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发展阶段与心理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发展阶段与心理作者:朱惠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缠绵悱恻,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在这其中也隐含着种种心理学规律,一切感情的发生、发展并非兴之所至,毫无章法。
本文对此加以研究和分析,大致总结了宝黛爱情的几个大致发展阶段,从中可以看到宝黛爱情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
关键词:宝玉;黛玉;爱情;心理作者简介:朱惠敏(1992.12-),女,东威海人,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一、宝黛爱情的开端中国有句古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中国人习惯于将今生的相遇归结于前世的缘分。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前世的缘分”在唐传奇以来的叙事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可以看出“缘分”、“命运”与人内心情感世界丝丝入扣的紧密联系,并影响深远,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并影响至深。
《红楼梦》中,宝黛的初遇就是这样一个前世缘分导致的一见钟情的范例。
宝玉和黛玉虽为表兄妹,但自出生即分隔两地,未曾见面。
直到黛玉进贾府,终于得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不同于黛玉之“一惊”,宝玉却是“一笑”,“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一惊一笑”堪称绝妙,让人印象极深,但却不觉突兀,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
宝黛初见,未曾深交,却彼此印象极好,不得不说外在形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的外在形象都与内心潜在的标准形象两厢契合。
如黛玉看宝玉“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长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黛玉所钟意的宝玉的形象正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男子”的标准形象。
即带有女性美的特征的“玉面书生”型,这一类型我们可以从多部文学作品中看到,如《西厢记》的张生。
红楼梦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一部古代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身世高贵、聪明机智的青年,他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宝玉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一对情侣,他们两人的感情可以用“情深意切”来形容。
从小,宝玉与黛玉就是如影随形的伙伴,彼此关心、陪伴对方,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
这段悲剧般的爱情故事,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爱情的思考,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二、宝玉与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与林黛玉的感情并未有好结果,宝玉的心中留下了一丝遗憾。
后来,宝玉与薛宝钗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薛宝钗温柔善良,与宝玉相处融洽,两人的感情发展得很逐渐。
然而,他们的爱情同样因为家族的利益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而难以圆满。
这段爱情故事既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干预,也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三、宝玉与黛玉、宝钗的三角关系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宝玉对黛玉有着深深的情感,黛玉也对宝玉充满了爱意。
与此同时,宝玉又对宝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这种三角关系在小说中引发了激烈的情感冲突和剧烈的心灵挣扎。
最终,在红楼梦的结局中,黛玉早逝,宝钗成了宝玉的妻子,这种命运的安排让人唏嘘不已。
四、宝玉与其他女子的爱情故事除了与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外,宝玉还与红楼梦中许多其他女子产生了联系和情感。
比如他与贾母的外孙女王熙凤之间的微妙关系,与金钏之间的暧昧不清,以及与许多丫鬟、侍妾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些爱情故事以及宝玉的复杂感情世界,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关系,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和魅力。
五、宝玉的爱情观与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宝玉的感情经历来探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宝玉对黛玉和宝钗的情感,揭示了他对真爱和追求的渴望,也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幸福的阻碍。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而动人,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展开,探讨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与影响。
一、缘分的邂逅和初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并非偶然。
贾府与林家自古有着姻亲关系,两个家族的相互联系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他们在北静王府中重逢,他们互相吸引,并逐渐以友谊的方式相处,直到他们的感情发展成为爱情。
二、宿命的纠葛与矛盾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矛盾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他身处一个贵族家庭的环境中,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安排和控制的。
因此,他被迫与贾家的千金们成婚,无法与林黛玉走到一起。
林黛玉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子。
她作为林家的女儿,被当做贾府的贵族女儿养育长大。
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关爱。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助,这使得她对贾宝玉滋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三、悲剧的结局与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当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结婚并进入贾府后,林黛玉的嫉妒心和激烈的情绪让她变得脆弱而痛苦。
她的身心疾病加剧,在最后悲伤的情绪中,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和无奈。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实现彼此的爱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世俗的环境中。
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和真挚的感情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这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反思。
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以深远的思考。
尽管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然而他们的感情依然是纯粹而动人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挑战。
它让人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探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

红楼梦探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一大亮点。
他们之间的情感复杂而深沉,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和人性的种种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以期对于故事的深层含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四十回以前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和林黛玉在故事初期便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贾宝玉深知林黛玉的美貌和才华,对她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疼爱。
尽管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存在矛盾和误会,比如黛玉误认贾母是对自己喜欢的人出手,并因此对贾宝玉心生嫌隙,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削弱。
贾宝玉对黛玉深情款款,从梦中黛玉的影子、黛玉剪发记、他们两人在梅花庵相遇等情节可以看出他们之间那种天然的心灵契合。
二、红楼梦第四十回之后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第四十回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进一步升温。
贾宝玉在外娶了王熙凤,这让林黛玉感到了深深的失落和伤痛。
她久病不愈,最终因病而逝。
在黛玉病重之际,贾宝玉的痛苦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深深爱着林黛玉,却无能为力地看着她离去,这是他亲手为自己束缚命运的恶果。
而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纠葛的线索与转折点还不止如此。
三、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命运紧缚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红楼梦以命运为主线贯穿全书,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命运的牺牲品。
他们的对话、他们因命运而离去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苦涩与坚定。
在悲剧的情节中,我们不禁思考:他们之间的命运是否注定了他们的爱情?他们是否有能力抵抗命运的安排?四、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人性辩证红楼梦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探究人性的复杂性。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反映了人性的各种面向:欲望、嫉妒、自卑、恶心等。
他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甜蜜与苦涩的交织,贾宝玉对于黛玉的欲望与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痛苦嫉妒,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读者对于人性的反省更有深度。
宝黛爱情重要片段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1、前世今生在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今世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前世的因而有了今世的果.我们都知道:“木石前盟”.所以,“阆苑仙葩”指的是前身是绛珠仙草的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前身是神瑛侍者的贾宝玉.因着前世的“奇缘”,他们在人间就演绎了一段以泪报恩的爱情故事.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为了使我们能对宝黛爱情的了解有一个连贯性,我们就按顺序来读吧.他们的爱情大致分来有这几个阶段,涉及到的主要回目有: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宝黛初会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青梅竹马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共读西厢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葬花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诉肺腑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赠帕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试玉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焚稿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之死情窦初开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西厢记妙词通戏语2、宝黛初会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让我们回忆先前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我们都知道:宝黛第一次见面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见.他们有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这就是“一见钟情”.接着宝玉送给黛玉一个表字“颦颦”.“颦”是皱眉头的意思,“颦颦”,老皱眉头,心里总有化不开的心事,解不完的心结.这个表字非常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这表明宝玉在那种心灵感应的启示下,一下子就把握了黛玉性格的特点.一见面就显示出两人在情感上的契合.接着,他们开始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3、青梅竹马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在红楼梦里,写到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片断不少,但“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写得最为集中.大家记下回目,自己阅读.在这一回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他们已经不是平常的兄妹间亲情与友爱的关系了,爱情已经不知不觉在他们各自的心中萌生.4、共读西厢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大家很熟悉的回目.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阅读西厢记,贾宝玉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向黛玉表明心意.从此,宝黛二人的爱情在各自心里都明朗起来.通过偷偷阅读西厢记,他们都确定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他们爱情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目的后半回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被袭人叫走了,黛玉独自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墙内传出戏文,特别是那句“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触动了黛玉的心,让黛玉细嚼起来,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一时间凑聚在一起,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些诗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林黛玉听了暗自神伤明确: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怀春的人由自然界的春去花落而引发世事无情的愁思.这里除了表现黛玉对自己不明朗的未来的担忧,怕因此耽误了自己的青春之外,还有,对宝玉的爱在黛玉心中渐渐明朗起来以后,黛玉开始担忧宝玉对自己的心不真、不专一.也就是说,黛玉在刚刚意识到情感的美丽动人之后,同时感受到它的短暂易逝,黛玉担心宝玉对自己的爱也像春去花落一样短暂而又无情.热恋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5、黛玉葬花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于是他们就有了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接着在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中,他们的爱情思想原则逐渐明晰和自觉起来.写得最浓墨重彩也最完整的就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也就是“黛玉葬花”,这是宝黛爱情发展中的一次高潮.黛玉担心宝玉受到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到怡红院来看看,却碰到晴雯在里面生气,不给开门;黛玉被关在门外,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笑,且眼见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去哭了一夜.第二天,黛玉来到花冢葬花,宝玉兜了一兜花,准备去葬花.宝玉来到花冢,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宝玉听了不觉恸倒”.我们来看看这首诗.“葬花吟”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一个代表作,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红学家从这首诗中还能看出了宝黛爱情的结局,甚至贾府最终的遭遇,我们今天不做这样的解读,只解读他们的爱情.这首诗中能看见他们的爱情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呈现一些比较关键的句子.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虽然锦衣玉食也不能弥补心灵所受到的伤害以及内心对……精神境界的渴求.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这让我们想起“杜鹃啼血”,杜鹃是一个苦情的意象.说明她爱得苦.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如果得不到真爱,毋宁死.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为什么贾宝玉不开门或者对宝钗好就让林黛玉想到死呢这说明林黛玉把爱情和整个生命联系起来,从爱来遭遇生命,又用整个生命来成就爱.她对爱情专一就要求贾宝玉对爱情也要专一.林黛玉所有的忧虑都来自于没有得到宝玉可靠的明确的回答.所以,林黛玉的爱是以生命相许的爱,至上唯一的爱.以生命相许的爱就要求以生命相许的回答,至上唯一的爱就要求至上唯一的回答.这是黛玉第一次清楚明白地让宝玉知道她的爱情理想.6、诉肺腑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既然知道了黛玉把爱情和生命等同起来,那么是否就会有以生命相许的、至上唯一的回答呢.让我们一起解读“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诉肺腑”的经过:宝玉在湘云和袭人面前一片私心地赞扬黛玉,不想这些话被正要进屋的林黛玉听见了,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喜于自己眼力不错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于宝玉于众人面前一片私心颂扬自己.但又悲叹既是知己了,为何又来个“金玉”之说,且自己体弱多病恐不能久待……想着想着又伤心了,正要转身,恰巧遇到宝玉出来看见,道:“怎么又哭了”说着就要替黛玉擦去眼泪,黛玉忙道:“你要死了,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也就顾不得死活了.”黛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了什么‘金’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好”宝玉急了,瞅了半天,才说出三个字:“你放心”接着又解释:“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黛玉一听,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竟有千言万语却也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人怔了半天,黛玉“咳”的一声,眼泪直流,转身便走.宝玉上前拉住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到:“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说完转身就走.宝玉呆立着,袭人来给他送扇子,他也并未看出是谁,拉着袭人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肺腑之言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1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黛玉“不放心”的是什么黛玉虽与宝玉青梅竹马,但自从来了个宝姐姐,而且这个宝姐姐还带了个金锁,带来一段“金玉良缘”,现在史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拾得一个,黛玉担心宝玉因为这些小巧玩物上的撮合与别人又生出一段风流佳事.在封建社会,男子娶三妻四妾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黛玉却要求对感情要专一,她的“不放心”也就来自于宝玉对感情的不专一.再看这两句话.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话,但黛玉为什么听了像“轰雷掣电”说明宝玉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说中了她的心思,因此,黛玉听了就像“轰雷掣电”.而且,黛玉平日总忍不住悲伤,总是那样敏感,都源于“不放心”,她并未向人提起,自己也没有把这些千丝万缕的愁思好好整理一番,更没有像宝玉一样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精确地总结:“不放心.”因此,觉得“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也可以说是说出了黛玉内心的隐秘.而且这样了解黛玉的话语,也只有像宝玉这样对她处处在意的人才能说得出的.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宝玉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说明宝玉对黛玉处处在意,黛玉先前的用心他都知道.这番话实际上是他对黛玉的一种明确的爱情表白,“你放心”这三个字含义丰富,远比“我爱你”来的恳切、有分量.我们也来看看黛玉回答的这句话.2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黛玉的这句话,一方面含糊地透露出她也要让宝玉“放心”的意思,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她的身份:贵族小姐.她有她一贯的矜持和骄傲,以及作为女孩子天生的羞涩.所以,初次听到明确的爱情表白时,她只想赶紧抽身走开.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抵得过千言万语,像黛玉这样生性敏感的人一定能听得出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听到这样的话,其它不听也够了.黛玉的确放心了.我们总是很惋惜黛玉没有听到后面的这两句话,也总是责怪宝玉为什么怔了这么久才说呢我们来揣摩下面表达得更为热烈的句子:3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玉的“病”是什么病心病.不只是黛玉有心病,宝玉也有,而且宝玉的心病皆因黛玉的心病而起,黛玉的心病怎么治,宝玉的心病也应怎么治,黛玉的心病什么时候好,宝玉的心病也什么时候好.我们能不能这样说:他总是快乐着黛玉的快乐,担心着黛玉的担心.“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表明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已达到了炽热的程度,不再是青梅竹马时期朦朦胧胧的感情了.我们怎么知道这就是宝玉的肺腑之言呢我们看看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林妹妹走了,他并未意识到,袭人来到面前,他以为是林妹妹说明他是在忘我的情况下说的,当他发现是袭人站在他的面前时,满脸“涨紫”,非常不好意思.可见这些话不是他随随便便就能说的,这些话都是宝玉在心里说了无数遍,现在终于鼓了莫大的勇气而且还是在忘我的情况下才吐露出来的肺腑之言啊.可见,宝玉对黛玉的爱不同于对其他任何人的喜爱,对黛玉的爱是真诚的、专一的、真正的爱情.心心相印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慧紫鹃情辞试忙玉7、宝玉赠帕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得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之后,黛玉的感情便趋于平静,从此她再也不跟宝玉提“金”啊“玉”啊之类.但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宝玉挨打.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先后来探望.宝钗先至,亲自送来化瘀散毒的药丸给宝玉疗伤,并有一番说头.黛玉的表现则完全不同,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光”“气噎喉堵”.病榻上的贾宝玉不顾自己的疼痛假装不疼软语安慰黛玉,还责怪黛玉不爱惜自己,暑气未退就往外跑,万一中暑了怎么办.黛玉却抽噎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我们总以为这两个人碰到一起,不知有多少话要互相倾诉;出乎意料的是,林黛玉哭了半天,仅仅向贾宝玉说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前头宝玉刚刚表扬过黛玉,说她“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现在“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的黛玉为什么也劝宝玉“全都改了”呢如果不改会有什么后果呢再次挨打再次受苦受更大的苦黛玉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光”,还不顾自己的形象来探望宝玉,挚爱,在她的心中,宝玉受苦,更甚于自己受苦.所以她违心地劝宝玉屈服.“我不忍心见着你受苦,如果你可以不受这样的苦,哪怕你变换一种行为,只要你的心还是这样,我也愿意接受.”这是汹涌的感情,冲破悲伤的阻塞而喷溅出来的一句话,这是一句只有林黛玉才能说得出来的话.宝玉也完全理解黛玉的这种心情,所以这一晚才特意遣晴雯将自己用的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送去给黛玉,黛玉细心揣度体贴出其中的意思来,一时五内沸然,于是在帕上走笔写下以“泪”为主题的三绝句.但是,为什么是送帕,不是别的为什么送旧帕子不是新的为什么送两块,不是一块为什么让晴雯送明确:①送帕有相思之意,有宝玉思念黛玉也知道黛玉挂念他的意思.②同时,帕是用来拭泪的,黛玉先前落泪的时候,宝玉总要为她拭泪,现在,宝玉猜想黛玉必定又在房中垂泪.若是平日,自己定要打叠了千般百样的温柔去劝慰,直至回转过来方罢.可偏那一刻身子却动不得.所以送了帕子去,是一股缠绵体贴之意.仿佛在嘱咐颦儿:我在挂念你,我更知道你的眼泪是为我而流的.你哭了,自有我在一旁相伴,为你拭泪.即使我的身子不在,心神却时刻在左右的.宝玉送帕,不送新,偏送旧;不送一,偏送二,更是大有深意之举.①旧帕者,“就怕”也.就怕你总不放心,哭坏了身子②不以新相赠还有一层意思.旧帕子用的日子久些;跟自己也近些.那些新的,不过是些个物件,是任谁都可以送的.而家常的旧手帕带着自己的气息,只有中意的人才可以给的.③且送旧帕暗示黛玉:东西还是旧的好,自己是个恋旧的人,“人不如故”,让黛玉绝了“如今又多了个宝姐姐、云妹妹”之虑.两条者,一对儿也.暗指宝玉内心希望他们两人能够成双成对,永结同心.为什么让晴雯送呢病榻上的宝玉惦记着黛玉,想了个办法把袭人支走.因为按袭人平日里的脾气,她很可能会拿大帽子压宝玉,一番冠冕堂皇的道理加上“我都是为你好”的苦口婆心,十有八九会噎得宝玉没话说.所以宝玉让心思相对单纯,不会另生枝节的晴雯到潇湘馆看看林妹妹.尚在病榻上的宝玉能为安慰黛玉想得这样仔细,不能不让黛玉感动不已.只两方旧帕子,“却教你知道,我待你之心”.而再题上这三首诗,就更具有定情物之意,这个承诺远胜过“金玉良缘”,因为从意义上来讲,“金玉良缘”是物质上的,而这两方帕子是感情上的,是“金玉良缘”所不能换取的.黛玉体会出这样的意思,会有怎样的回应呢我们来读黛玉的诗,看看这三首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播放幻灯:题帕三绝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 “空蓄”、“空垂”每日这样无端地哭是为什么为暗洒闲抛更向谁谁下文作答:“为君”.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 为君整日流泪,枕上袖边难拂拭,那就任由它流淌镇日无心镇日闲. 吧.眼泪是什么绛珠仙草来人间是来还泪的.泪枕上袖边难拂拭, 就是情,至情:就任由我这样挥洒我的眼泪吧,也任他点点与斑斑. 就是说,就让我这样表达我对你的情感吧.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香痕”都指泪珠.典故:舜妃娥皇、湘江旧迹已模糊. 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泪水洒上湘水边的竹子成斑窗前亦有千竿竹, 竹.天帝被她们感动,封“舜”为湘君,娥皇、女不识香痕渍也无英为湘夫人湘妃.在这首诗里,黛玉不惜自比湘妃,在她的内心已将宝玉视同为丈夫,想象宝玉如遭不测,自己也会同娥皇、女英一样殉情.“来报答你对我的真心”.黛玉体会到了这意思,因此在诗里不惜把自己比作湘妃,以生命作为承诺:“如果你遭遇不测,我也一定为你泪尽而亡,来报答你对我的真心.”红楼梦里,有许多像“诉肺腑”这样的话语,“赠帕”这样的细节值得人一再咀嚼、揣摩.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选择一二玩味一下,一定会有许多乐趣.8、紫鹃试玉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如果说,这些交往都只是他们在私下表达爱意,那么,紫鹃试玉就是他们向所有的人宣布他们的爱情.这就是“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大家也记下回目,自己回去看.这一试不但试出了宝玉视黛玉为生命,也让人看到了黛玉也视宝玉为生命,从此他们不仅在感情上更是结为一体,也更让贾府上上下下的人感受到他们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尾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9、黛玉之死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但是凤姐巧设调包计,让宝玉与宝钗结婚,黛玉得知消息,急得吐血,气息奄奄,魂归离恨天之际,焚稿、撕帕,这些诗稿是她视同为生命的爱情的见证,焚稿、撕帕就为了断了痴情,断了痴情就是断了生命.回答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誓言.■我们知道,整部红楼梦就是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牵出许多世间难得的人和难得的情.而最为难得的就是宝黛的爱情.这段爱情难得在哪里呢宝黛爱情的光彩不只是以生命作为承诺,还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在他们初次相会时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在读西厢时就证实了.还有在以娶三妻四妾为荣的封建社会,他们却要求对爱情执着、用情专一.这样的爱情观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都是很难得的.。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一)《红楼梦》一书究竟是何题旨?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言人人殊。
社会小说论者有之,家庭小说论者有之,伦理小说论者有之,性理小说论者有之,种族小说论者有之,政治小说论者有之,爱情小说论者有之。
各家各派主张虽异,在肯定《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的悲剧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其爱情描写表现出前无古人的大手笔这点上,是共同的。
大家都认为曹雪芹善于描摹儿女之真情,通部书中把人类情感的这一侧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如火如荼、死去活来。
特别是爱情故事的主要角色宝黛的心理活动过程,作者揭橥得尤为细密生动且醉人心脾。
一、前世宿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按书中介绍,是有前世宿因的。
这是传统社会解释爱情故事的老套。
《红楼梦》的高明处,是袭老套却有新创获。
作者引入了一段非常奇妙的“还泪之说”。
据说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由于殷勤的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浇灌,结果这株草变成了人,而且是个女儿身。
恰好神英侍者动了凡心,想到人间经历经历。
警幻仙子知道绛珠因一直没有回报神瑛的灌溉之恩,心里好大不自在,便征询意见于绛珠。
绛珠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段叙述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僧一道的对话。
听僧人如此一讲,道人说:“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因此他认为这段故事一定与以往的风月故事不同。
僧人说当然不同,特别是以往的故事从未有写出“儿女之真情”。
这是我们理解《红楼梦》一书极重要的话,它告诉我们宝黛爱情故事的特点,就是写出了“儿女之真情”。
“绛珠草”三字尤耐人寻味。
脂砚斋批语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而草,是比喻女儿的薄命。
《红楼梦》第一回预置的绛珠仙女还泪给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既埋伏下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又提示这不是寻常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出饱含血泪的爱情悲剧,女主角悲剧命运的缠绵悲惨可想而知。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文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文从宝黛初会开始,到共读西厢。
在这个阶段宝黛经历了初会、暂别、重会等多个小的阶段,而这期间又伴随着多次的小吵、小和。
这都是孩童时期两小无猜的写照,也是宝黛爱情基础的建立。
这绝对不同于贾母所批判的一见钟情!这期间宝黛的情感发展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未察觉。
宝黛爱情的发展还体现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之中。
先看:“(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
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标准的青春期烦躁。
于是有了共读西厢,证实黛玉与其思想观念最近--之前的对黛玉感觉。
于是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试探。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这时二人的关系进入初恋。
从共读西厢,到宝玉挨打。
这阶段宝黛基本没干别的,情感交流方式就是吵,而且升级,再不是小吵而是大到惊动贾母。
其中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红》最牵动人心感情笔墨。
这时宝黛爱情可说是惊天动地。
宝玉挨打。
之后黛探宝玉,宝玉送帕。
两人的关系从此巩固。
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所以,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黛玉纵然才华横溢,却也只能对着这份犹如水中只月的感情枉自嗟呀,黯然垂泪,耗损着生命的精魂直至散灭,而以"木石前盟"为今世主线的宝玉,在黛玉死后,也必然注定会道悟出家,回归前世!。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样性。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哥儿,而林黛玉是贾府的贤妹儿,他们的相识与情感互动贯穿整个小说。
初见与情感萌芽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见是在荣府。
贾宝玉赴荣府寻找自己提亲的未婚妻,却无意间发现了林黛玉与其他女子的对比。
林黛玉聪明机智,但却带有一丝忧郁的气质,这引起了贾宝玉的注意。
两人在短暂的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情感的萌芽。
情感纠葛的发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并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
贾宝玉原本应该娶林黛玉为妻,但因为众多复杂的原因,最终他与薛宝钗成婚。
然而,他对林黛玉的情感却一直没有能够完全释放。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也是复杂而深沉的。
她渴望得到贾宝玉的宠爱,但又害怕被贾宝玉背叛。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情感的高潮和转折情感纠葛达到高潮的时刻是在贾宝玉被贬出京时。
林黛玉得知贾宝玉被贬后,心生悲痛,悲伤过度导致身体逐渐衰弱。
贾宝玉得知林黛玉的病情后,对自己的冷漠感到后悔,他回到贾府,竭尽全力照顾林黛玉,但林黛玉的病情却无法挽回。
最终,林黛玉因病而去,贾宝玉心碎欲绝。
这一转折点使贾宝玉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
他意识到自己对林黛玉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但却来得太迟。
他深感悔恨和痛苦,时常忆及林黛玉的一幕幕,对她的爱意不已。
情感的延续与结束尽管林黛玉去世,但贾宝玉对她的情感却没有消散。
贾宝玉以及其他贾府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和怀念林黛玉,使她的精神依然驻留在贾府。
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中,我们可以看到爱的力量与痛苦的产生。
他们的故事通过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脆弱性,使读者深入思考爱与命运的关系。
结语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核心之一。
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让读者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感受着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交织。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纠葛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探索与思考。
宝黛爱情的五个发展阶段

宝黛爱情的五个发展阶段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大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期,从宝玉黛初次相见开始。
两人初次相见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由于舆论导向,未见宝玉时,大家把宝玉说的一无是处,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及见了面,居然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其实书中早已交代,他们是前生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肯定是见过的。
只是自托生为人一来从没见过,宝玉见了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二人就是这样一见如故开始的,然后宝玉问起玉的事,听说黛玉没有玉,就狠命的摔自己的玉。
之后二人两小无猜,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度过了两人美好的童年,这正是二人爱情的萌芽期,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第二阶段是试探期,以宝钗的到来为标志的:宝钗容貌的硬件和黛玉不相上下,但性格上的软件却是宝钗略胜一筹。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宝钗来了,打破了宝黛之间的平静美好的童年。
黛玉常常吃醋,爱情开始了,她担心她亲爱的宝哥哥被别人抢走。
所以就经常用言语试探,两人就经常生气吵架。
越吵架就越陷的深,这一段是书中描写最精彩传神的。
两人的吵架也都集中在这个时期,最厉害的一次吵架是到清虚观打樵之后第二天,黛玉中暑不去,宝玉也就不去。
二人因为相互牵挂,有相互爱恋的心病,因为没有互相表白,二人不但没有形成默契,而且经常造成失误。
这一次宝玉气的摔他的玉:你不是老拿“金玉良缘”来刺激我么?好吧,我就把玉摔了,让金玉良缘不存在。
黛玉把刚吃的药吐了一地。
事情闹大了,惊动了王夫人和贾母。
连平时温文尔雅的薛宝钗都动了气。
最终还是贾宝玉到黛玉那里说软话为结束。
这一阶段的结束在宝玉对黛玉说了:你放心。
在贾宝玉挨打后,宝玉派晴雯送黛玉两条旧手帕之后,二人的试探期才结束,形成默契不再吵架。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的宿命之爱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的宿命之爱红楼梦,一部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文学经典。
在这个复杂而精妙的故事中,宝玉和黛玉的宿命之爱是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渗透在整个小说中,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宝玉与黛玉的宿命之爱,并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宝黛二人在红楼梦中的爱情可以说是一场注定的宿命之恋。
宝玉与黛玉的身份背景、家族命运以及两人深情的交往,都成为了他们宿命之爱的精髓。
从他们的初次见面开始,宝黛二人便产生了特殊的心灵共鸣。
宝玉对黛玉的关注和赞美,以及黛玉对宝玉的默契和依赖,演绎出一段动人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
在红楼梦中,宝黛所处的环境和命运都让他们深陷痛苦的境地。
宝玉是贾府的血脉后裔,却生活在封建社会的阴暗阴霾之中。
黛玉则是病弱的贵族少女,被迫与宝玉分离,身陷别离之苦。
二人尽管被命运所迫,却并未放弃对彼此的深爱,他们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为彼此的幸福默默祈祷。
在这段宿命之恋中,宝黛扮演了互相依靠和支持的角色。
宝玉的天真烂漫与黛玉的敏感多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互相滋养,相互激发出对方内心的温柔和坚定。
黛玉对宝玉的深情款款,不禁让人为之动容。
而宝玉对黛玉的宠爱和呵护,则是情深难以言表。
他们相互倾诉心声,从最初的相知相惜,到后来的相互陪伴和疼爱,每一次的相遇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丰富而珍贵的回忆。
然而,宝玉和黛玉的宿命之爱却并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在小说中,贾府的衰败和命运的不公,注定了这段美好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尽管二人命运多舛,宝玉与黛玉对于彼此的思念却从未停歇。
即便是在死后,他们的精神依旧长久地相伴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种宿命之爱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宝黛二人之间那种超脱尘世的唯美和深情。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深深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而敏感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更是对人生、命运以及情感的深刻思考。
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赋予了人性以力量和坚持,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限制。
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

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林黛玉六岁丧母,其父又“年将半百,再无续弦之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第三回)[2],只得洒泪拜别老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
所幸贾母见其孱弱聪敏,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第五回)由此可见,宝黛初遇便相知相惜,如亲兄妹般亲热却毫不逾矩。
然而,这种亲密情形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宝钗一到,便发生了变化。
书中这样写:“不思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第五回)黛玉在贾府的处境陡然间发生了变化,她意识到事态的某种严重性。
但更严重的是,面对这种局面,黛玉常常沉不住气,心中不免有悒郁不忿之意,而薛宝钗却浑然不觉,黛钗矛盾由此而生。
而宝黛之间的“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状况,也变得无法继续。
此时的宝黛,还不能说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不过是少年男女之间的亲近熟惯,因一处坐卧且志趣相投而萌生的爱情之芽,并未被当事人发觉知晓。
所以,黛玉对于宝玉亲近宝钗之意虽多有芥蒂,却也不曾时时放在心上。
但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两个人比看通灵玉,加之莺儿有心透露金玉之意,这便成了宝黛爱情、宝钗介入的点醒之笔。
而黛玉见他两人如此,必定出语含酸暗讽,此处的“酸”,自然不是心酸,而是女性的醋意。
妙在是“半含酸”,就是说,有一点醋意,但还不是很多。
直至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荣宁两府大大热闹了一回。
其中一个重要节目,是元春带领宝玉和众姊妹作诗。
大家一人一首,很快作完了,宝玉要作四首,一时文思不畅,焦急不堪。
黛玉本有意大展奇才,无奈贾妃只命一匾一咏,不好违谕多作,见宝玉煞费神思,索性代作了一首,搓成个团子,掷给宝玉。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爱情故事充满着悲欢离合的情感,其中最为经典的爱情纠葛莫过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故事。
他们之间的情感错综复杂,既有纯粹的爱情,又伴随着家族利益、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的牵扯。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叙事角度,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以及这一纠葛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
红楼梦的开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便被揭开序幕。
贾宝玉是贾府的独子,贵为贾家的衣食父母,娇生惯养,性情自由。
而林黛玉则是贾府的养女,从小与宝玉一起长大,情感相互依存。
两人在贾府中时常相见,渐渐地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红楼梦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柔情脉脉,这不仅是纯粹的爱情,更是友情和亲情的结合。
然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之中却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注重着婚姻的利益和政治考虑。
贾宝玉身世显赫,是许多贵族女孩嫁入人家的理想对象,而林黛玉的身份却比较低贱,虽然被当作贾府的养女看待,但在家族里并没有血缘关系。
因此,贾宝玉被安排与其他贵族女子结婚,如王熙凤等。
这些安排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带来了许多隐患。
其次,贾宝玉之所以在林黛玉之外还有其他女子,是因为他对美的追求与享乐的本性。
他热爱美,对美丽的女子也很具吸引力。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宝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女子都有过情感的纠葛。
尤其是王熙凤的入赘,给了贾宝玉一种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但他对林黛玉的感情却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悬念与波折。
他们之间的爱情虽然经历了各种的考验,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最终以黛玉的早逝而告终。
红楼梦以此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富差距和家族利益对于个人爱情的阻碍。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思考。
红楼梦中的爱情并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利益相结合。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存在的不仅是心灵上的契合,更是对于人生欢乐和痛苦的共同体验。
情到浓时情转薄——谈林黛玉的爱情

情到浓时情转薄—谈林黛玉的爱情摘要《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林黛玉把爱情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贾宝玉身上,然而从林黛玉的角度,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经历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逐渐加深形成的。
本文分析了在不同时期林黛玉爱情的态度和感受。
关键词:爱情林黛玉不同时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林黛玉便是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女子,爱情是她生命的全部,没有爱情便没有林黛玉的存在。
在林黛玉的实际生活中,她把对贾宝玉的爱情视为全部生活的重心,时时刻刻不在小心珍藏这这份感情。
她注重爱情的专一性,因而屡屡因为宝钗、湘云吃醋生气;她渴望爱情的自由性,却忽略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的残酷性。
林黛玉太过沉溺于自我爱情的苦海中,这份爱情虽然酝酿出了她的聪慧和灵性,但也造成了她性格的敏感脆弱,以至于最终她只能抱着爱情破灭的苦恨与世长辞。
我们随着林黛玉爱情的脚步一路追寻,可以发现她的爱情不是罗密欧朱丽叶般的一见钟情,也不似杜丽娘柳梦梅般的醉生梦死,虽然有“木石前盟”为依托,但现实中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仍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而逐渐深化的。
从初见宝玉时萌发的一丝好感,到二人同食同寝建立起的熟悉,再到与贾宝玉不断的矛盾冲突和吐露真心,甚至最后林黛玉含恨而终,林黛玉对宝玉的感情都是在生活种种发展变化中不断深刻直至刻骨铭心的。
林黛玉的爱情太过浓厚,她太注重精神领域上的共通,忽略了残酷现实压迫下的妥协,最终这样的爱情只能如同一朵刚刚绽放的花朵,在现实的残风暴雨中走向凋零。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前缘和初见纳兰性德有词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他人心易变。
”的确,初见的一切似乎都是美丽祥和的,这种初相遇的美在《红楼梦》中也没有例外。
《红楼梦》第一回在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正式见面前,讲述了二人传奇的前世情缘,它不仅仅为其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爱情故事源于前缘而又困于现实的发展过程。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

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宝黛之情是该作最为经典和动人的情感线索之一。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既有着宿命的牵绊,又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受。
一、情感初现——宝黛的相识故事的开篇,宝玉被贾母接回贾府,宝玉与黛玉相识的场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被她的美貌和才情所折服,心生敬爱之情。
而黛玉虽然对宝玉保持着疏离的态度,但仍然被宝玉的善良和深情所吸引。
两人的初次相遇为后续的情感纠葛埋下了伏笔。
二、命运的安排——宝黛的近亲关系红楼梦中,宝黛的情感纠葛不仅是一种爱情,还承载了家族的命运之线。
宝玉和黛玉本是近亲,是一对堂兄妹,但这层亲缘关系正是他们之间情感纠葛的枷锁。
他们被家庭安排成为姐弟,注定了他们之间无法随心所欲地追求爱情。
这样的背景,让他们的情感更加禁锢,也增添了情感纠葛的戏剧性和悲剧性。
三、大观园的相遇——情感渐生大观园是宝黛情感纠葛不可忽视的地点。
在这里,宝玉与黛玉、黛玉与宝玉展开了一系列的情感互动。
在大观园的相遇中,他们的情感逐渐加深。
宝玉的内心里对黛玉的爱慕之情不断升温,而黛玉也不断地试图抗拒这份感情,但她的内心早已对宝玉满是眷恋。
两人在大观园中的相遇,是他们情感纠葛的重要节点。
四、命运的捉弄——宝黛的离别与再遇由于众多的原因,宝玉和黛玉被迫分开。
宝玉被送到荣府,而黛玉则被送到北静王府。
离别之后,宝玉和黛玉的情感纠葛更加深厚。
他们长时间的分别和彼此之间的思念,使得他们对彼此的情感更加坚定。
在后来的再遇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宣泄,但也始终无法摆脱社会和家族的束缚。
五、宝黛情感的破灭与化解红楼梦的结局并没有给宝黛带来大团圆的结局。
因为众多的原因和纷争,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黛玉在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后,精神受到了打击,最终走上了病途。
宝玉悔不当初,对黛玉的病情感到内疚和悲伤,但已无力挽回。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黛玉的真实爱情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黛玉的真实爱情红楼梦中,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被认为是其中最为动人和真实的爱情之一。
他们的故事扣人心弦,让人为之动容。
贾宝玉是贾府的大小少爷,黛玉是贾府的表妹,他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互相扶持,经历了许多离合悲欢。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为坚贞和深情的,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一、初次相遇贾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遇是在贾府中。
贾宝玉从京城回到贾府,看到了黛玉,并被她的美丽和才情所吸引。
他们在别人的安排下开始相互接触,并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贾宝玉开始对黛玉产生了感情。
二、情感纠葛然而,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
贾府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各种命运的安排使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磨难。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无数的因素所阻碍,包括贾母的选择、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问题、以及贾府的变故等等。
尽管他们的爱情备受阻碍,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深爱和思念。
三、黛玉之死在小说的结尾处,黛玉病重而死。
她的离世给贾宝玉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痛。
贾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完全坚定,无论她生前的各种变故和离世后的悲痛,都无法让他放弃对黛玉的深爱。
黛玉的死亡也象征着两位主人公纯真和美丽的爱情的终结,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考。
四、真实爱情的象征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被认为是红楼梦中最真实的爱情之一。
他们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坚信并坚持着自己对彼此的深情。
五、对纯真爱情的向往通过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作者展现了自己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他们的故事中充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并透露出作者对人类感情纯真性质的思考。
尽管他们最终没有在一起,但他们无私的爱和坚贞的情感打动了读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总结起来,贾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和真实的爱情之一。
他们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他们的爱情坎坷而真挚,成为红楼梦中永恒的经典,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分析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备受关注。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角色的形象鲜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纠葛复杂,充满着动人的情感。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关系可以说是情感纠葛的代表。
贾宝玉是贾府的太子,天生聪慧,性情敏感。
他很早就爱上了林黛玉,对她是深情厚意。
然而,由于家庭地位的不同,命运的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遭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尤其是贾宝玉的身份和家族的传统束缚,使得他们的爱情变得扭曲和禁忌。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体现了对真爱的追求。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都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考验,但他们始终坚信彼此的爱情是纯粹而真实的。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非是建立在物质条件上的,而是建立在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契合之上的。
红楼梦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纯洁而深沉的爱情,他们不仅在言语上表达了对彼此的痴迷和思念,更通过无声的眼神、微笑和频繁的思念传递了爱意。
他们关于爱情的追求融入了整个作品,并且成为了一代读者心中的经典。
再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呈现出了痛苦和悲剧的色彩。
他们身处于一个充满纷争和利益的社会环境中,不仅要面对家族的压力,还要面对世俗的束缚。
贾宝玉和林黛玉原本是命中注定的一对,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们遭受了太多的折磨和痛苦。
深深爱着对方的他们,为了对方付出了一切,包括在他人面前隐藏真实的感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林黛玉的早逝更是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悲壮和让人动容。
最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他们之间的爱情既是纯粹而美好的,又是扭曲而禁忌的。
他们的爱情故事反映出封建社会对爱情的束缚和压迫,揭示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冷酷。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启示,即不要被物质和利益所蒙蔽,要坚守自己的真爱,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幸福。
总结起来,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一段伤感而又动人的爱情。
《红楼梦》阅读阶段三之宝黛钗的爱情纠葛

在羞笼红麝串情节中一向情感不外露的 宝钗,却为宝玉盯着自己“征”了而 “不好意思”,见出其娇俏女儿情态和 隐秘的情感波动
静日生香的情节,是宝黛爱情萌芽阶段中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和 黛玉的接近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是恋人之间的谈情说爱,是童真的嬉 耍,是灵与灵的相撞。那宝玉闻黛玉之香,已将自身融进了黛玉的香 里,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而宝玉闻黛玉体香时的姿势是,黛玉 欠身凑近前来,二人面面相对,亲热异常,其感觉是“只闻得一股幽 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很明显,宝玉闻黛玉之香,是天趣之乐, 是陶醉,是销魂,是忘乎所以,是带有爱情的享受,是爱情中的最高 乐趣。而此时是二人的情谊绵绵,整个空间和时间只属于她和他,周 围什么也不存在;这种默契不用多讲,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是属于 他们个人美好的时光。那小小的爱情,爱慢慢地渗透心底,是别人无 法靠近了解的天地。而经历了静日生香的情节,宝黛之间的爱情也向 前迈进了。
第十九回:静日生香 黛玉见宝玉不走,要他老老实实坐着。可宝玉却不肯,要拿枕头和黛玉一同歪在床
上,并且而要用黛玉的枕头枕着。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 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 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
其中,黛玉的说宝玉是“天魔星”,是指宝玉是他的冤家,也就是暗指宝玉是她的 情人之意。此外,在那个封建礼法社会中,一个女孩子能同意一个男孩子与她“同床共 枕”,一方面反映出黛玉对礼法的某些叛逆,不太在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宝黛之间两 小无猜的亲密关系,和感情的升级。
金玉良缘
通灵宝玉(正面) 莫失莫忘 不离不弃
宝钗金锁(两面八字) 仙寿恒昌 芳龄永继
薛宝钗因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第四回)来到京城,借住贾府,后一同搬入大观园。她知书 识礼,端方贤淑,处处以封建正统思想要求自己,甚至以此劝 导宝玉、教导黛玉。作为青春儿女,她也有活泼烂漫的天性, 有对爱情的向往,但她“发乎情,止乎礼”,以稳重平和的性 情受到贾母的称赞。
从“头号情敌”到互为知己,林黛玉和薛宝钗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心路历程?

从“头号情敌”到互为知己,林黛玉和薛宝钗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心路历程?红楼梦众所周知,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头号情敌,因为“金玉良缘”的缘故,黛玉时不时酸性发作,常常借机敲打宝钗和宝玉。
那么,在《红楼梦》中,林薛二人的感情经过了怎样的“争斗”或者挣扎呢?林黛玉和薛宝钗首先,从小就被外祖母安排和宝玉住在一处的林黛玉是宝玉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二玉初次见面,即与众不同。
宝玉眼中的黛玉,黛玉眼中的宝玉,都比别个不同。
宝玉看黛玉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看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有着不约而同的熟悉感,用林黛玉的话说,就是“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黛初见本来,两个人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对彼此的好感也在贾母的帮助下潜滋暗长。
可是不多久,薛家母子找上门。
新来的薛宝钗不仅长得美,而且比黛玉会做人,人多言黛玉不及。
黛玉心中便有了“悒郁不忿”之意,真真这个对手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宝钗不仅夺走了大家的好感,还试图动摇她爱情的根基。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寒酸》中,可以说是一次这种情绪的集体爆发。
林黛玉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当被宝钗反问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黛玉还故意说:“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
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其实薛宝钗怎会不解?黛玉也知道她解,只是想要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宣誓“主权”罢了。
倒也难怪黛玉小性子,换了谁看见一个听说色色都比自己强的女孩和自己的爱人呆在一块,还跟自己爱人暗示有“金玉良缘”的时候,能不吃醋呢?黛玉宣誓主权黛玉很忌讳“金玉良缘”,十分在意宝玉,当然常常会把宝钗当作敌人。
这样次数多了,自然搞得人家薛宝钗很不自在,当然也不会对她有什么好印象了。
所以,敌对的这种心思是相对的。
随笔宝黛爱情之路

随笔宝黛爱情之路宝黛爱情之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贯穿《红楼梦》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大旨言情”中最重最深的情。
从“木石前盟”神话的前世开端,到俗世中的悲欢离合——黛玉为爱情“泪尽而逝”,宝玉为衷于爱情离家遁入佛门,再到最终的“证前缘”,宝黛爱情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条近乎完整而凄美的情感之路。
其中有着神话般的浪漫之美,忠贞不渝的崇高之美、理想之美,有着穿越时空的人性美、现代美。
可以说,宝黛爱情堪称古今爱情之经典。
“木石前盟”神话,开始于甄士隐的一场梦中,一僧一道在交谈中僧的叙述:“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之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得知那神瑛侍者近日下凡历世,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恩,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个乐善好施,一个知恩图报,宝黛爱情从前世起,便积有一段真诚而美好的善缘。
俗世中,黛玉第一次见到宝玉,是在大约六、七岁的年纪,母亲贾敏去世,投奔外祖。
初见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对黛玉呢?“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对表兄妹开始了相见如故的缘分。
从此他们二人跟着贾母,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这样的两小无猜的亲密时光持续了多年,宝钗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美好而平静的生活。
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心。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刻骨铭心,怎及黛玉之苦心,贾宝玉的五段情感之路

刻骨铭心,怎及黛玉之苦心,贾宝玉的五段情感之路其一,婚姻以离异收场。
古人主张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古话也讲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宝黛爱情明明情投意合,薛宝钗却偏偏要来插一足,她见识广博,怎不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单吊死在宝玉身上,最终害人又害己,所以宝钗是太古板。
薛姨妈们则是太势利,太冷酷无情,她们阻挠木石姻缘,最终害死了林黛玉,害得贾宝玉心冷出家,也害得薛宝钗守活寡。
因此,古代的婚姻感情基础不重要,也很重要。
说它重要,指的是两性之间已经有了感情基础,就千万不能去忽视它。
否则就很容易酿成悲剧。
第二,梦中情人寂寞而亡。
此处说的不是秦可卿,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终究不是人间凡品,贾府之人众多俗不可耐,他们心中有的只是对林黛玉的无穷误解,将林黛玉视作红颜祸水。
其实,好好的一个宝玉哪里是林黛玉带坏的,是被疼爱她的长辈们一步步压垮的。
黛玉宝玉结合,他两个好,就什么都好,比什么都强。
何必没事去瞎折腾。
黛玉没了,宝玉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怎么样,宝玉跟宝钗结婚就是辜负了黛玉,黛玉从此生不如死。
一个真正知道心疼宝玉,关心宝玉,体贴宝玉的黛玉她们不要;却去成全一个在宝玉多灾多难时,每每都像没事人一样的薛宝钗。
热血的不喜欢,喜欢冷血的,也真不知道她们怎么想的。
因此,林黛玉的寂寞,是天下最具苦心的寂寞!因为她的一颗真心不被理解,进而又被辜负。
第三,与自己的第一个女人失之交臂!袭人跟宝玉是红楼梦中活得最像夫妻的一对了,袭人温柔体贴,宝玉对她也算是百般温存!宝玉对袭人,虽不及对其她女孩子有心,却也一次次因为袭人而泪流满面!一个男人能为自己苦,作为一个女人还奢求什么呢!只是天意弄人,她俩也终没能走到一起!但是,他俩谁也不亏欠谁吧!虽有遗憾,回忆确实美好的!袭人应当是红楼梦中获得幸福最多的女子。
只是不知道宝玉在她那里是否获得了同等的幸福。
第四,绯闻女友被冤屈而死!晴雯一生痴心傻意,不谈情,不说爱,她一直以为岁月静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王建一、教学要求:1.了解宝黛爱情呈现出的与传统爱情相异的全新特质,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通过对宝黛爱情的心理过程分析来引导学生研读欣赏《红楼梦》。
3.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一)讲座内容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个爱情故事。
确实,自它问世以来,宝黛感情的纯真及结局的凄美一直令读者感动不已。
我们都知道宝黛的相知相爱并非偶然,而是由前世的因而有了今世的果:西方灵河岸有个三生石,三生石边生长着一株绛珠草,得了神瑛侍者之甘露浇灌,受天地精华,脱草木之质,修成女体,只因未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五脏六腑里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遂要随神瑛侍者下世为人,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木石前盟”。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宝黛爱情似乎诞生于一个神话。
这个神话似乎想告诉我们宝黛爱情原本是宿命。
但如果这真是一种宿命,那宝黛似幻似真的初见,时嗔时喜的辗转试探,那些爱中的挣扎、抗拒、煎熬,所有种种,岂不全成了电脑早已编就的程序,宝黛二人不也成了上天的提线木偶?这样的爱情如何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宝黛二人彼此钟情仅仅是缘于宿命吗?为了使我们能对宝黛爱情的了解有一个连贯性,我们就按顺序来读吧。
他们的爱情大致分来有这几个阶段,涉及到的主要回目有: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宝黛初会)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青梅竹马)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共读西厢)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葬花)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诉肺腑)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赠帕)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紫鹃试玉)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焚稿)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之死)宝黛初会(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让我们回忆先前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我们都知道:宝黛第一次见面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见。
他们有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
这就是“一见钟情”。
接着宝玉送给黛玉一个表字“颦颦”。
“颦”是皱眉头的意思,“颦颦”,老皱眉头,心里总有化不开的心事,解不完的心结。
这个表字非常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这表明宝玉在那种心灵感应的启示下,一下子就把握了黛玉性格的特点。
一见面就显示出两人在情感上的契合。
接着,他们开始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
青梅竹马(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十九回)在《红楼梦》里,写到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片断不少,但“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写得最为集中。
大家记下回目,自己阅读。
在这一回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他们已经不是平常的兄妹间亲情与友爱的关系了,爱情已经不知不觉在他们各自的心中萌生。
共读西厢(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大家很熟悉的回目。
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阅读《西厢记》,贾宝玉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向黛玉表明心意。
从此,宝黛二人的爱情在各自心里都明朗起来。
通过偷偷阅读《西厢记》,他们确定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他们爱情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目的后半回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贾宝玉被袭人叫走了,黛玉独自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墙内传出戏文,特别是那句“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触动了黛玉的心,让黛玉细嚼起来,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之句;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之句。
这些诗词句一时间凑聚在一起,黛玉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思考:这些诗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林黛玉听了暗自神伤?明确: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怀春的人由自然界的春去花落而引发世事无情的愁思。
这里除了表现黛玉对自己不明朗的未来的担忧,怕因此耽误了自己的青春之外,还有,对宝玉的爱在黛玉心中渐渐明朗起来以后,黛玉开始担忧宝玉对自己的心不真、不专一。
也就是说,黛玉在刚刚意识到情感的美丽动人之后,就立即感受到它的短暂易逝,黛玉担心宝玉对自己的爱也会像春去花落一样短暂而又无情。
黛玉葬花(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于是他们就有了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接着在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中,他们的爱情思想原则逐渐明晰和自觉起来。
写得最浓墨重彩也最完整的就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也就是“黛玉葬花”,这是宝黛爱情发展中的一次高潮。
黛玉担心宝玉受到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到怡红院来看看,却碰到晴雯在里面生气,不给开门;黛玉被关在门外,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笑,且眼见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去哭了一夜。
第二天,黛玉来到花冢葬花,宝玉兜了一兜花,准备去葬花。
宝玉来到花冢,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
“宝玉听了不觉恸倒”。
“葬花吟”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一个代表作,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红学家从这首诗中还能看出了宝黛爱情的结局,甚至贾府最终的遭遇,我们今天不做这样的解读,只解读他们的爱情。
这首诗中能看见他们的爱情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呈现一些比较关键的句子。
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虽然锦衣玉食也不能弥补心灵所受到的伤害以及内心对精神境界的渴求。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这让我们想起“杜鹃啼血”,杜鹃是一个苦情的意象。
说明她爱得苦。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如果得不到真爱,毋宁死。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为什么贾宝玉不开门或者对宝钗好就让林黛玉想到死呢?这说明林黛玉把爱情和整个生命联系起来,以爱来滋润生命,又用整个生命来成就爱。
她对爱情专一就要求贾宝玉对爱情也要专一。
林黛玉所有的忧虑都来自于没有得到宝玉可靠的明确的回答。
所以,林黛玉的爱是以生命相许的爱,至上唯一的爱。
以生命相许的爱就要求得到以生命相许的回答,至上唯一的爱就要求得到至上唯一的回答。
这是黛玉第一次清楚明白地让宝玉知道她的爱情理想。
诉肺腑(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既然知道了黛玉把爱情和生命等同起来,那么是否就会有以生命相许的、至上唯一的回答呢。
让我们一起解读“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诉肺腑”的经过:宝玉在湘云和袭人面前一片私心地赞扬黛玉,不想这些话被正要进屋的林黛玉听见了,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
喜于自己眼力不错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于宝玉于众人面前一片私心颂扬自己。
但又悲叹既是知己了,为何又来个“金玉”之说,且自己体弱多病恐不能久待……想着想着又伤心了,正要转身,恰巧遇到宝玉出来看见,道:“怎么又哭了?”说着就要替黛玉擦去眼泪,黛玉忙道:“你要死了,动手动脚的。
”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也就顾不得死活了。
”黛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了什么‘金’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好?”宝玉急了,瞅了半天,才说出三个字:“你放心!”接着又解释:“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一听,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竟有千言万语却也半个字也不能吐。
两人怔了半天,黛玉“咳”的一声,眼泪直流,转身便走。
宝玉上前拉住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到:“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走。
宝玉呆立着,袭人来给他送扇子,他也并未看出是谁,拉着袭人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肺腑之言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
(1)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不放心”的是什么?黛玉虽与宝玉青梅竹马,但自从来了个宝姐姐,而且这个宝姐姐还带了个金锁,带来一段“金玉良缘”,现在史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拾得一个,黛玉担心宝玉因为这些小巧玩物上的撮合与别人又生出一段风流佳事。
在封建社会,男子娶三妻四妾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黛玉却要求对感情要专一,她的“不放心”也就来自于宝玉对感情的不专一。
再看这两句话。
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话,但黛玉为什么听了像“轰雷掣电”?说明宝玉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说中了她的心思,因此,黛玉听了就像“轰雷掣电”。
而且,黛玉平日总忍不住悲伤,总是那样敏感,都源于“不放心”,她并未向人提起,自己也没有把这些千丝万缕的愁思好好整理一番,更没有像宝玉一样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精确地总结:“不放心。
”因此,觉得“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
这些话道破了黛玉的病根,也可以说是说出了黛玉内心的隐秘。
而且这样了解黛玉的话语,也只有像宝玉这样对她处处在意的人才能说得出的。
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宝玉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说明宝玉对黛玉处处在意,黛玉先前的用心他都知道。
这番话实际上是他对黛玉的一种明确的爱情表白,“你放心”这三个字含义丰富,远比“我爱你”来的恳切、有分量。
我们也来看看黛玉回答的这句话。
(2)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
黛玉的这句话,一方面含糊地透露出她也要让宝玉“放心”的意思,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她的身份:贵族小姐。
她有她一贯的矜持和骄傲,以及作为女孩子天生的羞涩。
所以,初次听到明确的爱情表白时,她只想赶紧抽身走开。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抵得过千言万语,像黛玉这样生性敏感的人一定能听得出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听到这样的话,其它不听也够了。
黛玉的确放心了。
我们总是很惋惜黛玉没有听到后面的这两句话,也总是责怪宝玉为什么怔了这么久才说呢?我们来揣摩下面表达得更为热烈的句子:(3)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宝玉的“病”是什么病?心病。
不只是黛玉有心病,宝玉也有,而且宝玉的心病皆因黛玉的心病而起,黛玉的心病怎么治,宝玉的心病也应怎么治,黛玉的心病什么时候好,宝玉的心病也什么时候好。
我们能不能这样说:他总是快乐着黛玉的快乐,担心着黛玉的担心。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表明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已达到了炽热的程度,不再是青梅竹马时期朦朦胧胧的感情了。
我们怎么知道这就是宝玉的肺腑之言呢?我们看看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林妹妹走了,他并未意识到,袭人来到面前,他以为是林妹妹说明他是在忘我的情况下说的,当他发现是袭人站在他的面前时,满脸“涨紫”,非常不好意思。
可见这些话不是他随随便便就能说的,这些话都是宝玉在心里说了无数遍,现在终于鼓了莫大的勇气而且还是在忘我的情况下才吐露出来的肺腑之言啊。
可见,宝玉对黛玉的爱不同于对其他任何人的喜爱,对黛玉的爱是真诚的、专一的、真正的爱情。
宝玉赠帕(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得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之后,黛玉的感情便趋于平静,从此她再也不跟宝玉提“金”啊“玉”啊之类。
但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先后来探望。
宝钗先至,亲自送来化瘀散毒的药丸给宝玉疗伤,并有一番说头。
黛玉的表现则完全不同,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光”“气噎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