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b46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5.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了解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酸性溶液、导线、灯泡等。
2. 实验材料:硫酸、盐酸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原电池的实物或图片,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及应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如锌、铜作为电极,酸性溶液作为电解液,电化学反应
产生电子流动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池的极性变化及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讨论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应用,并总结原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5. 拓展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及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探索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
过设计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58193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c.png)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原电池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铜板、锌板、铜硫酸、锌硫酸、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介绍电极、电解液、电动势的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铜板和锌板在铜硫酸和锌硫酸中的反应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原电池中各个部件的作用。
5. 应用拓展: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6. 思维拓展: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拓展和思维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十 电化学原理(学生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十 电化学原理(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313ceb58f5f61fb636660d.png)
专题十电化学原理【命题规律】电化学内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两电极附近溶液性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或电流方向的判断等。
在第Ⅱ卷中会以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行命题,如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相联系,与无机推断、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学科内知识综合,尤其特别注意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析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题型新颖,但不偏不怪,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及能力的训练便可以从容应对。
【知识网络】【重点知识梳理】一、原电池电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电极增重或减轻。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有气泡冒出。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1)题目给定原电池的装置图,未给总反应式:①首先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即分别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②结合介质判断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可得总反应式。
(2)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①分析原电池总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的反应即为正极反应;找出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还原剂参加的反应即为负极反应。
②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时,还应注意介质的反应。
高中化学《电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电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e119efc4ffe473268ab72.png)
D.a 电极的反应为 3CO2+18H+-18e-===C3H8O+5H2O 规律总结 1:
【我会做】1、某电池以 K2FeO4 和Zn 为电极材料,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
中向阳极移动
★4、(2015·江苏)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 CH4+H2O=====3H2+CO,每消耗 1 mol CH4 转移 12 mol 电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2. 烧杯 A 中盛入 0.1mol·L-1 的 H2SO4 溶液,烧杯 B 中盛放 0.1mol·L-1 的 CuCl2 溶液(两种溶液均 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中 Fe 极质量减少,C 极有气体产生 B.A 为电解池,B 为原电池 C. 当 A 烧杯中产生 0.1mol 气体时,B 烧杯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 0.1mol D. 经过一段时间,B 烧杯中溶液的 pH 增大 3、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 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Error:
授课教师: 课型: 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班级: 高三 二班 课题: 电化学专题复习
1. 了解原电池、电解池和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
高三化学原电池复习教案设计
![高三化学原电池复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0f1da1360cba1aa811daf6.png)
学习目标
1.原电池的定义、本质、构成条件。
2.带盐桥原电池的组成、原理及电子、电流、阴阳离子的移方向。
3.书写典型的电极反应方程式,pH的变化。
4.设计可逆反应原电池并规范作图。
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原理、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书写、原电池的设计
难点:电极式书写;陌生带盐桥原电池分析、计算。
1.原电池工作原理
(2)Mg-Al-NaCl溶液写出正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Mg-Al-NH4Cl溶液,写出正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4)Fe-Cu-浓HNO3,写出正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5)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
3.可逆反应与原电池
Zn-Cu-CuSO4原电池中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即明显减小。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94 g,铜片增重了3.84 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_(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1)原电池中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
(2)电子的电极是负极,电子的电极是正极(填流入或流出)
(3)结合课本72页图4-1分析:①盐桥中,向左边烧杯中移动的离子为_______,向右边烧杯中移动的离子为_______;
②假设开始两电极质量相等,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当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时,两烧杯的溶液的质量差为_______,两电极的质量差为______;左侧烧杯的pH变;
③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g。(已知F=96500C·mol-1)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十 电化学原理(教师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十 电化学原理(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990e2be87101f69f31950c.png)
【命题规律】电化学内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两电极附近溶液性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或电流方向的判断等。
在第Ⅱ卷中会以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行命题,如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相联系,与无机推断、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学科内知识综合,尤其特别注意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析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题型新颖,但不偏不怪,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及能力的训练便可以从容应对。
【知识网络】【重点知识梳理】一、原电池电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电极增重或减轻。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有气泡冒出。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1)题目给定原电池的装置图,未给总反应式:①首先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即分别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②结合介质判断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可得总反应式。
(2)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①分析原电池总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的反应即为正极反应;找出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还原剂参加的反应即为负极反应。
②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时,还应注意介质的反应。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原电池与电解教学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原电池与电解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f1d6e6d1f34693daef3e6e.png)
原电池与电解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掌握原电池、电解、电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原理。
能力培养:根据知识点的复习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应用电化学的知识综合、归纳,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方法:应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一、电化学知识点的复习【设问】电化学中有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要掌握的呢?学生活动回答: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不同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两极反应的判断和书写;电化学的应用。
很好,我们可以将电化学的知识归纳在网络图中,哪一个同学能够写出?【投影】知识点的归纳,网络图学生打出投影:1.常见的电池【设问】①构成原电池的材料是什么呢?②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呢?③它的原理与电解池有什么不同?④常见的电池的类型?看录像或投影:回答:①原电池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电解质溶液构成的。
②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③它的原理与电解池不同,因为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④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蓄电池。
几种电池示意图:【设问】根据示意图你能说明电池的种类吗?回答:锌锰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燃烧电池(氢氧燃烧电池、甲烷燃烧电池)等。
【设问】①电池的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②电池正、负两极应该如何确定?它的两极与电解池的两极有什么不同点?③在可逆电池中,充电、放电过程是应用了原电池的原理还是电解池的原理?回答:①活泼的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两极不相同,表现在:原电池活泼金属是负极,而电解池与电源负极相互联结的就是负极(阴极)。
原电池两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必须不同,而电解池两极可以是惰性电极,也可以是金属电极。
③放电的过程是应用了原电池的原理,而充电过程应用了电解池的原理。
【讲解】电池可以分为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比如:干电池、燃烧电池等都是不可逆电池,它们在发生反应时有气体或生成的物质无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返回,所以,称为不可逆电池。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a2d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d.png)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5095590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d.png)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主题:原电池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原理及其化学反应;
3. 能够解释原电池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 原电池的定义及构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原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 分析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化学反应;
4.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5. 总结课程内容,做一些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估:
1. 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原电池的理解;
2. 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扩展阅读:
1. 《物理化学原理》;
2. 《化学电源》杂志。
七、小结:
原电池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其中的化学反应。
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高三化学复习原电池教学案
![高三化学复习原电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37ead887c24028905fc391.png)
原电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原理2.初步掌握电极判断。
3.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能对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用原电池原理解决问题。
难点: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引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重点剖析:1.原电池的概念:(学生讨论填空)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例: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
(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反应.(过度)以上电池不能产生稳定持续的电流(动画展示)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盐桥的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盐方向移动,使锌盐和铜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思考: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能自发地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2)电解质溶液。
(3)两导体作电极:①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导体石墨),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活泼金属为负极。
河北省南宫市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原电池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6f140168884868762d6ec.png)
原电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单液原电池不足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并完成双液原电池的装置。
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反应过程中离子导体的作用及整个工作原理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活动,温故而知新,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原理的认识,感悟和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双液原电池闭合回路中微观粒子的定向移动体会盐桥的作用,加深对原电池原理和离子导体内涵的认识。
同时进一步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原电池的改进感受到科学的进步对人类的贡献。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家认识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和研究电化学问题的视角。
通过双液原电池模型的设计,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双液)和离子导体概念的完善。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液、分池)的工作原理及知识模型的完善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一段用橙子给手机充电的视频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目的是通过一个搞笑的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环节一:通过让学生判断几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从而总结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自发的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1、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的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环节二:让学生分析锌与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装置从而总结出原电池工作原理。
提出如下问题1、正负极的判断2、两极的电极反应式3、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4、内电路中阴阳离子的移动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环节三:1、引导学生动手演示铜锌单液原电池装置。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dae7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d.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菁选【7篇】课前准备:学生课桌上放有盛稀硫酸的玻璃缸、电流汁、锌片、铜片、导线。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954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a.png)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了解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原电池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2.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反应,并计算电子传递的数量。
3.能够设计原电池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原电池感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选取不同金属杆作为正负极,放入电解质中,观察电子传递过程。
2.设计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五、结果分析(15分钟)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2.讨论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课后延伸(10分钟)布置实验报告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传递过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高中化学原电池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d33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b.png)
高中化学原电池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和构成、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应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原电池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原电池的定义和构成。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原电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简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原电池的兴趣,并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a. 原电池的定义和构成:介绍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负极两个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
b.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释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如何产生电流。
c. 原电池的分类和应用:讲解不同类型原电池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3. 实验操作(20分钟)选取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体会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4. 概念梳理(10分钟)对原电池的定义、构成、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高(5分钟)展示一些有趣的原电池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对原电池概念的理解程度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巩固,实验环节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原理及化学电源课件(74张)(全国通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电池原理及化学电源课件(74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d9e027fc4ffe473368abef.png)
A.由 Al、Cu、稀 H2SO4 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 为 Al-3e-===Al3+
B.由 Mg、Al、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 式为 Al-3e-+4OH-===AlO- 2 +2H2O
[题组二 高考小题]
7.[2016·全国卷Ⅱ]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 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 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 Ag++e-===Ag C.电池放电时 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2O===Mg(OH)2+H2↑
9.[2016·四川高考]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 离 子 电 池 , 放 电 时 电 池 总 反 应 为 : Li1 - xCoO2 + 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xC6-xe-===xLi+ +C6 C.充电时,若转移 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 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CoO2-xe-===Li1 -xCoO2+xLi+
解析 若铬比铁活泼,则铬为负极,铁为正极,电子 由 负 极 (铬 )流 向 正 极 (铁 ), 正 极 反 应 式 为 2H + + 2e- ===H2↑,A 项错误,B 项正确;若铁比铬活泼,则铁为负 极,铬为正极,溶液中的 H+在正极(铬)得电子,H+向铬电 极迁移,C 项错误;铁电极附近 pH 增大,说明 H+在铁电 极得电子生成 H2,铁电极为正极,铬为负极,D 项错误。
高三年级化学教学案(原电池)
![高三年级化学教学案(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beb503e219e8b8f67c1cb938.png)
高三年级化学教学案编制:张兵审核:方秋芝审批:赵世雨课题《原电池》 NO:1复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能正确判断电极名称、电子流向、电流方向。
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2.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正确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方向和溶液的PH值变化。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新型化学电源4.根据电极反应,理解原电池工作时基本定量关系。
一、原电池原理1.原电池是利用反应,把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2)溶液:;(3)线路:;2.原电池中电极、电极反应、电子流向(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例1】稀硫酸C u SO4溶液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A B C D【例2】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0.2mol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例3】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例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A>B>C>D B.A>C>B>D C.A>C>D>B D.B>D>C>A二、电极反应式:(1)干电池:电极反应:负极,正极:2MnO2 + 2NH4+ + 2e-== Mn2O3 + 2NH3↑+ H2O总反应: 2NH4+ + Zn +2MnO2= Zn 2++H2O+2NH3↑+Mn2O3(2)铅蓄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负极(Pb):正极(PbO2):总反应: PbO2+ Pb +2H2SO42PbSO4+2 H2O(3)锂电池(了解)锂跟相同质量的其他金属相比较,使用寿命长,高能、质轻、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储存寿命长.(4)氢氧燃料电池①酸式(H+):负极; 正极:总反应: 2H2+O2=2H2O②碱式(OH-):负极; 正极:总反应: 2H2+O2=2H2O※环境保护: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很大。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原电池和电解池(原创)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原电池和电解池(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561b03274693daef5ff73d83.png)
原电池原理1•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2•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方程式。
1: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电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2.原电池的原理负极一较活泼的金属--- __________ 电子——发生________ 反应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 ________ 电子----发生_______ 反应【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 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克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解析: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够组成原电池,但不能因此说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一定都是金属,例如锌和石墨电极也能跟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
在原电池中,活动金属中的电子流向不活动的电极,因此活动金属是负极。
镀锡铁表皮破损后与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铁较锡活泼,铁先失电子被腐蚀。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 -2e==Zn2+, 1molZn失去2mol电子,0.2mol锌(质量为13克)被溶解电路中有0.4mol 电子通过。
故选D o答案:D【例2】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Q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 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 A> B> C>DB. A>C>B> DC. A> C> D>BD. B> D> C> A解析:金属组成原电池,相对活泼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作正极。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2911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2.png)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必修二原电池教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篇一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板书】化学能与电能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
.。
.。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
.。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069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4.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1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1a3e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d.png)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方式;
2. 掌握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反应过程和相关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构造方式和工作原理;
2. 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原电池的反应过程分析;
2. 原电池的相关性质掌握。
四、教学内容:
1. 原电池概念及分类;
2. 原电池构造方式;
3. 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4.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5. 原电池的相关性质。
五、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原电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导入:介绍原电池的构造方式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原电池是如何产生电能的;
3. 主体:详细讲解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质,让学生掌握原电池的计算和分析技巧;
4. 实践:开展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原电池并测量其电动势,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5. 总结: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听课笔记;
2. 实验报告;
3. 课堂提问;
4. 课后作业。
七、教学资源:
1. 实验装置和材料;
2. 教学PPT;
3. 相关学习资料。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电池的构造方式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原电池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单液原电池不足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并完成双液原电池的装置。
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反应过程中离子导体的作用及整个工作原理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活动,温故而知新,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原理的认识,感悟和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双液原电池闭合回路中微观粒子的定向移动体会盐桥的作用,加深对原电池原理和离子导体内涵的认识。
同时进一步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原电池的改进感受到科学的进步对人类的贡献。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家认识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和研究电化学问题的视角。
通过双液原电池模型的设计,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双液)和离子导体概念的完善。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液、分池)的工作原理及知识模型的完善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一段用橙子给手机充电的视频引出原电池的概念。
目的是通过一个搞笑的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
环节一:通过让学生判断几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从而总结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自发的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1、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的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环节二:让学生分析锌与铜、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装置从而总结出原电池工作原理。
提出如下问题
1、正负极的判断
2、两极的电极反应式
3、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4、内电路中阴阳离子的移动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环节三:1、引导学生动手演示铜锌单液原电池装置。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单液原电池的缺陷。
3、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交流找出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
4、引导学生从问题根源出发,依据模型分析、思考、交流、探究解
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设计的改进方案。
环节四: 1、设计一组双液原电池的装置,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引导学生自主巩固落实原电池的原理,促使学生从能量观和微粒观的角度认识盐桥电池,进一步发展离子导体的内涵。
在仔细观察装置的基础上,分析双液原电池的原理,电流产生的过程。
环节五:观察几组常见化学电源的图片,从而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Cu(s)=Cu2+ (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
(4)原电池工作时,盐桥(装有琼脂饱和KCl的U型管)里的Cl—移向电极。
板书设计
一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自发的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1)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的回路
3原理:(负氧正还)
负极(Zn)Zn-2e- =Zn2+
正极(Zn)Cu2++2e- =Cu
4、盐桥原电池
(1)组成:两个半电池
(2)盐桥的作用:
①平衡电荷。
②形成闭合回路。
课后作业:教材73页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必修二原电池基础上继续学习原电池,对原电池形成条件有一定基础,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式也基本能写出。
我在实验基础上指出原有电池的缺陷,学生们接受起来很容易,从而引出盐桥电池。
学生接受的很轻松。
教学评价方案:在这堂课通过橙子制造原电池给手机充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根据铜锌原电池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然后实验验证单液原电池的不足,引出盐桥原电池的必要性。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盐桥原电池的用处。
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