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2《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组成》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上《水的组成》word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能区分已学物质中的单质与化合物;
(3)知道氢气的性质,能说出检验氢气与氢气验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的组成科学探究史实,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体验科学验证的过程;
(3)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4)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习如何观察实验并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5)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水的介绍,增强对水的好奇心,并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2)通过相关化学史实的学习,认识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意识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3)通过物质分类的学习,正确认识物质和世界,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 教学难点:
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讨论法、实验法(或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二单质与化合物三物质分类
水→氢气+ 氧气 1 单质:纯净物、同种元素(H2O) (H2) (O2) 2 化合物:纯净物不同种元素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
通电。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水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响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承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探析〕观变化。

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

总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深入思考 1.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新知呈现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漂浮的原因。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讨论稳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的表现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B. 空气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C. 水中含有氧气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三、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四、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五、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引入: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但产生的速率与多少都不同。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又慢又少。

两个玻璃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水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里的液面都在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设法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应堵住试管口)进行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掌握其文字表达式,解释水的电解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拆解重组,培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水以不同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并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更新。

其主要是在状态上发生转化。

正因为水的无毒无害和水循环,科学家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中,会优先考虑产物为谁的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主要是靠燃烧氢气来给汽车提供能量,其产物是水和极少量的氨气,氢气可以燃烧变成水,人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水来得到氢气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交代仪器名称、实验条件、观察内容等,同学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请同学四到六人一组,观察后续实验,然后小组汇报分析总结。

环节二:实验一: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药品:水、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步骤:1.装满两支试管2.接通电源实验环节三:引导学生完成汇报分析总结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通直流电环节四:通过实验得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在正负电极上产生了两种气体,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实验二:检验气体并完成表格学生选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点燃验证氢气和氧气,并指出正负极的气体都不是氯气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学生完善表格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验证气体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负极气体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2水的组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

1.2水的组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
2. 水的性质:
题目:请解释水分子极性的原因及其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水分子极性是由于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
3. 水的制备和净化:
题目:请列举三种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水的制备方法包括蒸馏、过滤和吸附。蒸馏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冷凝水蒸气来制备纯净水的方法;过滤是通过让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吸附是通过使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物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极性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来理解。
(3)水的制备和净化: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净水方法。
(4)水的环境保护:通过实例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来理解。
学具准备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分子性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1.2 水的组成 教案2(浙教版八上)

1.2 水的组成 教案2(浙教版八上)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2.实验结论: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6.提问: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7.简答:化学变化。
8.讨论:运用现在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性质。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9.讲述板书: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1.各种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体
水的异常现象
4℃以下:热胀冷缩
4℃以上:补充:一杯清水是无色透明的,而有的池水、湖水、海水等为什么却是浅蓝色的呢?
这是因为水的颜色与水层的厚薄有关的,无色透明只是对薄的水层而言。另外,水的颜色还跟光有关,射向水的光,一部分在水的表面就被反射,另一部分深入到水中,经过较长的一段光路,再反射出来,在这一段路上,水吸收了一部分光,水吸收光的能力是从红到紫逐渐减弱的,因此人们看水时,觉得是蓝色的。
第二节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过程
备注
1.复习检测: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学生回答:略
3.提问: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4.演示实验:
1)注意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实验现象:
3)可以得出什么结果?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3)知道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学生能结合资料,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分子、原子、元素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蒸馏水一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另一种我们非常常见的化学物质。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空气一样重要。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回答]水。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

[小结]水用于维持生命、灌溉农田、工业用水、水上交通……[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凝固点)[回答]生甲: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2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中的第二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在哪里》,知道常见水体、水与生命、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水的组成。

个人认为“演示好水的电解实验”以及利用“动画——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来解释电解水的反应原理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性分析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可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来加以归纳整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实验基础上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能结合生活实际归纳水的重要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知道水的组成这一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水的电解,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的原理过程。

(在借用动画微观呈现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分子、原子、元素三个科学术语形成初步的区分,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初步突破对后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课前准备1. 实验器材一:色拉油、矿泉水、白酒、稀食盐水、玻璃棒实验器材二:电解水实验装置,电解质溶液,电源,火柴,纯氧一瓶,木条,酒精灯。

(若没有配套实验器材,可以用视频代替,视频资料见素材文件夹——未链接、可单独打开)2.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实验一:用酒精灯对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直至液体沸腾。

实验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纯氧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教师设问:(1)两个实验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这么本质的区别?预期目的: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是物理变化,因此水在一定气压具有恒定沸点的性质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带火星木条在纯氧中复燃是化学变化,氧气的助燃性是化学性质,同时也为接下来验证电解水的产物之一(氧气)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第一环节:水的物理性质(过渡: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除此之外水还具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水的有关性质及其组成。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1(浙教版八年级上)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1(浙教版八年级上)

3.1.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元素,引入氢气。

【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事实说明水的分子组成。

【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它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水到底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一、水的物理性质出示样品:让学生观察水的样品,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二、水的组成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注意: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1)两个电极上有什么现象,(2)两个电极上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两电极都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其体积较小,另一个管气体体积较大,它们之间的体积比为1:2通电停止后,分别检验气体的性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其是氧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这种气体是氢气。

这个事实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电脑动画播放:我们刚才通过实验知道,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我们在书中可查得它们的密度分别为0.0899克/升和1.429克/升,根据m=ρ·v ,可求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H 的质量 :O 的质量 =1 :8再根据它们各自的原子量,从而可推断出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68= 2 :1,故其化学式为H2O ,同时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且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氢气 + 氧气 H2O H2 O2问:水是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若为纯净物,又属于纯净物中哪一类? 属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一种氧化物。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实用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电解出发,以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的组成,从而实现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的目的。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出发,对性质进行总结,同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在由浅入深的学习“水”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这是教材第一次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放在一起,在这节课中建立好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模型,能为以后学生探索科学微观世界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现象2. 掌握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检验他们的方法3. 了解分子与原子微观层次上的关系,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判断,进一步得出结论。

2.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化学变化的特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模型法、演绎推理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识【板书】结论:六、板书设计1.2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一)现象1、电极上出现气泡,玻璃管内液面下降2、阴阳两极产生气体体积不同3、阳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阴极: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二)结论二、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 社会责任感:
- 学生通过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环保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在生活中实践,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4. 合作与交流:
- 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讨论分享,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理解了水的组成,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意识到在讲解时需要更加细致、生动,用更多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课堂时间安排上,实验和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延长,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消化吸收知识。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水的组成”。内容包括: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中氢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准备电解水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解器、电极、烧杯、直流电源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并注意储存安全。
- 提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练,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
-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教学区、实验操作台和分组讨论区。

1.2 水的组成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1.2 水的组成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备 课 本
课题: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教 学 目 标
第_______周 第_____课时 总_____课时
课型:新授课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 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归纳: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有气体生成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液面下降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直接点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蓝色火焰 木条复燃 二、水的重要性质:填写表格 颜色 气味 状态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常现象
注意:
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 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 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 l∶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5、电解水的一简化装置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 H2 和 O2 生成,所以水发生了化 学变化。
【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补充:2002 年 3 月,南极巨型冰架在一个月内崩塌,一座面积为 3250 平方公里、厚 200 米
第 2 页 共 3 页
的庞然大物仅仅 31 天就不见了踪影,化成千万座冰山星罗棋布在南极洲东部的威德尔海。 事隔仅一年多,北极也传来了冰架破裂的轰鸣声,北极最大的一块陆缘冰,在冰天雪地中 坚守了 3000 多年后,终于耐不住热而崩解了。 通过该材料让学生感受全球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配套教学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配套教学教案

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一、教学内容:学习了解水的组成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水的组成。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但还是难免有些浮躁,不够细心,所以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时刻提醒他们认真操作,细心观察。

教学过程通过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水的组成。

四、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电解的现象和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五、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六、实验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5~15%的氢氧化钠溶液、每组一杯纯净水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大家都来说说你对这一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水的认识。

生:水的颜色是无色、常温常压下状态为气态。

水可以在固、液、气之间发生变化师:水在固、液、气之间发生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师:如果在水中通入直流电,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吗?引入水的电解实验,介绍水电解器实验装置。

老师准备电解水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1.接通直流电,仔细观察: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哪个电极气泡产生快_____ ;2.过一会儿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____。

3.在相同电解时间里,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____,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

分别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产生的气体呢?(生:从她们的用途中可知,氧气是支持燃烧,而氢气是自己本身能燃烧的。

师结:其实我们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木条来检验她们——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_______;用点燃的木条去点燃气体,能够燃烧的就可以检验出________。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1. 水的宏观组成:介绍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大气中。
2. 水的微观组成: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首先,我意识到在课堂导入部分,虽然我试图通过提问和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部分学生仍然显得有些疲倦和不感兴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比如通过引入与水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引发他们对水的组成的思考。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水的微观结构时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我计划可以引入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如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8. 水的节约和保护:强调水资源的宝贵性,提倡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9. 水的应用领域:介绍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10. 水的环境保护: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讲授“水的组成”这一课时,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4. 水的微观结构:介绍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如氢键等。
5. 水的物理性质:讲解水的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

课题: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物理性质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凝固点0℃沸点100℃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二.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①实验过程:见书P7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③V正:V负≈1:2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已知ρ氢气=0.09g/l, ρ氧气=1.43g/l)提示:V(H2):V(O2)=2:1ρ氢气=0.09g/l H2质量:ρ氧气=1.43g/l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启示: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1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_2水的组成1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2. 在电解水实验开始产动气体,学生屏气观看,到了氢气、氧气的辨别时,学生异样的兴奋,使课堂进入第一次高潮,由于高度集中注意 力,有利于抓住重点。
3.多媒体的运用也超级到位 ,专门是水电解的Flash动画,帮忙学生建构模型,有利于本节难点的冲破。第二对水的反常膨胀的PPT,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的对照性,帮忙学生直观的看到到水的体积转变。第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高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教学设计:
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即时生成的课,具体细节教学实际进程应该由教学实际情景决定的。但本节教学主线设计是:
通过引导同窗注意观看实验现象,从两电极上的现象,到两支试管内液面显现的转变,再到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和验证两种气体时所采纳的不同方式和显现的不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观看实验的方式,从这些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为了冲破难点,借用课件的Flash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熟悉到水电解的进程,成立模型加深明白得。
课后作业
课本P8T1T2
《作业本B》P1第二节 水的组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 这是一节能够随课堂实际情形随时调剂的教案,本着“课堂是师生互动实际生成的,不是呆板由教师一厢甘心预设的”的思想,课件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立体的,为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创设了条件。
2. 本节课能大体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超级活跃,专门是在水的电解时,学生 都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认真观看,踊跃试探,踊跃发言,课堂极度活跃。.
水的组成
学目标:
知识与技术:
1.明白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本质是事物外部现象的内在依照,现象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这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观看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明白水的组成。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2 水的组成(3)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2 水的组成(3)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设计思想1.运用发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由带着问题意识的观察体验到提出问题,再由树立假设到上升为概念,最后转化为获得能力。

2.采用探究式的合作教学,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3.利用大量来自生活中的鲜活例子,遵从生活一知识一生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知识的应用,坚持“STS”的教育理念。

三、教材分析新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是经验、体验、活动的综合。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始于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新课标又一精髓是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思想要充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

本节内容通过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出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出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种气体——氢气和氧气的用途入手,下面以“问题激起千层浪”来探究深入本堂课的灵魂即氧气和氢气与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得出水的组成及水的反常现象。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来同化本堂课的重点:水的组成。

所以成功演示该实验是关键。

在整堂课中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是在生活乐园中学习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调动学生对活动和实验参与程度,真正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五、学情分析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实验,理性认识往往源于感性的认识。

尤其对于物质的组成是学生初次接触,再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且对于元素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课本通过直观的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另外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讨论学习水的重要性质,会让学生有亲切感,科学又用于生活,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水的性质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正:V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
(已知ρ氢气=0.09g/l, ρ氧气=1.43g/l)
提示:V(H2):V(O2)=2:1
ρ氢气=0.09g/l H2质量:O2质量=?:?
ρ氧气=1.43g/l
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
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启示:一要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定量的实验结果测定出来的。

{微观分析}:微观状态下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1 个水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文字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小结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而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B.铁管热缩冷胀
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3.用符号或文字表示:
(1)两个氧原子(2)两个氢分子(3)两个水分子(4)一个氧分子
(5)H2 (6)2H (7)2O2 (8)nH2O
4.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氢原子和氧原子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