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
心肌梗塞介入手术怎样做[004]
心肌梗塞介入手术怎样做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疾病,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介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心肌梗塞介入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介入手术的操作步骤1. 定位:首先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塞部位和狭窄程度,确定治疗部位和进针路径。
2. 输送导管:选择合适的导管,经过皮肤切口和静脉穿刺将导管经过血管引导到梗塞部位。
3. 引导导管:将引导导管顺利地移动到血管内,直到到达目标血管的近端。
4. 放置支架:将支架经过导管放置在梗塞部位,支架释放后保证其在血管壁内完全张开,从而恢复血管通畅度,有条件下可以放置药物支架,进一步预防再次狭窄。
5. 结束治疗:结束手术后,逐渐拔出导管,并做好处理伤口。
二、治疗方法1. 心肌再灌注治疗:在症状发作的6小时内行心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梗塞部位心肌细胞的功能,缩小坏死面积,但是该方法适用范围有限。
2. 介入手术治疗:对于梗塞表现严重或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和溶栓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冠状动脉通畅度。
3. 药物治疗:包括防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和ACEI/ARB等。
三、注意事项1. 患者需要检查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2. 术前应测定患者肾功能,以免手术后肾功能损害;3. 输送导管时应注意防止血管穿破、出血等意外情况的发生;4. 放置支架过程中,需注意合适大小和适当长度以确保支架在正确位置;5. 手术结束后观察并处理伤口,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后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生。
心梗,血压低,头晕,还需要吃降压药吗一、心梗的基本概念心梗又叫心肌梗死,是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
心梗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出汗、恶心等。
二、血压低的基本概念血压低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06
CATALOGU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与随访
短期疗效评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短期疗效评估是对PCI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及 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短期疗效评估通常在术 后1-3个月内进行,主 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有无 并发症,如心包积液、 支架血栓形成等。
手术过程
血管入路
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通 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射 造影剂,以明确病变部位 和程度。
介入治疗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 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拔除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
PCI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旋磨等技术,其中支架植入是最常用的方法。
PCI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PCI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 时主要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
1987年,第一个裸金属支架(BMS )问世,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ES)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CI的治疗效果 。
疗。
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进行紧急PCI或
血栓抽吸。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04
心包填塞
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进行 心电监护和补液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PCI或溶栓治疗,必要时 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要脏器栓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和术后护理1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 由于心绞痛发作使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 镁极化液类药物可引起血压下降。因这些药物在 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的同时也扩张了周围血管使 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少,而导致低血压和休克。
三碘化非离子型X射线对比剂:优维显、欧乃派克 优维显——清除半衰期约为2小时,注射后3小时内清除约
60%的剂量。 欧乃派克——24小时内以原状在尿中排出的近乎100%,尿
中碘海醇浓度最高的情况出现在注射后1小时 。
这类造影剂均在3小时内排出大部分代谢产物,故3 小时内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和尿量非常重要。
术后排尿困难者及时处理, 行导尿时1 次放尿应< 500 ml 。为使造影剂尽快排出,术后3 h 尿量达 800 ml为标准。
术后30 min 至3 h ,恶心常为低血压或休克先兆, 要检查有无腹膜后出血、穿刺部位内出血。
术后4h时护理最关键的时期,术后4h内应30min 测血压1 次。
四.穿刺部位不同的护理措施(Ⅰ)
桡动脉穿刺者: 术后使用加压阀止血,观察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
度、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穿刺周围有无血肿,腕关节制 动24小时,4~6小时后可给予气囊放气1~2mL,12h后 如未出血,可去除气囊(及时去除气囊很有必要,临床 观察发现气囊压迫时间超过12h,水疱发生率明显增高) ;如果去除气囊后发现水疱,应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 射器将液体抽出,不可弄破水疱表皮,以免增加感染概 率。
急性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由于PCI 围手术期抗凝不足,或操作者缺乏经 验和选择器械不当,以及患者本身高凝体质等因 素,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塞、心 源性休克,使血压下降。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围手术期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围手术期护理一、概括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范围。
同时本文将重点阐述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1.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病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对狭窄或堵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疏通,达到恢复血液流通的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而在此背景下,围手术期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2. 心血管疾病对全球健康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其高发率及死亡率给全球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城市,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心血管疾病的威胁愈发严重。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增加了医疗成本和社会经济负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PPT课件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多 项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与应用
培训与教育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研究 仍需深入开展,尤其是在并发症的早 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未来的研 究应关注新型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以提高并发症的防治效果。
并发症分类
根据发生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晚期 并发症。
预防和处理
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定义
急性并发症是指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后24小时内发生的并发症,如心 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是指在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生的 意外情况或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并发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 分为轻微并发症、中度并发症和严重 并发症。
0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类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概述
并发症定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与手术 相关的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 技术和方法将不断涌现。未来应加强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将最新的研究 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培训 和教育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提 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 力,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
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北大
8F鞘管 球囊远端置于降主动脉起始部 充分排气 根据情况以心电和血压触发 调整充放气时间
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要点
1.术前准备
301-IGC
03
04
02
01
*
*
术中用药
肝素
硝酸甘油
阿托品
多巴胺
低分子右旋糖苷
3.术后处理
1小时后静脉肝素,维持PTT2倍
停用肝素4小时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 测定PTT 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 心电血压监测下拔除鞘管 充分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充分估计血管和病变的通过性
2
用于开口病变、弹性回缩病变、管状病变、部分钙化病变、再狭窄病变
3
球囊与血管直径比例为1.01.1:1.0
4
缓慢逐步加压
最满意膨胀的低压扩张
多方向扩张
在狭窄病变透视下扩张防止移位
8
五、支架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
*
1.根据病变特征选择支架
301-IGC
大血管、主支、开口、管状病变 管状支架
04
证实导丝远端位置后才通过病变
05
2.预扩张球囊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01
对复杂病变尽量采用0.8:1.0的球囊预扩张
03
预扩张应尽量充分到足以顺利通过支架
05
对分叉病变预扩张判断斑块移位
02
尽量减少预扩张次数
04
严格判断“支架样扩张”效果
06
对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应充分预扩张
*
*
3.对吻扩张球囊导管的操作要点
遗留小血管病变
高再狭窄率
二、指引导管操作要点
301-IGC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都会用到冠脉介入,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他的危害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内,只有双方面的结合,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否则一但手术失败带给自己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手法,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式作为一种手术的方法,那么危害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其中包括她的一些并发症各方面,只有这样多加的了解,那么对于我们的病情及检查可以把握好,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治疗方法,那么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害有哪些呢?1、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穿孔可以说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危害非常的大,常常由于我们在做冠心病造影的时候一些造影剂的外渗的情况下出现,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等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所以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后期治疗起来也比较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好这方面的危害。
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1%~0.3%。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球囊的型号过大,或者是球囊破裂;旋磨头偏大;在置入支架时,应用了过高的压力;导丝的头端穿出了血管床的远端等。
冠脉穿孔之后,可以引发心包出血和心脏压榨。
2、支架内血栓形成另外会出现的一种危害性就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引起死亡,这个对于医者的水平以及支架的选择都是会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的要依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同时支架的选择方面尽量的要以优良的材料优先考虑。
3、冠状动脉夹层如果是轻微的夹层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严重的冠状动脉夹层,可能会引发急性血管闭塞,甚至说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了冠脉夹层或者是远端血管发生了栓塞,所以要强调在冠脉介入之前一定要充分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ppt课件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七)
⑻ 为了方便以后的导管操作,此时可选用长 鞘将过于迂曲的髂动脉拉直。 ⑼ 如果导丝依然无法通过,可进行逆向髂动 脉造影,观察髂动脉走行路径,的确过于迂曲 者,建议改经另一侧股动脉入路。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八)
3、推送鞘管时,也要注意有阻力时要找到原
因。特别是多次手术穿刺过的患者,有硬结,
三种A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
C. 肱动脉: (1)皮下血肿; (2)局部动脉瘤; (3)腋下血肿; (4)前臂、上臂肿胀。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一)
1、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
⑴ 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动脉搏动最强处进
行单壁穿刺。
⑵ 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已溶栓的患者应 尽量不要扎穿动脉后壁。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二)
可用文氏钳轻柔扩张后继续推送。如果仍然
不易推送,可先用血管扩张器先反复沿导丝 来回预扩张后,再继续推送。
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一)
1、桡动脉穿刺点选择:
⑴ 所有患者均须先行ALLEN试验,阳性方可
进行。
⑵ 一般选用右侧,先用托架将右上肢放成45°,
将腕部托起以利穿刺。
⑶ 取腕横纹近端3厘米左右处为穿刺点。
⑶ 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肥胖的患者穿刺位
置不能太低,容易穿进股动脉的分支里,
穿刺喷血很好,但J型头的钢丝却放不进去。
⑷ 一般的患者又不能穿得太高,将来拔管 时不易压迫。
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三)
2、股动脉穿刺要点:
⑴ 穿刺成功后,将导引钢丝经穿刺针推送进
血管。
⑵ 如遇阻力不要加力,可在X线监视下调整
导丝的方向,直到导丝顺利通过髂总动脉。
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二)
2、桡动脉穿刺要点: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闭塞发生率(%)
----
A
B C
3
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
管腔外帽样改变, 有造影剂滞留 管腔内螺旋样充盈缺损 新出现持续充盈缺损 非A-E型导致血流闭塞 10
D E F
30 9 69
3、夹层防治 • • • • • • • • 严格规范导管操作规程 根据血管病变特点选择相应钢丝、球囊及支架 及时植入支架,防夹层扩展 钙化病变忌高压反复扩张 灌注球囊 升压药,如多巴胺等 有条件插入IABP 除颤、临时起搏器
严重心绞痛低血压
三、冠状动脉夹层(内膜撕裂)
1、夹层形成原因:两大原因
弥漫长病变 冠 脉 解 剖 因 素 成角病变 钙化病变 偏心病变 慢性闭塞病变 器 诫 技 术 原 因 导引导管操作不当
导引导丝选择不当
球囊直径大于 病变血管直径
2、夹层分类(NHLBI)
分型 特点
管腔内少量透X线区
少量或无造影剂滞留 透X线区分成两个平行管腔
技术操作因素:夹层、大球囊、低血压、 抗凝不充分
致死因素:左心功能受损、左主干、多支病变
5、冠脉急性闭塞的防治
急性闭塞
直径<2.5cm血管 药物治疗:无症状 或小范围缺血 再次PTCA 或STENT 直径> 2.5cm血管 局限性夹层 严重或 螺旋型夹层
植入STENT
多个STENT
结果不满意 紧急PTCA CABG
(2)斑块旋磨时转速应足够、旋磨头的选择应
由小到大递增和每一阵的时间不宜过长等,避免 产生无血流现象;
(3)冠脉介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误推入空气。
八、边支血管闭塞
1、定义: 指PCI过程中冠脉病变分支血管血流消失的现 象。 X 线表现治疗部位分支血管无造影剂充盈。 分支闭塞较常见,小分支闭塞可无缺血症状,大 分支闭塞则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AMI、急CABG 或死亡。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3 并发 症分析 及护 理干预
31 急性冠 状动脉 闭塞 .
急性 冠状 动脉 闭塞是 P I 严重 的并 发症 , C最 是指 靶血 管 的完全
闭塞, 多发生 于术 中 (0 8 %)少数 发生 于术 后 6 1h 。病 人表 5 %~0 , -2t “ 现 为持 久而 严 重 的胸痛 、 汗 , 大 严重 者 血压 下 降 , 室性 心 律 失 常 , 室 颤甚 至死 亡。本组 1 例急 性冠 状动脉 闭塞 发生 于术后 6 , h患者 表现 为较 严重 的胸 痛 , 查心 电图示 V 一 6T段较 术前 明显 抬高 , 电 图 1V S 心
1 资料 与方法
例发 生持 续性 室性 心动 过 速 ,经 调整 导 管位 置后 消失 , 例 发生 室 1 颤 , 电除颤 后恢复 窦性 心率 。1 经 例慢性 心律 失常 发生在 术后 , 吸 经 氧及鼓励 患 者用 力 咳嗽后 缓解 , 心律 失常 消失 。护 理干 预 :1术 前 () 备 好 各种抢救 用 品 , 到专 人管 理 ;2术前 训 练病人 学会 平卧位 用 做 ()
小时, 要特 别 强 调术 肢 不 能屈 曲 ;3 术 后 2 () 4h内观 察病 人 局 部情 况, 嘱其不 要剧 烈 活动 ,5 i 3 i 巡 视 1 , 察足 背动脉 搏动 1 m n 0r n ~ a 次 观
冠状动脉闭塞 2 , 例 心律失常 5 , 例 低血压 3 , 佣 穿刺部位局部 出血
GN E CAL RE M E M DI T AT NT
临 床护 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冠心病介入治疗课程教案
成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解剖因素:危险分层
低危
局限(长度﹤10) 中心性 容易到达 非成角病变(﹤45) 管壁光滑 无或有轻度钙化 未完全闭塞 非开口病变 未累及大分支 无血栓
中等危险
高危
管状狭窄(长度10-20) 偏心性 近端血管中等迂曲 中度成角病变(﹥45,﹤90) 管壁不规则 中、重度钙化 完全闭塞(﹤3个月)
支架植入术
▪1986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取代单纯成为首选 ▪应用范围 ▪ 治疗因球囊扩张造成的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的血管夹层 ▪ 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 冠状动脉桥血管支架
旋磨及旋切术
应用于某些特定病变,不能 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旋切术() 旋切:偏心性病变,溃疡性病变和形成内膜悬漂物的 内膜撕裂等是良好的适应证。 旋磨:钙化的病灶,开口处病灶,球囊难以扩开的病 灶和长段血管病变。
其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
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超声血管成形术
“热”球囊血管成形术
相对及支架术并无明显优势,在临床应用较 经皮心肌血管成
少
形术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选择
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或轻度心绞痛
Ⅰ类: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度心绞痛 (心绞痛Ⅰ级) ,在1~2支冠脉上有一处或多处的典型病变, 且广泛成活心肌靠病变血管供血,这类患者施行成功率高、 死亡率和致残率低(证据A级)。
死亡:病人因在住院期间死亡
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行手术。
脑血管意外/卒中:病人有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至少发作 24小时内症状持续。
再狭窄:随访时冠脉造影示原扩张血管段狭窄>50%;临床再 狭窄是指发生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事件,需要对靶血管再次 行血运重建治疗,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率约为20%~ 4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目的探讨冠脉支架介入的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STENT)冠心病3 0例植入支架共48枚,术期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并给予患者周密护理。
结果本组30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8h,术后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10例、低血压患者1例、静脉血栓(程度较轻)1例、恶心呕吐4例、腹胀2例、尿潴留4例,经对症处理后并施周密护理后,并发症消失。
结论冠脉支架介入术为一种创伤性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术,本文通过对30例冠心病患者施予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注重加强专业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标签: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随着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三种方法:①单纯药物治疗,②手术搭桥,③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STENT)中,其中,PTCA+ STENT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1]。
该手术可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并能减小PTCA后冠脉再狭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该手术方法属于创伤性治疗方法,又由于手术应用各种导管、血管鞘以及抗凝药;患者术后多需卧床休息;还必须饮大量水以利于血管造影剂排出;手术费用相对较高、患者焦虑等多方原因,所以是一项风险较大,难度较高的手术,易引起手术并发症,所以,加强护理工作,对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STENT)患者30例,植入支架共48枚,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4岁。
入院后首先冠状动脉造影术+PCI。
结果显示:30例冠心病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狭窄达35%-40%、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狭窄长约15~20mm处达97%,前降支中段闭塞、回旋支远端长约30~35mm处达85%~90%。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病例发布会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病例发布会会议简介本次会议于 2011 年 10 月 29 日,在上海市徐家汇嘉汇华美达大酒店举行。
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发起的“上海冠心病中青年介入沙龙”,于 2008 年 5 月成功举办第一期,至 今已陆续举办十二期。
介入沙龙的宗旨在于汇集上海各大医院的中青年介入医师通过病例交流相互切磋、 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能力。
与会医师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李伟明科 梁 春长征医院心内科 周国伟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陆志刚第六人民医院心内鸿同济医院心内科许嘉良长海医院心内科徐荣长征医院心内科任雨笙科 王 骏静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胡 伟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罡东方医院心内科祁伟科 殷兆芳 中山医院心内科 颜 彦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病例一 现病史: 患者,男,61 岁,因反复胸痛 2 周,加重 2 天入院,有糖尿病、吸烟史,否认有心梗病史。
血清 CK-MB、cTNI 正常范围,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异常 Q 波,V1-V4 导联 ST 段压低,显示 像是前降支的问题。
CAG 显示:左主干到前降支近端有病变,右冠近段完全闭塞病变,无桥 侧枝,无前向血流。
此次发作的罪犯血管像是前降支,但血流是好的。
这类患者要考虑先干预前降支还是先干预右冠 CTO?我们的策略是先干预右冠 CTO,行 PCI 术: Guide Catheter: AL1, Guide Wire: Pilot 150 Field, Micro Catheter: Finecross。
先后用 Ruijin 1.5×15mm、 2.0×15mm 球囊分段扩张。
扩张后影像显示出现了夹层,考虑术中应用了两根导丝,其中一 根导丝可能进入了假腔。
病例 1 病例 1王骏:当时我们在病变血管放了三个支架,无症状回病房后 2 小时患者出现持续胸痛,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 ST 段弓背抬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计性和可控制性阻力 软头导丝送至血管最远端 硬头导丝送至血管次远端
2020/8/16
301-IGC
32
4.增加指引导丝张力的方法
增加推送力 更换硬头导丝/高扭力导丝
球囊支撑
2020/8/16
301-IGC
33
5.验证导丝走行于靶血管远端的方法
冠脉血管解剖特点 与造影结果比较 导丝走行病变远端无阻力 导丝进入多个方向血管分支 撤出导丝远端血管显影 小球囊低压预扩张后血管远端显影 对侧冠状
4.根据血管入路选择指引导管
股动脉 JL/JR、AL/AR、XB 桡动脉 JFL/JFR、AL/AR、XB
2020/8/16
301-IGC
27
5.特殊指引导管操作要点
AL/AR 导管前送-管尖后退,导管回撤-管尖前进 进口和出口,旋转操作
AL 既可用于左冠,右可用于右冠 XB 只用于左冠
301-IGC
11
2.先处理受血血管
完全闭塞血管 次全闭塞血管
逆灌注血管 低压灌注血管
2020/8/16
301-IGC
12
3.先处理完全闭塞病变
是受血血管 是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先决条件
是处理其他病变的安全保证 成功和失败都可成为治疗终点
2020/8/16
301-IGC
13
4.先处理主要血管病变
同等病变程度下先处理支配范围大的主要血管病变 分叉病变者优先保证主支血管处理成功
2020/8/16
301-IGC
24
2.根据冠脉左主干和右冠开口选择指引导管
向上向后开口 AL 正常或水平开口 JL/JR
向下开口 JL/JR 小开口 侧孔 短开口 短头
2020/8/16
301-IGC
25
3.根据病变特点选择指引导管
完全或次全闭塞、钙化病变 高支撑力 回旋支病变 AL/BX 开口病变 短头/软头
301-IGC
3
2.评价左主干
无保护左主干 左主干分叉病变 左主干复杂病变
危险 危险 危险
2020/8/16
301-IGC
4
3.评价右冠、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
指引导管损伤 钙化病变夹层
斑块移位 再狭窄率
2020/8/16
301-IGC
5
4.评价血管开通后再灌注损伤程度
左室功能障碍 高度狭窄缺血
再灌注损伤 术中术后低心排
左主干合并其他血管病变者先处理左主干病变 左主干合并不能手术的多支病变者只处理左主干
2020/8/16
301-IGC
14
5.先处理远端病变
除非左主干病变和大血管开口病变,当一根血管多处病变时, 先处理远端病变,再处理近端病变,预扩张除外
同等重要的分叉病变,先处理成角分支,再处理直分支
2020/8/16
301-IGC
8
7.危险性分层和内外科治疗比较
高危病人 高危病变 高危环境 风险、利益、经济比例
2020/8/16
301-IGC
9
(二)制订介入治疗策略
2020/8/16
301-IGC
10
1.先处理“罪犯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病变 致心绞痛病变 不稳定斑块病变 次全闭塞病变 血栓病变 痉挛病变
2020/8/16
301-IGC
15
6.先排除血管痉挛
对有疑问的病变,先以硝酸甘油解除血管痉挛, 再评价病变的特点
2020/8/16
301-IGC
16
7.先处理血栓性病变
多种病变共存时,先处理血栓性病变,再处理其 他病变
2020/8/16
301-IGC
17
(三)确定介入治疗方法
2020/8/16
301-IGC
18
AR 支撑力不如AL JFR/JFL 用于桡动脉入路
2020/8/16
301-IGC
28
三、指引导丝操作要点
2020/8/16
301-IGC
29
1.根据病变特点选择指引导丝
多数病变 软头导丝 完全/次全闭塞 中硬导丝 钙化病变 涂层或超滑导丝
慎用极硬、极滑导丝
2020/8/16
301-IGC
3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操作要点和并发症防治
卢才义
解放军总医院 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2020/8/16
301-IGC
1
一 、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 (一)整体评价和治疗决策
2020/8/16
301-IGC
2
1.评价心功能状态
LVEF 40% LVEF 40% LVEF 30%
安全 危险 IABP
2020/8/16
1.血管入路
桡动脉径路、股动脉径路 动脉异常或病变 通道占用 操作者习惯 病人要求 其他原因
2020/8/16
301-IGC
19
2.操作危险性评价
处理每个病变出现最严重并发症的比例多大 处理某个病变失败或出现并发症时时,是否危及病人生命 处理某个病变出现最严重并发症时,是否具备补救措施 处理某个病变出现最严重并发症时,是否能够及时补救
保护性导丝断裂 分支血管丧失 严重心律失常 重度低血压状态 急性心包填塞 急性血栓形成
失血性休克
2020/8/16
301-IGC
22
5.预期治疗结果
完全成功 部分成功 遗留临界以下病变 遗留小血管病变 高再狭窄率
2020/8/16
301-IGC
23
二、指引导管操作要点
1.根据主动脉根部选择指引导管 主动脉根部正常但偏小 小号 主动脉根部正常 中号 主动脉根部扩张 大号
2020/8/16
301-IGC
6
5.分析所有病变特点
对全部病变分型 操作失败或并发症对全局和病情的影响
2020/8/16
301-IGC
7
6.考虑病人整体病情
左室功能状况 肺功能状况 肾功能状况 凝血管功能状况 心绞痛病史
心肌梗死病史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血脂状况 年龄和性别 一般状况
2020/8/16
2020/8/16
301-IGC
20
3.预计治疗终点
不完全血运重建终点 完全血运重建终点
操作失败终点 姑息性治疗终点 操作并发症终点 保护性治疗终点
2020/8/16
301-IGC
21
4.预计并发症的处理准备
指引导管致血管开口夹层 指引导丝致血管痉挛、夹层、穿孔
球囊预扩张致血管夹层或破裂 支架嵌顿、脱载、夹层、血栓形成
2.根据血管和病变特点对指引导丝成形
导丝病变成形 I级弯曲 血管直径/病变性质/导丝用途 导丝血管成形 II级弯曲 血管角度/近端距离/与病变关系
顺成形:I、II级弯曲在一个平面、一个方向 逆成形:I、II级弯曲在不同平面和不同方向
2020/8/16
301-IGC
31
3.不同指引导丝的操作要点
进入靶血管:透视体位、I级弯曲方向 进入靶病变:透视体位、I级弯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