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实验教学创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实验教学的创新
在小学自然这门学科中,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独具魅力吸引着孩子们走入奇妙的科学殿堂。进行实验是学生进行亲自动手,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形式。通过实验使学生实现“做中学”,在实验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发现。因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验探究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实验器材已经满足不了新课程教材的需要,很多仪器甚至已不再适用,如何切实有效地补充教学仪器与实验器材,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教育的需要。但是新教具的开发、研制、生产,肯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教材的更新速度而言,具有很大的滞后性,不可能及时满足很多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课改后我们的教学更具生活性、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提倡使用一些生活化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所以,拓展材料来源、优化实验材料是保障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一、师生共同搜集材料,促进学生参与
小学自然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自然老师的课前准备是个大工程。学校实验器材的数量和种类往往都是有限的,很少能满足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实验的需要,这样就剥夺了部分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机会。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老
师就要在课前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东挪西借,七拼八凑,甚是辛苦。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搜集材料的权力放开给学生,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来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不同的学生身边往往拥有不同的材料资源,发动学生收集可以充分拓展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材料的来源。同时,搜集材料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科学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有时候还会出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镜子》一课时,学生们人人参与,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镜子,圆的、方的、大的、小的、还有多边形的,在准备的同时学生们一定都已经玩过,自主探究在课前就开始了,这样在探究镜子反光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们就较顺畅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再加上老师准备的各种镜子,这堂课学生们人人参与,学生的探究兴趣都被激发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实验材料,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们应该活用教材。在自然教材中给我们展示的一些实验,是一些基本实验。同一个实验其实可以采用不同材料,我们可以探索新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这样适当的改进一下实验材料,不仅能拓宽实验材料的来源,使实验更贴近学校、学生的实际,还能降低实验成本,优化实验结果,可能达到的效果更佳。如:在教学《水蒸气的能量》一课时,教材中给我们提供的是用鸡蛋壳来自制一个蒸汽小船,首先要把生鸡蛋两头打两个小孔,然后从一个孔中抽出蛋清蛋黄,再用白胶封住其中一个孔。在这个环节的制作中,制作难度较大,蛋壳很容易就碎了,而且补洞的工序也不是那
么好做的,孔大了补不了,孔小了蛋清蛋黄很难清理,清理过后的蛋壳还要用清水冲洗,否则加热后会起泡堵住排气口。我通过实践发现如果换成一个带橡皮塞的玻璃小药瓶,只要用针筒抽去里面的药水就可以了,而且学生们清楚看清里面水沸腾后的效果,省去了前面很多的繁琐步骤。但是这样的瓶子加热后如果蒸汽出不了很容易产生爆炸的危险,解决让蒸汽能顺利排出的问题也很简单,只要在瓶口插入一个针筒的针头,金属针头插入瓶口适当的位置就能让蒸汽通过针头顺利出来,这样的材料改变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操作,保证了小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改进实验材料,避开了实验操作的难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观察、分析蒸汽推动小船前进的实验现象上,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替换实验材料,方便学生操作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而实验材料简单、易操作是影响自然课的关键之一。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就需要多动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合理替换实验材料,使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合理。在自然课中会出现的一些小制作,通过制作来探究、认识事物。如教学《不倒翁》这课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不倒翁,材料是沙子和塑料假喜蛋外壳,制作时要在沙子中倒入胶水,才能把沙子固定在蛋壳的底部。在课堂中就可以采取替换实验材料的方法。蛋壳替换成塑料瓶盖子,沙子替换成橡皮泥,制作时只要学生把橡皮泥塞进塑料瓶盖的半边,那么一个很稳的不倒翁就成功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多准备些卡纸、彩笔、双面胶,
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各种人物形象,用双面胶贴在塑料瓶盖的平面上,学生们短时间就能成功地制作很多的形象,还有的直接找到一些形象剪下来贴上去,这样不但让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样的替换给师生都带来了方便,实验的成功率也大有提高,何乐不为呢?
四、自制实验材料,开拓学生思维
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自然教材中,我们常常发现教材呈现的内容甚少,现有的实验往往不能满足我们教学的需要,这时我们就要适当的自制实验材料,填补空白。如在教学《光是直线传播的》一课中,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制一个简易照相机,用大小两个不同的纸杯,大的纸杯底部挖去,糊上一层半透明纸,小的纸杯底部用稍粗的针戳一个小孔,这时小的纸杯套在大的纸杯外面,把小孔对准光源,眼睛透过大的纸杯杯口往里看,会很清楚地看见里面的半透明纸上会有一个倒立的像。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生活中小孔成像的应用,这样学生们思维更活跃、更投入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等,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有针对性的拓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有通过探究才能了解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方式,而材料是实验的基础和保障。实验材料
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自然老师应处处做个有心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实验材料进行进一步优化,不断探索更加适宜的实验材料,这样才能使实验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结构更加合理,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