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课 点的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2课 点的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2课点的集合一、教学内容《点的集合》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点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点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排列规律,以及点的集合形成的视觉效果。

学生将通过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点的集合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点的集合现象,掌握点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排列规律,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对生活、大自然的关注和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点的集合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点的集合现象,以及如何分析点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排列规律。

2. 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如何指导学生将点的集合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的集合现象,如星空、草地等,引导学生关注点的集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讲解点的集合现象,分析点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排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发现点的集合现象的奥妙。

3. 教学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展示创作过程和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创作心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点的集合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点的集合》2. 教学目标:了解点的集合现象,掌握点在画面中的分布和排列规律,运用点的集合进行美术创作。

人教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绘制成有趣的点彩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对比、观察、评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欣赏修拉、吴冠中等大师作品时,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在创作中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我新设计了一些欣赏和对比美术作品的环节,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让孩子找出作品的不同,再自己总结,最终实现让学生在课堂里成为主导,老师在本节课中我新设计了一些欣赏和对比美术作品的环节,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让孩子找出作品的不同,再自己总结,最终实现让学生在课堂里成为主导,老师引导的作用。

引导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面对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孩子,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都掌握了一定的的美术技能基础和基本理论,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该除了课堂上的绘画技法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课外的理论欣赏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绘画中运用点的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2、学生在创作时如何将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应用到画面中。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点的集合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课前将材料准备好。

二、讲授新课:1、导入课题(1)出示四张由放大到原图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图片提问:让学生猜一猜图中画的都是什么,怎样画成的。

(2)老师总结讲述《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长3米、宽2米,全幅画由数以千计的点根据画面的光线、远近排列绘制,按照数学公式精准的排列设色,历时两年完成。

(3)揭示课题,点的集合。

(板书课题)2、点彩派和点彩的概念。

(1)点彩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建,点彩是所有的颜料必须是一点一点、维持原色并列在画面上,从而产生色彩混合的效果。

3、生活中的有哪些点。

(1)老师举例,出示图片生活中有哪些点,生活中花园里的花朵、夜晚的星空,大自然中猎豹身上的斑点,斑点鱼身上的斑点,绘画中国画由点表示的大漠中的风沙,吴冠中的黑屋顶。

第二课 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 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教案:第二课点的集合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点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点进行构图,创作出有趣、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点的概念和性质。

2. 点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1. 点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点的概念。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点的性质和特点,如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感知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些点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点进行构图,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点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点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学生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点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练习环节学生练习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练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学生练习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绘画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用点来创造图形和线条。

2.掌握点的基本操作和用法。

3.通过画点、连接点、组合点等操作,创造出简单的图形和线条。

4.了解点与线、面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点的基本操作和用法。

2.掌握点的集合概念并实际操作。

3.了解点与线、面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点的基本操作1.打开画板,练习画点、连线、移动、删除等操作。

2.了解线的概念和用法,练习用线连接点。

3.练习选择颜色、粗细等画笔属性,让学生感受绘制的乐趣。

2. 点的集合1.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介绍点的集合概念。

2.练习画出点的集合,并请学生简单描述所画图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发现点之间的关系,即线条和面的关系。

4.练习组合不同的点集合,创造出更为复杂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1. 点的基本操作1.教师向学生展示画板界面,介绍不同的工具和选项。

2.给学生练习用笔工具画出点图案,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演示。

3.让学生自主练习,熟悉画笔工具的不同应用。

4.教师介绍线的概念,并请学生练习画线连接不同的点。

5.学生评价自己的点图案,以及自己用线连接点图案的技巧。

2. 点的集合1.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点的集合。

2.给学生练习画出不同的点集合,并介绍每个图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发现点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线和面的关系。

4.给学生时间自由发挥,用不同的点集合进行组合,创造出复杂的图形。

五、教学评估1.学生会使用画笔工具画出点和连接线,画出点的集合,并描述所画出图形的特征。

2.学生会发现和描述点之间的关系,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3.学生会用不同的点集合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

六、教学拓展1.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更加复杂的点图案和点集合,在更多的实际操作中提高画笔技巧。

2.引导学生了解点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画笔练习中尝试使用不同颜色和粗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点的集合》这一章节。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基本概念,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我们还进行了创意绘画实践,运用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些学习,我们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了创意思维和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美术表现能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点的集合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把握点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点进行创意绘画。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采用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概念。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创意绘画实践中缺乏灵感和创意。他们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方式,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我计划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意素材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点的集合》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1:请用点的大小和形状创作一幅画,表达一种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点的集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点的集合指的是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美感的画面。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了丰富视觉效果、表达情感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空》。这幅作品展示了点的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集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举例: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点的集合组合,如大小对比、色彩搭配等,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在作品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创新点、形式美感等方面,提高评价的深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点的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点的集合所形成的美丽图案?”比如,夜晚的星空、地面的鹅卵石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点的集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自信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课点的集合》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点的集合是指将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富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或画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的集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点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意美术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点的集合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的集合的绘制方法。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点的集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点的集合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画材:彩色笔、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点的集合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绘制点的集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六、拓展阶段 欣赏中国的点彩派画家黄亮作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家对点彩画的作品题材的选取角 度,布置学生课下搜集你最喜欢的祖国最美风景图片,并打印出来,准备下一节课的点彩画 创作做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艺术美, 激发学生的对艺术创作的激情。)
七、板书设计
—4—
学生成果展示,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⒌课堂习惯:课堂养成习惯较好,能正确使用工具,有收拾整理的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 2 课 点的集合
课时 第 2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 2 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内容是认识从不同角度来
看很多事物都可以概括为点,点也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以点 作为主要元素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体会创作的 乐趣。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 的美术语言之一了。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小色点和小色块有序排列或交错在画面上,让观 众的眼睛自己去调色的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
—2—
生:非常的朦胧。 师:老师也是这样的感觉。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我们就以这幅画中红色的雨伞为例我们放大来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更加模糊了是什么原因让画面这么多模糊呢?以前我们画画会勾好轮廓,然后来涂 色,但是修拉这样做了吗? 生:回答 师:修拉的画面中我们找不到轮廓线,涂色也是用的点,再把雨伞放大啊,我们能更清 晰地看到好多点,你觉得修拉是胡乱点的吗? 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通过视频了解修拉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 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 面是完全不同的。 师:我们再来从画中的一些局部感受修拉对点的热爱与探索。有研究表明,这幅大碗岛 的星期天下午大约有 500 多万个点组成,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可见修拉的创作作品是非常专 注地。 师:修拉的点彩画影响了很多的画家,例如保罗.西涅克,在他的代表作<纳蒂布港>中, 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生:回答 师:画面一下子亮了许多,让人感觉到轻松愉快。西涅克又是怎样用点做到的呢?我们 放大了水面,来看一下,蓝色的水面上还用了哪些颜色? 生:回答 师:你发现了紫色、黄色、绿色了吗?再来放大船的身体。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生:黄色、橘色、绿色都是十分鲜艳的颜色。原来保罗西涅克特别喜欢用靓丽的色彩来 组合画面,而且它基本上不用黑色大大的点,让人感觉到了画面的轻松和愉快。我们再来欣 赏一些他的其他作品,都是点彩画,然后修拉的点和西涅克的点却完全。不一样,我们对比 一下他们的水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 师:修拉的点更小更圆润,西涅克的点点更大更方,这也说明修拉更加的严谨和科学。 而西涅克更注重的是轻松愉悦。所以通过点的形状、组合方式、疏密变化,也会让我们的点 彩画有不一样的感觉。 师:我们的身边有非常多的材料可以来创作点彩画。你看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呢? 教师示范各种绘画材料表现不同的点: 1.我们可以有很多材料来表现点彩油画棒可以画出长长的点。 2.马克笔的西头可以画出圆圆的点,这种点小小的大家画的时候要有耐心。 3.马克笔的宽头的点,你看更像西尼克笔下的点。 4.我们还可以用水粉颜料来试试画出更大更宽点彩画的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点彩画艺术家作品,了解点彩技法,教学过程中注重抛出问题,通 过提问、追问、释疑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发,为后面的创作 打下基础。)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的集合》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点的集合是指将多个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富有美感和创意的图案或作品。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点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点的集合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点的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的集合的特点和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点的集合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笔等。

3.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的集合的例子,如蜘蛛网、雪花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点的集合的特点和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优秀的点的集合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点的集合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要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2课《点的集合》-人教新课标背景介绍该教学设计适用于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是人教新课标版本。

本节课程为美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点的概念以及点的集合在美术中的应用。

教育目标1.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点的集合在美术中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点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点的分类;3.点的集合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点的概念的认识和对点的集合在美术中的应用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点的集合在美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几组有关点的图片来引导学生理解点的概念和特征;2.通过多次反复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点的分类1.首先向学生介绍点的不同分类方法;2.通过多组实例,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点的分类特征;3.设计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点的分类。

3. 点的集合及其应用1.通过展示一组点的集合的图片,来介绍点的集合的概念;2.分析多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其中发现点的集合在作品中的应用;3.进行班级集训,利用点的集合来设计美术作品。

4. 总结1.总结上课内容;2.给予学生启示,让学生思考有关点的知识在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作业1.搜索相关文献,加深对点集的理解;2.寻找日常生活中或者美术作品中的点的特征与分类;3.完成特定的美术作品。

总结本节课主要在于介绍点和点的集合在美术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点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同时学会了点与集合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案(人教版) 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课点的集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带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表现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纸、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

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2.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2.点的集合》教案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七星瓢虫,身上没有点,学生发现点对七星瓢虫很重要,教师把点给贴上,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

到此揭示了课题《点的集合》。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在这里我找了些学生熟悉的图片,明白点无处不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衣服、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

楼房、汽车是点。

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这个环节中我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此时看到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三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山水》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

(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在学生绘画创作中,我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也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加强体验感悟。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培养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增强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点的集合在造型、构图、表现等方面的作用。

3. 通过点的集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学会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运用点的集合创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点的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点的集合在造型、构图、表现等方面的作用。

3. 欣赏与讨论: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中点的集合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点的集合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内容:点、线、面的基本元素;点的集合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创作方法与步骤。

3. 配图:相关作品及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点的集合为主题的作品,要求构图合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点的集合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美感。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如何改进和提高。

4.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

【核心素养】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点的集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点的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点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运用点元素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掌握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点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1. 点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点的概念,包括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

2. 点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点元素在构图、色彩和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3. 点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点元素进行创意表达,包括点的排列、组合、变化等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点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难点点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培养点元素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经典美术作品图片、示范画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点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点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点?点有哪些特点?第二阶段:新知识学习1. 介绍点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点元素的应用。

3. 教授点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点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1. 《点的集合》2. 目录:点的定义与特点、点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点的创作方法与技巧3. 关键点:点的基本概念、点元素的应用、创作方法和技巧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点为主要元素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点元素在美术创作中应用的短文。

课后反思我也注意到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情感升华:
结合《点的集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点的集合》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强调《点的集合》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点的集合》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突破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办法:
1. 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加深对点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2. 采用分组讨论、展示和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突破创新思维的局限。
3. 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点的集合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点的集合》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点的集合》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点的集合》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实例和参考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的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2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定义,认识点在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掌握点在美术作品中构成元素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点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发掘点在构成元素中的作用和应用技巧。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点在构成元素中的重要作用。

2.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中发现点元素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大班教学法。

通过学习资料的介绍、教师讲解、展示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点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思考、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点的含义与表现形式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或手绘板,向学生介绍点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可以选用以下教学内容:1. 点的定义点是视觉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最小的可见单位,没有长度、宽度、厚度,但有位置。

2. 点的作用点在构成元素中具有以下作用: - 点可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 点可以产生节奏感和动感。

- 点可以引领观众的视线和引导视觉路径。

3. 点的表现形式点的表现形式包括: - 实心点:有明显的形状和色彩,可以独立呈现。

- 空心点:只有边缘线条,没有填充颜色,不能单独呈现。

- 拍子点:由多个点组成,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

- 部分点:部分区域比其他区域更密集,形成层次和重点。

2. 点在美术作品中的构成方法和技巧学生了解了点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向学生演示点在美术作品中的构成方法和技巧,可以选用以下教学内容:1. 点的构成方法•单个点:简单、明确,可以营造静能量。

•多个点:形成空间感、节奏感,可以营造动感。

•点的比例:大小、空间位置、密度,可以形成视觉重心和层次感。

2. 点的应用技巧•点的用途:点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作为辅助元素。

点的集合优秀教案

点的集合优秀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

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

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小色点和小色块有序排列或交错在画面上,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调色的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

本课教材选择展示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

另外教材又展示了点的变化,由几种不同的色点组成的单个物品、及两幅学生的点彩作品。

目的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点彩画法,并能自主地运用不同的点进行点彩画创作。

为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画面色彩和造型效果,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容易驾驭并能出效果的色卡纸和油画棒来进行点画创作。

在观察、比较、体验、创作中感受点彩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方式进行色彩表现。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协调。

3.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色彩的兴趣,引发对色彩表现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进行表现。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色点组合的规律,使画面表现更为丰富。

四、教具准备手工纸、马克笔、剪刀、胶水、素描纸。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赏析(课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点)想一想,生活中的点还有哪些?二)游戏导入(课件:人物头像点彩作品)将图片由近及远,逐渐缩小播放,让学生猜一猜,画的是什么?三)探究学习(课件:点彩画代表作)各种颜色的点组成的画就是点彩画,点彩画还有一个专门的流派,那就是点彩派,它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

那我们赶紧去认识几位点彩派的大师吧:修拉创始者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西涅克发扬者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描绘的作品中表现港口的比较多。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点的集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点的集合一、教学背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素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其基本技法之一就是点的使用。

点的组合不仅可以表现出形态和空间,还可以传达情感和气氛,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因此,本教学设计应对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的第2个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演练,以提高学生的素描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用途和作用,认识点在素描中的重要性。

2.掌握基本的点画法和练习方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度。

3.能够绘制简单的点的集合,体会出点的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和意义。

4.以课程为契机,增强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教学内容1.点的定义及其在素描中的作用。

2.点的画法和技巧,介绍常用的三种点画法:点、点勾、点划勾。

3.点的集合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效果。

4.非实际存在的点的使用,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氛围。

3.2 教学安排1.导入(5min):通过展示著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素描对于画家们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今天的课程主线和目标。

2.引导(10min):通过各种图形的展示,让学生认识点的本质和作用。

3.讲解(15min):讲解点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三种点画法,并示范其使用方法,同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25min):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画不同数量、形态和大小的点,并通过互相交流分析画面效果。

5.创作(20min):指导学生使用所学技巧,创作属于自己的点的集合作品,并互相展示作品和交流。

(注:若时间允许,教师可安排现场展示或比赛)6.归纳(5min):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已有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入下一节课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了解点在素描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二课点的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背景这一堂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以教学内容为点的集合。

课程教材为人教版(2012年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索点这一元素的内涵和特点,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和呈现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通过感性体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理解点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内涵。

•能够感受点的集合所形成的整体形态和意境。

•初步领会形体的组合和整体意义构成的美感。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点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点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内涵。

•能够感受点的集合所形成的整体形态和意境。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形体的组合和整体意义构成的美感。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点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先通过举例的方式,给学生介绍点这一美术基本元素的形态、特点和内涵,并演示点与点之间的间隔变化、点的颜色分布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手中的点,进行自由组合、排列等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力,尽情发挥,并在现场展出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后,教师现场点评和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和创新。

集体探究环节•老师给学生展示一组精心设计的点的集合。

•让学生观察并聚焦于其中的某一个点,领略其中的美学意境,体验点的集合所形成的整体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在空白的画布或纸张上自由地创作点的集合,每个作品要求至少30个点,学生通过观察点的间隔、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探索点的集合所能表达的美学意境。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与全班一起欣赏、点评、讨论,寻找点的集合所能表现出的感性内涵和美学价值。

后续巩固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卷,对这堂课进行评价和反思。

•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素材,进行更加深入和丰富的创作,如点与点之间所呈现的意境连贯、点在形式和在空间上的变化和组合等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点这一美学基本元素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创新和发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点这一美术基本元素的内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六年级美术书画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点和线》的第一课《点的集合》。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

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
础。

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

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美术点的集合说课稿:这是六年级新生进入初中阶段所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对于陌生的老师、新鲜的学习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作品,往往创意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生活经验导入,揭示课题
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活动2【讲授】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活动3【活动】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活动4【活动】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