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作者:王艳秋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
摘; 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社会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原因;对策
乡村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上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治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治理过程包括治理手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目标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
一、锦州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分析
1、民主不足,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有相当一些村镇村务公开不彻底,村民代表大会、村监会、村支部会大都形同虚设,很少召开或基本不召开,村民无法有效参与村镇治理,重大事项村民无法参与决策,村委会经常代替村民主体地位,村两委干部管治意识大于服务意识,“一言堂”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内部难以形成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制约。而村民自己也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表现得消极冷漠。
2、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
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基层组织建设逐步恢复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但基层组织人员不足、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低、缺乏主动性、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农村两委成员中,50多岁的居大多数,40多岁的属年轻成员,30岁左右的只占极小比例,30多岁的村两委负责人更是凤毛麟角。加强村级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必须面对的长期性问题。
3、经济腐化问题依然存在
传统农村治理中,村内纠纷大多以村内事务为主,主要是承包地分包、邻里纠纷等,涉及人员、范围、金额均有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向农村渗透,农村逐步被卷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大量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项目分包、劳务用工、资源出租出卖等纠纷,逐渐在农村治理中占据越来越大比重。
4、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共事业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锦州市各个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现象。在医疗卫生方面,农村医疗设施简陋,医护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文化教育方面,许多农村的中小学校舍、教学设施比较陈旧简陋,计算机等智能化教学手段没有完全普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偏低,学生辍学率较高;道路交通、公共娱乐、供暖煤气等公共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锦州市农村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资源财力短缺,这是影响农村社会治理的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和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相比发展速度远远落后。我市的许多乡镇还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支撑,没有任何的工业企业,没有任何拿得出手、市场站得住的农产品,农民依靠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的农作物,除去投入的农业成本收入微薄,县乡镇的集体财政收入更是少的可怜,甚至有相当部分村镇靠举债过日子。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没有更多的财力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状况。
2、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人口流向城市,这是影响农村社会治理的人的因素
经济社会的发展靠人才,农村社会治理更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能、观念新的现代化新型农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城镇化步伐推动下,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农家子女考学后大多留在城市工作,有点能力和素质的年轻人也大多离村进城定居,留在村子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农村空心村、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人口缺乏、劳动力质量退化的现象尤为突出。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各项事业无人可用,部分地区农村治理面临后继乏人困境,最终濒于衰落。
3、民主法治基础薄弱,这是影响农村社会治理的政治因素
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是民主法治。虽然随着国家发展水平的提升,普通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均有普遍提升,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水平相对较低,对民主法治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很有限,民主法治基础薄弱成为影响农村理性规范良好治理的重要障碍。
4、村两委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这是制约乡村治理的制度因素
村两委组织,作为农村治理中的带头人和责任人,具有一端独大的特殊地位。村两委直接负责数千人的利益分配,包括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项目分包、劳务用工、资源出租出卖等,但因为其身份特殊,一方面是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代言者,另一方面是乡镇对农村实施管理的代理者,既有自治性质,又有行政性质,在该过程中,异化出现的有职权无监督、权大责小监督弱的非正常效应,导致了村级治理难以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
三、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对策建议
1、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解决经济财力不足问题
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三变”改革的新阶段。习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从锦州的情况看,2018年北镇广宁街道东门外村率先迈出了“三变”改革的第一步,建立了集旅游观光、生态采摘、餐饮娱乐、特色民俗等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态园。采取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预计年创收100万,为本村提供50个就业岗位。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经济和财力的增长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乡村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安定。
2、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解决人才素质问题
主要是高标准选人。近年来,我们锦州市委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从源头上把关,一是严格选任标准。在村“两委”换届和村干部日常调整中,列出“五个好”正向标准、建立“十不准”负面清单,坚决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挡在门外。二是创新选任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加大对外出务工者、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离退党员干部等人员的排查力度,建立可选可用人选档案。三是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
3、建立以“四化”为目标的农村治理新格局,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指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两委组织”说了算;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法律、行政、思想教育等多种方式;治理手段的智能化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治理过程的自主化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决策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的各种体制机制,解决制度缺乏问题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必须以机制建设为着手,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稳定化方向发展。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框架中的主要症结是既有村级组织主体自治角色与行政角色混乱,两种角色有时在实际运用时会发生矛盾或碰撞。未来农村治理机制,可将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职能予以剥离,构建职责划分清晰、权责明确的新型三元主体治理模式。同时完善村监督委员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在人员选配、监督程序、监督结果等环节,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