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工资收入与劳务收入的区别
名词解释工资的定义
名词解释工资的定义工资是指雇主支付给雇员的金钱报酬,是劳动者通过出售劳动力而获得的对等回报。
它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交换形式,是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经济交易。
工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概念,它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工资是劳动者努力付出劳动的结果。
劳动者通过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以时间为单位向雇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
工资作为这种交易的一种形式,是雇主对劳动者付出而得到的回报。
工资水平通常与劳动者的技能、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工作性质和产业等有关。
其次,工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概念,它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
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对工资的定义和标准有所不同。
在某些国家,工资被视为对劳动者劳动的公平报酬,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平等。
而在某些其他国家,工资可能被视为劳动者的福利,即使没有工作,他们也有权获得一定的生活保障。
因此,工资的定义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影响。
此外,工资还具有心理层面的影响。
工资不仅仅是对劳动者付出的经济回报,也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认同相关。
例如,对于某些人来说,高工资可能代表着社会地位和成功,而低工资可能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下降。
因此,工资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的手段,也与个体的自我价值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工资不仅仅涉及到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尽管劳动者拥有相同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但由于性别、种族、地理位置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工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和失衡,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此外,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工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导致了部分劳动力的替代,许多传统工作岗位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国际竞争的压力,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对工资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压制。
因此,工资问题不仅仅是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易问题,而是与全球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收入与工资的关系
收入与工资的关系收入与工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学家》网站上谈论这样的问题可能太小儿科。
但我不在乎这些,相反,我愿意从简单的、基本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说不定还会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
经济学上的工资通常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然而,在实际中,劳动者除工资收入之外,还有其它正当收入。
所以,实际中的工资和收入是不一样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才等价于劳动力价值。
“收入”这个概念比较广泛。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考虑,有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等;从企业角度考察,有销售收入、利润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等等。
本文侧重讨论职工个人的收入。
职工个人收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工资或者薪金收入(劳动者的一部分劳动报酬称为工资,公职人员的一部分服务收入称为薪金),奖金收入(季度奖、年终奖等等),各种津贴收入(岗位津贴、职务津贴等等),各种补贴收入(例如住房补贴、车贴、副食补贴等等),负收入(迟到扣钱、事假扣款、出了事故扣钞票),……。
由此可见,职工个人收入内容丰富,而工资或者薪金只是全部收入的一部分。
有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某年全国职工总工资为1万几千亿元,而可支配收入是2万几千亿元,于是认为职工的“灰色收入”是正常的工资收入的一倍多,这可能误差比较大。
象病家给医生的“红包”、教师的家教收入、丧家给殡葬人员的“黑包”之类,虽然属于所谓“灰色收入”,但张三增加的收入等于李四减少的收入,并不改变总收入。
否则的话,只要你我两人就可以做到超日赶美:今天上午你送我1万元,居民收入增加1万元,下午我送你1万元,居民收入又增加1万元,第2天……或者干脆不要这样折腾,请统计专家统计统计就上去了。
了解了职工个人收入和工资薪金的区别,对人们理解有关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例如,根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15日电(记者刘羊阳、齐中燕),《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养老金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工资、奖金、薪资、薪水、薪金、薪酬的区别
工资、奖金、薪资、薪水、薪金、薪酬的区别工资(Wage):最基本的报酬形式,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劳动者报酬。
薪水,薪金(Salary):主要指白领员工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收入。
薪资(Pay):主要指货币薪酬,不仅包括劳动报酬,也包括其他货币收入,例如补贴,工作津贴,奖金,分红和股票收益等。
企业薪酬的基本概念:福利(benefits):法定福利,企业福利和特殊福利;薪酬(Compensation):最宽泛的一个企业报酬概念:第一,直接货币报酬:工资,薪水,奖金,佣金和红利;第二,间接非货币报酬:以福利,保险等间接,非货币形式支付的物质报酬。
奖酬(Reward):最有现代涵义的薪酬概念,体现薪酬的激励性质。
外延扩展到物质和精神薪酬,C&BVSR&B。
总薪酬与整合薪酬管理: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工资、薪水和薪酬概念区别:通常,我们在工作中都会用到工资、薪水和薪酬这么几个概念,并且一直以来把它们作为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述来看待的。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本文试图对此予以澄清。
一、工资目前,国内关于“工资”定义的权威说法有两个,一是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工资”,指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二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的“工资”,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现在看来,这两个概念因为历史原因在某些地方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如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但结合起来分析,现在使用的“工资”有三层意思:(1)工资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形式(这里的“劳动”也包括管理、技术等复杂劳动);(2)工资的依据是劳动合同;(3)接受工资的主体是劳动者(这里的劳动者应该包括所有雇员,即相对于雇主的另一方)。
国外关于“工资”的定义和我们有所不同。
英语里与“工资”含义最为接近的词是wage。
据《韦氏英英词典》的解释,wage是指根据合同并以小时、天数或计件为基础付给劳动或服务的报酬。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工资是劳动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劳动者为了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
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的基本概念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为了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报酬。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直接回报,也是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的来源。
2. 工资的计算方式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的计算应当按照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等因素进行,并且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
工资计算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者劳动规章制度等进行协商确定。
3. 工资的支付周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4. 工资的最低保障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各地区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劳动者的生活需要等因素,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 工资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等方式进行工资支付。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提供工资明细,明确列示各项工资组成部分和扣除项目。
6.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地点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地点应当方便劳动者领取,一般为用人单位的工作地点或者劳动者的居住地点。
7. 工资支付的迟延和拖欠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迟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拖欠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和赔偿金,并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争议。
8. 工资保密和工资查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护劳动者的工资保密权,不得将劳动者的工资情况泄露给他人。
同时,劳动者也有权查询自己的工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应的工资查询渠道。
劳务合同的工资扣税标准
劳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均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下将详细介绍劳务合同的工资扣税标准。
一、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税标准1.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劳务收入 - 800元。
2. 每次收入超过四千元,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为:劳务收入× (1 - 20%)。
3. 每次收入超过两万元的,还需加成征收。
具体加成征收标准如下:- 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 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 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应纳税款 =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二、税率及速算扣除数1. 适用税率:劳务报酬所得的适用税率为20%,稿酬所得的适用税率为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适用税率为20%,财产租赁所得的适用税率为20%。
2.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根据适用税率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20%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0;- 30%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2000;- 40%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7000;- 50%税率的速算扣除数为15000。
三、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 适用法律不同:工资性支出按《劳动法》规定,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2. 权利义务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而劳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
3. 税点不同: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税点不同,具体取决于收入水平和适用税率。
四、实习生工资扣税标准实习生工资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规定,实习生工资的扣税标准与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税标准相同。
总之,劳务合同的工资扣税标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按照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确保合法合规。
工资名词解释
工资名词解释工资,即员工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①工资(劳动报酬)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又称“基本工资”或“标准工资”。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通常是指员工的基本工资。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又称“基本工资”或“标准工资”。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通常是指员工的基本工资。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①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岗位劳动的工资; ②保险福利待遇; ③绩效工资; ④工作条件差异; ⑤其他根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①社会保险费;②住房公积金;③劳动保护费;④用人单位自主确定支付的工资;⑤补贴;⑥奖金;⑦津贴和补贴;⑧加班加点工资;⑨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⑩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劳务收入与工资收入的区别
劳务收入与工资收入的区别
一劳务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1. 劳务收入在确认时,应按确认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结转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劳务成本”账户,
二劳务收入与工资收入的区别主要有: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
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
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调整。
2、从管理方式还看
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
公司雇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止员工兼职,而保姆则一般同时为几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一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角度来看
工资报酬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报酬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简述工资的含义和分类
简述工资的含义和分类
工资是生产要素报酬的一种形式,是劳动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从雇主处得到的报酬。
工资分为两种:固定工资和计件工资。
固定工资是按照时间计算的工资,即在单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可以得到相应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完
成的工作量计算的工资,即完成的任务多,得到的工资也就越多。
在工资的分类中,还有绩效工资和福利分配。
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绩效进行计算的工资,是以劳动者的工作表现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后给予的报酬。
福利分配是指雇主为劳动者提供的非现金形式的报酬,例如带薪假期、医疗保险、退休保险等。
此外,还有至上工资和最低工资。
至上工资是指有特殊工作表现的劳动者,在工资水平上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最低工资是指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雇主不
能低于这个标准为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工资是一种报酬形式,其分类包括固定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分配、至上工资和最低工资。
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雇主应该合理支付工资,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权益。
劳务费包括哪些内容
劳务费包括哪些内容劳务费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向劳务人员支付的费用,用于酬劳他们提供的劳务服务。
劳务费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务费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是根据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通常按月、按天、按小时、按件、按产量等方式计算。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务人员的工作业绩来确定的,它是对劳务人员工作表现的一种奖励,可以激励劳务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
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可以是根据业绩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个人或团队绩效评价结果来确定的。
3. 奖金:奖金是对劳务人员取得优异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种额外奖励,它通常是非固定性的,以一次性发放的方式给予劳务人员。
奖金可以根据业绩目标的达成情况、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加等因素来确定。
4. 加班费:加班费是对劳务人员在规定工作时间外工作时支付的额外报酬,它是对劳务人员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付出的一种补偿。
加班费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按照法定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
5. 加班餐费:在一些特殊行业或特殊工作场所,劳务人员可能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或数天,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加班餐费来满足劳务人员的生活需求。
6. 交通费:有些劳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频繁出差,企业会支付其出差所需的交通费用,包括车费、火车票费、飞机票费等。
7. 住宿费:如果劳务人员需要在工作地点过夜,企业会支付其住宿费用,包括住宿场所的房租或宾馆的费用。
8. 福利费:福利费是指企业为劳务人员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如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养老金、子女教育资助等。
9. 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劳务费中通常还包括了企业为劳务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10. 其他费用:劳务费还可以包括其他与劳务人员提供的劳务服务相关的费用,如劳动保护用品费、工作餐费、工作补贴等。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劳务费的计算方法劳务费是指用于支付人力资源的费用,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要,通过雇佣劳动者提供各种劳动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
从劳动法的角度,劳务费是指劳动者为雇主提供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时间所获得的报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津贴等。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务费的核心,它是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从事工作的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来确定的报酬。
一般来说,基本工资是固定的,按照月薪、日薪或小时薪等方式支付。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来确定的报酬。
一般来说,绩效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来确定的,根据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估和奖励。
3.奖金:奖金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工作贡献或公司业绩来确定的额外报酬。
奖金可以由公司设立的奖励制度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和发展前景来分配。
4.津贴:津贴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特殊性、工作环境或特殊费用来确定的补贴。
比如,高温津贴、夜班津贴、加班津贴等。
除了上述因素外,劳务费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加班费、社会保险缴费、个人所得税等。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对于超过法定工作时间范围内的工作,雇主应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资制度和劳动合同来确定。
另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务费还需要扣除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和规定的比例进行缴费。
个人所得税是在劳务费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扣除和缴纳的。
总之,劳务费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时间所获得的报酬来确定的。
具体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等多个因素。
为了确保劳务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雇主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和公司制度来确定劳务费的计算方法。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工资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资包括哪些内容劳动报酬是⼀个更⼴泛的概念,可以包括⼯资也可以包括劳务报酬,⽽⼯资对应的是劳动关系,那么劳动报酬与⼯资的区别在哪⾥呢?对于您的这个困扰,店铺⼩编马上为您解答。
⼀、劳动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或脑⼒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单位在⽣产过程中⽀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1、货币⼯资,⽤⼈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付给劳动者的各种⼯资、奖⾦、津贴、补贴等;2、实物报酬,即⽤⼈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3、社会保险,指⽤⼈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付的失业、养⽼、⼈⾝、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资包括哪些内容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若⼲问题的意见》第五⼗三条规定,劳动法中的“⼯资”是指⽤⼈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般包括计时⼯资、计件⼯资、奖⾦、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的⼯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付的⼯资等。
1、计时⼯资是指按计时⼯资标准⽀付的劳动报酬。
2、计件⼯资是指对已做⼯作按计件单价⽀付的劳动报酬3、奖⾦是指⽀付给职⼯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的劳动报酬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付给职⼯的。
5、加班加点的⼯资是指按规定⽀付的加班⼯资和加点⼯资6、特殊情况下⽀付的⼯资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原因⽽⽀付⼀定⽐例的⼯资。
三、劳动报酬和⼯资薪⾦的区别:1、可以理解为劳动报酬是⼴义的,⼯资薪⾦是狭义的。
2、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3、劳动报酬,包括:⼯资薪⾦。
⼀次性的劳务费、稿酬所得等⼀切劳动所得。
4、⼯资薪⾦,是指个⼈因任职或受雇⽽取得的⼯资、薪⾦、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的概念
工资的概念工资是目前社会经济运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种劳动的回报,工资对于劳动者和雇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交换手段,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地位和财力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工资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工资的概念工资是针对雇工的一种劳动回报。
它是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一种货币形式的薪酬,是标准的、固定的、可以计算的报酬。
工资的计算是根据工作时间或工作量来计算的。
因此,工资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雇主支付的基本工资水平。
工资的形式很多,如现金工资、实物工资、交通费用、就餐费用、保险金等。
此外,工资的支付周期也有很大的差异,包括日薪、周薪、月薪和年薪等。
无论工资的形式和支付周期如何,其本质都是对个人或团体劳动所作出的回报。
二、工资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对于雇主和劳动者而言,工资是经济运行的核心。
正是通过工资的支付和接受来改变资源配置、产生商品和服务以及促进经济增长。
1.雇员的生活和经济条件工资对于劳动者的生活和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影响。
工资的高低不仅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劳动者所能够承担的社会角色。
2.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雇佣工人是有成本的,工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本。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工资是企业生产的直接成本之一。
这个成本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在产品价格上。
同时,工资的变化也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3.促进经济增长工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资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需求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这样也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更多的人提供生计和工作机会。
4.社会保障制度工资的支付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来源之一。
例如,税金、社会保障金以及公共福利的支付,都是建立在工资的基础之上的。
这些公共将会对社会构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三、发掘劳动价值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中,工资的高低与工作的质量和量直接相关。
工资的定义
知识点0078 工资的定义、范围及支付形式P293一、工资的定义及范围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劳动者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计划生育费用;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二、工资支付形式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成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也作出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
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知识点0079 最低工资标准P293一、定义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报酬详见各地具体规定。
我国当前最低工资标准主要依据两部法规:《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
二、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样更够体现我国在法律上对于职业培训的鼓励和重视,其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指导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
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劳动合同法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介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月工资计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所以月工资是按21.75天来计算的。
工资由哪些部分组成1、基础工资基础工资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设置这一工资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
基础工资主要采取按绝对额或系数两种办法确定和发放。
绝对额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基本生活费用及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统一规定同一数额的基础工资;系数办法,主要是考虑职工现行工资关系和占总工资水平中的比重,按大体统一的参考工资标准规定的职工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确定基础工资。
2、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繁重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劳务和劳动合同工资的区别
劳务和劳动合同工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合同性质及关系1. 劳动合同的性质及关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
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双方是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隶属关系。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组织管理下,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
2. 劳务合同的性质及关系劳务合同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接受劳务的一方提供劳动服务,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关系。
提供劳务一方无须成为用工单位的成员即可提供劳务。
二、工资性质及支付方式1. 劳动合同工资的性质及支付方式劳动合同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约定期间内,按照约定的工资标准和工作量获得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工资的支付方式、数额、时间等由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同时要遵守国家有关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
劳动者获得工资除双方自行约定数额外,其他最低工资、工资支付方式、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劳务合同工资的性质及支付方式劳务合同工资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在合同约定期间内,按照约定的劳务报酬标准获得的劳动报酬。
劳务合同工资的支付方式、数额、时间等由双方在劳务合同中约定,法律未做过多约束。
提供劳务者获得的报酬、支付方式、保险等,主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法律未做过多干预。
三、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1. 劳动合同的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劳动合同双方主体间的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还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
(2)福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带薪年休假、产假、陪产假、婚假、丧假等相关福利待遇。
(3)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务和劳动合同工资一样吗
标题: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工资一样吗?在现代社会,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常见的两种劳动关系形式。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两种合同形式的工资是否一样呢?本文将详细解析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工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定义及区别。
劳务合同是指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劳务,用人单位支付相应报酬的合同。
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在劳务合同中,工资的支付通常是按照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劳动者提供的劳务越多,质量越高,得到的报酬也就越高。
而在劳动合同中,工资的支付通常是按照劳动者的职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来确定的,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关系不大。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工资支付保障。
在劳务合同中,由于劳务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因此劳务者的工资支付往往缺乏法律保障。
而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受到劳动法的严格保障,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此外,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税收处理也有所不同。
劳务报酬所得通常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工资薪金所得则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收处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工资支付有时会出现混淆。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劳务合同的形式规避劳动法的规定,从而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对此,劳动者需要提高警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工资支付存在一定的差异。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合同性质,关注工资支付保障,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公平合理地支付劳动者工资,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工资问题可能涉及到更多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保障部门,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公平合理地支付劳动者工资,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
劳动法法律知识大全——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劳动法中,对工资的支付和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应当了解工资的相关法律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劳动法中与工资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1.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是按月支付,并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构成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组成。
其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当享有的最低报酬,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来确定的,奖金是用于表彰劳动者的特殊贡献或者激励劳动者的一种报酬方式,津贴和补贴是用于抵补劳动者生活或工作中的特殊费用。
3.工资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果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
对于以计件、计时、计日或者计产量方式计算工资的,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和劳动成果成正比。
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理由扣减劳动者的工资。
4.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加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在休息日、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5.工资支付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期限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一般情况下,工资应当在劳动者对工作完成的当月支付。
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如期支付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并支付逾期支付工资的补偿。
6.不正当扣减和拖欠工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扣减、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工资被不正当扣减或拖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提出书面申诉,投诉到劳动监察机构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工资收入与劳务收入是一样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资收⼊与劳务收⼊是⼀样的吗,⼆者有什么区别
⽣活中你可能会听说过⼯资收⼊和劳务收⼊⼆词,,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那么,⼯资收⼊与劳务收⼊的区别是什么呢?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劳务收⼊与⼯资收⼊的区别主要有:
1、从适⽤法律⾓度来看。
⼯资性⽀出是指按《劳动法》第⼗六条规定⽤⼈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付的⼯资报酬;⽽劳务报酬⼀般是根据《民法典》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取得的报酬。
签订劳动合同的员⼯,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单位除了⽀付⼯资报酬之外,还应履⾏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性、⾃由性,其⾏为受《民法典》调整。
2、从管理⽅式还看。
⽀付⼯资的员⼯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名册中,并且企业⽇常都进⾏考勤或签到,⽽⽀付劳务报酬的⼈员⼀般则不这样管理。
公司雇⽤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如⼀般公司禁⽌员⼯兼职,⽽保姆则⼀般同时为⼏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度来看。
⼯资报酬的⽀付⼀般通过应付⼯资科⽬核算;劳务报酬⼀般通过⽣产成本、管理费⽤、销售费⽤等科⽬核算。
劳务收⼊,是指个⼈从事设计、装璜、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录像、演出、表演、⼴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对此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
劳务收入知识点总结
劳务收入知识点总结一、劳务收入的类型劳务收入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劳务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等,是劳动者为提供的劳务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收入。
2. 自营收入:指个体工商户、个体农民等个体经营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收入。
3. 技术报酬:指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人员通过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所获得的报酬。
4. 特许权使用费:指个人因使用特许权(如专利、商标等)而取得的经济收入。
5. 职业报酬:指个体执业、从事自由职业者从事专业服务所获得的报酬。
6. 其他劳务收入:除上述类型外,还包括其他通过个人劳务、技能、服务所获得的报酬。
二、劳务收入的计算方法劳务收入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1. 按劳取酬: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以小时工资、日工资、月薪等形式计算劳务报酬。
2. 按产取酬:根据个体工商户、个体农民等经营者的劳动成果或生产经营收入来确定劳务收入。
3. 按服务取酬:根据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等来确定劳务报酬。
如医生、律师、美容师等服务行业。
4. 以提成、分红等形式取酬:在一些行业,劳务者的收入也可能与销售业绩、产出效益等挂钩。
三、劳务收入税收政策在我国,劳务收入也需要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取得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
“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规定,发放工资、薪金以及其他类似的劳务报酬,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支付劳务报酬时即予以扣缴个人所得税。
自营收入个人所得税也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比例交纳。
四、劳务收入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劳务收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等。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包括工资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则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办法。
工资收入分类
工资收入分类工资收入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按照收入来源、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等进行分类。
下面将以这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按照收入来源分类1. 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指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获得的工资报酬。
2. 股票收入:股票收入是通过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包括股票分红、股票增值等。
3.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通过存款、债券等金融工具获得的收入,是金融投资的一种形式。
4. 房屋租金收入:房屋租金收入是通过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是一种 passi的 passi收入来源。
5. 兼职收入:兼职收入是通过兼职工作获得的收入,如兼职教师、兼职导游等。
二、按照收入水平分类1. 高收入:高收入是指收入较高的人群,他们通常拥有高学历、高技能或高职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报酬。
2. 中等收入:中等收入是指收入居于中等水平的人群,他们通常从事普通职业,收入稳定但不算太高。
3. 低收入:低收入是指收入较低的人群,他们通常从事低技能工作,收入较为困难。
三、按照收入分配分类1. 平等收入分配:平等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对收入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使每个人获得相对平等的收入水平。
2. 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对收入进行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导致收入差距较大,贫富差距扩大。
总结起来,工资收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但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于收入的关注和追求,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分配公平性。
不同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工资收入的分类和相关问题,并努力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以促进收入公平和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劳动法中的工资,工资收入与劳
务收入的区别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从适用法律角度看:工资收入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技术、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工资的支付方式和数额,又是我们会把劳务收入当作是工资,那么工资和劳务收入有什么区别呢?劳动法的工资包括哪些呢?365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5)计划生育费用;
(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法定最少数额的工资叫最低工资,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划分。
二、工资和劳务收入的差别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
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
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调整。
2、从管理方式还看,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
公司雇
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
止员工兼职,而保姆则一般同时为几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一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角度来看,工资报酬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劳务报酬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
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