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初二信息技术第二章教案《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
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
(5)掌握do循环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选学)2•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
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持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持续提升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表现方式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实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持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知识形成Fori=100to1000step100r=ICircle(2500,2500),rNextI阅读程序段,指出循环变量、循环体、共循环了几次,并写出结果: S=0Fori=10to4step-3s=s+iNextIPrint“s=“;学生回答:如果步长为零,程序会陷入死循环。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
说明:步长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能够是正数也能够是负数。
问题: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Endsub教师对循环语句的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动画显示循环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生思考
运用实验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2022年《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2.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问题。
3.通过摹仿,操作,探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教法:探索启示式。
学法:探索发现式。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者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味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普通”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索,掌握知识1、夯实基础:人口预测。
现有人口总数是,人口的年增长率是,预测第年人口总数将是多少?用程序框图描述你的算法。
这是课本上的引例。
2、巩固提高:3、沟通发展仿照本节课例题,同桌俩人一人编题一人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
②明确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
③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①课本 P19 习题 1-1 A 4,5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for 循环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课时内容。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这个 “ 同一件事 情 ” 用代码 来 实现 。学生 在刚 刚开始 学 习循 环结 构 时 ,直 接 讲解 显 得 很 突 兀 , 也往 往 不 像 学
是结 构化 程序设计 教学 的重难点 所在 。根据多 年程序
的教学模 式 注重学 生 的主体 性 , 顺应 心和 探求 动机 L 。讲课顺 序不 5 ]
是从 概念 、 法再 到程序设 计 例题 , 语 而是 直接从 问题入 手, 启发 学生 思考 , 引导 学生在 问题 解决 中构 造算法进
杨 剀 黄 玲 玲
( 南华 大学计 算机 科 学与技术 学院 湖南衡 阳
4 10 ) 2 0 1
【 摘 要】 通过对 程序设 计教 学 中的重难 点循 环结构 程序 设 计 的教 学 方法进 行研 究 ,总结 出一种 融合建 构主 义、 情境 创设 教 学理念 的循环 结构程 序设计 教 学方法 ,通过 多次 教 学实践 证 明,该教 学方 法 易于学 生接 受和 掌握 。 【 关键 词】循 环结 构 ,教 学方法 , 问题情 境 ,课程 导入 ,算 法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
s=s+3 …… s = s + 100 Print s 师:大家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累加,但有没有问题啊? 生:太烦琐了 师:那能不能把程序写得简单一些,让计算机自动重复上述过程呢? 师:我们仔细的看一下,这里的 s=s+1、s=s+2、s=s+3 等等,都是很相似的语句吧,都 可以写成 s=s+数字的形式吧。而且这里的数字是从 1、2 一直到 100,是一个等差数列,公 差是 1。 师:如果用变量 i 来表示这里的数字,那每一行的操作就是 s=s+i (i 分别取 1、2、3。 。 。 、 100) ,所以整个计算过程是在重复若干个同样的操作,即 s=s+i。 我们说,像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执行某种操作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结构。这 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课题,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降 低学生的难度,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学生适时归纳,总结规律,从中抽象出循环 结构这样一类逻辑结构。 (2)展示实例程序,分析程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程序用循环结构是如何实现的。 展示程序: Private Sub cmdgs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100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师:很明显,左右两边哪一边的程序是用循环结构实现的程序?左边的。对比一下,本 来用于累加的 100 行语句现在变成了几行?3 行。 简单多了。 这个 3 行就是我们的循环结构。 师:解释一下这里的循环结构:i 从 1(i 的初值)开始一直到 100(i 的终值) ,这里的 1 称之为 i 的初值, 100 称之为 i 的终值, 这里重复执行的是什么?s=s+i,next i 是什么意思呢? 让 i 的值增加 1, i 的初值是 1, 然后是 2, 然后是 3, 一直到 100, 所以 s=s+i 执行了多少次? 100 次。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 vb 程序,运行一下,结果是多少?5050 师:现在,我将这个程序稍微改一下,让 i 从 2 开始到 99 结束,最后 s 的值是多少? 生:4949 师:实际上这时候计算的是 2+3+4+…+99 的和。 (3)模拟尝试,用循环思想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想大家对循环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模仿这 个程序,完成下面 4 个程序的填空(1、2 两题师生共同分析完成,3、4 两题由学生上机实 践完成。 ) [任务一]: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21 0 2年 1 月
数 学教 学研 究
5 5
“ B循环 结构程序设计” V 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袁 媛 ,常 咏梅
( . 北 师 范 大 学 数 学 与信 息 科 学 学 院 ,甘 肃 兰州 7 0 7 } 1西 3 0 0
2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传播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7 ) . 3 0 0
和方 法 , 据教 学 目标 , 析教 学 中的 问题 和 根 分
需要 , 确定 解决 问题 的 步骤 , 选择 相 应 的教学
学 策 略 、 学评 价 等 环 节 的具 体 计 划 并创 设 策 略 , 教 制作 教学 媒体 , 最后 分 析 、 价其 结果 , 评 以达 到最 优化 的 目标. 因此 在 “ 循环 结 构程序
说 明一 布 置 作业 的讲 解 流程 . 种 流 程 以语 这 立 编程 的概 念 , 忽 略 了逻 辑 思维 方 式 的形 也
和 网络应 用程 序 中. 据教 育 部 2 世 纪 的计 的技 巧是学 习程 序设 计 的最基 本要 求. 根 1 算 机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目标 , 我 校 非 计算 机 专 在
的起 点和界 定学 习者 的预期 位置 . 《 B程序设 计 》 程 的教 学 对 象 是 程 序 V 课
设 计零 基 础 的 大学 一 年 级 学 生 , 学 习 了循 在
教 师
环结 构 的前 续章 节顺 序结 构 和选 择结 构程 序
设计 后 , 备 了顺 序 结构 、 具 选择 结 构程 序设 计 的基 本 知 识 , 够 利 用 VB解 决顺 序 和选 择 能 的简单 问题 , 握 了 最 基本 的编 程 思维 和 方 掌
“ 循环结构” 是指通过重复执行某些操作 教学结果和预期学生 学习达到的标准. 就是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2.学生反馈分析3.教学改进措施四、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循环结构作为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对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编写高效、合理的循环结构程序的能力。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循环结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重点讲解for 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的语法、执行过程及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结合实际编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4.教学过程(1)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3)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结构程序;(4)分组合作,互相点评和修改程序,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和课后反馈,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掌握循环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并在实际编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反馈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他们对循环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于循环结构的语法和执行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3.教学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循环结构语法的讲解,并通过更多实践案例加深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习惯,提高编程效率。
【总结与展望】本次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C 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陈晓红(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1)摘要:本文设计了主题为“C 语言循环结构”教学活动,教学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等方法。
本文探索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将为循环结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结构;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104-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教学内容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
C 语言功能强大,程序编写灵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学生以后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会有极大的帮助。
本节课内容是介绍循环结构的思想和特点,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for 循环语句的语法和应用,能运用循环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重复广告”“阿凡提的工钱”“跑步打卡”等趣味内容讲解循环的语法、执行过程、for 语句的退出机制。
课堂最后提出“存钱翻番”的问题,请学生课后分组讨论,如何使用for 循环语句计算本金翻番的时间。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赋值语句的用法,也掌握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这些都是学习for 循环语句的基础。
而循环结构是整个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for 循环语句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后续的教学及程序设计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for 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执行过程、退出机制。
教学难点在于学会使用for 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设计2.1教学对象特征分析教学对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大一新生,开课学期在大一下学期。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5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 清晰、准确地讲解循环结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突出循环结构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循环结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while循环语法:
```python
while 条件表达式:
语句1
语句2
...
```
- for循环语法:
```python
for 变量 in 序列:
语句1
语句2
...
```
- do-while循环语法:
```python
do:
语句1
语句2
...
while 条件表达式;
```
3. 循环结构的应用
1. 循环结构的类型
- while循环: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适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
- for循环:按照指定的次数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适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
- do-while循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中的语句,然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适用于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体的情况。
2. 循环结构的语法
- 提高程序的效率
- 在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4. 循环结构的嵌套
- 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
- 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如二维数组遍历等
5. 循环控制语句
- break语句
- continue语句
6. 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 排序算法
- 查找算法
- 图形绘制
循环结构 教案
循环结构教案教案: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能够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和优势。
2.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归纳法:通过归纳循环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对循环结构的疑问。
2. 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解决这些问题。
4. 演示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并将结果输出。
5. 练习循环结构的应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并运行验证。
6. 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并解答疑惑。
7.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结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幻灯片。
2. 板书。
3. 计算机。
4. 相关的编程工具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参与状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3. 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手段:1. 讲义: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复习。
八、板书设计:循环结构- 概念: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结构。
- 作用:节省代码量,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效率。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具体的演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互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6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五章案例5.4的内容。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命令文件的建立和运行、交互式命令、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等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构成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路,还能培养学生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程序的编写可以使中职生思考问题更具有严密性,判断问题更具备逻辑性。
这节课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所以要做好启蒙引导的工作。
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
根据现阶段中职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了解循环结构的用途。
(2)掌握基于条件的循环(条件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3)掌握针对记录的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4)掌握基于次数的循环(计数循环)的格式和程序流程。
2、技能目标(1))能读懂简单的计数循环语句和条件循环语句,会计算循环体中相应的变量值。
(2)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书写格式,并能运用循环语句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Visual FoxPro学习的兴趣。
(2)增加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
教学难点:会用循环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我将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确定算法,编制程序。
教师把例题中的程序作适当修改,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推理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例如,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编写程序实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编程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思路和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例。例如,阅读PPT中的循环结构图解,理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和用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来计算一个数的阶乘,并记录下对于循环结构优缺点的初步理解。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清晰的讲解和引导,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循环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案例研究法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程序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应用和意义。项目导向学习将让学生在实际编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循环结构》高一优秀课例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高一优秀课例教学设计
分析问题:从循环语句结构三部分去分析。
画出流程图算法,对比实际情况。
思考:三种循环语句的不同适用情况。
学生活动:
1.对比三种语句实现循环的程序。
2.分析问题得出算法,用任意一种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3.对比程序,思考异同点。
4.分析问题试写算法
5.思考三种语句的适用情况
媒体作用及分析:利用广播系统展示学生练习程序,纠正编程过程中的问题,对比程序,加深对程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环节:三.总结
教学内容:
循环结构处理问题的特点。
有规律的或者需要重复执行某些程序段的问题。
三种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的特点。
while:先判定条件再决定是否循环。
do……while:先做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决定是否继续。
for:先确定循环次数,终止条件,再判断是否执行循环。
三种循环适用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情况。
for语句是一种计数循环,适用于已知循环次数循环结构。
while、do…while语句是一种条件循环。
适用于循环次数事先不确定或处理各种条件控制的循环。
学生活动:回忆并结合学案归纳总结学习要点。
媒体作用及分析:在学生总结后PPT给出教师总结要点,帮助学生整理学案
教学环节:四.作业
环节目标:完善学案
教学内容:完成学案的课后练习和学习心得部分,整理完善学案。
《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下册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循环语句的书写规则,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编程实例,初步应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及循环语句的书写,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感受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循环结构的规律,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准备好信息技术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编程软件以及必要的教材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点。
此外,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简单的动画或小游戏,例如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会发现这个小游戏在执行过程中有重复的环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循环结构。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解释循环结构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教师会强调循环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循环结构来提高编程效率。
3. 实例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循环结构,教师会进行实例演示。
首先,教师会展示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代码示例,让学生观察其执行过程和结果。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进来,共同编写一个稍复杂的循环结构程序,例如打印1到100之间的所有偶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循环结构的运用。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第三章程序的控制结构—循环结构while和dowhile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案表算法2:分析:设想用sum作为累加器,初值为0,利用sum+=i(i依次取值为1、2。
100)此分析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1)sum=0,i=1;2)每执行一次sum+=i 后,i增1(i=i+1);3)判断如果i小于或等于100,重新执行步骤(2),否则停止计算main(){int i,s=0;i=1;while(i<=100)/*i<=100为循环条件*/{s=s+i;i++; /*改变i的值*/}printf(″s=%d″,s);}运行结果:s=5050说明:循环结构的三个术语:1、循环条件:循环结构中的条件表达式如while (i<=100)其中,i<100就是循环条件。
2、循环体:在每个循环周期均要执行一次的语句序列。
如while下用{ }括起来的语句序列。
3、循环控制变量:能够决定控制条件是真是假的量。
如while(i<=100)中的变量i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循环结构,对控制变量要做三方面的工作:1、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
2、将循环控制变量写入正确的控制条件。
3、对循环控制变量值的更新。
使用while语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while语句的特点是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根据表达式的值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
因此,如果表达式的值一开始就为“假”,那么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当循环体为多个语句组成,必须用{}括起来,形成复合语句。
在循环体中应有使循环趋于结束的语句,以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下列情况,退出while循环条件表达式不成立(为零)循环体内遇break,gotowhile(s<=10){s=s+i*i;i++;}printf(“%d”,--i);}A) 4 B) 3 C) 5 D) 6对以下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int x=0,s=0;while(!x!=0) s+=++x;printf(“%d”,s);A)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0 B)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1C) 程序段中的控制表达式是非法的D) 程序段循环无数次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算法理论基础上的,结合流程图重点介绍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及简单的编程。
学情分析:在程序设计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这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与模仿编写等方式进行教学,在练习任务中,注意难易结合,让学生选做自己能完成的题目,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基本好的学生能从中找到编程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掌握循环语句的流程图。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语句
实现计数循环。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掌握for-next编写程序的过程、结果。
学习难点:能利用for-next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过程:。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1.听讲,思考问题。
2.观察例子,思考循环的结构。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循环结构是一种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循环结构的作用是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以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重复任务。
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条件满足时,箭头指向循环框,表示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不满足时,箭头指向结束符号,表示程序结束。
3.举例说明循环结构的应用。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欠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提高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循环结构。
难点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贝多芬利用木棒传声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生思考
运用实验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做作业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科目:初中物理
教学对象:初二
课时:1课时
提供者:王细水
单位:江西省吉水教研室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声音与人的密切联系。本章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