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

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

摘要: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即使在我们构件和谐社会的今天,其思想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思想中有关完善人格、治国策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阐释,来看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思想; 现代阐释; 现实意义被称为儒家“亚圣“的着名思想家孟子,生活在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社会。

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但是,孟子的许多思想及其对人类社会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却并没有完全过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能够对当今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完善人格“修身”是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指出修身是兴家、保国、守天下的根本。

可见孟子对修身的重视。

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引导人与社会向着真善美奋进,加强提高人自身的人格修养。

《孟子》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等等。

首先,孟子是性善论者,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还从“性善”出发,认为“浩然之气”是人的本性向善的必然要求。

他高度评价这种“浩然之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可见,他对于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

“浩然之气”还表现为“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从古至今,这种“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其次,在生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他继承、发展孔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儒家"仁学"和"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施仁政"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孟子本人阶级观念的约束,其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将会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启迪。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

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

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

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

”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内容提要】孟子认为人性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都是发自人的本性。

在此哲学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仁政的两项重要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

由于孟子对人性的弱点估计不足,轻视法和奖惩措施的作用,过分依赖教化,不能满足君王称霸的急切愿望,因而没被当时的君主采纳。

又因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本上是一套人治思想,与法治相悖,因而作为法制设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关键词】仁政性善民本儒家思想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精神领域,它是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政治领域,它有自己的施政理想和施政方针。

儒家的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理想。

一、仁政思想提出的背景《孟子》一书七章,三万多字,自始至终贯穿着孟子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外部的政治环境。

大约2500年前,我国处在一个十分紊乱的年代,即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里说:“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数,而复仇者有二焉。

”(董仲舒对时代的乱源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竹林》)他认为,诸侯之间的霸业都不培养道德的政治基础,导致政治道德衰落,春秋时期的战争都不是义战。

到了战国,混乱情况有过而无不及。

诸侯或为了创立霸业,或为了自保不被吞噬,纷纷励精图治,招贤纳士。

孟子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游走于各国诸侯间,企图借助诸侯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德治天下。

但孟子并没有成功。

司马迁写道:“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功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就是为了人民,君王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里是非常宝贵和正确的。

因为国家的确应该为人民服务,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样才能让国家真正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另外,孟子还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教学相长"的理念。

意思就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会得到启发,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激发老师获得新的认识。

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仍然可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双方都能够获益。

可是,孟子的有些思想观点就已经有些过时了。

比如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气质",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官的"料",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农民的"料"。

这种思想明显带有一些等级观念和歧视色彩,不太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和反对歧视的价值理念。

再比如,孟子主张"富国强兵",认为国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现代社会已经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许多国家都主张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再渴望动用武力来扩张领土或征服他国。

所以孟子这种强调军事力量的思想,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孟子的许多思想例如重视民本、提倡教育互动等,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但也有一些观点如重视等级、鼓吹富国强兵等,则已经有些过时和陈旧,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出入。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孟子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孟子的智慧代代相传、世世得用。

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哲学家孟子的思想,看看它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吧。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仁政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就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包括人民至上、贤者为师、教化民众等方面的内容。

在孟子看来,政治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和利益,政治家的职责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并为人民谋取最大的幸福。

孟子曾说:“民君利则君利,民利则臣利,民害则君害,民害则臣害。

”可见他非常重视人民的利益,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为人民谋福利。

这与当今社会的民主制度、法治观念是相契合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认为贤者应该成为政治的导师,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能够引导人民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孟子认为贤者是人民的楷模,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够教育和感化人民,使其成为具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这对于当代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分子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治领袖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学识,以身作则,引导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孟子认为教育是实现仁政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民的仁爱之心,使其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他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主张人性都具有善良的天性,只需要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就能够实现自我完善。

这与当代社会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孟子的教育观念还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的公民和领导者。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福祉,政治家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贤者应当成为政治的导师,引导人民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育是实现仁政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养人民的仁爱之心。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我们推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

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还属于专制主义的王权思想,但其中确实包含了丰富的普适价值,尤其是“人民主体性”的提出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体现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是古代思想家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论《孟子》中的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孟子》中的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孟子》中的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 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尤其是仁政思想。

本文将探讨《孟子》中的仁政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启示。

2. 仁政思想概述孟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以仁德来治理,使民众享受到公正、和谐和安定。

孟子强调君主应有良好品德、崇尚仁爱并以身作则,同时也强调民众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德行。

3. 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3.1 建立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秩序《孟子》中提倡的仁政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建立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秩序。

各级政府和领导者应秉持公正、包容和关怀民生为原则进行决策和管理,并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确保每个人平等受益,避免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3.2 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孟子》中强调了个体自身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注重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尊重他人,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且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友善且互相尊重的社会环境。

3.3 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联在《孟子》中,教育被认为是塑造优秀仁者的关键环节。

现代社会同样需要注重教育,并将家庭教育作为重点来培养下一代。

通过传递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我们能够向年轻一代传承并弘扬仁政思想。

3.4 跨文化交流与共享经验《孟子》提出了“四海皆兄弟”的观念,主张超越国界的友谊和互相尊重。

现代社会也需要继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共同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好经验与做法,实现共同发展进步。

4. 总结《孟子》中的仁政思想依然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建立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秩序、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注重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跨文化交流与共享经验,我们能够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且共融发展的社会。

(注:以上内容为本人用个人语言编写,并未从其他来源复制和粘贴)。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老师,他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各国的国王还是很残暴的,经常打仗、欺负百姓。

孟子就想办法劝说国王,让他们改变做人的方式。

孟子说,人生来就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坏了。

他认为人做事要先从自己做起,先修身齐家,再能治理国家、平治天下。

所以国王首先要以仁爱的心对待人民,而不是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孟子的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恻隐之心"。

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看到别人痛苦时都会感到难过。

所以国王应该关爱人民、体恤百姓疾苦,用爱心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用武力和暴政。

还有,孟子主张"民为贵"。

他说百姓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国王只顾自己享乐,却使人民受苦受穷,那是背离了做人的本分。

一个好国王应该尊重民意、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总的来说,孟子提出了许多非常人性化和富有同情心的政治理念。

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很有意义。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孟子那样,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尊重他人,关爱弱小。

比如在学校里,如果看到有同学被欺负了,不要袖手旁观,要上前制止,保护被欺负的同学。

在家里,孟子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给长辈备受尊重。

在社区里,我们要互帮互爱,有难同当,团结友爱。

只有人人都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文明有序。

我们虽然很小,但从现在就要培养这份善良的品德,将来长大了就能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孟子的仁政思想并没有过时,它的精神永远闪耀。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爱心温暖这个世界,把地球母亲打理得更加美好!写到这里,我就结束了关于孟子的作文哦!篇2好啦!Claude哥哥来给你写一篇关于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现在社会意义的作文。

孟子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孟子仁政思想在现代的利弊作文800

孟子仁政思想在现代的利弊作文800

孟子仁政思想在现代的利弊作文800
嗨,伙计们,来聊聊孟子的那些"仁政"理念吧!老实说,这些观点在今天是否还管用,确实让人拎不准。

作为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哲学家,孟子当年可是煞费苦心啊。

他提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一种博爱精神来统治天下。

嗯,这话说得挺不错的,就好像在号召大家去环游世界,拥抱全人类似的。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就有点扯淡了。

统治阶层哪有那么伟大情操?他们分分钟就能把"老吾老"给你忘到九霄云外去。

就拿现在的某些国家来说吧,领导人上台伊始吆喝"仁政""爱民",转身就开始为所欲为,对手无情压制,对民猛于虎狼。

话说回来,纵观历史,由孟子这样的"书呆子"主导国策的例子,也是少之又少。

大多时候还是权力凌驾一切,拳头大就是理。

不像现代民主政体,通过投票产生领导人,还有舆论监督,制衡机制更完善一些。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孟子的主张全盘否定。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民生放在首位,这一点我是很认同的。

要是现在的领导人也有这种觉悟就好了,少操些心眼,多做些实事,天下就热闹了。

所以,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看来,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合时宜的地方。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它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你们觉得呢?来,喝一杯,聊聊是非曲直!。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亚圣”,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及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被看作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关于仁政的思想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孟子看来,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仁”,即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需要依赖于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孟子认为,政治统治者应该以仁义为中心,尊重民众的权利和福祉,推崇仁政来治理国家。

孟子在其著作中强调了政治领袖应该具备的品格和道德要求,他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为本,以礼为纲,以义为目标,以智为道。

他主张君子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用礼法来规范社会秩序,用义来明确责任与义务,以智慧来指导决策。

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深刻的表现在他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了政治统治者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

在孟子看来,仁政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通过仁政来达到国家的治理,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为人民谋取幸福。

他提出的仁政思想,不仅是关于政府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更是在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众多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而孟子的仁政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导。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代政治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政治领导者需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关心人民的疾苦,权衡利益,恪守诚信。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社会治理和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秉持孟子的“民为贵”、“仁者乐山”之道,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处。

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价值

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价值

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价值摘要:孟子把道德意义上的“仁”扩充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使之具备法律性质的约束力,即为“仁政”。

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有用“仁者爱人”的观念来推行仁政,才能治国平天下。

“仁政”思想在今天仍不失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孟子;价值;仁政一、孟子“仁政”提出的背景孟子的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

他通过“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推出了人性本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这种以“不忍之心”而采用的“不忍之政”便是“仁政”。

只有用“仁者爱人”的观念来推行仁政,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战国时代,诸侯并起,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孟子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为改变这种现状而积极寻求出路。

可以说,“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强调道德上的自觉自律,孟子把这种道德意义上的“仁”扩充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使之具备法律性质的约束力,即为“仁政”。

二、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1)选贤任能的政治追求孟子要求当政者要实施仁政,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法先王”,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相反,“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孟子痛恨战争,主张效法先王,仁者无敌。

二是“选贤才”。

在孟子看来,法由人制定,由人来执行,所以关键在于人。

正所谓“唯仁者宜在高位”,否则天下大乱。

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也就是说,天下国家之根本在于统治者个人的道德。

因此选举贤才至关重要。

(2)“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孟子·尽心》篇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这段论述是对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孟子认为民是国家之本,而王道仁政,重在贵民。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1. 引言1.1 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政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孟子看来,仁政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仁政是以仁爱之心治国,以德行之道治理民众,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孟子深刻理解仁政的内涵,认为仁政应当体现在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等各种人际关系中。

他强调仁政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关爱民众的生活和利益。

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政治权力应当为民众谋福祉,而不是满足君王的私欲。

在实践方面,孟子致力于推行仁政思想,提倡以仁化政、以政养民,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他主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注重道德教化,倡导政治扶贫,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当代社会依然可以借鉴孟子的仁政思想,注重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追求政治上的道德高度,推行以民为中心的政策,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孟子的仁政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孟子的仁政思想,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2. 正文2.1 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政治的高度关注。

在孟子看来,仁政是君王治国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只有以仁心待人,尊重他人,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实现国家的治理。

孟子倡导的仁政思想包括“仁者爱人”、“政者爱民”、“义者爱德”等重要理念,强调了道德与政治的紧密关系,并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民胜则君强”等原则,为君王治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孟子通过《孟子》一书详细阐述了他对仁政的理解,强调了君王应当以仁义为中心,关注民生,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谦卑。

他认为,君王应当以身作则,以品德与德行来感化百姓,以仁政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简短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简短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简短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仁政思想的阐述对于中国政治、道德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理念和政府职责的观点,主张通过仁德和善治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和公正的社会。

首先,孟子强调仁政的核心是以仁德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一个政府应当以仁慈、仁爱的心态来对待人民,而不是仅仅追求自身的权力和利益。

在孟子看来,政府的目标应当是促进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而不是利用人民为自己谋求私利。

他认为,一个具有仁政的政府应当尊重民众的权利和需求,倾听人民的声音,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孟子提出了“君主无道,如何为仁”的观点。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和地位应当是通过人民的委托而来,而不是自己凭借强权所得。

一个具有仁政的政府应当以公正、廉洁的行为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孟子反对君主任意妄为、暴虐统治的行为,他主张政府应当依法行事,以仁慈和公正来对待人民,切实维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教育对于建立仁政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府应当为人民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使他们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

孟子主张“教化”人民,通过教育来改造人的心性和行为,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民才能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稳定。

总之,孟子的仁政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理念和政府职责的观点。

他主张政府应当以仁德为中心来治理国家,倡导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亲近关系,主张政府依法行事、以公正和廉洁为原则,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现代社会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现代社会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现代社会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政治哲学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孟子的政治思想、人性观和社会道德等方面探讨孟子的政治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仁政”的理念,主张国家应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重视民众的生活福祉。

他认为君主应带领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实践仁政,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孟子也主张君主应承担起道义重任,以道德行为来影响民众,达到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二、孟子对人性的观点孟子对人性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天生都具备良善的道德本能。

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中培养和发展,人性的善良特质就会得以展现。

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无论在任何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拥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引导人们向善的方向发展。

三、孟子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孟子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主张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他认为人应当努力追求道义上的完善,关注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提升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

孟子的道德观提醒我们,社会的进步不仅仅依赖于物质的进步,更需要人们追求内心的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四、孟子政治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孟子的政治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孟子的思想: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孟子的仁政理念,推动现代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组织层面,都需要尽可能地实现政治的公正和人民的福祉,以切实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我们应当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智慧。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通过传承孟子的仁爱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下一代的成长,培养出更多有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积极弘扬孟子的思想,努力推动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进步。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一、背景
1思想来源于孔子仁学的继承与发展
2、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和发展,孟子通过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从历史上诸多战
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
4、哲学基础——“性善论”孟子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人性问题,认为
人性本善。

二、核心——“民为本”
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和居仁行义,以德服人的王政思想。

君主和社稷皆为人民而设,民生是目的,君主与社稷是手段,这是“民为贵”最基本的含义。

孟子提醒君主得人民的拥戴,才能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离姿章句上》) 并认为如果国君无道,危及国家的存在,那就换掉国君,但人民不能变换,更不能丧失,所以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行拂乱其所为,具有大丈夫情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应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善养其心而不可旦旦而伐之。

三、具体方略
(一)民生——社会发展的根基与保障
(二)民利——人民生存的基础和权益的表达
(三)民教——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与灵魂
四、现代启示
我们要剔除孟子“仁政”思想的糟粕部分,并在吸收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超越。

(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二)保持忧民意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
(三)以德育人治国,促进社会政治、精神文明建设
(四)慎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文精神氛围。

孟子仁政的现实意义

孟子仁政的现实意义

孟子仁政的现实意义仁政思想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

现实意义:1、在当代的哲学研究中,这种思想具有先进性,时代性。

以民为本,保持民本意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民为万事之本,为国者,以民为基”。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在总结古代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他主张与民同乐,反对战争,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2、仁政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以民为本,保持民本意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民为万事之本,为国者,以民为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官员不可贪财、聚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文精神氛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

3、“仁政”是孟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而对于统治者来说,正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所以只要把自己的恻隐之心扩而充之,推行到实际的统治中,与人民同忧乐,办每一件事都想着人民的疾苦,行仁政。

那么他们将无敌于天下。

所以,在当代,我们更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而这一思想在孟子的文章中多有体现。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文精神氛围:追求和谐、崇尚和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很早就受到了众多先哲的关注。

孟子就主张,在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

孟子_仁政_观念及其当代意义

孟子_仁政_观念及其当代意义

孟子_仁政_观念及其当代意义孟子仁政!观念及其当代意义王亚云a,王云祥b(四川高校a.哲学系,b.历史文化学院,成都 610065)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孟子?离娄上#)、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的说法。

也就是,孟子对不是亲人的普通人,或国君对臣民、臣民对国君也用亲!字。

可见,仁政!中对民的情感,是亲!,是亲民!,比爱!的情感程度更强。

且亲民!的说法也是儒家一贯的传统,?高校#中就有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说法。

所以,我们认为仁政!中对民的情感应用亲!,而不用爱!来界定。

由于情感上的亲民!,所以君主要把民!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是重民!、贵民!,也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孟子的重民、贵民!思想可从朱子对此句的解释中看出:社,土神。

稷,谷神。

建国则立坛遗以祀之。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1]464。

也就是说,在君主、国家、人民三者中,君主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由此,可看出孟子仁政!中是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也就是?尚书?盘庚#中的重我民,无尽刘!,而绝不是自康有为?孟子微#以来所谓的民主!。

由于民主是一个西学词语,本义是多数人的统治,主权在民。

近代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就提出天赋XXX!、主权在民!等口号来反驳XXX,主见多数人的统治。

而孟子仁政!中的民为贵!是针对君主主权而提出的,是主见君主在治理国家中要先亲民!,要以民为本。

亲民!不仅仅是表现在情感上的爱民!,以民为本!,还体现在制度规范建构上的亲民!。

二是制度规定上亲民!。

总的来说,就是制民恒产、痒序之教。

制民恒产。

国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而民作为社会存在,首先要有得以稳定的生活物质基础,然后才干稳定!,有恒心!,正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所以,孟子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

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

孟子仁政思想及现代意义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离娄下》)。

这种君臣互相关系依彼此是否相互敬重为转移,地位有高下,但人格是平等的。

这在七国争雄、兵火交加、交相争霸、君权日益膨胀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具有一定民想法义。

今日,构建和睦社会,实质上是构建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和睦关系,而要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关键要在纵向的上下等级之间形成和睦关系。

在这方面,孟子的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借鉴的。

其次,经济。

孟子是中国古代最苏醒地看到物质经济因素作为政治统治的基础、作为囫囵社会生活基础的杰出思想家之一。

孟子认为,要实现以人际和睦为实质的仁政,首先就必需有一个和睦的经济基础,没有一个和睦的经济基础,一个人人亲爱和睦的仁政王道的统治秩序就不行能浮现。

孟子的这种思想很丰盛,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民之产,使之不饥不寒。

孟子认为,一个人际和睦社会稳定的王道仁政,首先必需使每一个一般老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的“恒产”,所谓“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而“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滕文公上》)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没有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人们无以为生,人际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就势必落空。

孟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发政施仁,必先关怀…穷民?的主见”:“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梁惠王下》),认为应当高度重视和关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2通功易事,百业俱兴。

在孟子丰盛深刻的经济和睦思想中,还包含着一个独特的和睦观,即行业和产业进展的和睦论。

孟子多次强调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产业的均衡进展对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认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滕文公上》),要求充分熟悉到“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须要性,熟悉到社会上有“或劳心,或劳力”的分工的合理性。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其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就是“性善论”。

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指出善性就是人类所独特的一种本性,也就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显然标志。

2、民本思想(1)经济孟子主张要“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给人民以物质上的保障,明确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人民没有一定的产业,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那么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指出必须“制民之产”,首先必须并使百姓存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不违农时地展开耕种。

“五亩之宅,一棵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善处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同时,直面当时艰巨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厚赋税”,指出统治者只有减低对民众的奴役和奴役,并使民众生活平衡,民众才可以顺从统治者,社会才可以安稳。

(2)政治①君民关系:主张“民贵君轻”,表示人民才就是最显然的。

他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重。

”并对此展开论证:“就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摘要】孟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之一,提出了仁政思想,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实践,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与现代政治理论的关系。

分析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如何对社会治理产生启示作用。

最后总结指出,孟子的仁政思想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行当代价值探析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深入研究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孟子、仁政思想、当代价值、社会治理、政治理论、社会问题、社会进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之一,他在弘扬仁政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仁政思想是指以仁爱为核心,以关怀民众、保障民生为宗旨的政治理念。

孟子深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责任和关爱。

他认为政府应该以仁政为本,执政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关心民生,维护民权,让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如何建立仁政,实现民本思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孟子的仁政思想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当代政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本文将重点探讨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仁政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政治伦理、社会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孟子的仁政思想正是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套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即使在我们构件和谐社会的今天,其思想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思想中有关完善人格、治国策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阐释,来看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思想; 现代阐释; 现实意义被称为儒家“亚圣“的著名思想家孟子,生活在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社会。

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但是,孟子的许多思想及其对人类社会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却并没有完全过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能够对当今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完善人格“修身”是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指出修身是兴家、保国、守天下的根本。

可见孟子对修身的重视。

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引导人与社会向着真善美奋进,加强提高人自身的人格修养。

《孟子》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等等。

首先,孟子是性善论者,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还从“性善”出发,认为“浩然之气”是人的本性向善的必然要求。

他高度评价这种“浩然之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可见,他对于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

“浩然之气”还表现为“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从古至今,这种“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其次,在生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他继承、发展孔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在生与义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就应该为坚持仁义节操而献身。

孟子的舍生而取义的思想,高扬了人的不可屈服的人格尊严,积淀为中华民族刚键有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

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人生攸关的紧急关头,成为无数志士仁人坚持节操、抵御侵略、英勇献身的道德精神力量。

在当今中华民族奋进崛起的过程中,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应该有着更高层次的“善”的追求,赋予“善”更广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吸取上述孟子思想的精华,对我们今天腐败现象的治理以及自觉抵制腐败思想、拜金主义作风、享乐主义作风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治国策略“治国”是孟子思想的另一重要方面。

下面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阐述其现代启示。

第一,政治。

孟子提出了民贵说。

他说:“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

”(《尽心下》)。

其民贵君轻思想体现了国家可变、君主可换,而民众不可易,这是他继承和发展远古“民惟邦本”思想的时代卓见。

并依此为基础,提出对君臣关系的见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离娄下》)。

这种君臣相互关系依彼此是否互相尊重为转移,地位有高下,但人格是平等的。

这在七国争雄、兵火交加、交相争霸、君权日益膨胀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具有一定民主意义。

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构建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和谐关系,而要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要在纵向的上下等级之间形成和谐关系。

在这方面,孟子的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借鉴的。

第二,经济。

孟子是中国古代最清醒地看到物质经济因素作为政治统治的基础、作为整个社会生活基础的杰出思想家之一。

孟子认为,要实现以人际和谐为实质的仁政,首先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没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一个人人友爱和谐的仁政王道的统治秩序就不可能出现。

孟子的这种思想很丰富,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民之产,使之不饥不寒。

孟子认为,一个人际和谐社会稳定的王道仁政,首先必须使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维持生存的物质资料的“恒产”,所谓“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而“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滕文公上》)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没有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人们无以为生,人际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就势必落空。

孟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发政施仁,必先关心‘穷民’的主张”:“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梁惠王下》),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2通功易事,百业俱兴。

在孟子丰富深刻的经济和谐思想中,还包含着一个独特的和谐观,即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和谐论。

孟子多次强调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产业的均衡发展对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认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滕文公上》),要求充分认识到“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必要性,认识到社会上有“或劳心,或劳力”的分工的合理性。

孟子提出和谐经济是和谐社会基础的思想观点今天依然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

孟子实质上主张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和谐协调地发展广大老百姓的物质经济生活,必须从根本的制度层面让每个老百姓拥有相应平衡和谐的“恒产”,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有协调发展的产业行业,必须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等思想,都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遵循的。

我们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就是直接表现为与这些思想原则的不一致性。

三天人和谐追求天人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孟子思想体系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孟子继承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做法,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主张。

《孟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说这段话的原意是为了说人的“仁义”“善良”之心,但无意间却也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孟子也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应时而为的根本方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其中,“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有明显的环保措施的性质。

今天,我们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使得国家、社会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进而达到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的目的。

四和平发展在国家内部发展问题上,孟子反对靠战争,靠军事力量统一天下的霸道;而主张靠政治,靠仁义道德吸引人,感化人的王道。

认为“王”与“霸”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德”和“以力”的不同。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孙丑上》)。

主张不要用暴力而是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即和平的仁政来治理国家。

在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上,孟子也是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发展的。

他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公孙丑上》),还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春秋无义战”(《尽心下》)等,都说明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和主张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上》)中“人和”的“和”来发展国家力量。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孟子的和平发展思想对我们来说是有重要启示的。

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在快速崛起,更应该铭记先贤的教导,争取更加持久更加长远的发展。

五结束语孟子思想极其丰富,有“修身”方面的,被从古至今的中华儿女视为做人的准则,严格遵循;有“治国”方面的,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帝王治国安邦的主要依据;甚至还有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

当然,在孟子的时代,他也许并没有想到那些层面,但它们客观上确是存在并对中国社会当代建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

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吸取孟子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作为我们前进的向导。

最后,在我们的中国哲学史这门课上,耿老师常常把先贤的智慧、哲思和现实、现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讲述、阐发。

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新颖的思维和讲课时的一些具体讲述内容的启发,才使得我产生了这篇文章的构思。

这里,对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2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 9彭立荣. 儒文化社会学: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二版):[M]. 北京: 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