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摘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能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能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能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意义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意义

1.促进办学理念的转变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更应注重的是市场对于自身的认可程度。一方面它需要市场系统为其输入生源;另一方面,它培养的人才必须

向市场输出。高职院校必须让自己处于市场之中,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办学理念的转变。

2.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的是聘用“双师素质”的教师,通过学校、企业的双重教学环境,培养具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高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仍然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选拔,既包括安排专任教师下企业开展实践锻炼,也包括从行业企业选拔新任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双环境”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将学校和企业两个

育人环境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适时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办公室等,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双环境”。“双证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评定教学效果。

3.深化教学改革

无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还是课程的教学组织与考核都离不开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符合社会人才类别的需求,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向。每个专业具体课程的设置应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一致。专业的课程教学应体现工作过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的考核应由学校与合作办学的企业共同评定。

4.推动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认知企业的岗位划分及岗

位职责,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选择它所需要的员工,保障生产经营顺利地进行。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就业。

二、高职校企合作的途径

1.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1)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办学中。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发挥重要职能。其主要职能是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为校企合作办学

铺平道路。一是建立合作评价激励机制。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实行对岗施教,教学效果的评价由学校与政府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合作完成,所发放的职业岗位资格证能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可,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占有优势。二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明确行业企业就业的推荐制度和优先录用制度,捍卫就业者的基本权利,促进职业教育终身化。

(2)行业指导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行业最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前沿、市场运作的内在规律、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要让行业在专业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桥梁。一是指导并参与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针对市场、企业的需求,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出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二是积极参与职业化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组织,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办学真正走向深入。

2.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是就业单位根据岗位需求,与高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相关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订单培养能为企业培养最合适的人才,大大节省了企业用人成本,将岗前培训时间基本缩短到零。

(2)工学交替模式。工学交替是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即

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在时间上

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学员与企业有直接联系,利用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理

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学习期间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一定

程度上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3)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模式。它具体分为两种做法:其一,请进来,把企业引入学校,在学校办企业;其二,走出去,把学校搬到企业。企业的管理部门、仓库、车间等就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学场所;企业的产品、流水线、工作岗位等就可以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具体内容;企业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试用员工。这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既使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也为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3.完善相关政策

(1)推动教师选聘与激励制度改革。学校的发展,教师是主力军。要深化校企合作,必须推动教师选聘与激励制度改革。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引进应增加门槛,将有两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作为选聘的必备条件,这样可以让新进教师在一线积累职业经验,较

快地提高职业能力,缩短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历程。另一方面,对于在岗的教师,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制度建设。学校应在职称的评聘、年度的综合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紧密联系企业,在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挂职兼职、在企业开展社会服务等,通过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全员参与,共同推动校

企合作。

(2)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就是学校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作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零投入,仅有挂牌仪式,未见实

际的长效合作。关键原因是校企双方没有做到互利互赢,长效合作就是一句空话。要做到双方互利共赢,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校外实习基地投入财力物力,为校外实习基地优先提供毕业生源,利

用校内教师这块资源为校外实习基地免费提供员工培训、专业咨询,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技术研发等;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要有与

学校长期实质性合作的意图,切实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及岗位操作的指导。

(3)落实顶岗实习教学体制。顶岗,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要顶替一线工作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在教育部下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补充规定中,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此

项规定是高职高专教学体制改革中,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应将以下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学校联系的一线

工作岗位应在数量上足够,且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二是学校联系

的一线工作岗位应在质量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让学生的所学与所用对口衔接;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应指派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及时关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落实了顶岗实习的教学体制,实际上也就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