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4003课程名称:统计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统计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一般认为其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已有超过2300年的历史。
起初,统计学主要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阶段。
从广义上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信息的学科,而从专业角度来看,它主要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生物统计等方向。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更侧重于经济统计的学习。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统计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基于真实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大数据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此外,课程还将提升学生在科学决策和量化决策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分析的步骤2.认识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什么是统计学(2)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3)如何学习统计学(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二章数据来源(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主要来源和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调查方法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数据的采集方式(2)数据采集机构(3)抽样调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总体和样本(2)随机抽样(3)整群抽样(4)放回抽样(5)不放回抽样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方法(三)思考与实践能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进行科学抽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第三章统计分析软件R操作(一)目的与要求1.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数学计算2.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3.能够正确将各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R软件,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并保存为各种格式的文件(二)教学内容R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思考与实践能够熟练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生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研究生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研究生统计学2. 课程性质:专业课3. 课程学时:64学时4. 授课对象:研究生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统计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推断和预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简介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3 描述性统计分析2. 概率论2.1 随机试验与事件2.2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2.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2.4 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 统计推断3.1 参数估计3.2 假设检验3.3 方差分析3.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 统计计算工具4.1 统计软件的使用4.2 数据可视化技术4.3 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5. 实验设计5.1 单因素实验设计5.2 多因素实验设计5.3 重复测量设计三、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学生应当具备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概率论、统计推断、实验设计等内容。
2. 应用目标: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统计计算工具,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创新目标:学生应当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判断数据的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
2. 实验课程:通过统计软件操作实例,操练数据分析操作,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讨论课程:将每周学习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期末闭卷考试占比60%,期中考试占比20%,平时成绩占比20%。
2. 课程作业:每周布置一定量的数据分析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20%。
3.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统计学相关学科竞赛,优秀成绩有额外加分。
六、教材与参考书【主教材】《数理统计学教程》作者:李航,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1. 《统计学》作者:霍布罗·布鲁克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 《实验设计与分析》作者:戴艳群,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3. 《SPSS统计分析实务》作者:李丽,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以上的教学大纲是一个简单的参考模板,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和管理中。
本课程旨在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思维。
二、教学目标1.熟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培养数据分析和统计思维的能力;4.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1.2统计学的发展历程1.3数据类型和变量分类1.4抽样和抽样方法1.5统计学中的概率概念2.描述统计学2.1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2.2中心趋势的度量2.3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2.4相关与回归分析3.概率与概率分布3.1概率基本概念3.2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3.3常见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4.统计推断4.1抽样分布与估计4.2假设检验4.3方差分析4.4回归分析与预测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计软件实践: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相关领域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六、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20%):对课后作业进行评分,包括理论问题和数据分析题目。
2.实验报告(30%):完成统计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期中考试(20%):对第一、二章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30%):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
七、参考教材1.王小莫,《概率与统计》2.林超仁,《大数据统计学》3.高路凯,《统计学基础》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3-5周:描述统计学第6-8周:概率与概率分布第9-13周:统计推断第14-15周:复习和期末考试以上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
袁卫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本教学大纲旨在对袁卫统计学课程进行全面规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具备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4.了解统计学最新发展动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学导论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概率论基础1.概率的定义和性质;2.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函数;3.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第三章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1.描述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的应用。
第四章抽样调查原理1.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随机抽样方法和技术;3.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第五章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3.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
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时间序列分解和预测方法;3.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趋势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答疑解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作业:教师将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课堂表现:学生将根据课堂表现情况获得一定的分数,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3.期中考试:教师将组织期中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4.期末考试: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六、课程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18周**,每周**4学时**,共计**72学时**。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强调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2. 学习目标-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统计思维3. 课程内容3.1 描述统计学- 数据收集和整理- 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方法3.2 推论统计学- 抽样与抽样分布-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3.3 统计学实践- 统计软件的使用- 实际问题的统计建模和解决4.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和示范。
-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数据分析案例和统计软件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比:30%- 作业与实验报告:30%- 期末考试:40%6. 参考教材- "统计学",作者:王若飞,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统计学原理",作者:李晓霞,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7. 注意事项-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与同学和教师保持互动。
- 强调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课程进度安排- 第1-2周:课程介绍与基本概念- 第3-5周:描述统计学- 第6-8周:推论统计学- 第9-11周:统计学实践- 第12-14周:复习与期末考试准备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及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
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如概率、随机变量、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实验设计等。
3、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理解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流程。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统计学基础知识: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分布。
2、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数值描述、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4、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实验设计的类型和实施。
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等统计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数据分析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侧重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实践教学部分则注重于统计软件的运用和数据分析的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教学部分(学时):讲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内容。
2、实践教学部分(学时):学习统计软件的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涉及经济、医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份统计学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第一部分:统计学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采样方法和数据收集的技巧。
此外,还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和表达。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例如,直方图、饼图和散点图等。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计算和解释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
第三部分:概率论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等。
此外,还将介绍概率分布和随机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例如,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第四部分: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一种用于判断统计推断是否成立的方法,而置信区间估计则是一种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和解释结果。
第五部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他们将掌握如何拟合回归模型、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解释回归系数等。
此外,还将介绍多元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教学大纲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二○○六年六月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院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
二、教学目的《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
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在详细讲解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阐述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力求体现统计学的数量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理解统计这种认识工具的特点、内容和方法;要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并联系实际应用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当前社会经济实际和其他学科知识,具体落实各种概念、范畴和统计计算的方法。
该课程计算方法很多,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也是该门课程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教学内容与时数五、教学方法按照统计设计、资料搜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分析应用的基本过程,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模拟实验法以及统计调查实践与上机实验等配合使用等多种教学方法,适当辅之小组讨论、问卷设计、调查报告、小型学术论文等形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和检验见解。
教与学协调互动、学与练紧密促进,最终实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六、面向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类各专业。
七、适用层次本科(专科参照执行)。
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统计学的内容、研究对象、性质、应用范围及基本方法,尤其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要求要求首先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了解这门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要点1、统计一词的涵义、相互关系;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3、统计的应用与基本方法;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
四、教学时数4课时五、教学内容(一)统计与统计学1、“统计”一词一般可有三种理解,即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目的是从中总结统计规律。
4、从我国和西方两个视角讲述统计活动的发展过程;统计学从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演变发展到现在的现代统计学。
5、统计方法主要分为描述统计的方法和推断统计的方法。
6、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大量观察法、归纳推理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模型法和综合指标法。
(二)统计学的分科1、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2、从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角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统计学可以用到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可以帮助其他学科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
现代统计学和数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
统计学与数学及其他学科之间既有显著的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四)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在统计学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样本、标志、指标、变量、变异、概率等。
六、本章的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统计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七)复习思考题1、统计的涵义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2、简述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4、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5、简述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
6、简述总体、单位、样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书目1、黄良文主编:《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2、贾俊平主编:《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3、高庆丰著《欧美统计学史》(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第二章统计调查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掌握统计调查的程序和调查方案的设计;掌握调查问卷的实施。
重点是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问卷调查的实施和应用。
二、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用各种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来搜集数据资料,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做好准备。
三、教学要点1、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2、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统计调查方法及其应用四、教学时数4课时五、教学内容(一)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粗略到精确依次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2、数据的类型可以区分为品质型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二)统计数据的搜集1、统计调查的种类2、统计调查的程序3、统计调查方法访问调查及其特点。
电话调查及其特点。
邮寄调查及其特点。
问卷调查及其特点……(三)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六、本章难点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2、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的内涵;七、复习思考题1、统计数据的来源渠道有哪些?2、统计数据搜集方案包括哪几项内容?3、简要解释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比较三种非全面调查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参考书目1、柯惠新等主编:《市场调查与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2、贾俊平主编:《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3、董逢谷等主编《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三章统计整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掌握统计分组、变量数列编制的各类方法。
二、基本要求理解统计分组、次数分布在统计整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要点1、统计整理的意义2、统计分组;3、变量数列的编制;4、统计数据的显示。
四、教学时数4课时五、教学内容(一)统计整理的程序(二)统计分组(三)分配数列(四)统计数据的显示1、统计图2、统计表六、本章难点1、变量数列的内涵与外延;2、统计分组的方法与技巧;3、各种统计图的灵活应用。
七、复习思考题1、何谓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说明组距、组限、组数、全距与组中值的含义及其它们的计算方法。
3、统计整理及其意义。
4、品质型数据的显示方法主要有哪些?5、数值型数据的显示方法主要有哪些?6、论述统计整理的完整过程。
参考书目1、贾俊平主编:《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2、董逢谷等主编《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3、陈鹤琴等译《例解商务统计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第四章综合指标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意义及种类,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与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比较,并能灵活加以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态与峰度)及其测度。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以及各种指标结合运用的理由。
三、教学要点1、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2、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3、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数据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
四、教学时数12课时五、学习内容(一)总量指标的意义和种类(二)相对指标的意义和种类(三)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比较(四)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定异众比率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五)数据分布偏度与峰度的测定动差法偏态及其测度峰度及其测度六、本章难点1、相对指标的计算2、集中趋势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3、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4、如何正确运用离散程度指标评价总体平均水平的代表性;5、对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含义的准确理解。
6、偏度与峰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七、复习思考题1、怎样区分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2、什么是统计的可比性?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要注意哪几个原则?3、考察一个分布数列的特征时,为什么必须同时运用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程度指标?4、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特征的指标有哪些,并简述其测定方法?5、试比较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三种变异指标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变异指标?6、试比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参考书目1、贾俊平主编:《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2、李淳等译《商务与经济统计精要(原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3、马庆国著《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4、袁卫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5、谢忠秋等编著:《应用统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第五章抽样推断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抽样推断的基本理论、各种抽样误差的计算及参数的估计方法,学会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
二、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抽样估计的基本方法,学会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三、教学要点1、不同抽样组织形式的抽样误差计算;2、总体均值及比例的区间估计;3、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时数8课时五、教学内容(一)有关基本概念必要样本量和样本可能数目。
抽样框。
抽样效率与设计效果。
抽样的类型。
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
常见的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抽样;多相抽样等。
(二)抽样分布正态分布。
样本统计量的极限分布。
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分布。
t分布、F分布和分布等形式。
(三)抽样误差误差及其种类。
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
抽样误差的计算。
计算公式。
(四)抽样估计抽样估计的特点。
抽样估计的基础理论。
抽样估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