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平面镜成像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及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

2.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

大家一定都见过平面镜吧,那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探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白纸上,观察蜡烛的火焰。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蜡烛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

(3)用直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大小与实际蜡烛火焰大小相等。

(4)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与实际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小华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像比实际身高高10cm。

请问他应该站在离平面镜多远的地方?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华的像高为实际身高。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2.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教具:1. 平面镜。

2. 蜡烛。

3. 直尺。

4. 光屏。

5. 粉笔。

学具:1. 学生用书。

2. 笔记本。

3. 实验报告册。

教学环境:实验室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成像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环节二:知识讲解2.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环节三:实验探究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数据分析2. 教师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环节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环节二:知识拓展1.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成果展示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环节五: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初二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二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初⼆年级物理平⾯镜成像教案 平⾯镜成像相信⼤家并不陌⽣,像平时我们照镜⼦就是⼀种平⾯成像,那么平⾯成像的原理是怎样的呢?下⾯来看看店铺整理的初⼆年级物理平⾯镜成像教案,⼀起来看看吧。

初⼆年级物理平⾯镜成像教案第⼀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教版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3节《平⾯镜成像》,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

学⽣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步学平⾯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

本课中学⽣⾸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 教材突出了学⽣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亲⾝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镜是学⽣⽣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所成的像学⽣具有⼀些“前概念”,⽐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远⼩”等。

但对平⾯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

如果在教学中采⽤“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光学中的⾸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定的⽅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重视思维训练 学⽣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思、发展学⽣能⼒的⽬的,我没有为学⽣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是转变⾓⾊,既作为学习⽣活中的参与者,与学⽣⼀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交流环节,让学⽣⾃⼰分析误差产⽣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式的运⽤,使学⽣的主动性、⾃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思维能⼒的发展。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可能会对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于成像的虚实性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概念。此外,他们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如如何准确测量像和物的大小等。同时,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对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物像距离相等,成像虚实性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位置的判断和成像虚实的理解。
- "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你能找到多少?":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成像的虚实性等。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平面镜成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平面镜成像的重点,强调成像特点和原理,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评估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备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阐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作业和课后练习,考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2. 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科技领域的作用,如光学仪器中的平面镜。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等。

2. 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实例。

3. 参考资料: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科普文章或视频。

九、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3.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十、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设计有趣的物理小游戏,如平面镜成像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如为什么我们在镜子前低头,镜子中的像也会低头?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全面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如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总结成像的特点。
2.设立课堂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巩固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与物等大、物像对称等,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平面镜成像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现象,比较它们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

2. 介绍平面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光学仪器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平面镜、透明板、蜡烛、直尺、铅笔等。

3. 多媒体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原理、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课堂小结。

3. 课后作业: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深入人心,便于学生运用。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习题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作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结合PPT展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平面镜成像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习题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分享研究成果。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有关光学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更深入内容。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12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一、老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当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老师创设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探讨制定方案,小组协作试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楚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爱好、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协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试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打算。

3.教学语言。

一般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美丽,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老师举止大方,从容,酷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互动融洽。

二、学生实力培育1.视察实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终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仿照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索实力。

学生依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洁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依据老师供应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索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依据试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探讨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索如何设计合理试验步骤。

3.动手实力。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现象的日常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展示日常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2.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现象。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成像位置。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示或实验,展示光的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距离、成像大小和成像方向。

通过实例,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距离或判断物体位置。

第四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化妆镜、激光指示器等。

探讨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原理和优势。

4.3 教学活动展示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观察和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欲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

八年级物理教案——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物理教案——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能力目标:掌握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索和实践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虚像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并温习与镜像有关的知识。

2.理论知识讲解(25分钟)(1)平面镜的基本概念与结构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示讲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是由高度远小于底面的矩形块状光学玻璃做成的,有前后两个表面。

前表面是光滑的,后表面被抛光并镀上薄膜反射层。

(2)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镜中,物体与虚像的位置都在平面镜两侧,成像物体与虚像自身相等,成像物体与虚像形状相反,成像物体与虚像上下颠倒。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用平面镜观察虚像”的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如下:(1)实验步骤:①将一个实物物体(比如一张纸片)放在离平面镜较远的位置。

②进一步观察实物物体的位置变化:移动物体,观察图像的移动情况。

③进一步观察实物物体的大小:移动物体,观察图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④进一步观察实物物体与虚像的关系:左右颠倒手报纸,观察虚像的变化情况。

(2)提示与指导:①实验时要保持一定的观察距离,观察时注意保持物体与镜子的直角关系。

②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物体的大小、位置和方向等变化。

③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4.梳理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平面镜成像有哪些规律?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和认识?5.练习与拓展(1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并提出拓展题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介绍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平面镜成像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

3. 评价标准:能准确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准确,能合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直尺、光屏、白板等。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实验图片等。

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作业模板、参考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2. 第2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平面镜成像特点。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知识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知识2.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魔术表演,引起学生注意力,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际应用。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知识:A.理论知识:基本光学公式,物距、像距、焦距等概念。

B.实践应用:通过示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镜像的形成和性质。

(3)巩固练习:A.课堂练习:根据给出的物距、焦距等参数,计算出相应的像距、放大倍数等数据。

B.实验练习:配合实验器材布置,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掌握实际运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3.作业布置:(1)课后巩固练习:练习册中的题目。

(2)实验报告:从实验中选取一组数据,制作实验报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想。

第二节课:平面镜组成像的特点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镜组成像的特点2.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镜组成像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复杂情况下成像的兴趣。

(2)讲解平面镜组成像的特点:平面镜组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场景。

(3)巩固练习:A.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两组平面镜组成的折射角度为多少?”等。

B.实验练习:配合实验器材布置,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掌握实际运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3.作业布置:(1)课后巩固练习: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折射角度和成像信息。

(2)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平面镜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三节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应用2.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透过平面镜看世界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场景:A.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B.户外标志:如路牌、广告牌等。

C.装饰材料:如镜面墙、镜面瓷砖等。

(3)巩固练习:A.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请画出一个照像机的光学图”。

B.实验练习:配合实验器材布置,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掌握实际运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平面镜成像【2022年版课标要求】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探究;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两根相同的蜡烛、平面镜、大白纸、玻璃板、球面镜、刻度尺学生:三角尺、大白纸、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让学生思考(附:动画要点图片)学生分析: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就像人照镜子一样,镜子里面出现人的像,同样道理,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究的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知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学生小组中提前准备镜子,让学生照照镜子,感知平面镜成像,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平面镜成像中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从平面镜外面,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的与外面物体相同的另一个物体。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猜想,并将猜想归类。

学生猜想、讨论、表达观点。

教师分类汇总学生的观点,去除不合理的猜想,归纳总结:(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教师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如: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可以用两支相同的笔。

学生实验:用两支相同的笔进行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实验成功了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笔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另一支笔,而看不见像,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镜子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否适用于所有物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否始终保持不变?”等。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例如,我利用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同时,我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玻璃板成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我拿出了一面小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介绍。

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平面镜成像的课外活动,如制作简易平面镜、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等。

2. 推荐阅读材料: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关注学生对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计算题的掌握。
2.实践活动:请学生在家中寻找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观察并记录其成像特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成像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为切入点,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面镜成像”。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学生在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各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题,如计算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或游戏。可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

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教学器材】
平面镜、手电筒、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

(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
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法】
引导、设问、点拔。

【学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手掌中放一块1dm2大的平面镜,背对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提问:我没看大家,怎么会知道你们的表现呢?
镜子能发生光的反射,那么,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呢?出示幻灯片1。

幻灯片1
不知大家有没有玩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下课用小镜子照同学,可太阳光在教室外面,你是怎样把光照到同学的脸上的呢?
演示实验:用手电照玻璃。

提问:
大家知道光的反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那么,你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反射现象的实例吗?
师:对平面镜大家太熟悉了,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用到,学校在大厅里放了大的平面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

关于它的成像大家有什么疑惑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