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_涎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全消失,形成大小不等之实性肌上皮细胞片块,有地还杂有少数导管

全消失,形成大小不等之实性肌上皮细胞片块,有地还杂有少数导管

第十六章涎腺疾病第二节涎腺肿瘤一、概述(一)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

在我国,涎腺肿瘤约占人体全部肿瘤的2.3%。

是发病率较高、组织学结构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肿瘤。

由于正常涎腺发生过程及形态结构复杂,同时涎腺肿瘤具有细胞增值、分化和凋亡的异常,导致涎腺肿瘤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复杂,因此涎腺肿瘤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005年发表的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是最新的WHO分类。

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1.恶性上皮性肿瘤(1)涎泡细胞癌(2)粘液表皮样癌(3)涎样囊性癌(4)多形性低度恶性涎癌(5)上皮-肌上皮癌(6)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7)基底细胞涎癌(8)皮脂腺癌(9)皮脂淋巴腺癌(10)囊腺癌(11)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12)黏液腺癌(13)嗜酸性腺癌(14)涎腺导管癌(15)非特异性涎癌(16)肌上皮癌(17)多形性腺瘤癌变(18)癌肉瘤(19)转移性多形性腺瘤(20)鳞状细胞癌(21)小细胞癌(22)大细胞癌(23)淋巴上皮癌(24)成涎细胞瘤2.良性上皮性肿瘤(1)多形性腺瘤(2)肌上皮瘤(3)基底细胞腺瘤(4)Warthin瘤(5)嗜酸性腺瘤(6)小管状腺瘤(7)皮脂腺腺瘤(8)淋巴腺瘤—皮脂腺型—非皮脂腺型(9)导管乳头状瘤—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涎腺瘤(10)囊腺瘤3.软组织肿瘤(1)血管瘤4.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5.继发性肿瘤(二)涎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了解涎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对辨认细胞分化、区分细胞来源、鉴别结构性质、指导病理学诊断和预测生物学行为,进而指导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细胞来自正常细胞,癌变后尽管存在异质性,但仍然不同程度保留着某些来源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化能力,同时其恶性特征通过遗传行为在子代细胞中不断得到体现;最初只有一个细胞发生癌变,通过多步骤、多阶段克隆性增殖和筛选形成肿块,发展至晚期则异质性明显和出现不同表型。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MYB易位状况:对经典、变异和混合形式的评估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MYB易位状况:对经典、变异和混合形式的评估

神经内分泌肿瘤。

因其预后可能相对较差,不同于预后好的单纯型黏液癌[6]。

本例特点为黏液背景丰富,细胞呈巢状排列,同时也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易与乳腺B型黏液癌混淆。

但本例肿瘤有2个神经内分泌标记呈弥漫阳性,这是黏液癌所不具有的特点,故而诊断乳腺黏液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更为确切。

(2)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原位癌区域肿瘤呈实性乳头状膨胀性生长,透明变性的纤细间质轴心形成分支、乳头状支架,其上被覆紧密拥挤的多层上皮细胞群,核类圆形或长梭形,核级别较低,核仁不明显,可见核沟,流水样或漩涡样排列,乳头周围癌细胞栅栏状排列,多数肿瘤可产生黏液,一般黏液较少,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

浸润区也可呈实性乳头状膨胀性生长或蟹足状浸润,甚至合并其它类型乳腺癌[7]。

即使合并其它类型的乳腺癌,仍可找到特征性的实性乳头状膨胀性生长区域,这是其它肿瘤所不具有的特点。

在大多数文献中包括WHO(2012)乳腺肿瘤分类,约50%的病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

文献[8]指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组具有相似组织学特征的异质性乳腺癌,并不能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同。

本例肿瘤背景黏液较为丰富,有2个神经内分泌标记弥漫阳性,同时未见实性乳头状癌的实性乳头状膨胀性生长区域,根据这些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可资鉴别。

手术切除是目前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如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术,本例患者行右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右侧乳腺单纯切除术+右侧腋窝低位组清扫术。

张印春等[9]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单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TNM分期相对较低,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

本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标本均未见淋巴结转移。

有关文献[10]报道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R、PR均阳性率较高,而HER-2阳性率较低,可接受内分泌治疗,预后较好。

本例患者整个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ER、PR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也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乳腺肌上皮细胞标记的研究进展

乳腺肌上皮细胞标记的研究进展

1 0 0、 基底型 ( 高 分子 量 ) C K、 P — c a d h e r i n 、 M a s p i n 、 p 7 5 、 D 2 - 4 0 、
C D 1 0 9 、 n e s t i n 、 h - c a l d e s mo n 、 WT 1 、 C D 4 4 s 、 v i m e n t i n等 。 1 . 1 S MA S MA属 于 平 滑 肌 的肌 动 蛋 白 , 表 达 于 肌 上 皮 细
乳腺 内的大 导管和终末 导管 小叶单 位 由位于 管腔 的导 管 上皮 细胞 和 位 于 基底 的肌 上皮 细 胞 ( m y o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 ME C s ) 两种细胞组成 , 这两种细胞 的正常功能和蛋 白表达方
O C t S ( 特 别是高级别 ) 病变导 管周边 肌上皮 S MMHC往 往表
血管周细胞产生交叉反应 , 约 1 0 % 的浸润性 导管癌 ( i n f i h r a — t i n g d u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 I D C ) 中S MA 呈 阳性 。 1 . 2 MS A MS A 对 正 常 乳 腺 和 乳 腺 增 生 性 病 变 中 ME C s
达 强 度 减 弱 j , 易 被 误 判 为 阴性 。 S MMH C对 肌 成 纤 维 细胞
面各有不 同的特点 。使 用相 对特 异 的 ME C s 标记 进行 免疫
组化检 测已成为乳腺病 理诊 断的 常规检测 手段 , ME C s 存在
S MA 弱 。
与否及 其分布特点可鉴别各种 良性 和恶性乳腺增生性 病变 ,
s p e c i i f c a c t i n ,MS A) 、 平 滑 肌 肌球 蛋 白重 链 ( s m o o t h m u s c l e my o s i n h e a v y c h a i n ,S MMH C) 、 63 0 、 o 4 0 、 C D 1 0 、 C a l p o n i n 、 S 一

肿瘤发展过程中间充质-上皮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

肿瘤发展过程中间充质-上皮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
Corresponding
auth07:M“Yun,Email:yunniu2000@126.con 【Abstract】Transi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states[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an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which alter the motility of cells during development,have
主堡篡墅处型盘查垫!!生!旦筮!!鲞笠!翅鱼i!』垦苎巳!!氇:垒!趔坠!!!!:y!!:!!:盟!:!
・2067・
・综述・
肿瘤发展过程中间充质一上皮转化的研究进展
冯小龙刘君君牛昀
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
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牛昀,Email:yunniu2000@126.con
DO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6.08.062
【摘要】
间充质.上皮转化(MET)与其相反过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共同参与细胞可塑性的调节,使
其保持相对平衡,并且在胚胎发生和肿瘤进展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MET与肿瘤转移
灶的形成密不可分,这其中涉及众多与MET相关的分子蛋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肿瘤干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 等方面的内容。我们从与MET相关的细胞表型、分子蛋白、肿瘤干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综合MET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将对寻求关键靶点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运动与转移能力和实施有 效的治疗方案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间充质-上皮转化; 上皮一间充质转化; 肿瘤; 肿瘤微环境

乳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变化的观察_肌动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乳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变化的观察_肌动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乳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变化的观察———肌动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姚楚云 吴建平 陈春梅摘要 我们应用actin(平滑肌型)单克隆抗体对30例乳腺疾病及肿瘤进行标记,以观察actin 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恶变诊断中的生物学意义。

观察可见: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的肌上皮完整,但肌上皮细胞增生,actin为阳性。

乳腺单纯癌、浸润性导管癌、管状腺癌等恶性浸润性肿瘤, actin表达为阴性,说明平滑肌型actin缺如,1例平滑肌肉瘤actin阳性,可与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鉴别。

乳腺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处actin阴性,表明肌上皮细胞消失。

乳腺增生病早期恶变处、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部分,actin呈阴性反应。

因此,acti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增生病早期恶变、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的重要辅助指标。

关键词 乳腺肿瘤;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 乳腺癌中肌上皮细胞的变化,已为人们所注意[1,2],但对乳腺其它疾病及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变化、肌上皮细胞在早期恶变中的意义研究甚少。

我们应用actin(平滑肌型)单克隆抗体对30例乳腺疾病及肿瘤进行标记,观察actin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早期诊断中actin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1 本研究采用我科存档的各种乳腺疾病标本共30例,其中乳腺增生病5例,纤维腺瘤5例,乳腺增生病恶变5例,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5例(其中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3例,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2例),浸润性癌5例(单纯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和管状腺癌各1例),乳腺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各1例,骨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叶状囊肉瘤1例)。

标本经常规取材,逐级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12 免疫组化染色 切片作actin.CEA单克隆抗体标记,部分切片作了Desmin,Keratin标记,试剂为Dako公司产品,并均为即用型抗体,试剂盒为博士德公司产品,按常规ABC三步法染色。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作者:张付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8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8.72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免疫组化特点、临床病理分型情况以及鉴别诊断。

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涎腺肌上皮癌患者23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免疫组织的误诊率4.3%(1/23),病理检查的误诊率8.7%(2/23)。

手术根治治疗涎腺肌上皮癌预后情况:6例腮腺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血循环转移。

患者病死率8.7%。

结论:涎腺肌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确诊率。

同时给予高效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化、放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癌症扩散速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涎腺肌上皮癌免疫组化病理类型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Zhang Fumei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Henan 453002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alivary gland myoepithelialcarcinoma.Methods:23 cases with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4.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prognosi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m.Results: 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immune tissues was 4.3%(1/23).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as 8.7%(2/23).The prognosis of salivary gland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after the operation cure treatment:6 cases were parotid metastasis,3 cases wer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4 cases were hematogenous metastasis.The fatality rate was 8.7%.Conclusion:We diagnose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pathological.It has the high diagnosis rate.At the same time,adical and efficient resection and the radiotherapy after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in diffusion rate,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Salivary gland;Myoepithelial 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stry;Pathological type涎腺肌上皮癌是发生于涎腺中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

乳腺_涎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乳腺_涎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tern Med J, 2005, 35(9):
560
5 Healy DA,Hayes CJ,Leonard P,et al.Biosensor developments: applica-
tion to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tection.Trends Biotechnol,2007,25
在乳腺病变中,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 cle actin)是识别乳腺肌上皮细胞最常用的抗体, 它具有 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乳腺上皮和癌细胞通常不 表达, 但是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中表达, 而许多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常伴有间质肌纤 维母细胞和小血管的增生, HE 切片有时难以鉴别。 P63 (是 P53 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在乳腺组织中表 达肌上皮, 而腺上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间质肌纤维 母胞阴性。因此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低[7,8]。 P63 抗体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许多缺点, 其中: ( 1) 少许肿瘤细胞可有表达; ( 2) 由于核阳性, 而肌上皮 细胞在正常乳腺织中虽然是连续的, 但肌上皮细胞 核是分离的。因此在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不能显示 连续的肌上皮细胞。虽然在大多数乳腺良恶性病变 的诊断不会造成困难, 但在小管状硬化性腺病和小 管癌鉴别就会遇到困难, 所以同时检测 P63 和 α- SMA 两种抗体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和早期浸润性癌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直。Calponin 是 一种钙结合蛋白, 与钙调素、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组 成复合物, 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研究发现 Calponin 用于鉴别肿瘤性 MEC 非常敏感, 可表达于 各种肌上皮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 但也可以与 肌纤维母细胞发生交叉反应, 联合应用 Calponin 和 不与肌纤母细胞反应的 CK14 可以提高诊断率。另 外 Actin/MSA、α- SMA、Calponin、SMMHC、CD10、P63 的搭配鉴别肌上皮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更实用。肌 上皮细胞和癌细胞鉴别选用 Calponin 和 SMMHC 更 妥当, 等等。抗体的联合使用使得乳腺良、恶性肿瘤, 更加明朗化。相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可能会出现 更敏感、特异性更高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或标记方 法, 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更丰富、更有用 的信息。

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10-1772-04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王 帅1,梅 丽2,吕 明1,郭黎黎1(1.吉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超声科) 1970年Hamperl[1]首次描述了乳腺腺肌上皮瘤(AME),认为该疾病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类疾病表现为乳腺导管和小管内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伴有周围多灶性或弥漫梭形或立方形肌上皮细胞增生,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时需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才能区别,因此曾有人定义该疾病为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

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乳腺肿瘤分类中明确把这类疾病定义为乳腺上皮-肌上皮和肌上皮病变,镜下可见乳腺导管和(或)小管内上皮与肌上皮这两类细胞构成的病变。

由于该疾病较少见,故临床病理诊断中容易误诊,本文总结10例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通过探讨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特点来认识及分析该疾病。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查阅2012年-2017年我科明确诊断的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患者10例,年龄27-40岁(表1)。

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大部分为体检或无意中发现,个别患者出现乳头溢液。

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区,一般边界尚清,其中1例为囊实性回声,边界清,磁共振乳腺平扫加增强加弥散显示:乳腺内可见囊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向腔内突出状,T1WI呈略低-略高信号,T2WI呈等-明显高信号,高b值DWI上呈环形高-实性部分结节状高信号,ADCmap呈高-实性部分呈略低信号(低信号部分ADC值约0.882×10-3 s/mm2;高信号部分ADC值约2.070×10-3 s/mm2),动态增强早期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局部可见壁结节,呈明显强化,病灶内其余部分未见确切强化,病灶整体长径约2.7cm(SE701,IM36),多点测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早期迅速上升后平台型(图1)。

涎腺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标志物

涎腺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标志物

涎腺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标志物涎腺肿瘤中具有肌上皮分化的占大部分,而肌上皮细胞及其变异型在常规切片中难以辨认,常需要免疫组织化学给予鉴别。

因此,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近几年来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肌上皮细胞;标志物;涎腺肿瘤The myoepithelial cell markers in salivary gland tumorsZhu Xiaojie, Zhang Jiali, Chen Xinming.[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Basic Science of Stomatology(Hubei-MOST)& Key Laboratory of Oral Bio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Abstract]There are a large part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with myoepithelial cell (MEC)differentiation. Owing to the confusion in identifying the MEC and its variant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often used to mak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erefore, biomarkers for MEC have draw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recently. 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yoepithelial markers in salivary gland tumors.[Key words]myoepithelial cell;marker;salivary gland tumor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其中具有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MEC)分化能力的较多,如良性肿瘤中的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恶性肿瘤中的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癌、上皮肌上皮癌等均具有MEC分化能力。

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皮国良;徐鹏;韩光【摘要】Myoepithelial carcinoma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The primary site of this tumor is the salivary glands.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i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ses of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s well as rare primary sites of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as increased. Based on related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various studies worldwide, and our personal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dvanc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including etiology, path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as well as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features of various rare primary site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useful evidence for oncologists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yoepithelial carcinoma.%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涎腺居多,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检查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文献报道临床个案逐渐增多,除最常见的涎腺MC外,有关其他更为少见部位的MC个案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个案及研究,结合本院实际经验,综述MC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病因、病理、临床特征、诊治进展以及各种少见部位的MC特征等,旨在为临床MC的诊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5页(P253-257)【关键词】肌上皮癌;诊断;治疗;预后【作者】皮国良;徐鹏;韩光【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武汉市 430079;十堰市中医医院内二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韩光教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涎腺免疫组化进展

涎腺免疫组化进展

EMA
不表达:
CEA +/- (luminal)
P63、肌源性标志物如 SMA、CK20
正常涎腺免疫组织化学
肌上皮细胞
P63 肌源性标志物: SMMHC SMA、 calponin、 vimentin、 S-100 HMWKs:CK5/6、CK14、
34βE12
弱表达:CK7、CAM5.2 不表达:EMA
(original magnification3400 [A and B]).
SOX10表达于闰管的腔面和非腔面细胞
高频表达
不表达
腺泡细胞癌
涎腺导管癌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上皮-肌上皮癌
鳞状细胞癌
肌上皮癌
嗜酸细胞瘤
多形性腺瘤
Warthin瘤
提示类似于腺泡和闰 认为类似于分泌管和
管表达
排泄管
SOX10既表达于肿瘤性肌上皮,亦表达于肿瘤性上皮细胞,可作为 一个潜在的标志物用于涎腺腺泡和闰管细胞分化肿瘤的病理诊断
Minor salivary glands
– Palate, tongue, lips, cheek, floor of mouth – Other mucosal sites, e.g. larynx, nasal
cavity
Wrapped by myoepithelium
Surrounded by basal cells
SOX10表达于腺样囊性癌
DOG1
表达于正常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末 梢闰管;浆液性腺泡强于黏液性腺泡 腔面的膜强表达、胞浆亦表达 肌上皮、分泌管及排泄管为阴性 可用于腺泡细胞癌和双相型分化肿瘤
3
2015/10/28

P63、Calponin和D2-40在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P63、Calponin和D2-40在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P63、Calponin和D2-40在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唐文军;周静萍【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s of P63, Calponin and D2-40 in myoepithelial cell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2-40 in identification of myoepithelial cells in salivary gland tumor.METHODS: Various type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during surgeries in affiliated Yiji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January 2010. We use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S-P)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s of P63, Calponin and D2-40 in each salivary gland tumor organization. RESULTS: P63, Calponin, D2-40 were expressed in myoepithelial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P63, Calponin,D2-40 were 82.14%, 76.79% and 66.07%, respectively. D2-40was expressed in polymorphic adenomas,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and the expressions were 94.12%, 61.90% and 66.67%, respectively. D2-40 was not expressed in malignant polymorphic adenomas. The expression of D2-40 in polymorphic adenomas,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salivary gland malignancy and the cancerous tissues showed decreasing expressions that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D2-40 could be one kind of ideal salivary gland tumor myoepithelial cell marker. Low expression of D2-40 is probably an indicator of malignant progresion of salivary gland tumor.%目的:分析P63、Calponin、D2-40在各型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D2-40标记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的价值.方法:收集附属弋矶山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的6年间,手术切除的各型涎腺肿瘤标本切片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型涎腺肿瘤组织中P63、Calponin、D2-40的表达.结果:P63、Calponin、D2-40均表达于肌上皮细胞,在各型涎腺肿瘤中总的表达率分别为82.14%、76.79%、66.07%.D2-40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上皮-肌上皮癌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4.12%、61.90%、66.67%,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未见表达.D2-40在多形性腺瘤、涎腺恶性肿瘤的癌旁组织、癌组织中均出现阳性表达,并以此为序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且3者间表达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2-40是一种较好的涎腺肿瘤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D2-40的低水平表达可能是涎腺肿瘤恶化的活跃指标之一.【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p63;Calponin;D2-40;腺肿瘤;肌上皮细胞【作者】唐文军;周静萍【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口腔内科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0;皖南医学院口腔内科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约占全部口腔颌面部肿瘤疾患的1/5,但其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明了。

乳腺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形态观察及其意义探讨

乳腺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形态观察及其意义探讨

乳腺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形态观察及其意义探讨
朱平
【期刊名称】《电子显微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乳腺疾病中的肌上皮细胞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往
的观点以有无肌上皮的存在做为判定乳腺良、恶病变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目前,对
于乳腺癌中肌上皮细胞是否存在以及肌上皮细胞是否参与癌变,成为许多学者争沦
的焦点。

本文采用光、电镜及特殊染色法显示肌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结构,以进一步
探讨肌上皮细胞在乳腺疾病中的分布及其同乳腺癌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形态:
【总页数】1页(P73)
【作者】朱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02
【相关文献】
1.P63蛋白在各种乳腺疾病患者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朱秀梅
2.免疫组化双染技术观察大鼠萎缩腮腺中肌上皮细胞的增殖变化 [J], 刘多文;左金华;毛玉龙;朱玉红;宋守君;王丽芳;宋冰
3.肌上皮细胞标记物联合应用在乳腺病变鉴别中的意义 [J], 韩素芳
4.肺炎旁积液中性粒细胞凋亡形态观察及临床意义探讨 [J], 莫伟明;卢兴国;龚旭波
5.乳腺血氧功能检查仪在贵州黔北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探讨 [J], 蔡洪涌;杨盛红;吕宏菲;肖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核仁组织区银染色研究

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核仁组织区银染色研究

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核仁组织区银染色研究
王洁;吴奇光
【期刊名称】《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25)005
【摘要】采用银染色法对正常肋腺中肌上皮细胞,良恶性肌上皮瘤以及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仁组织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正常肋腺中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最低;良性肌上皮瘤细胞者的计数值低于恶性肌上皮瘤细胞;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高于良性肌上皮瘤而与恶性多形性腺瘤者近似,提示在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这一特征与该瘤的“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
【总页数】3页(P353-355)
【作者】王洁;吴奇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相关文献】
1.涎腺腺瘤和腺癌的核仁组成区银染色研究 [J], 陈光韫
2.核仁形成区银染色法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J], 蒋泰山;张平;谌三祥;曾庆彪
3.核仁组织区嗜银染色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J], 付蔚华;张健;李泮泉
4.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在涎腺肿瘤中的作用 [J], 黄健文;森昌彦
5.黑素细胞肿瘤核仁组成区银染色研究 [J], 高天文;刘荣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王燕;奚政君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8(014)002
【摘要】探讨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组织发生。

方法:2例乳腺岂上皮瘤进行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镜下示1例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有异形性,中1例透亮细胞为主,2例均未见到腺样结构,核分裂较多。

免疫酶标示瘤细胞CK,EMA,MSA,DES,S-100,ER,PR均阳性。

【总页数】3页(P123-124,I020)
【作者】王燕;奚政君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02
【相关文献】
1.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J], 高仁里;张丹;叶慧英
2.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J], 吕昌新;李良;王新美;丁宇;伊迎春
3.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J], 裴炜;张海增;石素胜;钟宇新;王翔;赵平
4.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J], 姚少波;张晓红
5.恶性乳腺腺肌上皮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陆采葑;王晓颖;须薇薇;吴敏;张仁元;袁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定位研究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定位研究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定位研究王淑珍;胡永升;候玉红【期刊名称】《西安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1993(14)2【摘要】用免疫组化法对37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定位进行观察,发现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呈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粘液细胞呈角蛋白和S-100蛋白阳性。

肿瘤团块中有些散在梭形、星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囊腔和腺管腔面细胞基部也有梭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及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

在肿瘤细胞索外周还发现些梭形或扁平细胞是S-100蛋白、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阳性。

提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为上皮源性肿瘤,实质内存在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与中间细胞似有直接关联。

【总页数】4页(P128-130)【关键词】涎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作者】王淑珍;胡永升;候玉红【作者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70.3【相关文献】1.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在涎腺及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J], 孙宇;肖蕾;魏杰2.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丁? [J], 王淑珍;胡永升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刘刚;步鹏;韩存芝4.角蛋白、波形蛋白、神经细丝蛋白在人胎内耳的定位表达 [J], 董雪蕾;董明敏;陈向东;白险峰;董民声5.细胞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在皮肤淀粉样变淀粉样蛋白中表达的研究 [J], 杨敏;杨丽;李邻峰;常建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周晓莉;范钦和;鲍永仪;王更芳【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27)8【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of the breast. Method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HE-stained section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applied in 3 cases of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of the breast,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key 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the lesion was double-layer tuhular pattern composed of glandular epithelial and myoepithelial cells. The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the tubular pattern, arranging in glandular lumen, while the myoepithelal cellswere located in the outer layer. The both proliferative cells arranged in nests or clusters, growing infiltratively, with frequent mitoses and atypia. The immunostaining showed biphasic patterns. The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K8 , CK18 and EMA . while the myoepithelial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SMA, S-100, p63 etc. The both cells were negative for ER, PR and Her-2 and positive for CK5/6 and/or EGFR, the same immunophenotype of hasal-like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s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of the breast is a rare neoplasm, which is easily confused with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metaplastic carcinoma, sarcoma, and other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immunophenotype are helpfu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总页数】5页(P838-842)【作者】周晓莉;范钦和;鲍永仪;王更芳【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常州,21300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常州,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J], 高仁里;张丹;叶慧英2.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J], 裴炜;张海增;石素胜;钟宇新;王翔;赵平3.乳腺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J], 高晓磊;耿建祥;徐文华;黄书亮;张鸿莺;王琴;韩惦梅4.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J],5.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伴囊性变1例报告 [J], 曹卫刚;杨振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 POCT 具有众多优点, 但由于现阶段尚处 于其发展的初期, 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中央检验已形成严格的 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范, 检验科各级工作人员亦 须经过培训和上岗考核。所以, 总体来说检验结果是 准确可靠的。在 POCT 中, 操作者一般为非检验专业 人员, 在监护病房、手术室、病人床边等场合, 其主要 由值班护士或医师执行。测定时一般不作质控, 如操 作不规范, 检验结果的质量就很难保证[12]。 4.2 检验成本偏高: 由于试剂和仪器的特殊性, POCT 每份检验的费用要高于中央检验的集中测定。虽然 TAT 的缩短和及时的诊疗可降低病人医疗费用的总 支出, 但 POCT 究竟能否给多数患者带来利益, 如减 少 住 院 时 间 、降 低 医 疗 费 用 、降 低 病 死 率 、提 高 生 存 质量等,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依据。 4.3 操 作 者 的 技 术 水 平 参 差 不 齐 : POCT 大 多 由 医 师、护士和患者等非检验专业人员操作, 由于这些人 员的操作机会不多、技术不熟练, 因而所得结果的可 靠性往往较差, 结果质量与中心实验室仍有较大差 距[13]。 5 POCT 的展望
ment system for unit use testing based on NCCLS proposed guideline
(EP1 8- P).Clin Chim Acta, 2001, 307(1- 2): 145
10 Nichols JH.Quality in point- of- care testing.Expert Rev Mol Diagn,
· 58 ·
和 实 验 地 点 不 断 增 加 , POCT 采 用 的 系 统 变 得 越 来 越复杂, 必须有严格的措施保证检测质量。POCT 仪 要做好日常保养、定期校准, 并做好相应记录。每天 以质控品进行的室内质控是确保仪器、试剂处于良 好状态的必须步骤。如失控应有具体纠正措施。只有 采取严格、完整的质量保证措施才能使 POCT 的结 果可靠; 此外, 与传统分析仪器的定期比对实验同样 非常重要, 它可保证 POCT 与中央实验室的检测结 果相符合[11]; 最后, 定期参加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室 间质量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室间质评, 可以很 好地监控 POCT 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POCT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03 ,3(5):563
11 von Lode P.Point- of- care immunotesting:approaching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central laboratory methods. Clin Biochem,2005,38(7):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tern Med J, 2005, 35(9):
560
5 Healy DA,Hayes CJ,Leonard P,et al.Biosensor developments: applica-
tion to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tection.Trends Biotechnol,2007,25
修回研究进展
罗时辉综述 1 刘 勇 2 路名芝审效 2( 1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乐平, 333300; 2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南昌, 330006) 中图分类号: R730.261
肌 上 皮 细 胞 (myoepithelial cell, MEC)是 一 种 特 殊的、具有双重形态及功能特性的细胞, 它分布于人 的 涎 腺 、乳 腺 、前 列 腺 、支 气 管 腺 体 等 多 种 正 常 组 织
13 Nichols J,Bartholomew C,Brunton M,et a1.Reducing medical errors
through barcoding at the point of care.Clin Leadersh Manag Rev,
2004,18(6): 328
( 收稿日期 2007- 07- 26
在乳腺病变中,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 mus- cle actin)是识别乳腺肌上皮细胞最常用的抗体, 它具有 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乳腺上皮和癌细胞通常不 表达, 但是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肌纤维母细胞 中表达, 而许多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常伴有间质肌纤 维母细胞和小血管的增生, HE 切片有时难以鉴别。 P63 (是 P53 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在乳腺组织中表 达肌上皮, 而腺上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间质肌纤维 母胞阴性。因此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低[7,8]。 P63 抗体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许多缺点, 其中: ( 1) 少许肿瘤细胞可有表达; ( 2) 由于核阳性, 而肌上皮 细胞在正常乳腺织中虽然是连续的, 但肌上皮细胞 核是分离的。因此在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不能显示 连续的肌上皮细胞。虽然在大多数乳腺良恶性病变 的诊断不会造成困难, 但在小管状硬化性腺病和小 管癌鉴别就会遇到困难, 所以同时检测 P63 和 α- SMA 两种抗体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和早期浸润性癌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直。Calponin 是 一种钙结合蛋白, 与钙调素、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组 成复合物, 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的收缩。研究发现 Calponin 用于鉴别肿瘤性 MEC 非常敏感, 可表达于 各种肌上皮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 但也可以与 肌纤维母细胞发生交叉反应, 联合应用 Calponin 和 不与肌纤母细胞反应的 CK14 可以提高诊断率。另 外 Actin/MSA、α- SMA、Calponin、SMMHC、CD10、P63 的搭配鉴别肌上皮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更实用。肌 上皮细胞和癌细胞鉴别选用 Calponin 和 SMMHC 更 妥当, 等等。抗体的联合使用使得乳腺良、恶性肿瘤, 更加明朗化。相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可能会出现 更敏感、特异性更高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或标记方 法, 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更丰富、更有用 的信息。
munoassay for point- of- care testing. Clin Chim Acta,2005,356(1- 2):
172
4 Hallani H,Leung DY,Newland E,et al.Use of a quantitative point- of-
care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serum cardiac troponin T in patients
肌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构成的“双层结构”往 往是乳腺良性增生与癌区别要点, 尤其在对浸润性 腺癌的判断中意义重大[4]。在病理诊断工作中, 病变 良性与恶性的鉴别总是困扰着病理医生。一般来说 几 乎 所 有 的 乳 腺 良 性 增 生 性 病 变 (除 微 腺 性 腺 病 外 ) 都存在肌上皮细胞, 而绝大多数乳腺恶性上皮肿瘤 (除腺肌上皮- 肌上皮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化生性癌 等少数癌外)通 常 肌 上 皮 缺 如[5], 故 免 疫 组 标 记 往 往 检测不到肌上皮细胞。因此肌上皮的存在与否常常 是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正常乳 腺组织 HE 切片上, 肌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 胞 质透亮或嗜酸性, 位于腺上皮和基底膜之间, 容易识 别。而一些良性增生性病变如乳腺纤维囊性病、乳头
7 Tan K,Booth D,Newell SJ,et al.Point- of- care testing of neonatal co-
agulation.Clin Lab Haematol,2006,28(2):117
8 Wehmeier M,Arndt BT,Schumann G,et al.Evaluation and quality as-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但 POCT 作为检验医 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 POCT 取得
江西医药 2008 年 第 43 卷 第 1 期
了迅速的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其功能及检测
项目的不断完善, 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泛, POCT 必
将在临床检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6 参考文献
1 赵卫国, 主编.即时检验.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
· 59 ·
状瘤、硬化性腺病等常引起乳腺终末小叶单位结构 和细胞成分的改变, 特别是一种可能是肌上皮的前 体细胞与腺上皮的中间细胞的参与[6], 致使肌上皮细 胞辨别困难。而且, 在 HE 切片上肌上皮细胞有时和 某些上皮细胞、梭形或胞浆透亮的肿瘤细胞、肌纤维 母 细 胞 、上 皮 样 细 胞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血 管 周 细 胞 等很难识别。所有利用特异性诊断: 形态学+免疫组 化, 寻找肌上皮细胞存在与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 乳腺肿瘤中存在许多令人费解、疑难的组织图像, 这 时, 合理选择对肌上皮细胞敏感、特异性强的抗体是 非常关健的。
sessment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in blood by point- of-
care testing devices. Clin Chem Lab Med, 2006, 44(7):888
9 W hitley RJ , Santrach PJ, Phillips DL.Establishing a quality manage-
(3):125
6 Yamaguchi M,Kambe S,Eto T,et al.Point of care testing system via
enzymatic method for the rapid,efficient assay of glycated albumin.
Biosens Bioelectron, 2005 , 21(3):426
2 Bissell M.Point of care testing at the millennium.CritCare Nurs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