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共29页文档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18.6 (2.7)
1010 (9.0)
598 (7.6)
42.5
•苏锡常与上海相差分数为47.5分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表二:苏锡常经济圈与上海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5年数据)
指 面积 户籍 地区
标
人口 生产
分
总值
值
人均 GDP
地方财 政预算 收入
工业 增加值
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实际到 帐外资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的兴起
•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已经突破了当年的苏南模式框架,走上了创新之路。吴敬琏 先生把之称为新苏南模式。 • 新苏南模式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发展当中。对新苏南模式的 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展望,是苏南地区 经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求。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 4、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 • • 原苏南模式是半计划、半市场经济模式;新 •苏南模式是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调 •控和世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 5、从空间分布结构来看: • • • 原苏南模式是乡镇分散型布局,属于孤立型的城 •镇群经济;新苏南模式是园区集中型布局,属于协 作 •型的都市圈经济。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论文报告一、“苏南模式”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苏南模式是指指南江苏南部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电子、电器、纺织、针织、食品等制造业为主导,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初步形成了江苏南部地区的“小商品工业群”。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以高新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苏南产业集群”。
第三阶段是21世纪中叶至今,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
二、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和人才创新等;优势包括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研发实力强劲、市场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优势等。
其中,产业集聚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形成了一个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等城市为中心的独特的“楼房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以大型汽车、机床、钢铁、化工、纺织、医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同时涉足了房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发展路径则是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创新的转变过程。
四、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苏南模式的成功在于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推进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且通过人才引领来推动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包括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既要借鉴国际领先的成果,也要发挥本地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产业联盟和共同研发机制。
五、苏南模式的未来展望苏南模式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会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更加突出。
“新苏南模式”与“两新”组织党建运行机制
“新苏南模式”与“两新”组织党建运行机制新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在原有“苏南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
它成功探索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之路。
在创建新苏南模式的过程中,苏南地区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破解了一系列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在与时俱进地探索“两新”组织党建运行机制方面,积累了对其它地区具有指导意义的丰富经验(全国百强第一县昆山市也是“全国党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昆山市的快速发展是苏南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昆山的成功实践也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成功典范。
本文以昆山市为案例,研究新苏南模式下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运行机制。
一、新苏南模式给“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诸多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
苏南模式变迁在经历了第一重循环:制度环境变化――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制度失衡①之后,又经历了第二重循环: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即新苏南模式②。
改革开放之初,脱胎于草根之中的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率先形成制度性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发展高峰,进而形成众口交赞的苏南发展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南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苏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平台上。
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先进市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实现了江苏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
新苏南模式给全省做出了榜样,给全国作出了启示性的贡献,它是苏南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破除一个又一个地区性乃至世界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的成功探索。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新苏南模式既体现了对原苏南模式的路径依赖,又体现了发展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
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回顾与前瞻——以苏州为例
Review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urbanization pattern of Sunan——A case study of Suzhhou 作者: 周艺怡[1];张京祥[2];曹荣林[2]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人文地理专业[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2]
出版物刊名: 城市问题
页码: 25-28页
主题词: 城镇化;苏南城镇化模式;苏州
摘要:苏南城镇化模式曾对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及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包括六个县级市)城镇化的历程进行阶段式的回顾,对苏南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前景做了预测。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目录
contents
引言“苏南模式”的概述“苏南模式”的经济发展历程“苏南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方向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苏南模式是指在江苏省南部地区逐步形成并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02
“苏南模式”的概述
苏南模式是指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模式。
内涵
苏南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3)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
特点
“苏南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
“苏南模式”的历史演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变革。
政府引导和支持是推动“苏南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苏南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协同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城融合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融合,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苏南模式”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人才引进
“苏南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的主要结论
“苏南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显著优势,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新苏南模式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未来发展方向: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如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
应对策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域竞争加剧:国内其他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短缺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短缺问题对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一定制约。
挑战:新苏南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人才短缺和国际竞争等。
特点: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补充,以政府引导为辅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市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
苏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崛起,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汇报人:XX
经济发展方式:新苏南模式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苏南模式依赖投资和出口
PART FOUR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新苏南模式”: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全面小康之路
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是苏南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经验。苏南人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积累。只有千方百计做大蛋糕,才能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苏南人首先是致力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发展的先机。二是大力支持能人先富,以先富带动共富。
我们江苏省委党校“新苏南模式”课题组,对苏南各地特别是昆山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新苏南模式”是昆山以及苏南其他县(市)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原有“苏南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如果说“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如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作出的开拓性探索,“新苏南模式”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苏南人民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的创新实践。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对于江苏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创”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资金、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和挑战一个个扑面而来。苏南人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创业求发展,以创新谋突破,以争先鼓士气,百折不回,艰辛探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超越。正是凭着“三创”精神,昆山走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前列。
苏南的实践表明:“三创”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南的实践生动证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的理论课题,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又要充分调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
770 1332.64 *数据来自两市统计局网站
昆山之路
单一农业县 “小六子” “小八子”
1984
自己创办了一个工业小区
昆山之路
1987年11月下旬
胡启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芮杏文(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江泽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 顺道昆山考察
昆山之路
1989
No.1广州黄埔开发区 No.2上海漕河径开发区
积极因素及特点
资本优势 市场竞争 城乡关系
廉价劳动力 强势政府
社会风气 “六自”
工农协调
问题
党政企合一 市场 流通 外政府与穷市民
环境压力与城市容量
成果展示
2004年苏州全年实现GDP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 美元大关,仅次于深圳;全部工业产值达到9010.77亿元, 仅次于上海;实际吸引外资规模则超过上海、深圳,居全 国各市之首。
形成背景
地利 人和 历史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
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
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内容摘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合理演化会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要素驱动模式难以维系;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低水平徘徊;相比于GDP的高速增长,民众收入的增长滞后。
因此苏南要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关键词:现代化新苏南模式产业结构创新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建立了“苏南模式”;第二次通过走开放型经济的道路建立了“新苏南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苏南模式”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江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全省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要求苏南有条件的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苏南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苏南已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后期,面临现代化第二阶段即知识化阶段的挑战和机遇,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为此在推进苏南现代化中的进程中,寻找经济继续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探索研究新苏南模式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实现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我国许多地区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理论依据根据阿瑟·刘易斯(1989)的观点,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要素,由于边际效益呈递减规律,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逐步递减的,因而从长期看经济的发展就取决于人的智力和技术。
刘易斯拐点理论要求转变资源依赖型、资本依赖型的发展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源泉。
苏南模式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是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发展,标准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是富民强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南在又好又快发展上不断创新,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而新的发展实践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准确认识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要求,并根据人民的期盼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又好又快,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则是我们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苏南又好又快发展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典范1、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效益。
进入新的世纪,苏南经济以每年近20%左右的速度向前递增。
2007年,苏州全市GDP5700亿元,同比增长16%,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增长11%。
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520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8926美元。
按户籍人口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
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下同)15.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4367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分别超过5800美元。
这在国内也是比较高的数值,可见苏南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
新世纪以来苏南经济逐步克服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集资兑付、企业改制等问题的困扰,工业化快速推进,由过去的二产一支独秀向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以苏锡常为例,2007年,三市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7:63.7:34.6、1.4:58.4:40和3.4:59.6:37。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比拟开展形式的几个实际假说革新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域成为中国经济开展最快和最生动的地域,其各具特征的开展途径被概括为〝苏南形式〞、〝温州形式〞。
但是国际经济界对这两种形式的比拟和争论不时没有中止过。
特别要留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形式自身的范围。
过去强调私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形式压温州形式,如今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形式批苏南形式。
我们以为,比拟这两种形式不要夹入政治规范,不要复杂地以私有还是私有作为评判规范,应该以消费力为独一规范。
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对比拟开展形式先提出如下假说。
所谓〝开展形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征的经济开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开展特点的概括。
依据此定义,我们的假说是要廓清以下效果:(1)形式是不变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开展形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开展途径和机制的笼统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议形式外延的可变性。
(2)一种形式一定优于另一种形式吗?我们的回答是,依据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思想,只需充沛思索相关约束条件,比拟不同的开展形式首先地要看其能否契合事先外地的经济条件,能否最有利于事先外地的消费力开展。
分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开展的形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3)形式可以照搬吗?我们的回答是:对已有形式的微观选择即全体移植是行不通的,除非可以规模经济地改善约束条件自身。
详细地说,不论苏南形式、温州形式还是其他形式,都是对开展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响。
一种形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反的形式未必都有效。
(4)形式差异永久吗?我们的回答是,某种形式所依赖的条件自身是开展变化的从而开展途径也是开展变化的,开展的趋向是差异的日益增加,即形式的淡化和趋异化。
二、苏南形式的起始阶段特征所谓〝苏南形式〞,通行的了解是指苏锡常地域经过开展乡镇企业停止非农化的方式和途径。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论文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论文论文摘要:“苏南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其几经变革,但是当前苏锡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依旧证明了“苏南模式”的可靠性。
本文首先回顾“苏南模式”变革的历史并对现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几点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地方经济的意见。
论文关键词:苏南模式苏锡常个私经济Abstract: “Southern Su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in the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cities at present proves the pattern is still alive. This paper try to review the pattern’s history, and analyze the present pattern, then remend any feasible : Southern Su Pattern Su-Xi-Chang Private Economy “苏南模式”是指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经济发展途径选择及经济发展途径组合,它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概念,不单纯指某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选择和组合。
苏南地区通常被定义为: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以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在具体的地域范围上包括各城市的市区和农村。
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而且强劲的发展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而出现了“苏南模式”的提法。
在不同的时期结合点上,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总是能出现自适应而转危为安,本文试图总结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
一、“苏南模式”的历史回顾1983年费孝通先生在研究苏南三个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情景时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时过境迁,“苏南模式”几经起伏,但是由于其能够自我适应性的改变着,所以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依旧非常的快速、稳健。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31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 发展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
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
◇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范从来孙覃明新苏南模式所有制结构的共同富裕效应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苏南人开始了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的艰难步伐,从而有了“苏南模式”的诞生。
小平同志曾用“异军突起”对苏南模式大加肯定。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苏南模式的批评一直没有停止过。
“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争论言犹在耳,“粗放发展、环境污染”的指责则一直不断。
然而,苏南人用改革、转型、发展的实践,用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回答了一个又一个质疑,不断创新发展着苏南模式。
今天的苏南,经济增长又好又快,居民富裕和谐,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公共产品供给较为丰富,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苏南模式的演进,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的三个方面: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三是增长方式的转型。
最初的苏南模式率先推进了前两个转型,其后苏南模式逐步演进,新苏南模式最终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不仅对前两个转型有了完善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第三个转型。
苏南人的实践和成就,不仅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富足和谐的“小康社会”的梦想,而且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经济转型和发展之路。
研究和弘扬新苏南模式,不仅可以指导这一区域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也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22次会议专门讨论了创新苏南模式的问题。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会上对苏南发展模式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苏南有五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全国百强县(市)最集中的地方在苏南,苏锡常地区所有的县(市)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二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方在苏南,苏南的城乡发展比较协调;三是生态重建成效最显著的地方在苏南,全国47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苏南有13个市,苏南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四是社会治安最好的地方包含了苏南;五是科技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在苏南。
新“苏南模式”研究
新“苏南模式”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苏南模式的由来,总结了新“苏南模式”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传统的“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谓“苏南模式”,实际上是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介对江苏省南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最早由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所提出来的。
苏南的概念相对狭小,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还包括浙江北部部分地区,这里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闻名全国,而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所谓的“苏南模式”。
但是,从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苏南模式”却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桎梏,出现了机制僵化、效益下降、民间经济活力受抑制的状况。
有专家认为,导致“苏南模式”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公有制异化成了官有制、官民收入差距拉大、有失公平原则。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弊端,使苏南模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苏南企业的竞争力遭受沉重打击,本来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苏南企业丧失自己的优势,整个苏南经济也丧失领导地位,被浙江、珠江等地区赶上或者超越,以至于被认为“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新“苏南模式”然而,面对各种批评和非议,苏南人却以惊人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毅力,继续推动苏南经济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重新使苏南经济焕发了生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的苏南模式相比,目前苏南经济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差别,甚至很难发现传统苏南模式的影子。
有专家说现在的苏南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模式时代,苏南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无明显标识和模式特征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轨道。
到苏南各地看一看,不管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是镇江,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完全不相同,在苏南,甚至能够看到“温州模式”的影子。
总体上看,新苏南经济一些亮点有: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构成了苏南经济的新亮点比如苏州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一、比较发展模式的几个理论假说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
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
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
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评判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比较发展模式先提出如下假说。
所谓“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
根据此定义,我们的假说是要澄清以下问题:(1)模式是不变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
(2)一种模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模式吗?我们的回答是,根据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思想,只要充分考虑相关约束条件,比较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地要看其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是否最有利于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
离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发展的模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3)模式可以照搬吗?我们的回答是:对已有模式的宏观选择即整体移植是行不通的,除非可以规模经济地改善约束条件本身。
具体地说,不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还是其他模式,都是对发展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应。
一种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同的模式未必都有效。
(4)模式差别永恒吗?我们的回答是,某种模式所依赖的条件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发展途径也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差异的日益缩小,即模式的淡化和趋同化。
二、苏南模式的起始阶段特征所谓“苏南模式”,通行的理解是指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比较发展模式的几个理论假说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
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
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
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评判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比较发展模式先提出如下假说。
所谓“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
根据此定义,我们的假说是要澄清以下问题:(1)模式是不变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
(2)一种模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模式吗?我们的回答是,根据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思想,只要充分考虑相关约束条件,比较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地要看其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是否最有利于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
离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发展的模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3)模式可以照搬吗?我们的回答是:对已有模式的宏观选择即整体移植是行不通的,除非可以规模经济地改善约束条件本身。
具体地说,不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还是其他模式,都是对发展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应。
一种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同的模式未必都有效。
(4)模式差别永恒吗?我们的回答是,某种模式所依赖的条件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发展途径也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差异的日益缩小,即模式的淡化和趋同化。
二、苏南模式的起始阶段特征所谓“苏南模式”,通行的理解是指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
“苏南模式”中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嬗变:以苏州市为例
“苏南模式”中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嬗变:以苏州市为例
夏永祥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5)001
【摘要】本文以苏州市为例,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集体经济从人民公社到乡镇企业,再到股份合作社的改革与嬗变过程的分析,说明集体经济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分散占有矛盾演变的必然结果,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集体经济也要通过改革,探索和选择有效的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就是一种好的实现形式.在股份合作社中,既要产权清晰,量化到人,也要实行民主管理.
【总页数】6页(P101-106)
【作者】夏永祥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32
【相关文献】
1.苏南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及启示——以苏州市为例 [J], 刘远
2.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率先走向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J], 王俊华
3.苏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J], 陆小马
4.苏南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究——以苏州市树山村、西巷村、陆巷村为例 [J], 庄
梦雨
5.苏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讨——以苏州市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 [J], 魏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