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词“焉”的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 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二.代词
•
• • • • • • • •
•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 事却能做得出来呢?
文言虚词“焉”字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 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 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nòu)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 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 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 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 ,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 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大王请不要疑虑!”
文言虚词焉及常见的兼语词
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助词,表停顿
12.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代词,之
13.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反问语气
1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兼词,在水上
兼词
焉
(一)兼词 相当于“于是”、“于此”、“于
彼”。 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他) 晋国,天下莫强焉。 (比晋国)
(二)代词
1.作动词的宾语, 相当于“之”。
如:
犹且从师而问焉。(《(这里)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代词,代这篇文章
3.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4.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拟声词词尾,相当于“然”
6.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7.少(不多时)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助词,句中,表停顿
2.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 “ 为 什么”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哪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三)语气助词
1.用在句末,根据情况可译为“啊”“呢 ”“了”等,表感叹、陈述或疑问语气。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感叹语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表反问语气)
(三)语气助词 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 “也”。 如:
焉的意思文言文
焉的意思文言文摘要:1.焉的含义与用法2.焉在文言文中的作用3.焉的替代词语及其用法4.如何正确使用焉5.实践案例及分析正文:在文言文中,焉字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助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焉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字词。
一、焉的含义与用法1.疑问代词:焉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哪”。
例如:“焉有此事?”意为“哪有这件事?”。
2.兼词:焉可以兼表疑问和感叹,表示惊讶、不解或惋惜。
例如:“焉得不想?”意为“怎么能不想?”。
3.指示代词:焉还可以表示近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个”。
例如:“焉人矣。
”意为“这个人已经。
”。
4.语气助词:焉在文言文中还用作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否定、疑问等语气。
如:“良言焉。
”意为“真是好话。
”。
二、焉在文言文中的作用1.焉可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修饰关系。
例如:“草焉。
”意为“草的。
”。
2.焉用作状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例如:“昨焉。
”意为“昨天”。
3.焉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焉马。
”意为“那匹马”。
三、焉的替代词语及其用法1.之:用于代替焉表示疑问代词的含义。
如:“何之有?”意为“有什么?”℃。
2.者:用于代替焉表示近指代词的含义。
如:“此人者,良人也。
”意为“这个人,是个好人。
”。
3.兮:用于代替焉表示语气助词的含义。
如:“良言兮。
”意为“真是好话。
”。
四、如何正确使用焉1.了解焉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解释。
2.注意焉与其他助词的区分,如之、者、兮等,以免混淆。
3.在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焉字,增加文言文的风采。
五、实践案例及分析1.案例:“焉知非福?”这句话中,焉用作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怎么知道不是福气?”2.分析:在这里,焉字的使用提高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使得句子更具文言文的特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焉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是多样的。
文言文焉的用法
文言文焉的用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言文“焉”的用法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
《<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
《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
《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
《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苏轼《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
(《吕氏春秋?奇鬼》)“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此之谓三有礼焉。
(《孟子?离娄下》)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文言文“焉”的用法
文言文“焉”的用法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
《<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
《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
《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
《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
《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苏轼《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
(《吕氏春秋?奇鬼》)“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此之谓三有礼焉。
(《孟子?离娄下》)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②、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主传》)此句中的“彼”代处所,指称孙吴政权所管辖的地区。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
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邹与鲁拱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 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 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注释①邹与鲁拱:邹国与鲁国交战.昭,争吵,冲突,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孟 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③莫之死:即莫死之的倒装,之’指有司.意思是没有 人为他们而死.④疾:憎恨.
今之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 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 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 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现在呢,安置民众的产业,使他们向上不足以赡养 父母,向下不足以抚养妻子儿女;丰收的年份终 年艰苦,灾荒之年避免不了死亡.这种情况下,人 民避死求生还来不及,哪有闲暇去顾及礼义廉耻 呢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 呢
三.语பைடு நூலகம்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③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二.代词
•
1.相当于之.
•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 2.哪里,怎么.
•
文言虚词焉及常见的兼语词
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助词,表停顿 12.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代词,之 13.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反问语气 1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兼词,在水上
兼词
1.用于句中,“之于”的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合音,其中“之”为代
词,“于”是介词。
《愚公移山》
②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诸
2.用于句尾,“之乎”的 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合音。“之”为代词, 《庄暴见孟子》 “乎”是句末表疑问的 ②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
《左传》
语气词。
“何不”的合音,其中
焉
(一)兼词 相当于“于是”、“于此”、“于 彼”。 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他) 晋国,天下莫强焉。 (比晋国)
(二)代词 1.作动词的宾语, 相当于“之”。 如: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然力足以至焉 (那里) 心不在焉(这里) 2.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 “ 为 什么”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哪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哪里) (为什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三)语气助词 1.用在句末,根据情况可译为“啊”“呢 ”“了”等,表感叹、陈述或疑问语气。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古文中焉的用法及意思
古文中焉的用法及意思
1. “焉”可以作兼词用呀!就像“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句话里,“焉”就相当于“于此”,也就是在这里的意思呢!你说神奇不神奇?
2. 嘿,“焉”还能作代词哦!比如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焉”就是指代那篇文章呀!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3. 哇哦,“焉”有时候也表示疑问呀,比如“且焉置土石”,意思就是“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这种用法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
4. 知道吗,“焉”还能作语气词呢!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个“焉”就是表示语气呀,就好像在强调一样!
5. 还有呢,“焉”作助词的时候也不少见哟!比如“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不就很好地体现了“焉”的助词用法吗?
6. 哎呀呀,“焉”在古文中的用法可真是多种多样呀!我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不然怎么能深刻理解古文的美妙呢!
我的观点结论:古文中“焉”的用法丰富多样,我们在学习古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表达呀!。
“焉”字作兼词和作语气助词的辨别
“焉”字作兼词和作语气助词的辨别文言词“焉”用在句尾,既可以作兼词,又可以作语气助词。
那么,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苏轼《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
(《吕氏春秋•奇鬼》)“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此之谓三有礼焉。
(《孟子•离娄下》)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②、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主传》)此句中的“彼”代处所,指称孙吴政权所管辖的地区。
3、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
例如: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心”即为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史记•屈原列传》)此句中的状语“一篇之中”就是表示范围的偏正短语。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就是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此句中的“何”即为表原因的状语。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此句中的“以荆卿为计”即为表行为方式的状语。
“焉”字的用法详解
“焉”字的用法详解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
“焉”字的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
“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
如: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2.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例1和例2中的“焉”都是疑问代词,意思是“哪里”、“怎么”。
例3中的“焉”是词缀,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
例4中的“焉”是句中语气助词,只表示停顿,可不译。
“焉”字用在句中,意义和用法比较容易辨识,若是用在句末,就必须仔细斟酌了,否则影响句子意义的理解。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 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上面三个例句中的“焉”字皆处于句末,用法却大不相同。
例5中的“焉”是代词,其用法和代词“之”相当,代指作者所写的《捕蛇者说》这篇文章,充当及物动词“得”的宾语。
例6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于”是介词,“是”是代词,两词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处所,意为“从这里”,用在不及物动词“出”之后,充当的补语。
例7中的“焉”是语气助词,用在主谓短语“鸡狗不得宁”之后,表示感叹的语气,意为“啊”。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辨识用在句末“焉”字的用法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及物动词作谓语,其后的“焉”是代词,相当于“之”。
如:8.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9.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10.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上例中,加点词皆为及物动词,它们后面的“焉”都相当于代词“之”。
焉的一词多义及例句
焉的一词多义及例句
1. “焉”可以作代词啊,比如“杀鸡焉用牛刀”,这里的“焉”就相当于“哪里”。
你想想,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呀,多形象!
2. 它还能作语气词呢,“于是余有叹焉”,这里的“焉”不就表示感叹嘛。
就好像你看到美景发出“哇”的那种感觉呀。
3. “焉”也有兼词的用法哟,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这里的“焉”就相当于“于此”。
这不就跟你把东西放在那里一个道理嘛。
4. 当表示疑问的时候也能用“焉”呀,“且焉置土石”,这里就是问“在哪里”呢,这多容易理解呀!
5. 有时候“焉”也可以表示停顿呢,就像说话中间的一个小停顿一样,“焉知非福”,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味道啦?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的“焉”其实也有在其中的意思呢,就好像三个人里面肯定有能当我老师的在呀。
7. 它还能表示肯定呢,“有子存焉”,就是说有儿子在呀,这多直接呀。
8. “焉得虎子”里的“焉”就是怎么的意思呀,反问一下,不进入虎穴怎么能得到虎子呢,多在理!
9.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里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啦,就像你完成一件事会“嘿”一声一样。
10. 哎呀,“焉”的用法还真不少呢,大家可得好好记住呀!
总之,“焉”这个字的用法真的很多,大家要好好理解和掌握呀!。
[古文焉的用法] 文言文劝学中焉的用法
[古文焉的用法] 文言文劝学中焉的用法
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
古文焉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古文焉的用法,欢迎阅读
古文焉作为兼词的用法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古文焉作为代词的用法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古文焉作为语气词的用法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兼词“焉”的用法
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蓼洲周公被逮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情上的。
(4)如乐作焉(在这里)。
《石钟山记》译:就像音乐在这里演奏。
(5)吾夫又死焉(在这件事上),我子又死焉(在这件事上)。
(《捕蛇者说》)译:我的丈夫又死在这件事上,我的儿子又死在这件事上。
(6)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到那里)。
(《石钟山记》)译:不知到它的深浅,微小的波浪涌入到那里。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况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二、代词1、相当于“之”。
(1)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老师)。
(《师说》)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译:距离现在建墓安葬他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译: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2)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译:不进老虎窝,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3、指示代词,那里然力足以至焉。
(《游褒禅山记》)译:然而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完整word版)“焉”作兼词的用法
“焉”作兼词的用法(“死焉”即““焉”作兼词“于之(此)"讲,有两种情形:或者用在不及物动词后,或者用在动宾短语后,充当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何识别?能够用“于之(此)”替代“焉",翻译为“在那里”或“在这里”句意才完整,并且在句子的前面有表示处所的短语,即有“之(此)”所指代的内容.如用在不及物动词后: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兴焉”就是“兴于此",“此”指代积土所成的“山",翻译为“风雨在这里兴起”;“生焉"即“生于此”,“此"指代积水所成的“渊”,翻译为“蛟龙在这里生长")⑵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有青麻头伏焉(“伏焉"就是“伏于此",“此”指代“针针丛棘”,翻译为“藏在这里”)⑶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优绝者家焉(“家焉”即“家于此”,“此”指代“优绝者”,译为“在这里安家”)⑷五人者,盖当蓼洲之周公之被逮,急于义而死焉者也死于之",“之”指代“周公被逮”一事,译为“死在这件事上”)⑸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墓而葬焉”即“墓而葬于此",“此"即指前文“魏阉废祠”,译为“修墓并安葬在这里”)又如用在及物动词后:⑹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得泉焉”就是“得泉于此”,“此"指代“东北行六十步”所到之处,译为“在这里得到一处泉水”)⑺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介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置杯焉"即“置杯于此",“此"指覆于坳堂之上得杯水,译为“在那上面放置一个杯子”)⑻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有鱼焉”即“有鱼于此”,“此”指“天池”,译作“在这里有一种鱼”)“焉"与表他称代词的区别“焉”作他称代词,其特征是用在及物动词的后面作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回答“谁”或“什么”,因而非翻译出来,句意表达不能完整.如:⑼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置杯焉则胶的焉的用法
置杯焉则胶的焉的用法
1. “焉”可以作兼词呢,就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里,“焉”就等于“于之”呀!这不是很妙吗?
2. “焉”能用来表示疑问呀,比如说“杀鸡焉用牛刀”,这里的“焉”不就是在问“怎么”嘛,多有意思啊!
3. 你看啊,在“心不在焉”这个词里,“焉”不就是表示“这里”嘛,这样理解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啦?
4. 有时候“焉”还表示肯定的语气呢,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多形象呀!
5. “焉”也能表示陈述语气哦,“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是不是很神奇?
6. “置杯焉则胶”中的“焉”不就表示“于此”嘛,这不就像是我们把杯子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呀!
7. 想一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焉”就是“怎么”的意思啦,这种表达多有力道啊!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里的“焉”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呀,多有哲理!
9. “焉”的用法真的是很多呢,我们要好好去琢磨呀,就像开宝藏一样,每次都有新发现!
我的观点结论:“焉”这个字的用法真的很丰富多样,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要仔细体会,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含义和用法。
“焉”字用法知多少
“焉”字用法知多少本文是关于“焉”字用法知多少,感谢您的阅读!“焉”是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用法如下所述。
一、兼词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多用于缺补语或宾语的陈述句末。
例如:①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在这里)(《柳毅传》)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如:③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④不入虎穴,焉(从哪里)得虎子。
(《班超传》)二、代词1.用在动词后面直接作宾语,表他称,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
例如: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他)(《五人墓碑记》)②君何辱讨焉(他们)(《殽之战》)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代苛政猛于虎这种情况)(《捕蛇者说》)2.表远指,相当于“那”“那里”。
例如:④然力足于至焉(那里)(《游褒禅山记》)3.疑问代词,一般在疑问句中动词之前,可译为“哪里”。
⑤焉(哪里)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滕文公上》)三、疑问副词多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反问。
可译为“怎”“怎么”。
例如:①未能事人,焉(怎)能事鬼(《论语·先进》)②未知生,焉(怎么)知死(《论语·先进》)四、词尾1.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
例如:①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的)(《石钟山记》)2.前边有“如”“若”相应,中间插入词或词组,组成“如……焉”“若……焉”的格式,相当于“一样”“那样”。
例如:③如乐作焉(那样)(《石钟山记》)五、语气词1.用于句末表示叙述情况或行为的目的,有时可译为“了”“呢”等,有时可不译。
例如:①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了)(《捕蛇者说》)②则牛羊何择焉(呢)(《齐桓晋文之事》)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译)(《六国论》)2.用在句中,表示语气上的停顿或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义,可不译。
焉的用法 文言文
焉的用法文言文
焉的用法文言文:1、\uc代\ue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
2、\uc代\ue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4、\uc副\ue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
5、\uc助\ue用于句末,表示陈
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
焉(拼音:yān)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
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
种类不详。
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
或作
句末语气词。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焉·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7
《广韵》於乾切。
《集韵》《韵会》於虔切。
《条格》因肩乌,竝音嫣。
《说道文》:矣鸟,黄色。
自身利益江淮。
象形。
《广韵》:鸟杂色。
《禽经》:黄凤谓之矣。
又《玉篇》:安也,疑也。
《广韵》:何也。
《诗·卫风》: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又《史记·历书》:太初元年,岁名矣可逢。
备注:索隐曰:汉书并作阏可逢。
又山名。
《史记·匈奴传》:过焉支山。
又国名。
《前汉·西域传》:焉耆国,治员渠城。
古文焉的用法
古文焉的用法
古文焉作为兼词的用法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古文焉作为代词的用法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古文焉作为语气词的用法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蓼洲周公被逮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情上的。
(4)如乐作焉(在这里)。
《石钟山记》
译:就像音乐在这里演奏。
(5)吾夫又死焉(在这件事上),我子又死焉(在这件事上)。
(《捕蛇者说》)
译:我的丈夫又死在这件事上,我的儿子又死在这件事上。
(6)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到那里)。
(《石钟山记》)
译:不知到它的深浅,微小的波浪涌入到那里。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况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1)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老师)。
(《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译:距离现在建墓安葬他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1)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译: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呢
(2)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
(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译:不进老虎窝,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3、指示代词,那里
然力足以至焉。
(《游褒禅山记》)
译:然而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3)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4)澎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记》)
译:鄱阳湖口我座石钟山。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焉”字的用法主要有以上三种。
所谓“用法”,包括弄清①虚词的词性,②语法作用,③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
考纲要求的文言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并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两个方面比较区别,以掌握其常用义。
【“焉”字用法小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并解释其含义。
①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
(《柳毅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五人墓碑记》)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2.下列句子中的“焉”都是语气词的一组是()
①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勾践灭吴》)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④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⑤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
⑥不然者,吾何辞焉(《柳毅传》)
⑦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焉”字有两个都属于疑问代词的一组是()
①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③然力足于至焉(《游褒禅山记》)
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秋水》)
⑤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⑦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见梁襄王》)
⑧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
【“焉”字用法小练习】参考答案:
1.①兼词“于之”,在这里。
②代词,他,指大中丞。
③用在句未,表一般的陈述语气,有引人注意的意味。
④疑问代词,为什么。
⑤兼词“于何”,从哪里。
(①句末语气词,呢;②疑问代词,何;③语气词,啊;④句未语气词,啊;⑤句未语气词,相当于“啊”;⑥句未语气词,相当于“呢”;⑦呢。
)。
(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句未语气词,可译为“啊”;③指示代词,那里;④句中语气词,可译为“乎”;⑤句未语气词,相当于“了吧”;⑥指示代词,那里;⑦词尾,相当于“……的样子”;⑧句未语气词,可译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