苦楝树皮0.1公斤,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药饵投喂,一天一次,连喂三天,接着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扬尘灰5公斤,人尿一担兑水全池泼洒。

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规范

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规范

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规范第一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概述 (3)1.1 病害防治的意义和重要性 (3)1.2 水产病害的分类及特点 (4)第二章病害监测与预警 (4)2.1 监测体系建立 (4)2.1.1 监测目的 (4)2.1.2 监测范围 (4)2.1.3 监测体系构成 (5)2.1.4 监测流程 (5)2.2 病害预警与报告 (5)2.2.1 预警指标 (5)2.2.2 预警发布 (5)2.2.3 报告制度 (6)第三章养殖环境管理 (6)3.1 水质调控 (6)3.1.1 水质监测 (6)3.1.2 水质调控措施 (6)3.2 底质改良 (6)3.2.1 底质监测 (6)3.2.2 底质改良措施 (6)3.3 养殖环境消毒 (7)3.3.1 消毒剂选择 (7)3.3.2 消毒方法 (7)3.3.3 消毒频率 (7)第四章苗种管理 (7)4.1 苗种选购与运输 (7)4.1.1 选购原则 (7)4.1.2 运输要求 (7)4.2 苗种检疫与处理 (8)4.2.1 检疫程序 (8)4.2.2 处理措施 (8)4.3 苗种繁育与养殖 (8)4.3.1 繁育技术 (8)4.3.2 养殖管理 (8)第五章饲养管理 (9)5.1 饲料选择与投喂 (9)5.1.1 饲料选择 (9)5.1.2 投喂技术 (9)5.2 饲养密度与方式 (9)5.2.1 饲养密度 (9)5.2.2 饲养方式 (9)5.3 饲养环境调控 (9)5.3.1 水质调控 (9)5.3.2 水温调控 (10)5.3.3 光照调控 (10)5.3.4 氧气供应 (10)第六章病害防治技术 (10)6.1 生物防治 (10)6.1.1 概述 (10)6.1.2 方法 (10)6.2 化学防治 (10)6.2.1 概述 (10)6.2.2 方法 (11)6.3 物理防治 (11)6.3.1 概述 (11)6.3.2 方法 (11)6.4 综合防治 (11)6.4.1 概述 (11)6.4.2 方法 (11)第七章疫苗接种与免疫增强 (12)7.1 疫苗种类与选择 (12)7.1.1 疫苗种类 (12)7.1.2 疫苗选择 (12)7.2 疫苗接种方法 (12)7.2.1 注射法 (12)7.2.2 滴鼻法 (12)7.2.3 喂食法 (12)7.3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13)7.3.1 免疫增强剂种类 (13)7.3.2 免疫增强剂应用方法 (13)7.3.3 免疫增强剂应用注意事项 (13)第八章病害防治药物使用规范 (13)8.1 药物选购与储存 (13)8.1.1 药物选购 (13)8.1.2 药物储存 (14)8.2 药物使用原则 (14)8.2.1 安全性原则 (14)8.2.2 效果性原则 (14)8.2.3 经济性原则 (14)8.3 药物残留与检测 (14)8.3.1 药物残留 (14)8.3.2 检测方法 (15)第九章病害防治法律法规与政策 (15)9.1 法律法规概述 (15)9.1.1 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 (15)9.1.2 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9.2 政策措施与实施 (16)9.2.1 政策措施 (16)9.2.2 实施情况 (16)9.3 法律责任与处罚 (16)9.3.1 法律责任 (16)9.3.2 处罚措施 (17)第十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 (17)10.1 宣传教育与培训内容 (17)10.1.1 基本概念与原则 (17)10.1.2 病害识别与诊断 (17)10.1.3 防治方法与技术 (17)10.1.4 管理与法律法规 (17)10.2 宣传教育与培训形式 (17)10.2.1 线上宣传与培训 (17)10.2.2 线下宣传与培训 (18)10.2.3 合作与交流 (18)10.3 宣传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价 (18)10.3.1 评估指标 (18)10.3.2 评估方法 (18)10.3.3 持续改进 (18)第一章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概述1.1 病害防治的意义和重要性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 PPT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是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课程。本课件将带 你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意义。
概述
水产动物疾病是指影响水生动物健康的各种疾病。了解疾病的定义和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的重 要性。
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
病害鉴定和诊断
学习如何识别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病征和 症状,并进行准确的诊断。
3
疫病防治管理
4
了解疫病防治的管理方法,如建立
健全的防疫控制体系和信息监测系
统。
5
疫病应急处置
针对突发疫病事件,制定应急处置 方案,快速反应和采取措施。
疫病的防范措施
讨论如何采取措施预防疫病,包括 隔离、消毒和养殖管理等。
疫病监控和报告
学习疫病的监控方法和报告程序, 确保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实践应用
疫病的药物防治
介绍常用的药物防治方法,如浸泡、喂食 和注射等,以控制疾病蔓延。
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探讨预防疫病的方法,如饲料改良、环境 管理和定期检查等。
疫病的治疗与护理
学习如何给患病水产动物提供适当的治疗 和护理,促进康复。
预防和控制措施
1
防疫工作重点
2
确定防疫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的前沿技术
了解当前水产养殖业中的前沿技术,如智能控 制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
疫病防治的实践应用
探讨疫病防治的实践应用,如疫苗接种和健康 检查等。
防疫工作日常管理
学习如何有效管理防疫工作,确保水产动物的 健康和安全。
防疫工作实践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索水产动物疾病 防治领域的未来发 展趋势,如新技术 和科学研究。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学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学
旬 。上午举行基础、预防两个科目笔试;下午举行临床、综合 应用两个科目笔试。
(4)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考试方案及内容
(5)考试题型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知识部分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
试题主要有A 型和B 型两大类,包括A1、A2、A3、A4、B1等五 种题型。水生动物类每种题型有四个备选答案。
(6)执业注册和备案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向
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7)执业活动管理 a. 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b. 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学
水生动物医学的现状及未来
一、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重量占到全世界的
75%左右,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大农业中发展最快、利润最高、 创汇最多的产业,尤其在沿海地区更显优势。
二、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现状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世界第一大国,但并不是养殖强国,
每年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在100亿以上,究其原 因主要是缺乏专业的“渔医”作为水产养殖的技术保障。
范蠡画像
陶朱公养鱼经
• 威王聘朱公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 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 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 “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 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 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 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 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 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 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 皆取钱,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一年得钱 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 食,又易长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课程英文名称:Prevention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3 理论课:45 实验课学时:18学分:2.5+0.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养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属指定选修课。

它是研究海产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当前,病害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本课程主要就是利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系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全面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机制及其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学习水产药物的基本种类及各种药物的主要应用范围;•系统学习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治学的能力与作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会一般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对疑难病症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检测的方法;2.学会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3.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一些诊断与防治方法,解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对水产养殖业的制约影响,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概论、疾病的发生与控制、免疫学原理与应用、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水产病原检测技术、海水养殖鱼类疾病、海水养殖虾类疾病和海水养殖贝类疾病等共九部分(书本其余部分自学),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第一章概论1.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定义;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基本概念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与研究范围。

2.海产养殖动物病害学的发展简史;a.了解我国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概况b.了解国外海产养殖动物病害研究发展概况3.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明确本课程与水产养殖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疾病的发生与控制1.疾病发生的原因;a.掌握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b.掌握疾病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

2.疾病的控制。

a.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的常见方法;b.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c.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明确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 防重于治” 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免疫学原理与应用1.海水鱼类及其它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a.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b.掌握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类型;c.理解水产动物免疫的主要特点;d.掌握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与意义。

2.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a.了解海水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主要种类;b.掌握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作用的主要因素。

3.特异性免疫;a.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主要类型;b.理解抗体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主要类型和功能;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a.掌握血清学反应的主要特点;b.了解主要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c.了解常见的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5.免疫学原理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a.了解目前应用于水产病原诊断中的常见免疫学方法;b.掌握水产疫苗的主要种类、制备方法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

第四章病理学基础1.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2.衰退性病变;理解萎缩、变性和坏死等衰退性病变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3.血液循环障碍;理解充血、出血、贫血、血栓形成、水肿和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4.进行性病变。

理解肥大与增生、再生、修复和肉芽组织等进行性病变的概念和种类。

第五章药物学基础1.水产药物概述;a.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b.掌握水产养殖中选择合适水产药物的基本原则。

2.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a.掌握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b.握抗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c.掌握抗真菌药物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d.掌握常用消毒剂和杀菌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e.掌握常用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f.了解常用环境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g.了解常用营养剂和代谢改良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h.了解常用抗霉剂和抗氧化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i.了解常用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机理;j.掌握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常用中草药及其应用。

3.给药方法。

掌握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用药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水产病害防治中科学用药和合理用药的基本措施。

第六章赤潮和水质污染1.赤潮;a.掌握赤潮的基本概念以及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种类;b.了解赤潮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因;c.了解赤潮对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危害;d.掌握赤潮防治的常用方法。

2.水质污染。

a.了解水质污染的概念和引起水质物类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b.了解水质污染对海水养殖动物的影响、水质污染的预防与消除措施。

第七章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1.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疾病;a.掌握病毒及病毒性鱼病的基本特点;b.了解国内外病毒性鱼病的研究概况;c.掌握国内外常见的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疾病。

2.海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a.掌握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b.掌握海水养殖鱼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3.海水养殖鱼类的真菌性疾病;a.掌握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b.掌握真菌性鱼病的主要种类。

4.海水养殖鱼类的原虫性疾病;a.掌握海水养殖鱼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b.掌握鞭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c.掌握纤毛虫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d.掌握孢子虫病的特点、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5.海水养殖鱼类的单殖吸虫病;a.理解常见的单殖吸虫及其结构特点;b.掌握常见的单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6.海水养殖鱼类的复殖吸虫病;a.理解复殖吸虫及复殖吸虫病主要特点;b.掌握常见复殖吸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7.海水养殖鱼类的绦虫病;a.理解绦虫及绦虫病主要特点;b.掌握常见绦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8.海水养殖鱼类的线虫病;a.理解线虫及线虫病的主要特点;b.掌握常见鱼类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9.海水养殖鱼类的棘头虫病;a.理解棘头虫及棘头虫病的主要特点;b.掌握常见的鱼类棘头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10.海水鱼类寄生蠕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a.了解复殖吸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b.了解鱼类绦虫疾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c.了解鱼类线虫病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11.海水养殖鱼类的甲壳类疾病;a.掌握鱼类寄生性甲壳类及甲壳病的主要特点;b.掌握常见的鱼类甲壳类疾病。

12.其他寄生性疾病;了解由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3.海水养殖鱼类的其它非寄生性疾病。

a.掌握浮头、泛池以及气泡病等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b.了解遗传性疾病及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第八章海水养殖虾蟹类疾病1.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病毒性疾病;a.掌握虾蟹类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特点;b.掌握国内外常见的虾蟹类病毒性疾病及其诊断方法;c.掌握我国当前重要虾蟹类病毒病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措施。

2.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细菌性疾病;a.掌握虾蟹类细菌性疾病的特点及研究概况;b.掌握虾蟹类细菌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3.海水养殖虾蟹类的真菌性疾病;a.了解真菌及真菌性虾蟹疾病的特点;b.了解真菌性虾蟹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4.海水养殖虾蟹的原虫性疾病;a.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b.掌握虾蟹类原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5.海水养殖虾蟹的其他疾病。

a.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特点;b.了解虾蟹类蠕虫性疾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方法;c.了解虾蟹类浮头、泛池和气泡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d.了解虾蟹类肌肉坏死病和痉挛病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方法;e.了解虾蟹类的藻类及黄曲霉素中毒与防治方法。

第九章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1.理解养殖珍珠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2.了解养殖扇贝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3.理解养殖牡蛎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4.掌握养殖鲍中的各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1.疾病的发生与控制;2.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免疫学原理与应用;3.水产动物疾病病理学基础;4.药物学基础;5.海水养殖鱼类的疾病。

(1)海水养殖鱼类的病毒性疾病;(2)海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3)海水养殖鱼类的原虫性疾病;(4)海水养殖鱼类的单殖吸虫病;(5)海水养殖鱼类的复殖吸虫病;(6)海水养殖鱼类的绦虫病。

6.海水养殖虾蟹类疾病;7.海水养殖贝类的疾病。

五、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课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疾病眼观和组织学的病变特点,加以分析综合,做出真确诊断,并结合理论了解其发展规律和结局,从而学会正确诊断、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如下:实验一: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与诊断内容:(1)心脏和尾动脉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2)病鱼的剖解。

要求:掌握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打下基础。

实验二:常见的病理组织的观察内容:镜下观察鱼病病理组织切片。

细菌性烂鳃病理片;细菌性烂肠病理片。

要求:掌握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及炎症的基本病理形态学变化。

实验三:寄生虫病及病原的观察内容:观察寄生虫病的病原标本。

寄生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鞭毛虫--锥体虫标本片,纤毛虫----水轮虫标本片;寄生蠕虫引起的疾病-----复殖吸虫------肝吸虫标本片;寄生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软体动物病----钩介幼虫标本片。

要求:观察和掌握水产动物寄生虫性疾病典型症状与眼观病变及其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点。

了解和掌握一些主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主要病原体的基本特征。

实验四: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内容:(1)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①培养基的制备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③病原菌的确定;(2)疫苗制备①病原菌的扩大培养与分离②灭活③安全性检测④效果检测;(3)致病菌的人工感染。

要求:熟悉水产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分离细菌性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了解细菌性灭活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

实验五:渔药的药敏实验与筛选内容:(1)菌悬液的制备;(2)抗菌渔药原液的制备;(3)菌板的制备;(4)抗菌渔药滤纸片的制备;(5)抑菌圈的测定。

要求:熟悉渔药的药敏实验与筛选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种渔药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