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合集下载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题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重合三种情
况.
1.利用斜率判定
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 (1)l1∥l2⇔k1=k2且 b1≠b2 ; (2)l1⊥l2⇔ k1k2=-1 ;
(3)l1与l2重合⇔k1=k2且 b1=b2 .
立.
答案:B
(2)(理)由题意知 y′=2ax-a,故曲线在(0,1)处的切线斜 率为 y′|x=0=-a,而直线 2x+y+1=0 的斜率为-2,由条 件得-2×(-a)=2a=-1,解得 a=-12.
答案:B
(文)当 m=0 时两直线不垂直,故 m≠0,可得两直线斜 率分别为12,-m2 .由12·-m2 =-1 得 m=1.
限,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解析:由题意知 k≠0,
由yy==k-x-x+11 得xy= =kkk+ - +2 111, .
因为交点在第一象限,故kkk+ -+2 111>>00 答案:C
,解得 k>1.
3.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解析: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4-a 和-23, 由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知(4-a)·-23=-1, 解得 a=52. 答案:52
5 . 直 线 2x + 3y - 6 = 0 关 于 点 (1 , - 1) 对 称 的 直 线 方 程 为 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x,y)为所求直线上任一点,它关于点(1,-1)的 对称点为(2-x,-2-y),由题意知2(2-x)+3(-2-y)-6=0, 化简得2x+3y+8=0.即为所求直线方程.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CHAPTER 04
两直线的关系应用
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
01
解析几何是研究图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
何问题。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
直线的方程
02
在二维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一个或两个方程来表示。例如,
通过两点式、点斜式、截距式等可以求出直线的方程。
两直线的交点
两直线的斜率与截距
斜率的定义与计算
总结词
斜率是直线在平面上的一个重要属性,它表示直线相对于x轴 的倾斜程度。
详细描述
斜率是直线方程y=kx+b中k的值,它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单 位长度内,x轴的变化量。如果k为正数,则直线向右上方倾 斜;如果k为负数,则直线向右下方倾斜。
截距的定义与计算
总结词
截距是直线与y轴和x轴相交的点,表示直线在坐标轴上的位置。
判断方法
斜率法
若两直线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等,则两 直线平行;若斜率不存在且截距相等 ,则两直线平行。
交点法
若两直线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或 重合;若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则两直线相交;若两直线有无数个 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
平行与垂直的性质
平行性质
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且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或斜率有关。
03
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是两直线的交点。求两直线的交点
可以通过联立两直线的方程来求解。
三角函数图象中的应用
0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函数(如正弦、余弦、正切等)的图象是周期性的,这些图象在某
些部分表现出直线性。
02
三角函数与直线的交点
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中,求直线与三角函数的交点可以通过将直线的方程

第四章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1 相交与平行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难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二、新课引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4.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平行公理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五、三线八角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七、小结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八、课后作业1.教材P19第7题;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补充内容]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4.1. 2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意义,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与相交性质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与相交性质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与相交性质直线与平面是几何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性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性质进行探讨。

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直线在平面内部:当一条直线完全位于一个平面之内时,我们称这条直线在平面内部。

直线的每一个点都在平面上。

2. 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相交表示直线上的至少一个点与平面的任意一点重合。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常数。

4. 直线在平面上:当直线上的点都在平面上时,我们称这条直线在平面上。

二、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性质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如果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则该点称为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2. 直线与平面的交线:当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时,该点也可以看作是直线与平面的交线。

交线是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情况: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a)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于一点,即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b) 直线与平面平行,即直线与平面没有交点;c) 直线与平面扩展成其他形状,即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交点,如直线与平面相交成一条直线。

三、直线与平面相交性质的应用1. 证明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充要条件是直线上的任意一条垂线都在平面上。

证明:设直线L与平面P相交于一点A,过点A做直线与平面P 垂直的垂线AB,若垂线AB不在平面P上,则可得到矛盾。

2. 证明定理:一个直线与一个平面至多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这个直线与这个平面都与同一个过该点的平行线平行。

证明:设直线L与平面P至多只有一个公共点,过该公共点A做平面P的垂线AB,若平行线CD与直线L相交于一点E,若点E不在平面P上,则可得到矛盾。

结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与相交性质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在平面内部、直线与平面相交以及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性质涉及交点、交线以及相交情况。

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几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以空间形体的性质加以分析和研究。

在几何学的研究中,解析几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

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包括坐标系、点、直线、平面等,它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章节。

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解析几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涉及到两条直线在平面上的交点、平行、垂直等关系。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实例,从不同角度来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平行的直线两条直线如果在平面上没有交点,那么我们就称它们是平行的。

在解析几何中,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是通过它们的斜率来决定的。

斜率是直线上两个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我们用 k1 和 k2 来表示两条直线的斜率。

如果 k1 = k2,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它们在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

例如,对于直线 y = 2x + 1 和 y = 2x + 2,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斜率分别为 2,因此它们是平行的。

二、垂直的直线两条直线在平面上相交,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坐标轴构成的角度为 90 度,那么我们就称它们是垂直的。

在解析几何中,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是通过它们的斜率的互为倒数来决定的。

斜率的倒数是指直线上两个点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比值,用k1 和 k2 来表示两条直线的斜率。

如果 k1 × k2 = -1,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例如,对于直线 y = -0.5x + 4 和 y = 2x - 1,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斜率分别为 -0.5 和 2,因此它们不垂直。

如果我们对第一条直线求出它的斜率的倒数为 -2,再对第二条直线求出它的斜率的倒数为 -0.5,就能得出它们是垂直的。

三、相交的直线如果两条直线在平面上相交,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它们的交点和交角。

直线交点是直线在平面上的交点,我们用 (x0, y0) 来表示直线的交点坐标。

交角是指两条直线在交点处所夹的角度,它的度数可以通过反正切函数求出。

高中 平面解析几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例题

高中 平面解析几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例题

辅导讲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和l2:(a-1)x+y+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b的值.(1)l1⊥l2,且l1过点(-3,-1);(2)l1∥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题型二:两直线相交[例]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l2:5x+2y+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3: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巩固]如图,设一直线过点(-1,1),它被两平行直线l1:x+2y-1=0,l2:x+2y-3=0所截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l3:x-y-1=0上,求其方程.的交点坐标为(0,2),又点(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3),所以反射光线过点(-2,3)与(0,2),由两点式知A 正确. 3.若A (-3,-4),B (6,3)两点到直线l :ax +y +1=0的距离相等,则a =_____________.解析 依题意,|-3a -4+1|a 2+1=|6a +3+1|a 2+1, 解得a =-79或a =-13.4.已知直线3x +4y -3=0与直线6x +my +14=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解析 ∵63=m 4≠-143,∴m =8,直线6x +my +14=0.可化为3x +4y +7=0,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 =|-3-7|32+42=2.5.如图,已知A (4,0)、B (0,4),从点P (2,0)射出的光线经直线AB 反射后再射到直线OB 上,最后经直线OB 反射后又回到P 点,则光线所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点P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为D (4,2),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C (-2,0),则光线所经过的路程PMN 的长为|CD |=210.6.与直线l 1:3x +2y -6=0和直线l 2:6x +4y -3=0等距离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2x +8y -15=0解析 l 2:6x +4y -3=0化为3x +2y -32=0,所以l 1与l 2平行,设与l 1,l 2等距离的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c =0,则:|c +6|=|c +32|,解得c =-154,所以l 的方程为12x +8y -15=0.7.已知点A (-1,1),B (2,-2),若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2∪[2,+∞) 所以直线恒过定点P (0,-1).∵点A (-1,1),B (2,-2),∴k P A =-2,k PB =-12,∵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AB 相交(包含端点的情况), ∴-1m ≤-2或-1m ≥-12,∴m ≤12或m ≥2(经验证m =0也符合题意).∴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2,+∞). 8.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得点(0,2)与点(4,0)重合,点(7,3)与点(m ,n )重合,则m +n =________.答案 345解析 由题意可知纸的折痕应是点(0,2)与点(4,0)连线的中垂线,即直线y =2x -3,它也是点(7,3)与点(m ,n )连线的中垂线,于是⎩⎪⎨⎪⎧3+n 2=2×7+m2-3,n -3m -7=-12,解析 圆心为O (1,0),由于P (2,2)在圆(x -1)2+y 2=5上,∴P 为切点,OP 与P 点处的切线垂直.∴k OP =2-02-1=2, 又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a =k OP =2,选C.12.如图,已知直线l 1∥l 2,点A 是l 1,l 2之间的定点,点A 到l 1,l 2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和2,点B是l 2上的一动点,作AC ⊥AB ,且AC 与l 1交于点C ,则△ABC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6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平行于l 1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B (a ,-2),C (b,3).∵AC ⊥AB ,∴ab -6=0,ab =6,b =6a. Rt △ABC 的面积S =12a 2+4·b 2+9 =12a 2+4·36a 2+9=12 72+9a 2+144a 2 ≥1272+72=6.13.点P (2,1)到直线l :mx -y -3=0(m ∈R )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答案 2 5解析 直线l 经过定点Q (0,-3),如图所示.由图知,当PQ ⊥l 时,点P (2,1)到直线l 的距离取得最大值|PQ |=(2-0)2+(1+3)2=25,所以点P (2,1)到直线l 的最大距离为2 5.14.(2013·四川)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点A (1,2),B (1,5),C (3,6),D (7,-1)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 (2,4)解析 设平面上任一点M ,因为|MA |+|MC |≥|AC |,当且仅当A ,M ,C 共线时取等号,同理|MB |+|MD |≥|BD |,当且仅当B ,M ,D 共线时取等号,连接AC ,BD 交于一点M ,若|MA |+|MC |+|MB |+|MD |最小,则点M 为所求.又k AC =6-23-1=2, ∴直线AC 的方程为y -2=2(x -1),即2x -y =0.①又k BD =5-(-1)1-7=-1, ∴直线BD 的方程为y -5=-(x -1),即x +y -6=0.②由①②得⎩⎪⎨⎪⎧ 2x -y =0,x +y -6=0,∴⎩⎪⎨⎪⎧x =2,y =4,∴M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直线与平面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不同情况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几种位置关系。

一、直线与平面的基本定义在几何学中,直线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无限延伸的点组成的,它没有宽度和厚度,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方向。

平面则是由无数个共面的点组成的,它有无限的长度和宽度,但没有厚度。

二、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2.1 直线在平面内的情况当一条直线完全位于一个平面内部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上。

这意味着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找到与平面内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而且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可以是无限的。

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它们的交点在平面内。

2.2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相交,且在该平面上不存在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且这个距离是由这条直线所在的平行于该平面的直线到平面的最短距离所确定的。

2.3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并且与平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都是直角时,我们说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在这种情况下,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交点,并且与平面上的直线所成的角度都是90度。

三、直线与平面的特殊情况3.1 直线在平面上的情况有时候,一条直线可能与一个平面相切,这意味着直线上的一点与平面内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为1,且这个交点就是直线上的切点。

3.2 直线与平面的重合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一条直线可能与一个平面重合,这意味着除了直线上的所有点之外,平面上的其他点也包含在直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直线与平面有无限个交点,且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完全重合的。

四、应用举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能得到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一条直线是否与一个平面平行,以便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测量;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常用于计算模型的投影效果等。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应用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应用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及应用一、直线与平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 线面平行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拓展: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如果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垂直于平面α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 两条直线平行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定定理:(1)如果两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拓展: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 画两个相交平面,在这两个平面内各画 一条直线,使它们成为: ⑴平行直线;⑵相交直线;⑶异面直线.


b

a


b a


b

a

巩固:
2. 两条异面直线指: (
)
A. 空间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C. 不同在任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D. 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E. 空间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 F. 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
BACK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按是否共面分
相交直线 同在一个平面内
平行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异面直线
按公共点个数分
有一个公共点: 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无 公 共 点 异面直线
2.异面直线的画法
b
说明: 画异面直线时 , 为了体现 它们不共面的特点。常借
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如图:
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那么空间中这一结论是
否仍然成立呢?
观察 :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DC与∠A1D1C1 ,
∠ADC与∠A1B1C1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
关系如何?
D1
C1
答:从图中可看出, ∠ADC=∠A1D1C1, ∠ADC +∠A1B1C1=180 O
的锐角θ(或直角), 称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
b a′ ? OP a
b′

a′ θ O

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则称它们互相垂直。
异面直线a与b垂直也记作a⊥b
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0,90]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①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 ②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 (2)两条直线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 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②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l 1⊥l 2. 2.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求法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l 1与l 2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的解. 3.三种距离公式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上任意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为|P 1P 2|=x 2-x 12+y 2-y 12.(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 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二、常用结论(1)与直线Ax +By +C =0(A 2+B 2≠0)垂直或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①垂直:Bx -Ay +m =0;②平行:Ax +By +n =0. (2)与对称问题相关的四个结论:①点(x ,y )关于点(a ,b )的对称点为(2a -x,2b -y ).②点(x ,y )关于直线x =a 的对称点为(2a -x ,y ),关于直线y =b 的对称点为(x,2b -y ). ③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 ④点(x ,y )关于直线x +y =k 的对称点为(k -y ,k -x ),关于直线x -y =k 的对称点为(k +y ,x -k ).考点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典例] 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试确定m ,n 的值,使 (1)l 1与l 2相交于点P (m ,-1); (2)l 1∥l 2;(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 (1)由题意得⎩⎪⎨⎪⎧m 2-8+n =0,2m -m -1=0,解得⎩⎪⎨⎪⎧m =1,n =7.即m =1,n =7时,l 1与l 2相交于点P (m ,-1).(2)∵l 1∥l 2,∴⎩⎪⎨⎪⎧m 2-16=0,-m -2n ≠0,解得⎩⎪⎨⎪⎧m =4,n ≠-2或⎩⎪⎨⎪⎧m =-4,n ≠2.即m =4,n ≠-2或m =-4,n ≠2时,l 1∥l 2. (3)当且仅当2m +8m =0, 即m =0时,l 1⊥l 2. 又-n8=-1,∴n =8.即m =0,n =8时,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题技法]1..由一般式确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题组训练]1.已知直线4x+my-6=0与直线5x-2y+n=0垂直,垂足为(t,1),则n的值为() A.7B.9C.11 D.-7解析:选A由直线4x+my-6=0与直线5x-2y+n=0垂直得,20-2m=0,m=10.直线4x+10y-6=0过点(t,1),所以4t+10-6=0,t=-1.点(-1,1)又在直线5x-2y+n=0上,所以-5-2+n=0,n=7.2.(2019·保定五校联考)直线l1:mx-2y+1=0,l2:x-(m-1)y-1=0,则“m=2”是“l1∥l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由l1∥l2得-m(m-1)=1×(-2),得m=2或m=-1,经验证,当m=-1时,直线l1与l2重合,舍去,所以“m=2”是“l1∥l2”的充要条件,故选C.考点二距离问题[典例](1)过点P(2,1)且与原点O距离最远的直线方程为()A.2x+y-5=0B.2x-y-3=0C.x+2y-4=0 D.x-2y=0(2)若两平行直线l1:x-2y+m=0(m>0)与l2:2x+ny-6=0之间的距离是5,则m +n=()A .0B .1C .-2D .-1[解析] (1)过点P (2,1)且与原点O 距离最远的直线为过点P (2,1)且与OP 垂直的直线,因为直线OP 的斜率为1-02-0=12,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y -5=0.(2)因为l 1,l 2平行,所以1×n =2×(-2),1×(-6)≠2×m ,解得n =-4,m ≠-3,所以直线l 2:x -2y -3=0.又l 1,l 2之间的距离是 5,所以|m +3|1+4=5,解得m =2或m =-8(舍去),所以m +n =-2,故选C.[答案] (1)A (2)C[解题技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可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但要注意此时直线方程必须为一般式.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1)利用“转化法”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2)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题组训练]1.已知点P (2,m )到直线2x -y +3=0的距离不小于25,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点P 到直线的距离为|2×2-m +3|22+12≥25,即|m -7|≥10,解得m ≥17或m ≤-3,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17,+∞).答案:(-∞,-3]∪[17,+∞)2.如果直线l 1:ax +(1-b )y +5=0和直线l 2:(1+a )x -y -b =0都平行于直线l 3:x -2y +3=0,则l 1,l 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因为l 1∥l 3,所以-2a -(1-b )=0,同理-2(1+a )+1=0,解得a =-12,b =0,因此l 1:x -2y -10=0,l 2:x -2y =0,d =|-10-0|12+-22=2 5.答案:25考点三 对称问题[典例] 已知直线l :2x -3y +1=0,点A (-1,-2). (1)求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2)求直线m :3x -2y -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 ′的方程. [解] (1)设A ′(x ,y ),再由已知得 ⎩⎪⎨⎪⎧y +2x +1×23=-1,2×x -12-3×y -22+1=0,解得⎩⎨⎧x =-3313,y =413,所以A ′⎝⎛⎭⎫-3313,413. (2)在直线m 上取一点,如M (2,0),则M (2,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M ′必在m ′上.设对称点为M ′(a ,b ),则⎩⎪⎨⎪⎧2×a +22-3×b +02+1=0,b -0a -2×23=-1,解得M ′⎝⎛⎭⎫613,3013.设m 与l 的交点为N ,则由⎩⎪⎨⎪⎧2x -3y +1=0,3x -2y -6=0,得N (4,3).又因为m ′经过点N (4,3),所以由两点式得直线m ′方程为9x -46y +102=0.[变透练清] 1.变结论在本例条件下,则直线l 关于点A (-1,-2)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法一:在l :2x -3y +1=0上任取两点, 如M (1,1),N (4,3),则M ,N 关于点A 的对称点M ′,N ′均在直线l ′上. 易知M ′(-3,-5),N ′(-6,-7), 由两点式可得 l ′的方程为2x -3y -9=0. 法二:设P (x ,y )为l ′上任意一点, 则P (x ,y )关于点A (-1,-2)的对称点为 P ′(-2-x ,-4-y ),∵P ′在直线l 上,∴2(-2-x )-3(-4-y )+1=0, 即2x -3y -9=0. 答案:2x -3y -9=02.(2019·合肥四校联考)已知入射光线经过点M (-3,4),被直线l :x -y +3=0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N (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点M (-3,4)关于直线l :x -y +3=0的对称点为M ′(a ,b ),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过点M ′,所以⎩⎪⎨⎪⎧b -4a --3=-1,-3+a 2-b +42+3=0,解得a =1,b =0.又反射光线经过点N (2,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6-0=x -12-1,即6x -y -6=0.答案:6x -y -6=0[解题技法]1.中心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 (1)点关于点对称若点M (x 1,y 1)及N (x ,y )关于P (a ,b )对称,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 =2a -x 1,y =2b -y 1进而求解.(2)直线关于点对称①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②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两对称直线平行,由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方程; ③轨迹法,设对称直线上任一点M (x ,y ),其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在已知直线上. 2.轴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 (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若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关于直线l :Ax +By +C =0对称, 由方程组⎩⎪⎨⎪⎧A ×x 1+x 22+B ×y 1+y22+C =0,y 2-y 1x 2-x 1×⎝⎛⎭⎫-A B =-1,可得到点P 1关于l 对称的点P 2的坐标(x 2,y 2)(其中B ≠0,x 1≠x 2).(2)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一般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来解决,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相交;二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平行.[课时跟踪检测]1.过点(1,0)且与直线x -2y -2=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x -2y +1=0 C .2x +y -2=0D .x +2y -1=0解析:选C 因为直线x -2y -2=0的斜率为12,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k =-2.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2(x -1), 即2x +y -2=0.2.已知直线l 1:2ax +(a +1)y +1=0和l 2:(a +1)x +(a -1)y =0,若l 1⊥l 2,则a =( ) A .2或12B.13或-1 C.13D .-1解析:选B 因为直线l 1⊥l 2,所以2a (a +1)+(a +1)(a -1)=0,解得a =13或-1.3.若点P 在直线3x +y -5=0上,且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则点P 的坐标为( )A .(1,2)B .(2,1)C .(1,2)或(2,-1)D .(2,1)或(-1,2) 解析:选C 设P (x,5-3x ),则d =|x -5+3x -1|12+-12=2,化简得|4x -6|=2,即4x -6=±2,解得x =1或x =2,故P (1,2)或(2,-1).4.(2018·揭阳一模)若直线l 1:x -3y +2=0与直线l 2:mx -y +b =0关于x 轴对称,则m +b =( )A.13 B .-1 C .-13D .1解析:选B 直线l 1:x -3y +2=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为x +3y +2=0.由题意知m ≠0. 因为mx -y +b =0,即x -y m +bm=0,且直线l 1与l 2关于x 轴对称,所以有⎩⎨⎧-1m=3,bm =2,解得⎩⎨⎧m =-13,b =-23,则m +b =-13+⎝⎛⎭⎫-23=-1. 5.点A (1,3)关于直线y =kx +b 对称的点是B (-2,1),则直线y =kx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 )A .-32B.54 C .-65D.56解析:选D 由题意,知⎩⎨⎧3-11+2·k =-1,2=k ·⎝⎛⎭⎫-12+b ,解得⎩⎨⎧k =-32,b =54.∴直线方程为y =-32x +54,它在x 轴上的截距为-54×⎝⎛⎭⎫-23=56.故选D. 6.(2019·成都五校联考)已知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2x +y -7=0B .x +y -5=0C .2y -x -4=0D .2x -y -1=0解析:选B 由|P A |=|PB |得点P 一定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可得A (-1,0),将x =2代入直线x -y +1=0,得y =3,所以P (2,3),所以B (5,0),所以直线PB 的方程是x +y -5=0,选B.7.若动点A ,B 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的中点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 2B .22C .3 3D .42解析:选A 依题意知AB 的中点M 的集合为与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距离都相等的直线,则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设点M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l :x +y +m =0,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m +7|2=|m +5|2⇒|m +7|=|m +5|⇒m =-6,即l :x +y -6=0.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M 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6|2=3 2. 8.已知点A (1,3),B (5,-2),在x 轴上有一点P ,若|AP |-|BP |最大,则P 点坐标为( )A .(3.4,0)B .(13,0)C .(5,0)D .(-13,0)解析:选B 作出A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1,-3),则A ′B 所在直线方程为x -4y -13=0.令y =0得x =13,所以点P 的坐标为(13,0).9.经过两直线l 1:x -2y +4=0和l 2:x +y -2=0的交点P ,且与直线l 3:3x -4y +5=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方程组⎩⎪⎨⎪⎧x -2y +4=0,x +y -2=0得x =0,y =2,即P (0,2).因为l ⊥l 3,所以直线l 的斜率k =-4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43x ,即4x +3y -6=0.答案:4x +3y -6=010.已知点P 1(2,3),P 2(-4,5)和A (-1,2),则过点A 且与点P 1,P 2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当直线与点P 1,P 2的连线所在的直线平行时,由直线P 1P 2的斜率k =3-52+4=-13,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2=-13(x +1),即x +3y -5=0.当直线过线段P 1P 2的中点时,因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为(-1,4),所以直线方程为x =-1.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 -5=0或x =-1.答案:x +3y -5=0或x =-111.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直线x -2y +1=0与直线x =1的交点坐标为(1,1).又直线x -2y +1=0上的点(-1,0)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为(3,0),所以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y -01-0=x -31-3,即x +2y -3=0.答案:x +2y -3=012.过点P (0,1)作直线l 使它被直线l 1:2x +y -8=0和l 2:x -3y +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 平分,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l 1与l 的交点为A (a,8-2a ),则由题意知,点A 关于点P 的对称点B (-a,2a -6)在l 2上,把B 点坐标代入l 2的方程得-a -3(2a -6)+10=0,解得a =4,即点A (4,0)在直线l 上, 所以由两点式得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4=0. 答案:x +4y -4=01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是A (1,1),B (-1,3),C (3,4). (1)求BC 边的高所在直线l 1的方程;(2)若直线l 2过C 点,且A ,B 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求直线l 2的方程.解:(1)因为k BC =4-33+1=14,又直线l 1与BC 垂直,所以直线l 1的斜率k =-1k BC =-4,所以直线l 1的方程是y =-4(x -1)+1,即4x +y -5=0.(2)因为直线l 2过C 点且A ,B 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 所以直线l 2与AB 平行或过AB 的中点M , 因为k AB =3-1-1-1=-1,所以直线l 2的方程是y =-(x -3)+4,即x +y -7=0. 因为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0,2), 所以k CM =4-23-0=23,所以直线l 2的方程是y =23(x -3)+4,即2x -3y +6=0. 综上,直线l 2的方程是x +y -7=0或2x -3y +6=0.。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与1.当直线不平行坐标轴时,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可根据下表判定2.当直线平行于坐标轴时,可结合图形判定其位置关系.二、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1、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2、两平行线1122:0,:0l Ax By C l Ax By C ++=++=间的距离为d =。

3、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公式是 。

4、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中点坐标公式是三、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取决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四、五种常用的直线系方程.① 过两直线l 1和l 2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不含l 2). ② 与直线y =kx +b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y =kx +m (m ≠b). ③ 过定点(x 0, y 0)的直线系方程为y -y 0=k(x -x 0)及x =x 0.④ 与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设为Ax +By +m =0 (m ≠C). ⑤ 与Ax +By +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设为Bx -Ay +C 1=0 (AB ≠0).练习:1.已知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和四个命题:① 21212121//C C B B A A l l ≠=⇔; ② 0212121=+⇔⊥B B A A l l③12121210l C B A ⇔=-+和圆122=+y x 相切; ④ 2222l C B A ⇔=-过定点.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2个2. 已知直线l 1:ax +3y -1=0与直线l 2:2x +(a -1)y +1=0垂直,则实数a =________.解:由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得2a +3(a -1)=0,解得a =35. 答案 353. 两平行线x +y -1=0与2x +2y =3间的距离为424、求过点)4,1(-A 且与直线0532=++y x 平行的直线方程. 01032=++y x .5、直线06:1=++ay x l 与直线023)2(:2=++-a y x a l ,当=a 时,1l ∥2l ;当=a 时,21l l ⊥;当=a 时,1l 与2l 相交;当=a 时,1l 与2l 重合. 6、若直线073=-+y x 和02=--y kx 与x 轴、y 轴正方向所围成的四边形有外接圆,则k 为______. 7、若直线2:1++=k kx y l 与42:2+-=x y l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k 取值范围是8、求点P(-2,-1)关于直线x+2y-2=0对称的点.解:(1)设对称点Q 坐标为(x ,y),则9.已知点P (3,2)与点Q (1,4)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方程为 答案:x -y +1=0解:由题意知直线l 与直线PQ 垂直,所以k l =-1k PQ =-14-21-3=1.又直线l 经过PQ 的中点(2,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3=x -2,即x -y +1=0.10.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得点(0,2)与点(4,0)重合,点(7,3)与点(m ,n )重合,则m +n = 345解:由题可知纸的折痕应是点(0,2)与点(4,0)连线的中垂线,即直线y =2x -3,它也是点(7,3)与点(m ,n )连线的中垂线,于是⎩⎪⎨⎪⎧3+n 2=2×7+m 2-3,n -3m -7=-12,解得⎩⎨⎧m =35,n =315.故m +n =345.11.若两平行直线3x -2y -1=0,6x +ay +c =0之间的距离为21313,则c +2a 的值为________.解:由题意得,36=-2a ≠-1c ,∴a =-4且c ≠-2,则6x +ay +c =0可化为3x -2y +c2=0,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得21313=⎪⎪⎪⎪c 2+113,解得c =2或c =-6,所以c +2a =±1. 答案 ±112、已知l 的倾斜角为43π,且与点)2,1(--的距离为23,则l 的方程为 13.直线l 经过点()21,P 且与两点()32,A 、()54-,B 的距离相等,则l 的方程是答案:0723=-+y x 和064=-+y x14、 已知点O (0,0),A (0,b ),B (a ,a 3),其中a ≠0若△OAB 为直角三角形,则a 与b 的关系是答案:b =a 3或b -a 3-1a=0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的位置求解.若以O 为直角顶点,则B 在x 轴上,则a 必为0,此时O ,B 重合,不符合题意;若∠A =π2,则b =a 3若∠B =π2,根据斜率关系可知a 2·a 3-b a =-1,所以a (a 3-b )=-1,即b -a 3-1a=0. 所以b = a 3或b -a 3-1a =015、已知5x +12y =60,则x y 22+的最小值是 6013解:x y 22+表示直线l :5x +12y =60上的动点到原点的距离,其最小值即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 16.设a 、b 、c 分别是△ABC 中∠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x sin A +ay +c =0与bx -y sin B +sin C =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7、 一条光线沿直线2x -y +2=0入射到直线x +y -5=0后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取直线2x -y +2=0上一点A (0,2),设点A (0,2)关于直线x +y -5=0对称的点为B (a ,b ),则⎩⎨⎧a 2+b +22-5=0,b -2a =1,解得⎩⎪⎨⎪⎧ a =3b =5, ∴B (3,5).由⎩⎪⎨⎪⎧ 2x -y +2=0,x +y -5=0,解得⎩⎪⎨⎪⎧x =1,y =4.∴直线2x -y +2=0与直线x +y -5=0的交点为P (1,4),∴反射光线在经过点B (3,5)和点P (1,4)的直线 上,其直线方程为y -4=4-51-3×(x -1),整理得x -2y +7=0. 【答案】 x -2y +7=018、已知直线l 经过点)1,3(P ,且被两平行直线01:1=++y x l 和06:2=++y x l 截得的线段之长为5,求直线l 的方程. 19.已知直线l 过点P (2,3),且被两条平行直线l 1:3x +4y -7=0,l 2:3x +4y +8=0截得的线段长为d . (1) 求d 的最小值; (2)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试求d 的值.解:(1) 因为3×2+4×3-7>0,3×2+4×3+8>0,所以点P 在两条平行直线l 1,l 2外.过P 点作直线l ,使l ⊥l 1,则l ⊥l 2,设垂足分别为G ,H ,则|GH |就是所求的d 的最小值.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的最小值为|GH |=|8-(-7)|32+42=3.(2)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时,l 的方程为y =3,设直线l 与直线l 1,l 2分别交于点A (x 1,3),B (x 2,3), 则3x 1+12-7=0,3x 2+12+8=0,所以3(x 1-x 2)=15,即x 1-x 2=5,所以d =|AB |=|x 1-x 2|=5.20.已知直线l 1:x -y +3=0,直线l :x -y -1=0.若直线l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为l 2,求直线l 2的方程. 解法一:因为l 1∥l ,所以l 2∥l ,设直线l 2:x -y +m =0(m ≠3,m ≠-1).直线l 1,l 2关于直线l 对称,所以l 1与l ,l 2与l 间的距离相等.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3-(-1)|2=|m -(-1)|2,解得m =-5或m =3(舍去).所以直线l 2的方程为x -y -5=0.法二:由题意知l 1∥l 2,设直线l 2:x -y +m =0(m ≠3,m ≠-1).在直线l 1上取点M (0,3),设点M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M ′(a ,b ),于是有⎩⎨⎧b -3a×1=-1,a +02-b +32-1=0,解得⎩⎪⎨⎪⎧a =4,b =-1,即M ′(4,-1).把点M ′(4,-1)代入l 2的方程,得m =-5, 所以直线l 2的方程为x -y -5=0.21. 已知A(4,-3),B(2,-1)和直线l ∶4x+3y-2=0,求一点P 使|PA|=|PB|,且点P 到l 的距离等于2.解 : 为使|PA|=|PB|,点P 必定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所以点P 又在距离l 为2的平行于l 的直线上,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得点P . 设点P 的坐标为P(a ,b),∵A(4,-3),B(2,-1)而点P(a ,b)在直线x-y-5=0上,故a-b-5=0 ①又已知点P 到l 的距离为2解 ①,②组成的方程组,作业1、直线013)2(=+++my x m 与直线03)2()2(=-++-y m x m 相互垂直,则m = 2.已知直线l 1:x +2y -1=0与直线l 2:mx -y =0平行,则实数m 的取值为________.解:因为直线l 1:x +2y -1=0与直线l 2:mx -y =0平行,所以m 1=-12≠0,解得m =-12. 答案 -123.过点A (2,3)且垂直于直线2x +y -5=0的直线方程为 x -2y +4=0解:由题意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m =0,将A (2,3)代入上式得2-2×3+m =0,即m =4,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4=0.4、点)3,2(-A 关于点)1,4(M 的对称点是 ,点A 关于直线012=-+y x 的对称点是 .5、直线12+=x y 关于点)1,2(-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直线12+=x y 关于直线01=+x 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6. 已知点A (4,1),B (0,4),试在直线l :3x -y -1=0上找一点P ,使|PA |-|PB |的绝对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解: 如图所示,设B 关于l 的对称点为B ′(x ′,y ′),由 ⎪⎪⎩⎪⎪⎨⎧=-+'-⎪⎭⎫ ⎝⎛+'='-'0124203314y x x y解得B ′(3,3),直线AB ′的方程为434131--=--x y 即2x +y -9=0. 由⎩⎨⎧==⎩⎨⎧=--=-+52,013092y x y x y x 解得,故所求P 点坐标为(2,5)此时||PA |-|PB ||=||PA |-|PB ′||=|AB ′|=52)51()24(22=-+-为所求.7、直线1l 的方程为12+-=x y ,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直线2l 的方程是: 8.已知两直线l 1:ax -by +4=0,l 2:(a -1)x +y +b =0.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值.(1)直线l 1过点(-3,-1),并且直线l 1与l 2垂直;(2)直线l 1与直线l 2平行,并且坐标原点到l 1,l 2的距离相等.解:(1) ∵l 1⊥l 2,∴a (a -1)+(-b )·1=0,即a 2-a -b =0. ① 又点(-3,-1)在l 1上,∴-3a +b +4=0 ② 由①②得a =2,b =2.(2) ∵l 1∥l 2,∴a b =1-a ,∴b =a 1-a. 故l 1和l 2的方程可分别表示为:(a -1)x +y +4(a -1)a =0, (a -1)x +y +a1-a =0, 又原点到l 1与l 2的距离相等.∴4|a -1a |=|a 1-a|,∴a =2或a =23, ∴a =2,b =-2或a =23,b =2.9.已知直线l 过点M (2,1),且分别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是否存在使△ABO 面积最小的直线l ?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k <0),则A ⎝⎛⎭⎪⎫2-1k,0,B (0,1-2k ),⊿AOB 的面积S =12(1-2k )⎝ ⎛⎭⎪⎫2-1k =12⎣⎢⎡⎦⎥⎤4+ -4k +⎝ ⎛⎭⎪⎫-1k ≥12(4+4)=4.当且仅当-4k =-1k ,即k =-12时,等号成立,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1=-12(x -2),即x +2y -4=0.。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是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在空间中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直线是由无数个点延伸而成的,没有宽度和厚度,可以在空间的任意方向伸展,它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而平面则是由无数个相互连通的点组成的,具有宽度和厚度,它本身并没有方向,但是可以被延伸到任何方向。

直线和平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

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有四种基本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交,平行,垂直和重合。

1. 相交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遇时,直线与平面必相交,此时它们在相交点处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这个公共点既可以位于平面内,也可以位于平面外。

图1是一个典型的相交的情况。

2. 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为无穷远处(即交点不存在),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就是平行的。

平行的直线与平面之间永远不会相交。

当然,两条平行的直线可能存在交点,但是这个交点不存在于这两条直线所在的平面之中。

如图2所示,直线AB与平面M,平行。

3. 垂直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交角为90度,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就是垂直的。

垂直的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这个点为垂足。

如图3所示,直线AC与平面N,垂直。

4. 重合当一条直线恰好位于一个平面内时,这条直线和平面就可以重合。

此时,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完全重合,它们没有任何区别。

如图4所示,直线DE与平面P,重合。

二、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如果直线与平面相交,那么它们在相交点处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交点的位置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得到。

假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平面上某一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上有一点Q,向量v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则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坐标可以表示为:Q=d*n+(v×n)。

其中,×表示向量的叉乘运算。

该公式的意义在于,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可以表示为直线上某一点加上一定的偏移量,这个偏移量包括垂足到交点的距离和交点到直线方向向量的投影距离。

三、直线和平面的计算应用直线和平面的计算应用极其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科学和工程领域。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距离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距离

y
P0 x0 , y0
l
P1
d l'
由点斜式方程 , 得P0 P 1 方程为:
o
x
B y y0 x x0 即 Bx Ay ( Ay 0 Bx 0 ) 0. A
Ax By C 0 解方程组 Bx Ay ( Ay0 Bx0 ) 0.
例7 求证以A(-2,-3)、B(6,3)、C(-5,1)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2) 4 1 (3) 4 5 (2) 3
直线AC的斜率
k AB k AC
∴ AB⊥AC,
3 4 ( ) 1 4 3
解方程组 y(万元) y=1600x+4000000 y=2000x P 2000 x=10000 得 y=20000000
如图, x<10000时 成本线在产值线上方, X(台) 0 10000 x>10000时, 产值线在成本线上方, 即当月产量达到1万台,月产值为2000万时, 就能不亏损.超过1万台,可有赢利。
y
交点坐标为(50,2500) (50,2500) 品牌乙 2500 即使用了50个月时, 两种电冰箱的总费用 1250 品牌甲 都是2500元.
1000
由图可知, 0 50 当0≤x<50时, 买品牌甲较合算(总费用低). 当x>50时,买品牌乙较合算.
x
例2. 某厂生产彩电,每月生产的固定成本
l 2 l1
x
0
2、一般情况 当直线 l1、 l 2 都不平行于y轴时, 如果 l1 // l(如图),那么 2
所以 tan1 tan 2
1 2

k1 k2
由于0°≤ 1<180°, 0°≤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_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_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知5-讲
特别提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成对出现的,没
有公共顶点,但有一条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8个角中共有4对同
位角、2对内错角、2 对同旁内角.
感悟新知
例5 如图 4.1 - 6,结合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 ∠ 1 与∠ 2 是直线______ 和直线_______
知4-练
感悟新知
知4-练
方法点拨 在进行角的计算时,“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
常常被用来将要求的角和特征相同的两个角转化成 与已知条件相关的角来求解,即对顶角构建了一个 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之间的 “桥梁”.
感悟新知
知识点 5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识别如下表:
知5-讲
感悟新知
角的名称 位置特征
在截线同侧, 同位角 在被截两直
线同方向
内错角
在截线两侧 (交错), 在被截两直 线之间
在截线同侧, 同旁内角 在被截两直
线之间
基本图形
图形结构特征知5-讲
形如字母“F” (或倒置、反置、 旋转)
形如字母“Z” (或倒置、反置、 旋转)
形如字母“U” (或 倒置、反 置、旋转)
感悟新知
4. 特征法: 看其是否符合“ F”“Z”“ U” 形特征; 5. 方位法: 同位角:同左、同上,同左、同下,同右、
同上,同右、同下;内错角:同内、异侧;同 旁 内 角: 同 内、 同侧 .
课堂小结
平面上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概念
平行线的 基本事实
平行线的基 本事实的推论
平面内 两条直 线的位 置关系
感悟新知
知3-练
方法点拨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 若涉及相交问 题,则常用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2. 若涉及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则常用平行线的基本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基础)知识讲解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2.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知道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理解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掌握垂直的定义及性质;4. 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梳理】要点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如下图,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CD或a∥b.(2)互相重合的直线通常看做一条直线,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3)相交线: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这个公共点叫做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要点二、对顶角、补角、余角1.余角与补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2)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要点诠释:(1)互余互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2)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2.对顶角(1)定义: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相对)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要点诠释:(1)对顶角满足的条件:①相等的两个角;②有公共顶点且一角的两边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时,除了产生对顶角外,还会产生邻补角,邻补角满足的条件:①有公共顶点;②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邻补角一定互为补角,但互为补角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要点三、垂线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如下图.要点诠释:⊥;(1)记法:直线a与b垂直,记作:a b直线AB和CD垂直于点O,记作:AB⊥CD于点O.(2) 垂直的定义具有二重性,既可以作垂直的判定,又可以作垂直的性质,即有:∠=°判定90AOCCD⊥AB.性质2.垂线的画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通过直角三角板来画,具体方法是使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所画直线就为已知直线的垂线(如图所示).要点诠释:(1)如果过一点画已知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时,指的是它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能在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为垂线段.3.垂线的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要点诠释:(1)性质(1)成立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有且只有”说明了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2)性质(2)是“垂线段最短.”实际上,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线段有无数条,但只有一条最短,即垂线段最短.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应用其“最短性”解决问题.4.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垂线段或画出垂线段,然后计算或度量垂线段的长度.【典型例题】类型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如图,在正方体中:(1)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_________;(2)与线段AB相交的线段______;(3)与线段AB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线段______.【答案】(1)CD、A1B1、C1D1;(2)BC、B B1、A1A、AD;(2)A1D1、D1D、B1C1、CC1.【解析】(1)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的种类为:①直接与AB平行,②与平行于AB的线段平行.(2)与线段AB相交的线段的种类为:①交于B点的线段,②交于A点的线段.(3)用排除法,在正方体中除了线段AB外还有11条棱,在这11条棱中排除(1)(2)中的线段,便得到与线段AB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线段.【总结升华】考查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类型二、对顶角、补角、余角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1=65°,求∠2、∠3、∠4的度数.【思路点拨】观察图形可以得到一些角的和差关系.【答案与解析】解:∵∠1+∠2=180°,∠1=65°,∴∠2=180°-65°=115°.又∵∠3=∠1=65°,同理,∠4=∠2=115°.综上得,∠3=∠1=65°,∠4=∠2=115°.【总结升华】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只要已知其中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三角.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两直线相交,已知∠l与∠2的度数之比为3:2,求∠1与∠2的度数.【答案】解:设∠1与∠2的度数分别为3x和2x.根据题意,得3x+2x=180°.解这个方程得x=36°,所以3x=108°,2x=72°.答: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08°,72°.类型三、垂线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①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两直线相交,则交点叫垂足.④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一定都是直角.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解析】正确的是:②④【总结升华】充分理解垂直的定义与性质.举一反三:【变式】直线l外有一点P,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A.点P到直线l的垂线的长度.B.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C.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度.D.点P到直线l的垂线.【答案】C4. (山东济宁)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于点O,∠COE=55°.则∠BOD的度数为().A.40°B.45°C.30°D.35°【答案】D【解析】要求∠BOD,只要求出其对顶角∠AOC的度数即可.为此要寻找∠AOC与∠COE 的数量关系.因为EO⊥AB,所以∠AOE=90°,所以∠AOC=∠AOE-∠COE=90°-55°=35°,所以∠BOD=AOC=35°.【总结升华】图形的定义既可以作为判定图形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该图形具备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 直线AB和CD交于O点, OD平分∠BOF, OE ⊥CD于点O, ∠AOC=40 ,则∠EOF=_______.【答案】130°.5.如图所示,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开沟,才能使沟最短?画出图来,并说明原因.【思路点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而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答案与解析】解:如图,过点C作CD⊥AB,垂足为D.所以在点D沿CD开沟,才能使沟最短,原因是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有各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总结升华】“如何开沟、使沟最短”,实质上是如何过C点向AB引线段,使线段最短,这就是最熟悉的垂线的性质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答案】解:(1)能画无数条;(2)能画一条;(3)能画一条.。

平行线知识点

平行线知识点

【基础知识点】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2)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3)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

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a b c a b l 1 2 3 45 6 7 81 6 B A D2345 7 8 9F EC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图(1)中,还有 ∠4和∠8 ∠2和∠6 ∠3和∠7 也是同位角。
二.三线八角
如图(1):
3.再看∠3与∠5,它们都在被截直线 AB、CD 之间 ,
且∠3在截线EF 左 侧,∠5在截线EF 右 侧,像这样 的一对角叫做 内错角 。 内错角的特征是:在被截直线 之间,在截线的 异侧 。 在图(1)中,还有
3.
如图1-2,直线DE截AB,AC,构成8个角. 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A
D
3
2 4
1
5 6
8 7
E
B
C
如图:两只手的食子和拇 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 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 么角?类似地,你还能用 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 和同旁内角吗?
l
动动脑筋
燕子风筝的骨架如图所 示,它是以直线 l 为对 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已 知∠1=∠4=45O问∠2 为多少度? ∠5呢?你还 能说出哪些角的度数?
本节内容 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如图4-7,剪刀的两个交叉腿构成四个角,将 其简单地表示为图4-8.
1
4 3
2
图4-7
图4-8
对 顶 角
A
C
1
O
2
B D
对顶角相等.
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 叫做对顶角.
判断下列图形中哪对 1, 2是对顶角?
1、作业本 P77 3 2、学法大视野 3、P78 A
P D 5 2 3 6 F 4 A
E
1 C B
Q
思考题:
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F,如果∠1=
∠2,那么同位角∠1和∠4.
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F
同旁内角∠1和∠3有什么
小 结
1.对顶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形成的不同顶点处的两个 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同位 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a
5 2 1 8 4
b b
6 7 1 2 3 4
c
c
3
a
图一
图二
2.下图中,∠1与∠2,∠3与∠4各是哪一条直线截哪 两条直线而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
1与∠4 2是直 ∠3 ∠3 1与∠4 2是直 ∠3 1与∠4 2是直 线DE AB截直线 截直线 线AC 线AC截直线 BD截直线 DE,BC而成的, AE,BD DC,AB而成的, AD,BC AB,AC DE,AC而成的, 它们是同位角。 它们是同旁内角。 它们是内错角。 它们是内错角。 它们是同旁内角。
∠4与∠6
也是内错角。
二.三线八角
如图(1):
4.在图(1)中,∠的 同旁 像这样的一对角,我们称它
为 同旁内角 。
同旁内角的特征是:在被截直线 之间,在截线的 同旁 。 在图(1)中,还有 ∠4和∠5 也是同旁内角。
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各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1 2
1 2
1 2
三线八角
1.如图(1) 2.三线是:被截直线是 八角是: ∠1
AB和 ,CD
截线是
EF ;
、∠2、 ∠3、 ∠4 ∠5 、∠。 6、 ∠7、∠8
二.三线八角
如图(1):
2.先看图(1)中∠1和∠5,它们分别在被截直线AB、 CD的 同 方,并且都在截线EF的 同 侧,像这样位
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 同位角 。 同位角的特征是:在被截直线的 同方,在截线的 同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