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案例分析:
赵俊成,男,9岁,是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平时特别好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总是惹祸。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1、家长监督不当。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而爷爷一方面对孩子过于疼爱,另一方面年龄大了,也无力监护,什么事只能依着孩子,导致他从小就无拘无束,自以为是,高兴就学习,不高兴就尽情玩,成绩始终倒数。
2、教育方式粗暴。由于不在身边,父母也只能通过电话简单询问情况或直接在电话中训斥。既使见了面,也是粗鲁地恐吓一下或者是打、骂。久而久之她也就学会了用相同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解决措施:
据我了解,在班上像赵俊成这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其实还有很多。“留守”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使其与这些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较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态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成绩受到影响。那么如何让这些孩子也能茁壮成长呢?
一、教师关爱、同学互助是主要渠道
1、建立“留守”档案
首先,真正地深入班级,彻底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然后一一详细地整理形成档案并分类保存,以便清楚地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
2、成立“互助”小组
根据了解到和掌握到的情况发动班里的其他同学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留守互助小组。平时和留守儿童交朋友,积极和他们沟通交流,
当他们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时能够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二、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理解孩子。
留守家庭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物质刺激型,这类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值也较高,于是就用发奖金等物质来刺激学生学习。二是“武力镇压型”,这类家庭相当信奉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做错,则棍棒伺候,大声训斥。三是“自由放纵型”,对孩子漠不关心,能学多少是多少。四是“父(母)爱补偿型”,这类家庭中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大多是婚姻不幸,或者一方早逝,让其子女缺少了父爱或母爱,有一种补偿心理,孩子受到过分溺爱,自理能力差,依赖性极强。五是“教育无力型”,这类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是有较高的期望,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不懂教育子女的方法,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与老师谈话总是“麻烦老师把孩子帮我管严点”,或“我只有拜托老师了,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之类。
教师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症下药,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双方一起努力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三、经常与孩子谈心,让学生理解家长。
通过教师的桥梁作用,让学生体会家长的用心。通过讲同龄人的孝心故事,当一天家长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辛苦,学会如何正确与家长相处,做一个孝顺、让父母不操心的孩子。在父母与孩子发生观念冲突时,教师可以作为桥梁,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坐下来以平和的心态,互相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说说自己的感受,家长少些训斥、说教,孩子少些乱叫乱跳,一起把问题解决掉。从理性的角度很好地解决互相的矛盾,而不是一味地固执,使得矛盾激化,关系僵化。
四、用行动表示,我爱我家。
1、开展“你的生日大家过”活动。
在班级开展过生日活动,每位同学的生日都由班级所有的同学共
同为他庆祝,一起祝福他有个幸福快乐的未来。这样首先排除了部分家庭优越学生利用生日进行攀比的现象,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也同时照顾到班级里的留守少先队生日里冷冷清清,没有人记得他的孤单心理,让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开展“我爱我家”、“我在成长”等一系列习惯养成活动。
结合学校开展的德育课题活动,在班级里进行一系列“我爱我家、我在成长”活动。组织学生热爱班级、爱护公共财物,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洗脸的好处、如何正确刷牙、多喝水对身体的益处,按时作息,文明就餐礼仪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困难找老师帮忙,有什么问题找老师解决,有什么心里话可以找老师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