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8讲 喀斯特地貌

合集下载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高中地理
喀斯特现象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法国的科斯(Causses)、中国的广西地区、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以及美国的中西部、肯塔基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在略有酸性的水中更易於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将石灰岩溶解,并以溶液形式带走。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於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

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

“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总结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下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地区。

它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也会接触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高一阶段学习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指地表水或地下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溶解矿石、岩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形成碳酸溶液,继而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在喀斯特地区,溶蚀作用主要由于碳酸盐岩的存在而引发。

溶蚀作用使得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形成裂隙、洞穴等特征。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貌特征1.地表特征喀斯特地表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塔、喀斯特平原和岩溶斑点等。

岩溶塔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尖峰状地貌,如中国的喀斯特天门山。

喀斯特平原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区,如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大地貌。

而岩溶斑点则是指多个天坑、洞穴等喀斯特地貌特征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区域。

2.地下特征喀斯特地下地貌特征主要有岩溶洞穴、地下河系和地下溶洞等。

喀斯特洞穴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如中国的乌龙洞。

地下河系则是指地表水源形成的河流在地下继续流动的地下系统。

地下溶洞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空穴,常常有奇特的地质景观。

三、喀斯特地貌产生的地质灾害尽管喀斯特地貌有其独特的美景,但也存在一些地质灾害。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洞穴的腐蚀作用,地表可能会发生塌陷、地陷等灾害。

同时,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也可能引发水灾问题。

在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喀斯特地区的地质特点,以避免潜在的灾害。

四、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保护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以贵州为代表,全球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斯洛文尼亚的普莱谢夫察、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等。

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工作,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切忌盲目开采、污染。

五、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的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岩溶作用进一步 加强形成峰林
峰林发育晚期残 存的孤立山峰
孤峰发育晚期
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 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 形成过程:喀斯特地面经溶蚀及岩溶塌陷后,形成口大底小 的倒锥状的封闭洼地景观。地表水沿可溶岩裂隙密集地段溶 蚀而成的是溶蚀漏斗,其深度不大,斗壁和缓,斗缘不明显, 外形多成碟状,当进一步向下加深时,斗壁逐渐陡峻并且有 明显的斗缘,成为漏斗状;地下可溶性岩溶蚀后会形成大小不 一的洞穴,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洞顶上的土层或岩层崩塌, 进而形成的则是塌陷漏斗。漏斗底部通常有通道(或落水洞) 通往地下,起着集水和消水的作用,并伴有积土、碎石堆积。
1.地表喀斯特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 帘
资料来源:VCG
(6)石幔或石帘:
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 淀而成,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特别提醒】: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
喀斯特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发展过程中 的“三主三辅”,即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 械过程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
小结:喀斯特的类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发育顺序
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条件下,如果气候因素无重 大变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1、早期,地表水沿着岩层表面的裂隙向下流动,形成大量溶沟和石芽、少量落水洞和溶斗,出现地下河道; 2、中期,溶斗和落水洞扩大,地表密布着规模不等的喀斯特洼地、干谷。除主要河道外,地表水流大都进 入地下河道,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 3、晚期,溶洞进一步扩大,地下河及溶洞的顶部不断坍塌,地面破碎,许多地下河变成明流,形成溶蚀谷、 天然桥、喀斯特洼地以及峰林; 4、末期,溶洞顶部进一步坍塌,地下河均转变为地表水系,地面高程降低,残留少数孤峰或残丘,出现喀 斯特平原。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喀斯特地貌(全套166页PPT课件)

喀斯特地貌(全套166页PPT课件)
例如,25℃不含CO2純水的CaCO3溶解度為14.3毫 克/升;
當溶解前與空氣接觸,溶入CO2,但溶解時與空 氣隔絕,即處於“封閉系統”時CaCO3的溶解度則上 升至15.3毫克/升;
當溶解全過程與空氣接觸,並處於流動狀態,即 處於“開放系統”時,CaCO3的溶解度則劇增至100毫 克/升,比封閉系統時還大5.5倍。
各種溶蝕因素導致的溶蝕強度
溶蝕因素
大氣CO2 有機CO2 無機CO2 有機酸
無機酸
溶蝕強度(%)
4.47 49.26 4.02 37.11 5.14
下麵重點分析水中CO2來源,及其影 響因素。
水中CO2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大氣 CO2 、有機CO2 和無機的CO2。這三者提 供的溶蝕力占全球溶蝕力強度的58%。
2HCO3- + Ca2+
岩溶動力系統概念模型
氣相
CO2(氣)
放氣(沉積)
H2O 液 Ca2+ 相
CO2(液) H2CO3
HCO3-
進氣(溶解) HCO3-
固相
H+ Ca2+ 、CO32CaCO3(固)
溶解 沉積
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條件
喀斯特作用能否進行主要取決於岩石的可溶性和 水的溶解力,它們具有質的確定性,是岩溶作用的 必要條件。但是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則受岩石的 透水性和水的流動性的影響,具有量的影響,是岩 溶作用的充分條件。
碳酸鹽類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是石灰岩 (CaCO3)和白雲岩(CaMg(CO3)2),但二者之 間有許多過渡類型的岩石。
岩類 石灰岩類
白雲岩類
碳酸鹽類岩石分類表
方解石% 100-90 90-75 75-50 50-25 25-10 10-0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是地球表面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的总称。

而喀斯特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地貌类型,其特点是岩溶作用导致地表出现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以喀斯特地貌为例,介绍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及其相关特征。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依托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当含碳酸盐的石灰岩、石膏岩等溶解性岩层受到地下水的长期侵蚀时,会发生溶洞、地下河、石桥等地形的形成。

具体的形成过程包括:1. 溶蚀作用: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溶液,进而与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

2. 洞穴形成:经过长时间的溶蚀,溶洞开始形成。

水通过裂缝、砂洞等地下通道流动,与岩石发生作用,逐渐形成洞窟。

3. 洞口扩大:地表的溶洞被地下水冲刷,洞口逐渐扩大。

此时,地表的裂缝和溶洞会相互连通,形成地下河。

4. 河谷侵蚀:地下河切割地表,形成峡谷和溶洞孔穴,并且将河谷形态逐渐展现在地表上。

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形特征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1. 溶洞:溶洞是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下形态,具有独特的地下演化过程和壮丽的景观。

洞内常见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沉积物。

2. 地下河:地下河是地表流水经过溶洞连接而形成的地下河道。

地下河发展形成了多处的地下河穿越现象,以及流过喀斯特地表的溶河景观。

3. 石桥:石桥是溶蚀作用的产物,特指通过地下水侵蚀形成的岩层上方残留的由石灰石构成的天然桥梁。

例如中国的庐山石桥。

4. 峰丛林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地表经过雨水的冲蚀、溶蚀而形成的山地以岩溶岩石构成。

其独特的峰丛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地区,尤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为主。

下面是一些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情况:1. 中国喀斯特地貌: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份。

自然地理喀斯特地貌ppt课件

自然地理喀斯特地貌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坡立谷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坝子1
云南罗平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乐业“天坑”仰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重庆小寨“天坑”1
深666m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4、水的流动性
◆经常流动的水体,能大大提高水的溶蚀力。 ◆流水经常与空气保持接触,能不断地补充因 溶蚀岩石所消耗的CO2,使水体不易达到饱和。 ◆处于流动状态的水,有时虽然达到饱和,但 当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溶液混合后,可变为不 饱和而重新获得溶蚀能力。 ◆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水流量大、水循环快, 加上气温高及生物作用强,岩溶发育最快。如 亚热带广西碳酸盐岩溶蚀量为0.12~0.3mm/a, 是暖温带的河北(溶蚀量为 0.02~0.03mm/a) 的5~9倍。
◇19世纪末,南斯拉夫的司威治(J.Cvijic) 研究了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Karst)石灰 岩高原,并于1893年正式用“Karst”来概括 喀斯特高原的地貌景观。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1966 年2月,桂林),建议在我国使用“岩溶”一 词,并把它作为Karst的汉语同义语。

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呀!
你们想想看,那大地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在漫长的岁月里,用它独特的魔法创造出了喀斯特地貌这么个奇妙的东西。

那一个个奇峰怪石,可不就像是大地变出来的艺术品嘛!
喀斯特地貌呀,到处都是洞洞。

那溶洞,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地下宫殿,里面有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

你们说像不像童话里小精灵住的地方?有的钟乳石从洞顶垂下来,长长的,就像要滴下来似的,真让人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就砸到脑袋上啦!还有那石笋,从地上往上长,和钟乳石遥相呼应,好像它们在比谁长得更快更高呢!
还有那地下河呀,在黑暗中悄悄地流淌着,不知道它要流到哪里去。

你说它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小旅程呢?说不定里面还藏着什么宝贝呢!哈哈!
再看看那些喀斯特山峰,有的高高耸立,直插云霄;有的形态怪异,让人浮想联翩。

就好像大地在和我们开玩笑,把山峰捏成了各种奇怪的形状。

你看那一座,像不像一只大乌龟?还有那一座,是不是有点像个大蘑菇?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咱们中国可是有很多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呢!比如说桂林山水,那简直就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作呀!那山那水,美得不像是真的。

还有云南的石林,那些石头就像一片森林一样,壮观极了!
你们说,大自然怎么就这么厉害呢?能创造出这么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我们可得好好保护这些美景呀,不然以后可就看不到啦!
总之呢,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礼物。

我们要好好珍惜它,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神奇。

让我们一起走进喀斯特地貌的世界,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奇妙吧!你们难道不想去看看那些神秘的溶洞,摸摸那些奇特的石头吗?还等什么呢,赶紧出发吧!。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喀斯特地貌PPT课件

喀斯特地貌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1
喀斯特地貌
• 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 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 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 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 可溶性岩石有三类:1.碳酸盐类岩石(石灰 岩、白云岩、泥灰岩等)2.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芒硝等)3.卤化物类岩石(石盐、 光卤石等,不包括萤石)
•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 和石林
2021/3/9
授课:XXX
3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 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这三种。
•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 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 斯特五种。
•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 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2021/3/9
授课:XXX
5
延伸阅读
• 石灰岩: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 还有一些杂质。绝大多数石灰岩的形成与 生物作用有关,也有由碳酸氢钙沉淀形成 的(喀斯特地貌的岩溶过程就会产生 Ca(HCO3)2沉淀)
• 石灰岩可分为硅质石灰岩(含SiO2杂质)、 粘土质石灰岩(含粘土)和白云质石灰岩 (含Mg)三种
2021/3/9
授课:XXX
4
喀斯特地貌的含义
•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 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 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 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 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

喀斯特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以岩溶作用为主要形成过程。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

1.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在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等)的地区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水通过渗透、流动和溶解作用,溶解岩石中的溶质,形成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等地貌特征。

2. 喀斯特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包括溶蚀洞穴、地下河流、地下溶洞、地表塌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盆地等。

其中,溶蚀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形成于地下溶蚀作用,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

3. 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石灰岩地区。

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中国喀斯特之乡。

4. 喀斯特地貌的资源价值:喀斯特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丰富的资源价值。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供应了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水源。

此外,喀斯特地区还富含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铝土矿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地理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喀斯特地区,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与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典地貌详解:喀斯特地貌

经典地貌详解:喀斯特地貌

经典地貌详解:喀斯特地貌⾼中地理复习和新课的全部课件在这⾥,请使⽤!⼀、简介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的⽔对可溶性岩⽯(⼤多为⽯灰岩)进⾏溶蚀等作⽤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岩溶岩地貌。

除溶蚀作⽤以外,还包括流⽔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arst)⼀词源⾃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裸露的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得名。

⼆、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灰岩地区地下⽔长期溶蚀的结果。

⽯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和⼆氧化碳时发⽣化学反应⽣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泛,最主要的是这⾥有其发育的主体。

⼤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的不断溶蚀作⽤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喀斯特地貌受岩⽯透⽔性、流⽔作⽤和⽓候影响。

三、分类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种:1、地表⽔沿灰岩内的节理⾯或裂隙⾯等发⽣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灰岩被溶沟分开成⽯柱或⽯笋。

2、地表⽔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深后形成落⽔洞。

3、从落⽔洞下落的地下⽔到含⽔层后发⽣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的形成地表发⽣塌陷,塌陷的深度⼤⾯积⼩,称坍陷漏⽃,深度⼩⾯积⼤则称陷塘。

5、地下⽔的溶蚀与塌陷作⽤长期相结合地作⽤,形成坡⽴⾕和天⽣桥。

6、地⾯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和⽯林,地下⽔的溶蚀作⽤在旧⽇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云南路南的⽯林是上述第⼀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的⾃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传说⽽变得格外旖旎。

桂林的象⿐⼭,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 教学PPT课件

喀斯特地貌 教学PPT课件
底部常有通道通往地下,因此起着集水 和消水的作用。
分为溶蚀漏斗、沉陷漏斗和塌陷漏斗三 种。
石灰岩地面溶蚀形成的坑穴
石灰岩漏斗,被沉积物充填并种植作物(Hilton, Virginia.)
石灰岩山坡上散落大小岩溶漏斗
底部被充填的漏斗形成池塘
漏斗往往与地下溶洞相连,成串分布的溶斗往往指示有断层存在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 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
亚 洲 第 一 溶 洞: 腾 龙 洞
金华双龙洞
宜宾石海洞
泰国“地下教堂”
• 洞穴堆积物
(1)化学堆积物
碳酸钙沉淀,可形
成 石石钟乳钟乳、石笋、 石又柱名“、钟石乳石幕”和,倒泉挂在华
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 碳酸钙沉淀物。当地表水 或降水沿着溶岩裂缝下渗 至洞顶时,因水的蒸发及 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 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 慢慢增长,具有同心圆状 结构,形状如钟乳,故名 “石钟乳”。
溶洞中的“微地貌” 卷曲石
石花
石葡萄、石珍珠
水中石花
• (2)机械堆积物 河流沉积:砾石、砂、泥沙
湖泊沉积:黏土—粉砂 崩塌沉积:碎屑堆积物
• (3)生物堆积物 古人类、 哺乳动物的化石、石器、骨 器等。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粗角砾层
硬灰和钙板
灰烬层
揭露地层40m,共为13层


角砾岩层

– 钟乳石:是溶洞顶部向下增长的碳酸钙淀积物, 自上而下增长。
–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 CaCO 逐渐沉积形成的。自下而上逐层增长,
•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 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 的地下孔道。
– 形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结构对可溶性的影响:
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 不等粒结构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值要大。
中国广西的不同结构碳酸盐类岩石的相对溶解度
石灰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隐晶质微粒结构 18.99
细晶质微粒结构 鲕状结构
27.03 21.04
微粒-中粒结构 21.43
中粒晶质镶嵌结构 25.01
重庆华蓥山天坑
3. 漏斗(doline)
漏斗是岩溶地区的一种中、小型封闭洼地,呈碟形或负锥型,口 大底小,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 米。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果通 道被粘土和碎石堵塞,则可积水成潭。
如果地面上有成连续分布的成串漏斗,这往往是地下暗 河存在的标志。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二)气候因素(水的溶蚀能力)
对石灰岩而言,纯水的溶解力是很微弱的。当水中含有大 量的CO2时,水的溶蚀力就大大提高。具有溶蚀力的水将 CaCO3溶解,把不能溶解的残余物质留下,或呈悬浮状态 而带走。
气候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 压等方面。
一、地表喀斯特
1. 石芽(clint)和溶沟(lapie, karren)
爱尔兰Clare的石芽溶沟
2. 落水洞(sinkhole) 和竖井(shaft)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 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 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 并伴随塌陷而成。
落水洞大小不等,形状也各不相 同。按其垂直断面形态特征,可 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 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按其分布 方向有垂直的、倾斜的和弯曲的。
利川腾龙洞附近干谷和溶洞
婺源灵岩洞附近的盲谷
盲谷
盲谷
盲谷
8. 地表石灰华沉积(travertine, tufa)
云南中甸白水台的喀斯特泉华 富含Ca2+和HCO3-的地下水(岩溶水)在地表出露,由于CO2分 压降低或温度升高而发生的CO2逸出和CaCO3沉淀,统称石灰 华(简称灰化或钙华)。
温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溶蚀能力增强; 但,另一方面:温度越高,水溶液中CO2含量越低,溶蚀
作用会减弱。
降水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不仅影响水的渗透条件、 水的运动循环,同时雨水中含有较丰富的游离CO2,大大地 加强了喀斯特作用。
气压:
一般大气中CO2的含量 约为空气体积的0.03%, 在自由大气下,空气中 的 CO2 的 分 压 力 PCO2=0.0003大气压。
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奇特地貌 形态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名称的由来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里亚半岛石灰岩高 原的地名。当地称kars,意大利语为carso,德语称karst。它 来自印欧语“kar”,即岩石裸露的地方。
19世纪中叶,一些德国和奥地利学者研究欧洲中部和东南部 的石灰岩地貌,均采用karst一词。
1981年在山西召开的“北方岩溶学术会议”上,又议定 “岩溶”和“喀斯特”二者皆可使用。
二、喀斯特作用过程
溶解过程: CO2+H2O+CaCO3→Ca(HCO3)2 →Ca2++2(HCO3) 结果:在可溶性岩石上留下溶沟、空洞等,并为后来的
机械侵蚀、崩塌等作用提供条件,形成喀斯特侵蚀地貌。
四、岩溶水的分带
根据喀斯特地区水的运动方式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是形成地表喀斯特的主要动力,它的流向也决定 着地表喀斯特的空间形态分布规律。
地下水是形成地下喀斯特的主要动力,它的流动是通过 裂隙、孔隙、管道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特征, 也决定着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常把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总称为岩溶水。
➢土壤空气的CO2主要由生物作用 产生,土壤空气中CO2的多少对喀 斯特有重要影响。在热带、亚热带 土壤中CO2较大气中往往高出数十 倍。土层和岩石界面处的溶蚀强烈, 因此,石灰岩溶蚀速度最大值往往 出现在土壤与石灰岩接触处。
云南路南裸露地表的二叠系灰岩面上的苔藓与生物蚀痕
云南昆明西山原先埋伏于地下岩面上的生物蚀痕
地表钙华沉积









地表钙华沉积 岷山南麓黄龙一带河谷中的瀑布华
黄龙寺钙华
黄龙寺钙华
二、地下喀斯特
蚀空形态
1.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 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
2.地下河(暗河、伏流)
3.地下湖
地下喀斯特----堆积形态
堆积形态
石钟乳
广西南宁地区的残峰坡地
孤峰-平原地貌系统
关于峰林地貌发育,在新构造运动、气候和地形剥蚀 度等因素影响下,通常用地貌侵蚀循环理论来解释: 即对峰林地貌演化提出峰丛洼地→峰林盆地→孤峰平 原系统演化模式。
峰林形成过程示意图
此外,也有人对峰林地貌演化提出同时态系统演化模式。
峰丛洼地-峰林盆地-孤峰平原
在空气中,PCO2条件相 同时,温度越高, CaCO3 在 水 中 的 溶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就越小;当温度相同时, PCO2越高,CaCO3在水 中的溶解度越大。
温度及CO2分压力与CaCO3溶 解度的相互关系
(三)生物因素
➢碳 酸 盐 岩 表 面 常 长 有 一 些菌、藻类生物,分泌溶 蚀性酸,可分解及消耗碳 酸盐岩,属于生物岩溶作 用。其结果在岩面上留下 痕迹,统称为生物蚀痕。
按成因可分为溶蚀漏斗、沉陷漏斗和塌陷漏斗三种。
a.溶蚀漏斗; b.沉陷漏斗; c.塌陷漏斗; d.深层岩溶塌陷漏斗
漏斗是喀斯特发育初期阶段的产物,它是喀斯特水垂 直循环作用的地面标志,因而漏斗多分布在岩溶化的 高原面上。
4. 溶蚀洼地(karst depression)
溶蚀洼地是比漏斗规模较大的、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丛所包围的 封闭性小型盆地。
中粒、粗粒结构 14.97
相对溶解度
1.12 1.06 1.04 0.99 0.56 0.32
白云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细晶生物微粒结构
2.13
隐晶质向镶嵌结构过渡 细晶及隐晶质镶嵌结构
1.44 1.65
中晶及细晶质镶嵌结构 1.53
中晶质镶嵌结构
1.36
中粗粒镶嵌结构具溶孔 1.73
相对溶解度
2.季节变动带(过渡带)
位于丰水期潜水面与枯水期潜水面之间。它在雨季或融冰化 雪时,潜水面上升,地下水作水平运动;在旱季作垂直运动。 故该带内喀斯特地貌既有水平溶洞,又有垂直溶洞发育。
3.水平流动带(饱水带)
位于枯水期潜水面以下,直到谷底补给河流岩溶水的深处为止。 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地下水流向近于水平方向,向河谷排泄。此 带是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带,多为水平型喀斯特,如地下河、水平 溶洞等。 在靠近河谷地段,水平带的下部在河底减压区,地下水由下而 上运动,这是一种虹吸管状流动,向着谷底减压区排泄。
7. 盲谷(blind valley)与干谷(dry valley)
盲谷是喀斯特地区死胡同似的、没有出口的地表河,通常 水流消失在河谷末端陡壁下的落水洞中而转为地下河,它多 见于封闭洼地或坡立谷中。 干谷是指喀斯特区的干涸河谷,过去它是地表河,因气候 变干或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使地表河干涸而转入地 下。
地下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 1.垂直渗透带;2.季节变动带;3.水平流动带;4.深部滞流带
1.垂直渗透带(充气带)
该带位于地面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之上。雨水沿裂隙下渗到 潜水面,它的厚度由潜水面(地下水位)高低来决定。若在构造 上升区(潜水面、河水面下降),厚度可达几百-几千米,反之, 构造沉降区,厚度小。 该带内水的运动以垂直下渗为主,故喀斯特地貌以垂直形态 的溶洞为主,多漏斗、落水洞等个体小深度大的地貌。
4.深部滞流带(深部循环带)
位于水平流动带以下,水的流动方向不受河谷限制,而受地 质构造的控制,流速相当缓慢甚至停滞,溶蚀作用微弱。 该带的地下水位置较深,具有承压性质。
总之:
上述4个喀斯特水动力带内,由于水的交替强度不同、流动 方向不同,所发育的喀斯特形态也不同,形成明显的分带现象。 这种垂直分带可以因为气候、地貌和构造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需指出的是:垂直分带比较明显的地方,是在长期稳定、有 河流深切的高原地区。
重庆芙蓉洞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 洞底,其中CaCO3逐渐沉积形成 的,它形似竹笋。石笋是自下而 上逐层增长,它的横剖面为叠层 状。
贵州桐梓石笋横断面与纵断面 广西桂林石钟乳断面(沉积间断) (基本连续沉积)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 (Karst)
➢第一节 喀斯特作用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形态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地貌组合
喀斯特地貌形态分类
一、地表喀斯特: 蚀余形态:石芽与溶沟,漏斗与落水洞,溶蚀洼地与溶蚀盆地,
干谷与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 堆积形态:泉华、瀑布华、钙华堤坝等
二、地下喀斯特: 蚀空形态:喀斯特管道、地下河(湖)、溶洞等 堆积形态: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灰华等
鄂西洼地
5. 溶蚀盆地(又称坡立谷,polje)
岩溶盆地是指岩溶地区具有内部水系的、底部宽广平坦的大 型封闭盆地或谷地。
南斯拉夫学者J.司威杰最先叫这种地形为Polje,原意为可耕 种的平地,泛指田野,在我国地学文献中称为“坡立谷”。
主要特征:(1)宽度自数百米至数公里,长度可达几十公里; (2)盆地四周多由峰林石山围绕,边坡陡峭;(3)底部平坦,常 覆盖着溶蚀残留的黄棕色粘土或红色粘土,有些地方还有河流 冲积物;(4)有溶岩水系,水源充足。故多为岩溶地区重要的 农业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