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中国与外来文明作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疆域
唐朝疆域
在汉唐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鼎盛, 最西曾经到达咸海,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 。 辽阔的疆域面积使得多种民族的集合,杂居, 互相学习,导致了饮食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 大大丰富了内地民族的饮食文化生活 。各民 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中华民族 的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还在和汉族杂居中慢 慢习惯并接受耕作农业这一生产与生活方式, 开始过上定居的农业生活,这显然与农业生 产的效益要高于畜牧业成正相关;而内地的 畜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
烤羊肉串
李子
胡桃
石榴
胡麻
胡荽( suī)
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 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 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 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 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 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
2.食物用品的传入与输出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 喻老》 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 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 就是说,我国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 筷进食的地区。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 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 沈从文《从文自传·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 子。”
张骞出使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
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如日本的阿倍仲
麻吕、吉备真备、朝鲜的崔致远等。
由于汉唐时期,统治者开放政策,西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
和汉族杂居。
中印藏道的开辟,与尼wk.baidu.com尔的通使等等,促进了饮食文化
的交流、传播与融合。
第三章 饮食文化交流的意义
通过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各国互相促进、融合进步, 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同时还给本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 收入,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具有空前的意义。 促进了多元化与丰富化的产生,改善了饮食的条件,使之 向更高发展。 饮食习俗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因而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 化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也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变 迁,总会不断出现缓慢、渐进的变化。在这里,新的饮食 原料和烹饪方式就成为一种新变量,而新变量的出现既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又与对外文化的交流相联。
汉唐时期,留洋使节、学生由官方派遣,去他国学 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与技术。他们起着传播媒介的作 用。他们在异国宣扬自己国家的特产、风味,而回 国后也把他国的文化特产引进来。如日本现在使用 筷子,也是从中国得知的。 中国人卫满曾在朝鲜称王,此时朝鲜饮食文化在很 大的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并 且他们使用的烹饪原料、在饭菜上的搭配,都明显 的带有中国的特色。且他们也讲究“五味”、“五 色”等说法。
用。
西南丝绸之路
由于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 地方诸侯也需海外资源交易以维持统治,东南 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 便性,所以汉朝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到唐 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唐政府在 广州还设置了市舶司。
海上丝绸之路
2.使者的传播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 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 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 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 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唐朝时期的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都字节或间接地推动了 中外饮食的交流与发展。
里也被改头换面,如北魏鲜卑等民族嗜食寒具、环饼等汉
族食品,为适合本民族的饮食习惯而以牛奶、羊奶和面, 粉饼也要加到酪浆里面才肯食用。
由上述可见,没有汉唐时期的中外饮食交流, 中国后世的饮食文化将会苍白得多,中外各族的 饮食生活也将会单调得多。同时,汉唐时期中外 民族饮食原料交流与融合,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
谢谢观看
制作人:石宏凯
参考文献:
阎宗临:《中西交通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姚伟钧,王玲:《汉唐时期北方胡汉饮食原料之 交流》,《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贺菊莲:《汉唐西域饮食文化交流的客观性与可 能性探析》 ,《兰台世界》 ,2013年版。 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商务印书馆 出版,1997年版。
中日韩筷子的区别: 中国:多竹制,稍长,圆头方尾。(中国大桌吃饭, 筷子长方便) 日本: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日本人吃饭一人 一份,筷子不用长) 韩国:多金属制,中等,形状扁。(韩国人烧烤多, 所以金属,加之有用金属餐具的传统。)
东汉以后,胡床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 使用,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从魏晋南北 朝开始的家具新变化,到隋唐时期也走向高潮。 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床榻几案的高度继续增高; 另一方面是新式的高足家具品种增多,椅子、桌 子等都已开始使用。
3.疆域面积扩张的影响
汉朝继秦朝统一的基础上,首次将西域(主要部分为今天 的新疆)纳入中国的政治版图,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 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疆域面积大大扩展。 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 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 下流一带。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 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 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国 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
汉唐期饮食文化
目录
第一章 汉唐食物文化的传入与输出
1.食物种类的传入和输出 2.食物用品的传入与输出
第二章 饮食文化交流的途径
1.丝绸之路的传播。 2.使者的传播。 3.疆域面积扩张的影响
第三章 饮食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一章 汉唐食物文化的传入与输出
1.食物种类的传入和输出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汉朝同中亚各国开展了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 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也把中原的桃、 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 西域。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通过丝 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 吃的烤羊肉串。
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饮食文化交流的途径
1.丝绸之路的传播。
西汉王朝开辟丝绸之路后,使中亚各国和中国的联 系大为便利,中外之间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 动,包括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丝绸之路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
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
印度,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
胡床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在 汉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至唐最盛 。 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一种崇尚西域的风气。 饮食风味、以西域各国为美,崇外成为一 股不小的潮流。
汉族接受胡族饮食时,往往渗进了汉族饮食文化的因素,
如羊盘肠雌解法,用米、面作配料作糁,以姜、桂、橘皮
作香料去掉膻腥以适合汉人的口味。而汉人饮食在胡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