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影响的这个论断,是李强教授的这个倒丁字形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当代中国分层状况
第四节李强倒“丁字型”结构
好,那么讲第三个我们刚才讲,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比较有影响的这个论断,是李强教授的这个倒丁字型结构,倒丁字型结构。

我们前面讲到这个陆学艺教授的这个,社会分层研究的时候,我们说如果把他的那个,五个阶层给画一个图,基本上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金字塔式的结构。

但是李强教授呢,他根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个资料的这个分析呀,他采用这个职业声望这样一个标准,我们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我们讲这个社会分层,它可以有多种标准。

韦伯的说法,那么就是这个经常采用,收入、权力和声望。

但是我们随现代的市场经济,这个工业化之后的,这个市场经济的国家,我们会发现这个职业,职业经常用职业来去衡量,一个人的这个社会的分层的位置。

往往是既比较简单,往往呢也有很高的这样一个效度,很高的这样一个准确性。

所以呢就普遍采用了这个职业声望,职业声望的这样一个指数。

李强教授呢,他采用的叫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它是测量这个职业,这个多重的标准,比如收入、教育啊和职业的声望啊等等,来合成一个指数,用它来去测量我国的人口,利用的是第五次的人口普查资料。

那将职业指标呢转换为这个它叫ISEI分值,就叫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分值。

那么这个分值的这个满分呢是100分,他有这个有一些发现。

发现什么呢,他发现64.7%的人,是处于非常低的分值位置上。

那么其他群体呢,就像一个立柱,在这个底座上面有一个立柱,那如果你,一会儿我们看到,看到一个图形,看起来就像一个倒丁字型的这个社会结构,它是看这个职业,大家看这个图形。

这个最长的这个横条,就刚才提到的是64%和它下面的,和底下的这个少数的这个其他的职业,64.7%左右,占有这个规模,整个人口的规模。

然后在这之上,有一些其他,其他的这些群体。

那么这个最长条的是什么呢,在这个,它的这个国际职业社会,这个测量值里面,它是23分,23分的这个分值。

那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接下来给大家介绍。

我们先看这个图形,它是一个倒的丁字型对吧,连金字塔形可能都谈不上,它没有这样一个平滑的这样一个逐渐往上收缩的这样一个趋势,是一个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庞大的底层对不对,就分值很低23分。

刚刚说到这个分值的满分是
100分,然后得23分的这个分值的,这个群体占的这么庞大的一个比例,超过60%,64.7%,三分之二对吧,将近三分之二的这个人,是落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所以这是2000年人口普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好,说63.2%的就业者是23分,这个群体主体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打田作业者,就是我们的种粮食啊,种各种庄稼啊对吧,占到了58%,就是占到整个的这个总体的58%。

还有其他的一些譬如以垃圾为生者和清洁工,以及其他的一些体力劳动者5.2%,合在一起是63.2%、23分,100分23分,那这是很低的一个分数。

这个分数现在我们就想象一下,这个社会分层把它转化为分数,100分当然是最高最高层。

然后呢零分这个不可能出现,23分。

23分是很低的一个群体了,我们可以说,是看作是下层,社会下层,底层了对吧。

那这个群体的这个规模,高达63%,这就是我们2000年,当代这个经过几十年的这个市场转型之后,我们仍然处在了这样一个社会分层结构上。

然后再稍高一点的,往上看,我们看到这个9.1%的就业者是29到31分的,9.1%的,大多数是什么人呢,是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

他们从事的职业已经改变了,不是农民了,他们主要是来自于农村这些人,但是是从事制造业啊,从事这个非农业,非农这个就业,从事体力劳动。

他实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呢,是接近农民的,可能比传统的农民要略好一点,但是实际上是比较接近的,所以它的这个,它的分值是29到31分,这个群体是挺大的9.1%。

再往上看,那些非常,规模非常小的,我们就不提了,再往上看,10.3%的就业者是33到38分,这是各类运输服务业,以及商业从业人员,修理装配等人员,从事运输服务业的,比如说货车司机,商业从业人员,这主要指的是一些像营业员,修理装配人员等等吧。

是所谓蓝领的上层,和刚才提到的这个,前面的那个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他们从事体力劳动的,这些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是蓝领的中下层,他们是蓝领的上层,是白领的下层,是这样一个过渡的群体。

这个规模也挺大有10%。

再往上看是43到45分,他说这个是中国的这个可以说,这些白领阶层占到2.3%,主要是幼儿小学教师,护士、普通的行政业务人员,普通办公室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等等,占到2.3%,这个在整个人口中,这个总体中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只有2.3%。

我们看前面的这些线条,最长的刚才讲的主要以农民为主的这个横条,然后再往上,你看稍微大一点点的,这个在29到31的,这个是刚才提到的,这个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再往上呢这个是,这个稍微看的红的这个柱条,横向的柱条稍微大一点,
就是他单独列出来要提的这几个群体。

那么68到69分呢,这个当然是比较高的了是吧,这个在100分中间,它已经及格了,及格之上了,这个就业者占到2.6%,从事销售服务的各类企业的经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中等教育的人员,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个在整个的这个分层结构中,算是比较高的位置,可是它占的比例仍然是比较低的2.6%。

然后再到80到88分,这是属于高分组了。

高分组中比例,这个80到88分,是在高分组中比例相对较高0.5%。

银行、金融、证券企业的经理、负责人、医生、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机关的党群组织的负责人,律师、法官等高级司法人员,这个在高分组中,80到88分的相对高一点,但是只占有0.5%,只有0.5%。

所以你去看这个图形,我们就看到,马上就看到,大家知道这个,他这个ISEI这个值,这个是在国际上经过检验的,就是说对这个职业的这个收入,教育各方面来进行评分,它是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

这样一个比较通常在国际,比如西欧和美国,这些比较发达的,这个市场经济国家,他们的这些低分值的,低分值的这些职业,这些群体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中间的那些群体,中间的50分60分的这个群体,这个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可是我们看我们是低分值的,23分这个分值的,占有三分之二,将近三分之二对不对。

然后其他的我们相对,相对这个较高一点的,这个比如40到43分只有2.3%,68到69分只有2.6%,所以这个,这个高分组,这个社会的中上层,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非常低。

那么对这样一个倒丁字型结构,如果做一点分析的话,首先我们可以讲,一个是这个城乡的分野。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分层系统,仍然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的农民对吧,我们刚才说仍然有60%,刚才说60%多的这个仍然是从事农业劳动的或其他的一些体力劳动的这样一些。

他的这个职业的声望,职业的评价都是处在很低的这个位置上,我们的这个城市化,我们讲的这个中国工业化,最近30年的这个工业化,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这个城市化对吧,大量的人的这个职业没有发生转换,还有很大比例的这种是从事这个农业。

另外呢就是城市和乡村内部的这个分层结构,也要去看。

在城市里面,比如说我们刚刚看到在城市里面,我们看到这个产业工人,这个产业工人,这些商业服务业人员,那么交通运输,这样的一些相对这个社会分层地位比较低的人员
所占的这个比例仍然是比较高的,但是专业技术人员,那么办事人员等等,这个他们所占的比例相比较起来就比较低。

所以这个对于这样一个结构,如果你去看到这样一个结构之后,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是一种相对比较不是太乐观的一个评价对吧,我们要从一个倒丁字型结构,要想去发展成为一个,很多人谈的那种叫纺锤形的,这种纺锤形的这种结构,这个是有可能吗,需要多少年,我们很多人会去讨论这个问题。

那当然初步是什么,很多人会讨论比如说城镇化,中国要快速的加大城镇化,把农民缩小,更多人进入城市。

可是加大城镇化,我们先不说它可能不可能,先不说它可能带来的其他的后果,负面的影响,比如说生态环境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先不说这些。

即使是很多人可以进入城市,那就可以造成一个纺锤形的结构吗,因为我们刚才看到,大量的这些从事这个产业工人对不对,我们大量人是从事产业工人的。

进入城市之后,这个群体能不能大量的人,被吸收进专业技术人员,能成为白领,这都是未知数。

或者我们稍微大胆一点讲,不是未知数,我们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我们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就是一个世界工厂,在这个世界工厂的这样一个地位,我们整个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世界工厂的位置情况下,大量人进入城市,可能他也是世界工厂的一个大工程,是一个产业工人,是一个低端的这个服务业人员。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城市的这个结构,城市内部的这个分层机构仍然没有办法,仍然没有办法什么,这个能走向一个所谓的纺锤形的这样一个分层结构。

所以城镇化是不是就是我们的一个出路,这个我想,提我们当然很多人这样提,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大力发展城镇化,可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