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完整版)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氯的质量浓度按下式计算: 单位:mg/L
(Cl)= C(AgNO3)V (AgNO3) M (Cl) 1000
100.0
七、思考题
• 说明测定过程中加热的目的。 • 什么叫返滴定?为什么要用返滴定?能否
采用直接滴定法? • 本实验中锌盐标准溶液如何配制?
• 总结:
• 作业:
设计实验:返滴定法测定硫酸铁和硫酸铝
中铝的含量。
设计实验要求: (1)实验方法、 原理;
和试剂;
(2)需用的仪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实验步骤;
(4)实验数据记
• 2、50g/L的K2C0r.O01m4指ol/L示的A剂gN;O3标3准、溶液水试样(自来水 或天然水)。
基准物质硝酸银 K2CrO4指示剂
试剂及仪器
• 仪器:分析天平、干燥 器、称量瓶、锥形瓶、 酸式滴定管、容量瓶、 移液管、洗瓶、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
1、配制c(AgNO3)=0.01mol/L的AgNO3标准溶液250ml
加水样 加K2CrO4指示剂
用AgNO3溶液滴定 微呈红色
五、注意事项
•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 • 水样的移取; • 滴定速度的控制 • 终点颜色的观察与正确读数。
数据处理
项目
序号
m(AgNO3)倾样前/g m (AgNO3)倾样后/g m(AgNO3)/g C (AgNO3)/(mol/L) V (AgNO3)消耗/ml 温度/℃
V温校/ml
V体校/ml
V1实/ml
•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1
2
3
4
数据处理 • 氯含量的测定
序号
1
项目
ρ(Cl)/mg/L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案
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瓶窑一中杜晓晓一、[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二)学习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也已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但
形象思维还是较强,抽象思维较薄弱,教师应逐步引导,调动起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会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认知的过程、生生间和师生间交流合作的过程。
在
过程中带给学生探索的体念、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提高
发现问题与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①通过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共同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表达和合作
意识。
②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学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如何组织实验活动与讨论
三、 [教学设备]
1、仪器:试管若干,滴管,试管架,烧杯,废液缸。
2、溶液: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银、氯化钡、硝酸钡、稀硝酸。
【板书设计】
1、Cl-的检验:硝酸银溶液 + 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的检验:硝酸钡溶液 + 稀硝酸
2、SO
4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氯离子的检验教案
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氯离子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离子,它的检验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检验氯离子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1. 氯酸钠溶液2. 稀硫酸溶液3. 银硝酸溶液4. 试管5. 银针或银币(无氯离子)6. 显色剂:溴酸苯酚溶液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氯酸钠溶液。
2. 慢慢添加硫酸溶液,直至混合物呈酸性。
3. 取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银硝酸溶液。
4. 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氯离子存在。
注意事项:1. 实验中的试管和仪器要清洁干净,以避免产生误差。
2.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要小心操作,避免触及皮肤或进入眼睛。
3. 实验结束后,要适当处理废液和废弃物,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该实验方法利用了氯离子与银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的化学反应。
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后形成氯化银沉淀,是一种白色固体。
这种特性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观察白色沉淀的形成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在使用本实验方法时,要注意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
一些阴离子,如溴离子和碘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发生类似的反应,形成类似的沉淀。
为了区分这些离子,可以使用溴酸苯酚溶液作为显色剂。
溴酸苯酚溶液能够与氯离子反应,并使产生的沉淀变成黄色。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氯离子的存在。
总结:通过本实验教案,我们学习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验氯离子的实验方法。
这个实验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白色沉淀的形成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溴酸苯酚溶液来区分氯离子和其他可能存在的离子。
这个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离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以下是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氯离子是什么,了解它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2. 能够利用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法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3. 掌握检验氯离子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 氯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氯离子是负一价的离子,由一个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
氯离子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可以与钠离子等离子配对形成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盐类。
2. 检验氯离子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的特性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当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会生成白色的沉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向待检验的物质中加入银离子,观察是否会生成白色的沉淀来判断氯离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3.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物质,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步骤二:加入适量的硝酸银试剂,再次搅拌均匀。
步骤三:观察是否生成白色的沉淀,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氯离子。
4.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或误尝试剂。
2. 在实验前要检查试剂的质量,保证试剂的纯度和浓度。
3. 在实验中要准确称量试剂,避免误差。
4. 在实验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避免交叉污染。
三、教学评估
1. 实验操作规范性评估。
2.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评估。
3. 对于未检出氯离子的物质,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对于检出氯离子的物质,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结论性总结。
以上是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氯气与碱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教案
《氯气与碱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熟知氯气与碱的反应,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原理及保存方法。
2.通过对比实验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培养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能力。
一、氯气与碱的反应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 2===CaCl 2+Ca(ClO)2+2H 2O 。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酸(如盐酸或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4)漂白粉的保存:漂白粉应密封、避光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1.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会失效,写出失效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2HClO=====光照2HCl +O 2↑。
2.用次氯酸盐而不用氯水作漂白剂的优点是什么?工业制取漂白粉时,为什么用石灰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提示 便于保存且使用时生成的次氯酸浓度比氯水中的大。
Ca(OH)2在水中溶解度小,用石灰乳可以更好的(吸收Cl 2)制取漂白粉。
3.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常被用来杀菌、消毒。
(1)我国多数地区的自来水厂使用氯气杀菌、消毒。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取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是______(填名称)。
(3)使用氯水消毒不如用消毒液方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氯离子的检验》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前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l-+Ag+=AgCl↓;
碳酸钠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2Ag+=Ag2CO3↓;
碳酸银沉淀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Ag2CO3+2H+=2Ag++CO2↑+H2O。
师:所以当我们在检验氯离子的过程中遇到 时,可以提前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使其酸化,排除 的干扰,这时正常加入硝酸银溶液,沉淀就不会消失了,检验也就不会再受到干扰了。
师: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检验氯离子的方法吧:首先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硝酸,提前去除干扰,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实验学习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了解了实验的基本流程,你都掌握了吗?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让你对化学更加感兴趣,更加主动的学习化学。好啦,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二,讲授新课
师:关于氯离子的检测方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氯气能和很多金属反应生成盐,其中大多数盐都能溶于水,并电离出氯离子。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离子,可以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下面由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吧。
师:我们用到的实验药品包括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首先,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毫升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一下现象。我们看到三支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基本操作流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完整版)“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11化学班米丹丹学号05一、基本介绍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属于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求知主动性。
(2)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三、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其设计意图:一、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二、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切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氯离子的检验,在初中接触过,这里主要通过实验说明为什么还要滴加稀硝酸。
同时,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起到铺垫的作用。
同时,氯离子属于无机离子,学完本节课,为以后学生学习选修六第三单元物质的检验中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课贴近生活实际,可增长学生知识,开拓视野。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知方式:由感性到理性为主。
氯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的检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中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3)通过交流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氯离子的检验以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三、教材与学生分析本节课位于教材中第二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气的相关性质以后进行学习,为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氯离子的检验,但是他们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了表面,在这里主要是学习为什么在检验过程中还要加入稀硝酸。
离子检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的一项化学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其他常见离子的检验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可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17级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做到深层次的分析,需要教师的指导。
并且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效率较低,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有目的的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氯离子的检验,分三个部分进行: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习题进入课题,在复习上节知识的同时引入本节的新知识。
2.归纳探索,形成概念(1)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回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常见的白色沉淀,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3)分析进行盐酸、氯化钠和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的反应实验,从而证明碳酸根离子也会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通过对比实验,学会滴加稀硝酸的方法来排除干扰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归纳小结,提高认识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在化学实验中排除干扰离子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采用习题引入的方法。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案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案课题: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一、教学目标:1.理解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掌握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滴管、试纸、酒精灯等。
2.实验物质:氯化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钡溶液、硫酸银溶液。
三、教学流程:1.理论讲解(15分钟)a.介绍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学反应。
b.强调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演示(15分钟)a.将氯化银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少量)并加热,观察产生的沉淀。
b.将氯化钡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少量)并加热,观察产生的沉淀。
c.总结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分别与硝酸银发生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这两种反应来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
3.实验探究(30分钟)a.学生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使用氯化银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分别检验一系列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b.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果总结。
4.实验报告(20分钟)a.学生按照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
b.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并了解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实验设计了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氯离了的检验”教学设计“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11化学班米丹丹学号05一、基本介绍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属于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求知主动性。
(2)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其设计意图: 一、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二、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切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氯离子的检验,在初中接触过,这里主要通过实验说明为什么还要滴加稀硝酸。
同时,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起到铺垫的作用。
同时,氯离子属于无机离子,学完本节课,为以后学生学习选修六第三单元物质的检验中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课贴近生活实际,可增长学生知识,开拓视野。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氯离子检验教学设计
氯离子检验教学设计氯离子检验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氯离子检验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2.掌握氯离子检验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氯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2.氯离子检验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3.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氯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让学生了解氯离子检验的基本原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氯离子检验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
3.实验操作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氯离子检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讲解氯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实验演示:老师进行氯离子检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
3.实验操作:学生自己进行氯离子检验实验,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实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实验结果准确性: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氯离子检验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2:2.2.2 氯气与碱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氯气与碱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
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氯气的基本原理,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注意事项。
2.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核心素养1.通过完成氯气的实验室制备,理解实验室气体制备的选择原则,形成从问题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运用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对氯离子的检验,形成能基于物质组成提出可能假设,通过分析加以证实的论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注意事项,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回顾初中的气体制备过程。
教师准备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前面我们学习的氯气的化学性质,认识到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而且在工农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既然氯气有很多的用途,那它是如何得到的,回顾舍勒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氯气呢?[投影]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
[教师提示]实验室制取氯气常用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反应需加热)[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2H2O+Cl2↑[提问]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做什么?此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何?你能用双线桥表示吗?[学生讨论,书写][又提问]此反应是离子反应吗?是的话,如何书写其离子方程式?[学生书写]MnO2+4H++2Cl-Mn2++2H2O+Cl2↑[教师指出注意]1. 二氧化锰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氯离子的检验 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2.2.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用途。
2.了解Cl -的检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氯的化学性质;了解氯与碱的反应;掌握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2.教学难点氯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气体后,他又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
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把它溶解在水里,发现这种水溶液对纸张、蔬菜和花都具有永久性的漂白作用;他还发现氯气能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从1774年舍勒发现氯气以后,到1810年,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这期间,氯气一直被当作一种化合物。
直到1810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才确认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
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我国早年的译文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氯气。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带入2.探索新知【师】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仪器装置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等。
3.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Cl2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且用此法可除去实验过程中挥发产生的HCl气体)。
(3)验满方法: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
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Cl2已收集满。
4.尾气处理Cl2有毒,易污染空气,需用NaOH溶液吸收。
二、氯离子的检验【实验2-9】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然后各加入几滴AgNO3溶液。
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册
课题4-2-2 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与氯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Cl―的检验方法,学习科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养成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Cl―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2008年5月18日,湖北省襄樊老河口市消防大队“119”火警调度中心接到群众报警:仙人渡镇自来水厂装有500公斤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请求消防官兵前往处置。
险情就是命令,消防队领导和队员与自来水公司领导成立临时抢险指挥部,制定处置方案,在装备器材缺乏的情况下成功处置了这起氯气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员中毒和死亡。
液氯是危险化学品,一旦泄漏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会使人窒息、双目失明,甚至死亡。
氯气为什么毒性这么大?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聆听通过介绍,引入主题基础梳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整理】一、氯离子(Cl-)的检验【视频或演示实验4-6】Ag++Cl-= AgCl↓2Ag++CO32- = Ag2CO3↓Ag2CO3+2H+ =2Ag++CO2↑+H2O1.方法:先加_____________,再加稀_______。
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实验,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现象:产生__________,加HNO3,沉淀_______。
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_____等离子的干扰。
拓展延伸一、卤素1.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2.卤素单质的水溶液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得溶液(由稀至浓)的颜色变化: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提升。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和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氯气的性质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把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2.2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检验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5)鼓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上的化学实验爱好者群组,交流实验心得和方法。
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我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子的检验课也不例外。
①安全操作:
a.穿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
b.确保实验装置的密封性
c.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氯气
d.使用后的废液妥善处理
②紧急处理:
a.吸入氯气:立即移至通风处,给予适当的水和医疗救助
b.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升学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通过作业巩固实验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高中化学专题4.2.2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教学案新人教必修1
4-2-2 氯离子的检验、卤素教学目标1、巩固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Cl ―的检验方法。
2、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与氯的相似之处。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Cl—的检验方法,学习科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养成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C「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Fe、S、C在Q中燃烧,以及H2、Cu在Cl 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板书〗二、氯离子( Cl -)的检验〖实验4-6〗检验盐酸、NaCl溶液中的Cl-,并用NazCO溶液做对比实验,并填表。
〖强调〗先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
〖问〗为什么检验Cl -时,先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防止CO3 的干扰)〖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板书〗Ag++ Cl -= AgCl J+ 2-2Ag + CO3 = Ag 2CO JAg z CG+ 2H+ = 2Ag ++ CO f + HkO〖投影小结〗检验Cl—的方法(1)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 —。
(2)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则被检液中含有Cl〖讲〗氯原子的最外层是7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一个电子,成为8 电子的稳定结构,和氯原子结构相似的元素还有F、Br、I 等,统称为卤族元素—卤素。
1板书〗三、成盐元素一卤素1讲〗氟单质是淡黄绿色气体,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溴是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用水封,溴水是橙红色。
碘是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水是棕黄色,碘遇淀粉变蓝色。
1思考与交流〗卤素原子结构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由此推测它们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1投影小结〗原子结构核电荷数递増原子半径依次増大1问〗氯气可以与金属反应,那溴和碘哪?请写出溴与碘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板书〗1.与金属反应 1讲〗F2、Cl2、B 「2的氧化性强,能把可变化合价的金属氧化成高价的金属卤化物,铁反应只夺取铁的2个电子,生成Fel2。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一化学《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的实验室制法及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投影仪、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一、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已知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上述仪器若能用绘图表示,效果更好]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11化学班米丹丹学号05
一、基本介绍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属于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求知主动性。
(2)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三、教材分析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其设计意图:一、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二、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切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氯离子的检验,在初中接触过,这里主要通过实验说明为什么还要滴加稀硝酸。
同时,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起到铺垫的作用。
同时,氯离子属于无机离子,学完本节课,为以后学生学习选修六第三单元物质的检验中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课贴近生活实际,可增长学生知识,开拓视野。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知方式:由感性到理性为主。
(4)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好奇心重、记忆力强,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少数同学基础落薄弱,缺乏对元素知识的方法、学习效率低;同时,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往往不够全面,往往会遗漏信息,分析小结和科学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所以要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五、确定教学媒体
1、实验用的仪器:5支试管、滴管、试管架
2、实验用的药品: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六、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测和反思
对学生学的评价: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关于氯气的知识,学生都知道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消毒自来水的,并且学生也了解氯气可以消毒的原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学生也基本了解了检验氯离子的原理:Ag++ Cl-== AgCl↓
在实验中,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正确判断出2和3号试管中,哪个试管中是NaCl溶液,哪个试管中是Na2CO3溶液。
通过实验,总结,学生基本掌握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首先向试液中滴
加适量的稀硝酸酸化,除去影响判断的杂质离子,例如碳酸根离子等,接下来再向试液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此时仍然有白色沉淀,则说明试液中含有氯离子。
对老师教的评价: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复习导入,让学长记住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消毒的。
一步一步引入氯离子的检验,讲解氯离子的检验原理。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实验,,老师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让他们独立思考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实验,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反思:1、板书字写得不好看,以后要多练,而且有一些之前准备的板书,到上课的时候由于紧张和时间紧,忘记写上去了,这个之后也要注意。
2、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我觉得可以把整节课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把干扰离子的存在和干扰离子的排除都交给学生去探究,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并提供试剂和探究活动记录单,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3、值得鼓励的地方:(1)内容选题不错,思路清晰,贴近生活,能真正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且危险性较小,适合学生观察与动手。
八、板书设计
板书
Cl-的检验
一.反应原理
Ag+ + Cl-== AgCl↓
二.对比实验
HCl + AgNO3白色沉淀稀HNO3无明显现象
NaCl + AgNO3白色沉淀稀HNO3无明显现象
Na2CO3 + AgNO3白色沉淀稀HNO3白色沉淀消失三.实验步骤
先滴加HNO3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
四.实验现象
自来水稀HNO3 AgNO3溶液变浑浊含有Cl-
蒸馏水稀HNO3 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九、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