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_侯世芳
多发性硬化患者IFN-γ及IL-10分泌性T细胞的变化
![多发性硬化患者IFN-γ及IL-10分泌性T细胞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619d72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png)
多发性硬化患者IFN-γ及IL-10分泌性T细胞的变化张丽;侯世芳;王维治【期刊名称】《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00(007)003【摘要】目的通过计数促炎症性细胞因子IFN-γ及抗炎症性细胞因子IL-10分泌性T细胞数目,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此两类细胞因子(CK)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检测MS患者、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NC)外周血(PB)及脑脊液(CSF)中MBP及其他抗原反应性IFN-γ和IL-10分泌性T细胞数目,并对活动期与缓解期MS及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疗法前后MS患者PB 中两种CK分泌性T细胞数目进行了比较.结果活动期MS患者PB及CSF中IFN-γ及IL-10分泌性T细胞数目较OND及NC组明显增多(P<0.05),CSF中MBP反应性T细胞差异更为显著(P<0.01).MS患者PB中IL-10分泌性T细胞数在缓解期较活动期明显升高(P<0.05).MP治疗后IFN-γ分泌性T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IL-10分泌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在MS发病机制中IFN-γ起促进作用,而IL-10有保护作用,是促、抗炎症性CK的比值而非按顺序的表达决定MS的活动性.MP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是调节CK网络的平衡.【总页数】6页(P146-151)【作者】张丽;侯世芳;王维治【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1【相关文献】1.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检测及临床意义 [J], 罗秋云;许南燕;邹琼辉2.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J], 高丽丽;毛德军;郭瑞友;唐咏春3.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腺样体组织中IL-10、IFN-γ表达 [J], 董家琪; 姜妍; 黄世勇; 王鹏举4.IFN-α2a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影响 [J], 刘松岩;王晓梅;隋宝珍;迟春萍;王妍5.IL-4诱导CD8^+T细胞分化为IL-10分泌性CD8^+T细胞 [J], 赵亚朴;郭永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db01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f.png)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依赖于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肌肉无力、共济失调、疲劳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符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例如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多个症状,或者同一时间出现的多个症状。
2.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部和脊髓的磁共振成像(MRI)是多发性硬化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影像学上,多发性硬化患者常常出现多发性脱髓鞘病变,这些病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广泛,有助于支持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3. 脑脊液检测,脑脊液检测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中可出现特异性的蛋白质和细胞改变,例如蛋白质的增加和淋巴细胞的增多。
4. 排除其他疾病,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例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炎症性疾病等。
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排除这些疾病,从而确保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详细询问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ced31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7.png)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彭真;张礼标;吴洁;孙云霄【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神经系统的疑难重病,对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论文从实验动物选择、几种重要的诱导方法及模型的行为学、影像学及病理评价等多方面对M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介绍.%Multiple sclerosis(MS)is a chronic autoimmune diseas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nd a difficult case in clinical nervous system.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play a key rol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and mechanisms,drug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In this review,w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MS models from animal selection,induction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r,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aspects.【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动物模型【作者】彭真;张礼标;吴洁;孙云霄【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基因药物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60;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60;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基因药物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4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浸润(视神经、脑、脊髓)、脱髓鞘以及轴突损伤、胶质增生等,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极其易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b9a569151e79b89680226f0.png)
【 关键词 】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 自体造 血干细胞 移植 ;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7 4 5+1 R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3 1 ( 0 10 4 5 10 — x 2 1) 6 2 6 5
Th v l a i n o u a i e e e to u o o o sh m a o o e i t m e l r n p a t t n i r a m e to a in s e e a u t f r tv f c fa t l g u e t p i t s e c l t a s l n a i n t e t n fp t t o c c o e
p r c p tla e a e a n l u e f ea s s t tl o u ou n a DL e a i v rg n a mb ro lp e . oa c sv l me a d me n A .An h F f . e r 8 9 a n r f d te P S o 2 y a si 7 . % 5 s
作者单位 :0 0 9北京 , 10 4 首都 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神经 内科( 冯楠 、 普、 张
董会卿)血液科 ( 娟 、 力) , 侏 苏
利 曲物可应用于 M S的治疗 , 但单纯重复使用常规药 物, 不能使 病情 得 到有 效 控 制 。其 中皮 质类 固醇
激 索 址 ’ 帛姚治疗 MS的 临 床一 线 用 药 , 主要 通 过 免疫 洲 抗 炎 作用修 复痂- 屏 障和 减轻水 肿 , 月 直 但长 期使 用
c l t n p a tt n i r g e sv h p e s l rss el r s ln a i n p o r s ie mu i l c e o i.M e h d A r to p ci ea ay i f8 ai nswi MS w o a o to s e r s e t n l sso 2 p t t t P h v e h w r r ae ewe n No e e 0 1 a d Ma c 0 0 we ec rid o t n o rh s i 1 e e t t d b t e v mb r 0 n r h 2 1 r a r u u o p t .41c s sw t HS T t ea y e 2 e i a a e i A C r p h h
多发性硬化 ppt课件
![多发性硬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4ff1a02af90242a895e5cb.png)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一、从病型(良性型、缓解复发型、缓解 复发-进展型及慢性进展型)及其病期以判 断疾病是否存在活动性。
1. 临床表现
新的临床症状体征出现或既往的残留症 状体征恶化及其恶化程度;
2. 脑脊液
(1)脑脊液细胞数增多及其细胞膜抗原的细胞病理学 分析,如功能性细胞亚群CD4、CD25的分析(T细胞按 其CD抗原及在免疫应答中功能不同,分成若干亚群, 其中以CD4+ 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Th)较重要),如 CD4+ 、 CD25+ 细胞数增多,70%支持MS的诊断; CD4+ 、 CD25+ (活性化辅助性T细胞)支持MS活动性;
缓慢进展,无缓 神经功能缺损进
解
行加重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表3. Schumacher 等人的MS诊断标准
1.在神经系统检查中必须具有客观异常(体征); 2.在神经系统检查以及病史中,必须具有存在两个和两
个以上的中枢神经异常病灶; 3.这种客观异常主要见于白质及其通路的病变; 4.有以下两种病程经过:
2. 临床证据即临床证实的脑病灶(Clinical evidence of a lesion):是指通过检查,有经验的医师发现或以往检出 并有记录证实的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即使以后不再出 现也是可以认可的。
3. 临床证实的副症状(Paraclinical evidence of a lesion):通 过热浴试验、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等各种检查证实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病灶,这种病灶可能曾有过症状, 但在临床未能证实确切存在有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 体征。
Ⅱ级: 1、符合上述1~4项中的三项 2、前瞻性、相匹配组的队列研究
Ⅲ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或配对 病例对照研究
中西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6cb2e26294dd88d0d26bcd.png)
2 西 医治 疗
外感湿热之邪上犯于脑 ,蔽阻清阳,致脑髓受伤 ,神机不用 ,
湿热灼伤血脉或 阳明湿 热伤 筋 , 卫气血运行不畅 ,致筋弛 营
不收 ,乃为痿病证【。重者外感 热毒 , 而不 去 ,内灼于脑 , 1 1 伏
耗 灼脑 汁 , 损伤 脑髓 ,久则痰 阻脑 络 ,脑髓失养 ,临床多有
即反复发作 ;二是空 间多发 ,即部位多发 。发作性症状 的发
生率 、临床表现 不一 , 中以痛性 强直 发作 、发作性感 觉异 其
血黑便 ,肢体肿痛 , 唇青 舌紫或有瘀斑 ,脉细迟涩属 气滞 血 瘀 ,治宜益气养血活血 ,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 小柴胡 汤化裁 。 1
处方 :黄芪 、党参 、丹 参各 1 g,生地黄 、白芍各 1 g,柴 5 2
髓汤 ,重用生地 、淫羊 藿 、灵芝 、蜈蚣 等药 ,能抑制免疫 功 能的亢进 , 促进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 既可减少激素用量 , 减 轻激素 副作用 ,又 能减少 MS复发 ,并改善 MS的临床 和神 经受损体 征 , 具有一定 的临床效果。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 代表 方二 黄方( 胶囊 ) 为樊永 平教授 的临床 经验方[ 5 4】 - 。在治 疗多 发性硬化 的过程 中,要避免热疗 、热 浴、热饮 ,包括 中 药 水煎 宜凉 饮 ,这对 于预 防其 复 发十分 重要【。 2 】
和视神经 最常见 。多发性 硬化有两个 特点 ,一 是时间多 发 ,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97ff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0.png)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MS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表现的疾病。
MS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2.1.1存在CNS多发病灶,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2.1.2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表现;2.1.3存在免疫介导的异常反应,如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增高和/或免疫球蛋白G(IgG)的脑脊液/血清比值(Q值)的异常升高;2.1.4具有临床分型特点。
2.2诊断流程:MS的诊断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2.2.1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神经系统和全身系统检查;2.2.2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2.2.3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蛋白质、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2.2.4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视神经诱发电位等;2.2.5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诊断方案。
3 MS的治疗3.1治疗原则:MS的治疗应基于病情分型、病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方面:3.1.1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1.2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病损形成;3.1.3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3.1.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3.2治疗方法:MS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MS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3.2.1免疫抑制剂:如干扰素β、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等;3.2.2免疫调节剂:如胞磷胆碱、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3.2.3症状治疗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3.3治疗进展性MS:对于进展性MS,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3.1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3.3.2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深静脉血栓预防等;3.3.3新药研究:如微生物疫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干扰素-γ水平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干扰素-γ水平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22bb1f14791711cc79173c.png)
因子和 化学 因子 相 互 作 用 , 互 制 约 ,H1T 2系 统 相 T /H 失 衡 的结果 , 是环 境 因素和个 体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参 考 文 献
I F 对于 E N的疾病发展起促进作用。在 M N A S患者 外周血及 C F中 T细胞 IF m N S N 一 R A表达 皆明显增 加 J其水平 与疾 病 严 重 程 度 大致 平 衡 , E E大 鼠 , 在 A
t e a u e c u e MS go p c mp r d w t h e t y c nr lgo p a d t er mi i gc u e MS go p Co cu i n h c t— o s u o a e i t e h a h o t r u n e t n ・o s ru . r h l o h t n l so
Psr(9 3 .Lvl o I F i s a dcn o sbet w r d t m ndb en f ad i ny el kd oe 1 8 ) ees f N 一 nt t n ot l u jc ee e r ie ym aso n wc ezm —n e e r s e s h i imuoo et s y( LS , eut m nsr n as E IA) R s s T esrm adC Fl e F w s 0n i icnyi rae b a l h u n S vl o I 一 a u ds nf at cesdi e e sf N f gi l n n
长程辨证治疗老年多发性硬化1例
![长程辨证治疗老年多发性硬化1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1da9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a.png)
长程辨证治疗老年多发性硬化1例
郑燕芳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9)6
【摘要】笔者在临床中以几年的时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多发性硬化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29-129)
【关键词】老年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郑燕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中西结合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51
【相关文献】
1.辨证分型治疗多发性硬化体会 [J], 连彦芬;王彦奎
2.长疗程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体会 [J], 郑燕芳
3.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J], 孙怡;陈士奎
4.中西医长程方案辨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39例 [J], 裴异;黄征宇
5.长程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6例 [J], 樊蓥;周仲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58dd62bb4cf7ec4bfed017.png)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作者: ————————————————————————————————日期: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MRI的影像学表现为CNS白质广泛髓鞘脱失并伴有少突胶质细胞坏变,也可伴有神经细胞及其轴索坏变。
MS病变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
MS的临床分型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更多见,男女患病比率为1:1.5~1:2。
CNS各个部位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一、复发缓解型MS(RRMS)疾病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后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
80%~85%MS患者最初为本类型。
二、继发进展型MS(SPMS)约50%的RRMS患者在患病10~15年后疾病不再有复发缓解,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过程。
三、原发进展型MS(PPMS)病程大于1年,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无缓解复发过程。
约10%的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四、进展复发型MS(PRMS)疾病最初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中偶尔出现较明显的复发及部分缓解过程,约5%的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五、其他类型根据MS的发病及预后情况,有以下2种少见临床类型作为补充,其与前面国际通用临床病程分型存在一定交叉:1.良性型MS(benign MS):少部分MS患者在发病15年内几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残留症状及体征,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影响。
目前对良性型无法做出早期预测。
2.恶性型MS(malignant MS):又名爆发型MS(fulminantMS)或Marburg变异型MS(Marburg variantMS),疾病呈爆发起病,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高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死亡。
MS症状学 许贤豪
![MS症状学 许贤豪](https://img.taocdn.com/s3/m/ad6f63f4f90f76c661371ac4.png)
第十章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学(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经典多发性硬化(M S)表现为复发缓解,常累及年轻人。
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传导束,临床上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深感觉通路、前庭、小脑通路以及视神经均可不同程度受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所以大部分病人有大家熟悉的临床综合征。
但M S又表现了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因其病变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性,以致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难以预测,包括发病年龄、起始症状、严重性、恢复程度、复发频率以及总体预后等,使得M S成为神经科扑簌迷离的疾病之一。
一、MS的临床病程分型M S的临床经过同样像其症状一样难以预测。
在讨论MS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我们必须知道这种进展性疾病不同的自认病程,以及不同病程形式其首次发病表现如何,这对认识疾病进程、判断预后和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了解M S的临床发展,描述其病程需要三个因素:临床病史的回顾,病情的横断面评价及最可能的预后估计。
除非有各方面都详细记录的病史,MS的病程和类型不可能在诊断的时候就确定下来,故任何对疾病亚型的讨论必须主要根据病史或者详细的随访资料。
1996年,国际著名的MS专家小组经过几年的大量调查,把原有分型进行了新的修订,达成了一致意见,把M S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复发缓解型M S(re l ap si ng-r em it tin g MS,RR MS):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约占85%,多在20~40岁发病,男女比例为1:2。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神经症状一般持续24小时以上,然后在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内部分或完全缓解,发作间期没有疾病进展的证据,两次发作间隔时间变异很大,至少一个月。
大多数患者于发病早期可有多次复发和缓解,每次对治疗反应佳,约50%患者数年后转为继发进展型。
原发进展型M S(p ri m ar y-pr og re ss ive M S,PP MS):约占10%,起病年龄偏大,多在40岁以后,男女比例1:1.3,隐袭或慢性起病,,发病后轻偏瘫或轻截瘫在数周到数月甚至数年内缓慢进展,主要累及脊髓,常见肢体无力或发紧,单肢或双下肢麻木刺痛感,共济失调,膀胱、直肠及性功能障碍等,脑神经受累较晚,视觉或皮层功能受累少见。
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
![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edbdf2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1.png)
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
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4(0)10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药物应用于临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已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重点介绍多发性硬化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等内容..
【总页数】5页(P849-853)
【作者】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
【作者单位】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J], 焦永琴
2.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J], 徐文;王国平
3.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J], 林强
4.复发缓解型、继发性进展型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中认知损害的差异 [J], Huijbregts S.C.J.;Kalkers N.F.;De Sonneville L.M.J.;李一明
5.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J], 孙克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硬化疾病进展机制分析及中药有效成分药理研究现状
![多发性硬化疾病进展机制分析及中药有效成分药理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cfa2b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c.png)
多发性硬化疾病进展机制分析及中药有效成分药理研究现状周莉;樊永平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21)9
【总页数】3页(P555-557)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进展机制;中药;有效成分;药理研究
【作者】周莉;樊永平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51
【相关文献】
1.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研究 [J], 纪晓宁;纪同智
2.中药广藿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进展分析 [J], 陈暮昕
3.中药有效成分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 [J], 赵玉浩
4.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卢慧颖;王天阳;王浩泽;周婕
5.中药槐角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历史研究进展 [J], 徐兴楠;笔雪艳;宁夏;王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修正药物应用于临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已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重点介绍多发性硬化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进展等内容。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药物疗法;综述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HOU Shi⁃fang,LIU Yin⁃hong,XU Xian⁃haoDepart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U Xian⁃hao(Email:xuxianhao99@)【Abstract】The growing number of disease modifying drugs(DMDs)approved for multiple sclerosis (MS)treatment is a significant step forward and provides new options for MS patient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research highlights of MS,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ccessory examination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ogress of treatment.【Key words】Multiple sclerosis;Drug therapy;Review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上时间多发性和空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征。
主要累及中青年,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医药机构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种新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正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临床特征多发性硬化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病,少数为急性病程。
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半球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小脑失平衡症状与体征、眩晕、眼球运动障碍、构音障碍等。
这些症状可单一或以不同组合出现,往往数日内即达高峰,导致严重瘫痪、感觉障碍,甚至失明;延髓或高位颈髓受累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失语[1]、智力减退等灰质核团受累症状,至疾病晚期可出现认知和精神异常。
约85%的患者呈复发⁃缓解型(RRMS),其中30%~40%于6~10年内进展为继发进展型(SPMS);有10%~15%的患者为原发进展型(PPMS)[2];罕见进展复发型(PRMS)患者。
目前,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仍强调以临床为基础,结合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
因此,认识多发性硬化的疾病特点,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二、辅助检查任何检查方法如能为多发性硬化提供时间多发性和空间多发性证据,均有助于诊断,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脑脊液、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检查。
1.脑脊液检查一般检查项目包括颅内压、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定量、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等。
颅内压一般正常或略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50×106/L),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蛋白定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约半数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范围;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正常。
免疫学指标包括寡克隆区带(OB)、IgG指数和IgG鞘内合成率。
目前,寡克隆区带仍是多发性硬化实验室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学指标[1]。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但并非特异性,doi:10.3969/j.issn.1672⁃6731.2014.10.004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许贤豪(Email:xuxianhao99@)·专题讲座·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其他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例如副肿瘤综合征(N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神经白塞病、干燥综合征(SS)、神经梅毒、中枢神经系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神经莱姆病等亦可呈阳性。
此外,寡克隆区带还有助于判断预后,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的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较阴性者更易进展为多发性硬化;有70%~9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IgG指数和IgG鞘内合成率升高,免疫治疗可使该项指标恢复正常,因此具有监测疗效的价值[2]。
既往大多数研究证实,髓鞘碱性蛋白(MB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时缺乏特异性[2],近期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髓鞘碱性蛋白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3.70%和78.30%[3],但其诊断多发性硬化的价值仍待进一步验证。
抗髓鞘抗体,特别是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和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在多发性硬化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曾经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尚无定论。
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主要用于鉴别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有60%~80%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和5%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NMO⁃IgG呈阳性[4]。
另有研究显示,血清NMO⁃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对干扰素⁃β(IFN⁃β)治疗无效,甚至可以加重病情。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NMO⁃IgG有预测治疗反应的作用。
2.MRI检查在过去的30余年中,神经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有利工具。
MRI已广泛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其敏感性远超过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成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价和疗效判断的重要佐证。
特别是近年来MRI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
推荐尽量采用薄层扫描、层厚3mm,尽可能扫描到大脑半球凸面皮质[5]。
经典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白质呈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T2WI可清晰显示脑白质和脊髓病变;FLAIR 成像所显示的病灶较T2WI更清晰,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强化病灶,提供急性期病变活动的证据。
具有诊断价值的MRI特征性表现为:(1)T1WI像,呈“灶中灶”现象,系指边界清楚的“黑洞”周围环绕模糊的稍高信号影,认为与脂质过氧化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2)T2WI像,脑室周围小的病灶长轴与侧脑室长轴垂直征象;大的病灶呈“煎蛋”样,即病灶中心明显高信号、周围环绕稍高信号;“脏白质征”,即长期或慢性多发性硬化和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幕上白质脱髓鞘病灶呈弥漫性分布。
(3)FLAIR成像,胼胝体呈“条纹征”、“点线征”或“Dawson手指征(Dawson's fingers sign)”,增强扫描可见“开环征(open⁃ring sign)”,即病灶不完全环形强化,近皮质部位不强化。
脊髓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常见局灶性病灶,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断面少于脊髓横截面积一半;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则可见较具特征性的弥漫性病灶。
近年来,一些新的MRI技术也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及诊断与治疗过程。
其中,以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磁敏感加权成像(SWI)、fMRI、双反转恢复(DIR)居多,明显提高了MRI检测多发性硬化的敏感性[6]。
脊髓强化病灶明显少于脑部,然而应用3倍剂量对比剂、延迟注射后成像时间和采用超小顺磁性氧化剂等措施,能够增加脊髓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但FLAIR成像在检测脊髓病灶方面并无优势。
3.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诱发电位可反映多种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情况,提供临床下病损证据,有助于临床诊断的确立。
目前,常规检查方法包括评价视觉传导通路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评价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评价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近年来,评价锥体束功能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也在临床广泛应用。
虽然,MRI检查颅内病灶较诱发电位更敏感,特别是亚临床的脑白质病变,但诱发电位检测视神经和脊髓病变的敏感性优于MRI,较MRI具有更好的临床一致性。
诱发电位对脑干病变的检测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对判断与功能相关的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运动诱发电位与临床病变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残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7]。
虽然,MRI和诱发电位均能提供一些临床无法获得的疾病信息,但二者不能互相替代,而且这两种检查方法也不能替代临床检查,因此不能过分夸大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特别应杜绝仅凭影像学表现或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多发性硬化诊断的情况。
三、诊断标准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能够明确诊断的特异性检查项目,使临床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多发性硬化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诊断标准。
1983年制定的Poser诊断标准[8]引入了诱发电位和脑脊液免疫学指标作为重要诊断依据,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亚洲地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检出率较低,对实验室确诊的和可能的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帮助不大。
目前的诊断标准采用的是临床表现与MRI特征,二者组成了2001年的McDonald诊断标准[9],该标准经过两次修订(2005和2010年)后得到了进一步改良,目前主要采用2010年修订版McDonald标准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10]。
该修订版继续保留以往McDonald诊断标准的主要特点,更强调时间多发性和空间多发性证据仍然是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核心,而MRI则有助于提供病灶的时间多发性和空间多发性证据。
空间多发性要求下述4个典型中枢神经系统区域(脑室周围、近皮质、幕下、脊髓)中至少2个存在1个或以上病灶;时间多发性则以单次MRI检查强化和非强化病灶同时存在为诊断标准。
新的诊断标准对MRI特征进行了修订,简化了对影像学和脑脊液的要求,增加了对儿童、亚洲和拉丁美洲等不同人群的实用性,继续肯定了脊髓病灶和脑脊液阳性对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进一步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只有在患者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可以解释临床现象的疾病时方可明确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与以往的诊断标准相比,新的诊断标准敏感性增加而特异性无改进,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广泛应用。
四、治疗原则多发性硬化为缓慢进行性疾病,其治疗为长期过程,由于尚无治愈方法,故提倡早期治疗:急性期治疗以减轻症状、尽快改善残疾程度为主;缓解期治疗即疾病修正治疗(DMT),以降低复发率、减少脑组织和脊髓病灶数目、延缓疾病进程,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11]。
1.急性期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客观证据的症状需早期及时治疗,如视力下降、运动障碍、小脑和脑干症状,仅出现轻微感觉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休息后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