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word精品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第9-16章
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①影响生产力布局:产业类型,自然资源组合状况,与消费地的距离②影响经济结构:加工型为主,矿业为主,资源生产和加工业并重。
③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资源的质量和开采条件。
④影响产品质量: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自然基础。
基线稀缺概念: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
劳动和资本替代自然资源的可能性①在生产自然资源产品和服务时,可直接以资本和劳动替代自然资源;②许多自然资源已经有了相应的人造替代物;③通过土地改良农业用地的生产率得到提高;④投资提高土地的价值。
(城市土地的“三通一平”)库兹涅茨曲线论点:(1)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的数量和程度受生存活动对基础资源及有限的生物降解废弃物数量的影响。
(2)当经济发展加速,伴随着农业和其他资源开发的加强和工业化的崛起,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所产生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增加。
(3)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的产业和服务转变,加上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法规的执行、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环境投入,造成环境退化现象逐步减缓和消失。
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五个方面:人口压力、技术变化、经济增长、市场制度及伦理信念等。
1.人口把人口压力视为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成因,并呼吁“人口零增长”,或者计划生育。
2.技术变化把所有资源环境问题归因于技术变化的速度及对环境无情的性质。
现代工业技术传统生产技术所有形式的生产都涉及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是否导致耗竭和损害取决于利用强度。
技术进步使某些资源环境问题加剧,但它将继续为另一些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1)经济增长的无限性和自然系统的有极限的不协调(2)一味追求实物增长减少真实的社会福利。
(3)GNP不能反应人类福利的本质。
(除非所有服务纳入市场,消费者自己决定商品的价值等)4.市场制度的缺陷缺陷: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工厂污水、废气的排放,全球变暖等)。
自然资源复习题
自然资源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或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7、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8、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9、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10、生态学: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11、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12、生态占用(亦译为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13、自然资源承载力:指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14、自然资源保护:具有保存、保育、保持或保证某事物安全或完整的含义。
二、简答或论述题:1、范式的构成与作用:自然资源学应社会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
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
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一致拥有,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用: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 1.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的土地上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其分为两大类: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 2. 国土整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 3.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 4. 资源调查――资源信息是资源眼睛的基本数据和材料,调查是获取资源信息的基本手段,通过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和模拟调查。
• 5. 资源评价――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它是指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措施的科学依据。
• 6. 资源管理――就是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规划、立法、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其管理方式有:行政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和情报管理。
•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按照再生能力划分为:一类是资源,如,等;另一类是资源,如,等。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也是生产力,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
由于资源具有层次性,故资源管理也是多层次的,一般分为:、和。
•2、节约资源,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基层、中间层和最高层。
•三、简答题:• 1. 解释自然资源概念的内涵。
•第一,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同一自然实体的两个不通侧面,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要素,即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土地、光、热、水、岩石、矿物、生物等。
自然环境寓存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蕴含着自然环境,各种自然资源常常是互为环境的,绝大部分自然资源,既有物质利用功能,又具有环境功能。
•第二,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例如,约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作为资源的除了维持人类生命的野果、野兽、野禽和随手可捞的鱼类以外,就仅有作为工具的石头、木头等。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自然资源:2、报酬递减原理:3、均等边际原则:4、探明储量:5、人口数量过剩:6、最大资源潜力:7、土壤侵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
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B、消化能力C、自我约束能力D、利用工具能力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地层变形B、地表塌陷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D、土壤侵蚀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A、人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识字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C、产业发展D、交通条件的改善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D、有偿使用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环境整体主义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1.简述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及核心内容?2.简述自然资源决策保护是否有利可图的影响因素?3.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4.简述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5.采矿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是?1.对地形的影响A、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a.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
b.固体废弃物堆砌。
B、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双重的土地破坏)a.大规模地挖损土地。
b.大量剥离和废弃物严重占压土地。
6.论述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自然资源的概念课本86页的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 89页的可持续性简答题1.中国自然资源特点参考: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少3)空间分布不均匀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力可观1)总量大,类型多。
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积占世界第四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2)人均资源少。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各类可再生资源人均占有量,中国人均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土地为1/3森林资源是1/6,草地资源是1/3。
另外,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
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严重失调4)资源禀赋欠佳。
中国耕地中一等地约占40%,中下等地和有限制因素的地占60%。
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
小型坑采矿山多,大型露采矿山少。
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
5)资源潜力可观。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内部分异复杂,随着科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中国资源节流的潜力也很可观。
2.简述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及其核心内容答案要点:形成两大学派: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论1)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
2)效用价值理论核心内容是:认为商品价值并非由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完整版)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完整版)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的自然资源复习题
*的自然资源复习题*的自然资源复习题(附*)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4、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5、我国的各类土地资源中,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的(西部内陆)地区。
6、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川)。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7、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季)多,(冬春)少,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是(兴建水库).8、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是(跨流域调水).9、(c)下列土地资源中,我国人均最少的是a、草地b、林地c、耕地d、难以利用的土地10、(b)我国土地日定为每年的a、3月22日b、6月25日c、3月8日d、4月5日11、(d)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a、东部平原地区b、东南丘陵地区c、西南山区d、西部的半干旱地区12、(d)地球给予了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事物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砖和土地b阳光和高楼c森林和水库d石油和煤炭13、(d)以下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和金矿b水和石油c铁和土地d动物和水能14、(d)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15、(c)有专家预言,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是a石油枯竭b大量动物灭绝c水资源短缺d臭氧层出现空洞16、(c)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是a节约用水b水价上涨c跨流域调水d兴修水库17、(b)淡水资源中,储存水量最多的是a地下水b*川水c河水d湖泊水18、(b)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和石油b水和水能c森林和铁矿d土地和天然气19、(a)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a自流灌溉b喷灌c滴灌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20、(c)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吃的米饭、蔬菜等分别来源于下列资源中的a土地资源、水资源b水资源、森林资源c森林资源、土地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21、(d)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应该做到a保护起来不利用b精细培养,促进更新c随便开采使用d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22、(d)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b阳光c森林d矿产23、(b)主要分布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的24、(b)我国的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脉等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的25、(d)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a华北和东北b东北和西北c西北和西南d华北和西北26、(b)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b我国季风气候显著c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各地民俗不同27、(c)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a第一位b第三位c第四位d第六位第2篇: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复习试题及*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初二地理上册*自然资源复习试题(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docx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B|J: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____________ 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
3.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牛物资源、矿产资追、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4.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5.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扌禺行政管理、_____________ 、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
6.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
8.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 、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植被要素。
9.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10.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1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____________ 、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別是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
12.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II:•农用地评价。
13.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14.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_______________ 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分。
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屮悲观派的代表为:(B)A.丰饶论者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C.新马克思主义者D. 重农学派2. 后期的狩猎者与釆集者对环境的影响:(C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B.稍大的彫响 B. 很大的影响3. 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 称为:(B )A.探明储量B.条件储量C.资源基础D.远景资 源4.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称为:() A.最大资源潜力 B.吸收能力 C.持续能力 D.承 载能力5. 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 称为:(D )A.异发演替B.自发演替C.原生演替D.次 生演替6. “自然界屮没有等级差别”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D )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生态伦理 学7.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B )风光9.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什么? (B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 本的有机构成10. 随着对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二、多项选择题1.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为:(ABODE )A.资源分布不均衡B.经济发展差异C.地缘政治 问题A.有弹性的供给C.离自然供给极限越远弹性越小8.下列资源中属 是: ( )B.毫无弹性的供给 (D )离自然供给极限越紧弹性越大 于易误用、易污染 A.太阳能B.石油C.天然气D.自然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 递增,而后不变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C.递减,而后不变D. D.经济原因E.环境2.精耕农业前的获食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包括:(ABODE)A.低能源消费B.人口控制C.高度灵活变通的社会组织D.自然崇拜E.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3.生物多样性是指:(ACDE)A.遗传多样性B.种间关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群落多样性 E.功能多样性4.购买汽车后,下述哪些属于外部成本(DE)(A)汽油费 B.保养费 C.维修费 D.交通事故 E.空气污染5.地租的形式包括:()(A)经济地租 B.契约地租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E.垄断地租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包插:(1)资源调查: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模拟调查;(2)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制订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规划的基础研究。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多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BCD)A.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C.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D.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更新性描述正确的是:(ABCD)A.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B.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C.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D.有些可跟新资源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3.下列描述表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性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ABD)A.稀缺性,整体性B.地域性,多用性C.变动性;文化性D.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ACD)A.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B.自然资源在维持精神健康中的作用C.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D.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5.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ABCD)A.影响生产力布局B.影响经济结构C.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D.影响产品质量6.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体现在:(ABCD)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B.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C.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D.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7.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体现在:(BC)A.对资源总量的调控B.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C.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D.对不同资源种类的调控8.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ABCD)A.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B.造成资源更新周期变动C.引发土地投机活动D.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9.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有:(ABCD)A.生物性消耗B.流动性消耗C.内驱动消耗D.外驱动消耗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包括:(ABCD)A.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历史因素D.“Tragedy of the Commons"1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包括:(ABCD)A.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B.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C.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D.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2.关于“太空船地球”和“世界模型3”的描述正确的是:(ACD)A.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
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考虑自然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为明显、现实。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即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影响周围的环境。
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 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 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 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 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 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 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 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自然资源的类型(选择题)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即矿产资源)与可更新资源(生物、土壤、地表水)书本26页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稀缺性任何“资源”都相当于“需要”而言的,而人类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稀缺”这一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
2.整体性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如,煤和石油,即可作为燃料,也是化工原料。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变。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四.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如中国已发现矿产168种等。
2.人均资源量少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
3.空间分布不均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
4.资源禀赋性欠佳以矿产为例,中国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小型坑采矿山多,大型露采矿山少等。
5.资源潜力可观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内部分异复杂,随着科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五.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矿物资源燃料使用量不断大幅度增加,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迅速增加,至使地球与造成不正常的温室效应,科学家经过大量观测,不正常的温室效应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7年12月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各国在达成共识共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1.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球表层各圈层的资源有哪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就是资源,而资源又分为:1)自然资源、社会资源;2)全球资源、特定国家区域资源;3)现实资源、潜在资源4)单项资源、复合资源。
而地球分为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六大圈层。
各圈层资源主要有:(1)大气圈:在大气层中特别是对流层中光照、热量、水分、空气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重要的新能源。
(2)土壤圈:主要是由固体物质组成,包括一定的气态液态物质和生物。
土壤圈的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还包括部分的生物资源。
(3)岩石圈:主要资源是矿产资源,还包括化石能源和地下水资源。
(4)水圈:资源是水资源,水能资源,淡水渔业资源,还包括海洋资源。
(5)生物圈:是具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生物资源(动物、植物生存的森林、草场等资源)。
(6)人类圈:主要资源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所组成的社会资源。
2.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1)阐明自然资源发生演化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机理。
(3)揭示自然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4)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影响。
(5)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6)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中的利用。
3.什么是资源地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资源地理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保护与经济评价,最终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并从中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制约因素。
(2)区域资源的结构。
(3)资源评价与区划。
(4)资源分布与制图。
4.什么是土地资源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的组合特征及其与人类开发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自然资源试题
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本质是什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本质:(1)资源必须具有社会开发价值,既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
(2)在一定的知识、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获得利用。
2沙漠、阳光、冰水覆盖地是否为自然资源?沙漠,冰雪覆盖地利用太少不足以称之为自然资源,阳光属于。
3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概念有何区别?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区别:(1)从定义的范围来看,自然环境的范围要大,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一定属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自然资源。
(2)从二者对人类的关系出发来看自然环境的物质对人类而言不一定是“有用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是“有用”的。
a、自然环境中有些物质虽然具备自然属性的特点,但不一定有用。
B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还具有发展性。
4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特征,自然资源分为哪些类型?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的固有属性,将自然资源分类如下再生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等耗竭性资源可重复利用资源:金属资源非再生性资源: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煤炭、石油自然资源:恒定性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氘能非耗竭性资源:误用易污染资源:大气、水、自然风光5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属性?地下水属于再生性资源还是非再生性资源旅游资源的属性定义:(1)国家旅游局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与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有些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
3、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参考答案:(1)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4■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2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3)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二)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1影响生产力布局(2)影响经济结构(3)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4)影响产品质量(三)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一、名词解释1、储量寿命指数:即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显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可用以表征资源保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2■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一)(1)人均资源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3)资源禀赋欠佳(二)矿产资源:(1)供给保障程度不足(2)需求压力持续增大(三)耕地资源:(1)中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2)人均耕地面积少(四)水资源:(1)淡水资源少(2)严重短缺、严重浪费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和世界自然资源面临的挑战参考答案:(1)总量上的不足、地区分布的不均以及资源争端与冲突(2)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生态影响(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一、名词解释1、太空船地球: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在“太空船”地球中,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
2、世界模型3:将世界系统用一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耕地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单位面积产量是有极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极限的,环境消纳废弃物的能力是有极限的。
通过模拟,得出结论是人类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并且行动越早成功的机会越大。
3、技术丰饶论: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克服自然资源稀缺和经济增长极限的作用,认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叫做耗散结构。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二、论述题1、自然资源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2、自然资源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限制因素(一)可持续利用:(1)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2)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3)公平性(二)限制性因素:人口、环境、资源;不平等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绝对稀缺:当权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2、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产生原因参考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的不足。
(2)国家关系(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
某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封锁、禁运等原因,造成遭受封锁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稀缺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将减弱。
(3)贫困造成的稀缺。
贫困使得改善资源环境的投资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建设水质净化厂向居民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投资不能保障,造成水资源的稀缺。
(4)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稀缺。
例如环境污染造成清洁空气资源的稀缺、草场退化造成的畜产品产量的降低进而造成食物资源的稀缺等。
2、简述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参考答案:(1)采集狩猎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2)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3)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4)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演进(5)未来的挑战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1•对技术丰饶论的挑战2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
2、熵:简单地说,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二、简答题1、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论述自然资源的极限(1)自然界中的各种无机物都是有限的,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与系统内的循环相比,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2)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内能。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有限的,能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0.91%变成植物的物质成分),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的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
另外,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10%,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第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名词解释:自然资源的再开发:对已开发的资源进行追加开发和替代开发三、论述题1、简述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1)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①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②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③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2)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①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②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2、简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4)当代的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管理3■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一)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二)引发土地投机活动(三)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4■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1)生物性消耗(2)流动性消耗(无自然储存能力一风能、潮汐能)(3)内驱动消耗(4)外驱动消耗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1、论述采矿的生态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2)对水文的影响(3)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造成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4)对生物(生物量损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栖息地丧失等)(5)对人体和社区(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社区安宁,改变社区文化等)2、论述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1)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2)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4、论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1)影响区域水平衡(2)影响地下水循环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一、名词解释1、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说咱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2、真实储蓄:真实储蓄为经济净储蓄与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之和。
即传统的经济经储蓄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一、名词解释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可称为基线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