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指导(一)
无限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及组成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信息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汇聚节点:负责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压缩,然后传输给中心节点。
(3)中心节点:负责收集各个汇聚节点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输给用户。
2.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1)实验环境硬件平台:ZigBee模块、ZB-LINK调试器、USB3.0数据线、USB方口线两根、RJ11连接线;软件平台:WinXP/Win7、IAR开发环境、SmartRFFlashProgrammer、ZigBeeSensorMonitor。
(2)实验步骤① 连接硬件设备,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② 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③ 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信息融合和压缩;④ 编写中心节点程序,实现信息收集和处理;⑤ 测试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
(3)实验结果分析①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等;② 传输: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压缩,传输给中心节点;③ 处理:中心节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用户所需的结果;④ 性能: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总结1.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各种环境监测需求。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无线电波为媒介,使得信息可以在无线环境中传递。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无线信号传输、信号调制与解调以及信号传输中的噪声。
二、无线信号传输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是关键环节。
我们使用了一对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连接到电源,并调整频率使其匹配。
然后,我们通过发射器发送一个特定的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示波器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开放空间中,信号的传输效果最好,而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信号会受到衰减和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三、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形式,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调频调制,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
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到调频信号的频谱特征,发现调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而调幅调制则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相应的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解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失真,尤其是在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
四、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在无线通信中,噪声是无法避免的。
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干扰,降低通信质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噪声发生器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噪声环境。
实验结果显示,噪声的强度越大,信号的质量越差。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发生变化,导致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如增加信号的功率或使用编码技术。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了解到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和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wifi通信课程设计
wifi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无线局域网(Wi-Fi)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工作原理、频段、标准及安全性。
2. 学生能够描述Wi-Fi信号传播的特点,了解影响信号质量的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网络配置中与Wi-Fi相关的参数设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Wi-Fi网络的连接、配置及故障排查。
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分析仪等工具对Wi-Fi信号进行简单的测试和分析。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简单的无线网络布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在使用Wi-Fi网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Wi-Fi通信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网络行为和责任意识的网络公民。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Wi-Fi定义、工作原理及频段-无线网络标准(如IEEE 802.11系列)2. 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Wi-Fi网络连接、配置步骤-无线网络安全设置及故障排查3. 无线信号传播与优化-影响Wi-Fi信号质量的因素-无线信号测试与分析方法-无线网络布局设计与优化4. 应用案例分析-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的Wi-Fi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网络布局、配置及优化措施5.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Wi-Fi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学习无线网络的配置、管理、优化等方面内容。
【优质】zigbee实验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zigbee实验指导书篇一:zigbee实验无线传感网络设计-----基于手机(联想a698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5班0911120513孙斌1.手机中所包括的终端设备及传感器:手机操作系统为Android OS 4.0网络连接 GSM/TD-SCDMA/GPRS/EDGE支持频段:2G:GSM 900/1800/19003G:TD-SCDMA 201X-2025MHz支持WAPI兼容WIFI(802.11n) 电容触摸屏摄像头传感器类型为CMOS支持重力传感器支持光线传感器支持距离传感器电容触摸屏2.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是智能家居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火灾,.有毒气体等的监测。
通过获得的这些对象信息,用户可以多种方式感知家庭内部的环境信息并且对家庭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当采集到的光强数据低于设定值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调节灯光的强弱;当感知到的温度高于或低于人的舒适温度时,系统自动打空调;当家庭环境的湿度过低时,管理中心控制加湿器的打开;当家庭煤气发生泄漏或发火灾时候,烟雾传感器将感知数据发送给用户,实施报警。
家庭环境智能监测为用户提供了可靠、完善的居所环境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高效、安全。
本系统设计特点如下:(1)提供全面的家庭环境真实信息,保证了家庭内部的安全。
(2)据弃了有线家庭环境监测系统铺设成本高,扩展性和维护性差的缺点。
(3)不受地理和空间限制,只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掌握家庭环境的最新信息。
图1家庭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由家庭内部网络、家庭网关和外部网络三部分组成,各自功能如下:(1)家庭内部网络采用ZigBee无线技术实现内部网络的组建。
网络中主节点举起网络后,传感器节点以关联方式加入ZigBee网络,在每个传感器节点上都搭载了温度、湿度、光强和烟雾传感器以及LED灯。
无线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组建和优化。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电脑、测试仪器等。
2. 实验软件:无线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网络配置软件等。
3. 实验场地:无线移动通信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 无线移动通信原理(1)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信。
(2)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2)编码技术:将原始信息进行编码,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多址技术:在无线信道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实现多用户通信。
4)同步技术:确保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提高通信质量。
5)功率控制技术:根据信道质量调整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2. 无线移动通信设备配置(1)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连接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与电脑连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参数配置1)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信道、频率、功率等无线参数。
3)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QoS(服务质量)参数。
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建(1)组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设备1)配置无线接入点(AP)和基站(BS)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AP和BS的无线参数,如信道、频率、功率等。
3)配置AP和BS之间的互联,确保网络互联互通。
4.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优化(1)信道优化根据信道质量,调整AP和BS的信道、频率、功率等参数,提高通信质量。
(2)功率控制优化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AP和BS的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无线网络应用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虚拟服务器实验: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EP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2.IP过滤及DMZ实验:了解防火墙IP过滤的原理和应用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DMZ主机的设置方法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PA-PSK安全模式和IP过滤的设置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或FTP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 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
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及FTP等所有服务。
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1.TL-WR847N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2.直通线1根、PC机3台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虚拟服务器实验:1.利用网线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设置无线路由器的SSID和频段等无线参数。
2.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EP,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自动”或“开放模式”,选择WEP密钥格式为“ASCII码”,设定为12345,密钥1的密钥类型选为64位。
重启无线路由器。
3.根据拓扑图设置各台PC机的IP地址。
4.设置好PC1机上的Web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80),设置好PC2机上的FTP服务(端口号采用缺省的21)。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_通信原理实验讲义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_通信原理实验讲义一、实验目的1.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学习通信系统中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及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存储示波器、多用测试仪等。
三、实验内容1.信号的频谱分析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利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进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分析。
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根据实验要求,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使用示波器和调制解调器进行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3.数字通信系统根据实验要求,使用数字通信系统测试仪,对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激励特性、传输特性和性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4.通信原理实验综合实验根据实验要求,使用多种仪器和设备,完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的实验。
四、实验原理1.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频谱是指信号在频率轴上的分布情况,频谱分析是对信号进行频率分解和频谱推导的过程。
常用的频谱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低频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3.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的系统。
它包括激励特性、传输特性和性能等方面的参数,通过测试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实验步骤1.信号的频谱分析a.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b.连接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将信号输入示波器,并观察信号的波形;c.将信号输入频谱分析仪,利用频谱分析仪进行信号的频谱分析。
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a.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b.将调制信号输入调制解调器,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效果。
3.数字通信系统a.连接数字通信系统测试仪,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设置;b.测量和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激励特性、传输特性和性能等参数。
4.通信原理实验综合实验a.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仪器和设备;b.进行通信原理实验的综合实验,使用多种仪器和设备完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的实验。
2024年无线局域网教案
无线局域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学会搭建和配置无线局域网。
4.理解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和解决策略。
二、教学内容1.无线局域网概述(1)定义: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有限区域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
(2)特点:无线局域网具有灵活性高、部署方便、易于扩展等优点,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场景。
(3)分类:根据工作频段,无线局域网可分为2.4GHz和5GHz 两大类。
根据标准,可分为IEEE802.11a/b/g/n/ac/ax等。
2.无线局域网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1)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设备之间的通信需遵循一定的协议,如IEEE802.11系列标准。
(2)关键技术: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扩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道分配技术等。
3.无线局域网的搭建与配置(1)硬件设备:无线局域网主要由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无线网卡(WirelessNetworkInterfaceCard,WNIC)等设备组成。
(2)软件配置:无线局域网的软件配置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名称(SSID)、加密方式、认证方式等。
4.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1)安全问题: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非法接入、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无线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分析无线局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3.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讨论:针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无线局域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册班级2021级网络工程专业学号_姓名_指导教师_实验室理工楼439#__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二〇一三年九月实验一无线局域网日期:2021/10/24一、实验目的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学习使用USB无线网卡与无线AP进行通信二、实验环境与工具Windows2000/XP、无线网络结构、USB无线网卡三、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Infrastructure连接模式;学会使用无线局域网Ad-Hoc连接模式;四、实验步骤:首先,禁用有线的“本地连接〞,采用两种方式〔Infrastructure/Ad-hoc模式〕完成实验如下:建立与AP的通信:与AP连接,上Internet的步骤与方法〔请附图〕——网络搜寻结果如下列图所示:1图2 AP网络连接状态——设定主机的 IP地址:图4 IP配置图——Internet上网:3图5 网络连接网页浏览结果建立点-点地连接:与同学或者自己的无线设备互联的步骤与方法〔请附图〕——进行无线AdHoc的设定:图6 设置AdHoc——设定SoftAP并建立起本地连接:图7 软AP模式——网络连接连接状态:5图8 开启网络图9 网络连接状态五、实验总结:完成情况:成功使用Infrastructure模式和Ad-hoc模式构建局域网。
出现问题:AP信号很弱,连接不稳定。
解决方案:刷新后重新连接。
自我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对无线网络的连接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无线网卡设备的操作有了初步的体验,乐趣无穷。
未来无线网络开展具有无线潜能,希望自己能对其进一步了解,紧随其开展的步伐。
思考:1.无线网卡与以太网都有哪些区别?无线网卡是终端无线网络的设备,是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进行上网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
具体来说无线网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用无线来上网的一个装置。
以太网卡也是我们俗称的有线网卡,是需要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上网的。
2.无限网卡与无线上网卡是同一种设备吗?无线网卡一般是指需要同无线路由器进行连接上网的网络连接设备,这类设备只能通过无线路由器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无线路由器的互联网端口共享上网,在插上无线网卡并且路由器网关正常的情况下插上就能用。
无线网络通信及其应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现
无线网络通信及其应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现目录1. 内容综述 (3)1.1 无线网络通信概述 (4)1.2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 (5)1.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6)1.4 本课程教学目标 (8)2. 无线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9)2.1 无线网络通信原理 (11)2.2 常见无线通信标准 (11)2.3 无线信号传播特性 (13)2.4 无线网络架构 (14)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16)3.1 目标用户分析 (18)3.2 教学内容规划 (19)3.3 虚拟仿真实验环境的构建 (19)3.4 实验教学流程设计 (21)4. 无线网络通信实验项目 (22)4.1 无线网络接入实验 (24)4.2 智能手机网络通信实验 (25)4.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25)4.4 无线Mesh网络实验 (26)4.5 无人机定位与通信实验 (29)5. 实验教学资源开发 (30)5.1 虚拟实验平台搭建 (31)5.2 实验指导书的编写 (32)5.3 实验演示视频的制作 (34)5.4 互动问答系统设计 (35)6. 实验教学实施 (35)6.1 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 (37)6.2 实验操作步骤 (38)6.3 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 (39)6.4 实验评价体系的建立 (41)7. 实验教学效果评估 (42)7.1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44)7.2 教师教学效果评估 (45)7.3 实验设备与环境评估 (47)7.4 教学改进与持续发展 (48)8. 案例分析 (50)8.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 (51)8.2 无线网络通信产品案例 (52)8.3 在线课程案例研究 (53)1. 内容综述本文档主要对“无线网络通信及其应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我们对无线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了梳理,包括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等。
无线网络ad-hoc连接模式
无线网络Ad-Hoc连接模式【实验名称】无线网卡间Ad-Hoc连接模式。
【实验目的】掌握没有无线AP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无线网卡进行移动设备之间的互联。
【背景描述】你是某公司的网管,一天公司的业务员打电话给你,要给客户共享一个资料,当时现场没有交换机,且公司同事与客户均没有移动存储设备,公司同事携带一条直连网线,但同事与客户的网卡不支持网线自适应功能,你获知这些情况的同时你了解到同事与客户各有一块无线网卡,所以你决定指导同事用两块无线网卡进行联络,完成同事与客户的资料共享。
【技术原理】AD-HOC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为了专门的目的而设立的,在无线网络中主要应用在笔记本之间通过无线网卡共享数据,无线网卡通过设置相同得SSID信息,相同的信道信息,最终实现通过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实现功能】通过无线网卡进行主机间的资源共享。
【实验设备】RG-WG54U(802.11g无线局域网外置USB网卡,2块)【实验拓扑】图 1【实验步骤】步骤1.安装RG-WG54U。
1、把RG-WG54U 适配器插入到计算机空闲的USB端口,系统会自动搜索到新硬件并且提示安装设备的驱动程序。
2、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并插入驱动光盘或软盘,选择驱动所在的相应位置(软驱或者指定的位置),然后再点击“下一步”按钮。
3、计算机将会找到设备的驱动程序,按照屏幕指示安装54Mbit/s无线USB适配器,再点击“下一步”按钮。
4、点击“完成”结束安装,屏幕的右下角出现无线网络已连接的图标,包括速率和信号强度。
图 2步骤2.设置PC2无线网卡之间相连的SSID为ruijie。
图 3进入无线网卡的属性选项。
图 4在无线网络配置一栏中,点击“添加”按钮,添加一个新的SSID为ruijie,注意此处操作与PC1完全一致。
图 5在“高级”一栏中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模式,或者可以通过RG-WG54U产品中的无线网络配置软件,选择Ad-Hoc模式(此软件选择工作模式在无线实验2中体现)。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 使用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测试
3. 观察和分析通信信号波形
4. 测量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无线通信模块
2. 电脑
3. 示波器
4. 天线
5. 信号发生器
6. 相关工具和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至电脑,并安装相应驱动程序
2. 设置通信模块的参数,进行通信测试
3. 使用示波器观察通信信号波形,分析数据传输情况
4. 调整信号频率和功率,测量传输距离和信号强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成功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并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信号的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同时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对数据传输速率也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通信信号波形的观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信号的传输过程和特点。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本次无线通信技术实验的报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无线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分组编号: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6年3月实验3.1 LED灯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UP-CUP IOT-6410-II实验系统的硬件组成及使用方法,熟悉Zigbee模块的硬件接口;2、熟悉和掌握使用IAR集成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实现利用CC2530的IO口控制LED闪烁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1、硬件原理CC2530控制LED 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1-1所示。
CC2530核心板上预留了两个LED,采用共阳极驱动方式,分别由CC2530的P1.0和P1.0控制,通过控制这两个IO口输出低电平即可点亮对应LED。
图3-1-1 LED硬件原理图IO口的控制是通过对CC2530相关寄存器的操作实现的,其中部分IO相关寄存器如图3-1-2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见软件设计部分。
图3-1-2部分IO相关寄存器2、软件原理(1)、首先设置P1SEL寄存器,选择IO口的通用IO功能;(2)、设置P1DIR寄存器,选择P1.0和P1.1口的输入输出方向为输出方向;(3)、通过设置P1寄存器的第0位和第1位即可控制LED的亮灭,其中P1寄存器是可位寻址的,即可直接使用P1_x操作。
程序主函数如下。
void main(void){Initial(); //调用初始化函数,初始化P1.0和P1.1口,包括对寄存//器P1SEL和P1DIR的操作LED1=0; //LED1点亮LED2=0; //LED2点亮while(1){LED2 = !LED2; //LED2闪烁Delay(50000);}}三、实验步骤1、调整硬件:使用配套USB线连接PC机和UP-CUP IOT-6410-II型设备,设备上电,确保打开Zigbee模块开关供电,并使用CCD_SETKEY选择要使用的Zigbee 模块;2、创建工程:打开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嵌入式开发环境,按下列步骤建立新工程;(1).选择file→new→Workspace新建一个工作空间;(2).选择Project→Greate New Project...弹出图3-1-3建立新工程对话框,然后确认Tool chain栏已经选择8051,在Project templates:栏选择Empty project,点击下方OK按钮;图3-1-3建立新工程(3).选择工程的保存位置,如图3-1-4;图3-1-4保存工程(4).保存Workspace工作空间并选择保存位置,如图3-1-5;图3-1-5保存Workspace3、配置工程选项按照《物联网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V1.3》的说明对工程进行配置,其中部分配置的说明如下:(1).Codemodel和Datamodel可以调节程序寻址范围的大小,要根据实际程序的大小进行调节;(2).Stack/Heap标签:用于调整堆栈的大小;(3).Linker选项,Output标签:用于输出编译生成的文件,用于下载到芯片运行,可以输出.hex、.bin或.txt等多种格式;(4).Debugger:用于选择软件调试的方式和使用的仿真器类型。
华东理工通信与网络实践报告教材
华东理工通信与网络实践报告教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实践报告课程名称:通信与网络实践项目名称: LTE/WCDMA无线覆盖设计姓名: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日期:指导老师:目录一、概述 (5)二、建模 (6)三、网络设计部署 (8)3.1部署方案平面图 (8)3.2部署方案系统图 (9)四、仿真统计 (10)4.1整体覆盖率统计 (10)4.2各楼层覆盖仿真截图 (12)五、材料统计 (13)六、总结 (15)附录1: (16)一、概述位置及功能介绍:实验7楼共计3层,该楼位于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楼宇的功能是实验室及机房。
实验7楼地理位置图楼宇实景:实验7楼实景照片二、建模实验7楼为普通的砖混结构,没有天花板,无电梯,整体宿舍格局成直线形,俯视如下图:实验7楼卫星俯视图对实验7楼楼层精确建模,依据实际情况配置建筑材质。
实验7楼楼宇整体建模视图实验7楼楼宇一楼剖面图实验7楼楼宇二楼剖面图实验7楼楼宇俯视剖面图三、网络设计部署3.1部署方案平面图该楼的天线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安装在天花板上,挂高2.4m。
以下为各楼层天线部署位置平面图:一楼天线部署平面图二楼天线部署平面图三楼天线部署平面图3.2部署方案系统图.四、仿真统计4.1 整体覆盖率统计LTE网络通过仿真可以看出,LTE网络覆盖率96.9%区域>-100dBm,满足覆盖设计要求。
WCDMA网络通过仿真可以看出,WCDMA网络覆盖率99%区域>-90dBm,满足覆盖设计要求。
4.2各楼层覆盖仿真截图图例:(■-100~-110dBm ■-90~-100dBm ■-80~-90dBm ■-70~-80dBm ■-60~-70dBm ■-50~-60dBm ■-40~-50dBm ■-30~-40dBm ■-20~-30dBm)楼WCDMA系统LTE系统层1层2层3层五、材料统计六、总结本次实验要求我们使用Ranplan iBuildNet软件,结合实际环境建立建筑物模型,随后分别在建筑物每一层放置天线和信号源,并通过软件仿真查看各个楼层的信号覆盖情况,分析各个信号衰减范围所占百分比。
无线通信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2. 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3. 熟悉无线通信实验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4. 分析无线通信系统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内容1. 无线通信原理及常用技术2. 无线通信实验平台搭建3. 无线通信实验方案设计4.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5. 实验结果总结三、实验原理1. 无线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实现信息传递的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其基本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通过传输信道传输,再由接收端恢复出原始信息。
2. 常用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等。
四、实验平台1. 实验设备:无线通信实验平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2. 实验软件:MATLAB、LabVIEW等。
五、实验方案设计1. 调制与解调实验:设计一个调制解调系统,采用QAM调制和QAM解调,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
2. 编码与解码实验:设计一个编码解码系统,采用Huffman编码和Huffman解码,实现信息压缩与恢复。
3. 信道传输实验:搭建一个模拟信道传输实验系统,研究不同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1. 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改变调制指数和信号功率,观察QAM调制解调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2. 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改变信息序列长度,观察Huffman编码解码系统的压缩效果。
3. 信道传输实验:通过改变信道衰减系数,观察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七、实验结果总结1. 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QAM调制解调系统在低误码率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
2. 编码与解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uffman编码解码系统在信息压缩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3. 信道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信道衰减对信号传输性能有较大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信道补偿措施。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双边带调制与解调仿真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双边带调制与解调仿真班级: 16网络工程学号: 16080903017 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评语:一、实验目的1、理解DSB的处理过程。
2、通过仿真,对DSB调制和解调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与认知。
二、实验内容双边带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cos DSB c S t f t tω=双边带调制信号的频域表达式:[] ()()(/2 DSB C CS F Fωωωωω=++-实现双边带调制就是完成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相乘运算。
原则上,可以选用很多种非线性器件或时变参量电路来实现乘法器的功能,如平衡调制器或环形调制器。
通常采用的平衡调制器的电路简单、平衡性好,并可将载波分量抑制到-30~-40dB。
双边带调制节省了载波功率,提高了调制效率,但已调信号的带宽仍与调幅信号一样,是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由于双边带信号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所以仍属于线性调。
图1 DSB调制图2 DSB相干解调三、实验环境能够执行System View环境的计算机四、实验过程及结果1、实验过程(1)建立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建好的系统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
(2)选择图符块(3)连接图符连接好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4)设置定时(5)运行仿真2、实验结果(1)调制信号图2(2)高频载波信号图3 (3)加噪声后图4(4)解调去噪声前图5(5)解调信号图6五、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本次调制解调实验让我明白了解调出来的波形会有误差。
这次实验让我熟悉了system view 的基本操作,以及进行简单的调频与解调。
在这次实验中,经过老师的帮助,让我学会了更多。
争取在下次实验的时候,能更熟练的运用system view,更好的完成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无线通信实验中的信号强度测量与信道分析方法
无线通信实验中的信号强度测量与信道分析方法无线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实验是研究和测试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无线通信实验时,信号强度测量和信道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实验中常用的信号强度测量和信道分析方法。
1. 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在无线通信实验中,信号强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步骤。
通过测量信号强度,我们可以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并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信号强度测量方法:1.1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测量RSSI是一种通过直接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来评估信号强度的方法。
在无线通信实验中,可以使用专用的接收机或无线模块来获取RSSI值。
然后,我们可以将RSSI值与预定的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信号的好坏。
1.2 接收信号质量(Received Signal Quality)测量接收信号质量是一种综合考虑信号强度、信噪比、信道衰落等因素的评估方法。
通过测量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无线通信实验中,可以使用专用的测试设备或软件来进行接收信号质量测量。
1.3 电磁场强度(Electromagnetic Field Strength)测量电磁场强度是一种间接评估信号强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可以间接地了解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
常用的电磁场强度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扫频仪、电磁场探测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2. 信道分析方法除了信号强度测量,信道分析也是无线通信实验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信道特性,我们可以了解信道的衰落、干扰等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通信系统的参数,提高通信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信道分析方法:2.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通过观察信号在时间上的变化来评估信道特性的方法。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观察信号的波形、脉冲响应等。
通过分析信号在时域上的特征,可以了解信号传输中的延迟、多径效应等情况。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1
实验课题:3.1 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3.1.1 实验目的? 在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相应实验程序。
? 熟悉通过射频通信的基本方法。
? 练习使用状态机实现收发功能。
3.1.2 实验内容接收节点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指令ISRXON 开启射频接收器,等待接收数据,直到正确接收到数据为止,通过串口打印输出。
发送节点上电后和接收节点进行相同的初始化,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输出到TXFIFO 中,再调用指令ISTXONCCA 通过射频前端发送数据。
3.1.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2 块、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3.1.4 实验原理发送节点通过串口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射频模块发送到指定的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射频模块收到数据后,通过串口发送到pc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出来。
如果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目的地址与接收节点的地址不匹配,接收节点将接收不到数据以下为发送节点程序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通过串口发送数据以下为接收节点流程图程序开始初始化系统时钟初始化射频模块初始化串口等待 1 秒3.1.5 实验步骤1. 打开光盘“无线射频实验\2.点对点通信”双击p2p.eww 打开本实验工程文件。
2. 打开main.c文件下面对一些定义进行介绍RF_CHANNEL 此宏定义了无线射频通信时使用的信道,在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是建议每组选择不同时信道。
但同一组实验中两个节点需要保证在同一信道,才能正确通信。
PAN_ID 个域网ID 标示,用来表示不同在网络,在同一实验中,接收和发送节点需要配置为相同的值,否则两个节点将不能正常通信。
SEND_ADDR 发送节点的地址RECV_ADDR 接收节点的地址NODE_TYPE 节点类型:0 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在进行实验时一个节点定义为发送节点用来发送数据,一个定义为接收节点用来接收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8月
实验一无线网络实验室初识以及AD-HOC网络的基本组建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组成,初步认识无线网络
2.熟悉掌握无线网络实验室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架构情况
3.熟悉实验室环境
4.设计最简单的AD-HOC无线网络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
1.计算机
2.无线网卡
3.无线网络接入点
4.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器
5.接入交换机
6.可用的网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室无线网络情况概述
XX20-707机房的无线网络由7个AP、2个AC、1个接入交换机构成。
其中所有AP
和AC都接到交换机上,7个AP有3个AP用作胖AP使用,4个AP用作瘦AP使用,AP 通过交换机的POE功能实现供电,AP接入电压为48V,电流为0.3安培。
两个AC用来管理4个AP组成瘦AP无线网络,其中AC1用于网络的配置练习,通过AC2可以接入外网。
2、AD-HOC网络
Ad-Hoc网络是一种没有有线基础设施支持的移动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Ad-Hoc网络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它的研究起源于战场环境下分组无线网数据通信项目,该项目由DARPA资助,其后,又在1983年和1994年进行了抗毁可适应网络SURAN (Survivable AdaptiveNetwork)和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Mo(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项目的研究。
由于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Ad-Hoc 网络在民用环境下也得到了发展,如需要在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地区进行临时通信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搭建Ad-Hoc 网络实现。
在Ad-Hoc网络中,当两个移动主机在彼此的通信覆盖范围内时,它们可以直接通信。
但是由于移动主机的通信覆盖范围有限,如果两个相距较远的主机要进行通信,则需要通过它们之间的移动主机B的转发才能实现。
因此在Ad-Hoc网络中,主机同时还是路由器,担
负着寻找路由和转发报文的工作。
在Ad-Hoc网络中,每个主机的通信范围有限,因此路由一般都由多跳组成,数据通过多个主机的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
故Ad-Hoc 网络也被称为多跳无线网络。
Ad-Hoc网络可以看作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交叉。
在Ad-Hoc 网络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组交换机制,而不是电路交换机制。
通信的主机一般是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设备。
Ad-Hoc 网络不同于目因特网环境中的移动IP网络。
在移动IP网络中,移动主机可以通过固定有线网络、无线链路和拨号线路等方式接入网络,而在Ad-Hoc 网络中只存在无线链路一种连接方式。
在移动IP网络中,移动主机通过相邻的基站等有线设施的支持才能通信,在基站和基站(代理和代理)之间均为有线网络,仍然使用因特网的传统路由协议。
而Ad-Hoc 网络没有这些设施的支持。
此外,在移动IP网络中移动主机不具备路由功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通信终端。
当移动主机从一个区移动到另一个区时并不改变网络拓扑结构,而Ad-Hoc 网络中移动主机的移动将会导致拓扑结构的改变。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认识机房中无线网络拓扑情况
2.根据机房中无线设备的情况绘制相关网络拓扑结构图
3.创建Ad-Hoc网络
(1)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如下图所示
(2)点击“设置新的连接或网络”并在弹出的的窗口中选择“设置无线临时网络”如
下图所示
(3)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4)在窗口中输入“网络名”和“安全密钥”如下图所示
(5)点击“下一步”完成设置如下图所示
(6)打开电脑无线网络并进行连接,如下图所示
五.分析与讨论
1.如果想让瘦AP接入外网,需要怎样规划?
2.Ad-Hoc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3.用此种方法创建的临时连接有什么局限性?
4.提交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