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人文精神
八年级体育教案第一学期:育人为本,注重体育人文精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八年级体育第一学期的教案,也谈谈体育教育中“育人为本,注重体育人文精神”这一主题。
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这个“育人”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道德素质和体魄,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学期的体育教育侧重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个体差异化发展。
注重体育人文精神也是本学期体育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且注重他们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从中了解体育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了实现“育人为本,注重体育人文精神”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学生“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等正确的体育精神。
实践证明,轻易放弃的体育精神是不应该在学生中传播的,教育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神,才是正确的。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比赛中的乐趣,还让他们体验到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初心不可忘,在打败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育体育不仅是一门文化而且是一门技能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如瑜伽、健美操、篮球等在类别上都各有其不同的优势,而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部分有针对性的锻炼。
三、注重学生的体育文化体验。
教育体育文化,在课程上教授学生整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帮助学生发掘体育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在体育文化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感和文化修养。
四、积极开展团体活动。
在体育教育中,我们着重强调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教育他们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积极配合完成任务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们的体育教育中,我们始终鼓励起干一切让学生积极向上的身心活动,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
让我细数一下本学期体育课程中的亮点。
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与培养路径

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与培养路径摘要: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它是人类文化所孕育出的产物。
体育产生于人类活动,发展于人类活动的,因此体育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而学校中的体育教育所追求的是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素质,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人文精神追求的是真、善、美以及人类文明的高度和谐统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目标上是统一一致的,将体育教育融入人文精神则是当代体育发展的必要需求。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精神必要性培养路径达芬奇曾说过:“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体育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体育教育也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进行一定的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热爱运动,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新型教育下,体育教育同样被注入新的灵魂和力量,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视让体育教育焕发更多不同的光彩。
下面,笔者作为一位在体育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当代新型体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知识的实践和研究,下文笔者将对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和相关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1.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代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的趋势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当代社会追求以人为本,因而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发展是实现当代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体育教育上同样如此,体育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出现无疑会推动社会的良好发展,因此体育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方面对当代体育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1.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们身体素质的重要且唯一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重视体育锻炼,践行“开拓学校体育文化,共建新中校园精神”的口号。
而在当代新型教育的推行下,学校和教师们也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们在当代体育运动中获得自身个性的充分展现,因此,将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充分结合是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

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体育运动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代表。
体育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的品质和态度,而体育文化则是通过体育运动传递的价值观和信仰。
本文将探讨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体育精神的内涵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所展现出的品质和态度。
它包括团队合作、坚持不懈、奋发向上、公平竞争等方面。
团队合作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追求胜利。
而坚持不懈则体现了运动员追求卓越的毅力和决心。
体育精神中的奋发向上则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公平竞争是体育精神的核心,它要求运动员在竞技中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不做任何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事情。
二、体育文化的特征体育文化是指通过体育活动传递的价值观和信仰。
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它通过对体育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培养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理解。
体育文化的特征有:1. 历史渊源:体育文化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例如,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英国的足球等都代表了各自地区的体育文化。
2. 人文精神:体育文化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它通过体育运动传递人文精神,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文化多样性:体育文化体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体育文化将这种多样性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三、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的关系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实践,它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将体育文化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而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的浓缩和传承,它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传媒等,弘扬体育精神,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人文关怀:体育精神倡导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而体育文化则通过体育活动传递这种人文关怀。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
其间,奥林匹克运动由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古希腊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民族感情的作用,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先生主持召开了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现代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与其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
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格言、口号、徽记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中,体现在历届奥运会的实践活动中,并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运动宗旨。
在人类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将自己的目标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体育运动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使自身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倡导通过体育运动使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青少年的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还提倡弘扬体育运动道德,鼓励并支持大众体育,并把环境保护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
这些倡导及实践,符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蓬勃的生命力。
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田径教育中是怎样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照。
科学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求,是揭示世间万物奥秘的活动,科学与人文是有区别的。
科学揭示规律,求真;人文追求教化,求善,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异,而在体育教育思想中却结合的非常完美,人文精神中也包涵着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中也应包涵人文精神,这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途径,体育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体育教育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 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广义的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泛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组织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从本质来看,体育不等于达标训练,把体育引入运动能力和水平达标就是体育应试教育,有运动也不等于就有体育,斯文的运动(如下棋、打牌)、机械的运动(如走路上班)、简单的运动(如立正、稍息、齐步走)和游戏运动都不算是体育,体育不能仅以安全为前提,也并不能以延年益寿为目标,更不是整饬纪律和惩罚学生的手段.体育是科学的,它是建立在生理学、运动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科学,但体育更是人文的.人文主义教育亦称人道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以人道反神道、强调尊重儿童、注重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育作为人文精神的弘扬,应该突出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精神与肉体是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而在西方的文化观念里,肉体与精神是不可分离的,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中国人是用修身养性、用智育的观念来消融体育的,认为体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活动.体育中应该孕育着一种强烈的体育精神,这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形成,也是一种身心素质的提升.在我看来,体育文化至少应该包含四种基本要素:(1)身心健康与休闲文化;(2)运动习惯与技能;(3)进取与冒险精神;(4)意志力与团队精神.因此,体育是肉体与精神的结合,直接为人的生命服务,体育课程不再只是学校体育的填充物,而是学生学习生活技能,形成生活态度,获得生活经验的通道和载体,洋溢着生气勃勃的人文精神. 程式化的体育教学压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常规,造就了千人一面的教学个性.一种具体的做法在重复千百次以后就会变成传统;一种传统在同一的价值观的认同下就会成为一种规范.我们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多规范的,又叫常规,比如课堂的形式,总是教师在前,学生在后;教师在前面讲解示范,学生在后面学;教学的程序总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备课本写好了要学习的项目,教师严格的按照备课本中的内容上课(时间具体到几分钟、几秒钟,详细的估计每个完成动作需要的时间等);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亘古未变,它只允许学生在上体育课或者做课问操时才锻炼身体.我们的体育是根据刻板的的课程安排,到了时间才能、也必须去进行体育活动.然而体育活动未必要在上体育课时才进行,体育活动也未必要在运动场上才进行,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它只听从人的活动需要.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常规以及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进行全面的重新审视.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脱离所谓生活世界,它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因而也是目的、意义、价值的源泉.几十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一直依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展开活动,课程目标设计不是把学生看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体育生活的塑造;学生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动,无法领会体育学习的生命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用标准化的评技、达标等方式来标榜属于生活习惯的体育行为,学生即使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些技能,也难以迁移到生活技能中,难以用来锻炼身体.简而言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体育课程是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体育课程偏离了主要的育人目标本真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技能和手段,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长期以来,增强体质、掌握三基成了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以体质的强弱成为评价学生身体状态的主要标准,过分强调整齐划一,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行为准则、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待具有差异的生命个体,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无穷创造性,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人的价值和意义,限制了学生生命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姿性、多彩性,是对学生的一种压抑,使得本应是欢声笑语、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变得沉寂无声,使得学生厌倦、逃避体育课的现象愈演愈烈.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玩体育教学思想是统属于教育观念之下的、局部、具体的理念.它们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应试教育能否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的问题,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教学思想也难丰富.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再好的教师队伍和客观条件,弘扬人文精神的伟大理想将落空.因此,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落实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加强人文精神的基础.学校体育要问问学生到底想要什么,不只是跑步、跳远、做广播操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让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身体素质,并且使其有可能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寻找自己的乐趣,让运动伴随他们一生.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会玩的人才能充分享受这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质的进步,学校体育有责任教会学生怎样去玩,怎样玩得更有创意. 弘扬体育精神,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交融未来社会中的学校体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运动的习惯,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应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竞技运动项目,从而改变现在这种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从众多的竞技运动项目中选择自己爱好并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以便能够使运动持之以恒.使得学校体育既有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三基的一般水平的竞技运动,又有通过练习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表现突出的较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例如,班级或系的代表队等,还有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如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等.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使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体育课堂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知识交流的小型世界.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切磋,应该成为当前普遍教学形式.结合实际,充分和创造性的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研究、开发、利用(如多媒体教学,微机模拟操作系统等等)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更趋于现代化.因此,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增加兄弟院校体育教学的交流合作,对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活跃学术,丰富教师知识,使教师更具感染力.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差异,改进和丰富多层次评价体系,把传统的注重成绩的一刀切的评价和学生多刀切的综合素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把最终目标评价与教学过程评价结合起来,把课内成绩与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素质提高情况等与全面评价结合起来,真正把尊重个体差异落到实处,不断深层开挖体育的娱乐等功能,充实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出现不断创新的局面.。
人文精神: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人文精神: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摘要] 体育课程在本质上要反映和表达一定的时代精神的,因此,人文精神对体育课程建设以深刻的影响。
他作为现代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有坚定的理论依据的。
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展现人文精神:(1)“以人为本”作为体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2)体育课程要加入人文教化的内容(3)突出价值判断在体育课程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高体育课程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全部特征及活动领域以广泛而又深刻影响的“实践哲学”,是整个人类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的价值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超越的价值最求,向往的是社会会文化价值的整体进步,面队的是社会生活整体。
于是,人文精神必然予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以深刻的影响,使其在价值取向上反映和表达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要求在高校体育课建设中,以人类已有的宽厚的文化遗产为基础,在体育课程表现出对现时代的社会生活状态和历史命运的最大程度的关注。
同时,通过人文精神的批判本性为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2)人文精神要求体育课程在价值取向上要立足社会、指向未来,通过对人自身的深刻关注,有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3)人文精神要求被编撰到体育课程中的知识经验更加合理有序,能够包含更为丰富的文化要义和人类创造知识经验及文化过程中所注入的思想感情、价值追求,有助于学生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
在“文化”及“人文精神”视野下的体育课程具以下两个特点:1.体育课程是包含这意义和价值的文化。
体育课程是教育主体在专期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构建和反站起来的,是凝结着文化主体劳动、创造力、精神和意志,凝结着对未来世界,对年轻一代热切期待的文化,他面对未来而存在,并由此展现其价值和意义。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获取了体育文化精髓,并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及实践能力。
2.体育课程是需要学习主体“体察涵泳”的文化。
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体育课程具有双层结构。
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内容

73作者简介:何黛(1970—),女,陕西西安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教育学;姜伟(1989—),男,山东烟台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教育学。
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内容何黛 姜伟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摘要: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最终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受到了学生高度重视。
本文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人文精神存在的价值,并根据人文精神的现状,总结出其对应的完善措施,以此营造人文精神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校体育;人文精神;陈旧观念;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人文精神在高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更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完整的人格,立足于社会。
一、人文精神(一)人文精神内涵人文精神的内涵需要跟随时代进行灵活变化,其中具备时代性、社会性等特性,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人类精神从懵懂混沌到清晰自觉,然而体育精神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其中体育人文精神不仅指向体育活动,还包括了社会文化精神,对于社会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人文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充分的促进社会与个体的有效发展。
由于体育人文是在体育精神世界进行成长和完善,具体体现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包括:体育精神的需求、体育文化所展现价值、体育尊严、文化理想化等方面,现阶段普遍体育人文精神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对于幸福和体育尊严的思想追求、对于体育本质和客观真理的追求以及体育所产生的意义和理想化的追求。
(二)人文精神特点历史上的人文主义在首次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被提出,企业甚至到国家想要长久生存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文文化和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精神文明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代表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经济结构中去。
人文精神是保证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体育行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体育文化所展现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现代化体育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条件,因此体育中人文精神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在充分的了解后展现出个人文化健康的重要性。
谈人文精神塑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人文精 神示范 的典范性 。示范在 教育 都说明了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以人文精神为价 精神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 ,反映 着主体内在的 教学 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著名教 育家乌申斯基 值取向 ,树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 ,这是 学校教育 断追求 自身解放的一种 自觉文化精神[ 。人文 2 】 94 精神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之所 以是万物 曾说过 : “ 师个人的范例 , 对于青年人的心 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早在 19 年 ,我国政府 公 教 布的 《 中国2世纪议程》 白皮书就指 出 : “ l 可 之灵 ,就在于他有人文 ,有 自己独特 的精神 文 灵 ,是 任何 东西 都不 可 能代替 的 最有用 的 阳 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 明的 主要 内容 ,而 光。”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 行人文教 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竞争 与合作 ,人文 性与科 且还会影响到物质文明的发展 。它是 构成一个 育时要 创造人文示范 。人文教 育最本 质的方式 学性 ,传统性与现代性 ,民族性 与国际性的统 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 内容 ;是衡量 方法就是 浸润 ,润物细无声 , 如沐春风 ”,
一
一
都要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来促进人 类社会与 自然的协调 。”以人为本 ,弘扬人 的主体精 神 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 明程度 的重要 尺度。 耳濡 目 ,因而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人文教 育的 染 l 个 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 ,在很 大程 度 典范 ,教 师的衣 着、语言、示范 ,这些 “ 教 正是2 世纪的教育主调 。我 国的学校体 育一直 活
一
,
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材 都可成为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
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中方展 ,人文观念 的价值
体育的人文精神与意义探究

On t e Hu a itcS ii n in fc n eo y ia u a in h m nsi prta d Sg i a c fPh sc lEd c to i
QIS u c u h - h n
( e t o h s a E u ai , a c a gU ies y N n h n 3 0 7C i ) D p . f y i l d c t n N n h n nv r t a e a g3 0 4 ,hn P c o i, a
的 探 索 。 文 章从 体育 人 文 精 神 的 内涵 , 育 人 文 精 神 与 体 育 科 学 , 及 体 育 人 文 精 神 与体 育 人 三个 方 面 进 行 了 深 入 体 以
思 索 和 探 究 。 为 体 育 人 文 精 神 除秉 承 了 一 般 人 文 精 神 的意 义 外 , 有 其 独 特 内涵 : 育 的 人 文 精 神 和 意 义 很 难 完 认 还 体
Absra t Le s h t c: s uma si pi to p r rur s o po tcr l o o g tme nitc s r f s o tnu i t e urs r ice fr a l n i ,whih ha a e m a y s r o il c s c us d n po s ca t
s e i c d my f l a f c s i c n rly b t i a i o t l s i e e p o ain o p r o e h th d s i e p c a a a e e d t t rl t t e tal , u t b sc ro i n t x l r t f s i t p w r t a ie n t l i h e e s e h o i h
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课程培养的人,是内在人格和外在动作融为一体的“人”。
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让学生领会其教材的人文思想,以求“授技育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人文精神体育新课标规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等,但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时数的规定没有加以限制,这就为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即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和需要。
教学内容要具有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体育意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人文精神。
在内容中可以渗透大量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如:学习奥运会的来历,可以让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精神。
懂得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球类项目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女排的光荣历史,学习女排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等。
通过课内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人文关怀。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过分重视运动技能的讲解和传授。
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是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剥夺了学生选择和尝试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统一体,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
人的素质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必须经过感知、思维、想象、体验,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实践才有可能实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一、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一)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表现,因此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1]。
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制度的完善。
体育活动从产生起就伴随着众多規则,规则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类的行为。
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的核心规则是平等公平原则,通过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平等公平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则,因此体育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前进。
(二)体育与个人全面发展当今社会倡导全民参与,体育活动不是某个阶级的专属,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平等公平的活动。
当今社会体育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意识到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体力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含义。
加强体育锻炼,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体现。
(三)体育与世界交流当今世界是全球化发展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已加入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
在文化领域,体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展示自身的窗口之一,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
二、体育文化的特性中国的体育文化有中国特色,是吸收了世界体育文化共性中的精华,同时结合了特殊国情衍生出的特色文化。
具有以下特性。
管理制度严格[3]。
国家对于体育的投入非常大,所以也需要看到足够的收益,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运动员出成绩,各专业运动队伍都在效仿军队的管理制度。
每天有规定的作息时间,训练强度和任务都很艰巨。
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之后,运动员需要控制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能做出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
重视人才培养。
我国是举国培养机制[4],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接受训练,一直到为国争光的一天,从不停歇。
我国运动员储备量庞大,专业的体育院校,每年数量繁多的体育比赛,这些都是发掘体育人才的来源。
拼搏性。
中国的运动员都有一种不服输的气质,眼中只有冠军,因此会展现强大的斗志。
所以近几年来,中国能够频繁在世界体育竞赛中取得傲人的成绩,不断刷新纪录。
体育的人文精神作文700字

体育的人文精神作文700字英文回答:Sports, in its essence, is not just about physical activities or competition. It carries a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 that transcends boundaries and unite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Sports have the power to inspire, motivate, and bring out the best in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Firstly, sports promote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Whether it's a team sport like soccer or basketball, or an individual sport like swimming or tennis, athletes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a common goal. They understand that their success is not solely dependent on their individual efforts, but also on the support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ir teammates. This spirit of teamwork extends beyond the sports field and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such as work,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Secondly, sports teach valuable life lessons such as discipline, perseverance, and resilience. Athletes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throughout their sporting journey. They learn to set goals, work hard, and push through obstacles to achieve success. This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areas of life, helping individuals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 their aspirations.Furthermore, sports foster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camaraderie. Whether it's cheering for your favorite team or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with friends, sports create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togetherness. The shared passion and excitement for a particular sport or team bring people together, breaking down barriers and fostering friendships. This sense of belonging is essential for our ment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as it provides us with a support system and a sense of identity.In addition, sports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like theOlympics or the World Cup, bring athletes and specta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gether. This creates anopportunity for peopl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traditions, and perspectives. Through sports, we can appreciate and respect the diversity of our global community, foster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Overall, sports have a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 that goes beyond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competition. They teach valuable life lessons, promote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foster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encourage cultural exchange. Sports have the power to unite people, inspire them to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bring out the best in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中文回答:体育运动并不仅仅是关于身体活动或竞争。
体育的人文精神作文700字

体育的人文精神作文700字英文回答:Sports, in my opinion, not only embody physical strength and competition, but also carry a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 Through sports, we can learn valuable life lessons and develop important qualities such as teamwork, perseverance, and sportsmanship.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sports is teamwork. In team sports like soccer or basketball, players need to work together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This teaches us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and unit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trust and rely on others. For example, in a basketball game, players need to pass the ball to their teammates and make quick decisions based on the movements of their opponents. This requires not only physical skills, but also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support each other.Another aspect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sports is perseverance. Sports often require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overcome obstacles. Athletes need to push themselves to their limits and never give up, even when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This teaches us the value of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For instance, in a marathon race, runners need to endure physical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in order to reach the finish line. It is through their perseverance that they are able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inspire others.Sportsmanship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sports. It is not only about winning or losing, but also about respect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efforts of others. Good sportsmanship means showing respect towards opponents, following the rules, and accepting both victory and defeat with grace. For example, in a tennis match, players are expected to shake hands at the end of the game, regardless of the outcome. This shows that sportsmanship is about treating others with kindness and fairness, regardless of the result.In conclusion, sports not only provide physicalexercise and entertainment, but also embody a profound humanistic spirit. Through teamwork, perseverance, and sportsmanship, we can learn valuable life lessons and develop important qualities. So let's embrace thehumanistic spirit in sports and strive for excellence both on and off the field.中文回答:体育,我认为不仅体现了身体的力量和竞争,还承载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校园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151体育教育学作者简介:黄海峰(1981-),男,汉族,河南遂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校园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传承黄海峰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人文精神也不断的在发展,通过它自身的内涵价值,在向人们传递着以人为核心的精神,尊重别人,关爱他人,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于现在校园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学习也格外重要,因此通过弘扬古代的人文精神,学习人文精神,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并且让学生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学习将其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关键词:校园;体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传承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学习与传承发展。
关心学生的骨骼发育、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发展,身心的状态,学生心态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方面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古代儒家的文化是重要的思想,强调礼、义、仁、智、信。
提倡德育治理,充分的体现了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文精神,那么通过借鉴古代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古为今用,融会贯通,那么在古代,礼、乐、射、御、棋,弓箭是当时是战争的重要的兵器,当时古代的军队的每位士兵都秉着一颗顽强[1],不怕困难,不畏生死进行保家卫国,那么这种坚强,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等各种压力的负担,那么有的学生面临几次的考试失败,就是失去了信心,怎么能够面临生活中其他的困难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古代的时候,尊崇品德,在体育教学中也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在体育中,要注重比赛的过程,这种过程下,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所做出的行为也要符合一个体育人的精神,公平、公正、文明、和谐。
浅议发扬体育人文精神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的人文精神多年以前,学体育的不知“人文”为何物。
1996年我国把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1997年在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等4个二级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设置,显示出中国的体育理论开始重视人文学科。
经过专家学者的努力,体育的科研项目进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规划,也进一步展现了体育的人文价值。
尽管体育人文观念已初见端倪,但随着新世纪到来,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程度看,人文精神仍然是中国体育所欠缺的。
体育理论界过去长期忽视人文学科,带来种种隐患。
我们对“人文”二字陌生,认识模糊。
就中国体育而言,建构人文学科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人文精神。
何谓“人文”?在中国古代,“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后汉书•公孙瓒传论》有云:“舍诸天运,征乎人文。
”在古汉语里,“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或花纹,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象征符号和典章制度,又引申为修饰加工、文德教化等。
“文明”在这里是指有文采而光明。
根据《周易》的观念,刚柔交错,质文相当,这是自然之理。
故谓之“天文”;而“文明以止”,即文明有节制,有限度,恰如其分,从容中道,这靠人来把握,故谓之“人文”。
这里的“人文”指礼教文化,看起来与西文的humanities很接近,似乎东方古已有之,其实中国古代的“人文”是对自然而言的,与西方对神学而言的“人文”大不一样。
西方的人文学,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产物,在东方缺少历史参照物;“人文”、“人本”、“人道”、“人性”原为一回事,都是人文主义在西方各历史阶段的一贯性表现,我们却常常因为东方缺乏历史参照物而把它们误解为不同的概念。
这与我们对体育名词术语理解的混乱具有相同的根源,说明正如西方文化萌生的体育,在中国也没有可以交融互动的传统体系。
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当时文史哲的兴起,在包括体育的全面教育中强调那些属于人和人性品质的领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重视和关怀。
翻译家们用汉语“人文”一词来转译的西语,“Humanitas”(humanity)这个拉丁词Paedeia在古希腊语中,指对人类自身的理解和协调提供直接培养。
Humanities(人文学科)是14-15世纪意大利用以标示异于正统经院“神学研究”的世俗“人文研究”。
这里的“人文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复兴传统的学术方式,不如说是一场现代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用梁启超的话说,人文主义者的真正意图是“以复古求解放”——使思想从宗教神学的一元化专制桎梏中解放出来,求得人与文化的世俗自由。
因此,以人为本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就是“人文精神”。
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原始身体活动以体育为目标的更高层次上的升华,也没有古代奥林匹克的复兴。
人文精神表现为探索人性、人生、人权、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提倡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到现代人本主义,都在探讨人有别于神的本性,相信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争取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解放。
一方面,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批判神学摧残人的生命和理性,恢复人的本质和尊严,过上合乎人性的生活。
另一方认为人虽然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能够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争取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体育和竞技从为少数上流阶层娱乐教化服务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成为社会大众享受的权利。
人文精神的温床是人文学科。
人文主义就是直接从人文学派生的,以表示一种和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相对立的新思潮,成为涉及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哲学等领域的新文化。
受到人文精神的感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体育活动而在欧洲大面积开展,体育在学校里确立了自己的牢固地位。
1808年德国教育学家费里德里希·伊曼努尔·尼特哈默尔在论文中首次使用“Humanismus”一词,来表示一种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为典范的教育理想。
1859年福伊格特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一书中,把人文主义看作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要特点的新的世俗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黑格尔将其理解为人的精神上的努力,肯定人的崇高尊严,人的无可比拟的价值,人的多方面能力,力求保证人的个性的全面实现。
到19世纪后半期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概念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遍认可。
在我国学术界,“Humanism”被翻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三个概念,具体所指自己划分的发展历史阶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道主义、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实际上它们的一脉相承的。
“人文”、“人道”、“人本”,实际词义相同,都反映人文精神。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强烈影响,曾用人性异化去说明剥削阶级社会,用人性复归去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制度。
但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的人人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解放的人道理想,指明了正确的实践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论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表现的人文精神,是倡导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显而易见,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这就是倡导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依据。
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近代哲学重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关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自由和平等、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等全面而又系统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深深影响到西方文化土壤中生长出的体育。
西方人文伦理把个人和自我放在第一位,但强调尊重别人,倡导人道主义原则。
每个人都有人的权利,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应满足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欲望和需要。
这在西方,体育成为个人享有的一项权利,成为个体的需要,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传人中国时,正值西方体育由于战争和殖民扩张而被扭曲为政治工具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衰弱的中国只能接受“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体育方式,率先让“兵操”进入学校,盼望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而“野蛮其体魄”。
当时不仅严复等先哲们厉声倡导强国强种的体育思想,甚至秋瑾、徐锡麟等志士也身体力行办体育学堂救国。
我们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的体育活动一度被称为“赤色体育”,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在20世纪中叶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组织的身体活动带有浓厚的军事体育的色彩,为强国强种的政治目的服务,这在国家民族利益处于危难之际的时代,体育别无选择。
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体育忽视人文精神,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无须讳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曲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影响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我们包括体育在内的几十年实践曾经出现过忽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自由民主权利,压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严重弊端。
尤其是在十年“文革”期间,我们对人的问题的研究设置禁区,把批判抽象人性论变成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任何个人欲望、个人利益、个性自由都受到忽视、排斥和简单粗暴的批判。
这也使体育的人文精神无从谈起。
西方体育侵入东方,我们主要接受的是形式。
西方体育作为一种异文化在中国站稳脚跟,曾数度与中国传统的健身活动发生激烈对抗,最后均以胜利告终。
这实际上是当时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对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封建文化的胜利。
然而,这胜利并非大获全胜。
有几千年深厚文化积累的泱泱大国,至今仍然还在潜意识地抵制体育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以上的东西。
这种观念层次的抵触,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时时冲突,但在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调控下,逐渐发展为改良和融合,这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结果。
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起步于文艺复兴时代,与至今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基本一致,一脉相传,其现代化不与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抵触,因此不存在人的观念冲突。
中国现代化在西方冲击下起步,人民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公众意识等都存在着难以适应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从器物层面来接受西方体育,至多再加上一点制度层面的东西而拒绝人文观念的进入,那仍然未能摆脱晚清“洋务派”的俗套,像鲁迅所说,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
体育要是如此,中国体育的改革、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等等都难以彻底完成。
体育观念不调整,会拖体育改革的后腿。
东西方对“人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这在体育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体育必须强调个体生命具体性,必须是具体的感知,而非抽象思考。
体育承认个体的独立尊严,培养负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体育由自我关怀到联系他人,把同情感从家庭、学校、社团扩大到社会、国家、世界,才能理解天地万物协调一体的人文精神。
这与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的宗族观念相比,出发点迥异。
西方人文趋向是为个人的发展,东方是为集团利益。
中华文明不乏珍贵的价值。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西方人与中国人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视东方文化为解决当今文明诸多缺陷的办法。
中国文化富于人文精神,不是以神为本,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
中国人注重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精神生活没有长期为神学所占据,这是值得庆幸之事。
不过,体育与马克思主义都从西方传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但这种和谐往往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
观看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国许多体育业内专家颇有微词。
当然,与中国团体操的整齐划一相比,任何国家的广场活动都太差,但是我们除了整齐划一还有什幺?个体个性完全被社会共性所淹没,将形成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自觉奴性。
这是观念问题,中国体育与国际体育的差异,浓缩于此。
体育是西方文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物。
中国尽管经济上还比较落后,政治体制很不完善,但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优越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比资本主义文化先进,并善于吸收人类历史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这就决定了现时代中西文化关系的主导方面是互相交流,而不是互相对抗。
现在,随着东方体育和竞技的崛起,我们更加需要人文精神。
在新世纪体育的所有发展规划中,人应该是最高价值,人的发展应该是终极目标。
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理想社会的目标是为人的潜能、人的理性、人的感情、人的创造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
体育必须有利于克服人的异化和人性的畸形发展,必须使人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