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道与“空巢老人”现象

合集下载

关爱空巢老人的演讲稿参考模板(三篇)

关爱空巢老人的演讲稿参考模板(三篇)

关爱空巢老人的演讲稿参考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空巢老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族结构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空巢的困境。

他们独居在家,日常生活的困难和孤独感让他们倍感无助。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关爱空巢老人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来改变他们的状况。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空巢老人指的是家中没有经济独立子女或者子女独立后没有照顾他们的老人。

经济独立子女往往在城市工作或生活,无法长时间陪伴他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依靠自己,这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困难。

他们面临着生活自理的问题,如做饭、买菜、清洁居室等;他们面临着生活负担的问题,如医疗费用、物品维修等;他们还面临着心理孤独的问题,长时间的独处使得他们缺乏人际交往和情感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并主动提供援助。

其次,关爱空巢老人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来关爱空巢老人。

志愿者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购物、打扫卫生、修理家具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帮助,可以减轻老人的负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同时,志愿者还可以陪伴老人聊天、散步、看电视等,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其心理孤独感。

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老人照护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

这些中心可以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加强与空巢老人的联系。

定期打电话或发信息,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或者通过视频通话与他们交流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关心。

最后,我想强调关爱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他们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老年阶段是人生中最后的阶段,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去关爱他们。

他们为我们辛苦付出了一生,现在正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

关爱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更是为了给他们带来关心和温暖,让他们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

时评文章写作:如何看待中国的空巢老人[大全五篇]

时评文章写作:如何看待中国的空巢老人[大全五篇]

时评文章写作:如何看待中国的空巢老人[大全五篇]第一篇:时评文章写作:如何看待中国的空巢老人时评文章写作:如何看待中国的空巢老人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

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3月22日现代金报)近年来,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有些空巢老人因为过节无人陪伴而感到冷清、孤独、苦闷,有些人因为春节期间子女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患上了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还有一些人因为精神空虚等心理问题在春节期间或春节过后发生种种意外,甚至轻生,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号准空巢老人精神空虚的脉,对症下药,积极应对。

中国素有百善孝为先的精神,而如今忙碌的生活节奏,沉重的生活负担让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拼搏,老弱妇孺留守家中。

逢年过节,家里再也不似以往的热闹非凡,而是变得冷冷清清。

空巢老人们内心的孤独、寂寞谁又真正关注过。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供应量和质量。

对于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政府应该多购买一些养老服务,多组织一些志愿服务、义工服务活动,让那些没有子女或子女陪伴慰藉不足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多的帮助、照顾和关怀。

街道、社区、村居等基层组织则应该把协助照顾空巢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摸排调查清楚本区域内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子女陪伴等基本情况,据此调剂分配社会养老服务资源。

同时,积极开展与空巢老人结对子、为空巢老人找朋友、让空巢老人有“近邻”等活动,引导安排空巢老人参加一些集体文体活动、联谊活动。

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年幼时父母对我们无悔付出,辛勤养育,当父母年老时我们应该多抽点时间多陪陪他们,不要让老人过一个孤独的晚年,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给自己留一生的遗憾。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空巢老人”现象在如今农村地方是普遍存在的。

老人们的子女一般都是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孩子和老人,这样不仅仅有“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同时也还有“留守儿童”现象的存在。

农村的“空巢老人”一般可以分为夫妇双方居住的“空巢老人”、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以及只有老人孩子居住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成为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难题。

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切实关怀空巢老人,完善农村养老制度,使得老人们真正的安享晚年生活,成为新农村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7%,其中大约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的养老问题需求强烈而迫切。

(一)“空巢老人”养老现状之医疗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是子女外出打工,其余的都是子女外出求学,子女在外经商,子女在外定居。

农村的“空巢老人”大多数都是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他们很少有人去养老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而且有的“空巢老人”甚至要负担孙子孙女的抚养费用,因此“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非常的重要。

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生病就医就会不及时,会导致病情的加剧,虽然老人们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是空巢老人的经济并不宽裕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看病贵、看病难仍然成为一个难题。

(二)“空巢老人”养老现状之经济收入农村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生活状况,外出打工也能获得少部分的经济收入,所以子女所能负担父母的养老费用不得不较少,大多数“空巢老人”还需要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养活自己,有特殊情况的还需要抚养孙子孙女,为子女减轻负担。

(三)“空巢老人”养老现状之心理状况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就是种地,做一些简单的农活,他们劳动了一辈子,老了之后就不习惯停下来,这样也能够养活自己,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没有寄托,唯有以种地作为寄托,这样也为经济条件不好的子女减轻经济负担。

杂谈·空巢老人

杂谈·空巢老人

杂谈·空巢老人看过一个童话故事,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央视那个公益广告?老母亲,过节时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盼望着子女回家看看,结果只盼得几个电话。

“忙,忙好。

”透露了身为母亲内心无限的孤独和愁绪。

“他们四处打工,活得也很不容易,哪有时间顾得上我们这些老人啊!”——说起儿女,多数老人是一声叹息,对儿女的远离并没有任何的责备之意。

父母对于子女,永远都没有抱怨,没有牢骚;相反,绝大部分老人对于子女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满意度都非常高。

他们总为子女着想,对于子女未尽孝道总能给出自我满意的解释,而子女只要在这方面做了一点一滴的事情,他们就会非常感动、非常满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背后包含着多么刻骨铭心的无奈和哀伤……现如今,就有了“空巢”一词,用以比喻日常生活中子女长大后像离巢的小鸟一样,一个个地“飞”走了,家中只留下相依相伴的父母,而这也产生了现今社会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群体:空巢老人(空巢家庭)。

一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

也有学者将空巢家庭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家庭。

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独生子女因为升学出国等原因较早离家的家庭,尽管父母只有40岁左右,但已经进入空巢期。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越来越多,再加上子女的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经商、店铺人员的增加,城市、农村的空巢家庭在大量出现。

没有子女同住的“空巢家庭”在不断增加,目前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

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慰藉”就有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孝道与“空巢老人”现象

浅谈孝道与“空巢老人”现象

浅谈孝道与“空巢老人”现象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家庭成为市场中竞争的基本单位,西方的理念不断涌入并冲击。

一些人没能很好地领会西方的文化精髓,反倒丢失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遗弃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尽赡养义务,在向老人索取完后不知回报,由此产生了“空巢老人”现象。

关键词孝道文化空巢现象弘扬孝道文化正文这是一种医生开不了处方的病症: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其中还伴随着思念、自恋和无助,从20 世纪开始就在空巢老人中大面积爆发,却迟迟没有合适的处方。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目光中多了一些呆滞并习惯性地向远方眺望,有专家说这是情感空虚,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很多人的合力治疗。

看看自己,看看周围,看看书中的那些病人,你的周围都有多少病人?1.源远流长的孝道文化“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因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

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老被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

自古以来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

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深入研究孝道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葆扬孝道美德,弘扬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 曾涌现过许许多多子女为父母尽孝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如董永买身葬父、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等故事代代相传。

在民间,很多子女为了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而各尽所能,甚至还有买母行孝的传说。

这充分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道德观。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对我国现代养老的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对我国现代养老的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对我国现代养老的意义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顾,并追求家庭和谐与亲情的延续。

在中国传统孝道中,养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之一,因此它对我国现代养老制度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孝道对我国现代养老的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这种尊重和照顾对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

在现代养老制度中,老年人往往面临着社交孤立和孤独的问题。

然而,传统孝道提醒子女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存在,并为他们提供关爱和陪伴。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孝道对于现代养老制度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

其次,中国传统孝道鼓励子女为父母提供物质支持和照顾。

在现代养老制度中,老年人往往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和照顾。

然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养老金不足、医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

中国传统孝道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应该关心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无论是通过经济补贴还是共同抚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精神都为现代养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念框架。

再次,中国传统孝道强调家庭的和谐和亲情的延续。

在现代养老制度中,老年人往往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和孤独的问题。

然而,中国传统孝道提醒人们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的和谐和亲情的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孝道对于现代养老制度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中国传统孝道的意义在于倡导尊老爱幼的社会价值观。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尊重老年人并重视子女照顾。

通过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可以在社会上建立起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让社会更加关注养老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孝道对于我国现代养老制度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老龄社会中的孝道

论老龄社会中的孝道

“第20届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首尔大会”论文征文老龄社会中的孝道中国##省##市老年学学会##乡分会 ##论文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现代孝道,在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形成和谐的人伦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这么一种传统美德,却在当今社会人群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本文试从对龄社会中存在的孝道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提供些许参考。

论文正文: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内地总人口为13.39亿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且,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10年11月4日发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的最新分组结果显示,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已提前出现。

而且,如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

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四个老年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

人口结构和素质的改变,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未富先老之现实,对我国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险、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本文提出应从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出发,大力宣传并发扬中华孝文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协力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空巢老人的现象日益突出,对他们的关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而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老人。

他们通常生活在孤独、失落的状态下,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来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重要性。

从家庭层面来看,子女是空巢老人生活的主要依靠和支撑。

作为子女,应该多关心、关爱空巢老人,多陪伴他们,多给予关怀和关心。

可以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走亲戚、送些心意小礼品等,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子女们也可以考虑与空巢老人共同居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毕竟,空巢老人在子女的陪伴和关爱下,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更加幸福和快乐。

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应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立老年人公交专座、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等活动,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社会也能够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空巢生活。

政府应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空巢老人的权益和利益。

建立老年人救助基金、加大对孤寡老人的救助力度、免费为他们提供医疗保障等。

政府也可以引导社会力量,鼓励各种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关爱空巢老人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

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够让空巢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从自身做起,用爱心和关怀去呵护这些空巢老人,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本段文字由人工智能生成】。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

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第一篇: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空巢老人”现象调查与分析“空巢家庭”特指那些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空巢”现象,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社会问题。

所谓“空巢”,只是一种比喻。

“巢”,鸟窝也。

两只老鸟养育一窝小鸟,当小鸟长大、能自立觅食而飞走了,留下来的只是巢和老鸟。

人们以此来形象比喻子女长大成人后,相继与父母分“巢”而居,或者到外地打工、创业和学习,家中只剩下单独生活的老人。

一:空巢老人缘何越来越多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老人的增多。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加速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逐渐退化,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和许多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处境(一)农村空巢老人困难面比较大。

据了解我国苏北农村老年人处在较重度困难状态的有35万多人,而其中占60%左右是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

他们养老经济收入普遍偏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补贴。

有10%以上的空巢老人年均经济收入在850元以下,处在特困状态。

还有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虽然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处在相对贫困状态,遇到大病大灾,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

“看病难”问题很突出。

苏北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达到广覆盖要求。

目前,老年人看病药费自己负担占75%以上,政府补贴和镇村报销约占25%,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矛盾。

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看病难、药费贵、报销少”,仍然是一个突出“短腿”。

有些地方老年人看病报销药费比例还不到10%。

因而许多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因付不起药费只好“小病扛、大病挨”,发生过不治而亡现象。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迫离开家庭生活,走向空巢老年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晚年生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参与度低空巢老人由于生活单一、家庭支持少,导致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低。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过日子,很少外出和社会接触,容易陷入孤独、无聊、抑郁等负面情绪。

2. 身体健康状态不佳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往往不如有家人照顾的老人。

由于缺乏照顾和关注,一些老人的健康状况会逐渐恶化,甚至会导致营养不良、疾病等情况。

3. 精神状态不佳由于缺乏照顾和关注,空巢老人往往陷入孤独、无聊、抑郁等负面情绪。

长期的孤独感和缺乏社会支持感对于老人来说是极度不利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何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拥有幸福晚年生活,是一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需要从以下几个路径思考和实践。

1. 心理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面临着孤独、无聊、抑郁等困境,因此,给他们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与他们经常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2. 照顾和关注由于老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可能不佳,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更需要照顾和关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定期探望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营养餐、药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温暖和关心。

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一些参与、交流、交友的机会,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4. 知识和文化学习空巢老人可以通过学习知识和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可以开设一些老年人文化教育班、爱好培训班等,让老人在学习和活动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试论“空巢老人”社会现象下的孝道问题

试论“空巢老人”社会现象下的孝道问题

试论“空巢老人”社会现象下的孝道问题作者: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0期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就迈入了老龄社会的门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现象日益成为最重要的老龄问题之一。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难以为继。

应在全社会树立现代孝道观,弘扬孝道文化树立孝道楷模,形成尊老孝亲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键词老龄化空巢老人孝道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单独生活的老年人(一个或一对),被学者称作“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然反映,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都有较快增长,这已经成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而在当今社会,对父母不爱、不孝、不养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对父母打骂、虐待、遗弃。

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孝道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和推进社会安定有积极作用。

1 “空巢”老人现象正成为最重要的老龄问题之一2009年年末,中国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等多家网站开展网上调查——“关爱空巢老人”,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响。

据“空巢老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日,约有95.7%的网民认为在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生活的周围家庭中有“空巢老人”,约有95.2%的网民认为现在社会上“空巢老人”现象很普遍。

早在2004年7月《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空巢老人’牵动社会神经”的社论。

社论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1.3亿,大约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10%。

以南京为例,资料显示,目前在南京100万60岁以上老人中,有14万是空巢老人,其中有困境的空巢老人近两万五千多人。

南京市鼓楼区对其3个社区的212个老人家庭调查后发现,“空巢”家庭有就123个,占总数的59.4%左右,这一比例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2 “空巢老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面临的问题2.1 “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然反映传统的中国文化注重天伦之乐,儿孙满堂,而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逐渐淡薄、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生子女核心化家庭架构意识的逐渐成熟,“空巢老人”日趋增多。

关爱空巢老人与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

关爱空巢老人与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
第 4卷 第 8期 21 0 2年 8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y a d P a t e o ne oar u ain e r n r ci fCo t mp r y Ed c t c o
Ve .4 NO. 1 8
Au .2 1 g 02
关 爱 空 巢 老 人 与 大 学 生 孝 道 教 育 研 究
大学生 中使用苹果手 机、 档笔记本 电脑等 贵重物 品 高 的现象非常普 遍 , 同学 之 间攀 比吃穿 的现象 也 常有 发生 ,
连个 电话都 没有 , 只有没 钱 时才想 起父 母。去 年 , 笔者 所 在 的学 院就发生了一 件让人 啼笑 皆非 的事 , 我系一 名大二 南 方籍 学生一个 多月 没给家 里打 过一 个 电话 或 者发个 短
基 金 项 目 : 化 学 院 2 1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项 目( R10 00 绥 01 Q 132 )
作者简介 : 兰晓晟 (9 2一) 男 , 18 , 山东潍坊人 , 士, 硕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 。 6 9
大学生铺张浪费过生 日的现象也 很普遍 , 同学们到 高档 请
饭 店吃饭 , 去高档娱乐会所 唱歌 消费 , 购贵重 生 日礼物 。 选 每逢圣诞节 、 人节 等节 日, 多 大学生 花费 数百 元欢 度 情 很
信, 当家长 给孩 子 打 电话 时这 名 学生 的手机 号 已 经是 空
收 稿 日期 :02— 5—1 21 0 1
兰晓 晟
( 绥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 绥化 126 ) 5 0 1
摘 要 : 当代 大学生的孝敬 父母 意识普遍 较弱, 社会 中大学 生不孝行 为接二连 三地走进 人们 的视野 , 来越 引起社会 越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相较于城市中的空巢老人以及其他农村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情况也更为复杂,努力探究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空巢老人农村成因对策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期的历史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但由于自身能力、社会保障、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大力改善农村他们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拟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产生原因、生活状态及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成因分析农村空巢老人,是指生活在农村,年满60 周岁,无子女或者有子女但子女常年外出谋生而导致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既有社会社会发展导致结构变迁的共性原因,也与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政策密切相关。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政策,尽管近年来逐步进行调整,但多年积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却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解决,这必然导致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福利待遇得不到满足,处出务工的子女由于生活成本较高,既无力把父母接到城市居住,又需要老人在家中照顾孙辈,老人们被迫留在农村成为空巢老人。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老年群体仍然选择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劳动或养老,这也导致大量农村空巢老人的产生。

据民政部的粗略统计,2011年进城务工农民已超过 2 亿人,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三是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我国社会人口的自然变迁。

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农村生育率明显降低,这一方面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也改变了人口自然变迁的规律,产生了大量独生子女、少子女家庭。

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阅读。

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1 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现象也呈日益加剧状态。

根据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有1.77亿万人,是总人口数量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19亿,约占总人口的8.87%,这就是所谓的“银色浪潮”现象,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则是本报告所讨论的“空巢现象”。

所谓“空巢现象”是文学上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长或成年后像鸟儿一样离开家庭,仅留下老年成员居家生活。

城市老龄人口“空巢化”形势正呈大大加深的趋势,因此学习空巢现象,关爱空巢老人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空巢现象也由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城市空巢老人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成因城市空巢老人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的因素,也有来自个人主观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

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物质经济基础“家庭养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以家庭代际关系为基础。

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打破,家庭养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传统孝道文化的视角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传统孝道文化的视角

理解 , 更Βιβλιοθήκη 不上实际行动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社会风气也 E t 益恶化 , 个人主义 、 拜金 主义的思想膨胀 , 道德观念滑坡 , 毫无 疑问 , 在这些价值 观的影响下 , 许多人逐渐缺少 对父母 的孝心 。
没有 了孝 心 , 何来孝老之举 呢? 1 . 3 传统 孝道失 去 了其 社会 地位使 空巢老人 养老 问题 更加严 峻 在传 统的中国农业 社会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 农业生产
德精华 , 构建新 型空巢老人 养老模 式, 对解决 当前 空巢老人 的养老 问题具有重 大意义。
关键词 : 空巢老人 ; 传统孝道文化 ; 养 老模 式
空巢家庭一般指无子女共 同生活 ,只剩下老年人独 自生 活 的家庭 。 相应 的 , “ 空巢老人” 是指子女 由于工作 、 学习 、 结婚 等原 因离家后 , 只剩下老年人独 自生活 的老人 , 但现实 中存 在 无子女 的孤寡老人或有子女 而不同住 ,或 同住而子女 常年 在 外 的老人 , 这些构成事 实空巢 , 都是本 文研究 的对象 , 总之包 括 由于各种原 因造成 只有老年人在一起生活 的老人。目前 , 空 巢 老人在基本物质生 活 、 E l 常照料 、 精神生活等方 面都存 在着 极 大的困境 。 在未富先老的情况 下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 空巢老人这样一个 特殊群体的养老保 障问题成 为我们不可 回 避 而 又 亟需 解 决 的 一 个 重 要 社 会 问题 。而 这 个 社 会 问 题 的 产 生, 从传统孝道文化的视角去研究 , 有着它产生 的原 因。
我 国空巢老人养老 问题原 因及对 策研 究
— —
基 于传统 孝道文化 的视 角
刘 琼 昵
摘要 : 随 着我 国老 龄 化 进 程 的加 快 , 以及 传 统 家庭 结构 的 演 变 , 我 国空 巢 老人 家 庭 日益增 多 。作 为社 会 中 的

空巢老人赡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空巢老人赡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空巢老人赡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

咱们说的“空巢老人”,不光是指那些孩子已经长大、离开家的父母,也包括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大家都知道,老人们一生操劳,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成人,最后却要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家,孩子们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对象都没有。

这背后不仅仅是孤单和寂寞,还有一种更深的情感缺失。

咱们说嘛,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既是责任,也是爱,是教育的体现。

你想想,父母养育我们的时候,那可真是“用心良苦”。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他们总是在我们身后,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孩子小时候摔了跤,父母赶紧跑过去,揽在怀里,嘴里念叨着“没事吧,没事吧,别怕”,这种爱,真的是骨血相连,打心眼里疼啊!可是当孩子长大后,渐渐地学会了独立,开始忙自己的生活,父母却成了“空巢中的孤雁”。

有多少老人会因为“你忙吧,别担心我”而把自己深藏心底的孤独和不安吞下肚?这时候,咱们子女的“赡养”,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那份心理上的慰藉。

就像咱们常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不在了,母亲的心就像是漂在水面上的一片叶子,飘啊飘,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

要说教育价值,其实这种赡养的方式,也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并没有特别意识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但一旦自己成为父母,才会恍若大梦初醒,才懂得那份无私和深沉的爱。

而这种爱,不是靠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而是通过陪伴、通过关心、通过倾听来实现的。

别看咱们如今总忙着挣钱、打拼,可真到了父母年老时,回头看看,才发现“钱”并不能填补那份空虚,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看啊,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几千块的养老金,而是一句“爸,妈,你今天怎么样?”一句“我今天特意过来看你了”便能让老人心头一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咱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多伤人心啊。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得感悟(3篇)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得感悟(3篇)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得感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空巢老人问题的凸显。

所谓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独立生活后,父母独自居住的老人群体。

他们多数是在子女的照顾下安享晚年,然而随着子女独立成家或工作调动的情况出现,这些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无助甚至忧郁的状态。

我在过去的几年里,积极参与并关注了空巢老人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心得和感悟。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关注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

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大的趋势。

他们绝大多数都经历过困难的岁月,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是现在却面临着无人照顾的情况。

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力度,包括提供更多的社区活动、关爱项目、医疗保障等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关注空巢老人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虽然空巢老人的子女可能独立生活或工作调动,但家庭依旧是空巢老人最重要的温暖港湾。

我们应该鼓励子女多多关心、陪伴并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即使无法长时间陪伴,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与父母保持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再次,关注空巢老人需要加强社区力量。

社区是空巢老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网点和资源,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老年夜话、健身活动、志愿服务等,让老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并与其他老人建立社交圈子。

而社区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此外,关注空巢老人也需要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社会力量、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组织致力于关爱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和参与这些活动,传递温暖和爱心。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空巢老人,如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购物等等。

2024年关爱空巢老人心得体会_2

2024年关爱空巢老人心得体会_2

2024年关爱空巢老人心得体会2024年关爱空巢老人心得体会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关于子女与老人的话题一直没间歇过。

在我国,最近10多年来空巢家庭一直呈增多之势。

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20_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即1/5.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中单身老年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占11.38%。

空巢老人离世无人知,个中悲惨让人唏嘘不已,近年来类似“空巢之痛”、“独居之殇”的新闻频见,从某种程度来说,“空巢老人孤独离世无人知”已然不再是一家之悲,不再是一个个微观家庭的私有问题,而是一个现实而沉重的社会命题,是整个社会的共性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新养老方式,营造关心爱护老年人的氛围等;回到本质上,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我们不能无暇亲自照顾父母,由此试问,除了我们还能有谁来一解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与照顾呢?我认为,作为子女应该自觉行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孝,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更多地指的是给予老人精神上的赡养与慰藉。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对子女来说,应该把赡养父母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来完成,无论何时何地,尽量抽空回家陪爸妈“洗洗碗”,如果实在不能回去的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下父母。

比如,在天气变化时,给一个电话,叮嘱他们记得增减衣物;在生活遇到烦恼时,和父母谈谈心,让父母知道他们永远是你最亲的人。

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长大,小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长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正是我们反哺父母的时候。

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

这时候,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关爱,他们对于物质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财富。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陈贵庆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老人”问题也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市民的重视。

如何搞好和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新时期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市民关心的新事物。

关键词:空巢老人;赡养方式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老人”问题也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城市市民的重视。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

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

经调查,“空巢老人”中5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96%的人觉得自己没用、8%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29%的人感到孤独,很多“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抑郁、寂寞等精神和心理问题。

如何搞好和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新时期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市民关心的新事物。

笔者就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面临的几大难题城市“空巢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重心发生很大转移,同时随着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加之没有子女陪伴,普遍感到无所事事、生活空虚、精神生活满意度下降,从而导致生理、心理、生活等多方面出现问题。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

除此之外,在精神层面和日常生活中承受很大压力。

表现为:(一)身体上健康堪忧据多个城市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 58%的“空巢老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有的甚至有八种以上的疾病。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从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老有所养”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问题日益凸现,空巢老人现象也日趋明显。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至少有2360万老年人独守空巢。

”[1]这些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

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数和增长速度日益增大。

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农村空巢老人更具有脆弱性。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至会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是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的改善摆在首位,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孝道与“空巢老人”现象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家庭成为市场中竞争的基本单位,西方的理念不断涌入并冲击。

一些人没能很好地领会西方的文化精髓,反倒丢失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遗弃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尽赡养义务,在向老人索取完后不知回报,由此产生了“空巢老人”现象。

关键词孝道文化空巢现象弘扬孝道文化正文这是一种医生开不了处方的病症: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其中还伴随着思念、自恋和无助,从20 世纪开始就在空巢老人中大面积爆发,却迟迟没有合适的处方。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目光中多了一些呆滞并习惯性地向远方眺望,有专家说这是情感空虚,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很多人的合力治疗。

看看自己,看看周围,看看书中的那些病人,你的周围都有多少病人?1.源远流长的孝道文化“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因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

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老被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

自古以来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

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深入研究孝道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葆扬孝道美德,弘扬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 曾涌现过许许多多子女为父母尽孝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如董永买身葬父、安安送米、一门三孝……等故事代代相传。

在民间,很多子女为了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而各尽所能,甚至还有买母行孝的传说。

这充分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道德观。

当今社会也涌现了大批孝星,他们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

这些传统的孝道美德为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日益淡薄的孝道文化观念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

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但是,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它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消极作用极为突出,集中表现在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核未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出现良莠不分、矫枉过正的问题。

加之“左”的思想对意识形态的长期影响,禁锢了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在“十年浩劫”“批林批孔”期间,对传统的孝道文化作为封建残余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盘否定,致使人们难以正确把握传统孝道文化的合理内涵。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时期根本不重视对青少年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

年老体弱的人就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由其子女供养,这正是报答养育之恩尽孝的时机。

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

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

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还要称一下体重。

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

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痿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

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

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

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自己的父母还重要。

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

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

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

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单寂寞和压抑。

他们只要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就会感到舒畅痛快和轻松,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

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

一般来说,娶了儿媳的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

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助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

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不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

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

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的。

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要么以烂为烂,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

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材,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

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了灯红酒绿的都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3.“空巢老人”的孤单和无奈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

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论语中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现在人们把赡养父母就当做是孝。

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

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不在父母身边的成年人,认为给父母买点营养品,让他们吃的好好的就够了,完全漠视父母空虚思念的心,我们需要温柔耐心的听他们唠叨,即使真的很枯燥烦人,而不是一句话不中听就立马走人,撇下老人孤独内疚......谁都会老,我们要尊重和爱戴我们的长辈。

看多了那一张张枯老沧桑的脸庞,心里总是隐隐痛着,他们该在耄耋之年享受天伦之乐,而非下田劳作、默忍病痛、独守寂寞……一个孤苦老人在敬老院砖墙上“留言”道:“孩子,当你还很小时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地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是一种扯心裂肺的思念啊父母想摸到的并不是你寄出的汇款单,而是你那张他们哺育了多年的脸啊。

他们希望能和你们在一起,听你们聊聊社会上的事也讲讲他们辉煌的故去,颐养天年。

当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外来工”群体时,在他们的家乡,是另一群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们。

留守,让他们成了巢中飞不走的“老鸟”,守着生死相依的土地,盼着城里归来的儿孙。

没有低保,没有退休工资,在最讲究家庭养老的农村,他们成了最孤寂的群体,以最悲壮的姿态面对衰竭的生命躯体和艰难的老年时光。

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不该忘记,无论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还是海滨花园,他们的背后都是一群群农村老人凄苦而荒凉的晚年。

在农村,有喃喃低语的老人,对着没有人的家。

原来他们在和鸡猪牲口“说话”,虽然它们听不懂也不会回答;在城市,有和狗相依为命的老人,亲切地称爱狗为“老伴”,是它陪着自己走在风里走在阳光下。

“动物老伴”成了他们心里的寄托和慰藉,“动物儿女”身上也倾注了他们对远方的深深思念。

当人对沟通与交流的需求降为只是寻找一个眼珠会动的物体时,是否会从心底冒出莫大的荒凉?当这些动物带来老人会心的微笑时,是否由荒凉转为了喜悦?4.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途径孝道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当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弘扬孝道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讲孝道,才能促和谐;只有讲孝道,才能知恩图报。

弘扬孝道文化的途径,一方面应当从宣传、教育着手,教育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如何才能更好地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帮助老人;另一方面应当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尊老敬老爱老的小事做起,让老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建议从宣传、教育方面开展弘扬孝道文化工作。

首先保护和宣传地方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个礼仪之邦,各民族之间和不同地域之间都有不同的孝道礼仪,地方孝道礼仪是地方孝道文化的重要特色。

保护和宣传地方孝道文化,应当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深入挖掘、保护、宣传和利用,充分发挥地方孝道文化在创社会和谐促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其次继承和发展传统孝道文化。

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史发展的检验,有些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只要活着,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尽孝道就是报答养育之恩,人人都应当有报恩之心,乃至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只有继承和发展孝道文化,全社会都注重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才能形成尊重老人、孝敬老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尚。

第三规范孝道文化的教育体系。

俗话说:“养儿不教父之过”,虽然,这只是说明对儿童从小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在中、小学时期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同样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