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心理背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中文112班胡逸超

二十世纪初,夏目漱石(1867—1916)与周树人(1881—1936),一个是业已声名显

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

化的奠基者,曾在东京西片町一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先后住过,这是日后对中日文化具

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但又不完全的邂逅。

最能说明鲁迅与夏目漱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学事件莫过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直接翻译

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为《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

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就在该书的后记里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做,

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

一次,它最直接地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了然于胸。

对于文学的超功利性认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的。夏目漱石在中篇

小说《旅宿》中一改《我是猫》中泼辣的风格,倡导一种超功利的“非人情”的艺术主张,他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给“非人情”做了这样解释,“可称为‘非人情’者,即

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

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夏目强调的是

文学与道德无关这一艺术特性。然而,周树人之所以会接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是由于他们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的厌恶和对于梁启超等人‘昧于文章之意’,

‘惑于裨益社会’的不满,故很自然地会欣赏这种美学观念。因为,鲁迅对艺术的娱乐特

性和审美本质的认识是以一贯之的,他早年听章太炎授课时私下就不满于章氏将学说和文

学混淆起来,他说:“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在教育部

时他对美术本质的看法也是基于这一认识的,“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

无关系。诚言目的,此其正解。”就连后来提倡木刻运动时,他也还说,至于“为什么要

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钞书

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

那岂不是更其好?”好玩成为他要介绍木刻的首先的原因。可见对文艺的超功利性的认识,鲁迅是向来如此的。

在东京与鲁迅朝夕相处的周作人及日后翻译鲁迅所著小说史略的日本学生增田涉的回

忆文字也明确地提到了鲁迅所受的影响。周作人回忆说:“此外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

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

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上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增田涉的回忆与周作人

的回忆极为相似,他应当说是参考并借用了周作人的说法,他在《鲁迅在日本》一书中这

样写到;“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的作风,与漱石的作风也不相似。但那嘲讽之中的轻妙笔致,则是颇受漱石的影响。至于那深刻沉重之处,则来自果戈里和显克微支。”

鲁迅与夏目漱石虽知道文艺的真谛在于其非功利性,但他们又都有一种参与社会,批

判社会的倾向,在明治时期,自然主义风靡文坛,个性卓绝而又感情激烈的夏目漱石与鲁

迅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内心必然反感那种无视作家主观性一面发

扬的自然主义写作方式,不约而同地选择功利性和批判性的立场来从事写作。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鲁迅倾心于夏目漱石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二叶亭四迷开创的批判现实的文学传统是

不足为怪的。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

制国家在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五四”运动和明治维新,分属中国和日本在

外在的逼压之下不得不告别沉重的过去,走向现代化的一次艰难选择,在这个转折期里,

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洞开,无

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

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文锋的紧张和痛苦。

虽然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加之鲁迅与夏目漱石分别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参与的方

式不同,这都决定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在分别写作《野草》和《十夜梦》时所产生的抑郁和

苦闷的原因各各不同。

鲁迅以新文化思想运动主将之一的身份作为这个变动时代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他转眼

间又面临着新的失败,“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

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鲁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写《野草》,自然沉痛而抑郁。

夏目漱石生于1867年,即明治维新(1868年)前一年,“五四”运动虽比明治维新

晚将尽五十余年,但夏目在1905年写他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时,已是明治38年了,他也已经38岁,不同于鲁迅的当事人身份,夏目漱石是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来观察明治维新的成果,这时明冶维新“肤浅的文明开化”恶果这时已有所呈现,在夏目漱石的眼中,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维新后的日本却处处是丑恶和堕落。

先看社会生活层面,按理说,明治维新可称得上是日本国的一次凤凰涅槃,但夏目漱

石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和混乱,一个封建主义余毒与资本主义恶瘤交叉感染的社会。在小

说《后来的事》中,夏目漱石借代助之口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一片黑暗”进行了反思

和抨击,“你问为啥,这不能怪我,要怪社会,广而言之,是日本对西洋的关系决定着我

不能有所作为。……整个日本不管走到哪里都看不见一寸光阴,眼前只是一片黑暗。”一

种失望和忧惧占据了夏目漱石他本来就神经衰弱的心理,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说《我是猫》

就借猫眼对明治以来社会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揭露,小说一针见血地写道:“我现在明白了

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作用,并且能够灵活发

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

1911年,夏目漱石在以《现代日本的开化》为题的演说中批判了这种外发式的畸形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