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海岸带类型
各种海岸带类型
![各种海岸带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988cf5cbe23482fb4da4c53.png)
各种海岸带类型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白、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砂砾质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
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l~0.001mm。
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
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
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
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
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海岸、水草海岸、冰雪海岸及人工海岸等类型。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5745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0.png)
地理选修二知识点归纳一、海洋地理。
1. 海洋和海岸带。
- 海洋概况。
-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海洋平均深度约3800米。
-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
- 海岸带。
- 定义: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包括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区域。
- 类型: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如我国辽东半岛南端、山东半岛等)、砂质海岸(海滩宽阔平坦,多沙堤、沙坝,如北戴河海滨)、淤泥质海岸(坡度平缓,海岸带宽阔,如江苏北部沿海)、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2. 海洋开发。
- 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 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海水使之沸腾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反渗透法是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作用下使海水中的淡水通过半透膜而盐分被截留。
-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 盐类资源:海盐是重要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通过盐田法晒制。
我国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如长芦盐场(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 其他化学资源:溴(从海水中提取,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镁(从海水中提取,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等。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渔业资源:分布受大陆架(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等因素影响。
世界著名渔场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传统的捕捞业和现代的海水增养殖业。
-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2c2ed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7.png)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知识点地理学中,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的界面,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岸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的海岸地形。
一、海蚀海岸海蚀海岸是由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地形,是最常见的海岸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海岸线曲折,形成了许多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等。
常见的海蚀海岸包括海峡、海湾、海角等。
1. 海蚀崖海蚀崖是由海浪长期侵蚀岩层形成的崖壁,常见于暴露在海洋面前的高地。
海浪冲击、海水侵蚀和物质溶解作用使得崖壁逐渐崩塌,形成陡峭的悬崖。
英国的多塞特海岸和中国的福建土楼海蚀崖都是著名的海蚀地貌。
2. 海蚀洞海蚀洞是由海水侵蚀岩石而形成的洞穴,常见于硬质岩石的海岸线上。
海浪冲击和侵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穴可能会扩大或者坍塌。
著名的海蚀洞有著名的蓝洞和中国的厦门鼓浪屿海蚀洞。
二、堆积海岸堆积海岸是由海浪和海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海岸线上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海岸线平坦,沙滩和沙丘经常出现。
常见的堆积海岸包括河口三角洲、沙洲、沙嘴等。
1.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位于河口附近。
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丰富的土地,并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如沙嘴、河道、沼泽等。
著名的河口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2. 沙洲沙洲是由海流和海浪堆积的沙子形成的陆地延伸至海中的地带,一般较为狭窄而长。
沙洲多见于海湾和河口两侧,由于海流和潮水的影响,沙洲的形态常常发生变化。
中国的灵山沙洲和美国的外滩沙洲都是著名的沙洲。
三、冲积海岸冲积海岸是由河流冲积物或者悬浮物在海洋中沉积而形成的地形。
其特点是河流所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平坦的海岸线,有时会形成河床和河谷。
常见的冲积海岸包括河口沉积海岸和滨海冲积平原。
1. 河口沉积海岸河口沉积海岸是由河流带来的冲积物在河口附近堆积而形成的地形。
海岸类型
![海岸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cf94d876529647d26285205.png)
海岸类型
里亚斯型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横向海岸。
是由于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而形成的。
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
达尔马提亚斯型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走向大致平行的海岸。
是由于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及山脊而形成的,称为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以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最为典型,其岛屿、半岛与海湾平行于海岸线。
峡湾海岸: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U形谷或V形谷,后来由于海岸沉降,使得这些侵蚀地形成为峡湾,被海水淹没而形成峡湾海岸,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齿状海岸。
斯赫尔海岸: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将斯赫尔地台切割成很多小台地,由于地面下沉,使小台地被海水入侵,形成群岛,这种岛屿海岸称为斯赫尔海岸。
在欧洲分布于波的尼亚湾的东南,南美洲的西部也有分布。
岩溶海岸:指海水淹没岩溶发育地区的海岸所形成的一种海岸类型。
如中国辽东半岛大连黑石嘴海岸即属此种类型。
断层海岸:断层线走向与海岸线的总方向基本一致的海岸称断层海岸。
其特征为山地逼近海岸,海岸线平直而陡峭,大陆架狭窄。
如我国台湾东部的海岸就是断层海岸。
2014高考:海洋地理——海岸类型(AAAAA)
![2014高考:海洋地理——海岸类型(AAAAA)](https://img.taocdn.com/s3/m/3478d94e336c1eb91a375d12.png)
海岸类型
海岸定义:指海洋和陆地交接地带
海岸的类型:根据塑造海岸的主导因素和海岸的物质组成划分
(1)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①侵蚀海岸;②断层海岸
成因: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特征: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2)平原海岸:①砂(砾)海岸;②淤泥质海岸;③三角洲海岸
砂(砾)质海岸(又称堆积海岸)成因:由平原的堆积物质被搬运到海岸边,又经波浪或风改造堆积而成。
特征:组成物质以松散的砂(砾)为主,岸滩较窄而坡度较陡。
淤泥质海岸(又称平原海岸)成因: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
特征:岸滩物质组成多属粘土、粉砂等;岸线平直,地势平坦。
(3)生物海岸:
①珊瑚礁海岸:由热带造礁珊瑚虫遗骸聚积而成
②红树林海岸:由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
生物海岸只出现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中国海岸主要类型:
(1)平原海岸:三角洲海岸和淤泥质平原海岸
(2)山地丘陵海岸:侵蚀基岩海岸和堆积基岩海岸
(3)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岸线分类
![海岸线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a594a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8.png)
海岸线分类海岸线指的是临洋而建立的前沿岸线,它是被大量洋流洗刷侵蚀而形成的,是岸线不断变化的地方。
海岸线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工业活动和休闲活动的中心地带。
海岸线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等不同,将海岸线分为若干类型。
一、悬崖型海岸线悬崖型海岸线是由岩石受冲蚀而形成的悬崖状的岸线,常出现在多浪较大的海岸。
由于悬崖型海岸线的地形复杂,洋流洗刷力强,起伏陡峭,洋浪和风暴可以在此处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形成悬崖型海岸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滩涂海岸线滩涂海岸线是滩涂海岸沉积形成的断面状,滩涂海岸线具有平缓的地形,海岸上有大量的礁石、沙滩等,在海岸线上形成滩涂,形成滩涂海岸线。
三、角礁海岸线角礁海岸线是特殊的悬崖型海岸线,它以悬崖为主,边缘处为角礁,礁石多靠近悬崖和岸边。
角礁海岸线的特征是悬崖和礁石处受大洋浪冲击,这种海岸线非常容易被洋流洗刷,是一种高度可变的海岸线形态。
四、沙滩形海岸线沙滩形海岸线受到沙子的搬运和冲刷影响,形成长而宽的海岸线,具有漫长条状特征,海岸岸边升降平缓,是洋浪冲淤作用较小的海岸线。
五、船山海岸线船山海岸线的形成主要是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大洋浪的冲击,海岸线由船山、坡状地、滩涂等多种特征组成,在外海有较大的海湾。
它具有较多的植物和动物,是研究动物和植物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地点。
六、冲积型海岸线冲积型海岸线是受到波浪和潮水的侵蚀和冲积,形成的海岸线,冲积型海岸线的地形,较平缓,冲积作用较弱,不易受洋浪洗刷,一般沿着河流流入海洋处,形成的冲积型海岸线。
总之,海岸线分类根据海岸线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情况,可以将海岸线分为悬崖型、滩涂海岸线、角礁海岸线、沙滩形海岸线、船山海岸线和冲积型海岸线等6类。
每一种海岸线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特征,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美丽的景观,还可以满足人们多种用途,是海洋研究的重要领域。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8912a851e79b8969022635.png)
我国海岸的类型及其特点(一)基岩海岸(可分为海蚀地貌类型和海积地貌类型)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 m等深线逼近岸边。
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
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
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及黄海中间,该处基岸海岸多由石英岩组成。
山东半岛插入黄海中,多为花冈岩形成的基岩海岸。
杭州湾以南浙东、闽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火成岩组成。
闽南、广东、海南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及玄武岩组成。
(二)平原海岸特点: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海滩沙洲广阔,缺乏天然港湾,岸外无基岸岛屿。
我国有长达2000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黄海西岸的江苏沿海这两处。
此外,在松辽平原的外围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河口与海湾顶部,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1)三角洲海岸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
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
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
(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3)砂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
特征是: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的水深和掩护条件。
(三)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
![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3b79c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c.png)
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交接处的区域,它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海岸带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海岸线的地貌形态,可以将海岸带分为平原海岸、丘陵海岸、山地海岸、崖石海岸等类型。
平原海岸地势平坦,沿海河流纵横交错,滩涂、河口、河道、河流入海口等地形明显;丘陵海岸是介于平原海岸和山地海岸之间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较大,山丘、峡谷、海角等地形多见;山地海岸崇山峻岭,海岸线陡峭,海湾、海角、海峡等地形多见;崖石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线,地形陡峭,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台等地形特征十分显著。
按照海岸线的地理位置,可以将海岸带分为洋岸、海湾、海峡、海角、海湾等类型。
洋岸指的是那些直接面对大洋的海岸线,例如北极洋岸、南极洋岸等;海湾是指海岸线向内凹陷形成的水体区域,例如波多黎各海湾、墨尔本海湾等;海峡是两块陆地之间的海域,例如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等;海角指的是海岸线突出海面的部分,例如好望角、北角等;海湾是一种介于海角和海湾之间的海岸类型,例如三亚湾、青岛湾等。
综上所述,海岸带的位置和分类十分丰富多样,这些不同类型的海岸线都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1 -。
海岸带
![海岸带](https://img.taocdn.com/s3/m/6795c663caaedd3383c4d310.png)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潮汐与潮流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 下所产生的周期性涨退现象,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 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潮汐与潮流 地球上任何地点的水质点所 受月球引力的方向、大小都 不同,但地球上任何地点的 平动离心力都相同。月球引 力和地球平动离心力的合力 就是引潮力(tide producing force)。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岸海域的规定
4.毗连区(contiguous zone) 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海域为毗 连区。从领海基线起算,毗连区的宽度不得超过24nmile。 沿海国在毗连区享有查禁走私、防止漏税、保障国民健康、 防止非法入境等方面需要而行使检查等必要管制的权利。 所有国家在毗连区都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 和管道的自由。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深水波浪 水质点运动的圆周轨道在水平方向上,半径都相等,而在 垂直方向上,水质点作圆周运动的半径迅速减小。在海面 下一个波长深处,水质点运动轨迹半径只有表面的1/512。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浅水波浪 浅水波浪是指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海区的波浪。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受到海底摩擦的 影响,产生大的变化,使浅水区的波浪具有一系列不同于 深水区波浪的性质。波浪进入浅水区后,除了周期保持不 变外,其他的波浪要素几乎都会发生变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岸海域的规定
5.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领海基线起向海一侧宽度为200n mile的海域为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和法律地位都介于领海与公海之间。 沿海国享有对专属经济区水域、海床及其底土以勘探、开 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 岛等设施结构建造使用、海洋研究和环境保护的管辖权。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 缆和管道的自由。
高三地理海岸带知识点
![高三地理海岸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5833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a.png)
高三地理海岸带知识点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狭窄区域,相对于陆地而言,海岸带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带。
在这个地带,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和生态系统。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海岸带的各种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海岸带类型海岸带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地质类型、海洋动力、地理背景等。
按地理背景可分为海洋型海岸带和陆性海岸带。
海洋型海岸带以海洋作用力为主要驱动力,包括侵蚀海岸、沉积海岸和结构海岸。
而陆性海岸带则以陆源因素为主导,包括充水海岸、冰河海岸和干旱海岸。
二、海岸带地貌海岸带地貌由海浪、潮汐、风力等自然因素和地质背景共同塑造。
在海岸带的浅水区,海浪是地貌发育的主要力量。
海岸侵蚀是指海浪以冲蚀作用改变和削蚀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崖脚平台等地貌特征。
而沉积作用则是指海浪通过输运泥沙沉积在海岸线附近,形成沉积地貌如沙丘、滨海平原等。
三、生态系统海岸带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
由于潮汐的周期性波动和海洋的特殊环境,海岸带是许多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特点是潮汐、日照和植物带。
在潮汐变化的影响下,海岸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带,从潮间带到滨海盐碱地。
这些植被带为海岸带提供了重要的生命保障,并在海洋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海岸带的资源利用与管理由于海岸带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它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和渔业等经济活动。
然而,资源利用不当和过度开发可能会对海岸带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和衰退。
因此,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
海岸带管理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平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总结:海岸带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海岸带的类型、地貌、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海岸带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海岸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维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https://img.taocdn.com/s3/m/9c252b3d52ea551810a6876b.png)
泥质海岸
常为堆积型海岸或下降型海岸。海岸由粉砂或泥质沉积物组成
辽东湾顶、渤海湾西岸、莱州湾南岸、苏北、长江口
砂砾质海岸
多为平衡型海岸。海岸基本保持稳定,常为砂砾石堆积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按地貌类型
平原海岸
背靠沿海平原,沉积物多为淤泥或砂砾
下辽河、华北、苏北平原沿海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台湾西岸、辽西冀东沿海的砂砾质平原海岸;杭州湾的三角港海岸、大河三角洲海岸
山地丘陵海岸
背靠山地丘陵。陆侧出露基岩
辽宁大连湾、广东大鹏湾、大亚湾的海蚀型岬湾海岸;胶东、广东海南的海蚀、海积型岬湾海岸;辽东、浙东、闽北的海积型岬湾海岸:海南岛西北、涠洲岛的火山海岸;台湾岛东部的断层海岸
生物海岸
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南岛的珊瑚礁海岸:台湾、海南、雷州半岛的红树林海岸
海岸带与海岸的基本类型表
分类依据
基本类型
特点
中国实例
按构造部位
被动边缘海岸带
位于被动边缘。海岸线比较平直,构造上相对较为稳定,陆架宽
渤海经黄海、东海到南折,在构造上比较活跃,海岸地形起伏大,陆架窄
台湾岛东侧
按构造运动的特点和海岸性质
基岩海岸
常为侵蚀型海岸或上升型海岸。海岸因上升而遭受侵蚀。陆地一侧出露基岩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海岸带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海岸带](https://img.taocdn.com/s3/m/c42988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0.png)
思维导图:海岸带【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海岸线与海岸带1、海岸线海岸线(coastline)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
随潮水涨落而变动。
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2、海岸带海岸带(包括海岸和水下岸坡两部分,范围为海平面上下10~20m,宽约几公里至几十公里)3、海岸的类型(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3)生物海岸①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水温暖透明、盐度正常、深度适中的基岩岸段。
珊瑚礁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遗体积聚而成,常常环绕大陆或海岛分布。
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和珊瑚海等类型。
②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种类较多。
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也有低矮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胎生”现象。
发育成片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海洋营力:波浪、潮流、沿岸流等二、海蚀作用及其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溶蚀。
①波浪的机械侵蚀:冲蚀&磨蚀②波浪的化学侵蚀:溶蚀2、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
①海蚀崖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陡壁,称为海蚀崖。
②海蚀平台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
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
③海蚀穴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处,波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称为海蚀穴。
④海蚀拱桥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通,称为海蚀拱桥。
⑤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称为海蚀柱。
三、泥沙流及其地貌在长时期之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沿海岸纵向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流或泥沙流。
高中地理 2.1海岸
![高中地理 2.1海岸](https://img.taocdn.com/s3/m/846e13fd5022aaea998f0ffa.png)
淤泥质海岸
特点 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等组成 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 海岸坡度平缓海岸线平直
分布 江苏、山东(?)、河北(?)等地
利用方向
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 低洼地带 作用 抵御风浪侵蚀, 又是鸟类及潮间动物栖息地物种丰富。 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 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珊瑚礁海岸 生物遗体堆积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 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珊瑚虫生长在温暖,清洁,光线充足的热带浅海 环境中,多依托岩石生长, 因此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 作用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练习:判断下列海区的海岸类型 辽东半岛 海南岛亚龙湾 江苏北部 南沙群岛 珠江三角洲
四、海岸的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 按海岸物质组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侵蚀海岸 淤积海岸 平衡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它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 入海的边缘, 地势陡峭,坡陡水深。多岛屿、礁石。 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地理课件
2.1
海
岸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
---海洋水体与陆地的交界线
1、海岸线
2、海岸带
二、海岸线
平均高潮位的水边线(基本稳定)
三、海岸带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
注意点
大陆海岸线
海岸线的类型
岛屿海岸线
常识 全世界海岸线总长约44万千米, 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海岸线约14000千米居世界第八位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c641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b.png)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一、海岸类型及其地貌特征海岸是陆地和海洋交界的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海岸的类型和地貌特征主要由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1. 悬崖海岸悬崖海岸是由于海浪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陡峭的海岸线。
其地貌特征为悬崖高耸、海岸线曲折。
悬崖海岸多见于高地地区或岩石出露的地方。
2. 海蚀台地海蚀台地是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平台,位于悬崖的下方。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开阔,常沉积有碎石和泥沙。
3. 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广阔,水网纵横。
4. 沙质海岸沙质海岸是由海浪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以沙质为主要组成的海岸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沙滩绵延、海岸线平缓。
5. 贝壳海岸贝壳海岸是由于贝壳的沉积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海岸。
其地貌特征为白色海滩和大量的贝壳堆积而成。
二、练习题1. 什么是海岸类型以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因素?答:海岸类型指的是根据地貌特征和形成机制,将海岸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悬崖海岸、海蚀台地、河口三角洲等。
海岸地貌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
2. 请简要描述悬崖海岸的地貌特征。
答:悬崖海岸是由于海浪长期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陡峭的海岸线。
其地貌特征为悬崖高耸、海岸线曲折。
悬崖海岸多见于高地地区或岩石出露的地方。
3. 沙质海岸的地貌特征是什么?答:沙质海岸是由海浪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以沙质为主要组成的海岸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沙滩绵延、海岸线平缓。
4. 什么是河口三角洲?请详细描述其地貌特征。
答: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其地貌特征为平坦、广阔,水网纵横。
5. 贝壳海岸是由什么形成的?它的地貌特征是什么?答:贝壳海岸是由于贝壳的沉积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海岸。
其地貌特征为白色海滩和大量的贝壳堆积而成。
总结:海岸类型及其地貌特征主要由海洋动力、岩性组成、沉积物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海岸的分类
![海岸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d46778fd4d8d15abe234e56.png)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南沙群岛
物多样性保护
巩固练习
• • • • 辽东半岛 海南岛亚龙湾 江苏 南沙群岛 生物海岸 淤泥质海岸 砂质海岸 基岩海岸
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成因
陆地山脉或丘 陵延伸入海的 边缘 由砾石、沙子 堆积而成 平原河流携带 的淤泥沉积而 成
特点
地势险峻、坡 陡水深、海岸 曲折 堆积物颗粒较 粗,海滩宽阔 平坦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线平 直
2、砂质海岸
• 特点: 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 成因: 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 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 • 利用: 海滨浴场
• 分布: 台湾、海南、广西
3、淤泥质海岸 •
堆积物颗粒较细,粘土和粉砂组成。 特点:
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 成因: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 利用:滩涂养殖、晒盐 • 分布:
利用
建港口、旅游
典型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 岸
生 物 海 岸
滩涂养殖 抵抗风浪,生 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保护海岸。抵 抗海浪侵袭生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珊瑚礁 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 相结合的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 和分泌物堆积 而成
热带、亚热带 较低纬度的海 岸低洼地带 热带基岩海岸 边缘
①
②
③
④
二、不同类型的海岸
1、基岩海岸
• 特点: 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 成因: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 遭受海水侵蚀 • 利用: 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 分布: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第七 章 海岸带1
![第七 章 海岸带1](https://img.taocdn.com/s3/m/34b029bcd1f34693daef3e71.png)
陆过渡带。
会议之后,出版了“The Sea”系列第十卷“Global Coastal Ocean”专著。 国际地理学家联合会(IGU)“海洋地理宪章”正式将全球海洋明 确的区分为Coastal Ocean(海岸海洋)与Deep Ocean(深海
海洋)两部分。
海岸海洋(Coastal Ocean)
所以海岸包括:
a. 沿岸陆地-海蚀崖、海岸沙丘、潟湖洼地、港湾等 b. 潮间带-岩滩(Abrasion platform)、海滩(Beach)、 潮滩(Tidal
flat)
c. 水下岸坡(Submarine coastal slope) 海岸这三部分是一整体,它们相互之间有着成因上的联系,其发展变
海滨可划分为前滨与后滨: – 前滨界于一般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是潮水涨落而每日 上下变动的地带。 – 后滨:自前滨向陆,仅在风暴潮期间为海水覆盖的地带。 海蚀崖:高度不定,可以是一个平原海岸的陡坎,沙丘的陡 坡,基岩的陡崖,高度几米至数百米。 波蚀岩滩:位于崖麓,原来老的海滨面是一个向海倾斜的侵 蚀面,但也可能波蚀岩滩是个抬升的海底。 磨蚀平台:从波蚀岩滩向下,逐渐过渡到一个开阔的、近于 水平的、被连续剥蚀作用所形成的面。
连云港苏马湾
泥质潮坪海岸
红树林海岸
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了解海岸的形成演变必须对海
岸带水上及水下部分进行系统而整体作用之研究。 科学的现代海岸定义如上,但是,海岸带还有古海岸遗迹,范围变化 大。例如在渤海止锚湾,在胶、辽两半岛,在黄海连云港地区,在南 海广东、海南沿岸均发现在高出现代海面10m、20m、40m,甚至 120m处有古海岸遗迹,大陆架浅海尚保存着沉溺的古海岸线。行政管 理的海岸带可能以市、县或镇为单位,各国划法不一。我国在1980-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
![高三地理海岸类型与地貌(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3ef01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7.png)
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共同影响海岸地貌①②③④一、不同类型的海岸(按物质组成分类)•特点:•成因:•利用:•分布: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1、基岩海岸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遭受海水侵蚀港口建设、旅游开发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2、砂质海岸•特点:•成因:•利用:•分布:主要由砂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海滨浴场台湾、海南、广西3、淤泥质海岸•特点:•成因:•利用:•分布:堆积物颗粒较细,粘土和粉砂组成。
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滩涂养殖、晒盐江苏、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滩涂养殖晒盐建设盐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吗?浅平的海滩;较高盐度的海水;高温少雨、强日照、多风的天气4.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以石珊瑚为主的造礁生物形成的海岸A.温暖的海水,水温18—30℃、B.充足的阳光C.适宜的盐度,27—40‰D.适宜的附着基底E.较高的透明度常见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环礁。
●岸礁:发育在近岸浅水带,并以礁坪的形式沿岸分布,也称裙礁、边缘礁。
岸礁按沉积特征和地貌形态自海向陆大致可分为瞧前、礁缘、礁坪,滨岸与岸堤等几个单元。
滨岸岸堤礁前礁缘礁坪平均高潮面潮上带平均低潮面潮间带夏威夷恐龙湾泰国普吉岛● 堡礁:堡礁与海岸之间由潟湖或带状浅海与陆地隔开。
西南太平洋许多岛屿常为堡礁所环绕。
最著名的澳大利亚东岸昆士兰大堡礁沿澳大利亚东北边缘连续延展,长达1600km。
堡礁生长在离岸较远的海上,它像城堡一样,围绕在陆地周围,所以称它为堡礁。
大堡礁岸礁与堡礁● 环礁:大小不一,平面上大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环礁中间为礁湖(潟湖),深度不大,平均约45m。
环礁迎风面的礁平台一般较背风面为宽阔。
环礁在分布形态上与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围着或接近陆地生长,一般是大洋中形成一个珊瑚岛礁群体系。
海岸带的划分
![海岸带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89184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8.png)
海岸带的划分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一片独特区域,其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滨海平原、沙滩、岩石海岸等不同类型。
根据地貌特征和生物组成的不同,海岸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滨海平原滨海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海浪冲刷形成的平坦地带,位于海岸线内陆一段距离。
这里通常有丰富的沉积物,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滨海平原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海潮的影响,需要进行防洪措施。
2.沙滩沙滩是海岸带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由海浪冲刷和潮汐作用形成。
沙滩通常由细沙或粗沙组成,沙粒之间有较大的空隙,便于水分渗透。
沙滩上的植被相对较少,但是生物多样性较高,有许多沿海动植物栖息在这里。
3.岩石海岸岩石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线,通常是由于海浪侵蚀和地壳运动形成的。
岩石海岸地貌复杂多样,有峭壁、礁石等形态。
岩石海岸上植被相对较少,但是常常有许多海鸟在岩石上筑巢。
4.河口湿地河口湿地是河流流经海岸带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通常有丰富的水源和沉积物。
河口湿地是众多鱼类和候鸟的栖息地,同时也是滨海植物的重要分布区。
河口湿地对于维护海岸生态平衡和防止洪水有着重要的作用。
5.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生物石,由珊瑚动物的骨骼积累形成。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热点区域,有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依赖于珊瑚礁提供的栖息地。
珊瑚礁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6.潮间带潮间带是位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受到潮汐的影响。
潮间带的生物组成非常丰富,有许多耐受盐分和浸泡的植物和动物。
例如藻类、贻贝、螃蟹等都是潮间带的常见生物。
7.海岸湿地海岸湿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盐沼、红树林等。
海岸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功能,能够吸收风暴潮、净化水质,并提供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
红树林是海岸湿地中的典型植物,能够抵御海浪的冲击和盐分的侵蚀。
海岸带的划分可以根据地貌特征和生物组成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在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上都有所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海岸带类型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往往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白、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砂砾质海岸:潮滩上下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及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
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l~0.001mm。
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
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
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
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
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海岸、水草海岸、冰雪海岸及人工海岸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