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60de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a.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
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3.通过朗读、讲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重点1.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
2.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
3.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写作能力。
三、难点1.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植物、动物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念。
2.通过生字词练习、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3.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讲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复习学过的生字词,积累词汇。
2.对故事进行复述,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植物或动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教学,相信学生不仅会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会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1445b56bec0975f465e272.png)
教学反思
单元
二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 学 时 间
第2课时
2017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难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二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7、一匹出色的马
教 学 时 间
第 1 课时
2017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出色、河水、碧绿、波纹、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松开、路旁、柳树”等词语。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三、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匹、纹”等8个生字。
2.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恋、像、求”字的笔画。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写生字。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课文检查
(1)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30ec0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讲解法律的含义、作用和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遵守法律的好处和必要性3. 培养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法律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和规定,并引出法律的概念。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作用和目的。
3. 案例引入: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6. 练:布置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 课堂互动: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互动方式,巩固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 课件:包含法律定义、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课件。
- 案例素材: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供讲解和讨论使用。
- 练题:准备一些针对法律概念的练题,用于课后巩固。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遵守法律的态度和观念的形成程度。
3. 练成绩:评估学生对课后练题的掌握情况,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e2a77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0.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这3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和反映了“关爱”的含义。
“关爱”的词义是指关心、爱护,其对象比较宽泛。
有对自我的关爱、对家人至亲的关爱、有对好友邻居的关爱,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关爱便是对陌生人、对大众的关爱。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平时更多地都是被关爱的对象,因此本单元从人文性出发,帮助学生在内心种下“关爱”的种子,并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别人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具体到3篇课文来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以诗歌问答的形式,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体现了雷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千人糕》则通过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也从侧面看出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正是舐犊情深的表现,是父母之关爱;《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家庭的一项温馨的郊游之旅,平凡的视角、普通的家庭生活,却因为一家四口充满爱与幸福的对话显得感情真挚,体现了家人之间不同的关爱。
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三句谚语,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关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的课后习题大多有所体现。
借这单元的课文,教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
其一,学文的过程中,读句子,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另外,带着想象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句子,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对于朗读、想象画面有不同的要求和提示。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把想象到的景物写下来这一综合性练习。
遵循着从感受、体会到应用的逐渐提升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头脑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产生关爱别人的情感。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584d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的进位和借位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进位和借位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正确进行进位和借位运算。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的进位和借位概念的引入。
2. 进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3. 借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4. 进位和借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进位和借位运算的步骤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践体验: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进位和借位运算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进位和借位现象,激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简单例子,向学生介绍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并讲解基本步骤和规则。
3. 练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练,巩固他们对进位和借位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位和借位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灵活应用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与学生共同归纳进位和借位运算的规律。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进位和借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评价:针对练题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进位和借位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价: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位和借位的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 课件或板书。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巩固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987d0b3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2.png)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运动、健康为单元主题。
在演唱方面,通过学唱活泼且极具动感的《健康歌》培养学生用自然轻巧、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小雪橇》继续巩固已掌握的演唱方法,能用连贯、跳跃的声音及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哦,十分钟》则以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
木单元音乐欣赏由两首形象鲜明的乐曲《乒乓变奏曲》和《踢键子》组成。
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通过主题变奏塑造音乐形象。
情绪欢快、热烈。
管弦乐曲《踢毯子》则通过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区、以不同的音色表现主题,使学生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
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健康歌》的跃动旋律能够随音乐演唱并编配动作进行表演。
2.逐步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初步了解变奏的方法,感受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
4.能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及快乐的心情。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体验乐曲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随音乐表演。
四、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健康歌》教学建议:1.在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同音进行的力度处理,要唱得轻巧俏皮、强弱适度。
2.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大胆编创,丰富学生的编创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小雪橇》教学建议:1.可以采用领唱、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2.根据班级学生能力,可在第五乐句处适当编配简单的和声,以丰富歌曲表现。
3.歌曲为六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速度较快,有多处附点音符节奏并两次出现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可重点练习。
《兵乓变奏曲》教学建议:1.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主题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乐曲表现了儿童打丘乓球时快乐的心情和熟练的球技。
欣赏乐曲之前可让学生听唱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以熟悉主题旋律。
2.乐曲共包含五个变奏。
教师在讲解变奏时,最好能找一些分解变奏的视频演奏。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可复习学生听过的变奏曲,如《小星星变奏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变奏曲的理解。
二年级部编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部编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8bac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5.png)
二年级部编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原、远”等10个生词。
(2)会写“过、远”等10个生字。
(3)理解“小池、泉眼、晴柔”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描绘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感悟。
3.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
2. 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讨论解答,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4. 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 朗读练习: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拓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朗读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估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景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207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d.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写的生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母亲》、《小青蛙》、《一株紫丁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每天一节语文课,共8节。
五、教学步骤:1. 第一周:(1)第一节:学习《古诗两首》。
(2)第二节:学习《荷叶母亲》。
(3)第三节:学习《小青蛙》。
(4)第四节:学习《一株紫丁香》。
2. 第二周:(1)第一节:复习本单元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2)第二节:进行生字词书写比赛。
(3)第三节:进行课文内容讨论,分享阅读感受。
(4)第四节:总结本单元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4. 朗读评价:通过录音、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复习。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展示图片等。
4. 教学挂图: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629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6.png)
1.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2.通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明确算理。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44b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0.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单元分析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活动和情感,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4篇课文,《春天在哪里》、《小柳树发芽了》、《春雨》、《春天的诗》。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朗读课文的流畅性与感情表达;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春天的美好。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展示法等;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单元共计4课时;5.2 教学进度:按照课文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文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7.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等;7.3 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资料、相关网络资源等。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章:家长沟通与合作9.1 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792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1.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机、发”等10个生词。
(2)会写“飞、机”等13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机、火车、汽车、马和自行车不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学会用“不但……而且……”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学会用“不但……而且……”造句。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
(2)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交通工具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里都介绍了哪些交通工具呢?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3)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重点指导。
(3)练习书写生字。
4.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插图,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说飞机是飞行的快艇?(3)出示“不但……而且……”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造句。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2)出示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新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句子构造能力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运用“不但……而且……”句型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ac4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b.png)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生字词学习。
阅读理解训练。
文学作品欣赏。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使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使用教学挂图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引入互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字词游戏,引起学生对本周内容的兴趣。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3.2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需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课后跟进: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阅读理解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教材。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教学资源。
5.2 教学材料学生作业本。
阅读理解测试卷。
教学挂图和实物模型。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示范6.1 教学设计针对本单元的生字词和阅读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6.2 教学示范教师以一堂实际课堂教学为例,展示如何进行生字词学习和阅读理解的教授。
示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展示教学方法的运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6a91830a76e58fafab0037a.png)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爱心”为主题选取了三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心。
其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告诉我们要像雷锋叔叔一样乐于助人、奉献自己,《千人糕》让我们明白我们美好的生活是靠很多人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一匹出色的马》则通过一个生活小片段告诉我们要学会自主自立。
三篇课文都分别讲述了生活的道理。
本组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感情,学习文章传递的道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4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4.引导学生明白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三、课时安排《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课时《千人糕》 2课时《一匹出色的马》 2课时语文园地一 3课时单元测试 4课时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8分)饲养(s ī sì)荆棘 ( jí cì) 年迈 (mài wàn) 的确(dí de) 广泛 (fá fàn) 异地 (yí yì) 销售(shîu chîu) 买菜(mǎi mài) 二、快来帮帮小刺猬,请将下面的词语写的又正确又工整。
(16分)wēn nuǎn bōwãn ɡān tián mǎi càixiān fēnɡ yāoqiúbâi hîu liúliàn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爱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爱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ae3e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6.png)
第二单元关爱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一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和《一匹出色的马》3 篇课文,语言优美,画面动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角,通过与小溪、小路对话,带着孩子用寻找雷锋足迹的方式去发现“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单元解读人民服务。
《千人糕》是一篇小故事,课文通过一对父子的对话,说明了一块普通的糕点是很多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告诫人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叙事小短文,写了一家四口郊外散步时见到的美丽春景,以及归途中妹妹由撒娇求抱到以柳条做马蹦跳着回家的经历,表达了对妹妹克服依赖心理,实现自我成长的夸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
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系和梯度如下:1.年段语文要素纵向延伸有序列。
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到中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安排。
教学中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里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单元内语文要素横向铺展有梯度。
“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
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
第 5 课《雪锋叔叔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 6 课《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第 7 课《一匹出色的马》: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把句子抄下来;语文园地二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发想象,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要素点的尝试运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学习目标(1)本单元共要认识5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4个词。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f2ab402b4daa58da0114a32.png)
第二单元磁铁单元备课【课标分析】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一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6.5.1)2、说出磁快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6.5.2)【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2、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3、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结论。
2、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磁铁两极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磁铁的两极及特性表现出探究兴迎。
2、能如实描述磁极问相互作用的规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在认识磁极和探究破极间的相互作用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磁快》是在一年级上册(玩磁铁)的基础上,按照由浅人深的知识进阶层水构建了(认识磁极》(监极的秘密》和指南针)》3课内容,旨在指导学生知道避铁有两个不同的磁极:和同的磁极和斥,不同的磁段相吸: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
前两课侧重科学知识的探究,第三课侧重技术与工程的实践,前后衔接,相得益彰、密切了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联系。
第四课认识磁极【课标分析】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一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6.5.1)2、说出磁快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6.5.2)【教材分析】教科书呈现了曲别针、铁钉、铁屑、细线、泡沫塑料的图片,旨在提示学生搜集自己身边容易得到的、便于上课进行活动的材料,带到课堂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到磁铁,在玩磁铁的过程中了解到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
教材所示的曲别针、铁屑等是铁制品的代表,提示学生准备铁制品时,也可以仿照曲别针、铁屑等的大小来准备其他铁制品代替曲别针、铁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人文主题“关爱”和语文要素“读句子,想象画面”安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
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有家人之间的关爱,还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的直接关心、帮助,有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
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文的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三题,选出的句子不仅画面感强,有颜色,有想象,要求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下来,提示学生进行句子的积累。
语文园地二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写比喻句,但最重要的不是机械地操练,二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示例,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把想象的事物写成具有美感的诗句。
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教学重点的尝试运用。
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到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教学
中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教材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本册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阅读理解运用的手段之一。
教学时,不要盲目拔高要求,要在学生已有朗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提升。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55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的”,
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
发现一词多义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能默读《千人糕》,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能拓展积累词语。
4.读句子,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5.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
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6.能根据提示,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单元学习重点:
1.识字与写字。
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句子,想象画面。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仿照例句,展开想象写话。
单元学习难点:
1.读句子,想象画面。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仿照例句,展开想象写话。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学习人物的美好品质。
单元课时安排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课时
2.《千人糕》 2课时
3.《一匹出色的马》 2课时
4.《语文园地二》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