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心理背景探析

合集下载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摘要:众所周知鲁迅曾在日本留学七年,也正是由于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导致他最后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可见日本文学对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鲁迅是在留学时期受到了夏目漱石对日本社会强烈批评和讽刺的精神的影响,在后来的写作中形成了类似漱石的富讽刺与嘲笑于轻妙笔致之中的风格。

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走向这样严峻课题,鲁迅以文学的形式给出了深刻也极具个性的回应。

本篇论文从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文学观;比较研究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他最喜爱的作家“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还有日本的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对于明治文坛的日本文学不甚关心的鲁迅,却对夏目漱石的评价极高,且几乎保持了终生的兴趣。

鲁迅与作为日本“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在19、20世纪之交相似的时代状况中,各自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如何“现代”的课题,以文学的方式做出了极为深刻同时也极具个性的回应,加上鲁迅对夏目漱石在事实上的文学阅读,二者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比较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丰富的探究空间。

1.鲁迅和夏目漱石鲁迅于1902年在日本留学,当时东京是中国革命党人在海外活动的中心,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情。

因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思想,开始醉心于科学。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对西方的科学最早是从接受医学开始的,这驱使他1904年赴仙台学医,来救抬病人的疾苦。

但不久,他便发现“医学并非紧要事”。

因为愚弱的国民,当务之急,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样,他毅然弃医从文,希望借文学力量,来唤起国人的自觉,也就是改造“国民性”。

鲁迅早年介绍到我国的日本近代作家,第一位就是夏目漱石。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之二》中也说“鲁迅当时在日本留学时期对日本文学没有注意……不过,由于夏目漱石的徘谐小说《我是猫》很有名。

豫才(鲁迅的号)每逢漱石的作品单行本一出版,总要接二接三地买了来读……以后豫才写的小说,原不同于漱石的风格,但那种富于讽刺与嘲笑于轻妙笔致之中的风格实际受漱石相当的影响。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中国和日本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他们的作品中,讽刺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两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在讽刺的方式和风格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两位作家的生平背景、文化传统、作品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他们讽刺作品的异同之处。

要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生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他的作品主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对封建社会、官僚制度、封建礼教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长起来的,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主要关注日本社会的现代化和个人心理的挣扎,对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个人人性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鲁迅的讽刺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他深受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伦理、人生观、道德观进行了批判和改写。

夏目漱石则更多地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深受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批判。

从作品风格的角度来看,鲁迅的讽刺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犀利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他运用夸张、讽刺、讽刺等手法来揭露社会现实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都是鲜明的代表。

夏目漱石的讽刺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细腻的探讨和含蓄的讽刺,他运用讽刺、讥讽、暗示等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他的作品《我是猫》、《坊ちゃん》、《三四郎》等都是夏目漱石讽刺的经典之作。

从影响和价值的角度来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都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地传播和传颂,成为了中国和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摘要:在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上,鲁迅与夏目漱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不少相通之处,尤其是都擅长创作讽刺性作品。

本文从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经典讽刺作品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内容、讽刺手法几方面阐述其讽刺作品的特点,探究了作品采用讽刺手法的深层原因,尖锐犀利的批判精神与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形成的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讽刺作品;爱国主义;原因在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上,鲁迅和夏目漱石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者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相近之处,都在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以笔为矛,针砭时弊。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夏目漱石作品的很大影响。

笔者以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性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怀。

一、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鲁迅的多重身份中,他首先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因为他的文学生涯始于翻译。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后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造人术》等科幻小说,这些译作“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源于国人的强国梦,背负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沉重的历史使命,含有浓重的启蒙色彩”[1]。

因看开启民智的工具性,鲁迅在翻譯《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科幻小说时,并未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方式,而是本着实用主义原则,大胆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改写。

这与当下科幻作家有显著不同,他们“创作时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相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意义,他们更关心的时怎样写出好故事来吸引读者”[2]。

不同时代的科幻作品风格迥异的原因在于当下“清末民初科幻作家‘科技强国’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也为科幻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3]。

在“科学救国”的梦想破灭以后,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一起,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

鲁迅的作品开始呈现出辛辣的讽刺色彩,但是这种讽刺何其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才看到祖国深陷泥潭而痛心不已,才会口诛笔伐当时的社会现象。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作者:焦明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9期摘要:鲁迅留日期间接触到了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学作家,其中受夏目漱石影响最深。

鲁迅的作品在题材选取和形象塑造上,在写作技巧和作品叙述角度上,在作品的社会功用方面都表现出与夏目漱石的相似之处。

他们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直面社会现实,唤醒国民灵魂。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相似性;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1鲁迅1902年到日本留学,留日时期的“幻灯片事件”使他弃医从文。

在7年的留日生涯里,日本文学对他造成很深的影响。

鲁迅在留日期间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最兴盛之时,在接触了一系列的文学观念及文学作品后,他却对反对自然主义的夏目漱石十分关注。

在接纳夏目漱石的文学观后,又根据中国自身国情需要,鲁迅更强调用文学的方式来改造国民劣根性,唤醒民众麻木的灵魂。

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令他在日本文坛声名鹊起,鲁迅收集在《呐喊》里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中篇作品《阿Q正传》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具有高度民族历史责任感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先进知识分子,鲁迅被中国人称作“民族魂”,而夏目漱石则被日本人称为“伟大的人生教师”。

鲁迅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转移性情,改造社会”,“五四”时期,他的白话小说创作就从日本文学中汲取营养。

鲁迅著作中不乏很多诙谐、嘲讽的作品,也多是受了夏目漱石的讽刺艺术影响,夏目漱石早期小说具有笑而带涩的讽刺艺术风格。

通过翻译日本论著和文学作品,鲁迅受日本文学的影响慢慢加深。

夏目漱石是日本最杰出的资产阶级作家,出生于明治维新(1868年)前一年,但在写他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时已经38岁了。

尽管五四运动比明治维新晚了近五十年,但是不同于鲁迅“五四运动”的参与人身份,夏目漱石是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观察明治维新的成果。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陈占彪陈占宏(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2.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25卷第6期2005年11月pp51—56摘要: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思想上、文学上的异同取决于客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

从客观上看.。

“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成了“当事人”身份鲁迅和“后来者”身份的夏目漱石的文化背景。

从主观上看,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的禀性使得他们都经历了心理的挫败,不同的是.鲁迅仍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搏击中,而夏目漱石则步入心灵的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时代转折期;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作者简介:11陈占彪(197)-),男,陕西省韩城县人,《社会科学报》编辑,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等;21陈占宏(1976-),男,陕西省韩城县人,《沪港经济》编辑,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一、文学意义上的联系20世纪初,夏目漱石(1867—1916)与周树人(1881—1936),一个是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曾在东京西片町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先后住过,这是日后对中日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又不完全的邂逅。

然而,最能说明鲁迅与夏目漱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学事件,莫过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直接翻译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为《挂幅》和《克喀先生》。

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

就在该书的后记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

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Hototogisu)上的《哥儿》(Bocchan),《我是猫》(Wagahaiwanekodearu)诸作,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1](P1644)。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影响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影响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多以犀利的笔触,辛辣地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对日本的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也深受其影响。

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家,他们作品的意义、风格以及在当时社会中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作用等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

本文试以《我是猫》为例,论述夏目漱石作品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我是猫》现实主义猫的视角呼唤自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1月5生于江户的一个地方小官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多以大胆讽刺的手法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表达作家反抗社会的情绪。

小说《我是猫》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幻化成一只猫,并以猫的视角看世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与夏目漱石同时期的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鲁迅先生,在留日时期(1902-1909)格外喜欢夏目漱石的作品,其创作风格也深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对夏目漱石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以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深刻批判和对日本前途命运寄予的关注和反思,鲁迅先生也都产生了共鸣。

一夏目漱石作品风格的历史背景1 社会背景1900年,夏目漱石由日本文部省选送到英国伦敦留学,并在英国留学的三年期间体验到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创作新视角、新技巧。

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猫》中的主人公“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之后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夏目漱石在写《我是猫》的时候,就很明确地告诉读者,他的写作目的是揭露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
背景与意义:
鲁迅与夏目漱石是中国与日本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现出自己时代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而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对比性。

通过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两国文学交流的历史、文学风格的异同和文化互动的影响。

此外,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方法:
1.基于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作品、研究资料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比较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比较两位作家在时代、文学风格上的异同,挖掘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

2.对比法: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进行精读,了解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思想特点、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文学对比的方法,探究两国文学的交流和互动的影响。

3.思想历史分析法:通过对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进行思想历史分析,了解他们的思想内涵,深刻把握其文学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并找出两位作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预期成果:
1.梳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学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和作品代表性;
2.挖掘鲁迅与夏目漱石的作品在文学题材、文学风格、思想内涵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异同;
3.探究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作品对中国和日本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4.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促进中日文学交流。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作者:毛执剑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毛执剑(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摘要: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7年,耳濡目染,受到日本文学很深的影响。

正是在日本,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之路。

在留学期间,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化氛围及文学大家使鲁迅重视文学的独特精神价值,其中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作家当属夏目漱石,夏目漱石的讽刺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观。

鲁迅在留日期间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最兴盛之时,但鲁迅却对反对自然主义的夏目漱石十分关注,而且由于两国国情不同,鲁迅在接纳夏目漱石文学观后,对夏目漱石又有所突破,更强调用文学来启迪、改造国民的灵魂,给“五四”后的文学赋于了更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阿Q正传》中图分类号:I313;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103-02鲁迅与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生活因缘以及两人在作品风格上的相似,早就为中日两国的文学研究所注目。

鲁迅弃医从文之后,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是夏目漱石。

本文旨在尝试寻找鲁迅注意欣赏夏目漱石作品的内在思想原因,结合夏目漱石富有讽刺精神的文学和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借鉴和光大这种精神的文学成就,发掘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因素,及鲁迅对夏目漱石的突破,以此来对比中日两国的文学背景及文学前景。

一鲁迅于1902年前往日本留学,先在仙台医专学医,后因“幻灯片”事件决定弃医从文,从此走上学文之路。

当时正是自然文学在日本兴盛之时,但鲁迅却对盛行的自然主义不感兴趣,独爱夏目漱石。

据周作人讲,鲁迅当时很爱读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是《我是猫》。

直到晚年,他劝过一位日本青年:“你最好还是看一看夏目漱石的小说,他的小说很有意思。

”①周作人回忆说:“……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篇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是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

鲁迅与夏目漱石

鲁迅与夏目漱石

鲁迅与夏目漱石鲁迅与夏目漱石是两位文学巨匠,他们各自代表了中国和日本近代文学的巅峰。

在二十世纪初,他们的作品在东亚地区广为传播和高度赞誉。

本论文将着重探讨鲁迅和夏目漱石的作品和思想以及他们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影响力。

以下是九个提纲标题:一、鲁迅和夏目漱石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介绍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背景、创作经历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不同反应。

二、两位文学巨匠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与探索分析鲁迅和夏目漱石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与探索,以及他们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类普遍问题的看法。

三、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创作风格分析探索鲁迅和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风格,比较他们的文学特点和创作手法。

四、两位文学巨匠之间的影响与相互作用分析鲁迅和夏目漱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了解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交流历程,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交流。

五、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化地位的比较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在中国和日本文学以及当前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了解两位巨匠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六、两位文学巨匠对于殖民与帝国主义的理解分析鲁迅和夏目漱石对于殖民与帝国主义的理解,探讨他们的重要性。

七、同时代历史环境下的两位文学巨匠的不同反应和思想探究鲁迅和夏目漱石在同时代历史背景下的不同反应和思想。

八、鲁迅和夏目漱石在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中的地位介绍鲁迅和夏目漱石在中国和日本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

九、强制性文化运动对于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探究强制性文化运动对于鲁迅和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探讨他们的文学作品在这个背景下的重要性。

1. 鲁迅和夏目漱石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该提纲将介绍两位文学巨匠的个人背景,概括他们的成就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反应。

2. 两位文学巨匠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与探索:该提纲将探讨鲁迅和夏目漱石的对现代性的理解和探索,以及他们对人类普遍问题的看法。

3. 两位文学巨匠的文学创作风格分析:该提纲将分析鲁迅和夏目漱石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以便比较他们的文学特点。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20世纪初期日本和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两位作家都有着尖锐的批判眼光,在其作品中常常通过讽刺手法来揭示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恶面。

本文以鲁迅的《阿Q正传》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位作家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点。

首先,两位作家都在其作品中采用了夸张和嘲讽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

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夸张阿Q的自大和愚昧来讽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自卑、无知和无力感;而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则通过嘲讽猫的自认高贵和狂妄,来揭示人类社会中的虚伪和愚蠢。

其次,鲁迅和夏目漱石在揭示社会弊端的目的上也略有不同。

鲁迅虽然讽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种种弊端,但他的目的更多是希望激发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而夏目漱石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醒人们要警惕社会上那些虚伪的伪善和愚蠢的人性弱点,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最后,两位作家在讲述故事的方式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鲁迅在《阿Q正传》中采用的是叙事体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的农民阿Q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遭遇和感悟,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种种弊端。

而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则采用的是猫的视角,通过讲述一只猫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反思,来揭示人性的丑恶面。

综上所述,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以讽刺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重要作家,两位作家在揭示社会问题的目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和描写手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通过比较和分析两位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讽刺的力量和价值。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与鲁迅的《藤野老师》的比较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与鲁迅的《藤野老师》的比较

282文_学术探讨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的代表性作家,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这两个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被人们所熟知,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夏目漱石的《克雷格老师》通过幽默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克雷格老师的形象。

鲁迅将《克雷格老师》译成中文,并在夏目漱石的影响下创作了《藤野老师》。

这篇论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人物形象,比较出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一、夏目漱石与鲁迅夏目漱石与鲁迅都是当时各自国家的文豪,现如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他们虽然都拥有留学的经历,但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最终在文学界取得了成功。

在这里,以夏目漱石创作《克雷格老师》时期与鲁迅创作《藤野老师》时期的两人为主体进行介绍。

1、关于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在1905年发表《吾辈是猫》,以此为契机在文学界出道。

从出道到夏目漱石离世的11年间,他不仅创作了十册以上的长篇小说,还创作了大量的俳句、汉诗、随笔。

夏目漱石的作品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意味深远的思想和对艺术性的精通使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1905年,夏目漱石通过文部省的派遣留学英国。

留学期间,他亲身体验了西洋文化的同时,也深感日本社会的发展之慢。

英国留学对夏目漱石的人生以及文学创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萌发了对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的批判思想。

夏目漱石以在英国的留学经验为基础,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克雷格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克雷格老师》是表现了人物形象的一部作品。

通过幽默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的克雷格老师的形象。

2、关于鲁迅1902年,鲁迅为了学习医学而远渡日本留学。

最初,在东京学习日语时感受到了“清留学生”完全没有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觉悟。

鲁迅从心里憎恨这一现象。

也就是这个原因,鲁迅离开东京,转移到了仙台求学。

在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鲁迅师从藤原严九郎学习医学。

藤原老师不仅对学问极其严谨,也不抱有民族偏见意识。

对当时从弱小国家而来的鲁迅尽心指导,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摘要: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

二者在作品的写作技法和形式表现,题材选取和形象塑造,个性气质和思想内涵上,都表现出了很多的相似性。

本文分析了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夏目漱石鲁迅文学思想影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提到鲁迅,人们总是难免联想到日本,因为日本是鲁迅弃医从文这一重大转折的源地。

很显然鲁迅受到了日本很深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上。

在日本也有一位享有崇高声誉,被日本人称为“国民大作家”的大家,其头像更是被赫然印在日本千元纸钞的正面,与日本人民天天打交道——他就是夏目漱石先生。

在日本,除了对职业教师、律师、医生以外,日本人一般不以“先生”称呼别人,对文学家也是这样,但对夏目漱石是个例外,习惯上称为“漱石先生”,大约同我们中国人习惯上称呼鲁迅为“鲁迅先生”相似。

较之客气,这里边显然含有尊之为师的敬意。

实际上,夏目漱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的确也和鲁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

但鲁迅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属于显学,不仅《鲁迅全集》被一篇不少地译成了日文,《故乡》更被收入到日本中学国语教科书中。

估计不知道鲁迅先生的日本人不多。

但相比之下,夏目漱石在中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人们或许知晓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但知道夏目漱石的,除了大学中文、日文系的师生和文学爱好者外,恐怕为数并不多。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夏目漱石先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座卓然特立的高峰,他的作品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种地位上的比较,已经一目了然两人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共性。

本文,我对二人的创作道路进行对比分析,谈谈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

一、相似的经历引起的共鸣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2月9日,东京人。

夏目家在江户势力庞大,但在金之助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

金之助是家中幺子,双亲并不为他的降生欣喜,所以金之助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2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

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夏目漱石和鲁迅的比较研究作者:黄雅伦来源:《名家名作》2018年第04期[摘要]鲁迅和夏目漱石是中日近现代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对当时的年代,而且对现当代社会仍有很大的意义和影响力。

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创造了很多相似的人物形象。

从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中塑造的具体知识分子入手,探究两位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特点。

[关键词]夏目漱石;鲁迅;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4-0010-02一、夏目漱石和鲁迅夏目漱石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他的作品角度独特,文笔辛辣,对社会及其人性的无情批判讽刺引起了当代甚至是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位文学大家与他的文风相似的话,那就是鲁迅了。

关于两位文学大家,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把关注点集中在两位作家作品中相似的“思想”以及“样式”上。

其实,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夏目漱石和鲁迅都曾做过教师,同时又都作为作家一直进行文学创作。

两位作家的作品中似乎也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塑造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经典角色。

二、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里的“伪知识分子”佐藤洋一在论文①中曾提到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分类。

和鲁迅创作的人物形象相似,夏目漱石在作品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类:伪知识分子、沉默无言的知识分子、觉醒的知识分子。

下面通过比较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来进一步地分析和整理两个作家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共同点。

在上述佐藤洋一的论文中,就有提到鲁迅作品中的《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就是“伪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假洋鬼子”是村里有钱人钱太爷的儿子,在城里的“洋学堂”里上课,又到日本留过学。

归国后,他的“辫子不见了”。

“假洋鬼子”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文化教育,看上去似乎还跟清末革命先进派一样,以“断发”来展示对腐朽封建传统的抵抗。

但是,事实上刚好和这表面的假象相反。

作者在文中借母亲的口道出了“断发”的缘由。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中国和日本两位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文学史的发展。

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都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来揭露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丑陋。

本文将对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他们在讽刺手法、题材选择以及风格特点上的异同之处。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手法。

鲁迅的讽刺作品以犀利的语言和思想深刻的触及社会现实而著称。

他通过夸张、对比、具体细节的描写等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公、腐败和丑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深思并震撼。

例如《狂人日记》中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讽刺、《阿Q正传》中对阿Q的荒谬及虚伪、《呐喊》中对绅士和庸人的讽刺等,都展现了鲁迅讽刺的独特魅力。

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多采用幽默、讽刺之外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探析,展现出他细腻而凝练的讽刺风格。

比如《我是猫》中对日本近代化进程和中产阶级的讽刺、《吾輩は猫である》中对中产阶级与上层社会的讽刺等,都显露出夏目漱石对时代风貌揭示的深刻洞察和精准点评的才能。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题材选择。

鲁迅的讽刺作品大多以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为背景,通过对封建社会、外来文化影响和现代化进程等方面的批判,揭示了中国社会百态。

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主要围绕日本社会所展开,对日本人文风情、社会现实、政治制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审视,他们都使自己的讽刺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我们来看看鲁迅和夏目漱石的风格特点。

鲁迅的讽刺作品以激烈、铿锵有力的语言为主,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揭露。

他笔下的角色大多具有鲜明的特征,用以突出社会的丑陋和荒诞。

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则多以平和、淡然的态度,纵使对社会现实进行点评,但却不带有对社会的愤懑之气。

他的作品更多展现出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追问和探索,显得更加含蓄和微妙。

鲁迅和夏目漱石

鲁迅和夏目漱石

鲁迅和夏目漱石王海《山东师大外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第4期(总第13期)摘要:鲁迅和夏目漱石分别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的象征性存在。

本文试图通过鲁迅和夏目漱石的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异同.指出他们的个体体验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国民性;个人本位;余裕;西方文化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2536( 2002) 04- 0050- 03夏目漱石(1867- 1916)是日本近代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因家道中落.不受欢迎。

少年时代的夏目漱石接受汉学教育.熟读“左国史汉”.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27岁东大毕业后一度在地方中学任教。

1900年官费留学英国.在伦敦期间.亲眼日睹了“大英帝国”日趋没落的社会现实.痛感资本主义文明的种种弊端.孕育了“漱石文学”对日本近代文明开化的批判精神。

1905年以《我是猫》为起点,漱石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至今.“漱石文学”仍以它深厚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881- 1936)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弘文学院、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过日语、医学。

在仙台的第二年.由于“幻灯事件”而弃医从文.以图改造国民劣根性。

但其在日本的文学活动未获成功。

1909年归国后担任过大学讲师、政府官员等职。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从此以后.鲁迅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先后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且介亭杂文》等专集.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迅和夏目漱石作为中日两国现代文学的象征性存在.“五四”时期和“明治时期”的文化旗手.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着根木的不同.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两位伟大的文学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和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两人的作品无论在文学成就上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们所创作的讽刺作品更是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就鲁迅与夏目漱石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位文学巨匠在讽刺作品创作上的共性和差异。

我们来看看鲁迅的讽刺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雄辩的笔触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对封建传统和封建伦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的讽刺作品多以小说形式呈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狂人日记》、《呐喊》和《阿Q正传》。

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辨和锐利的讽刺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腐朽,对人性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鲁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尖锐的批判精神,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而与鲁迅齐名的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也以其犀利的讽刺作品而闻名于世。

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多以散文和小说的形式呈现,他以幽默讽刺和辛辣批判揭示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诞和无奈。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我是猫》、《坐相技巧》和《三四郎》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刻画和丰富的想象,将日本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荒谬展现得淋漓尽致。

夏目漱石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性和差异。

两位作家的作品都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剖析为主题,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荒谬。

无论是中国的《阿Q正传》还是日本的《我是猫》,作品中都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真实揭示。

两位作家都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无论是鲁迅的荒诞讽刺还是夏目漱石的幽默讥讽,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两位作家的讽刺作品在表现手法和文学语言上有所差异。

鲁迅的作品更加直白和激烈,他以深沉的悲观和尖锐的批判形式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而夏目漱石的作品更加含蓄和委婉,他以幽默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诞和矛盾。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的反叛精神与夏目漱石极其相似,只是二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鲁迅的思想是想借西洋先进之外来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这种思想却湮灭在一片排满声中,辛亥革命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强大的敌人,鲁迅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之根源在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上,于是集中批判的锐器对吃人的礼教予以猛烈的抨击。

夏目的任个人排众数,主要来自初入社会即对现实的不满,他在汉诗中曾有这样的诗句:快刀斩断两头蛇,不顾人间笑语哗,黄土千秋埋得失,苍天万古照贤邪。

可见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周围的邪恶群体无法忍受,也备感寂寞,从而形成孤高的心理,这也是夏目对日本近代社会的一种担忧,他的小说《我是猫》《哥儿》等无不充满批判意识,提倡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观念,正是这种不随时俗,勇于反抗的精神,使鲁迅对夏目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感。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

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期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和日本文学的最高水平。

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讽刺。

本文将就两位文学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表现形式。

我们来看鲁迅的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辛辣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对封建社会的愚昧和腐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主人公在疯狂的自白中,揭露了人们的愚昧无知、虚伪和自私自利。

鲁迅以朴素的语言,直截了当地传达了他的讽刺之意,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

而在《阿Q正传》中,鲁迅则用悲剧性的故事,对中国人的自卑和软弱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通过主人公阿Q的种种悲惨遭遇,鲁迅对中国传统观念下的人性缺陷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讽刺。

与此不同,夏目漱石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日本社会和人性的讽刺。

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通过一个喜欢八卦的猫的角度,对当时的日本社会进行了讽刺。

猫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中产阶级的虚伪与浮华、市侩与愚昧。

夏目漱石通过猫的视角,以机智幽默的笔触,深刻揭示了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对所谓的"家庭和睦"、"风雅文化"等都进行了精彩的讽刺。

而在《三四郎》中,夏目漱石则通过主人公三四郎的成长历程,对当时的日本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进行了讽刺。

夏目漱石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三四郎与周围人的矛盾冲突和人性缺陷,对当时尊崇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手法,揭露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的丑恶和低劣。

他们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观察,以鲜明的社会批判和人性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揭示和讽刺。

在当代,鲁迅与夏目漱石的讽刺作品依然具有深刻的价值,对我们认识社会和人性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醒意义。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

论《伤逝》与《心》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作者:乾文馨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鲁迅先生发表于1925年的小说《伤逝》与夏目漱石先生发表于1914年的小说《心》,虽然两位作者的国别不同,创作年代不同,但都描写了20世纪初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笔者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两部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得出身处社会动荡时期迷茫不安的知识分子形象异同,以期對两位各自民族的伟大作家的契合与差异予以比较。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伤逝》;《心》;知识分子文学的高峰。

两者皆站在不顺从时俗的立场,重视敢于独来独往的反抗精神,以此警醒国人,从而解决各自民族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以《伤逝》和《心》为例,比较两位作家所处年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异同,挖掘作者对当下知识分子立场、责任等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概述鲁迅和夏目漱石一直致力于文化重建的问题,虽然他们在如何达到人的觉醒的道路上看法不同,但他们都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每一次变革或动乱中,受难最多,为祸最惨的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成为他们需要着重塑造的对象,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描写知识分子们的觉醒,以及觉醒后的无路可走。

(一)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以《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为代表的“上一代知识分子”体现了鲁迅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强烈谴责,他们受到封建等级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毒害,竭力想维持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但又无法适应新时代而显得迂腐和空虚。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等则是迷路的知识分子代表。

他们在曲折反复的现实中经历了重重挣扎,可还是不得不痛苦地放弃理想,丧失斗志,从热情的呐喊者沦为了彷徨的孤独者。

“新一代”知识分子率先试图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牢笼,强调个性解放,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

然而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旧意识思想下很难继续前行,在社会现实中反抗,奋斗,挣扎,喘息最后失败。

(二)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夏目漱石通过对小说《三四郎》中的主人公小川三四郎这类初涉人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合时宜的朴实,理想目标的失败和茫然求学不知所措的描写,表明文明开化对乡村学生的巨大挑战以及在都市生活中乡村学生的自卑和胆怯。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
陈占彪;陈占宏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05(025)006
【摘要】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思想上、文学上的异同取决于客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从客观上看,"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成了"当事人"身份鲁迅和"后来者"身份的夏目漱石的文化背景.从主观上看,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的禀性使得他们都经历了心理的挫败,不同的是,鲁迅仍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搏击中,而夏目漱石则步入心灵的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陈占彪;陈占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
【相关文献】
1.鲁迅小说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分析与研究\r——基于时代背景的阿Q心理特点研究 [J], 杜晓刚
2.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差异 [J], 马亚琴
3.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差异 [J], 马亚琴
4.夏目漱石与鲁迅笔下“教育者”形象的相似性研究 [J], 夏杨
5.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论考:基于翻译的考察 [J], 郑依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中文112班胡逸超二十世纪初,夏目漱石(1867—1916)与周树人(1881—1936),一个是业已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曾在东京西片町一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先后住过,这是日后对中日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但又不完全的邂逅。

最能说明鲁迅与夏目漱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学事件莫过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直接翻译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为《挂幅》和《克莱喀先生》。

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

就在该书的后记里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

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它最直接地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了然于胸。

对于文学的超功利性认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的。

夏目漱石在中篇小说《旅宿》中一改《我是猫》中泼辣的风格,倡导一种超功利的“非人情”的艺术主张,他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给“非人情”做了这样解释,“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

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

”夏目强调的是文学与道德无关这一艺术特性。

然而,周树人之所以会接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的厌恶和对于梁启超等人‘昧于文章之意’,‘惑于裨益社会’的不满,故很自然地会欣赏这种美学观念。

因为,鲁迅对艺术的娱乐特性和审美本质的认识是以一贯之的,他早年听章太炎授课时私下就不满于章氏将学说和文学混淆起来,他说:“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

”在教育部时他对美术本质的看法也是基于这一认识的,“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

”“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

诚言目的,此其正解。

”就连后来提倡木刻运动时,他也还说,至于“为什么要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

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钞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

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其好?”好玩成为他要介绍木刻的首先的原因。

可见对文艺的超功利性的认识,鲁迅是向来如此的。

在东京与鲁迅朝夕相处的周作人及日后翻译鲁迅所著小说史略的日本学生增田涉的回忆文字也明确地提到了鲁迅所受的影响。

周作人回忆说:“此外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

在鲁迅的小说上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

”增田涉的回忆与周作人的回忆极为相似,他应当说是参考并借用了周作人的说法,他在《鲁迅在日本》一书中这样写到;“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的作风,与漱石的作风也不相似。

但那嘲讽之中的轻妙笔致,则是颇受漱石的影响。

至于那深刻沉重之处,则来自果戈里和显克微支。

”鲁迅与夏目漱石虽知道文艺的真谛在于其非功利性,但他们又都有一种参与社会,批判社会的倾向,在明治时期,自然主义风靡文坛,个性卓绝而又感情激烈的夏目漱石与鲁迅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内心必然反感那种无视作家主观性一面发扬的自然主义写作方式,不约而同地选择功利性和批判性的立场来从事写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鲁迅倾心于夏目漱石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二叶亭四迷开创的批判现实的文学传统是不足为怪的。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在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

“五四”运动和明治维新,分属中国和日本在外在的逼压之下不得不告别沉重的过去,走向现代化的一次艰难选择,在这个转折期里,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洞开,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文锋的紧张和痛苦。

虽然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加之鲁迅与夏目漱石分别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参与的方式不同,这都决定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在分别写作《野草》和《十夜梦》时所产生的抑郁和苦闷的原因各各不同。

鲁迅以新文化思想运动主将之一的身份作为这个变动时代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他转眼间又面临着新的失败,“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鲁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写《野草》,自然沉痛而抑郁。

夏目漱石生于1867年,即明治维新(1868年)前一年,“五四”运动虽比明治维新晚将尽五十余年,但夏目在1905年写他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时,已是明治38年了,他也已经38岁,不同于鲁迅的当事人身份,夏目漱石是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观察明治维新的成果,这时明冶维新“肤浅的文明开化”恶果这时已有所呈现,在夏目漱石的眼中,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维新后的日本却处处是丑恶和堕落。

先看社会生活层面,按理说,明治维新可称得上是日本国的一次凤凰涅槃,但夏目漱石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和混乱,一个封建主义余毒与资本主义恶瘤交叉感染的社会。

在小说《后来的事》中,夏目漱石借代助之口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一片黑暗”进行了反思和抨击,“你问为啥,这不能怪我,要怪社会,广而言之,是日本对西洋的关系决定着我不能有所作为。

……整个日本不管走到哪里都看不见一寸光阴,眼前只是一片黑暗。

”一种失望和忧惧占据了夏目漱石他本来就神经衰弱的心理,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就借猫眼对明治以来社会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揭露,小说一针见血地写道:“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

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作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

”1911年,夏目漱石在以《现代日本的开化》为题的演说中批判了这种外发式的畸形发展的日本文明,他“认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开化’,和欧洲是不同的。

欧洲的开化是‘内发的’,它经由几百年的积累,‘如行云流水是自然发展的’。

日本的开化却是‘外发的’,是‘在与外国接触’过程中被迫转化的。

文化也是在大受刺激下急剧转变的。

”夏目漱石显然希望建设一种内发的成熟的日本文化,而现实又不能。

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夏目漱石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写《十夜梦》,自然苦闷而迷茫。

从客观方面来说,鲁迅与夏目漱石同样生活在各自所在国近现代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五四”运动自下而上的形式带来的不全面性注定了这场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构成了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其中的鲁迅的心理阴影。

而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形式造成全方位的颠覆的同时,也带来轻率和片面,这给以后来者身份审视维新成果的夏目漱石带来了一种思想困境。

困境中的批判型知识分子:进击与遁逃知识分子一般被分为人文型(从事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型(从事自然科学),前者主要涉及人的情感、伦理、价值体系等领域,注重建构人与人之间一套和谐的生存模式,而后者主要着眼于对物的真理、规律以及对智慧的追求(“格物致知”),寻求一种人与物之间便利的生活场景。

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人文型知识分子一分为二,分为人文技术型(追求知识的客观性、独立性,比如文学学)和人文批判型(对当下现实做出反应),其实两者内在之间是有相通之处,但其表面上的差异却是迥然的。

人文技术型主要从事日渐“规范化”、“技术化”、“体制化”、“学科化”的人文学科,他们运用一些学术词语在自成体系的领域里进行着可操作性的“智力游戏”。

而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则应“如鱼在水,冷暖自知”般地,时刻敏感着外界的点滴变化,以“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和勇气,独立不旁地感受、观察、描述、概括、批判当下社会的种种现状,担当着人类的良知和正义,并促成社会公正良俗的形成。

中外古今,无论是福柯所说的“万能知识分子”,还是萨义德所提的“业余知识分子”;无论是吉罗所说的“抵抗知识分子”,还是雅各布比所提的“最后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失志于“修齐治平”的“君子”,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仕”;无论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还是“为知已者死”的“士”,都体现了这种知识分子的一种走出一已之私域,心忧天下,关怀社会的可贵品性。

鲁迅与夏目漱石正是属于这种人文批判型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究竟是敏感人物”所以,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的牺牲,社会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热闹,不过他的本身——心身方面总是苦痛的;因为这也是旧式社会传下来的遗物。

”这是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这里批判正是他们的任务和使命。

与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相对,还有一种“流氓知识分子”,冯雪峰回忆鲁迅说过:“知识分子实在是应该轻蔑的,他们花样多,有时是看不清他的主意的所在的。

有些事情就败于他们之手……”“他以为知识分子,表面上好像很革命,骨子里却仍是传统的,也崇拜外国人的主子,只要有势力。

”这和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一致,所谓没有一定的主张,一贯是骑墙的姿态都可以称之为流氓的。

类似的话他还说,“我觉得文人的性质是颇不好的,因为他智识思想,都较为复杂,而且处在可以东倒西歪的地位,所以坚定的人是不多的。

”因为鲁迅历来主张文人不应随和的,应当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

”“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

”他本人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以无畏的勇气独立特行,为人文批判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1914年,夏目漱石在学习院辅仁会发表题为《我的个人主义》的讲演时,他强调首先要“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并称“我毫无忌惮地公开说,我是个人主义”,但他也并非蛮横的个人主义者,他主张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

如果说鲁迅是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个另类的话,夏目漱石同样也是其时日本文坛的一个另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同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个人意识的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