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 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 ‘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 ‘译’。”
——《礼记·王制》
对外汉语教学的两个方向
❖ 学校教育 ❖ 宗教传播
学校教育
❖ 中央政府的教育:
❖ 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 年) 时专为功臣樊 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子弟设立学校,称 为“四姓小侯学”。由于这所学校聘请的教 师水平有时甚至超过当时的太学,名声很大, 传到国外引起外国人的羡慕,“亦遣子入 学”。
❖ 《后汉书·儒林列传》找到佐证:“匈奴亦遣 子入学。”
❖ 唐代:
外国留学生都被安排在国子监的国 学馆(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 律馆、算馆) ,既学语言,又学文学及 其他专业,学制是6—9 年。唐代是我国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高峰时期。这种体 制一直延续到以后各朝。
❖ 元代的蒙古国子学,是专为蒙古人和色 目人办的。色目人包括很广,其中很多 应该说是外国人。
❖ 佛教黄檗宗的中国高僧真圆、超然、隐元、 大成等。王立达编译的《汉语研究小史》说, 当时(1620—1784) 这些僧人形成了一个大规 模的汉语研究集团。还有一位在1681 年移住 江户的僧人心越,也教了许多日本僧人学习 汉语,并形成了一个研究汉语的中心。
❖ 《汉语研究小史》还记载了明末清初的学者 朱舜水(之瑜) 1659 年为逃避满清前往日本, 应邀在日本讲学的事。朱舜水在讲学的同时, 也教他的日本学生汉语,而且他的许多学生 汉语都说得很流利,可见他的教学成绩斐然。
❖ 1.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跟国力和社会开放的 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2.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 人物参与,它本身也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 3 .对外汉语教学常被人讥笑为小儿科,对 外汉语教材更为一些人认为不屑一顾,这是 一种偏见。
❖ 《高僧传》: “不久即通华言”“渐习 华言”“又精汉文”“精汉文及梵文” 。
❖ Fra Baidu bibliotek摩罗什(公元350—409) ,印度人 ❖ 昙无谶,西域人
❖ 唐代关于朝鲜、日本僧人来华学法的记 载是很多的。根据这些记载,我们知道 当时把来华学法的外国僧人安排到长安 的名刹西明寺学习。他们除了学习佛法 以外,也要学习汉语、汉文化,包括书 法、绘画等。所以西明寺可算是专门给 外国僧人办的学校。
❖ 学校教育:
最早的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对外汉
语教师是唐代的赵旋默。《新唐书卷二 二二日本传》说:“长安元年(公元701 年) ⋯⋯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开元 (公元713—741 年) 初,粟田复朝,请 从诸儒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即鸿胪 寺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悉赏物贸书以 归。”(转引自谢海平《唐代留华外国 人生活考述》)。
❖ 1688 年时,英国牛津大学就有中国教师教汉语 (可惜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18 世纪初法国傅尔 蒙(E1Fou rmon t)、毕纽(B ignon)、尼古拉·弗 雷莱(N ico lasF rerer) 等一批著名学者曾跟当时 在巴黎的一位中国修士学习中文。这位修士姓黄, 是福建兴化人(可惜我们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武 柏索先生在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文章 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19 世纪下半叶在该校任教的 两位中国教师。一位姓王,另一位是湖北潜江人
对外汉语教学的 历史
主讲教师:孟广洁 micejie@qq.com
选题意义
❖ 了解本专业的历史; ❖ 树立正确的学科地位;
❖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吕必松
❖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王力
❖ 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教材:
❖ 日本留唐高僧空海和尚撰写的《文镜秘府 论》,是一本教写诗作文的书。钱钟书先生 认为这本书“粗足供塾师之启童蒙”,郭沫 若认为这本书反映了当时教外国人的方法。
❖ 书中大量地引用了唐和唐以前许多著名的诗 论、文论,内容深奥,就是在当时也不是小 孩子能够理解的。但却又做到了简单、明了、 举例丰富,语言比较通俗(除序言外)。这些 都符合对成年外国人的特点。
基督教的传入,同样促进了对外汉语教
学。传教士们到达中国内地之前都曾刻苦地 学习汉语。像著名的罗明坚(M ichael Ruggieri)、利玛窦(M ateo R icci)、汤若 望(J ean A dam Schallvon Bell)、马若瑟 (Jo seph de P remare) 等人的传记里,都 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情况。当时澳
门是传教士到中国内地之前的集中点,在那
里集中学习汉语。上海、杭州、广州、泉州
等沿海城市也都曾经是外国传教士入京前学
习汉语的地方。
对外汉语“教师”
在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中,涌现了很多优 秀的“教师”。但是在这一段时期内,真正 的汉语教师其实是没有的,或者说基本上没 有,很多都没有办法查证了。因为这些都不 能算作是专职的教师,有些人是在传播别的 知识的时候同时教授的汉语。这种情况一直 延续到近代,西方的汉语教学实际上是伴随 着汉学教育的。
❖ 宗教方面 : 互相合作过程中,也在传授语言; 聘请专门的汉语教师:
❖ “罗明坚神父给我留下了二三人帮我学习中国 话。”(1583 年2 月13 日)
❖ “视察员神父训令我在今年内,加功读中文, 今年我便请了一位中国先生。”(1593 年12 月 10 日)
❖ “今年摒挡一切,请一位中文先生,试作中国 文章,结果颇称顺利。每天听先生讲两课,又 练习作一短文。”(1594 年)
❖ 实际上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问。 在国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 究。
——朱德熙
❖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 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 新的学科。”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 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 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都存在,而且历 史十分悠久,可以追述到汉代,还有学 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应该追溯 到周朝,《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 “通译”已见对外汉语教学的端倪。
❖ (以上转引自罗光《利玛窦传》) ❖ “徐光启是被人们所称之为汤若望的汉文教习
的。” ❖ “据我们所知,实际上,他(汤若望) 编辑他的
一切作品时,都曾利用了中国职业学者底襄助 的。” (以上转引自魏特著杨丙辰译《汤若望 传》)
❖ 鉴真:
据《鉴真和尚东渡记》说,鉴真到 了日本之后,当时的天皇下令以鉴真的 读音作为汉字的标准音。这就是说,鉴 真在传播佛教的同时,又在教汉语,起 码是在教语音。
宗教传播
❖ 1.佛教的传播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 2.基督教的传入对对外汉语教学影响。
❖ 佛教是先由印度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 入朝鲜、日本。不管是到中国来宣传佛 教的印度等国的僧人,还是来中国学习 佛法的朝鲜、日本僧人,都要首先学习 汉语。对各国僧人的汉语教学,与政府 办学教外国人汉语几乎是同步发展的。
“未里,且早里。把田禾都收割了,八月初 头起。”
“今年钱钞艰难,京都也没甚买卖,遭是我 不去。往回二千里田地,到那里住三个月, 纳房钱空费了。”
“说的是,不去倒快活,省多少盘缠”
❖ 20 年代到40 年代,就有老舍、萧乾、曹靖华这 样一些著名的作家学者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而 且取得了很大成就。解放以后,几乎所有的老一 辈语言学家都直接从事过或指导过对外汉语教学。 朱德熙在保加利亚教汉语时的讲义的亲笔手稿, 至今还珍藏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吕叔湘曾经作 过《基础汉语》、《汉语课本》两套对外汉语教 材的顾问和审稿人; 1984 年王力大声疾呼: 对外 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给了对外汉语教学以强有 力的支持。胡明扬更是身体力行,对对外汉语教 学给予多方的关切和指导。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 出现了像王还、邓懿、吕必松等一批杰出的代表 人物。在教材建设上,学科理论建设上、课程体 系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 清康熙二十八年(1690) 开始在北京国子 监设俄罗斯学馆,接受四名俄国留学生, 学习中文。经过雍正,到乾隆五十九年 (1794) 俄罗斯学馆一直有学汉语的俄罗 斯留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俄国著名 的汉学家。
❖ 地方教育:
唐代宣宗大中年间四川节度使韦 皋就在成都办州学专收外国人子弟, “授以教育”。南宋时广州、泉南办 有番学,而且其他学校也向外国人开 放。那里甚至也有高丽学生学习。
郭栋臣。他们都编写了许多对外汉语教材,其中 以郭栋臣在同治八年(1869) 编的一套五册《华学 进境》最为著名。
❖ 《世界汉语教学》1994 年第3 期曾经介绍过 正式受聘从1879 年到1882 年在美国哈佛大 学教中文的戈鲲化。据作者考证,这是去美 国教中文的第一位中国教师。由于他教学成 绩卓著,在美国影响很大。
对外汉语教材
❖ 教学的初期多采用我国的童蒙读物作为教材。 比如百济(朝鲜古国名) 的王仁在公元285 年 东渡日本,教皇子稚郎子学汉语,带去的书 中就有《千字文》。《罗明坚传》也提到罗 明坚在1581年9—10月间曾把一本中国儿童 所用的“研究道德”的小册子送人。虽然到 底是哪一本“小册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这 里指的显然是童蒙读物。另外,像《论语》、 《孟子》等也是经常作教材的。
《老乞大》和《朴通事》
❖ 公认的教朝鲜人学汉语的口语教材 。 ❖ 吴葆棠教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两本
书最早流行于我国辽东,后来才传到朝鲜, 由朝鲜的学者作成“谚解”。这就是说,这 两本书是中国人所编无疑。
“你的师傅是什么人?” “是汉儿人有。” “多少年纪?” “三十五岁了。”
“哥,你听的么,京都驾几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