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40063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7.png)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美丽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在过去几年中,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
一、青海省旅游资源青海省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完美的旅游目的地。
其中,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景点是很多人到青海省旅游的主要原因。
同时,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如藏传佛教文化、唐卡绘画、青海绸、藏毯等。
二、青海省旅游市场现状青海省旅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据青海省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53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97.6亿元,同比增长14.4%。
其中,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著名景点的游客数量和收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三、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以下是其中的三个原因:1.国家政策的推动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青海省将继续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广阔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青海省的独特文化和自然景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因此青海省的旅游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3.产业升级和附加值提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省的旅游产业结构也将逐渐升级。
未来,青海省将在旅游产品设计、营销方式、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升级和改进,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游客回访率。
四、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策略1.深入挖掘和开发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强旅游市场的营销宣传,提高青海省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和客源。
3.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完整、舒适的旅游服务体验。
青海旅游调研报告
![青海旅游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7a59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d.png)
青海旅游调研报告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美丽的高原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名。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青海省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介绍我们对青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体验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青海省旅游业的现状和潜力,以及旅游者对青海省旅游体验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信息,提供给青海省旅游业决策者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意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旅游业。
二、调查方法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信息,包括在线问卷、电话访问和实地调查。
我们发放了1000份问卷调查,其中600份被有效回收。
我们对200名旅游者进行了电话访问,此外还有一些我们在青海省各城镇和村庄进行的实地访问。
三、调查结果1.青海省旅游环境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的旅游环境获得了高度评价。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青海的旅游环境非常好或者比较好。
这主要是因为青海省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包括著名的青海湖、黄河源、塔尔寺等。
此外,青海省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不过,我们的调查也发现青海省的旅游设施和交通不够完善。
游客普遍反映,公共交通不够方便,交通拥堵也比较常见。
此外,一些旅游景点的设施和服务也有待提高,并且英语等外语服务也需要加强,以便更好地吸引国际游客。
2.旅游体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青海省旅游业中,文化体验是最受游客欢迎的。
游客喜欢参观和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如蒙古族、藏族等民族文化。
此外,青海省的美食、手工艺品、音乐等也受到游客的青睐。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在青海省旅游体验中,自然景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游客希望在青海省山间漫步,登山徒步,骑骆驼,等等。
对于一些游客来说,青海的旅游体验就是一个回归自然和探索未知的过程。
不过,我们的调查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游客反映青海省旅游业不够多样化,缺乏一些高端旅游产品,如高端酒店、度假村等。
2023年青海省在线旅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青海省在线旅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18b4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4.png)
2023年青海省在线旅游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线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作为在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旅游产业在市场占有率、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步。
2019年,青海省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0479.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90.11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通过互联网平台预订旅游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二、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国家旅游政策对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对于旅游业智慧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也逐年明确,尤其2020年疫情爆发后更是强调旅游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为青海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市场竞争环境青海省的旅游市场非常活跃,旅游服务平台和景点管理单位都在积极开展自身的宣传和营销活动,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各家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具备较高的服务品质和不断创新的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3.消费者需求环境旅游消费者对于在线旅游产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出游人群日益年轻化,他们对旅游的品质、体验,以及便捷、安全、可靠的出行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青海省的在线旅游企业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行业合作环境青海省在线旅游企业与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产业环节进行合作也是该市场的重要环节。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可以不断丰富在线旅游产品的种类、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多赢。
三、发展趋势分析1.多元化产品在线旅游市场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在博物馆、文化名胜、生态旅游、度假村、民宿等各类旅游产业探索,更有涉及到景区合作的跨界产品设计和推广。
未来,青海省在线旅游企业要推出更多元化、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2.智慧化服务青海省的在线旅游市场需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提高游客的出游体验,也可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品牌价值。
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TO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TO分析及其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35be9d1ce2f0066f5332266.png)
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TO分析及其对策建议摘要: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生态立省,努力打造高原旅游名省战略”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特征,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有效拉动内需,促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任务的实现,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青海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旅游业一、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意义青海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青海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现阶段,我们务必认清省情,发挥区位优势,实现大规模、高水平的发展,以四个发展为指导,通过转变增长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青海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其中,以资源的比较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特征,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而旺百业”的带动作用,而且还会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有利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提升旅游竞争力从我国旅游产业竞争的总体格局来看,为到2020年实现旅游强国之梦,目前已有24个省市区把旅游定为支柱、先导或重要产业。
近几年,青海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圈两带和一区”的大力开发与成功营销;仅2011年上半年我省接待国内游客502.71万人次,入境游客14450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1.8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710.2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32.31亿元。
旅游五大指标同比再创新高,其中,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2.5%和26.3%。
这些数字,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潜力巨大。
因此,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更加严峻的挑战,青海省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内涵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发展、生态发展的路子,打造国内生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我省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青海湖旅游资源分析及发展
![青海湖旅游资源分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7a6e29aaea998fcc220eb4.png)
青海湖旅游资源分析及发展摘要:青海湖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前景广阔;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导致“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的境地。
通过青海湖资源分析,提出其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青海湖;旅游资源;发展21世纪,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构造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也带给公众精神享受,对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我以青海湖为例做出旅游资源做出分析,希望通过企业化的营销方式帮助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湖区经济实力。
一、青海湖旅游资源分析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从此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具有如下内涵:(1)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是引发需求;(2)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是旅游者;(3)旅游资源不是单一性的专门资源,是多种资源的复合体,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4)旅游资源是自然创造物和人工创造物的总和,共同作用于旅游者。
旅游资源通过社会传媒作用,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进而我们可以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具有如下特点多样性、不可移动性、时间性、垄断性、组合性的特点。
二、青海湖旅游现状分析青海湖是一个品质高雅、特色明显、潜在优势深厚、尚待开发的旅游富裕区域,也是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青海湖一直给人以“贫穷”、“边远”、“落后”的印象,习惯按计划经济时代的常规模式发展,缺乏基础的规划建设。
起步晚、投入少、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湖区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认为青海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管理机制不足。
青海湖地区隶属于三州一市部队管辖,相关旅游企业又分别隶属于省级有关厅局或有关单位,缺乏统一管理,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很难形成促进青海湖旅游业发展的大潮流。
青海省旅游发展现状
![青海省旅游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be821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c.png)
青海省旅游发展现状青海省坐落在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省份,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世界自然遗产青海湖、祁连山、青海三江源等,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青海省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青海省的旅游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在自然风光方面,青海湖是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青海湖周围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
此外,青海省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丹霞地貌等,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民族文化方面,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这里有西宁市的城西区,有蒙古族的仪式、风俗,有藏族的唐卡画、舞蹈,有回族的清真寺、穆斯林文化等。
青海省的民族文化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体验,也成为了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然而,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交通不便是一个问题。
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势复杂,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虽然有青海省会西宁市的高铁和机场,但到达更远一些的旅游景点仍然不方便。
其次,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一些旅游景点的酒店、道路等设施不足,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此外,青海省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大多数人对青海省旅游的认知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海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交通和旅游设施。
政府还鼓励企业投资兴办酒店、景区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其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用多种方式来宣传青海省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政府还鼓励与其他地区和企业合作,推出旅游套餐、定制化服务等,吸引更多游客。
最后,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体上说,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相信青海省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青海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海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7f591d1aa00b52acfc7ca55.png)
青海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分析青海省的生态及旅游现状、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所具有的优势,提出该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经济模式——生态旅游及其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对策,以期对该省发展生态旅游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优势;遵循的原则;发展对策人类经济经历了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
这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合理趋势,是人类文明的理性选择。
新型的生态旅游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典范,它是旅游事业的新领域、新天地,它的经营管理也是当前生态和旅游共同涉及的新课题。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生态旅游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领略自然景观,了解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这对于青海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如何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个独有的新型旅游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如何把现有的旅游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当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新课题。
1青海省生态及旅游现状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世界第3级之称,由于受气温逐年升高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因素综合影响,青海省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整体已呈逐年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流失严重。
据资料表明,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 3 340hm2。
二是沙漠化土地日趋增大。
目前,沙漠化土地在继续发展之中,并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扩大。
三是草地退化形势严峻。
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达726.7hm2,占草地面积的20.1%,沙化草地193万公顷,“黑土滩”面积已达300hm2。
四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由于自然及人为的影响,每年向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注入的水量逐年下降,给中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五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特别是1992年以来,其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破坏触目惊心,成百上千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被猎杀,如藏羚羊、野牦牛、猎豹、雪豹等,有的物种面临灭绝,如普氏原羚,全省已不足300只;沙生植物破坏也非常严重,大面积的植物被用作烧柴。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91e4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c.png)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唯一的多民族省份。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青海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别是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省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青海省的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农业方面,青海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党参等。
在畜牧业方面,青海省以牦牛、羊、藏香猪等特色畜牧品种为主导,青海省的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海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地方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
然而,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海省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青海省的交通运输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有望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首先,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青海省将继续注重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者,青海省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加经济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94451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png)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1. 青海省旅游资源概述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青海湖、祁连山、茶卡盐湖等自然景观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还有古寺庙宇、藏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2. 青海省旅游市场现状2.1 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青海省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内,青海省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保持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水平。
2.2 游客特征青海省的游客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同时也吸引了部分国际游客。
游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青海省作为旅游目的地,对自然景观和户外活动充满兴趣。
•民族文化热潮:青海省的藏族文化深受游客喜爱,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藏族传统文化和活动。
•自助游增长: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游,自由度高、特色体验多的旅游方式受到青睐。
2.3 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青海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较为丰富。
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之外,还有徒步、骑行、摄影等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
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也在加大对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的投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青海省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尽管青海省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3.1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景区、乡村旅游地等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2 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尽管青海省的旅游服务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导游服务水平不一、部分景区管理混乱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
3.3 旅游营销手段有待改进青海省在旅游营销上的投入和创新相对较少,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升青海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38b1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2.png)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述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省份。
青海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纯净的空气而闻名。
近年来,青海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特点、竞争情况、政策支持等方面。
二、市场特点1.自然景观丰富:青海省拥有雄伟壮丽的青海湖、祁连山、茶卡盐湖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自然风景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2.多样的民族文化:青海省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藏族、回族、土族等,他们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探索者。
3.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青海省的交通网络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4.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青海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环境保护的游客。
三、市场竞争情况1.同类旅游目的地竞争:青海省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如云南、西藏等存在竞争关系。
这些地方也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吸引了相似的目标客群。
2.品牌竞争:在青海省内部,各个景区、旅游企业之间也存在品牌竞争。
一些知名景区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3.价格竞争:一些景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会降低门票价格或推出折扣优惠活动,进行价格竞争。
4.服务质量竞争: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来赢得竞争优势。
四、政策支持1.政府投资支持:青海省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2.旅游宣传推广:政府加大对青海旅游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种推广活动,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人才培养支持:政府通过建设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和提供培训课程,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
4.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景区和旅游企业进行绿色旅游经营,保护生态环境。
五、展望与建议青海省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89fd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b.png)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区域。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省的旅游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情况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政府支持下,青海省旅游投资不断增加。
从2012年至2018年,青海省接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6.1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8.09%。
其中,2018年全省共接待游客5095.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11.87亿元。
从旅游景点来看,青海省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五彩的滩等。
其中,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年的游客数量都非常庞大。
另外,还有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如隆务藏族风情园、杂多藏族小镇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的旅游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数据显示,青海省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511.87亿元,其中旅游餐饮收入57.44亿元,旅游住宿收入32.02亿元,旅游购物收入34.53亿元,旅游娱乐收入20.43亿元,旅游交通收入42.47亿元,旅游门票收入82.57亿元。
二、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1、游客数量随着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数达到509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近10%。
其中,国内游客数量达到4841.15万人次,国际游客数量达到254.2万人次。
2、旅游收入青海省旅游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和交通等。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青海省的旅游总收入达到511.87亿元。
其中,旅游餐饮收入57.44亿元,旅游住宿收入32.02亿元,旅游购物收入34.53亿元,旅游娱乐收入20.43亿元,旅游交通收入42.47亿元,旅游门票收入82.57亿元。
3、旅游市场份额青海省旅游市场份额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青海省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57b0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f.png)
2024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青海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本文将对青海省旅游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通过对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旅游市场的规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以期为旅游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旅游业发展情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青海省积极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和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到青海旅游。
旅游市场规模分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青海省旅游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青海省旅游市场总收入超过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同年,游客总人数达到了XXX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了XX%。
这些数据显示了青海省旅游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
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
国内旅游市场是青海省旅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国际旅游市场也在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来到青海省观光和旅游。
青海省的旅游业主要以自然景区旅游为主,例如青海湖、塔尔寺、茶卡盐湖等。
此外,青海省还以民俗文化旅游、高原特色旅游等为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近年来,青海省还积极推动冰雪旅游、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市场的内容。
未来发展趋势青海省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同时,青海省政府将继续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安全保障。
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对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将会进一步促进青海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青海省的旅游市场将继续深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旅游产业链的附加值。
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bf7e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d.png)
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青海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下:首先,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
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青海省博物馆等国内外闻名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被誉为“天湖”,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茶卡盐湖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场,盐湖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自然景点的独特之处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其次,青海的民俗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每年的“达卡节”、“尕草会”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青海的美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青海的牛羊肉、青稞等特色食品深受游客喜爱。
然而,青海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青海的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虽然近年来青海的机场和公路建设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青海与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仍然不够便捷。
这给游客的到访和交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虽然青海的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在旅游景点附近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总之,青海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为青海的经济增长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青海的旅游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青海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cf6eb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1.png)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
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青海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景点。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以其湛蓝的湖水和周边的壮丽山岳景色而闻名。
茶卡盐湖则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其盐晶覆盖的湖面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盐花画。
塔尔寺是一个藏传佛教寺庙,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次,青海省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藏族、回族、土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每年的青海湖旅游节和藏族的各种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青海的民俗风情。
然后,青海省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和酒店设施得到了大量的改善。
如青海省铁路的建设,使得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酒店从原来的简陋住所逐渐升级为高档的旅游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
最后,青海省政府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青海省旅游局和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旅游推广活动。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业中,促进旅游经济的
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可谓是勃勃生机。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政府的积极扶持,为青海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青海省的旅游业将会进一步繁荣兴旺。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e703a0a76e58fafab003d8.png)
青海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青海湖作为青海景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逐步成为青海旅游的支柱,将青海湖景区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景区,浅谈青海湖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青海湖开发现状建议对策一、青海湖的自然地理概况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的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8.33°,东经97.83°~101.33°[1],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流域深处内陆,属典型的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00km2,湖面海拔3200m,湖泊形状近似向西北张开的喇叭,西宽东窄,长约109km,南北最宽为65km,最狭窄处约20km,年平均气温-14~17℃,平均年降水量为340mm[]。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开发现状1、青海湖中有5 个岛屿,即海心山、三块石、沙岛、鸟岛和海西山(即鸬鹚岛) . 最有名的当属鸟岛. 鸟岛位于湖的西北端,距西宁市280km. 鸟岛全长1500m ,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每年3~4 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 5~6 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此时岛上有30 余种鸟,数量达1615 万余只. 7~8 月间,秋高气爽, 群鸟翱翔蓝天,历来是青海湖旅游的不可放弃景点,青海湖景区现有的旅游内容,以自然观光(观湖和观鸟) 为主,也有少量其它形式的活动,如湖东沙漠游、原子城、少数民族风情体验等,但游客人数寥寥[ ] . 许多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的旅游形式多为一日游. 由于要在一天之内往返西宁市住宿(西宁到鸟岛的往返路程约560km) ,行程十分紧张. 尽管在环湖个别景点建有宾馆和活动设施,但或者因为价格偏高,或者因为特色不显著,选择过夜的游客并不多. 停留时间短、休闲娱乐项目少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旅游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旅游开发商拟在青海湖放置一艘7000 吨级的豪华游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西宁景区发展现状
![西宁景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ed6c0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3.png)
西宁景区发展现状
西宁作为中国青海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正致力于发展旅游业。
目前,西宁的景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西宁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其中,青海湖是西宁最著名的景区之一,拥有广袤的湖泊和壮观的湖光山色。
除此之外,祁连山、安多藏族自治县等自然景观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景区的发展为西宁的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西宁的人文景观同样具有吸引力。
西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塔尔寺、南山草原、香格里拉大观园等景点都展示了西宁独特的藏族文化和宗教氛围。
这些景区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一些外国游客的关注。
然而,西宁的景区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景区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尚未实现。
一些景区因过度开发而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有些景区的交通不便利,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也相对简陋。
这些问题对游客的体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景区管理,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西宁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西宁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城市,正致力于发展旅游业。
虽然在景区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西宁有望进一步发展其旅游业,并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0fa33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9.png)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近年来,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青海省的自然景观是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祁连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脉,各具特色的湖泊如青海湖、塔尔寺湖和利特尔湖,以及壮美的峡谷、冰川和草原。
这些壮丽景观吸引着大量的徒步旅行者、自驾游者和摄影爱好者。
其次,青海省的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
青海省有许多寺庙如塔尔寺、措亚林寺和兴海寺等,供游客感受宗教文化和历史遗产。
此外,青海省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大量的酒店、民宿和旅游景点的建设,提升了游客的住宿和体验品质。
交通网络的改善,尤其是青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游客更加方便地到达青海省。
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由于青海省的自然环境脆弱,过度开发和滥用旅游资源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旅游的规划和管理非常重要。
另外,青海省的旅游业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
尽管
青海省拥有众多特色景点和独特文化,但在国内外游客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加大对青海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可以预见的是,青海省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市场宣传,青海省可以在未来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93ce6c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7.png)
2023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青海省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也逐渐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等。
一、青海省旅游行业资源优势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青海省拥有大面积的高原地形,其中包括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唐古拉山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是旅游资源的重要来源。
2、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青海省是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象征神秘和古老的“藏传佛教”、“回族清真寺”,让游客经历和体验了不同的文化。
3、民风淳朴、物产丰富。
青海省属草原民族,其民风淳朴,把茶叶、奶制品、羊肉串等传统美食,宣扬于游客,是适合游客品尝的地方。
二、旅游行业发展状况1、旅游人数和收入逐年增长。
近年来,青海省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19年,全年青海省接待旅游客户超过79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10亿元人民币,实现收入和人数双增长。
2、青海省旅游发展方式创新。
青海省积极开展旅游创新、文化展示、旅游精品路线等创新业态,包含旅游专题及体验项目、农村旅游、文化园区、度假村等,丰富旅游资源。
3、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加大。
青海省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和落实全国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发展旅游新密钥,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拓展自然、文化、民族旅游产品等,让游客在旅游行业中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三、青海省旅游行业发展问题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通讯和餐饮等服务设施不足。
2、旅游消费体现不足。
青海省旅游业虽然收入逐年增长,但游客消费能力整体偏低,消费升级空间不大,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旅游业还需要在服务提升上下功夫。
四、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1、青海省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青海省旅游市场的特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展示。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52bc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8.png)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狭窄等因素,青海的经济环境一直相对较弱。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青海的经济环境现状。
一、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离海最远的省份之一。
地处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大柴旦沙漠、青藏高原等自然地理特征中,北边紧靠蒙古和西伯利亚,东部与甘肃毗连,南面与四川、西藏相接,西北面是新疆。
青海省总面积72.1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6%左右。
由于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等因素,青海的交通一直不太便利。
长期以来,青海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青海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牧业、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等产业。
目前,青海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农牧业、矿业和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青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1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青海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2019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364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5.9亿元。
总体来说,青海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要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促进青海的经济发展。
三、投资环境青海省一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投资、创业。
在政策上,青海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19年,青海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商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在青海设立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金。
同时,青海还加强了对投资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
四、发展机遇青海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未来几年,青海将迎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对青海旅游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对青海旅游业发展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16828f6fab069dc50220117.png)
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青海省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加快青海旅游业发展将对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发展青海整体经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青海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在青海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既有大湖泊、大山脉、大草原的自然景观;还汇集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古老宗教文化;也有“花儿会”、玉树歌舞、赛马节、那达慕大会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多民族节庆活动。
“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的三江源、青海湖、原子城、可可西里、柳湾古墓群、万丈盐桥等垄断性景观构成了一幅西部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常令人梦牵魂绕,也给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旅游资源。
“十一五”期间,全省基本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的大产业格局、大区域格局,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动旅游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加快发展青海旅游业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旅游业可以振兴地方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旅游发展大好形势推动下,青海旅游业快速增长和发展。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呈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旅游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71.58亿元,国内旅游人数1226.5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0.7亿元,入境旅游人数3.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08.55万美元。
为全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任务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旅游业可以推动交通、通讯、旅馆、餐饮、旅游产品和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一、浅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题目(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躲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
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伏上风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
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着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进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分牢牢捉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进步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
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进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
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进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
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
2002年轻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
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职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职员近7万人。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进。
4.旅游业引进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
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题目。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固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青海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青海的经济发展落后,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其他省份,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很多人仍然抱着“靠国家吃饭”的老观念、老思想。
要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还来自于其可进进性。
进进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京广南线、宝成线、兰新西线等线路目前尚无列车开通。
一到客运高峰,客票就十分紧张,很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
省内的旅游专线和民航也存在着通达区未几、线路少服务设施陈旧和老化等题目。
3.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青海省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青海有青海湖、日月山、鸟岛、塔尔寺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但青海省对旅游相关产品开发利用非常不足。
在东部发达省份,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青海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综上所述,青海省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克服上述3个主要题目,克服这些题目,并非一挥而就。
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由于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熟悉到旅游产业对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熟悉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省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定位青海省旅游的发展道路(一)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完整表述是: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条件下,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全面发动社会气力,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加快旅游发展的速度,使旅游业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主导并非不要市场机制的调解,而是以市场为主体,结合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回根结底要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达到经济效率的进步。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出来呢?从旅游业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来看,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等多个方面:1.制定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法律、法规。
政府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投资者,而且应该是旅游业的治理者。
青海省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对当地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2.根据本省旅游业发展计划,为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进创造条件,加强资金导向。
在青海省,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旅游业所需资金,可以考虑鉴戒国外经验,征收一定的旅游税费,如在饭店、宾馆按房费确定一定比例,或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游客必经之地按票价的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征收。
除征收旅游税收以外,政府还应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如增发旅游企业债券,增加旅游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制定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对旅游业的投进。
3.政府应该在大型旅游活动的宣传中发挥作用。
青海省现在每年都举办一次“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王洛宾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吸引大批的游客来观光游览,以此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组织大型活动能形成总体形象。
总之,只要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必将迎来本省旅游业的繁荣。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青海省的现代化建设进进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当前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本省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题目已成为旅游界关注的重大话题。
这篇论文来自[教育资源网]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了一个为众人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题目:1.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立是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整个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清新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没有蓝天、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对于旅游者来说是没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力的。
2.处理好重点旅游区的开发和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关系。
在青海省旅游开发中重点旅游区应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
示范作用,即各中心城市在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上依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做出样子,开展城市旅游;带动作用,就是依托中心旅游城市,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的旅游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
辐射作用,即中心城市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辐射范围放大到一个地区或一个省,甚至到部分省区。
三、发展青海省旅游业的相应措施和办法(一)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进行旅***业治理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以特色旅游作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推动机制的旅游开发模式。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从产业规模、经营效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和东部省份存在着明显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等硬环境的制约因素外,软环境的落后,尤其是体制的落后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青海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交通服务瓶颈。
现代旅游要求为旅游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以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减少疲惫度。
而青海偏离中国经济中心和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地域辽阔,景点间路线较长,路况较差,必须大力发展包括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构建区域快速旅游网络。
总之,要加快体制创新,加大对旅游景点地区城市建设的投进,从根本上搞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公道开发利用上风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繁多,千差万别,这些旅游资源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
青海省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等级和品位高,开发潜力很大。
1.原生态旅游项目。
青海省的自然资源上风尤为突出,有大量的湖泊、草原、沙漠、戈壁、动植物,等等。
其中草原生态旅游是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草原与数以万计的草原植物、动物,以及传统的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构成了一类生态旅游目的地。
2.民风民俗旅游项目。
青海省属于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青海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应捉住这一良好的自身上风而大做文章,而且青海省的很多少数民族在青海省是特有的,比如土族、撒拉族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青海“花儿”、玉树歌舞、土族的“安昭舞”、那达慕、赛马会、躲戏等对广大的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3.宗教文化旅游项目。
神秘的宗教旅游资源已成为青海省旅游业新的亮点。
青海是我国古代由中原通往西域、吐蕃(今西躲)的要道,因此其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加之青海省民族众多,宗教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
青海省的主要教派有躲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也有少数人信仰***教。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躲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广大黄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昆仑山被视为万山之祖、王母娘娘的居所、道教祖庭,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是一处伊斯兰教庙宇。
这些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品位高,更有很高的可游性。
总之,青海要树立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高品位、多元化地开发青海旅游资源,实事求是地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点,逐步形成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观光、避暑度假、登山、探险、徒步朝圣、野生动物观赏、民俗风情、森林生态、科学考察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资源得到深层次开发。
(三)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旅游客源。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体现在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上。
一个地区的旅游总体形象是该地区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树立起的一面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旗帜。
像青海省这样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省份如何运用好策划、塑造和广泛传播自己的旅游形象异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