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学和地球化学与农业地质的几个问题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eb3ca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c.png)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中国的土壤化学元素丰度及其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源丰度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中国是一个土壤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铝、镁、钙、钾、磷等元素。
其中,铁和铝是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镁、钙、钾元素则是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磷元素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下的土壤,其化学元素丰度和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以及吸附等过程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植被覆盖对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有一定影响,植被的根系分泌物和腐殖质的分解等过程会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循环。
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造成一定影响,如工业排放、农药施用等都会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分布。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这一话题,涉及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资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以及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可以为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土壤污染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探索土壤中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变化之间的机制,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结回顾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中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资源丰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edaad0c1c708a1284a4496.png)
一.关于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1、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质)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动)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史)三.地球化学研究思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一句话那就是“见微而知著”)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一.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1.大洋地壳较薄,10-5公里,平均厚8公里;大陆地壳较厚,最厚可达70公里,平均厚33公里。
(整个岩石圈也是大陆较厚,海洋较薄。
海洋为50—60公里,大陆为100—200公里或更深。
)2.在元素的分配上,洋壳比陆壳贫硅和碱金属,但较富镁富铁。
正是这种原因,大洋沉积物中富含Fe、Mn、Co、Ni等亲铁元素,它们是现代海洋中巨大的潜在资源。
二. 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1地壳:O、Si、Al、Fe、Ca○2地幔:O、Mg、Si、Fe、Ca○3地核:Fe-Ni○4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一.概念1.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联系。
2.丰度:表示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如地球,地壳,宇宙星体及某岩类,岩体等)的含量。
3.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若计算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时以质量计算,则称为质量克拉克值。
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即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含原子个数的百分数)任意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相对原子数(用N表示)/所有元素相对原子数之和(用 N表示)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元素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①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但锂,铍,硼以及惰性气体的含量并不符合上述规律,丰度值很低)②偶数规则: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总分布量(86%)大于奇数元素的总分布量(14%)。
地球化学与生态、农业的本质关系及科学实践
![地球化学与生态、农业的本质关系及科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a289935376baf1ffc4fadf4.png)
实践总结提出的技术方法和将生 态 、环境 、农业 、城市 、考古等与地 球化学相结合的探索 ,促进了学科发 展 ,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基础性研究。
学 的发 展 。 1 9 8 8 年 实 施 的 国 际地 球 化 学 填 图I G C P 2 5 9 计 划 , 以人 为重 点 ,预 测
未来环境 的变化 ,开展跨 国界 的区域地球化学 调查 ,开始了用地球化学眼光研 究全球环境 问题 。我 国环保部 门则在 “ 七五”期间开展 的全 国土壤背景值调查
中进行 了包镉 、铅 、铜 、砷等对水 稻 、玉米 等大宗作物 的生物效应专题研究 。 8 0 年代中期 ,我 国地学界兴起 了地质与农学结合 的农业地质研究 ,主要从
名特优农产 品分 布与地 层岩石背景的相关性出发讨论农业地质背景 问题 。国家 层 面还开展 了一项跨学科 、跨 部门的联合科技攻关—— “ 区域地球化学在农业 和生命科 学上 的应 用研 究” ,项 目将岩石圈 、水圈 、土壤 圈 、生物 圈研究 系列
从 地球 化学 与生 态 科 学及 农 学的 关 系 演化 史 可以 看出 地 球 化 学在 认 识 “ 人一 地 系统 ”中的 特殊 重 要 性 , 它是 认 识久 H资 源环境 f H ] 题 的基 础 o
@ 文/ 张建 新
体功能区划 、城市群空间开发与布局
规划及新一轮各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中,增强了规划 的科学性 ,有效保护 了优质农用地资源 ,提高了资源 的科 学利用水平 。 通过农 业 应用 ,为科学 平衡 施
肥 , 因地 制 宜发 展 特 色 农 业 ,实 现 大
生疏
物周 围所 有 的因素均是其 环境 因子 ,如水 、气 , 其 中地球化学 环境是最
地球化学资料1
![地球化学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289b0ef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1.png)
地球化学资料1地球化学资料(1120101)第⼀章地球化学定义DefinitionB.И.韦尔纳茨基(1922):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s),即地壳的原⼦,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
地球化学研究原⼦的历史、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movement)和分配(partitioning),以及它们在整个地球上的成因(origin)关系。
V.M.费尔斯曼(1922):地球化学研究地壳中化学元素---原⼦的历史及其在⾃然界各种不同的热⼒学(thermodynamical)与物理化学条件(physical-chemical conditions)下的⾏为。
V.M.哥尔德施密特(1933):地球化学是根据原⼦和离⼦的性质,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矿⽯、岩⽯、⼟壤、⽔及⼤⽓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然界中的迁移。
地球化学的主要⽬的,⼀⽅⾯是要定量地确定地球及其各部分的成分,另⼀⽅⾯是要发现控制各种元素分配的规律(laws governing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partitioning)。
V.V.谢尔宾娜(1972):研究地球的化学作⽤的科学---化学元素的迁移、它们的集中和分散,地球及其层圈的化学成分、分布、分配和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结合。
(地球化学基础)涂光炽(1985):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celestial bodies)的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化学作⽤(chemical process)和化学演化(chemical evolution)的科学。
刘英俊等(1987):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尽可能整个地球)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共⽣组合associations、集中分散enrichment-dispersion及迁移循徊migration cycles规律、运动形式forms of movement和全部运动历史的科学。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30877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2.png)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球化学概述一、地球化学的定义与范畴1. 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规律以及这些过程与地球其他物理、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范畴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循环-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演化和分类- 生物与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环境的化学演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球化学机制二、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壳: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 地幔:探讨地幔的化学结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
- 地核:分析地核的物质组成、物理状态和地球化学性质。
- 地球表面流体:研究大气、水圈和生物圈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2.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的丰度:研究元素在地壳、地幔、地核中的丰度分布。
- 元素的分布:分析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 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探讨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和富集条件。
- 元素循环:研究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和循环速率。
3.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形成环境对岩石进行分类。
- 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岩浆的起源、演化、结晶过程和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
- 变质岩地球化学:探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变化和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 矿物地球化学- 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合。
- 矿物的形成与变化:探讨矿物的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和稳定性。
- 矿物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
- 矿物化学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5. 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式。
地球化学题库
![地球化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409b11455270722192ef715.png)
地球化学题库1 名词解释5分/题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1)从研究对象来看:是地球及其子系统(地壳、地壳及其自然作用体系(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表生作用、生态环境……)),目前正在向宇宙天体拓展;2)从研究形式来看:主要是元素和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化学运动形式;3)从研究时间来看:包涵了整个地球、地壳演化和全部地质作用时期;对单个元素和同位素来讲,是研究它们的发生、不断发展及螺旋式演化的全部历史。
类质同象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等保持不变或相近,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按照不同自然体系计算出来的元素丰度,有地壳元素丰度、地球元素丰度、太阳系元素丰度和宇宙元素丰度等。
研究地球及其各地圈的元素丰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指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趋向同某种阴离子化合的倾向。
地球和地壳中,阳离子的总数(种类)远远大于阴离子的总数,导致了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阳离子对阴离子的争夺,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性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它是控制元素在自然界相互结合的基本规律。
同位素分馏由于同位素质量不同,因此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过程中,一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相)之间的分配具有不同的同位素比值的现象。
引起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有:同位素交换反应;同位素动力学效应;其他物理-化学效应。
元素的赋存形式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过程中或其演化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状态及与共生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包括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元素的赋存形式。
五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024鲜版
![五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a45d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f.png)
数据处理与解释
数据整理 对采集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整理、归 类,建立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统计等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元素含量、分 布等特征。
2024/3/27
图件编制
基于分析结果,编制地球化学图、异 常图等图件,直观展示调查成果。
解释与评价
结合地质、环境等背景信息,对地球 化学异常进行解释和评价,为土地利 用、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2024/3/27
25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2024/3/27
01
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技术标准和方 法体系,提高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02
加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 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03
推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政 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涉及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生态健康等多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pH值、重金属 含量等。
评价方法
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模糊数学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以全面反映土地质量 状况。
2024/3/27
14
04
土地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2024/3/27
15
自然因素
20
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肥料使用
01
倡导生态农业
通过轮作休耕、种植绿肥、使用 生物农药等措施,促进农业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
02
推广有机肥料
03
加强农技培训
鼓励农民使用畜禽粪便、作物秸 秆等有机物料制作有机肥料,替 代化肥使用。
提高农民对绿色农业和有机肥料 的认知和技能水平,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5926c8102de2bd96058895.png)
地球化学绪论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填空】(1)质: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2)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动: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史:地球的历史和演化3、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简答】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即“见微而知著”。
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1、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界面名称:(1)地震波(P波和S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是不均一的。
这种不均一性在地球的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性质。
由此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的概念,即认为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上地壳和下地壳分界面为康拉德面。
上地壳又叫做硅铝层,下地壳又叫做硅镁层。
大陆地壳由上、下地壳,而大洋地壳只有下地壳。
【填空】2、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分布顺序)地壳:O、Si、Al、Fe、Ca地幔:O、Mg、Si、Fe、Ca地核:Fe-Ni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的连续(2)丰度:研究体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对含量(3)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以质量计算表示的克拉克值(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
它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数。
(6)浓度克拉克值:某一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2、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1)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农业地质浅析
![农业地质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37b40290c69ec3d5bb7594.png)
农业地质浅析一、农业地质所谓“农业地质”是:研究大农业生长的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学科.(一)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1、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划提供科学基础依据;2、为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品质提供地质科学基础依据和矿物岩石应用材料;3、使地学与农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大农业生产不断向纵深发展,为"科技兴农"增砖添瓦;(二)开展农业地质的作用农业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基础是地质大农业地质学是地质与大农业紧密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是大农业生产的基础科学,研究大农业地质学不论是对近期的大农业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科技兴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三)农业地质的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农业地质背景、国土资源的生态地球化学、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社会经济现状、国土资源(含海洋、滩涂)的开发现状、区域地球化学和成矿区带地质地化等调查。
2.技术研究技术研究,包括调查方法与手段、质量保证体系与样品保存、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与实验检验、专题研究与区域重大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调研等。
3.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将资料与信息转变成数字地图,提升资料的应用范围、应用水平、应用层次,包括资源开发、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决策、农业区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经济作物和名优土特产发展布局、食品安全、沿海滩涂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修复、非点源污染防治、地方病防治、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进展(一)国外农业地质研究进展国际农业地质工作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环境地质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二)国内农业地质研究进展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6万平方公里。
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3d66d1c0b4e767f5acfcea3.png)
1 .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是科学规划 土地的基础
伴 随 着 中 国 工 业 化 、 现 代 化 进 程 不
断加 速 ,经 济的快速 发展 ,土地 污染 形 势 也 越 发 严 峻 。土 地 质 量 评 估 就 是 查 清
土 壤养 分 、微 量元 素 和 有 毒 害元 素 含
量 , 兼 顾 土 壤 肥 力 和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 是
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评估是土地分等 . 定级和估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是 国土 资 源 部 门 开 展
的 一 项 服 务 于 土 地 管 理 的 基 础 工 作 , 土 地 质 量 评 估 成 果 是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的 一 个 重 要 依 据 。 土 地 分 等 定 级 不 但 要 考 虑 水 、 热 、气 、肥 等 土 壤 物 理 因 素 , 还 要 增加纳入 土壤肥 力和 环境质 量等指 标 。
化 学 理 论 为 指 导 , 以 合 理 利 用 土 地 资 源 为 目的 开展 的基 础性 地 质 工 作 。 按 照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制 定 的 《 地 土 质 量 地 球 化 学 评 估 技 术 要 求 》 , 土 地 质 量 评 估 分 为 四 级 , 即 国 家 一 级 评 估 省 (:50 0 、 市 一 级 评 估 ( :0 0 ) 12 0 0 ) 县 15 00 、 乡 一 级 评 估 (:0 0 ) 村 一 级 评 估 镇 1 10 0 、 组 (:0 0 。 分 别 为 国家 一 、 市 一 、 乡 1 50 ) 省 县 镇 和 村 组 提 供 土 壤 地 球 化 学 依 据 , 为 农 业 种 植 区域 调 整 、 土 地 资 源 优 化 、 名 特 优 产 品种 植 、土 地 污 染 治 理 和 配 方 施 肥 等 提 供 基 础 。土 地 质 量 评 估 成 果 可 以广 泛 应 用 于 土 地 管 理 、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和 区 域 环 境 保 护 等 各 领 域 , 是 合 理 利 用 土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500c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
1. 地质背景影响:地质背景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质区域的岩石成分和矿物组合不同,地下水走向和地下水运动速度也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的丰度异常。
2. 水动力作用:水动力作用包括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等。
降水可以通过淋溶作用将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溶解出来;地表径流可以将含有化学元素的土壤颗粒带到不同的位置;地下水运动可以通过溶蚀和沉积作用改变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
3. 植被作用:植被的生长和分解会对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循环产生影响。
不同植物对化学元素的吸收和释放能力不同,植被覆盖程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的丰度异常。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影响较大。
农业、工业和废弃物排放等活动会引入大量的化学元素进入土壤,导致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另外,采矿和采石等活动也会破坏自然土壤,导致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异常。
5.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也会导致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例如,森林被砍伐后进行农业开发,农草地转为建设用地等,这些土地利用变化都会改变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布。
综上所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异常丰度。
农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942b1d960590c69fc3765f.png)
《农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六、论述题 图例或公式表述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
输入项
输出项
● 降水 (R) ● 灌溉 (I)
● 地下水上升
(U)
● 蒸发蒸腾 (ET ) ● 渗漏 (P) ● 侧漏 (S) ● 排水 (D) ●
农田持水 (O)
为什么辅助能能够增加转化效率达到增产作用或辅助能的作用
(1)维持开放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维持低墒和低级的群落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资源的优化组合 要求稍有解释。
题干
答案
图例表述农业生产系统中氮循环与输入输出的一般模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特点与问题 A 输入:
多种人工输入,主要是化肥和有机肥 及种苗 三条自然输入,和闪电固N 和风化。
B 输出:
畜禽亚库
人亚库
土壤有机亚库 微生物亚库
土壤速效亚库
氨 挥 发
饲料及垫草
厩肥
产品 食品
有机肥 生物固
淋 溶 矿 化 径流 固N
氨 挥 发
反 硝 化
风 化
化肥
产品
种
苗
大气 吸收
燃 烧。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36d4e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c.png)
我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我国拥有广袤的土地,而土地中的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土壤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其对土壤肥力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1. 我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的影响因素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化学元素丰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条件对土壤中元素的丰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我国,东部地区以沉积岩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变质岩和火山岩为主,不同的地质条件导致了土壤中元素丰度的差异。
气候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雨水侵蚀的地区,土壤中铁、铝等元素的丰度会较高,而在旱地区,有机质和磷的丰度则会相对较高。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因素。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和化肥的积累,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环境健康。
2. 我国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独特性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地形地貌上,我国既有平原、丘陵,也有高山、盆地,而这些地形地貌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土壤的发育和元素的分布。
另外,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床的分布也极大地影响了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我国的河流众多,河流冲积对土壤中元素的富集和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土壤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化学元素的丰度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
对于农业而言,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丰度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丰度也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过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会导致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还会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土壤化学元素的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既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48315050e2524de5187ee4.png)
地球化学绪论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填空】(1)质: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2)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动: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史:地球的历史和演化3、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简答】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即“见微而知著”。
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1、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界面名称:(1)地震波(P波和S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是不均一的。
这种不均一性在地球的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性质。
由此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的概念,即认为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上地壳和下地壳分界面为康拉德面。
上地壳又叫做硅铝层,下地壳又叫做硅镁层。
大陆地壳由上、下地壳,而大洋地壳只有下地壳。
【填空】2、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分布顺序)地壳:O、Si、Al、Fe、Ca地幔:O、Mg、Si、Fe、Ca地核:Fe-Ni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的连续(2)丰度:研究体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对含量(3)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以质量计算表示的克拉克值(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
它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数。
(6)浓度克拉克值:某一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2、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1)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当今农业地质调查内容和方法
![当今农业地质调查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946d325727a5e9856a61e0.png)
机污染 物调查 按照区域控制 、 重点解剖 的方 法, 环境 污染 比较严重 、
经济 比较发达地区重点控制, 一般地 区适 当控制, 大片农业 种植 区也 ( 1 ) 《 多 目标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1 : 2 5 ̄) ) } ( 0 0 2 o o 5 — 0 1 ) ; ( 2 ) 《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 行) } ( D D 2 0 0 5 — 0 2 ) ; 要兼 顾。采集 的样 品类型有土壤 、 河流底泥 、 农产 品和水样共 4类 。 ( 3 ) 《 局部生态地球 化学评价技术要求( 试行) ) ) ( D D 2 0 0 8 — 0 5 ) ; 3我国农业地质调 查的主要成果 ( 4 ) 《 土地质量地球 化学评估技术要求( i R行) ) ) ( D D 2 0 0 8 — 0 6 ) ; 我 国农 业 地 质 调 查 成 果 主 要 有 以 下 1 8方 面 : ( 5 ) 《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试行) ) ( D D 2 0 0 5 — 0 3 ) ; ( 1 ) 获得 区域 5 4 项 指标 高精度的地球化学调查数 据和区域地球 ( 6 1 《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 0 0 0 0 ) } D Z / T 0 0 1 1 - 1 9 9 1 ; 化学特征; ( 7 )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 B 1 5 6 1 8 — 1 9 9 5 ; ( 2 ) 获得不同成 土母质 、 不同区域 尺度 的基准值数据; f 8 1 《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质土壤质量标准》全 国农技推广 中 ( 3 ) 不 同区域尺度的碳储量数据; 心: f 4 ) 土壤污染等级划分; ( 9 ) 《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环境 条件 } N Y 5 0 1 2 — 2 0 0 2 ; ( 5 ) 基础地质( 地层 、 构造 、 岩体) 研究; ( 6 ) 资源潜力( 固体矿产 、 液体矿产淠 价; ( 1 0 ) 《 无公害农产品r 食品) 产地环境要求》 D B 3 2 厂 r 3 4 3 . 1 — 1 9 9 9 ; ( 1 1 ) 《 粮 食 、蔬 菜 等 食 品 中 六 六 六 、滴 滴 涕 残 留量 标 准 》 ( 7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GB27 63 —81 ; ( 8 ) 土壤肥力 的评价; ( 9 1 异常物质来源与迁移转化 途径 ; ( 1 2 1 《 无公害食品系列标 准} N Y 5 0 0 1 — 2 0 0 1 一 N Y 5 0 7 3 — 2 0 0 1 ; ( 1 3 )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 N Y / 3 9 1 — 2 0 0 0 ; ( 1 0 ) 异常元素生态效应 ( 营养元 素和毒害元素) ; ( 1 4 )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 B Z B 1 — 1 9 9 9 ; ( 1 1 ) 农作物( 水生生物) 污染程度 、 适宜 陛评估; ( 1 5 1 《 食 品中硒限量卫生标 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G B 1 3 1 0 5 — 9 1 ; ( 1 2 1 土壤毒害元素生态 风险性评估; f 1 3 ) 无公害农产品 、 绿色食品种植区评 价; f l 6 ) 《 食 品中硒 的检测方法》 中华人 民共和国 G B / T 1 2 3 9 9 ; ( 1 4 ) 特殊生态地球化学环境 与人群健康( 地方病 、 富硒土壤 、 富镓 ( 1 7 ) 《 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 G B 5 0 8 4 — 9 ; ( 1 8 ) 《 绿色食 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 土壤 、 富碘土壤) ; 2 区域 生 态 地 球 化 学评 价 ( 1 5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2 . 1概念对象 ( 1 6 ) 现代农业发展 区划;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 目标 区域地球 化学调查成果基础 上, f 1 7 ) 生态地球化学预测预警; 遵循 由面至点 、 由点至面的评价方法 , 选择重点 区域开展评价 , 总结 f 1 8 ) 调查与评价信息 系统 。 规律。 进而对 区域进行评价 。 4 结 论 我 国农业地质调查 主要工作有 多 目标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区域 般按照农 田、 城市 、 河流 、 浅海 、 矿 山等生态系统 开展 评价, 同 局部生 态地球化学评价 、 土地质 量地球化 学评 时也 兼顾调查 区 的特殊生 态地球化 学问题 , 开展辐 射环境 、 有机 污 生 态地球化学评价 、 染物等相关评价 。按 照评 价区域的相对 大小划分 , 生态地球化 学评 估 。 由省 、 部合作 实施 的农业地质( 生态地球化学) 调查主要包括多 目 标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区域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 局部 生态地球 化学 价可划分为 区域和局部两个层次 的评价 。 评价; 由全 国土壤现状调查及 污染 防治 专项 出资 的农业地 质调查主 2 . 2工作手段和方 法 要包括多 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地质量 地球 化学评估; 由各省 ( 1 ) 异常元 素来 源及迁移转化途径 。农 田和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 异 常元素来源主要工作方法有面积性土壤测量 、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 出资的农业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多 目标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局部生态 剖面测制 、 浅井 、 浅钻 , 岩石 、 土壤、 重 砂样 品 、 农作 物及其根 系土样 地球化学评价。 农 业地 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 的创 也是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 有机结合 的一次成功尝试, 必将 哺 品采集等。 河 流生 态地球化学评价主要有综合地 质地球化学剖面测 新之举, 制及浅井 、 面积性 土壤 测量, 悬浮物 、 过滤水 、 原水 、 水系( 河流) 沉积 育 出重大的科学 成果 。 物、 河漫滩或河流沉积柱 、 重砂样品采集等。 浅海 生态地球 化学评价 参 考 文 献 1 1 多目标 区域地球化 学调查规 范( 1 : 2 5 2 7 ) ( D D 2 0 0 5 — 0 1 ) . 主要有浅海沉积物 、 沉积柱 、 间隙水 、 底层海水 、 悬 浮物 、 过滤水样 品 『 2 1 区域生态地球化 学评价技术要求( 试行) ( D D 2 0 0 5 — 0 2 ) . 和生物样品采集 。 农 田生态 系统人为异常元素来源追踪主要工作方 『 法有大气 干湿沉降 、 农 田灌溉水 和农 田退水 、 化 肥和农药 等样 品采 『 3 1 土地质量地球化 学评估技术要求(  ̄ L g S - ) ( D D 2 0 0 8 — 0 6 ) . 集 。城市生态 系统有大气干湿沉降 、 降尘 、 水等样 品采集 。浅海生态 系统有典型饵料 、 药剂样 品采集。 ( 2 ) 生态效 应评价 。农 田和城市生态 系统 主要 工作方 法有 面积 性 土壤测量和农作物及其根系土 、 土壤溶液 、 土壤有效态样 品采集 。 浅海生态系统有 同站位多介质采集表层 沉积物 、 间隙水 、 底层海水 、 悬 浮物 、 过滤水和生物样 品。辐射环境 地球化学 质量评 价采用面积 性 调查 和剖面测量相 结合 的方 法, 面 积性按照一定 网度 、 剖 面按照 定点距, 现场测量 1 m高 ^ y辐 射空气吸 收剂 量率 、 土壤氡浓 度和 大气氡浓度 、 氡析 出率 , 采集土壤 、 岩石 、 植物 、 水样等各类 样品 。有
《地球化学》练习题2
![《地球化学》练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c9a7182f52d380eb63946d0f.png)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8404f6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7.png)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杨忠耀
【期刊名称】《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11)002
【摘要】较全面地论证了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从营养、水分和热量三方面分析了农业地质背景的作用机制,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地质背景的控制因素。
【总页数】10页(P205-214)
【作者】杨忠耀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4
【相关文献】
1.四川剑门关农业地质背景及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J], 单莉莉;覃建雄;韦跃龙;任文静
2.攀枝花农业地质背景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J], 王瑞霞;彭培好
3.黔阳地区农业地质背景与农业优势区分析 [J], 马爱军;彭学军;曾钦旺
4.关于农业地质背景资源与农业区划的思考 [J], 樊华
5.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J], 赵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元素以保障作物所需养分,是建立在作物营养诊
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按地球化学原理,元素的
断基础之上的。作物营养诊断是通过研究作物的形 迁移集散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矿物本身的耐风化
态、生理、生化等的变化,用以判断作物的营养状态。 性、气候及地形条件,再就是生命活动。对以农业为
作物的营养状况可以分为缺乏、适宜和毒害三个范 目的的地球化学研究,必须强调生命活动对元素迁
土壤对植物养分的供应潜力,而不是实际的供应水 壳岩石在风化过程中,活动组分被淋溶迁出后残留
平。实际供应水平决定于矿质元素的形态,其形态可 在原处的且被逐渐富集起来的稳定组分。土壤是风
分四类:第一类为自由态,是可以溶解在土壤水溶液 化带经过成土作用逐渐发育起来的产物。一般将风
中的离子,称水溶态养分;第二类是弱结合态,是吸 化带称成土母质,而紧靠其下未风化的基岩称成土
与省(市)合作的形式正在进行。因为农业地质工作
农业化学目前强调对植物营养遗传学的研究并 离不开地球化学工作甚至以其为主要,故有的省
作为该学科研究发展方向,就是通过植物对营养元 (市)开展的农业地质工作就称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或
素的选择性吸收来了解其“吸取养分的显著基因型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根据本文前面对农业化学和以
分子生物学水平,为耐营养胁迫和耐逆境土壤的植 螯合物。胶体的吸附和螯合物能使金属离子固定在
物种类的栽培,即充分利用土壤的宜种性提供依据。 土壤中,从而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活性。
(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在其
二、农业化学与地球化学的关系
中 的 分 布 、分 配 、集 中 、分 散 、共 生 组 合 、迁 移 规 律 和
(一)农业化学的实质— ——地球化学过程
演 化 历 史 的 科 学 ,特 别 强 调 元 素 的 迁 移 集 散 。 以 农
农业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就是植物矿质营
业(植 物 为 主 体 )为 目 的 的 地 球 化 学 主 要 是 表 生 作 养说的提出,植物的矿质营养就是指植物所需要的
· 86 ·
当吸取地球化学学科的经验,结合地球化学特别是 余个。52 个被分析的元素中这些元素应是农业地质
表生作用地球化学进行研究,从而使农业化学研究 评价的主要内容。
更加深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以找矿为目的地球化学对土壤的元素含量
(二)以农业为目的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测试只是全量,按农业化学对植物养分的要求,全量
围。缺乏范围是指营养元素含量达到临界浓度之前, 移集散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体
作物产量随元素补给而上升的范围;适宜范围是指 (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早在 20 世纪初,B.N.维尔纳
作物产量不随营养元素含量提高而上升;毒害范围 茨基就发现 50~60 种元素被植物吸收存在于生命物
是营养元素过剩,使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 质中,到现在,通过研究,组成生命物质的元素已达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一、农业化学和地球化学的 基本概念
(一)农业化学 农业化学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研究植物 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及其合理施用的理论和技 术的科学。 “植物营养”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和形成产量的 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吸取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分 为常 量 元 素(C、H、0、N、P、K、Ca、Mg、$)和 微 量 元 素 (Fe、B、Mn、Zn、MO、Cu、Cl 等),它们对植物的营养作
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植物 体内结构并构成其重要化合物的组分;二是参与生 化反应和能量代谢;三是在生化过程中起缓冲和调 节作用。以上对植物营养的观点称之为“植物矿质营 养说”,这之前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腐殖质为植物 唯一营养给源;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是植物唯一的营 养要素;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盐分是一切作物生活 和生长的基础。这些观点是在当时化学分析方法很 不完善,测试技术精度很不高的情况下得出的,是片 面的甚至是荒谬的。“植物矿质营养说”的创立者是 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家、当代农业化学奠基人李比 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他 通 过 大 量 的 化 学分析,指出能为植物吸收的养分是矿物质,在当时 即 称 为“ 植 物 矿 物 质 营 养 学 说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得 出 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养分势必被消耗,如不 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则土 壤会变得贫瘠,这一论点被称之为“养分归还说”;李 比希继矿物质营养说和养分归还说之后还创立了 “最小养分律”。他指出,在作物生长所需各种矿质养 分中,如有一个矿质养分含量最少,即使其它矿质养 分虽然很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亦即作物产 量受最小养分的限制。
点仍然是以土壤矿质营养元素为主,故其实质也仍 石)分析和研究的元素是 52 个,根据植物矿质营养
然是一个地球化学过程。
说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 l6 个,如果考虑近年来研
综上所述,在农业化学中的矿质营养元素的变 究 发 现 的 非 必 需 但 有 益 的 元 素 Se, 以 及 有 害 元 素
化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应 Pb、Cd、Hg、As 等,则对植物有重要作用的元素约 20
三类为中等有效性养分,第四类为土壤贮备养分。
成 土 母 质 ;第 四 纪 全 新 统 河 、湖 冲 积 物 是 第 四 纪 潮
“肥料”是用以调节植物与土壤间养分供需矛 土的成土母质。
盾,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肥料一般
按以上叙述,表生带是由土壤、风化带和基岩
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直接肥料是含有植物所 (有或无)组成的,自上而下分为:
附于土壤颗粒表面,通过解吸可与自由态养分处于 母岩,但如果风化物经迁移在异地沉积或淤积,则
平衡状态,称可交换态养分;第三类为易活化的结合 其沉积物或淤积物也可经成土作用形成土壤,那么
态,称易活化态养分;第四类为难活化的结合态养 沉积物或淤积物就是成土母质,其下的基岩就不是
分。以上四类养分,第一类和第二类为有效养分,第 成土母岩。例如第四纪更新统红土是第四纪红壤的
三、农业地质中
质上就是元素迁移、集散的地球化学过程。 农业化学按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对植物的缺
目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乏、适宜和过剩以研究其肥料施用品种及其合理施
当前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用量,是一种人为作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迁移 农业地质是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一些省(市)以部
集散,实质上也是一个地球化学过程。
2004·6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文 章 编 号 :1009-4210(2004)06-085-04
的几个问题
童潜明
( 湖 南 省 地 质 研 究 所 ,湖 南 长 沙 410007 )
摘 要 :在 对 农 业 化 学 和 地 球 化 学 的 概 念 、关 系
进行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化学的实质是
土壤养分、肥料和作物营养诊断。在现阶段还提出了 值为 3 ~ 4 甚致更低的水溶液,致使许多金属元素在
对植物营养遗传学的研究,即是将植物营养生理、生 这种酸性介质中活化进入土壤水溶液中。又如腐殖
物技术与统计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植物营养遗传 质在地表常呈胶体状态且一般带负电荷,因而吸附
学水平,由不同基因型营养特性差异的比较提高到 金属阳离子;同时所有金属离子都能与腐殖质形成
学过程,因而农业化学应引进地球化学,主要又是表 研究,即分析其自由态、弱结合态、易活化的结合态
生地球化学。如此,按农业化学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 和难活化的结合态,并按其四态评价土壤养分的范
与以往的地球化学研究有什么不同呢?以往的地球 围,为保证作物所需养分对合理施肥和土壤生化性
化学,包括表生地球化学主要对各类地质体的元素 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一个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以农业为目的的表生地
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化学;指出了当前
开展农业地质工作从农业化学与地球化学的关系
出发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
关 键 词 :农 业 化 学 ;表 生 地 球 化 学 ;植 物 矿 质 营 养 ;
土壤养分 肥料;基因型差异;土壤肥力生态相对性
中 图 分 类 号 :$13;P59
换过程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成产量和质量的意 评价土壤养分的缺乏、适宜和过剩则意义不大。以农
义,它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在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上。前 业为目的地球化学工作不能囿于以往地球化学工作
已述及矿质营养元素在成土母质(母岩)- 土壤 - 作 方法,必须从全量的研究中跳出来,主要是对植物有
物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元素迁移集散的表生地球化 重大影响的上述 20 余个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进行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元素。农业化学对所需元素的研究,包括对它的来 要以其经典理论为基础来论述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源、含量、分布和可给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其来源 只有这样服务于农业才能有的放矢、具有实用价值,
主要是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并由此决定了在土壤 并能为农业部门所认同。
中的初始含量。经过风化和成土作用,对初始含量、 结合特性、在剖面中的分布会有所改变,这一改变实
是相对的;二是土壤供给植物的养分(元素)适量就 度内有可见的动态变化所引起的农业地质问题就不
死亡。因此,根据作物诊断结果对缺乏范围应适宜施 70 余种;二是植物吸取元素有强烈的选择性;三是
以直接肥料,对毒害范围应施以间接肥料降低元素 的毒害作用。
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 CO2、O2、NH3、H2O 和 腐 殖 质 影 响土壤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影响元素的迁移
综上所述,农业化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植物营养、 集散。例如腐殖质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可以形成 pH
农业化学
只反应土壤养分的供应潜力,不能反应实际的供应
农业化学的经典理论“矿质营养说”、“养分归还 水平。因此,以往地球化学对样品的元素全量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